Pen08 遥感影像自动识别分类解析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方法
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方法遥感技术是指通过探测和记录地物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利用飞机、卫星等传感器进行观测与测量,然后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来获取地表无法直接人工观测的地理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图像分类与解译方法是在遥感图像处理的基础上对图像进行分类和解释的方法,是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本文将主要介绍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方法的基本原理、常用算法以及发展趋势。
遥感图像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分成若干类别的操作,常见的分类结果有植被、裸地、水体等。
图像分类的目的是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将图像中的地物或地物类别进行自动分辨并标定,从而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图像分类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两种方法。
监督分类是基于已知样本的分类方法,通过将一部分像素样本标注为目标类别,利用这些已知的样本建立分类模型,然后通过该模型对整幅遥感图像进行分类。
常见的监督分类方法有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
其中,最大似然分类是一种统计学方法,利用样本的统计分布特征对像素进行分类,可以对不同类别进行有效区分。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二分类算法,其原理是将样本空间映射到一个高维特征空间,通过构建一个最优分离超平面来进行分类。
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分类方法,通过一系列特征值的比较来决定最终的分类结果。
非监督分类是基于图像的统计特性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依靠任何已知样本,而是根据图像本身的空间、光谱、纹理等信息对图像进行聚类。
常见的非监督分类方法有K-means聚类、ISODATA聚类等。
K-means聚类是一种基于聚类中心的方法,采用逐次迭代的方式将图像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簇,直到达到预定的聚类数。
ISODATA聚类是一种自适应聚类算法,通过设定阈值标准和最小类别数来控制聚类的结果,最终得到稳定的分类结果。
遥感图像解译是指对遥感图像中的地物及其属性进行解释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对图像中的地物进行判读,提取出有价值的地理信息。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是一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农业发展、城市规划等领域的技术。
通过将遥感影像进行分类与识别,可以获取地表覆盖信息、监测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坏境变化趋势等。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相关方法和技术。
一、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基本原理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基本原理是基于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来进行分类与识别。
光谱特征是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到的不同波段的影像数据,而空间结构特征是指地物在影像上的分布、形状等信息。
通过综合利用这些特征,可以实现对遥感影像中不同地物的分类与识别。
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常用方法1.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是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的每个像元进行分类,即将每个像元划分到不同的地物类别中。
该方法的优点是简单而直观,但也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在复杂研究区域中,同一类地物的像元可能存在光谱变化、空间紧密等问题。
2. 基于目标的分类方法基于目标的分类方法是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的目标进行识别和分类。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捕捉到地物的空间分布和形状信息,可以有效地解决像元分类方法的问题。
通过目标提取和形状识别等技术,可以将遥感影像中的目标进行分类与识别。
3. 基于纹理的分类方法基于纹理的分类方法是通过提取遥感影像中地物的纹理特征,实现对地物的分类与识别。
纹理特征描述了地物表面的复杂度和变化性,通过纹理特征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实现对遥感影像中的地物进行准确的分类与识别。
三、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法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在实际应用中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如遥感影像的多光谱信息的充分利用、分类器的选择和优化等。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如:1. 多光谱信息的融合通过将遥感影像中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进行融合,可以提高分类与识别的准确性。
常用的融合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概率法等。
2. 分类器的选择与优化选择合适的分类器对于分类与识别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和分类识别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和分类识别遥感影像地物提取和分类识别在现代测绘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能够获取到大量的卫星和航空影像数据,而这些数据中蕴藏着宝贵的地理信息,可以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
然而,由于遥感影像的复杂性和巨大数据量,如何高效准确地提取和识别地物成为了一个挑战。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术,来分享在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和分类识别。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遥感影像地物提取的基本原理。
遥感图像是通过卫星或飞机拍摄到的图像,可以直接获取到地面的信息。
