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大国崛起:中国未来战略共38页

合集下载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第一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4.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中国安全战略选择)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要想维护中国的利益,只有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具体说来,第一,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除此之外,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三股势力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给中国的西北边疆带来了巨大压力,中亚某些国家公开号召境外民族回归“历史祖国”,伊斯兰极端势力已逐渐成为中国西北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大患。

第二,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第三,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

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第四,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

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形势与政策(大作业)

国家开放大学2024年形势与政策(大作业)

2024秋期国开电大《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大作业说明1.学生答题完毕后,可点击保存草稿。

在提交前可反复修改并保存。

考生一旦提交后,不能再进行修改。

注意:只可提交1 次!2.考生请在答题框内录入试题答案,不能复制黏贴,不能以附件形式提交试卷。

3.答题要做到论述严谨、语句通顺,最重要的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字数不少于1000学注意:作答截止时间为2024年12月29日,但对于拟参加2025年1月毕业生审核的学生,学生作答和教师评阅均须在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卷评阅截止时间为2025年1月12日。

大作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参考答案 1:在探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质及其建设路径时,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文明形态。

这种文明形态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色。

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鲜明特质创新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从历史长河来看,中华文明历来注重创新,无论是在科技、文化还是制度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创新精神被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这种创新性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也体现在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积极应对和解决上。

包容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还具有显著的包容性。

这种包容性体现在对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念、不同生活方式的尊重和接纳上。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

实践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文明形态。

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注重将理论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

这种实践性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上,也体现在对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关注和解决上。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ppt课件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ppt课件
• 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 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在国家的内水、 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公海
①公海:公海的定文引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海域的划分
领土
管辖权程度逐渐减弱 非领土
0海里 12海里 24海里
分布区域: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 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
主要特点: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 承载力较强,进一步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 较好,开发潜力较大。
发展方向:充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 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 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主体功能区 限制开发区域
分布区域: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 功能区。
战略立足点(基本原则)
•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 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 • 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 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3.“一带九区多点”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
“一带”
• 指海岸带
1
2
3
辽东半岛


渤海湾 海域
山东半岛海 域
4
5
“九区”
6
长江口
珠江口
苏北海域
及两翼
及两翼
7
8
海峡西岸海
北部湾
海南岛
3. 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发展规划)
•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格局
①“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 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 心作用
②“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 两大运输通道
③“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 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④“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 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大国崛起之中国的发展

大国崛起之中国的发展

艺术与技术(讲座) 结课论文院系:艺术设计系专业:工业设计学号:081406217姓名:尚可指导老师:葛露大国崛起之中国的发展摘要:《大国崛起》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

本文通过对九国强国之路的浅析,探讨了我们中国崛起的方向。

关键词:大国崛起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科学技术岁月悠悠,有些历史已经永远地消逝。

但是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却被我们记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荷兰的大型商船队、英国全盛时期的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攻陷巴士底狱、德国第一个火车站、美国黑船逼迫日本开国、彼得大帝兴建圣彼得堡、苏联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五月花号抵达美洲等等。

大国崛起展示了九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让我们从中找到我们中国的发展方向。

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小国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17世纪成为荷兰的世纪。

由于国土面积、人口等天然不足,17世纪末,荷兰逐渐失去左右世界的霸权。

但直到今天,荷兰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兰人开创的商业规则依然在影响世界。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通过科技革命等各种合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

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大国崛起: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大国崛起: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

大国崛起: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1. 引言1.1 概述随着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大国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中,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并逐渐崛起为全球影响力强大的大国。

这些国家的崛起对于全球经济格局、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在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合作、新兴力量对国际体系的挑战以及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等问题上也出现了许多新动态。

1.2 背景介绍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成为继美国之后另一个主导全球经济形势和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力量。

同时,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也不断加强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

此外,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加速了各国之间经济以及政治等方面的相互依赖和联系。

全球化使得贸易、金融和科技等领域的交往更加频繁,为大国崛起提供了更多机遇和挑战。

同时,传统的国际关系体系也受到了新兴力量对现有秩序的冲击,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也面临着调整和改革。

1.3 研究意义深入研究大国崛起对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大国崛起带来的变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当前世界发展趋势,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格局。

其次,在中国等新兴力量不断壮大的背景下,各国需要适应新格局并制定相应战略来保障自身利益和发展方向。

再者,通过探讨合作共赢与零和博弈思维下的外交政策选择,我们可以找到促成国际关系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旨在通过对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从大国崛起的视角探讨其对各国战略调整和应对措施的影响,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发展趋势预测以及战略决策参考。

