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铜雀台赋》意思-赏析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铜雀台赋》意思-赏析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铜雀台
赋》意思|赏析
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

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
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

①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
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

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
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
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
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
(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
(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③
(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

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

希望这台子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抒情咏物赋

抒情咏物赋

抒情咏物赋《铜雀台赋》
朝代:魏晋
作者:曹植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诗人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两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铜雀台赋》原文与翻译

曹植《铜雀台赋》原文与翻译

曹植《铜雀台赋》原文与翻译《铜雀台赋》是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

以下就是小编分享《铜雀台赋》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铜雀台赋》原文《三国志》版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广为流传的另一个版本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铜雀台赋

铜雀台赋

铜雀台赋
文/林雨阳
暮览苍茫之碧宇兮,揽香草以登台。

忆铜雀起之夜半兮,降福泽于沧海。

迢迢漳水之窈窕兮,望流风之回波。

望金凤之宏丽兮,伴冰井于浩瀚
忆建安慷慨之风骨兮,携壮志以平沧海。

仰铜雀皎翼若飞兮,浩荡凌云而长歌。

苍苔凌袖拂歌舞兮,横波东流而逐春风。

楼台宫阙之白梯兮,朱红宫墙而叹日月丽天。

游紫云而弥盖重楼高殿兮,探青虹而横绝白练凝霜。

叹兮叹兮,雄才俊逸,青丝冠羽。

览七子之丽章兮,若江水之与共。

绘皇都之富丽兮,拟明月而长终。

散惠泽于四海兮,点兵马于九州。

浩浩然若凭虚之御风兮,幽幽然若回凤之翔舞。

浩荡烟波,袅袅轻寒。

仰首以长歌,悠悠然而婉转于九天。

提笔而沾青烟,描丽章而绘铜雀于青案。

叹兮叹兮,明月于共,秋水长流。

策横谋而安四海,谱纵略而定九州。

非须臾之所志,安天下以纵歌…。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一、《铜雀台赋》原文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三国志》版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二、《铜雀台赋》原文翻译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

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

①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②(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铜雀台赋,洛神赋

铜雀台赋,洛神赋

铜雀台赋(三国)曹植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洛神赋(三国)曹植洛神赋(并序)1黄初三年2,余朝京师3,还济洛川4。

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5。

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6,遂作斯赋。

其词曰:余从京域7,言归东藩8,背伊阙9,越轘辕10,经通谷11,陵景山12。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13。

尔乃税驾乎蘅皋14,秣驷乎芝田15,容与乎阳林16,流眄乎洛川17。

于是精移神骇18,忽焉思散19。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20。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21。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22:“尔有觌于彼者乎23?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4。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25。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26。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27;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28。

秾纤得中29,修短合度30。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31。

延颈秀项32,皓质呈露33。

芳泽无加,铅华不御34。

云髻峨峨35,修眉联娟36。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37。

明眸善睐38,靥辅承权39。

瓌姿艳逸40,仪静体闲41。

柔情绰态42,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43,骨像应图44。

披罗衣之璀粲兮45,珥瑶碧之华琚46。

戴金翠之首饰47,缀明珠以耀躯。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
者出处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出自魏晋曹植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三国志》版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曹植聪慧原文及翻译

曹植聪慧原文及翻译

曹植聪慧原⽂及翻译曹植聪慧原⽂及翻译有哪些?曹植年⼗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万⾔,善属⽂。

太祖尝视其⽂,谓植⽈:“汝倩⼈邪?”植跪⽈:“⾔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试。

奈何请⼈?”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以下是⼩编为您整理的曹植聪慧原⽂及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原⽂】【原⽂】 曹植年⼗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万⾔,善属⽂。