地物提取就是将这些遥感图像中的地物进行识别和分割,以获取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其他相关属性。
地物提取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像素的分类和基于目标的识别。
基于像素的分类是将每个像素点根据其像素值、光谱特征等属性进行分类,从而得到一个像素分类的地物提取结果。
而基于目标的识别则是先对整幅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各种图像处理算法和模式识别方法,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和识别。
第二,对于地物分类识别,选择适当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地物的特征可以包括形状、纹理、光谱等。
对于形状特征,我们可以使用边缘检测、形态学运算等方法来提取。
纹理特征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灰度共生矩阵、小波变换等处理来获取。
而光谱特征则是通过分析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反射率或辐射亮度来获得。
这些特征的选择和提取将直接影响到分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些常用的算法和技术。
在地物提取中,常用的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人工神经网络(ANN)等。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训练样本中的特征和标签进行模型训练,然后应用到新的遥感图像数据中,以实现地物的分类提取。
此外,深度学习在地物分类识别中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目前最常用的深度学习算法之一,它可以利用卷积和池化等操作提取图像的特征,并通过全连接层输出分类结果。
2遥感图像计算机自动识别
图11-2 地物与光谱特征空间的关系
9
5、特征点集群在特征空间中的 分布:
理想情况:不同类别地物的集 群至少在一个特征子空间中的投 影是完全可以相互区分的。 典型情况:不同类别地物的集 群,在任一子空间中都有相互重 叠的现象,但在总的特征空间中 是可以完全区分的。 一般情况:无论在总的特征空 间中,还是在任一子空间中,不 同类别的集群之间总是存在重叠 现象。
nn
ij
1 N
k
( x ik m i )( x jk m j )
22
23
2、最小距离法
基本思想是计算未知类别的特征矢量X到各类 别集群之间的距离,哪类离它最近,X就属于 哪类。 判别函数 d ( X )
i
判别规则 d (X ) d (X ) j 若对于所有的比较类 j=1,2,…,m;( i 不等 于i),有 ,则X属于第 类。
11
三、分类过程 预处理(大气校正、几何校正、配准)
特征选择(提取)
分类
后处理和精度评价
制作分类专题图
12
特征选择 (Feature Selection)
即在所有的特征影像中,选择一组最佳的用来分类 的特征影像的过程。 结合影像本身的特征,针对所希望 区分的类别问题进行选择。 用定量的方法选择:
5
二、基本原理
模式识别理论
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不同类别的事物具有不同 的模式;相同类别的事物模式相同或相近。 模式识别:对待识别的模式做一系列的测量,并将测量 结果与“模式字典”中一组典型的测量值相比较;若和 字典中某一“词目”的比较结果是“吻合”或“较吻 合”,则将待分类模式归为该类。 模式识别系统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遥感图像是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数据。
遥感图像可以包含丰富的地理信息,因此,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与解译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覆盖类型、监测环境变化、进行资源调查等。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如何进行遥感图像的分类与解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分类是将图像像素按照其地物类型进行分组,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图像的光谱、空间和纹理信息来识别不同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像元级分类、目标级分类和语义级分类。
1. 像元级分类像元级分类是将每个像元按照其光谱反射率或辐射率的数值来进行分类。
通过分析图像的光谱特征,将每个像元划分到预定义的类别中。
常用的方法有最大似然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像元级分类主要适用于地物类型相对单一的图像。
2. 目标级分类目标级分类是将图像中的连续像元聚合成具有一定空间形态和特征的地物对象。
通过分析图像的空间关系和纹理特征,将相邻的像元组合为目标,并进行分类。
常用的方法有阈值分割法、区域生长法和聚类法等。
目标级分类适用于地物类型复杂、边界模糊的图像。
3. 语义级分类语义级分类是将图像中的地物类型与具体的语义信息关联起来进行分类。
通过结合地理数据和专业知识,将图像中的地物类型与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和场景相匹配。
常用的方法有基于规则的分类和知识驱动的分类等。
语义级分类适用于需要更精细、更准确的地物分类任务。
二、遥感图像分类与解译的步骤进行遥感图像分类与解译时,一般需要以下步骤:1. 数据准备首先需要获得高质量的遥感图像数据。
可以通过卫星、航空摄影等方式获取高空分辨率的图像。
同时,还需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数据预处理,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2. 特征提取根据特定的分类任务,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方法。
可以利用图像的光谱、纹理、形态学等特征来描述地物类型。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有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和纹理特征提取等。
遥感影像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引言: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技术中的重要应用之一,能够通过分析影像数据的特征,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或景象进行分类和识别。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分类的方法和技巧,介绍常用的分类算法以及处理影像数据的注意事项。
一、遥感影像分类的基本概念遥感影像分类是指将遥感影像中的地物或景象根据它们所代表的信息类型进行划分和标记的过程。
遥感影像分类能够提取出地物的分布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后续的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在遥感影像分类中,地物通常被分为几个类别,如水体、植被、建筑等。
二、遥感影像分类的方法1. 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基于像元的分类方法是最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之一。
该方法将遥感影像划分为许多小的像元单元,并将每个像元单元分配到合适的类别中。
