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总结: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完整总结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35afe5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7.png)
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啊,就是一门研究咱们人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它就像一个超级放大镜,把咱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无论是小婴儿时期的懵懂无知,还是青少年时期的叛逆,再到老年时期的那种淡然,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门学科可有趣啦,就像在探索一场超级漫长又充满惊喜的人生之旅呢。
二、胎儿期的心理发展。
胎儿期的时候呀,别看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其实就已经开始有心理发展的迹象啦。
妈妈的情绪、外界的声音对胎儿都是有影响的。
比如说,如果妈妈总是很开心,胎儿可能也会在肚子里比较活跃,感觉像是在跟着妈妈一起高兴呢。
而且啊,这个时期宝宝的感觉器官就在慢慢发育了,他们能听到外界的声音,所以很多人会给肚子里的宝宝听音乐,说不定宝宝就在肚子里跟着节奏摇摆呢,当然啦,这是一种很可爱的想象。
三、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宝宝可好玩了。
他们主要就是通过感觉和动作来探索世界。
你看啊,小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这可不是他们调皮,而是他们在用嘴巴探索这个东西是什么,是软的还是硬的,能不能吃呢。
这个时期他们的认知发展也是很有特点的。
他们对周围的人开始有了依恋,最常见的就是对妈妈的依恋。
只要妈妈在身边,就会特别有安全感。
要是妈妈离开了,那可不得了,就会哭个不停,好像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一样。
而且婴儿的语言发展也开始萌芽了,从最开始的咿咿呀呀,到慢慢地能说出简单的词汇,像“爸爸”“妈妈”,这每一个小进步都超级让人惊喜呢。
四、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五、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孩子啊,开始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了。
这个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之前那种比较直观的思维,慢慢地向逻辑思维发展。
他们在学校里开始学习各种知识,数学、语文、科学啥的。
他们的社交圈子也变大了,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
在学校里会交很多朋友,而且朋友之间的关系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这个时期的孩子也开始有了竞争意识,会为了得到小红花或者考个好成绩而努力。
发展心理学一些重要的有关的年龄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一些重要的有关的年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47cf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f.png)
1.婴儿期(出生至2岁):-婴儿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发展出感知和运动的能力,如头部抬起、翻身、爬行等。
-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其发展至关重要,这种亲密关系被称为“依恋”。
-婴儿通过触摸、视觉和语言发展认知能力。
-婴儿产生了一种称为“对象持久性”的意识,即物体或人继续存在即使它们不可见。
2.儿童期(3岁至12岁):-儿童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感知、运动、语言和认知能力。
-儿童的自我概念开始形成,并对社会角色、性别和身份产生兴趣。
-儿童开始发展友谊关系,并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儿童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他们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和创造性的游戏。
3.青春期(13岁至19岁):-青春期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快速变化期,通常与青春期早期的性征和性成熟相关。
-青春期者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包括价值观、职业兴趣、性取向等。
-青春期者通常经历与父母的冲突,同时渴望独立和自主性。
-青春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与同龄人和社交群体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
4.成年期(20岁至中年):-成年人经历到达生理和性成熟的最终阶段,身体功能开始逐渐下降。
-成年人面临着生活中的重要决策,如职业、配偶、家庭等。
-成年人开始培养和维护长期的伴侣关系,并开始发展独立的身份。
-具备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应对工作、家庭和个人需求。
5.老年期(65岁及以上):-老年人面临身体和认知能力的衰退,如运动功能、记忆和注意力的下降。
-老年人可能面临身份角色的改变,如退休和丧偶。
-老年人经历社会角色的重塑,如成为祖父母、关心子女、在社区中起到支持和导师的角色。
-老年人在面对死亡和丧失时可能会经历不同的心理调整过程。
以上是一些关于发展心理学中重要的年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发展的模式和特点,并对个人和社会的各个阶段有所了解。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https://img.taocdn.com/s3/m/7aa2b79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b.png)
03
生活习惯发展
• 饮食:学会规律饮食,形成良好 的饮食习惯 • 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 • 卫生习惯: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03
学前期(6-12岁)的心理发展特点
学前期的认知发展:学习、记忆与思维能力
学习发展
• 阅读:学会阅读,提高获取 信息的速度和能力 • 书写:学会书写,提高表达 和记录的能力 • 数学: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和技能
• 协调性:身体协调性得到进一步 提高,动作更加灵活 • 灵活性:提高身体灵活性,能够 完成更多复杂的动作 • 力量:肌肉力量得到增强,能够 完成更多高强度的运动
• 作息: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 • 饮食:学会合理饮食,保持健康 的饮食习惯 • 卫生习惯: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保持个人和环境的清洁
• 逻辑思维: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解 决问题 • 分类:能够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 分类 • 因果关系:进一步理解事物之间 的因果关系
• 想象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 造力和创造力 • 创造力:能够用独特的方式解决 问题或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同伴关系、道德观念与自我认同
同伴关系发展
道德观念发展
老年期的社会情感发展:家庭、朋友与社区关系
家庭关系发展
• 家庭角色:适应家庭角色的变化, 如成为祖父母、外祖父母 • 家庭关系:关注子女和孙子女的 成长,维护家庭和谐 • 家庭责任:承担家庭责任,为家 庭的幸福做出贡献
朋友关系发展
• 朋友交往:保持与朋友的联系, 参加社交活动 • 倾诉交流:与朋友倾诉交流,分 享生活经历和感受 • 互助支持:互相帮助和支持,共 同度过困难时期
运动能力发展
• 粗动作:学会翻身、爬行、站立等基本动作 • 精细动作:学会抓握、捏取等手指动作
发展心理学婴儿到中年完整表格
![发展心理学婴儿到中年完整表格](https://img.taocdn.com/s3/m/1849364bf7ec4afe04a1df90.png)
具体运算阶段(7-11、12) 认知能力能够摆脱知觉的局限,获 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对具 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思维具 有可逆性。其智力活动处于获得概 念稳定性、进行逻辑思维的阶段。 童年期 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 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凭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智力获得达到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 阶段 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
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 想实行、灵活性和变通性 辩证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言语
