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
chapter 1 绝对相对优势理论
产品
美国
英国
小麦的劳动投入量 布的劳动投入量
3 6
12 8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利益理论 三、大卫 李嘉图的相对利益理论
李嘉图生平简介 (一)大卫李嘉图生平简介 大卫 李嘉图 大卫李嘉图 大卫 李嘉图 David Ricardo (1772.04.18—1823.09.11) 1772.04.18 1823.09.11) 1823.09.11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代表作: 》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贸易政策目标:积累财富-贵金属 贸易政策目标:积累财富2.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开展对 扩大财富的途径:增加对国内金银的开采、 外贸易或者掠夺 3.国际贸易中一国的盈利就是另一国的损失 4.以邻为壑的贬值和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补贴 以邻为壑的贬值和贸易保护主义,
如果pw/pc <ACw/Acc 那么当pc=ACc时, pw<ACw 矛盾
从贸易中获益
斜率=4/6
美国:生产 消费w110,出口 出口w70,进口 进口c70 美国:生产W180,消费 消费 出口 进口 英国:生产c120,消费 英国:生产 消费c50,出口 出口c70,进口 进口w70 消费 出口 进口
实 证 支 持
FIGURE 2-5 Relative Exports and Relative Unit Costs–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作业
复习 题 P45,题 P45,题2,4,5 练习题 P46: P46:题4
大国和小国—大国均衡
Pw/pc =2/3
Dw --us 小麦 小麦专 业化
贸易均衡价格的确定
UK 无贸易 价格
US无贸易 无贸易 价格
国际贸易理论(古典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
分工前 英国
1
120
葡萄牙 1
80
总产量 2
分工后 英国
葡萄牙 2.375
190
总产量 2.375
交换后 英国
1
葡萄牙 1.375
1
70
1
110
2
2.7
190
2.7
1.7
1
2021/7/22
12
第3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
4、评价
(1)贡献及现实意义
A、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做出了宝贵贡献
至于分工的原因,斯密认为是由交换引起的。人们为了追求 个人利益,就要生产产品进行交换,由于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就导致了分工的出现。
2021/7/22
9
第3章பைடு நூலகம்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
3、绝对优势理论的模型
(1)理论分析的基本假设
A、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进行贸易的产品 B、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要素就是劳动 C、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流动,但在一国范围内可自由流动 D、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资源转移机会成本不变 E、没有运输成本或其他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间可自由流动 F、进出口的价值相等 G、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021/7/22
26
第3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
(2)不足之处
A、比较优势理论是一种静态的优势观念,把多变的经济情况抽象成静 态的、凝固的状态,忽略了动态分析
B、比较优势理论忽视了其他生产要素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重要作用
C、比较优势理论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
绝对优势理论
小麦(吨)
布(匹)
美国 英国
劳动日数 产量
100日 50吨 150日 50吨
劳动日数 产量
100日 20匹 50日 20匹
表2.2 美国和英国的劳动生产率
αLj = Qj / L
小麦(日产量)
布(日产量)
美国 0.5=50吨/100日 √ 0.2 =20匹/10日
英国 0.3 =50吨/150日 0.4=20匹/50日 √
论
产 品 生 命 周 期 理 论
偏 好 相 似 理 论
产 业 内 贸 易 理 论
国 家 竞 争 力 理 论
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四个问题
1.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2.国际贸易的结构 3.国际贸易利益的来源 4.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
第一节 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国际贸易形成的条件范围
5:2
美国国内比价
小
美国不参 加贸易的
麦
范围
国际比价
3:4
英国国内比价
英国不参 加贸易的 范围
0
布
表2.4 美英两国分工后的贸易利益 (200日) 假设:按1:1
小麦
布
美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0吨
(二)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 )学说
重 点每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 国必需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 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 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
各国取最优,各国均得利。
例:加拿大种植小麦,厄瓜多尔种植香蕉。
三、背 景
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完成、以机器生 产逐步代替手工业生产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 命时代。
自由贸易理论
环节。因为初级产品旳需求弹性小,加上初
级产品旳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旳贸易
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旳出现就
不可防止了。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8
❖ 第二种类型是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因为初 级产品出口旳形势恶化,发展中国家开始以 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旳出口,利用技术进 步来增进产业升级。但因为本身基础单薄, 主要经过大量引进、模仿先进技术或接受技 术外溢和改善型技术等作为手段来改善在国 际分工中旳地位,并有可能进入高附加值环 节。但是这种改良型旳比较优势战略因为过 分旳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久得 不到提升,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 达国家旳技术进步。
又因为该理论尤其强调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旳生产要 素百分比,故人们又将之称为要素百分比理论(The Theory of Factor Proportions)。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26