太祖尝视其⽂,谓植⽈:“汝请⼈邪?”植跪⽈:“⾔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试。

奈何请⼈?”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登台,使各为赋。

植援笔⽴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注释】 1《诗》《论》:指《诗经》和《论语》。

2赋:古代的⼀种⽂体。

3属⽂:写⽂章。

4太祖:指曹操。

论:议论。

5奈何:①怎么办 (⽆可奈何); ②为什么怎么会(表⽰反问)。

6邺(ye):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

7悉:都。

8 使:派,让 ;命令。

9援:提,拿。

10可观:值得⼀看。

11异:对感到惊异。

12诸⼦:⾃⼰的⼉⼦。

13⽴成:⽴刻完成。

14善:擅长。

15尚:崇尚。

16尝:曾经。

17为:作。

18论:观点,主张。

19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亭台。

20新:副词,刚刚,才。

21将带领。

【翻译】 【翻译】 曹植⼗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辞赋⼗⼏万字,善于写⽂章。

曹操曾看到他的⽂章,对曹植说:“你请⼈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论,落笔写下来成⽂章了,您只要当⾯考我,我怎么会请⼈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做⼀篇赋⽂。

曹植提笔⽴刻就完成,⽂章值得⼀看。

曹操⾮常惊异于曹植这样的才能。

《登台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登台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登台赋》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

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

然后曹植作出这部作品。

原文:登台赋魏晋-向秀从明后而嬉游兮,聊登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川之长流兮,望众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功坦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呈。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唯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矩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注释:①明后:明,尊敬之词。

后,君也.明后指曹操。

嬉游,乐游。

②太府:规模宏大的宫室。

③营:经营,谋划。

④嵯峨(cuóé):高峻貌。

⑤“浮双阙“句:是说宫殿两侧的望楼高耸矗立,就像浮在天上一样。

太清,天。

⑥华观:华美的台观,这里的“观”应该是指邺城有名的迎风观。

⑦西城:邺城北城的西面。

⑧漳川:指漳河,曹操当年曾经引漳河之水到铜雀台下。

⑨滋荣:繁茂。

⑩“天功“两句:天功,帝王的功绩。

家愿,曹家的意愿。

获逞,得到实现。

⑪上京:指许昌,当时汉献帝正在许昌。

⑫桓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

⑬“岂足”句:方,比得上。

圣明,指曹操。

⑭翼佐:辅佐。

⑮矩量:度量,指天地博大无私的气度。

⑯东王:古代神话中的东王公,是与西王母并称的仙人,也是众男仙的首领,掌管诸仙名籍。

等年寿于东王,是说像东王公一样长寿。

⑰鸾驾:天子的车驾,后亦为车驾之美称。

⑱周章:回旋舒缓,《楚辞·九歌·云中君》:“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⑲阜(fù):丰富。

⑳未央:无尽,无已。

历史趣闻铜雀台的相关诗词 古人是如何描述铜雀台的?

历史趣闻铜雀台的相关诗词 古人是如何描述铜雀台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铜雀台的相关诗词古人是如何描述铜雀台的?导语:铜雀台赋作者:曹植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阕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铜雀台赋作者:曹植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阕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获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差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尊贵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皇。

御龙旂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思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1、此诗又见李商隐集。

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赤壁山,在长江南岸,即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

2、不与:若不与。

3、铜雀: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建造铜雀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水经注·浊济水篇》:"邺西三台,中曰铜雀台,高十丈,有层百一间。

"二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乔公两女,皆国色也。

生活常识分享。

曹操铜雀台诗词

曹操铜雀台诗词

曹操铜雀台诗词《铜雀台赋》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

后世流传有多个版本。

《三国志》版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广为流传的版本从明后以嬉遊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雲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雲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三国演义》版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曹植的《铜雀台赋》全文赏析读后感

曹植的《铜雀台赋》全文赏析读后感

曹植的《铜雀台赋》全文赏析读后感曹操北定袁绍后,夜居邺城,见到城的东北角有奇光发出,命人查探,挖出了铜雀。

在中国古代,铜雀极富祥瑞之气,好象还是唐舜的象征,曹操对此感到很高兴,就叫儿子曹植负责督建铜雀台,好向后人展示他的丰功伟绩.铜雀台两边各建一台,一名金凤,一名玉龙,架双桥于三台之上,三台奇高,邺城风物尽为所观。