语音:简单发音、连续音节、学话 萌芽三个阶段 语义 语法:1.5-2.5 岁是关键期。 婴儿语言学习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 的结果 模仿,条件反射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相似性物体 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 段 微笑:自发-无选择-有选择 哭:自发-应答性-主动操作性 分离焦虑 1、 无条件反射是 对 世界的认识 智力发展的最原 源于动作 始基础 头 尾原则、近 2、啼哭 远 原则、大小 原则 活动性: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 社交性 托马斯切斯:容易型、困难型、迟 缓型 社会性依恋:无差别-有差别-特殊 的-互惠关系形成
婴儿(出生-三岁) 婴儿(出生- 三岁)
新生儿(出生 1 月内) 最早发生成熟。深度知觉:6 个月 12 个月之前主要是情绪和动作记 忆, 个月后表象词语记忆为主导 12 感知觉 记忆
儿童 青少年 青年 幼儿(3-6、7 岁) 幼儿(3-6 3-6、 (6、7-12、13) (11、12-15、16) (17、18-35) 7-12、13) 11、12-15、16) 17、18-35)
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 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从胎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发展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从胎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8be00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93.png)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从胎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心理学与人类发展:从胎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对人类从胎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进行了广泛研究。
本文将探讨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命周期中心理变化的特点,以及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一、胎儿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胎儿期是指从受孕到出生前的时期,虽然胎儿无法言说自己的心理状态,但是他们的心理变化不容忽视。
研究发现,胎儿在母亲子宫中可以感受到外界的温度、声音和触觉刺激,并且对这些刺激做出反应。
这表明胎儿期是感知和认知的起点,为后续心理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婴儿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婴儿期是指出生后至约2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变化较为显著。
在婴儿期,婴儿开始建立情感依恋,并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来满足基本需求。
他们逐渐发展出对母亲或其他主要照顾者的信任感,形成一种安全依恋模式。
同时,婴儿也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学习运动技能和语言交流,逐渐认识到自我存在。
三、儿童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儿童期是指2岁至12岁的时期,这个阶段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之一。
在儿童期,儿童的大脑开始发展,思维逐渐成熟。
他们学会运用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以及增强记忆能力等认知技能。
此外,儿童期也是社交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建立友谊关系,学会合作与分享,发展出一定的自我认同感。
四、青少年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青少年期是指12岁至18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极为显著。
青少年经历身体和性发育的阶段性变化,心理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他们开始寻求独立和个体性,并对社会和自我身份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青少年时期也是应对情绪和压力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理解并处理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五、成年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成年期是指18岁到约65-70岁的时期,这个时期内个体在心理上经历多样化的变化和发展。
成年期包含早期成年期、中年期和晚年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
发展心理学总结: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完整总结
![发展心理学总结: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完整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db67121bd64783e09122b19.png)
胎儿期胎儿期:指从受孕到出生的这一时期,胎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胚芽期(0—2周) 2胚胎期(2—12周) 3胎儿期(13周到出生)胚(芽)期(0~2周)—受精卵也由输卵管进入子宫,到第四五天时形成一个充满液体的球状体,成为胚泡。
到第七天左右,受精卵与子宫内壁相接触并附着于其上,成为着床胚胎期(3~12周)——组织和组织分化期:受精卵此时被称为胚胎。
胚胎发育成三层,它们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
发展非常迅速,发展模式为从头到脚,由内及外,也就是说头,血管和心脏等发展要早于胳臂、腿、手、脚的发展。
一般认为这一阶段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关键期,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统在这一阶段不能发生,将来也不会再形成和发展。
这一阶段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区,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感染及新陈代谢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时期胎儿的死亡率很高。
胎儿期(12周-出生)——器官和功能分化期:胎儿正式开始主要器官进行分化。
胚胎此时被称为胎儿。
影响胎儿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母亲的身体状况:年龄,身高体重,营养,药物,烟酒毒品,疾病,其他因素(出生次序)2母亲的情绪状况:孕妇不良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营养的摄取,,激素的分泌和血液的生成分,以至血液中有害于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物质剧增,并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
3环境污染包括1电离辐射 2噪声 3超声波 4高温 5电磁场等婴儿期婴儿期:0-3岁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的关键时期,其突出特征是种种简单反应整合为协调的,富有意义的行为模式。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期是建立信任的阶段。
婴儿期总是依恋他们的照顾者。
动作发展:分为大运动发展和精细动作发展1基本原则:头尾原则、远近原则、简单复杂原则。
2意义:(1)行走动作发展的意义:首先,不仅使婴儿能主动去接触事物,而且有利于感觉器官的发展,扩展了认知范围,扩大了视野;其次,可以发展空间知觉,使知觉从二维形体像三维形体发展;第三,能使动作精细的分工有利于知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最后,为游戏,早期学习和劳动准备了条件。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2f83ab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0.png)
发展心理学详细知识点笔记一、概览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期心理发展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心理变化,包括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
本章节将简要概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概念、研究范围以及其在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性。
主要概念: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包括认知、情感、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这一过程从胎儿期开始,一直延续到老年期。
心理发展不仅包括个体内部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还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研究范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人类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从胎儿期的大脑发育、婴儿期的感知和动作发展,到幼儿期的语言学习、学龄期的认知发展和青春期的心理社会变化,再到成年期的心理成熟和老年期的认知衰退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重要性: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教育、家庭和社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心理学关注个体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变化和挑战,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个体的健康成长。