❖ 一国应该出口丰裕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稀 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从而取得贸易利益。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1
1.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
❖ 比较优势理论旳产生与“谷物法”有关 ❖ 1823年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地主贵族阶级旳利
益颁布了《谷物法》。
2024/9/28
WHY-02 自由贸易理论
12
(二)比较优势理论旳主要内容
❖ 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旳条件下,一国在 两种产品旳生产上都处于优势地位,而另一 国都处于劣势地位,则处于优势地位旳国家 应专门生产相对优势最大旳那种产品,处于 劣势势地位旳国家应专门生产相对劣势最小 旳那种产品,然后参加国际贸易,双方均能 够取得利益。
国贸-绝对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首次提出
了主张自由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
3.绝对优势理论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 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比别国生产同样产 品所需的单位劳动要少,该国就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绝对 优势。 各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并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 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这样,各国都能从贸易中收益。
绝对优势理论提出背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残余势力仍然保留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对外贸易方面坚持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
绝对优势理论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04
05
早期的重商 主义
绝对优势理 论提出背景
绝对优势理 论的内容
例证
绝对优势理 论的评价
1.早期重商主义(15世纪末16世纪初—17世纪)
主要观点: 只有通过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会使外国的金银流入 国内; 积极主张国家干预贸易,重商主义者提出一系列政策以
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零和游戏”
2.绝对优势理论提出背景
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残余势力仍然保留
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对外贸易方面坚持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 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发展。为了打 破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束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资产阶级首先从理论上论证这一时代要求。
两国仅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后,让英美两国进行贸易, 如果英国用5瓶酒向美国交换了10码布:
酒(瓶)
英美两国贸易后消费情况 美国 英国 5 25
自由贸易理论
农民的土豆,3磅牛肉换1磅土豆,则其比分工前获利多
少?
如果坚持闭关自守的状态,生产资源的 利用效率就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提高。但是如 果实行对外开放,必然要根据比较利益的原 则来进行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这样,就避 免了陷入比较利益陷阱中,你认为如何解决 这个两难的问题?
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2) 1879年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7年进入大学跟戴维学习经济,于1907年获得
国家
1单位葡萄酒 1单位毛呢
英国
120
100
葡萄牙
80
90
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生产上均有优势:
酒:C葡萄牙 = 80
C英国
120
C葡萄牙 =0.67C英国
毛呢:C葡萄牙 = 90
C英国
100
C葡萄牙 =0.90C英国
葡萄牙在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
英国则在毛呢的生产上劣势更小。
比较优势理论示例(分工后)
国家 葡萄酒产量(单位) 毛呢产量(单位)
英国以1单位毛呢换葡萄牙1单位酒(两国按照1∶1交换酒 和毛呢)后的结果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毛呢产量 (单位)
英国
1
1.7
葡萄牙 1.375
1
绝对优势理论投入-产出分析表
酒产量 所需劳动 毛呢产量 所需劳动 国家 (单位) (人/年) (单位) (人/年)
分 英国
1
120
1
70
工 前
葡萄牙
1
80
英国
(120+100)/100=2.2
葡萄牙 (80+90)/80=2.125
国家贸易价格可能范围:
英国国内: P酒 =120 P毛呢 100
第2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400
3.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两国实行自由贸易,美国以120吨小麦 (100天劳动)交换英国200匹布(100天劳动),双方均获利。
表2-6 贸易前后两国的消费情况
美国 分工前 小麦 布匹 120吨 100匹 分工后 120吨 200匹 分工前 120吨 100匹
英国 分工后 120吨 200匹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分工后英国和美国都比分工前多得100匹布。 2.国际分工给世界(假定只有美国和英国)带来的总利益是增加了 200匹布。 3.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通过国际贸易由两国均分(每国100匹布) 。
• •
葡萄酒(单位) (80+90)/80=2.125
(100+120)/100=2.2
分工后,英国专门生产呢绒,共生产了2.2单位;葡萄牙专门生产酒,共生产了2.125单位。 产品总量比分工前增加了,呢绒增加了0.2单位,酒增加了0.125单位。 最后,李嘉图指出,国际贸易可以使分工导致的产量的增加转变为各国消费水平的提高,当 然这还取决于交易条件。按照李嘉图的假定,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为1:1。
国际贸易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优势的度量指标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绝对成本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五、绝对成本理论的基本模型 六、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绝对优势论 ?