在剩余章节中,我们将着重讨论经济崛起国家的兴起、全球化对经济格局的影响、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的变迁、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合作、新兴力量对国际体系的挑战、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等问题。

中国当崛起(形势与政策)

中国当崛起(形势与政策)

中国当崛起-------《大国崛起》观后感应用数学学院信安(1)班李官周 3110008378在这个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大国崛起》这部12集记录片,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大国崛起》这部记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前苏联、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经历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

它们的强盛都离不开那些改变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

从哥伦布、瓦特、威廉姆·伯克尔斯宗、莎士比亚、亚当·斯密、卢梭到伊沙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

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

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这样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即征服世界不能单凭武力;德意志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进。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以前的中国》,这里面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它是这样描述的: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

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安静,只有中国的城市人流拥动、欢歌笑语。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超大城市。

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

大国崛起主题班会PPT课件

大国崛起主题班会PPT课件

美国崛起的历程
独立革命
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揭开了崛起之路。
内战重塑
1861-1865年,南北战争胜利后,美国重新统一,迎来空前繁荣。
工业化崛起
19世纪末,美国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战后崛起
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崛起为超级大国。
俄罗斯的崛起
1
沙俄的兴衰
从18世纪到20世纪初,俄罗斯在沙皇统治下逐步崛起为强国。
文化软实力
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为大国赢得了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地理因素
地理位置
国家的地理位置是决定其发展方向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位于重要地缘战略区域的大国可以更好地掌握国际事务的主导权。
自然资源
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大国崛起的物质基础。拥有优质的矿产、能源、农业等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强。
大国崛起
探讨中国经济与政治崛起的历史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by w k
课程目标
提高学习意识
通过本课程,帮助学生加深对"大国崛起"的认知,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什么是"大国崛起"
英国率先掀起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化进程
2
殖民扩张
庞大的殖民帝国为英国奠定了全球霸权
3
金融中心
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主导全球经济
通过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英国成为19世纪的超级大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领土,控制了全球重要航线和贸易路线。同时,伦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主导全球经济格局。尽管后来逐步衰落,但英国的崛起塑造了现代世界的格局。

《形势与政策》2023-2024第一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形势与政策》2023-2024第一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形势与政策》2023-2024第一学期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章节答案2024年1.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顺应历史潮流,肩负大国责任,坚定做(),成为大变局中不变的稳定力量。

答案: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2.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下列选项中属于八项行动的是()。

答案: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开展务实合作;促进绿色发展3.以下关于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和平性彰显中华文明的万千气象;连续性记录了中华文明的活力之源;包容性揭示着中华文明的处世姿态;创新性回答了中华文明的呈现形态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建设()、建设(),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答案:文化强国;文化繁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5.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仍然具备一系列显著优势,包括:规模经济优势突出、()。

答案:制造业系统性优势突出;要素禀赋优势实现动态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6.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答案:坚持统筹推进各领域安全;坚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持把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加强国家安全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推进国际共同安全7.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把握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答案: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8.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形势与政策》答案

《形势与政策》答案

《形势与政策》答案一、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是什么?1. 多极化趋势加剧: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2.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3.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对全球经济、政治、军事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4. 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对国际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5.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性挑战过程中,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必然要求。

二、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挑战有哪些?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挑战主要包括:1.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战略遏制: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遏制我国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2.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有所加剧,对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3. 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对我国的国内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挑战。

4. 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压力: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同时也面临来自其他国家的压力和挑战。

三、我国应如何应对当前国际形势?1.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应继续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 推进科技创新:我国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国家竞争力,为应对国际形势变化提供有力支撑。

4. 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应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5. 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四、我国在应对国际挑战中的优势有哪些?1. 经济实力雄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为应对国际挑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第二次作业及答案(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

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第二次作业及答案(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

202侔春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第二次作业及答案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个“重大关系”?2024年春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第二次作业及答案一、单选题1.第(C)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主题为“新时代,共享未来”。

A五B一C六2.中国始终践行(B)的全球治理观,以务实行动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

A绿色环保B共商共建共享C公平正义3.(八)促进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

A经济全球化B单边主义C霸权主义二、判断题1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

A正确B错误2.2023年10月17日,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签署的第22个自贸协定。

A正确B错误3.发达国家可以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

A正确B错误4.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4万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00多个城市。

A正确B错误5.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首次提出发展数字经济的倡议,得到各国领导人和企业家的普遍认同。

A正确B错误6.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A正确B错误7.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A正确B错误8.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要关起门来封闭运行。