通过对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现象的本质,推动心理学理论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各个关键领域,包括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笔记的学习,你将能够全面理解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发展心理学简介发展心理学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阶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婴儿期心理发展、幼儿期心理发展、儿童期心理发展、青少年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发展和老年心理发展等。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且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关注感知觉、动作和依恋关系的形成;幼儿期则开始关注认知。
家庭关系以及个人成就的实现;老年期则关注生活满意度的保持、生理和心理适应等。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https://img.taocdn.com/s3/m/0467042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1.png)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则是专注于人的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从婴儿到老年人这一范围,探讨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
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在婴儿期,个体经历了生命的最初阶段,心理发展取得了惊人的进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主要由基因决定,但环境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一观点被很好地体现在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中。
在婴儿的早期,感知和运动能力开始迅速发展。
婴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逐渐认识外界世界。
同时,他们能够通过头部抬高、翻身、爬行等动作与环境进行互动。
这种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为后续的认知和社交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于婴儿的认知发展,许多发展心理学家关注到了婴儿的认知结构和关系的建立。
让婴儿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如玩具、图画等,可以帮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世界。
此外,通过简单的游戏和交流,婴儿也在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并建立情感联系。
二、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是发展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它涉及到学习、社交和情感发展等多个方面。
在儿童的学习发展中,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理论对我们的认知和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特征和限制。
其中,最著名的阶段是操作性阶段,儿童从简单的感知运动阶段发展到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的形式操作阶段。
此外,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他强调了儿童与他人的互动以及社会环境对他们认知和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支持。
除了认知发展,儿童期的社交和情感发展也是发展心理学的关注点。
儿童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家庭环境的交流,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友谊和情感联系。
这对于他们的情绪管理、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个体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心理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重要的问题。
发展心理学阶段与特点
![发展心理学阶段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96f7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a.png)
发展心理学阶段与特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其中发展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与变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人类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与需求。
本文将对发展心理学所涉及的各个阶段进行探讨,并分析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一、婴幼儿期婴幼儿期是人类发展心理学中最早的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发展来感知和认识世界。
他们的主要特点包括:1. 靠近和信任:婴幼儿依赖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来满足生理和情感需求,建立安全感。
2. 意识到自我:婴幼儿开始认识到自我和外界的区别,对自身的兴趣和探索增加。
3. 情感表达:婴幼儿通过表达情感和情绪来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笑、哭等。
二、儿童期儿童期是从两岁到十二岁的阶段,是个体认知和社交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儿童期的特点包括:1. 虚伪性思维:儿童开始发展虚伪性思维,能够理解符号和象征,并进行逻辑推理。
2. 自主性与成就感:儿童开始追求独立性和控制力,对个人成就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和满足感。
3. 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儿童开始更多地与同伴进行交往和合作,形成友谊,并在社交互动中发展社交技能。
三、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从十二岁到十八岁的发展阶段,是个体身体、认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期的特点包括:1. 身份探索:青少年开始探索个人身份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寻找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
2. 情感与情绪波动:由于青少年身体和激素的变化,情绪和情感表达更加复杂和波动。
3. 同辈压力:同辈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伴间的影响力增强。
四、成年期成年期是从十八岁到六十岁的发展阶段,包括早期成年期和中年期。
成年期的特点包括:1. 自我实现:成年期个体开始追求个人价值实现,关注事业、家庭和社会责任。
2. 个人关系的形成:成年期个体开始建立持久的个人关系,如伴侣关系、亲子关系等。
3. 增加的责任:成年期个体承担更多的责任,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挑战。
五、老年期老年期是六十岁之后的发展阶段,个体面临身体、认知和社会功能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d659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8.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发展心理学概述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到成年的整个心理发展过程,包括胎儿、婴儿、儿童、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
2、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追踪研究法、横断面研究和个案研究法。
3、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各个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特点。