常用的基于像元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2. 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基于对象的分类方法将相邻像元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准则进行合并,形成具有独立特征的地物对象。
该方法在考虑像元的空间关系的基础上,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基于对象的分类算法有分水岭算法、连通域分析等。
三、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算法1. 最大似然分类法最大似然分类法是一种概率统计方法,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不同类别地物的统计特征,给出了地物类别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并根据贝叶斯决策原则进行分类。
该方法适用于多光谱遥感影像的分类,具有简单、快速和高效的特点。
2. 支持向量机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分类方法,通过将样本空间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找到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地物分开。
支持向量机具有处理高维数据和非线性数据的能力,对分类边界的划分有较好的鲁棒性。
3. 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工作原理的计算模型,通过输入数据和训练样本进行学习和调整权值,实现对未知数据的分类和识别。
人工神经网络在遥感影像分类中具有较强的智能化表现,能够处理复杂的遥感影像,但训练和调参过程相对较为繁琐。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和分类识别
测绘技术中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和分类识别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和分类识别是现代测绘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处理与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地物信息,为城市规划、农业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数据获取、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三个方面介绍遥感影像的地物提取和分类识别技术。
首先,数据获取是遥感影像地物提取与分类识别的基础。
遥感影像数据可以通过卫星、航空器和无人机等载体获取。
其中,卫星遥感是最常用的获取方式。
通过卫星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影像具有广阔的覆盖范围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获取大面积的地物信息。
而航空器和无人机遥感则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较高的空间分辨率,适合于对局部区域进行高精度的地物提取与分类识别。
除了卫星、航空器和无人机,地面观测设备也可以用于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如摄影测量仪、激光雷达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高质量、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为地物提取与分类识别提供更准确的输入。
其次,特征提取是遥感影像地物提取与分类识别的关键环节。
遥感影像中地物的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光谱特征和几何特征。
光谱特征是指地物在遥感影像中的反射或辐射特征,通常通过遥感传感器记录的多光谱或高光谱数据来获取。
通过对多光谱或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可以获取到地物的光谱信息,进而进行地物提取与分类识别。
几何特征是指地物在遥感影像中的形状、大小、纹理等几何属性,可以通过图像分割和图像处理等方法提取出来。
几何特征在地物提取与分类识别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明显光谱差异的地物,几何特征可以提供辅助信息,提高地物提取与分类的准确度。
最后,分类识别是遥感影像地物提取与分类识别的核心任务。
分类识别的目标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地物类别。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监督分类和无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指人工选择一些代表性样本进行训练,然后根据这些样本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无监督分类则是根据遥感影像中像元间的相似度进行自动分类。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是遥感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遥感影像的分类与解译已经成为土地利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进行探讨。
首先,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的目的是对遥感影像中的特定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并提取相关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通常会采用影像解译的方法,即通过人工视觉解读和计算机辅助解读的手段对影像进行分析识别。
影像解译主要包括目视解译、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等方法。
目视解译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之一,它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对地物进行直接识别和分类。
目视解译的优点是直观、灵活,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对影像进行精细的解读和识别。
然而,目视解译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耗时耗力,对大范围的遥感影像解译来说效率较低。
监督分类是一种基于训练样本的解译方法,它通过在遥感影像中选择代表性的样本点,并为其标记所属类别,然后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
监督分类可以克服目视解译的主观性和耗时的缺点,能够快速且准确地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
常用的监督分类方法有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DT)等。
这些方法通过计算样本点的特征值和分类标签,建立分类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整个影像中进行像元级的分类。
非监督分类是一种不依赖于训练样本的解译方法,它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光谱特征的像元划分为同一类别。
