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生理生态
茶树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呢?
茶树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呢?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
这里海拔高,纬度低,属于海洋性气候。
茶园大多分布在1500—1900米的高海拔地段,处在“降雨伴随雾,天晴多下露”的特殊小气候环境中,完全适合茶树喜温、喜湿、耐阴、喜漫射光、忌直射光多的生理特性。
加之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呈酸性或弱酸性,是最理想的茶树生长环境。
这种环境孕育最优良的茶叶品种——云南原生大叶种。
景迈紫娟茶园红茶是由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先经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云南大叶种是景迈紫娟茶园制造红茶的优良品种,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肥硕,色泽乌润,茶多酚含量高,多酚氧化酶活性强,汤色鲜红,香气鲜浓,滋味醇厚。
据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叶树。
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生长几十年甚至数百年不会死亡。
在云南已经发现树龄约2700年的古茶树,可见茶树寿命之长是惊人的。
茶树一生是从种子形成开始的,经过选种、播种、萌芽到茶苗,逐渐长成幼龄茶树。
幼龄茶树经过3~4年的修剪培育,长成壮年期茶树,被人们采摘利用,同时,开花结果。
根据培育状况,壮年期能维持15~30年不等,然后生长发育开始衰退。
表现为发芽数减少,生长力减弱,对夹叶和“鸡爪枝”增多,茶树茎部开始长出“地蕻枝”。
这时茶叶的产量、品质都明显下降,表明茶树进入了衰老期。
这时如果能及时采取重修剪、台刈等措施,把茶树地上部大部分剪去,茶树会重新生出粗壮的枝叶。
由于茶树具有的再生能力,经过培育管理,又可恢复“青春”,达到“返老还童”的目的。
由此可见,茶树的生物学年龄是很长的,可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但是茶树的经济学年龄,也就是能维持高产优质的年龄是相对短暂的。
不过,只要进行科学的栽培管理,茶树的经济学年龄也是可以大大延长的。
而云南作为茶叶圣地,有着深厚的地理和历史渊源。
景迈紫娟茶园红茶的主产区为今云南的凤庆、临沧、保山等地。
茶树的特征
茶树的特征第一节茶树形态特征人们要种好茶、制好茶、饮好茶、用好茶, 首先就要了解茶. 茶的性质,包括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理特性、生化特性、药理特性等, 都是人们认识和掌握茶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根据人们的需要, 最终达到“按我所需, 为我所用”。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茶树形态特征的认识,都用了比拟的方法,缺乏当代植物学性状的描述。
东晋•郭璞《尔雅注》载:“树小似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仅说明了茶树是一种常绿灌木,而且是一种叶用植物。
唐•陆羽的《茶经》,对茶树形态特征的描述已较具体。
如“一之源”中载:“茶者……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茎如丁香,根如胡桃。
”由此可见,在近代植物学出现之前,我国对茶树性状已有一定的认识深度。
茶树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组成的,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其根、茎、叶执行着养料及水分的吸收、运输、转化、合成和贮存等功能,称为营养器官。
其花、果实及种子完成开花结果至种子成熟的全部生殖过程,称为繁殖器官。
根茶树的根为轴状根系,由主根、侧根、细根、根毛组成。
根系按其发根的部位和性状分为定根和不定根,它们均可发育成根系。
主根和侧根上分生的根称为定根。
而从茎、叶上产生位置不一定的根,统称为不定根。
由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茶苗所形成的根,就是不定根,其中往往有二三条发育粗壮,外表上类似主根,并具有直根系的形态。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有明显的层次,最上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大,分根性强,但因离地面近,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下层根群着生角度较小,分根性弱,因离地面远,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茎茎是联系茶树根与叶、花、果,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的轴状结构。