4、发展的连续性:尽管发展具有阶段性,但各个阶段之间的过渡是连续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后一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后一阶段的发展又是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胎儿发展1、胎儿发展的基本过程:受精卵形成后,经过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胚胎,然后胚胎进入子宫腔内,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2、胎儿发展的关键期:从受孕到出生前的8周内,是胎儿神经系统和各种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因素会对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婴儿期的发展1、婴儿期的生理发展:婴儿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身体发育、运动技能和神经系统等方面。
2、婴儿期的认知发展:婴儿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发展。
3、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婴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依恋关系和社交技能等方面。
四、儿童期的发展1、儿童期的生理发展:儿童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运动技能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发展。
2、儿童期的认知发展:儿童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思维、记忆、学习等方面的发展。
3、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儿童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社交技能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五、青少年期的发展1、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青少年期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身体发育、性征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发展。
2、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思维、学习、决策等方面的发展。
3、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青少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主要表现在情感表达、社交技能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发展。
4、青少年期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自卑感等。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603ee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4a.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理、认知、情感、社会和人格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变化。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组个体进行定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了解其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揭示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但也存在研究时间长、样本流失等问题。
2、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的个体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比较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
其优点是研究时间短、效率高,但难以揭示发展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结合了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特点,先对不同年龄组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对同一批被试进行纵向追踪。
这种方法可以克服纵向和横向研究的一些局限性。
二、胎儿的发展胎儿的发展从受精卵开始,经历了胚种期、胚胎期和胎儿期三个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母亲的营养、健康状况、情绪等)都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饮酒、吸烟或接触有害物质,可能导致胎儿出现生理缺陷或认知障碍。
三、婴儿期的发展1、生理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身体迅速成长,身高和体重不断增加,大脑也在快速发育。
他们逐渐掌握了抬头、翻身、坐立、爬行和行走等动作。
2、认知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婴儿处于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他们逐渐发展出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明白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仍然存在。
3、语言发展婴儿在 1 岁左右开始说出第一个词,然后逐渐增加词汇量,掌握语法规则。
语言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父母与婴儿的交流互动对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4、情感和社会发展婴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之间形成依恋关系,安全型依恋有助于婴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婴儿也开始表现出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并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和分享。
发展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4)
![发展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4)](https://img.taocdn.com/s3/m/b9c73fd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2.png)
心理老化(psychological aging):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机能上的退行性变化。
个体进入中年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由盛转衰,尽管某些心理机能并未衰退甚至还有所发展,但总的趋势是老化,即减速或下降。
主要表现为感知觉能力下降、记忆过程的某些环节能力有所衰退、思维效能减退、易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此外性格也会因年龄增长而有所变化。
心理老化可能因遗传基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胚胎期(embryo period):一般指卵子受精后第2周至第8周的个体早期发育阶段。
此时期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迅速,内外器官开始分化。
至两个月时,胚胎已具人形,四肢得到相当的发育,有了手指与足趾、胫、耳朵、眼睛,已有胎心跳,神经系统显示出反应能力的开端。
此时期胚胎易受胎内环境影响,胎儿死亡率较高。
异常胎儿在此期间多会自然流产。
母亲的年龄、营养状况、情绪状态、健康状况等都会影响胚胎发育。
胎儿期(fetus period):一般指从妊娠8周末至出生的个体早期发育阶段。
主要特点为组织及器官生长迅速,功能进一步发展和分化。
此时期胎儿身体各部分渐次发育,肌肉迅速增长,中枢神经发展极快。
第3个月器官系统开始工作,外生殖器可辨。
4个月末,出现胎动。
5个月的胎儿内部器官及神经系统大致完成并启用,出现一些生存反射,并开始长指甲和毛发。
6个月,眼睛已发育,眼睑能启闭。
一般情况下,7个月的胎儿反射模式已发展完善,能够脱离母体而存活,神经、呼吸等系统已发展到可以维持个体生命的水平。
8~9个月中,皮下脂肪积聚,器官功能系统更趋完善。
10个月已能适应宫外生活,顺利出生。
新生儿期(neonate period):一般指从胎儿出生到满4周的个体发展阶段。
个体脱离母体后逐渐适应外界环境的过渡阶段。
此时期个体各种组织器官的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主要依靠各种先天反射适应环境,如吸吮反射、惊跳反射等。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1313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c.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通过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帮助人了解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以及生活体验。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总结发展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帮助读者加深对人类心理发展的理解。
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起点,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阶段。
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婴儿期,婴儿通过感知、运动和认知等方式开始探索自身和周围环境。