非监督分类方法可以自动对影像进行分类,可以发现未知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非监督分类方法有k-means聚类、最大似然分类等。
除了上述方法,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利用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方法,实现对地物的精细分类和定量分析。
GIS可以将遥感影像与其他地理数据进行融合,如高程数据、土壤类型、气象数据等,综合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多源数据分析,提高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的精度和可靠性。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
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来获取地表信息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遥感影像的解译与分类方法和技巧也愈发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遥感影像解译与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一、遥感影像解译方法1. 目视解译法目视解译法是通过人工直接观察遥感影像的色彩、纹理、形状及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判断地物类型的一种解译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图像上地物边缘清晰、大尺度地物的解译,如城市、河流等。
这种方法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取较好的解译结果,但主观性较强,解译效率较低。
2. 图像数字化解译图像数字化解译是将遥感影像转化为数字图像,利用计算机和数字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解译分析的方法。
数字化解译可以提高解译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可以利用像元的灰度、光谱特征等进行解译。
这种方法适用于在细节解译方面精确度要求较高的场景。
3. 分割解译分割解译是将遥感影像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区域或对象,并对这些区域或对象进行分类和解译。
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图像中地物的空间信息,有利于对图像进行更细致的解译和分析。
分割解译在城市、森林等复杂地物类型的解译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遥感影像分类技巧1.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对遥感影像中各类地物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分析的过程。
常见的地物特征包括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形态特征等。
不同地物类别的特征往往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提取和利用这些特征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别。
2. 分类算法分类算法是指将遥感影像根据像素的光谱、空间等特征进行自动分类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分类算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决策树分类等。
选择适合的分类算法对于提高分类准确性和效率非常重要,常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算法。
3. 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指将不同传感器或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进行融合,提高遥感影像解译和分类的准确性和精度。
融合可以通过像元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等多种方式进行。
第九章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 遥感数字图像计算机分类基本过程
1. 根据图像分类目的选取特定区域的遥感数字图像,需考虑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成像时间、图像质量等。
2. 根据研究区域,收集与分析地面参考信息与有关数据。
3. 根据分类要求和图像数据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图像分类方 法和算法。制定分类系统,确定分类类别。
4. 找出代表这些类别的统计特征。
个多维的随机向量X,称为光谱特征向量。即
X [x1, x2 , xn ]T
式中 n :图像波段总数; Xj:地物图像点在第i波段图像中的亮度值。
如TM图像上任一个点 TM=[TM1,TM2,TM3,TM4,TM5,TM6,TM7]
波谱特性曲线与响应曲线
2、特征空间及地物聚类 用亮度值轴构成的一个直角坐标空间
主分量变换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均值向量M和协方差矩阵C; (2)计算矩阵C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将特征值按由大到小的次序排列; (4)选择前n个特征值对应的n个特征向量构造变换矩
阵φn。 (5)根据Y=φnX进行变换,得到的新特征影像就是
变换的结果,X为多光谱图像的一个光谱特征矢量。
MSS主分量变换前后的信息量分布
1、主分量变换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arhunen-Loeve (K-L)变换
基本思想: 一种线性变换,均方误差最小的最佳正交变换; 是在统计特征基础上的线性变换。 目的: 数据压缩; 新的特征图像之间互不相关; 增加类别的可分性。
几何意义
把原始特征空间的特征轴旋转到平行于混合集群结构轴的 方向上。
-
+
类别一
类别二
d 13(X)=0 -
+
遥感影像深度学习自动分类技术流程
遥感影像深度学习自动分类技术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准备:- 获取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是航拍影像、卫星影像等。
- 数据预处理,包括影像校正、去噪、辐射定标等,以确保数据质量。
- 数据增强,可以通过旋转、翻转、缩放等方法增加数据样本,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2. 数据标注:- 标注训练数据,为影像中的每个像素或区域赋予相应的类别标签,例如植被、水体、建筑等。
- 可以使用专业软件或者众包平台进行标注,确保标注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模型选择:- 选择适合遥感影像分类任务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或者Transformer 等。
- 根据任务需求和数据规模选择预训练模型或自行设计网络结构。
4. 模型训练:- 使用标注好的训练数据对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