背景
当时的重商主义理论和政策严重阻碍了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向海外的发展。
重商主义定义 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 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背景知识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 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 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 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 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 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 映。
小麦消费量 英国 120
布的消费量 200
美国
120
200
五、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
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 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 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 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 ,英、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 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1.主要论点
(1).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 尺度; (2).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得金银 , 而获得金银的重要 手段是对外贸易; (3).对外贸易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内。
2.贸易政策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采取奖出限入政策, 发展本国工业,扩大出口;通过关税和其它保 护措施限制制成品的进口,严格货币发行,限 制金银外流,从而达到贸易顺差。
小 麦
60 50 40 30 20 10 0
布
0 20 40 60 80 100 120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
12小时
2/3 > 1/6 第20页,共75页。
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葡是英的1.5倍
生产酒的劳动生产率:葡是英的6倍
6 > 1.5
英国生产布 葡萄牙生产酒
第21页,共75页。
比较优势理论事例(生产成本) (分工前)
产品 国家
葡萄酒
毛呢
英国 葡萄牙
120人 80人
100人
90人
第22页,共75页。
要素丰裕( factor abundance) 一国或地区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种 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供给量较大 的情形。
第46页,共75页。
测算方法:
▪ 将本国该要素总供给量 与其他要素总供 给量的比率与别国相同两种要素总供给 量的比率进行比较;
§以要素相对价格衡量,若一国某要素 的 相对价格 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则该国该要素相对与别国丰裕。
第1页,共75页。
第2页,共75页。
第3页,共75页。
第4页,共75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 古典贸易理论
新古典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
第5页,共75页。
第一阶段:古典贸易理论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
第6页,共75页。
▪ 一、主要假定前提
▪ 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
▪ 全社会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使生产两种产品时各投入的 要素数量不同,但只要所投入的各种要素的相对比率相同, 那么这两种产品的要素密集度就是相同的。
第51页,共75页。
三、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 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 劳动和资本);
▪ 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古典贸易理论(PPT 33张)
比较优势学说在我国对外贸易实践中的适用局 限性(1)
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基石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所提出 的比较优势学说,尽管比较优势学说能较好地解释各国对外贸易的起因,但 在说明我国的现实问题方面却有很大的局限性。 (1)隐含的假设与我国实际情况存在差异。 ①各国所有生产资源在数量上是固定的,在质量上是不变的,在国内可以 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存在流动性。 ②各国生产技术是固定或相似的,可以自由获取。 ③各类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不确定因素。 ④政府在国际关系中不起作用,从而国际市场价格完全由供求力量决定。 ⑤各国贸易总额是平衡的。 ⑥各国的需求偏好相似或固定。
产 品 A 的 劳 动 生 产 率 ( 人 均 产 量 : Q / L ) A 产 品 A 的 相 对 劳 动 生 产 率 = ( 相 对 于 产 品 B ) 产 品 B 的 劳 动 生 产 率 ( 人 均 产 量 : Q / L ) B
表2.5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1)
大米/小麦 中国 美国 2 0.8 小麦/大米 0.5 1.25
(2)用相对成本来衡量:
单 位 产 品 A 的 要 素 投 入 量 ( a ) L A 产 品 A 的 相 对 成 本 = ( 相 对 于 产 品 B ) 单 位 产 品 B 的 要 素 投 入 量 ( a ) L B
表2.6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生产成本
大米 中国 美国 0.5 1.25 小麦 a LR / a LW 2.0 0.8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
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 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 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国际贸易学之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023-11-04
目录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 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理论 • 相互需求理论 •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现代发展
01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述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起源
16世纪-18世纪
随着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和全球贸易的兴起,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开始逐渐形 成。
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 如果相对其他国家在生产该产 品的机会成本较小,则该国在 该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张国家间 应依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 并通过交换实现互通有无,从 而增加各国的福利。
02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的起源