他们对于声音、触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的发展也极为重要。
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于婴儿心理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幼儿期是婴儿期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儿童开始掌握并发展语言能力。
在幼儿期,儿童不仅在语言表达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对于思维、记忆和注意力的提升也相当明显。
幼儿期还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时期,通过和其他儿童的互动,他们开始学习规则、合作和分享。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儿童进入到成年前的转变期。
身体的生理变化、社会角色的转变、学业压力的增加等让青少年面临着许多挑战。
在青少年期,他们开始思考自我认同、道德和伦理问题,也开始独立决策和解决问题。
此外,青少年发展心理学还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压力、焦虑和抑郁等。
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成年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最长阶段,涵盖了从大约20岁到晚期生活的阶段。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职业发展、婚姻关系、家庭责任等多个方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在这个阶段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人生目标,并通过工作和个人生活的经验来塑造自己的身份。
五、老年期的心理发展老年期是人类生命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涉及到身体和心理的许多变化。
在老年期,人们面临着身体功能的退化、角色转变、陪伴亲人的离世等问题。
然而,老年期也是一个人摆脱了许多责任和压力的时期。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b28a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e.png)
人类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变化人类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心理变化的学科。
从婴儿时期到老年阶段,人的心理状态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重大变化。
本文将分别从婴儿、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五个阶段来探讨人类发展心理学所包含的心理变化。
一、婴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儿期一般指出生后的前两年,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取决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婴儿对世界的理解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实现。
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反应性的,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比较简单。
在婴儿期,社交能力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婴儿开始注意到家庭成员和其他重要的人,形成亲社会行为。
他们学会区分亲近和陌生的人,并对陌生人表现出一定的恐惧。
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对婴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通常从2岁到12岁,是个体认知和社交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逐渐能够理解别人的感受,并能够建立友谊。
在儿童期,自我身份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变化。
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概念。
同时,他们开始学习规则和道德价值观,逐渐建立起对社会的认同感。
三、青少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少年期是指从12岁到18岁的年龄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上的变化,性格和身份的形成,以及与家庭、同伴等社会群体的关系。
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有独立思考和决策的意愿,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和信念。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社交地位,并追求独立性。
同时,青少年还会面临情绪上的波动和探索自我身份的挑战。
四、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成年期是指从18岁到大约40岁之间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生理、心理和社会多方面的变化和调整。
成年人经历职业发展、建立家庭和维持社交关系等多重角色的转变。
成年期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自我发展和情感成熟。
个体对自我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追求成就感和个人满足感。
心理学中的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
![心理学中的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fc811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7.png)
心理学中的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心理学中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心理发展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会和个性发展,以及这些发展如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五个阶段来探讨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婴儿期是一个人出生后的第一个阶段,通常持续到两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根据许多心理学理论,婴儿在这个时期会经历认知和情感上的重要发展。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婴儿在出生后逐渐学会运用感官和运动来获取信息,并逐渐形成基本的认知能力,如目标追踪和物体永恒性的理解。
此外,父母的关爱、社交互动和早期经验对婴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期是从婴儿期到大约12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开始学习语言、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社会和情感发展也是儿童期的重要方面。
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在这个阶段需要建立自我认同感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冲突解决能力和积极的社交技能在儿童期的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青春期是从大约12岁到18岁之间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身体和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如性征的发育和大脑的再塑造。
这个阶段也是青少年个性和身份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同伴关系、社会文化和个人经验等。
青少年也面临着自我认同的探索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
成年期是从青春期到老年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面临着职业、婚姻、家庭和社会责任等各种角色和挑战。
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涉及到个体对自我认知和生活目标的思考,以及情感稳定和生活满意度的发展。
人们的个性和社交技能也可能在成年期持续发展和变化。
老年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后的阶段,通常从65岁开始。
在这个阶段,个体可能面临生理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挑战,如退休、社交网络的缩小和亲友的离世。
发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发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d126fed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d.png)
发展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人类从生命开始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在认知、情感、社会与性别等方面的发展,发展心理学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本文将对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以及性别发展。