- 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和优化器(如SGD、Adam等)调整模型参数,使模型能够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到特征和分类规律。
5. 模型验证:- 使用验证数据集评估模型的性能,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
- 可以通过交叉验证、留出法或者自助法等方法进行验证。
6. 模型优化:- 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调整超参数、增加正则化、调整网络结构等。
- 可以采用迁移学习、模型融合等技术提高模型性能。
7. 模型应用:- 使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预测。
- 可以对整幅影像进行像素级分类,也可以对图块或者区域进行分类。
8. 结果评估:- 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后处理和评估,如去除小区域、填充空洞等。
- 与实际情况进行比对,评估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遥感影像深度学习自动分类技术的一般流程,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任务需求和数据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遥感影像目标识别与分类
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遥感影像目标识别与分类遥感影像目标识别与分类是运用测绘技术在地球表面上进行空间信息提取和计算机自动处理的过程。
随着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的进步,这一领域在军事、农业、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测绘技术进行遥感影像目标识别与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遥感影像目标识别与分类的第一步是数据获取和准备。
在进行目标识别和分类之前,需要获取高质量的遥感影像数据。
这可以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等载体获取。
而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噪声、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对比度等。
接着,需将每个像元(图像最小单位)转化为合适的能够量化描述图像特征的参数,如像素的灰度值、纹理特征、空间信息等。
其次,目标识别和分类需要使用适当的算法和模型。
常用的算法包括:像元级分类算法、物体级分类算法和语义级分类算法。
像元级分类算法通过对每个像元进行分类,然后将其结果应用于整个图像。
物体级分类算法则更注重于对区域或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
而语义级分类算法则更关注图像中目标的语义信息,如人、车、树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来实现。
然后,为了提高目标识别和分类的准确性,可以通过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来优化算法。
特征选择是从原始特征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以减少数据维度和冗余信息,提高分类器的性能。
特征提取则是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新的特征,以更好地表达图像的信息。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等实现。
此外,为了提高目标识别和分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可以采用多尺度分析和多源数据融合的策略。
多尺度分析是指在不同的空间分辨率下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取不同层次的信息。
多源数据融合则是将来自不同遥感载体和传感器的数据综合起来,以提高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最后,进行目标识别和分类的结果评估和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可以通过与实地采集的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分类结果与真实情况的精度和召回率等指标。
遥感影像解译中的目标识别与分类研究
遥感影像解译中的目标识别与分类研究遥感影像解译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获取地表目标的信息和特征。
在遥感影像解译的过程中,目标识别与分类是关键步骤之一,它涉及到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准确的分辨和分类。
本文将对遥感影像解译中的目标识别与分类研究进行探讨。
遥感影像解译中的目标识别与分类首先需要进行目标的识别。
目标识别是指在遥感影像中找到感兴趣的地物目标,如建筑物、道路、水体等,并将其从背景中准确地分离出来。
目标识别通常采用人工解译、机器学习等方法。
在人工解译中,解译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观察和判断来辨别目标。
而机器学习方法则是通过训练算法将模式和特征提取与分类相结合,从而实现自动化的目标识别。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
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是进行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目标识别之后是目标的分类。
目标分类是指将识别出的目标根据其属性和特征进行归类,以实现对遥感影像中不同目标的准确分类。
目标分类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特征的分类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
基于特征的分类是利用目标的统计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等进行分类,常用的特征包括颜色直方图、纹理矩阵、小波变换等。
而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则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对目标进行特征学习和分类,深度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目标分类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是研究的重点。
在遥感影像解译中,目标识别与分类的研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遥感影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其中包含大量的信息。
如何提取和选择有效的特征是目标识别与分类的关键。
其次,遥感影像中的目标通常存在着遮挡、光照变化和噪声等干扰因素,这对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遥感影像的地理背景和尺度差异也会对目标识别与分类带来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目标识别与分类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融合多尺度和多光谱的遥感数据,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目标信息。