A正确B错误三、多选题1.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坚持(ABCD)的工作原则。

A有效市场,有为政府B立足内需,畅通循环C立破并举,完善制度D系统协调,统筹推进2.破解经济全球化困局的中国方案包括(ABCD)。

A坚持多边,反对单边霸凌B坚持包容,反对利益垄断C坚持开放,反对封闭排它D坚持合作,反对冲突对抗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和平发展,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ABC),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各国人民携手努力,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共创人类的美好未来!”A全球文明倡议B全球发展倡议C全球安全倡议4.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目标是(ABCD)。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

形势与政策论文-大国崛起的经验教训

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围绕“大国崛起”这一主题分别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和2006年后进行过三次较为集中的讨论。

实际上,当今时代中国的复兴和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事实,如何看待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如何吸取新兴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借鉴,已成为中国当前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新兴大国崛起的经验及启示纵观15世纪后陆续崛起的九个国家,尽管其崛起道路不尽相同,但是仍可从中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经验:1、新兴大国的全面现代化水平都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无论是16世纪盛极一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还是17世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无论是18-19世纪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场”的英国还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迅速崛起的美国,这些崛起的新兴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不仅实现了国内的全面现代化,而且其现代化均达到了当时时代的领先水平。

2、新兴大国要想崛起,要想成为领导国家,必须具备某些方面的特长,必须有所创新。

回顾历史,九个崛起的新兴大国,都是在尊重和继承自己传统的同时,勇于迈出创新步伐。

他们都非常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和重复别国的道路,他们根据本国国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会体制、发展模式和现代化道路,最终才成为引领世界潮流的大国。

3、海洋国家相对陆上国家来说,更具备崛起为新兴大国的优势。

海洋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与民族的生存发展紧密相连。

向海则盛,背海则衰,已为历史经验所证明。

总体来说,在农业时代,人类对海洋比较畏惧,海洋对于人类来说意义相对较小:在工业化时代,海洋则以其重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意义而备受各国重视,海洋国家具有战略地位的优越性,自由贸易的便利性及交通、军事上的机动性,为其崛起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总之,具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是崛起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条件。

4、新兴大国的崛起必须避免与当时的霸权国家和世界体系发生正面对抗和冲突。

历史证明,直接向霸主国挑战的国家往往并不能如愿以偿,如德国和日本,它们的崛起分别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都在崛起过程中惨遭失败;而避免直接挑战霸权国家的英国和美国,反而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两个崛起大国。

形势与政策

形势与政策

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与中国发展一、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一)大国(强国)的界定1、大国(强国)定义: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