台建成后,曹操在台上大宴群臣,命文官写诗赋助兴,曹植才思敏捷,笔挥纸落,就写成了这篇千古名文。

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

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历史1:诸葛亮为说服周瑜,欲擒故纵道:“我有一计,既不必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也不必亲自渡江;只要派一名使者,送两个人到江北给曹操,百万大军就会卷旗卸甲而退。

”周瑜问:“用哪两个人?”诸葛亮说:“我在隆中时,就听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铜雀台,并且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

他很早就听说江东乔公有两个女儿,长曰大乔,次曰小乔,都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曾经发誓:吾一愿扫清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

可见他率百万雄兵,虎视江南,其实不过是为得到这两个女子。

将军何不去找那乔公,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派人送给曹操。

曹操得到她们之后,心满意足,必然班师回朝。

这是范蠡献西施的妙计,还犹豫什么?”周瑜道:“曹操想得到二乔,有什么证验没有?”诸葛亮说:“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下笔成文。

最新曹操铜雀台诗词8篇

最新曹操铜雀台诗词8篇

曹操铜雀台诗词8篇曹操铜雀台诗词8篇曹操铜雀台诗词(1)[键入文字]曹操建造铜雀台的真正目的竟是为了这个女人?传说,曹操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于是发誓要得二乔,以享晚年。

为此,曹操修建了铜雀台为锁二乔。

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为何要建造铜雀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此诗只是一种假设,东风终与周郎便,所以三国时期的大美女大乔小乔。

并没有被曹操锁于铜雀台中。

事实上,小乔与曹操素未谋面,也没有什么实际瓜葛,纯属莫须有的关系,而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有生动的故事。

?“江东有二乔,河北甄芙巧”,三国时期最着名的美女有三名,大、小乔和甄洛。

二乔到底有多美呢,史书所载极为吝啬。

《三国志》说“皆国色也”,《江表传》说“貌流离”(光彩焕发)。

总之是国色天香的大美女,而具体容貌只能靠后人凭空想象了。

?《三国志》说二乔“皆国色也”?三国是个彻底的男人时代,原本处于弱势的女人,在这样一个时代就更加边缘化。

所以三国时期关于女人的历史记载实在是少得可怜。

如果不是后人添油加醋,可看的故事就更少了。

?二乔的父亲乔公,本在汉献帝的手下做官,当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

丧妻后的乔公辞官归乡,带着大小乔隐居于安徽皖城。

?建安四年,东吴的孙策和周瑜带着军队攻下皖城。

江东二乔的美名早已是家喻户晓,孙策和周瑜二人在打了胜仗之后,双双抱得美人归。

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当年,孙策和周瑜都是 25岁,而大乔十八,小乔十六,都是青春年少。

这两段婚姻看起来无限光彩,美人配英雄,花好月圆。

孙策曾说:“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江表传?杜牧不是唯一把二乔与曹操搁一块想象的人,罗贯中也是其一,而且他还把诸葛亮也扯上了。

《三国演义》描写了那段诸葛亮摆平周瑜,实现孙刘联盟的场景。

诸葛亮1[键入文字]说:“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日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

三国魏-曹植《铜雀台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魏-曹植《铜雀台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三国魏-曹植《铜雀台赋》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铜雀台赋三国·魏-曹植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翻译: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我跟随父王快乐的四处游览,登上了铜雀台来娱乐心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我见到四周宏伟高峻的宫殿,见到父王以贤德苦心谋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建起铜雀台的高殿巍然耸立,两侧的望楼像浮游在天顶。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我站在冲入云霄的华美台观,高高的阁楼西面连着北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临近看着彰河的水缓缓流动,远远望见园中的果树繁茂。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迎面徐来的春风柔软而舒服,耳边是鸟儿不绝的叫鸣声。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帝王不朽的功业早已经成就,曹家得偿所愿,何其称心。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弘扬仁厚的恩德以泽被天下,对许昌的天子要毕恭毕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齐桓、晋文开创了太平盛世,又哪里比的上父王的圣明?休矣美矣!多么吉祥,何其美妙!惠泽远扬。