其次,引入上下文信息和空间约束,利用目标周围的背景信息和几何关系来辅助识别和分类。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
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遥感影像是指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环境监测、农业、城市规划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则是遥感影像处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它们为利用遥感数据做出准确的决策提供了基础支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遥感影像的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从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选择以及结果评估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对于遥感影像的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任务,数据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由于遥感影像的数据量庞大,而且存在噪声和低质量数据,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常见的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去噪、辐射校正、几何纠正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为后续的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任务奠定基础。
其次,特征提取是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的关键环节。
在遥感影像中,不同的地物具有各自特定的光谱、空间和纹理特征。
为了提取有效的特征,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主成分分析、小波变换、纹理分析等。
这些方法能够从原始影像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用以描述不同地物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特征提取的质量直接影响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的准确性和效果。
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模型进行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模型包括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
这些模型具有不同的优势和适用场景,例如神经网络在处理复杂的遥感影像时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随机森林在处理高维数据时表现出色。
根据任务需求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提高分类和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在完成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任务后,对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评估和验证的目的是检验分类和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并对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精度、召回率、F1-score等,通过与真值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模型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遥感影像的图像分类和物体识别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任务,需要经过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选择和结果评估等多个环节。
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算法研究和应用
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算法研究和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遥感影像在资源勘察、地质勘探、农业生产、城市规划、公共安全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而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算法的研究和应用,则是遥感信息处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就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算法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遥感影像分类算法遥感影像分类算法主要是将遥感影像中的像元按照一定的准则进行划分,划分出不同的地物类型。
常用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包括:最大似然分类、最小距离分类、k均值分类、支持向量机分类、随机森林分类等。
其中,最大似然分类是一种根据像元在不同类别中的概率分布来决定像元所属类别的方法,适用于像元灰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最小距离分类是以像元与类别之间的欧氏距离作为分类依据,适用于像元灰度分布均匀的情况;k均值分类是一种聚类方法,用来将相似的像元分为同一类,适用于像元存在物块状分布的情况;支持向量机分类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分类方法,基于训练样本,构建决策函数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随机森林分类是一种基于决策树的分类方法,通过随机选择变量和样本对多个决策树进行训练,再通过多数表决的方法进行分类。
二、遥感影像识别算法遥感影像识别算法是对遥感影像进行分析和判断,对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
主要包括目标识别、变化检测、场景理解等。
常用的遥感影像识别算法包括:卷积神经网络(CNN)、深度学习、半监督学习等。
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基于多层感知机和卷积神经元的神经网络,具有自动学习的能力,适用于对复杂的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和识别;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适用于对大量数据进行自动学习和分类,具有高效率和准确性的优点;半监督学习则是一种利用少量标记数据和大量非标记数据来进行学习的方法,可以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标注成本。