茎和根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形态结构上也有很大差异。
茶树幼茎十分柔软,着生茸毛,表皮呈青绿色,茎围直径从基部至顶端逐渐变细,随着新梢伸长,茎围逐渐增粗。
在茎上,叶着生的部位称节,两节间的部分称节间,间长度,因品种、树龄、栽培管理的不同有很大差别。
茶叶基础知识ppt课件
植物从种子 萌发开始, 随着时间的 推移,在形 态、生理机 能等方面, 不断地起着 量和质的变 化,直至死 亡,这个过 程称为生物
学年龄。
1、合子
2、种子及插穗
3、幼苗期 4、幼年期
茶树生物学年龄
7、衰老期
5-6、成年期
11
茶树的适生环境
喜温怕寒、喜光怕晒、喜酸怕碱、喜湿怕涝 ——“四喜四怕”
1. 温度:喜温怕寒,N45°到S38°之间均可栽培。 最适温度20- 30℃,最高临界温度为45℃。
• 茶文化启蒙:东汉华佗《食经》 • 茶文化形成:《茶经》,是唐
“苦茶久食,益意思” 。
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把儒、
• 茶文化萌芽:两晋南北朝有识 之士提出“养廉”,孙皓对韦
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 中国茶道精神。
曜 “以茶代酒”。
• 茶文化兴盛:宋代“斗茶”、
元代“玩茶”、明清“撮泡
法” 。
20
二、茶在国内外的传播
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灌木型、小乔 木型、乔木型一应俱全。生产红茶、 绿茶、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我国 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 地之一 。
31
江南茶区
主要产区:是我国发展名优茶的适 宜区域,位于长江以南。
土壤肥沃:基本上是红壤,部分是 黄壤或黄棕壤。
气候宜人: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 年平均气温15-18℃,有伏旱或秋旱。
产的兴盛时期。
16茶叶制作的起源来自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从蒸青到炒青:
“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
“高温杀青、揉捻、复炒、烘焙
——《晋书》
至干…” 。
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茶疏》
“蒸茶制饼”:“晴,采之。蒸之, 捣之…。”——《茶经》
精品课程《茶树栽培学》 第三章 茶树的植物学特征
较近。 •灌木型:植株矮小,无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近地面
或从根颈处发出。
编辑ppt
(2)分枝习性(图)
小乔木型 乔木型 灌木型
编辑ppt
(3)分枝角度
• 依分枝角度大小,可把茶树冠分为直立状、半披张状 (半展开状)、披张状(开展状)三种。
编辑ppt
*叶芽依其着 生部位分为定 芽和不定芽, 定芽又分为顶 芽和(侧芽) 腋芽。
•生长在枝条
顶端的芽为顶
芽,生长在叶
腋间的芽称腋
芽。
编辑ppt
•在茶树其它枝茎或根 颈处无一定部位长出 的芽为不定芽。
•顶端优势,除去顶芽 或使顶芽生长受阻时, 就能促使腋芽或不定 芽的萌发。
编辑ppt
*茶芽依发生季节可分为 冬芽和夏芽。
* 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的 范围与深度受茶树品种、树 龄、生态条件、繁殖方式及 农业技术措施等因子编的辑ppt影响。
(3) 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
1.品种:大叶种根系,主根明显,具有典 型的直根系,分布教中小叶种深广。 2.树龄:根系的生育随年龄而增长,青壮 年比幼年或老年茶树分布深和广。 一般一年生茶树主根长20cm,二年生则深 达 40cm , 水 平 分 布 30cm , 三 年 生 深 达 55cm , 水 平 达 60cm , 垂 直 且 出 现 两 层 , 四年生深达70cm,水平达60cm。
编辑ppt
二、茶树的栽培品种
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遗传性状相对一 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茶树品种按其来源、繁殖方式和适制茶类可 分为地方品种、群体品种、育成品种、引进 品种、有性系品种和无性系。
茶树栽培学
茶树栽培学绪论茶树栽培学是研究茶树生长规律、生态条件以及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科学。
即茶树的生物学问题;茶树与外界条件的关系问题;外界条件综合影响的作用问题。