特征:第一,必须有强劲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第二,要有整合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结构第三,有吸引力的文化和精神特征第四,能够在全球施加国际战略影响(二)大国崛起的进程回顾1、重商主义时代的世界性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2、工业化时期的世界性大国——英法3、实现赶超战略的后发国家——德日4、第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强国——苏联5、新自由主义下的世界大国——美国英国崛起的表现:(1)1588年,英国打西班牙,建立海上霸权(2)18世纪后期,殖民霸权,日不落帝国(3)19世纪中期,世界工厂英国崛起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的海上贸易和殖民扩张(2)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3)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4)繁荣的文化法国崛起的表现:(1)强大的专制王权的形成(2)法国大革命(3)拿破仑通知下的法兰西帝国(4)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5)法国的工业革命德国崛起的表现(1)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国(2)一种新的工业化模式——弗里德希.李斯特(3)武力挑战世界霸权——一战、二战(4)二战后的德国重新崛起日本崛起的表现(1)1868年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打败了中国,控制了朝鲜(3)通过日俄战争,打败了俄国,控制了中国东北南部,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4)“一战”时期,成为五大决策国之一(5)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二战(6)战后日本崛起苏联(俄罗斯)崛起的表现(1)近代俄罗斯的崛起——彼得.叶卡捷琳娜.亚历山大二世(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3)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计划经济模式(4)苏美两极争霸格局的建立(5)苏联解体与大国地位的衰败(6)俄罗斯走上重新崛起之路美国崛起的表现(1)美国工业化(专制制度)(2)独立战争、南北战争(3)罗斯福新政(凯恩斯)(4)第二次世界大战(5)战后美国的世界霸权(三)大国崛起的启示1、安定、稳定的国内政治局面和民族凝聚力是崛起的前提2、长期、稳定的发展是维持大国崛起的基础3、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4、自由、繁荣的思想文化5、大国兴衰的警示——中国崛起“和平崛起”二、中国的和平崛起(一)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要义1、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基点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分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3、中国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通世界一切友好国发展经贸往来4、中国崛起需很长时间,恐怕要很多代人努力奋斗5、中国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不会威胁任何人,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二)机遇与挑战中国“和平崛起”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1)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3)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成为中国进一步实现和平、开放、合作的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定基础(4)中国不处于世界矛盾的焦点上中国“和平崛起”面临难得的战略挑战(1)能否解决“超大规模问题”(能源可持续发展、资源、人口、就业、贫富差距、东西差距、社会稳定、非传统安全因素)(2)对中国崛起的遏制——“中国威胁论”(3)作为后起大国崛起是否与现有国际秩序及大国发生冲突?(三)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选择1、抓住机遇,努力发展,尽快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首先是超越旧时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致力于构建一个和谐社会,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为持续发展奠定根基3、要超越大国传统的崛起之路和思维,不争夺也不称霸,用和平的/民主的/渐进的方式参加国际秩序的建设与变革4、妥善处理好大国关系,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5、加强和光复中华文化的吸引力联合国的发展及前景一、联合国的建立与发展UN1、建立(1)1941年8月,英美签署《大西洋宪章》(2)1941年1月,26国家签署《联合国宣言》(3)1941年10月,中英美苏签署《莫斯科四国宣言》(4)1941年11月,美英苏——德黑兰会议(5)1944年8-11月,中苏美英——顿巴顿橡树园会议安理会有中苏(俄罗斯)英法美担任常任理事国,提出“联合国”的名称(6)1945年,雅尔塔会议——“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否定权2、1945年,旧金山会议——联合国宪章1945年10月2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3、联合国概况(1)1945年罗梅作词——《联合国歌》(2)徽章、旗帜(3)总部设在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设办事处4、联合国扩大和发展(1)成员的扩大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50年代中期,发展中国家80年代至90年代初,前苏联等加入,现有成员193个(2)力量对比变化联合国成立后的20年间,由美国操纵和控制60年代中期后,发展中国家地位提高冷战结束后,东欧国家加入(3)职权的扩大成立之初:和平发展60年代: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政治歧视局面70年代:国际经济新秩序80年代后:地区性政治、经济、安全问题二、联合国宗旨与原则1、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2)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3)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4)协调各国行动2、原则(1)权利平等(2)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容侵犯(3)不干涉他国内政(4)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5)各国和睦相处主要机构1、联合国大会:主要审议机构,每年举行一届常会2\3多数通过2、安全理事会:15个理事会,美俄英法中常任理事会;10个非常任理事会,任期两年,不能连任3、经济及社会理事会4、托管理事会:5、国际法院——地点:荷兰海牙;由15名法官组成,由大会和安理会选出6、秘书处:秘书长,任期5年,可连任7、人权理事会:2006年3月,诞生人权理事会,由47个理事国组成,中国成为首届理事国8、17个专门机构,如世界银行、IMF、WTO等四、中国与联合国(一)中国参与了发起、组成、成立联合会(二)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曲折复杂(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舞台上五、联合国的作用1、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发面发挥了积极作用3、联合国在裁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4、联合国成为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六、联合国的改革与前景1、联合国的改革原因:`(1)冷战时美苏争霸,影响联合国的公平与公正`(2)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联合国在维护和平方面面临挑战(3)是美国主宰,还是在联合国框架下协商解决国际问题影响着联合国作用的充分发(4)联合国在处理危机时,明显暴露体制弱点(5)联合国自身存在机构运作效率低等问题2、目前联合国改革内容(1)联合国的作用问题(发展问题)(2)联合国安理会特别是常任理事国构成问题(机构改革问题)a.“四国联盟”方案:日本、德国、巴西、印度;要求增加6个常任理事国,4个非常任理事国b.非洲联盟的方案:增加6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5个非常任理事国c.团结谋共识运动的方案增加10个常任理事国,可连选连任;意大利、巴基斯坦、加拿大、韩国d.安理会成员国从15个增加到25个,增加9个(3)联合国的会费、经费问题3、改革的目标和要求(1)遏制单边主义(2)加强安理会集体机制,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3)促进千年目标的实现(4)加强、整顿秘书处工作科学发展观一、马克思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发展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及其历史意义2、列宁的思想及其历史贡献3、毛泽东思想及其影响4、邓小平理论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为什么将文化强国作为战略目标?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目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3、要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四、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目标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2、文化产业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3、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4、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三农”问题及发展路径1、导致城乡差距的原因(1)农业与工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差异(2)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对农业的超额索取(3)城乡间劳动力流动障碍2、为什么要解决好“三农”问题(1)农业的基础地位(2)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3解决“三农”问题路径和目标(1)路径:4个重点(2)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3)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3,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农业农村工作的四个重点是什么?(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3)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4、区域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1)自然条件差异(2)世界经济因素(3)国内政策因素5、解决区域差距问题的国家战略(1)积极推进西部开发(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3)促进中部地区崛起(4)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5)带动其他地区发展6、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1)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看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3)坚持国家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4)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众合法权益(5)坚持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7、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2)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3)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中美关系1、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2、中美共同利益1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2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3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4防止人类环境恶化5遏制毒品的泛滥6台湾问题维持现状3、中国领导对待台湾的战略(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反对台独互动决不妥协(4)照顾和维护台胞正当权益不改变4、中国对认知的5个阶段(1)全面对抗:49-72(2)解决建交:72-79(3)正常交往:79-89(3)重重危机:89-96(4)风波迭起:96-0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战略和新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战略和新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战略和新世纪中国的外交政策电子信息工程(1)班1002034 周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我国的外交政策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中期的外交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第三,“一边倒”。