三、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算法应用遥感影像分类与识别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以城市规划为例,遥感影像分类算法可以将城市区域中的不同地物类型进行划分,提取出各类地物的空间分布和数量信息,为城市规划提供重要参考;遥感影像识别算法则可以在城市监测和风险预警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城市中的突发事件和风险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和识别,提高城市应急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
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与识别研究
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与识别研究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我们获取地球表面的大量信息提供了可能。
而遥感影像的自动分类与识别则是这一领域中的关键环节,它对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众多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遥感影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卫星、飞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所获取的地球表面的图像。
这些影像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如地形、植被、水体、建筑物等。
然而,要从这些海量且复杂的数据中快速准确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非易事。
这就需要借助自动分类与识别技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分析这些影像。
传统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解译。
专业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影像的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然后根据经验和知识进行分类。
这种方法虽然准确,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自动分类与识别技术逐渐崭露头角。
自动分类与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对遥感影像中的像素进行分析和处理。
首先,需要对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以确保影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然后,通过特征提取,从影像中提取出能够反映地物类别的特征信息,如光谱特征、空间特征等。
接下来,选择合适的分类算法,如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或者非监督分类中的 K 均值聚类等,对影像进行分类。
在特征提取方面,光谱特征是最常用的一种。
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波段上具有不同的反射率,通过分析影像在多个波段上的光谱值,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地物类型。
例如,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较高,而水体在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较低。
除了光谱特征,空间特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空间特征包括地物的形状、大小、纹理、空间分布等。
例如,城市中的建筑物通常具有规则的形状和紧密的空间分布,而农田则呈现出较为规则的块状分布。
分类算法的选择对于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监督分类需要事先已知一些样本的类别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样本训练分类器,对未知区域进行分类。
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进展
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进展一、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概述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球观测手段,通过航空器或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
这些图像信息不仅包含丰富的空间信息,还蕴含了地表地物的光谱特征。
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即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自动识别和分类遥感图像中的不同地物类型,对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1.1 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的核心特性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的核心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精度:通过先进的算法,实现对遥感图像中地物类型的高精度识别。
- 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实现地物类型的自动识别和分类。
- 多尺度分析:能够处理不同分辨率和不同尺度的遥感图像数据。
- 多源数据融合:整合来自不同传感器和平台的遥感数据,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1.2 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的应用场景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利用分类: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自动识别,如农田、森林、城市等。
- 植被覆盖监测:监测植被覆盖度和类型,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 水体识别:识别河流、湖泊等水体,分析水资源分布和水质状况。
- 灾害监测与评估: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快速识别受灾区域和程度。
二、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的发展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涉及多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融合与创新。
2.1 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是自动辨识技术的基础,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分类算法等。
图像预处理是提高图像质量,消除噪声和畸变的过程。
特征提取是从图像中提取有助于地物识别的关键信息。
分类算法则是根据提取的特征对地物进行自动分类。