恩泽惠及远方的黎民百姓。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尽心辅佐我汉室的朝廷社稷,使四方永享安宁。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恢弘的气度能与天地相媲美,无私的品德像日月的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愿父王永享无穷无尽的尊贵,有如东公王一样年寿无疆。

注释:①龙凤的金玉雕像:原文里的玉龙与金凤指的是铜雀台旁边的另两座高台,一为冰井台,一为金凤台,曹植谓之玉龙与金凤。

②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太公望即姜太公。

铜雀赋串词

铜雀赋串词

铜雀赋串词三国曹操的《铜雀赋》全文是什么《铜雀赋》即《铜雀台赋》,是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

当时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又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

其中曹植下笔成章,做出这部作品。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

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

然后曹植做出这部作品。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

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裴松之注收录的《铜雀台赋》: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广为流传的另一个版本: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曹丕《登台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曹丕《登台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曹丕《登台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曹丕《登台赋并序》原文、译文、赏析:曹丕【原文】:建安十七年春,游西园,登铜雀台,命余兄弟并作,其词曰:登高台以骋望,好灵雀之丽娴。

飞阁崛其特起,层楼俨以承天。

步逍遥以容与,聊游目于西山。

溪谷纡以交错,草木郁其相连。

风飘飘而吹衣,鸟飞鸣而过前。

申踌躇以周览,临城隅之通川。

【译文】:建安十七年春天,我家父子同游西园。

登上铜雀台以后,父亲命我们兄弟各自作词以表其志。

我的一篇赋词如下:登上高高的铜雀台极目远望,看到文静的灵雀在天空翱翔。

那艳丽的羽毛五彩缤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漂亮。

铜雀台阁飞檐突起,高高耸立,层层的台楼好像要和天连起来一样。

我漫步徘徊,从容自在,不觉红日落山,又见夕阳。

台下小溪弯弯曲曲,汇合了流水哗哗作响。

草木芜杂间生,枝叶郁郁苍苍。

晚风轻轻地吹动着衣裳,小鸟飞过眼前委婉地歌唱。

我舒展身躯,踌躇满志,遥看远方。

又登上城楼的一个小角,联想到汉室的山川界疆。

【评介】:建安十七年“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曹丕的《登台赋》就是这时写的。

曹丕从小爱学诗文,八岁已能做文章,博览经史和诸子百家书籍。

能文又能武,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总的说来,要低于其父和其弟曹植,但在文学史仍有他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登台赋》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文章通过登上铜雀台极目远望所见所感的描述,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铜雀台及其周围环境的赞美之情,也抒发了他踌躇满志的情怀。

文章前边有个小序,说“建安十七年春,游西园,登铜雀台,命余兄弟并作。

”这个小序交待了作赋的原委。

全文共十二句。

开头两句为第一层,写登上高高的铜雀台极目远望,看见羽毛艳丽、本性文静的灵雀小鸟。

登高远望、抒发感受,是历代骚人墨客所喜欢的。

曹丕登高所见并非别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丽娴”的“灵雀”。

这就把诗人当时悠闲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此刻的曹丕已是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了,逐渐被曹操信任,争当太子有望,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开头便流露了这种心情。

两汉曹植《铜雀台赋》古诗欣赏及解析涨知识

两汉曹植《铜雀台赋》古诗欣赏及解析涨知识

两汉曹植《铜雀台赋》古诗欣赏及解析涨知识创作背景: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

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

然后曹植做出这部作品。

曹植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铜雀台赋注释: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仰脸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