茶树的生物学知识有: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的营养特点茶树的生长发育特点各种生态因子与茶树的关系(光、温、水、土壤、生物……)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繁殖与建园、耕作与水肥、修剪与采摘病虫防治、灾害防护及茶园改造无土栽培第一章茶区分布与茶树栽培发展概述1.1茶区分布概况1.1世界茶区分布:世界种茶国家60个:洲别产茶国家名称亚洲中国、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日本、土耳其、伊朗、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巴基斯坦、尼泊尔、菲律宾、韩国等等非洲肯尼亚、马拉维、乌干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刚果、毛里求斯、罗得西亚、卢旺达、喀麦隆、布隆迪、扎伊尔、南非、埃塞俄比亚、马里、几内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津巴布韦等等美洲阿根廷、巴西、秘鲁、墨西哥、玻里维亚、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厄瓜多尔、巴拉圭、圭亚那、牙买加等等大洋洲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等等欧洲俄罗斯、葡萄牙等等其中亚洲占茶叶总产量87%,非洲占茶叶总产量的10%。
主要产茶国有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日本、印度尼西亚、俄罗斯等等。
1.2 我国概况我国茶区辽阔,东自东经122°的台湾阿里山,西至东经98°的西藏察隅河谷,南自北纬18°附近的海南岛的琼崖,北至北纬39°的河北太行山南麓。
可以分为四大茶区一、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以北,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沿海地区。
包括皖北,陕西,苏北,山东,河南,甘肃等。
气温低,积温少,降水少,茶树生长期短,属次适宜区,品种以灌木型居多。
该区为我国最北的茶区,以发展绿茶为主。
名茶有六安瓜片,紫阳毛尖,信阳毛尖,霍山黄大茶,舒城兰花茶等。
二、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北起长江,南到南岭,东临东海,西连云贵高原。
茶园艺学-茶 复习资料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
茶树叶片的基本特点:主脉明显,叶缘有锯齿,嫩叶背面着生茸毛。
我国茶叶发展历程: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衰于清末;复兴于建国,繁荣于当代。
山东茶产业发展现状:种茶区域不断扩大,茶园面积稳步增加,茶叶加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扩大,茶叶流通业兴旺,茶文化产业兴起山东茶产业特点主要优势:产品有市场;技术有保障;产业有效益;经营有策略存在问题: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科研基础薄弱茶树繁殖:无性繁殖—短穗扦插;有性繁殖—种子直播。
有性繁殖的优点:⑴遗传性复杂,适应力强,利于引种和选种;⑵主根发达,抗旱、抗寒能力强;⑶技术简单,方便、省工,成本低,较经济;⑷茶子便于贮藏和运输,利于推广。
缺点:⑴性状杂,生育期不一,不便管理;⑵粗细不匀、嫩度不一,不便于加工和名优茶的开发;⑶结实率低的茶树品种,难以用种子繁殖。
无性繁殖的优点:能保持良种的特征特性,后代性状较一致,便于机采,功效高;2.利于名优茶开发;3.繁殖系数大,利于扩建良种茶园;4.能克服不结实良种繁殖上的困难。
缺点:技术和条件要求高,成本高,易引起母株病虫害的传播无性系单一品种发展过量后的负面效应:采摘时间过分集中,病害流行后损失大。
茶树良种类型:有性群体种和无性系品种,高产型、质量型、标准型、特异型。
良种的引种原则:适应性;适制性;茶叶产量、质量。
叶面肥的种类:无机肥、生长调节剂、有机液肥、生物菌肥、叶面营养物。
改单一型为混合型:茶树专用复合肥+有机肥、无机肥→无机—有机茶树专用肥+生物肥→茶园有机生物活性专用肥。
肥料选择的依据:1.茶树的生物学特性:喜铵、聚铝、富锰、嫌钙、低氯2.茶树生长发育期3.茶园土壤pH、结构特性、肥力。
4.肥料施用方法。
茶园全年施肥方案:基肥以有机肥,磷钾肥为主。
追肥以速效氮为主,可溶性磷钾肥为辅。
叶面喷肥以微量元素、生长调节剂为主。
越冬芽鳞片初展时第一次追肥,叶面喷肥一直到春茶末进行第二次追肥,叶面喷肥到夏茶末进行第三次追肥,等到一芽一叶初展的时候叶面喷肥最后到秋茶末。
茶树生物学特性
花芽分化: 花芽形成到花蕾成熟过程。 茶树顶端分生组织形成花原基的过程。 生长点细胞分化向着茶花器官各组成局部
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向开展的过程。 花芽分化期可分为两个时期: 生理分化期和形态分化期
a. 生理分化期:
b. 生长点细胞分裂出现不规那么突起,细 胞生理功能、结构向着花芽组织方向开展, 但形态上与叶芽并无明显的区别。
成年期特征:
a. 树冠的离心生长,有利于扩大树冠采摘,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太阳光。
b. 地下部根群兴旺,根系扩散面积比树冠 大。
c. “结节枝〞和“鸡爪枝〞增多 d. 更新有利于复壮树势。
〔4〕 衰老期
茶树从第一次更新起, 直至整株茶树死亡这一 时期。
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与茶树品种、栽培管理 水平和生态环境条件有 关
温度:当t<10℃,t>35℃芽的生育受到抑制; 水分:水是细胞分裂扩大的必要条件,水分缺乏细 胞分裂扩大困难;
光照:茶树是短日植物,随日照缩短营养生长缓慢;