认知发展:1. 传感器imotor阶段:这一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婴儿通过感官和运动发展认识世界,形成基本的认知结构。
2. 预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在2岁到7岁之间,儿童开始使用语言和符号进行思维,但仍然缺乏逻辑推理能力。
3. 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在7岁到11岁之间,儿童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计算。
4. 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在11岁之后,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发展出更高级的认知能力。
情感发展:1. 依恋理论:根据约翰·鲍尔比和玛丽·艾因斯沃斯提出的依恋理论,婴儿与主要照顾者建立起依恋关系,这对婴儿的情感发展至关重要。
2. 情绪表达与调控:儿童和青少年逐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并逐渐掌握情绪的调控能力,以适应不同的情境。
3. 自我概念: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和青少年开始建立自己的自我概念,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特点。
社会发展:1. 理论:根据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立良好的个人身份与社会角色的平衡。
2. 同伴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同伴关系在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伴关系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3. 学校环境:学校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环境,通过学校的教育和社交活动,儿童和青少年能够获得知识和发展社交技能。
性别发展:1. 性别认同:在幼儿期,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逐渐形成性别认同。
2. 性别角色:儿童通过社会化和模仿,学习并适应社会对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角色的期望。
3. 性别差异:随着成长,男性和女性在认知、兴趣、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这部分来自于生物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的成长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的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c109627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6.png)
发展心理学:从婴儿到老年的成长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从婴儿到老年整个成长、变化过程的学科。
通过了解这一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机制,并为个体和社会的成长提供指导。
本文将探讨从婴儿到老年的成长过程中,个体经历的主要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一、婴儿期婴儿期是指从出生到2岁左右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正在建立基本的人类技能和认知能力。
他们通过感知世界、学习语言、发展运动技能和形成情感反应来适应周围环境。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照顾者对婴儿的影响至关重要,他们需要通过回应婴儿的需求、提供安全的环境以及鼓励探索来促进其发展。
良好的早期经验有助于培养婴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二、童年期童年期是指从2岁到青春期之前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继续发展各种技能和能力,包括社交技能、认知能力、运动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
学校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儿童提供了社交、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在此期间,家长和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的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三、青少年期青少年期通常指从青春期到成年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在探索自我、建立自我认同并试图建立与社会的联系。
他们可能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如学业压力、社交压力和身份认同问题。
此时,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支持系统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被倾听、理解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键时期。
四、成年期成年期是指从青春期到老年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逐渐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角色,如家庭、职业和社会成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可能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如记忆衰退、视力或听力下降等。
然而,这些变化并不意味着个体的生活就此结束,相反,它们可能是个体成长和适应的机会。
在这个阶段,个体需要继续学习、发展和成长,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他们可以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课程、开发新的技能和兴趣爱好,或者寻找社交支持网络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发展心理学心得
![发展心理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ca7d7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6.png)
发展心理学心得从古至今,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探索从未停止。
发展心理学,作为揭示人类从胎儿期到老年的心路历程的学科,让我领略到了生命各个阶段的心理奥秘。
一、初识发展心理学的魅力记得第一次翻开发展心理学的教材时,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介绍儿童心理的书籍。
但随着深入阅读,我发现它涵盖了人类发展的全过程。
从胎儿的形成到老年的心理状态,每一段历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这种全面性让我深感震撼。
二、发展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发展心理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例如,当我们教育孩子时,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需求;在面对老年人的某些心理变化时,也可以通过发展心理学的理论来给予更好的关心和理解。
三、对生命各阶段的心理特点的感悟通过对发展心理学的系统学习,我对生命各阶段的心理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青春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老年期的认知衰退和情感需求等。
这些理论知识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也为我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探索个体差异的奥秘在发展心理学中,个体差异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这不仅仅受到基因的影响,还与环境、教育和文化等多重因素有关。
了解个体差异使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需要尊重这种差异,并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五、发展心理学的挑战与前景虽然发展心理学已经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来更好地促进人类的发展;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心理关怀等。
这些挑战也为发展心理学带来了无限的发展前景。
六、实践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我尝试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具体实践中。
例如,我曾参与了一个儿童早期教育的项目,通过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为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这样的实践经历使我更加坚信发展心理学在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发展心理学与人生各阶段