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

何争文言文翻译

何争文言文翻译

何争既长,性情刚毅,不慕荣利。

尝游京师,见朝政日非,遂有隐逸之志。

乃弃官归里,闭门读书,不问世事。

其母问之:“子何故不求仕进?”何争答曰:“吾志在经国济民,非为禄位所累。

今世道艰危,吾当修身齐家,以待明主。

”母闻之,深以为然。

何争隐居数载,乡邻咸敬重之。

一日,县令闻其名,欲聘为师,何争辞之。

县令固请,何争曰:“吾志在山水之间,不欲为俗世所拘。

愿以所学,授之有德之士。

”县令感其志,遂不复强。

后汉献帝建安五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

何争闻曹操起兵,志在统一天下,乃往谒之。

曹操见何争,知其非同凡响,遂拜为参军。

何争辅佐曹操,谋略过人,屡建奇功。

曹操甚器重之,曰:“吾得子轩,如得良医也。

”建安十二年,曹操欲征讨刘备,问计于何争。

何争曰:“刘备有德有才,不宜轻举。

宜先结交益州刘璋,以分化其势力。

”曹操从之,遂遣使通好。

刘璋得书,欣然迎曹操使者,曹操遂得益州。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北伐,何争随军。

途中,曹操患头痛,何争献上良方,曹操服之,病愈。

曹操喜曰:“子轩真吾良医也。

”自此,何争更得曹操信任。

建安二十年,曹操欲建铜雀台,以彰显其威德。

何争献上《铜雀台赋》,文辞华美,曹操大悦,遂命何争为台赋序。

铜雀台建成后,何争又献上《铜雀台记》,以记其事。

何争虽居高位,却始终保持谦逊。

曹操尝问何争:“子轩,吾知君才高八斗,然何故不居相位?”何争答曰:“臣以微薄之才,岂敢与宰辅比肩?愿陛下以国事为重,臣当尽力辅佐。

”黄初元年,曹操病逝,曹丕继位。

何争因直言进谏,被曹丕贬为庶民。

何争归隐,潜心研究《春秋》,著书立说,传颂后世。

其学说影响深远,后世学者奉为圭臬。

何争生于乱世,却能保持高尚品德,以学问和智慧辅助君王,实为一代英杰。

其人其事,堪为后世楷模。

虽历经风雨,其名垂青史,光照千古。

翻译:何争,字子轩,是吴郡钱塘人。

他出生于汉光和二年,从小就聪明伶俐,好学不倦。

十二岁时,他已经通晓《五经》,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精通《春秋》三部经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铜雀台赋》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铜雀台赋》原文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三国志》版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三国演义》版
二、《铜雀台赋》原文翻译
跟随丞相,游春观景,登上了铜雀台,欢娱之情油然而生。

仰脸
望天,天空显得无比开阔,低头看地,地上记载着丞相的伟绩.这真是个雄伟而高大的建筑,两边的高台好似漂浮在太空。

美丽的飞阁高接云天,远远地连着西城。

可以看到漳河之水曲弯流长,亦可看到座座花园郁郁青青。

(在这里)左右还有另两座高台,台上有龙凤的金玉雕像。

①而东西两侧又有两座高桥,如同空中彩虹一般。

(在这里)低头可看到皇都的宏大壮丽之美,抬头则见云霞的轻慢浮动之美。

(于高台上)喜悦于众多才子的争相荟萃,好似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

②(如此得意之下)仰头享受春风的温暖轻柔,闻听春季百鸟那宛如幼婴哭泣般的嘤嘤鸣叫。

直达天云的高台既然都已经立起来了,那么家父的愿望必定能实现!对天下施以仁政,使得人们对京都倍加恭敬。

这样还要说只有齐恒公和晋文公所治理的才算是盛世,这种人岂明白到底何为圣明之君?就(像家父管理的)这样已经很好了!恩惠和恩泽已经远扬于天下了!这般成功地辅助了皇帝,安定了四方啊!(家父)顺天地的规律而行,其辉煌的光芒如同日月一般!(这般人物)应该永远尊贵而没有终止的一天,其地位会和东皇太一般,其年岁也会和东皇太一一样长寿③(他会)拿着龙旗遨游天地,驾着鸾车周游浏览。

其恩德广布五湖四海,美好的事物越来越多,百姓也安康。

希望这台子永远牢固,快乐的心情永远都不会结束。

三、《铜雀台赋》作者介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
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画眉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