土壤养分:只有充足的矿质元素,才能满足茶树体 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在茶叶生产上,应尽可能改善 环境条件,防止茶芽强迫休眠的出现。
对夹叶〔Banjhi leaf〕又称“不不正常芽叶〞或 “异常芽叶〞。指在不宜环境条件下或新梢接近 成熟时,顶芽生长停止的新梢,靠近顶芽的几片 叶片,由于节间很短,形似对生状态,称对夹叶。
〔4〕 衰老期
衰老期特征: a.营养器官衰退,生殖器官不健全。 b. 生机衰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减弱 开花结果少,落花落果增多。 c. 地下部外围根系逐步死亡,形成向心 性现象。
三、茶树年发育周期
年发育周期: 茶树在一年中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总发 育周期的一局部。 在年内的生育过程为: 芽原基的分化→ 膨大→ 鳞片展〔2-3 片〕 →鱼叶展→ 真叶展〔4-8片〕 →驻 芽第二生长→ →第三次生长→ 。
一、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茶树栽培技术第一部分茶树的生物学特性茶树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的分布中心。
近年来,我国茶叶科学工作者又先后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南、广东等省发现了大量野生乔木型茶树。
如云南省勐海县曼宋大山发现的野生大茶树,树高、树幅达13.4x6.1米以上,主干直径超过1米以上。
云南省勐海县的南糯山大茶树。
高、幅度为5.48x1.09米。
主于直径1.38米。
贵州赤水大茶树,高12米,主干直径0.6米。
这些野生大茶树的发现充分证实了我国确实是茶树的发源地。
第一节茶树的形态特征茶树在植物分类系统上属山茶科、茶属、茶种。
茶树由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六个主要器官所组成。
其中根、茎、叶属于茶树的营养器官,花和果实、种子属于茶树的生殖器官。
各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掌握茶树的形态特征,有利于掌握茶树栽培的理论基础,从而制定合理的栽培管理以及选育与鉴定良种的技术措施。
一、茶树的根系茶树的根系是固定植株、吸收茶树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器官,并兼有贮存与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及生长素,萌生根蘖,更新树冠的作用。
(一)根系的形态茶树的根系由主根、侧根与细根组成,是茶树的地下部分。
主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垂直向土壤中生长,入土较深,主根上生出许多侧根,侧根上再生出更细小的细根,主根、侧根主要输送水分和养分,组成完整的输导网输导根。
细根主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称吸收根。
茶树根系的明显特点之一是:在茶树生长发育的一生中,其外部形态能随生育时期的变生转变,发育成适应环境的不同根系类型。
在幼年期,茶树的主根直而粗,侧根细小,为典型的直根系。
(图1-1)图1-1茶树的直根系1.一年生2.二年生进入壮年期后,侧根开始发育强壮,侧根的粗度与长度和主根相似,有的甚至超过主根,形态上属于分枝根系。
(图1-2)图1-2 茶树的分枝根系成年茶树的主根,在土层深厚的条件下,一般可长达1米左右,大多数侧根与细根分布于土壤耕作层中,集中分布在耕作层5~60厘米深处,水平分布多在1~1.5米范围内,这种根系有利于茶树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养分。
施肥结构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L.)Kuntze)光合作用及其生态生理因子日变化的影响
PENG a Xi 。 W ANG — n。 W n— a ’ Ke b ’
, ,
S N o gQ n 。Z N uPn 。WA G J — o g , I O K n— a 。 O G T n — ig ,E G F — ig , N i R n 。X A o gC o u
1Istt o ut pcl giu ue C i s A a e yo c ne, h nsa4 0 2 ,C ia ntue fS br i A r l r, hn e cdm i o a ct e fSi cs C a gh 1 15 hn e 2Isi t o E o g ,C lg Boc neadBo cnl y Hu nA r utrl n esy, h nsa 1 18 C i ntuef cl y oeeo i i n ith o g , n gi l a U i r t o l f se c e o a c u v i C a gh 40 2 , n t ha
彭晚 霞 , 王克林 宋 同清 曾馥平 王 久荣 肖孔操 一, , , ,
(. 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 生态研 究所 , 长沙 4 0 2 ;. 11 5 2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态研 究所 , 长沙 402 ) 11 8
