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吊脚楼民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重庆吊脚楼民居

摘要:从重庆吊脚楼建筑历史和艺术特点的角度对山地民居深入地分析总结,并尝试提出吊脚楼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使之既能顺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居民改变生活条件的愿望,又能使传统山地民居得以保护和留存。

关键词:重庆民居,吊脚楼,艺术特点

民居作为一种典型的建筑形态无疑是城市内涵和地域文明的凝固!代表了鲜明的城市特色”对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是当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两江汇合之处,犹如半岛;又位于华莽山余脉的山区。这种特别的地势,使重庆的吊脚楼民居建筑具有山城的特色。

吊脚楼的渊源

吊脚楼是古代巴族人留下来的民居建筑,其历史至少已有两千四、五百年。巴族是中国古代民族之一,建巴国于重庆。巴人的一个特殊文化习俗就是巢居。吊脚楼这种形态原本起源于湖泽平原,进入重庆后与巴人的特殊文化习俗——巢居相结合,显示了适应山地各种复杂地形条件的优越性。重庆是山城,地无三尺平,修建吊脚楼可以有效地利用地形,节约土地,减少施工困难,特别是在峡谷中,往往只能修建吊脚楼,因此重庆沿江的民居多采用既保持坡地地貌又可扩充用地空间的吊脚楼形式,逐渐形成了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吊脚楼建筑群,成为山城风貌的一大特色。

吊脚楼建筑艺术特点

1.曲线有机美

中国建筑历来讲究“曲径通幽”,而吊脚楼就充分地利用地势,巧妙地利用粤然地形,背山面水,在陡坡峭壁间层层修建起来。山要有蜿蜒起伏之曲,水要有流连忘返之曲,路要有柳暗花明之曲,桥要有拱券之曲,廊要有回肠之曲。重庆吊脚楼依山崖而建,顺山势而上,蔚为壮观。在那吊脚楼群落中,道路线性空间大都是步移景异、曲径通幽,它依昔地形等高线曲折展开,当人穿行于其间的小巷时,曲折幽深,就像步入了一座迷宫,有时已经感觉到前边无路可行,但只要侧身穿过一条窄缝,便又有另一番天地展现在眼前,真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正如美国建筑师波特曼所说“:人们对曲线形式感到更有吸引力,因为它们更有生活气息,更自然。无论你观看海洋的波涛、起伏的山岳,或天上朵朵云彩,那里都没有生硬的笔直的线条。”

2.生机自然美

如果说形式美是建筑美的肉体,那么生机自然美则是建筑美的灵魂。中国传统美学观从文化性格来说,是内向、含蓄的。建筑美学也不例外,以表现含蓄、幽曲的特征为主,但这种性格特征的表现又不是单一的,除了含蓄、幽曲,还追求和谐、统一。中国传统美学观所表现的含蓄、幽曲与和谐、统一之美,在建筑中得到了丰富的展现,体现在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可以看出,重庆的自然地貌本身就以其巨大体量为吊脚楼的群落提供了统一、

均衡的结构,让吊脚楼去自由、丰富地变化。它层层出挑,向虚空的天际中争取空间,尽享朗朗阳光,体现出的是“阳刚”美,二者皆是生机盎然之象征,是建筑生机美的体现。同时在这个山地自然环境中,吊脚楼与吊脚楼之间也体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3.和谐统一美

首先体现在人为建筑与周围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可以看出,重庆的自然地貌本身就以其巨大体量为吊脚楼的群落提供了统一、均衡的结构,让吊脚楼去自由、

丰富的变化。同时在这个山地自然环境中,吊脚楼建筑与建筑之间也体现出和谐统一的美感。

吊脚楼建筑群具有灵活多变、不拘一格的平面和立面布局。重庆的地形多陡坡、峭壁和悬崖,由于自然条件苛刻,吊脚楼的建设布局淡薄了正统建筑概念,往往依山临水而建,不追求轴线、中心和对称,而是随坡就坎,随弯就曲,依昔地形等高线曲折展开。从整体上看,山崖成为建筑空间的界面,建筑成为岩体的支撑,吊脚楼的建筑哲学不强调规制的约束,而是强调依附于自然、顺应于自然,强调建筑造型与山地空间环境之间的自然平衡,充分利用山地自然空间,并由此自然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

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因地制宜

由于重庆地形多陡坡、峭壁和悬崖,沿江的民居多采用既保持坡地地貌又可扩充用地空间的吊脚楼形式,逐渐形成了高低错落、

起伏跌宕的吊脚楼建筑群,架空的高脚可随地形复杂坡度七长八短相机而立。吊脚楼这一形式是适应地形与气候条件、符合生态要求的合理选择。并且无论在什么样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均可建造起来,适应地形能力极强。从整体上看,山崖成为建筑空间的界面,建筑成为岩体的支撑,吊脚楼的建筑哲学不强调规制的约束,而是强调

依附于自然、顺应于自然,强调建筑造型与山地空间环境之间的自然平衡,充分利用山地自然空间,并由此自然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建

筑风格和城市风貌。

底层架空

吊脚楼根据山地独特地质特点和气候特征的适应性,采取了底

层架空形式,它能更好地解决潮热气候下对房屋隔潮和通风的要求。底层架空体现了吊脚楼对山地独特地质特点和气候特征的适应性。采取底层架空形式能较好地解决潮热气候下对房屋隔潮和通风的要求,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做到了居住的舒适性。底层架空不但是吊脚楼的主要设计思想,也是现代西方建筑的重要理念之一。建筑学家柯布西耶所倡导的现代建筑的五大特征实质上与吊脚楼建

筑有异曲同工之处。

减轻自重

吊脚楼采用木竹作为主要材料,使用的木料较小,通常为杉木,室内铺设竹木楼板,居室墙壁用竹编夹壁墙,双面或单面抹灰,也有的民居用竹编墉或木板墙,尽可能地减轻自孟,再在墙上开窗,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及经济性。它通常只有一、两层,极少见三层

高的,到抗战以后,高高盛起的砖柱在一些地方逐渐取代了木柱,其上支撑的房屋层数也才稍多起来。现代建筑不可能用木或者竹做建筑材料,是因为它们不防火,而且成本高;但是现代建筑同样趋向于使用质量轻、强度高的材料。现在大量运用轻制隔墙作为空间划分的、结构暴露的建筑形式,同样使建筑减轻自重从而达到更好的稳定。

五、吊脚楼保护与传承

1.确定和扩展保护范围,注重周围环境

目前重庆市对于文物建筑的保护,往往迫于经济压力,采用划地为牢的方式,只求保护建筑本身,对建筑周围环境的保护则不够重视。有些被保护的建筑,由于没有留出足够的保护距离,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渐被包围在众多的高层建筑群中,使之失去了环境的依托,降低了被保护的价值。重庆的吊脚楼民居形式是由重庆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和城市发展历程所造成的。

3.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传承与发展并行

吊脚楼民居作为一种地方的传统建筑风格,其深含的传统民居文化无可置疑的具有继承性,同时也具有可创性。继承性在于它的经济合理性和文化传承性。吊脚楼民居保持原有地貌,因地制宜的建造思想既有经济价值,也有生态价值,在人们日益重视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价值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凭借勤劳的品质及高度的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