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光学试题.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订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 *
国 海 洋 大 学 命 题 专 用 纸(首页)
2006-2007 学年第 2 学期
试题名称 : 光学( B )
共 4 页第 1 页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
分数
一、选择题 (每题 3 分,共 21 分)
1.在真空中波长为 ?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
n 的透明介质中从
A 沿某路径传播到
B ,若 A 、B
两点相位差为
3?,则此路径 AB 的光程为
(A) ?λ.
(B) 1.5
n
(C) n ?λ. (D) 3
?λ.
[
]
2.等倾干涉花样和牛顿环干涉花样干涉级次的分布是:
(A) 等倾干涉,干涉级向外递增,牛顿环干涉级向外递减; (B) 等倾干涉,干涉级向外递减,牛顿环干涉级向外递增; (C) 等倾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级向外都是递增;
(D)
等倾干涉和牛顿环干涉级向外都是递减。
[
]
3.夫琅和费单缝衍射中,在第三级暗纹处,狭缝中心与边缘光线的位相差为:
( A ) 2π ( B ) 3π ( C ) 4π ( D )π
[ ]
4.某人戴上光焦度为 +2D 的眼镜后, 近点矫正到眼前 25cm 处,原来的近点在眼前多少厘米 处?
( A ) 17cm
(B)100cm
(C)50cm
(D)75cm
[ ]
5.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象方焦距分别为
f 0 和 f e ,欲增大显微镜的放大本领,须使:
( A ) f 0 很短, f e 很长; ( B ) f 0 很长, f e 很短;
( C ) f 0 、 f e 均很长; ( D ) f 0 、 f e 很短。
[
]
6.单轴晶体对
e 光的主折射率 n e
c
, V e 是 e 光的什么速度?
V e
( A )在晶体内任意方向的传播速度
( B )在与晶体光轴成 45 度角方向的传播速度
( C )沿着晶体光轴方向的传播速度
( D )在垂直于晶体光轴方向的传播速度
[ ]
7.在康普顿散射中,波长的改变量: ( A )与入射 x 射线的波长有关 ( B )与被散射的物质结构有关
( C )与被散射的物质结构有关 ( D )与散射方向有关
[
]
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2
4 分)
1. 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杨氏双缝,如用折射率为的透明薄片覆盖下缝,
发现原来第五条亮纹移至中央零级处,则该透明片的厚度为 ____________ 。
授课 命题教师或命 院系负责 月
日
教师
题负责人签字
年
人签字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
2006-2007 学年第 2 学期 试题名称
: 光学( B )
共4页第 2 页
2 . 在菲涅耳园孔衍射中,入射光的强度为I 0 ,在轴上一点 P 点恰好作出一个半波带,
该点的光强为 ______________ 。
3 .将开普勒型天文望远镜倒过来可作激光扩束装置.设有一个这种类型望远镜,其物镜焦距为 30 cm ,目镜焦距为 cm ,则它能使激光束(看作平行光束)的直径扩大 __________ 倍. 4.在两正交偏振片之间插入第三个偏振片,光强为 I 0 的自然光通过该系统的最大光强度
为 _______________ 。
5.画出五缝的夫琅和费衍射花样。设缝宽
6.已知空气中薄透镜的焦点,作出物点
为 b ,相邻缝间距为 d , d=4b 。
P 的像。
P F /
O
F
7.偏振光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到透明介质表
8.作出方解石晶体内 o 光和 e 光的 明介质表面上,画出反射光和折射光的 波面和传播方向。
方向及偏振态。
n 三、简答题(共 15 分) 2 1 1 i 他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4 分) .光的干涉现象和衍p 射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释光的衍射现象? 2 .简述瑞利判据。 ( 3 分 ) n 1 n 2 * *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 * * * * 22006-2007 学年第 2 学期 试题名称 : 光学( B ) 共4页第 3页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