摘要 : 以福云早毫 品种为材料 , 在新开茶 园连续 5 进行 了 7种施肥结 构的大 田对 比试验 , a 研究 了茶 树净 光合速率 ( n 、 P ) 生态 生 理因子的 日变化及施肥结构对它们 的影 响 , 结果表 明 : 茶树晴天 的 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 曲线 , 明显 的“ 有 午休” 现象 , 且受 生 态生理因子 的影响 , 合有 效辐射 、 光 气温 和空气 C O 浓度是茶 园生态 系统 的主导因子 , 蒸腾速 率 、 气孔导 度和胞 间 C O 浓度 是生 理主导 因子 , 进一 步进 行 回归和通径分析发现 , 生态 因子特别是光温 因子对 的影响最大 。施肥结构对茶树 的光合有效辐 射 、 叶面温度 、 空气温度 和湿 度等相对稳定的气候 因子影 响不大 , 但与纯施化肥 、 间作 白三叶草 +不施肥 和完全不施肥相 比 ,0 % 、 10 7 % 、0 5 5 %和 2 %施用有机肥 4种处理 明显增 加了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 5 显著提高 了 日净光合速率 , 吸收和消耗 了更多 的 C : O。 以 和其他 8 主要 生态生理 因子为指标进行 聚类分析 , 个 7种施肥结构茶树光合作用 系统 分为 10 0 %和 7 %施用 有机肥 、0 5 5 % 和 2 %施用有机肥 、 5 纯施化肥和间作 白三 叶草 +不施 肥 、 完全 不施肥 4类 , 中 10 其 0 %和 7 %施 用有机肥的效果最好 。 5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茶树的变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物候期、理化等特性〕1.营养器官的变异(1)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
(2)树姿:分开、半开展和直立三种。
(3)芽形:分细长、细短、长肥和短肥。
〔如大叶种的芽较长肥〕(4)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拟稳定的性状。
(5)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6)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
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7)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生殖器官变异(1)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2)果形:形状随果实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3)果室数:以3室为多。
(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那么形。
3.花粉:花粉粒外表分外壁和壁2层。
萌发孔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4.物候期变异〔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中芽>迟芽>早芽,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迟芽〕5.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多酚类:20~45%、氨基酸:1~6%、咖啡碱:1~5%〕三、茶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进化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2.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sinensis〔L.〕O.Kuntze。
(2)虞富莲: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特征如下:茶[Camelliasinensis(L.)O.Kuntze]: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
茶树形态特征
大叶种:栅栏组织 大多数为1层,内 含物丰富
小叶种:有2-3层栅 栏组织,排列紧 密,抗寒性强
4.6 花
着生部位:叶腋间 着生数量:1-5个或更多 着生方式: 单生、对生或丛生
图 茶树花序的类型 1.单生 2.对生 3.总状 4.丛生
两 性 花, 异 花 授 粉
多呈45-75度角,也有呈90 度角的。
叶片叶脉间茸毛生长示状态意图
真叶性状描述
叶尖 形状
真叶形态的划分标准
叶片形状 叶形指数
圆形
≤2.0
椭圆形
2.1-2.5
长椭圆形 2.6-2.9
披针形
≥3.0
叶形指数=长/宽
各叶片之间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差异? 叶尖
形状
叶色、锯齿深浅、叶缘、叶面隆起性、光泽度
根系在土壤中的形态与分布,除受土 壤条件复杂多变的影响,还因品种、树龄 而有显著的差异,其变化比地上部更为复 杂。
大叶种茶树主根明显,呈典型的直根 系类型,其分布较中叶种和小叶种茶树深 广。
茶树根系
形态:与其它木本植物类似
过渡型 分生根系
丛生根系
图 不同生育时期茶树的根系形态