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18世纪60年代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其特有的生产成本优势,因此应该专 注于生产成本最低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专 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并通过贸易换取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
比较优势理论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分析中,它可以帮助各国确定自己的出口和进口产品类型,以及 与哪些国家进行贸易可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比较优势理论还可以解释为什么国际贸易能够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因为它使得各国可以专注于生产自 己最擅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
重商主义
早期对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探讨,主要基于重商主义思想,强调国家应通 过出口增加和限制进口来积累财富。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18世纪末-19世纪初
02
亚当·斯密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逐渐成熟,主要代 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贸易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
西学东渐: 西方经济学,一直到19世纪末才逐渐传入中国
绝对优势理论:作者背景
《道德情操论》(1759):道德人:人的利他性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
内容: 第一篇 论行为的合宜性 第二篇 论功劳与过失,即论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第四篇 论效用对赞许感的影响 第五篇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赞许与谴责等情感的影响 第六篇 论好品格 第七篇 论道德哲学体系
绝对优势理论:历史背景
重农学派: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主张 自由经济。
据我所知,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 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从来 未被任何国家所采用;现在它只在法国少数 博学多能的学者的理论中存在着。
——《国富论》
绝对优势理论:作者背景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1776年:《An Inquiry into
提出了第一个 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 也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起点。
绝对优势理论:作者影响
严复(1853~1921) ,中国 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 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s》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经济人:人的利己性 市场:看不见的手 绝对优势理论 ★
《国富论》主要内容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
第二篇 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
第二章_国际贸易理论
②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可节省与 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时间
③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工具
(2)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 品
(3)分工的基础是自然优势或获得性优势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禀赋优势:一国在地理、环境、
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条件方面的 优势,这是天赋的优势
(8)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分析,没 有分析来自需求因素对国际贸易结构 的影响。
(9)把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间收入 的差别归结为要素禀赋的差异,掩盖 了资本对利润和超额利润的追求对国 际贸易的推动作用和国际贸易中富国 对穷国剥削的事实。
四、里昂惕夫之谜 Leontief Paradox
1、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里昂惕夫之谜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1953年用投入—产出模型
5、简评
意义 : 建立了贸易基础 阐明了贸易原因 分析了贸易互利
历史局限性: 忽略动态分析 掩盖分工实质 未能解决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例问题
萨谬尔森在他的风靡全球的《经济 学》一书中,称它为“国际贸易不 可动摇的基础”。
“如果理论能够参加选美比赛的话, 那么比较优势理论一定能够夺得桂 冠。”——萨谬尔森
赋税原理》,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
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
时代: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本主 义不断上升的时代。在英国工业资产阶 级争取自由贸易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
比较成本说背景图示
损
谷 物 法
小 麦 价 格 上 涨
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牧草减 少,羊毛价格上涨
工人工资提高
食品支出增加,工业品支出减 少
亚当·斯密(1723—1790) 资产阶级 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 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倡导自由贸易的 带头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四、比较优势的衡量指标 1.贸易竞争力指数 • 又称净出口指数法,用来判断一个国家的一种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是否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比较简单的 度量指数
NXij
Xij Xij
Mij Mij
• 大于0,说明该产品为净出口,值越大越有比较优势 • 小于0,说明该产品为净进口,值越大越有比较劣势
2.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交换比越接近对方国家国内交换比,则利益越大 国际交换比越接近自己国家国内交换比,则利益越小
3.国际交易方程式: 一国产品与他国产品相交换的价值,应该使该国的出口 总量刚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所需的价值。
第四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现代 的理论分析
一、2*N*1模型
二、M*2*1模型
2.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出口值占该国出口值
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世界出口总值占所有产 品的世界出口总值的份额的比率。
X ij RCA ij X wj X it
X wt
• RCA越大于1,说明比较优势越明显 越小于1,说明比较劣势越明显
3.区域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指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某个经济区域的相对优 势,它等于一个国家某种产品出口总值占其出口 总值的份额与该种产品的一个区域出口总值占该 区域所有产品的出口总值的份额比率。
事件的起因:依据比较优势的低价竞争
思考题: 1.“埃尔切事件”反映了温州模式在现
代国际竞争中的哪些局限?
2.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我们应当采取 什么对策避免类似“埃尔切事件”的 发生?
“温州鞋事件”的反思
•“温州鞋凭什么在世界市场上攻城略地(比较优势)?