![发展心理学与人生各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45aeee1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5.png)
发展心理学与人生各阶段引言: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和发展。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的科学,它对于了解人类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五个阶段,探讨发展心理学对于人生各阶段的影响和意义。
一、婴幼儿期的发展心理学婴幼儿期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类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都在快速发展。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指出,婴幼儿在出生后通过感知和运动逐渐建立起对于世界的认知。
同时,婴幼儿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他们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互动来建立情感联系和社交技能。
二、儿童期的发展心理学儿童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一,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都在逐渐发展和成熟。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这个阶段通过逐渐建立起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能够理解和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同时,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开始与同伴进行互动,建立友谊关系,并学会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三、青少年期的发展心理学青少年期是人生中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都在快速发展和变化。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逐渐发展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价值观。
同时,青少年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和决策,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
四、成年期的发展心理学成年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在这个阶段,成年人的认知、情感和社交能力都在继续发展和成熟。
例如,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成年人在这个阶段通过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互动,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
同时,成年人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开始建立家庭和职业,并面对各种生活挑战和责任。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b23b1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b.png)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科学,它关注着人类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心理发展。
人的心理在不同年龄阶段会有所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关系等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本文将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分析心理学与人类发展的重要阶段,并探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婴幼儿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的发展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主要任务是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和与外界环境的适应。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婴幼儿通过感觉器官与外界接触,逐渐认识到自己和环境的存在,并开始学习认知事物。
他们能够辨别声音、颜色、形状等基本感知,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
2.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婴幼儿在与父母和其他照顾者的互动中,形成了最初的情感依恋关系。
他们开始体验到快乐、悲伤等情感,并逐渐学会与他人互动和交流。
3. 运动和动作能力的发展:婴幼儿逐渐获得了头颈部控制和平衡的能力,能够抬头、坐起、翻身等。
这种动作的掌握对婴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二、少儿期和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少儿期和青春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着身体的发育和社会化的成长,心理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认知能力的发展:与婴幼儿时期相比,少儿和青少年的认知能力更加发展完善。
他们逐渐能够进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思维,并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符号。
2. 自我认同的形成:在这个阶段,个体渐渐开始思考自己是谁,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人际关系,形成了基本的人格特质和态度。
3. 社会角色的承担:少儿和青少年逐渐融入社会,开始承担起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学生、朋友、家庭成员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并逐渐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成年期的心理发展成年期是人生中最长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儿期胎儿期:指从受孕到出生的这一时期,胎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胚芽期(0—2周) 2胚胎期(2—12周) 3胎儿期(13周到出生)胚(芽)期(0~2周)—受精卵也由输卵管进入子宫,到第四五天时形成一个充满液体的球状体,成为胚泡。
到第七天左右,受精卵与子宫内壁相接触并附着于其上,成为着床胚胎期(3~12周)——组织和组织分化期:受精卵此时被称为胚胎。
胚胎发育成三层,它们最终会形成不同的身体结构。
发展非常迅速,发展模式为从头到脚,由内及外,也就是说头,血管和心脏等发展要早于胳臂、腿、手、脚的发展。
一般认为这一阶段是胎儿器官、四肢和其他生理系统分化、生成的关键期,如果某一器官或生理系统在这一阶段不能发生,将来也不会再形成和发展。
这一阶段也是胎儿发育的最敏感区,最容易受放射性、药物、感染及新陈代谢产物或胎内某些病变等因素的影响。
这一时期胎儿的死亡率很高。
胎儿期(12周-出生)——器官和功能分化期:胎儿正式开始主要器官进行分化。
胚胎此时被称为胎儿。
影响胎儿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1母亲的身体状况:年龄,身高体重,营养,药物,烟酒毒品,疾病,其他因素(出生次序)2母亲的情绪状况:孕妇不良的情绪变化会影响营养的摄取,,激素的分泌和血液的生成分,以至血液中有害于神经系统及其他组织器官的物质剧增,并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
3环境污染包括1电离辐射 2噪声 3超声波 4高温 5电磁场等婴儿期婴儿期:0-3岁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的关键时期,其突出特征是种种简单反应整合为协调的,富有意义的行为模式。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期是建立信任的阶段。
婴儿期总是依恋他们的照顾者。
动作发展:分为大运动发展和精细动作发展1基本原则:头尾原则、远近原则、简单复杂原则。
2意义:(1)行走动作发展的意义:首先,不仅使婴儿能主动去接触事物,而且有利于感觉器官的发展,扩展了认知范围,扩大了视野;其次,可以发展空间知觉,使知觉从二维形体像三维形体发展;第三,能使动作精细的分工有利于知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最后,为游戏,早期学习和劳动准备了条件。
(2)手动作发展的意义:首先,逐步掌握承认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促使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开始把手作为认识的器官来感觉外界事物的某些属性,为人类智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三,导致动觉和视觉的协调运动,发展对隐藏在事物之间的复杂属性和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不仅提高知觉的概括性,也为具体形象思维与概念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3作用:(1)动作对大脑的发育具有促进做用(2)动作使个体对外部世界各种刺激及其变化更加警觉,并且是感知觉精确化。
(3)动作使婴儿的认知结构不断改组和重建。