1 一年生根系 2 二年生根系 3 半年期根系 4 衰老期根系
繁殖方式不同,生育周期也不相同
种子
幼苗
幼年
青年
壮年
衰老
死亡
营养体
复壮
好种出好苗 茶籽质量好的标准:种壳硬脆,呈棕褐色,
有光泽,种仁子叶饱满,硬韧、油润、呈 乳白色,种子直径大于12mm。
适当浅播,保持覆盖物的疏松度有利于种 子发芽与幼苗生长。
幼苗期: 茶籽萌发,至植株第一次停止生长前为时约4-5个月,这阶段幼苗以垂直 生长为主,主干和主根极少分枝,是茶苗形态建成期。
茶树的器官及其机能
茶树的器官及其机能茶树是由根、茎、叶、芽、花、果等不同器官的构成的整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具有不同的形态和不同的生理机能,有了有效地栽培茶树,必须了解各个器官的机能及其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
在生产上通常把茶树分作地上和地下两大部分,地下部为根系,地上部为树冠,包括枝、叶、芽、花、果等部分。
根颈是地上和地下两种功能不同器官的交界处,它是茶树各器官中比较活跃的部分。
1、根根埋在土中不易引人注意,其实它的分布与生长动态,是制订茶园管理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栽培,首先要培养好根系。
俗语:"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正是这个重要性的说明。
茶树的根系由主根、侧根和须根构成。
由种子的胚根垂直向下生长的根,称为主根,可伸入地下2-3米,甚至更深,但一般为1米左右。
在主根上着生的统称为侧根。
由主根上直接发生的侧根,称一级根,着生在一级根上的是各级分枝的侧根,侧根分布面很广,壮年时期侧根分布深达60-80厘米。
在条栽茶园中满布行间,交叉伸展。
主根和侧根粗长呈红棕色,寿命长,起固定、输导、贮藏等作用。
主根和侧根上着生的细小根,统称须根。
须根细短呈白色,一般寿命较短,不断死亡更新,未死亡的则逐渐发育成侧根。
须根大部分布在土壤的耕作层,深在5-45厘米之间,具有吸收能力和明显的趋肥生。
45厘米以下的须根很少。
根除了主根、侧根外,还有一类根可以茎、叶、老根上生出,这种根叫不定根(相对地把主根和侧根叫定根),如用扦插、压条等无性繁殖的茶树所形成的根。
营养繁殖的茶树,是由入土部分基部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分化成根体,由此而产生根群,其中有1-2根向深处发展而行主根的作用。
主根和侧根分布的深度和范围,因品种、树龄、生态条件及农业技术措施而有明显差异。
大叶种的茶树主根明显,根系分布也较中、小叶种深广。
根系的生育随年龄而增长,幼苗期主根较发达,随后不断分化,不断分生侧根。
当主根受到阻碍或抑制时,部分侧根就能迅速生长,向土层深处伸展,代替主根的作用。
《茶树育种学》知识点
第一章种质资源一、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染色体在体细胞中为30条,性细胞中为15条。
二、茶树的变异(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物候期、理化等特性)1.营养器官的变异(1)树型:分乔木、小乔木、灌木三种,树型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环境对其影响不大。
(2)树姿:分开张、半开展和直立三种。
(3)芽形:分细长、细短、长肥和短肥。
(如大叶种的芽较长肥)(4)芽茸毛:分少、中、多,是比较稳定的性状。
(5)叶形:叶形根据叶长与叶宽之比分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椭圆形、近圆形。
(6)叶片大小:叶长、叶宽或叶面积来表示。
品种间叶片大小差异显著,(7)叶色:有黄绿、绿、浓绿、紫绿之分,品种间差异显著2.生殖器官变异(1)花:花冠(大、中和小花);萼片数(4~7);花瓣数(5~16);雄蕊数(70~320);花色(乳白、淡黄、白带微绿和粉红);柱头数(2~7、个别不分裂);柱头分裂部位(上、中和基部);子房(有毛和无毛)等。
(2)果形:形状随果实内种子数目而异。
球形1、肾形2、三角形3、四方形4、梅花形5。
(3)果室数:以3室为多。
(4)种子形状:可分球形、半球形、肾形、锥形和不规则形。
3.花粉:花粉粒表面分外壁和内壁2层。
萌发孔类型是花粉系统发育上的重要特征之一。
4.物候期变异(茶多酚、儿茶素含量:中芽>迟芽>早芽,氨基酸含量:中芽>早芽>迟芽)5.生理、生化等特性变异(多酚类:20~45%、氨基酸:1~6%、咖啡碱:1~5%)三、茶树的进化和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进化茶树原产地:原产中国说、原产印度说、原产东南亚说、二元说茶树进化主要表现:由乔木型演化为小乔木、灌木型,叶片由大叶演化为中、小叶,花冠由大到小,酚氨比由大到小等。
2.植物学分类(1)茶树的拉丁学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2)虞富莲:我国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可以归属于茶种及普洱茶变种和白毛茶变种,特征如下: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灌木或小乔木,主要分布在长江南北各产茶省及闽、粤乌龙茶产区。