•“价廉物美” •成本低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历程中,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起源、模式和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重商主义、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重商主义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它强调国家应该通过积累金银财富来增强国力。
在重商主义者看来,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国的收益必然是另一国的损失。
他们主张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政策,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贸易顺差,从而使本国获取更多的金银。
然而,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它过于注重货币财富的积累,而忽视了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的传播。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则是对重商主义的一次重大突破。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来获取自己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所谓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产品时,其生产效率高于其他国家。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以比其他国家更少的资源生产出同样数量的某种商品,那么这个国家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假设国家 A 生产一单位的小麦需要 5 个劳动力,而国家 B 生产一单位的小麦需要 8 个劳动力。
同时,国家 A 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10个劳动力,国家 B 生产一单位的布匹需要 6 个劳动力。
那么,国家 A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国家B 在布匹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国家 A 应该专门生产小麦,国家 B 应该专门生产布匹,然后通过贸易交换,两国都能获得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整体的福利水平。
然而,绝对优势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现实中,并非每个国家在每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
那么,那些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是否就无法参与国际贸易了呢?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商品上都比其他国家耗费更多的劳动,它依然能够通过生产那些“与外国相比生产差距相对较小”的商品来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利。
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指出当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来交换其具有绝对劣势的商品。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理论概述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
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
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
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
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
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合计 20
四、观点的论证过程:现代经济学方法
福利分析:英国200单位布与美国24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
分工前 生产 英国 美国
100布, 120小麦 100布, 120小麦
分工后 贸易
0 0
消费
100布, 120小麦 100布, 120小麦
生产↑
400布, 0小麦 0布, 480小麦
消费↑
200布, 240小麦 200布, 240小麦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 一国商品的生产成本绝对地低于另一国。 绝对优势的判定标准:绝对劳动生产率、绝 对生产成本、价格 绝对优势的来源: 自然优势(Natural Advantage); 获得性优势(Acquired Advantage)
概念举例:
中国主要指标居世界位次
英国
+15 5
20
5
100+1 5×20= 400
美国
120+1 24 5×24= 480 480
+15 20 400
世界合计 20
世界小麦总产出增加(240→480),世界布总产出增加(200 → 400)
四、观点的论证过程:现代经济学方法
交换原则:英国200单位布与美国24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假设) 小麦 劳动L1 英国 产量Q1 生产率 劳动L2 5+15 布 产量Q2 400↓ 200 英国出口200 美国 5+15 480240 美国出口240 ↑ 480 20 400 生产率
六、理论应用(2)
中国主要指标居世界位次
指标
1978
10
2000
6 141 (207) 1 2
2010
2 121 (215) 1 1
(中国统计年鉴,2011) GDP
人均GDP 175 (188) 钢产量 棉布产量 5 1
绝对优势的度量指标 绝对劳动生产率、绝对生产成本、价格
本节小结
绝对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 绝对优势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
四、观点的论证过程:现代经济学方法
几何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
布
400
B
200 133 100
A
0 120 240 480 小麦
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480)(英:400布) 分工前和分工后的市场均衡
五、理论评价:贡献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一、历史背景
实践背景 理论背景 作者背景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绝对优势理论:历史背景
实践背景: 18世纪中期,资本主义手工业正向机械大工业 过渡。英国是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工业发 展领先于其他国家,迫切需要突破重商主义 奖出限入、反对金银外流等思想的束缚,进 口原料, 发展工业生产。
《道德情操论》(1759):道德人:人的利他性
《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
内容: 第一篇 第二篇 第四篇 第五篇 第六篇 第七篇
论行为的合宜性 论功劳与过失,即论奖赏与惩罚的对象 论效用对赞许感的影响 论社会习惯与时尚对道德赞许与谴责等情感的影响 论好品格 论道德哲学体系
18世纪的中国:清王朝的康乾盛世 18世纪的英国小说: 鲁滨逊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笛福:鲁滨逊漂流记,1719)