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开展。

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的外交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

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

其表现在:一是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1. 引言1.1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概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全球化和多极化格局不断加深。

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合作与竞争更加频繁。

多极化格局下,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在主要国际挑战和风险方面,恐怖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全球治理不平衡等问题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各种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加,给世界和平与稳定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面临的战略选择备受关注。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致力于构建和平、安全、繁荣、开放、包容的国际关系格局。

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需要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制定合适的国际合作与竞争策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发展路径,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全球化和多极化格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特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经济、文化、政治等各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国际社会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正逐渐向多极化发展。

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正在成为全球事务中的重要参与者。

各国的力量对比逐渐趋于平衡,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使得世界上不再有单一霸权国家,而是出现了多个拥有影响力的国家共同承担国际责任的局面。

在全球化和多极化格局下,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建设更加公正、包容和平衡的国际秩序。

中国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和民主的方向发展。

只有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各国才能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2.2 主要国际挑战和风险主要国际挑战和风险包括: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情势升温,经济全球化受挑战;部分发达国家对移民和难民问题持保守态度,引发社会紧张和文化冲突;恐怖主义活动频发,安全形势严峻;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频繁,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地区冲突和战争难以缓解,中东乱局持续;网络安全威胁逐渐加剧,信息安全问题突出;传统国际安全观念仍然存在,军备竞赛呈现新特点。

2024春国开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参考答案.pptx

2024春国开形势与政策大作业参考答案.pptx
注意:答题截止时间2024年6月30日
试分析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哪五个“重大关系”?
参考答案1:
在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处理好五个“重大关系”,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是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基础,而生态保护则是维护人 类生存环境的必要条件。二者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 们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通过优化 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我们可以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五、“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
“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积极贡献之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双碳”承诺纳入整 体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领。自主行动则 强调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的主体责任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需要鼓励企业积极探索 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并制定明确的减排计划;也需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并积极参与公 益行动等。自主行动与“双碳”承诺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闭环。
最后,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 同努力。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法规制定和监管执法,为企业和社 会公众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也要注重激发社会参与的热情和创造力,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绿色技 术创新,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参与环保实践活动。通过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 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我们可以汇聚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军事理论论文——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

当前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国际形势导语: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表现为三个“新”:一是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二是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三是世界思想文化形势的新特点1.世界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面临挑战。

希腊债务危机,迪拜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门”发达经济体的巨额赤字、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隐忧,以及被视为第二次“雷曼事件”的迪拜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高盛欺“诈风门”等,警示着刺激政策后遗症已逐渐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不排除出现新的动荡和反复的可能。

2.世界政治形势的新态势一是国际力量的对比出现了新的变化,新兴大国整体崛起势头强劲国际金融危机使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消长变化。

美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再加上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拖累,软硬实力都明显受挫。

欧盟、日本也困难重重。

欧盟委员会在2009年11月初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报告中认为,欧元区经济2009年全年仍将出现4.1%的负增长。

新兴大国虽然也受到一定冲击,但总体上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在本轮世界力量调整过程中,新兴大国崛起成为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新兴大国凭借后发优势,多年来保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新的驱动力和增长点。

世界主要贸易顺差国和外汇储备大国大部分都是新兴国家。

随着新兴大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模式的调整,新兴大国不仅会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并且还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消费市场。

从中长期看,全球投资、贸易格局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双向平衡的格局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