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茶叶加工工程是一门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相结合的交叉性学 科。它是建立在制茶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工程的环境因子和技术手 段对茶叶品质之间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研究内容包括:1. 揭示茶叶的物理性状对茶叶品质的影响;2.从工程学、机械学和物理 学的角度定定量研究最佳制茶工艺,以获得最好的品质和最高经济效 益;3.探索制茶加工机具和设备的最佳形式、最佳组合和最佳参数。
茶叶经贸与企业经营管理 主讲教师:孙威江 茶文化专题 主讲教师:孙云
类茶与药用植物专题 主讲教师:孙威江
六、实践教育: 硕士生除了培养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研实践)能力外,还必
须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生产实践(即“五大实践” )。一般要求第二年开始参加大学本科的部分教学实践,如承担讲课或 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等,总工作量为120学时,其中50%须为讲课工作量; 入学后每年要有不少于20天(累加)的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生产实 践。参加3个学分的学术活动(做专题报告、参加学术会议或报告会 等),做学术报告每场1学分,参加学术会议或报告会每场0.1学分。 七、中期考核:
茶树实验技术 2学分(讲课40学时) 主讲教师:林金科
以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领域的新实验方法为基础,结合茶树 研究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着重学习茶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茶 树生理生态、茶叶加工等的实验新方法。包括:茶叶生化成分离测定 新技术;茶树DNA、RNA、蛋白质提取,PCR,cDNA克隆,凝胶电泳,
茶树遗传育种专题 2学分(讲课50学时) 主讲教师:叶乃兴、林金科
茶树遗传育种,着重围绕茶树种质资源,茶树染色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与变异,茶树 高产育种,抗性育种,以及育种的早期鉴定技术等主要内容的讲述,达到了解这些方向在育种 上的地位和作用,及其进展和最新研究方法。并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笔记和问题讨论,使 其在整体上提高了茶树遗传育种的理论水平,掌握主要育种途径的技术和手段,具有独立开展 研究的能力。
第三章 茶树的适生环境
气象因子(光、热、水、气、雷电、宇宙射线等)、 土壤因子(土壤中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性质)、 地形地势因子(海拔、地表、坡度、坡向等)、 生物因子(动物、植物、微生物) 人为因子(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作用)等等。
第三章 茶树的适生环境
第一节 气象要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第二节 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第三节 生物因子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第四节 茶园生态系统
过高过低均不利于茶树生长
旱害
四、地形地势海拔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纬度、坡向、坡度、地形、地势、海拔等 因子都对气象因子产生重要影响,从而综合地 影响茶树的生育和茶叶品质。
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地表接受 的日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较长,往往有利 于碳素代谢,故对品质有重要作用的多酚类积 累较多,相反,含氮物质的量较低。
五、其他气象因子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其他气象因子指风、冰雹和大雪等因子对茶树生育 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 土壤条件与茶树生育的关系
一、土壤物理环境 包括:土壤厚度、土壤质地、结构、容重和
孔隙度、土壤空气、土塘水分和土壤温度
茶树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应达1m以上。 生长土层一般要求0—50 cm,但必须注意,茶园 土壤的地下水位一定要低于土表150 cm 。否则可 能会烂根。
四、地形地势海拔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海拔越高,气压与气温越低,而降水量和 空气湿度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随着海拔的升高而 增加,超过一定高度又下降。