绝对优势理论:历史背景
理论背景:
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产生两种 不同的关于富国裕民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其一, 可称为重商主义;其二,可称为重农主义。
——《国富论》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 斯密在《道德情 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 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 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小结
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作者背景 理论假设:前提条件
四、观点的论证过程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斯密的论证 例证:表格数字说明 新古典经济学的证明:几何曲线
四、观点的论证过程:斯密的论证
通过嵌玻璃、设温床、建温壁,苏格兰也能栽种极 好的葡萄,并酿造极好的葡萄酒,其费用大约三十 倍于能由外国购买的至少是同样好品质的葡萄酒。 单单为了要奖励苏格兰酿造波尔多和布冈迪红葡萄 酒,便以法律禁止一切外国葡萄酒输入,这难道是 合理的吗?但是,如果苏格兰不向外国购买它所需 要的一定数量的葡萄酒,而竟使用比购买所需的多 三十倍的资本和劳动来自己制造,显然是不合理的, 那末所使用的资本与劳动,仅多三十分之一,甚或 仅多三百分之一,也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程度虽 没有那么惊人,但却完全是同样不合理。
复习与提问
什么是贸易条件? 什么是贸易依存度? 什么是绝对优势?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教学重点: 绝对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影响 教学难点: 绝对优势理论的论证过程
国际贸易理论的知识结构
历史背景:理论背景,实践背景,作者背景 背景知识 理论假设:前提条件 核心知识 主要观点:概念及推导过程 理论评价:贡献及缺陷 拓展知识 理论应用:实证分析
绝对优势理论:历史背景
重商主义( 15-17 世纪):流通是财富的源泉。
重商主义提出的富国两大手段,虽是奖励输 出和阻抑输入,但对于某些特定商品,则所奉行 的政策又似与此相反,即奖励输入和阻抑输出。 但据称,其最后目标总是相同,即通过有利的贸 易差额,使国家致富。 ——《国富论》
绝对优势理论:历史背景
《国富论》主要内容
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三篇 第四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 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 论各国财富的不同发展。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提出了第一个 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第一章
第二章
论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第五篇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六、理论应用(1)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对绝对优势的重新重视: 企业:并购造就垄断优势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 斯蒂格勒所言:通 过兼并成为巨型公司是现代经济史上的突出 现象。无论哪个行业,全球化竞争的结果就 是被吃的消失,吃别人的壮大,最后形成少 数几个大企业对整个市场的联合垄断。
第一次用劳动价值论说明国际贸易的利益和 基础,为科学的双方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理 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反对重商主义的锐利武器,加速近代工业的 发展。 最大贡献在于说明国际贸易并不一定是“零 和游戏”。(双赢)
五、理论评价:局限
适用范围有限。必要条件是每个国家必须有 一种绝对劳动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同类产品, 否则他就无法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仅考虑了劳动这个生产要素。单一的成本优 势只是影响国际贸易格局的众多因素之一。 其他局限。如未考虑需求、市场结构等因素。
重农学派: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义;主张 自由经济。 据我所知,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 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从来 未被任何国家所采用;现在它只在法国少数 博学多能的学者的理论中存在着。 ——《国富论》
绝对优势理论:作者背景
亚当·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1776年:《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Wealth of Nations》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经济人:人的利己性 市场:看不见的手 绝对优势理论 ★
四、观点的论证过程:现代经济学方法
分工前
英国生产布,美国生产小麦有绝对优势 小麦 布
劳动L1
英国 15
产量Q1
120
生产率
8
劳动L2
5
产量Q2
100
生产率
20
★
美国
世界合 计
5
20
120
240
24
★
15
20
100
200
6.67
四、观点的论证过程:现代经济学方法
分工原则:英国专门生产布,美国专门生产小麦 小麦 劳动L1 产量Q1 生产率 劳动L2 布 产量Q2 生产率
斯密问题/斯密难题
2009年02月03日,温家宝总理接受英国 《金融时报》专访时说: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 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 论》。他只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 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 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斯密问题:人的自利性与利他性之间是冲突的
经济学是高度依赖于假设前提的一门学科。 用最少的变量解释最多的现实,……这是古典 经济思想、现代经济理论甚或经济计量模型的共 同特征,也是经济学科的永恒主题。
——乔治· 阿克尔洛夫(2001年诺奖得主 )《一位经济理论 家的故事书》(1984)
假设
结论
二、理论假设
历史背景 理论假设● 主要观点 理论评价 理论应用
分工提高效率; 自由贸易增进福利
《国富论》第四篇 论 限制从外国输入国内能生产的货物
三、主要观点:现代概括
要点: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分工的原 则是绝对优势 ;③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 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一句话: 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如果每个国家都按照自己绝对 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以绝对低于他国生产成 本的商品进行交换,可以享受分工带来的利益,这 样会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物质财富不断增加, 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