2.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为遥感图像地物类型自动辨识提供了强大的算法支持。
机器学习方法通过训练数据学习地物的特征和分类规则。
6.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
在某一地区建立起来的判别式只能适用于同一地区或地学 条件相似的地区
28
(1)确定感兴趣的类别数。
首先确定要对哪些地物进行分类,这样就可以建 立这些地物的先验知识。 根据感兴趣地物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征变换,
(2)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
变换之后的特征影像和原始影像共同进行特征选 择,以选出既能满足分类需要,又尽可能少参与 分类的特征影像,加快分类速度,提高分类精度。
6
遥感图像分类
1、 基本原理
2 、分类方法
3 、工作流程 4 、非监督分类 5 、监督分类 6 、分类后处理
7 、分类精度分析
8、 遥感专题制图
7
根据是否需要分类人员事先提供已知类别及其训练 样本,对分类器进行训练和监督,可将遥感图像分
类方法划分为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调查点个数;
2) 产品精度(producer accuracy):各类地貌中正确分 类的调查点占模型分类到对应地貌类型的比例;
3) 用户评价精度(user accuracy):各类地貌正确分类 的调查点占地面实际调查点中对应地貌类型的比例;
42
4) Kappa分析,精确评价实际调查地貌类型和模型 预测地貌类型的关系,能整体反映误差矩阵的评价 结果。
产生噪声的原因有原始影像本身的噪声,在地类 交界处的像元中包括有多种类别,其混合的幅射 量造成错分类,以及其它原因等。 另外还有一种现象,分类是正确的,但某种类别 零星分布于地面,占的面积很小,我们对大面积 的类型感兴趣,因此希望用综合的方法使它从图 面上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动
识
别
分
类
9
第 8
2.1.1、主成分变换波段间相关性
章
遥 感
Feature Space:影像灰度空间 横轴: MSS 4﹣green
影
纵轴: MSS 5﹣red
像 ➢ MSS 4 与 MSS 5 之间明显相关
自
信息冗余 可以压缩
动 识 别 分 类
一个斜线成分可以包含MSS 4 和 MSS 5 加在一起的 90% 信息量
分
波谱特征空间
类
右图:二维灰度空间中
的影像特征空间
横轴:红光波段
纵轴:近红外波段
理想情况 典型情况 一般情况
6
第 8
1.2、波谱特征空间统计特性
章
遥 感
➢ 同一地物(灰度值)特征向量分布密度函数:满足正态分布 N:像元数
影
m:波段数
像
自
动
识
别
分
类
7
第 8
2、特征变换及特征选择
章
遥 感 影 像
别
的过程,这样可以用少数几个波段数据就可以同样达到最佳
分
分类效果
类
波段组合最优化
特征变换后的数据也在选择范围内
其他数据:DEM、坡度、坡向、植被分布图、道路网线、 土地利用现状图、人口密度图、……
8
第 8
2.1、特征变换
章
遥 感
1. 主成分变换 2. 哈达玛变换
影 3. 穗帽变换
像 4. 比值变换(生物量指标变换)
自
仍以波谱分类方法为主
动
与目视判读技术的目的一致
识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的识别功能
别 分 类
➢ 方法 A. 主要采用决策理论(或统计)方法:决策即判别
1. 提取模式(特征空间)属性量测值 标准特征值
波谱特征:最常用,本章主要内容
纹理特征:波谱特征的补充,不能独立进行分类处理
2. 利用决策规则对特征空间进行区域划分 分类
遥感原理与应用(第二版)
孙家抦 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
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
第 8
第 8 章 遥感影像自动识别分类
章
遥 感 影 像
遥感影像计算机分类:利用计算机对地球表面及其环境的遥感影像进 行属性识别(分类),从而达到识别影像所对应的实际地物,提 取所需要地物信息的目的
是模式识别技术的具体应用
动 识 别 分
2. 计算协方差矩阵ΣX 3. 协方差矩阵ΣX 计算
特征值(Engenvalue) i
类
特征向量(Engenvector)i
4. 特征值排序大 小
5. 特征向量选择Φn ,n<波段数 6. 坐标系转换:Y =Φn·X
ΣY 为对角矩阵 去相关化
11
第 8
2.1.1、主成分变换新生成的影像
B. 句法(语义、结构)模式识别方法:有待完善
2
第 8
第 8 章 遥感影像自动识别分类
章
遥 感
1. 基础知识 ① 模式、模式识别
5. 非监督分类 + 监督分类 6. 分类后处理、精度评定
影
② 波谱特征空间、地物特征
① 分类后处理
像
空间的聚类统计分析
② 分类后精度评定
自 2. 二维灰度空间 使得一个轴向与这个斜线一
致的话,…
这就是主成分变换
10
第 8
2.1.1、主成分变换步骤
章 遥 感 影
➢ K﹣L 变换:Karhunen﹣Loeve Transform
➢ 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像 ➢ 主(轴)成分分析步骤
自
1. 计算灰度值均值向量 M
识 别 分
② 特征选择 3. 监督分类
类
① 判别函数、判别规则
7. 非波谱信息的应用 ① 高程信息的应用 ② 纹理信息的应用
8. 自动分类新方法简介 ① 模糊聚类算法
② 分类过程
② 神经元网络法
4. 非监督分类 ① K﹣均值聚类法
③ 面向对象分类技术
② ISODATA算法聚类分析
③ 平行管道法聚类分析
别 分 类
面向对象的像元组合模式识别 ➢ 测量值
灰度值
灰度分布的统计值
形态参数
…
4
第 8
1.2、波谱特征空间统计特性
章
遥 感
➢ 多波段遥感影像的每一个像元在每一个波段中均有一个灰度值 在多维灰度坐标系中可以表达为一个波谱特征向量
影
像
自
也可以看作为多维灰度坐标系中的一个投影点
动 识 别
这些投影点的位置因地物不同而呈规律性变化:“星云团” 像元灰度值受多种因素影响 统计性规律变化(正态分布)
章
遥 感 影
➢ 新生成的影像
实质上就是影像灰度坐标系旋转 (矩阵)操作
像
“波段数”为 n :n 个主成分
自
每一个主成分轴生成一幅新
动
影像
识
新影像灰度值:每个像元特
别
征向量在各个主成分轴上的
分
分量值
类
12
第 8
2.1.1、主成分变换特点
章
遥 感 影
1. 各成分之间去相关
2. 第一成分信息含量最丰富,其他成分 的信息含量依次快速减少
分
地物状态(长势、含水量、病虫害、…)
类
地理位置(高度、朝向、地形、背景、…)
大气条件(水汽、气溶胶、悬浮颗粒、…)
季节
传感器
…
5
第 8
1.2、波谱特征空间统计特性
章
遥 感 影 像 自 动 识 别
➢ 遥感影像特征:某一类地 物的遥感影像灰度值分布 特点,一般用一系列的统 计值表达
➢ 遥感影像特征空间:多波 段遥感影像数据的所有像 元在多维灰度坐标系中的 分布
➢ 波段数目很大时,即使是计算机自动信息分析也较困难
1. 特征变换:是一种遥感影像数字变换处理,使得地物信息可 以集中在新生成“多波段”影像数据的少数几个“波段”中。 或者使得新生成“多波段”影像数据更有利于信息自动提取
自
数据压缩、数据转换
动
逐像元运算
识
2. 特征选择:根据波段相关度最低原则选择少数几个波段数据
像
MSS 影像主成分信息含量比重
自
PCA 1 :90%±
动
PCA 2 :7%±
识 别
PCA 3 + 4 :3%±
分
类
某景 MSS 影像主成分变换前后信息
MSS
2 信息含量(%) PCA
2 信息含量(%)
4
74.2
12.6
1
533.3
94.1
5 249.9
42.5
2
29.9
5.1
6 219.5
37.3
3
3.7
0.6
7
44.5
7.6
4
1.2
0.2
13
第 8
2.1.2、哈达玛变换哈达玛矩阵
章
3
第 8
1.1、模式、模式识别
章
遥 感
➢ 模式:具有某种特定空间特征或几何特征的研究对象(物体) 物体的标准形式,由一组(统计)测量值表达
影
模式识别:将待识别物体的一组特征值(波谱、空间、几何)
像
与多种模式的标准特征值相比较,确定待识别物体归属那一个
自
模式的信息提取过程
动 ➢ 遥感影像分类
识
遥感影像的逐像元模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