(4)动作改变着个体与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的互动模式,使个体从被动接受环境信息变为主动获取各种经验,这既促进了个体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个体的社会交往特点,进而对个体的情绪,社会知觉、自我意识等产生重要影响。
4影响婴儿动作发展的环境因素:(1)大脑的发展,大脑的可塑性即发展中的结构或行为随着经验改变的可修改程度对到闹相当重要,也就是婴儿的感觉经历影响个体神经元的大小也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
(2)有机体在敏感期阶段对环境影响特别敏感:良好的环境,不良的环境。
语言发展;1三个阶段:(1)语言准备阶段(0-1):简单发音阶段;连续发音阶段;咿呀学语阶段;(2)语言的理解阶段(1-1.5);(3)语言的表达阶段(1.5-3):掌握语法的关键期。
2影响语言发展的环境因素:其一是生理因素(婴儿听觉和知觉的发展、声带的发育、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等都会影响到婴儿的语言能力;婴儿的气质特征也会对婴儿的语言发展产生影响);其二是社会环境,所接受的教养方式,照顾者是否在语言交流方面为婴儿提供机会。
认知的发展1图式的发展:原则:同化和顺应。
最早的图式是反射2感觉运动阶段(最早的认知发展):(1)简单反射:出生-1月,决定婴儿与世界交互作用的各种反射是他们认知生活的中心。
(2)最初的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1-4月,婴儿开始将个别的行为协调成单一的整合的活动。
(3)次级循环反应:4-8月,婴儿主要的进步在于将他们的认知区域移至身体以外的世界,并且开始对外面的世界产生总用。
(4)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月,婴儿采用更具计划性的方式引发事件,将几个图式协调起来生成单一的行为,了解客体永存。
(5)三级循环反应:12-18月,婴儿反展出有目的的行为的改变,这样的行为将带来想要的结果。
(6)思维的开始:18月-2岁,婴儿想象出他们看不到的物体可能在哪儿。
2信息加工理论:致力于确认个体获取,使用和存储信息方式的模型。
三个基本方面:编码存储和提取。
对智力的评估以来与婴儿加工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上的差异。
3思维能力发展:1条件反射建立期2知觉性常生时期3直观行动思维时期4词汇调节型直观行动思维时期4记忆能力发展:个体记忆发生在妊娠末期。
新生儿具备了特定的长时记忆能力5学习能力发展:婴儿的学习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1)习惯化;(2)经典条件反射;(3)言语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类型的学习。
特点:(1)学习的发生最早发生在胎儿末期。
(2)生下来就有学习的能力(3)3个月时学习种类和范围变广技能多样6感知能力: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动觉情绪发展1、情绪的分化:(1)情绪表现如婴儿的微笑:反射性微笑(0~5周);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5~14周);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2)情绪与环境有较多联系:(4~6个月)好奇的情绪,受到阻碍愤怒的情绪。
(3)随环境不同表现愉快,愤怒,犹豫,悲伤和恐惧的情绪(7-12月)。
(4)对他人情绪作出积极反应,出现有关自我意识方面的情绪:(13月起)理解,骄傲,挑战,难过,羞涩,内疚2情绪的解释:哭,微笑,出声笑,面部表情3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情绪互动: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参照4自我知觉:关于自我的意识,在12月开始发展社会性的发展1婴儿情绪的社会化:(1)早期单纯社会化反应阶段,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2)社会性感情联结建立阶段:产生依恋。
(3)伙伴关系发展阶段。
2社会行为系统:(1)依恋行为子系统(2)惧怕警觉行为子系统(3)交往行为子系统(4)探究行为子系统3社会性参照行为意义:意义分享:丰富感情;掌握行为标准4依恋:(1)阶段: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间的最初的正性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对人反应的最大特点即是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
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对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对人的反应有所选择,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从6、7个月起,婴儿对母亲的存在更加关切。
(2)类型:一.安全型依恋: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型玩具,并不总是依偎母亲,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母亲,更多地是用眼睛看,微笑或有距离地交谈;二.回避型依恋: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离开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三.反抗型依恋: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离开时表现得苦恼、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
其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
5早期依恋对心理发展的影响:(1)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成人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缩影。
(2)依恋影响未来的心理健康。
(3)依恋关系具有传递性,会影响到幼儿成人后与自己孩子的抚养关系。
(4)儿童个性是儿童经验的历史与现实活动统一的产物。
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大,因而必须十分重视早期依恋的形成,同时也要正视现实环境对儿童个性的影响。
6影响依恋的因素:抚养质量,儿童特点(人格),文化因素7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是指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自我知觉自我认知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和自尊,自我意识产生是一个生物、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总体推进的过程。
自我意识的产生:“红点实验”,15个月的婴儿可以意识到自己,18~24个月的婴儿的自我认知很完整。
7婴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依从性和被动性,表面性和局部性,情绪性和不确定性8同伴的作用:同伴是强化物,同伴是范型,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同伴是社会化动因9早期同伴交往的阶段:第一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婴儿的交往更多地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第二阶段“简单交往”时期,婴儿已能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经常企图去控制另一个婴儿的行为;第三阶段“互补性交往”时期,婴儿同伴间的行为趋于互补,出现了更多更复杂的社交行为,相互间模仿已较普遍,婴儿不仅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而且还可以与同伴开展需要合作的。
人格的发展1人格:区分个体的持久性特征总和。
开始出现与婴儿期2气质:个体持久而一致的环形水平和情绪性特征。
气质类型:易养型,难养型,发动缓慢型3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主要受到环境影响,差异显著,形成源于父母的期望与行为。
问题行为与矫正拒食;吮吸手指或啃指甲;心理自闭学龄前期(幼儿期)幼儿期:(3-6岁)生理机能不断发展,身体各部分的比例逐渐接近与成人,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技能不断成熟和完善,动作和语言能力发展迅速,认知和社会性也不断有低级向高级发展。
生理发展:身高和体重发育速度变慢,体重增长落后于身高增长;乳牙开始脱落;活动量大;头围接近成人;神经纤维的髓鞘化逐渐完成;大脑皮层基本成熟。
动作发展:特点:1大肌肉发展逐渐成熟:增进儿跑跳能力2小肌肉与手眼逐渐协调:控制身体能力(利手)语言发展: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概括作用和调节作用,在智力测验中,言语能常常是作为儿童智力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指标。
语言的发展体现在从以表达机能为中心向以思维机能为中心的转换1特点:掌握本土语言;词汇发展迅速,词汇数量的增加,词汇的内容为断扩大,积极词汇的增长;初步掌握语法结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从情景性语言过渡到连贯性言语;内部语言的发生发展;开始掌握书面语言2培养时注意的问题:照顾者应该规范自己的语言;努力扩大儿童的词汇量;加强对儿童语言训练认知发展:属于批押解的运算思维准备阶段:感觉直觉记忆注意学习观察思维想象1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运动觉,触摸觉(辨别细微物体或远距离物体)2知觉的发展:空间知觉:对物体空间特性的进一步感知,辨别形状区分方位;时间知觉:发展但不稳定不准确;观察力:逐渐持久,逻辑性概括性逐渐增长。
3记忆的发展: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1)记忆态度是指记忆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
(2)记忆方法的发展主要是指机械识记忆和意义识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