山区云雾弥漫,常常是慢射光及短波紫外 光较为丰富,加上昼夜温差较大,白天积累的 物质在晚间被呼吸消耗的较少,因此,高山茶 的品质是芽叶肥壮,滋味鲜爽、香气馥郁,经 久耐泡——“高山云雾出好茶”。
一、光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1)光质与茶树生育
第三章茶园生态
水分与C代谢
缺水对多酚类代谢的影响
水分胁迫首先使细胞膜透性遭受破坏, 同时破坏酶间隔,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缺水导致茶树体内许多种酶活性下降, 从而影响茶树多种生理过程。
认为水分胁迫增强时,合成作用削弱, 分解作用提高,导致多酚类含量降低。 因此茶树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进行灌溉 措施是保证茶叶高产优质的必要措施。
最适宜茶树生长。
土壤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基地,是提供水、肥、气、 热的场所。茶树所需的养料和水分都是从土壤中取得
的,所以土壤的质地、温度、水分和酸碱度对茶树根
系和地上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红壤、黄壤、沙壤土、棕色森林土,较适宜。 土壤要求呈酸性,pH值4.5—6.5(4.5—5.5最适宜)。 选择种茶的园地,土壤深度一般不应浅于60厘米。
第三 章 茶园生态
茶树的适生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和土壤环境
中的阳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条件的综合。茶
树生长发育的状况,直接受这些环境条件的支配。
气象因子(光照、温度、降雨量)
生态因子
土壤条件(土质、酸碱度、水份) 地形条件(海拔,坡度、坡向)
一、光照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二、温度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三、水分对茶树生育的影响
光照与C代谢
茶多酚在茶树叶片中的积累量,一般都高于其它器官,这
由叶片特殊代谢机能所决定的。由于茶多酚处于生物合成
与生物氧化降解的动态平衡之中。日光的强度和光质的差
异是影响两者动态平衡的主要环境因素。
光照与N代谢
一般地,光强度和日照量大,有利于碳素代谢,不同程 度地抑制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红橙光有利于二氧化碳的 同化与糖类的合成,而蓝紫光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凡有利于氮代谢的多种光照因素,必然有利于茶叶中含
茶树的适生环境—气象要素与茶树生育的关系(茶树栽培管理课件)
水分既是茶科有机 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茶树生育过程不可缺 少的生态因子,同时它 也影响生境中的他气象 因子。
茶 韵
月降水量与月鲜叶 产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 系、降水量最多的月份 与鲜叶采摘量最多的月 份基本相吻合。
茶 韵
降水量
伏旱
降雨强度划分: 小雨(小于10mm/d,或2.5mm/h) 中雨(10.0~25.0mm/d,或2.6~8.0mm/h) 大雨(25.1~50.0mm d,或8.1~16.0mm/h) 暴雨(大于 50mm/d,或大于16.0mm/h)
弱光条件下,光照度与 光合作用呈正相关,即随着 光照度的进一步增强,光合 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 值之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受 光照度的影响而趋于稳定, 甚至有所下降,此时的光照 度称作光饱和点。
茶 韵
茶树的光饱和点与茶树年龄有关
茶 韵
茶树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 因季节不同有一定的变化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形成糖类的必要条件,影响着 植物生长发育。茶树幼苗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强度遮光 的茶苗外表形态表现为茎干细而长,叶子较小;中度遮光的 茶苗外表形态与前者不同,植株高矮居中,叶大色绿,叶 面隆起,植株发育良好;不遮光处理的茶苗则生长较矮,节 间密集,叶子大小处于两个处理的中间,叶色呈深暗色, 嫩叶叶面粗糙,但茎干粗壮。
氨基酸量
适当降低光照度,茶 叶中氮化合物明显提高, 茶多酚、还原糖等会相对 减少。故适当遮光有利于 碳氮比的降低,对提高绿 茶和乌龙茶品质有利,特 别在夏秋茶高温干旱季节, 适当遮阳对改善绿茶茶汤 滋味有着积极作用。
茶 韵
茶 韵
广州地区茶园:用不同透光率的遮 阳网遮阳茶树,透光率在60%~80% 的遮阳处理,夏天可增加新梢生长 量和百芽重。 广东英德茶场:遮光率以保持 30% 左右为宜。 云南、海南胶茶间:遮光率 30%~40%时,有利于物质积累和产 量的提高。
南京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考研
南京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考研
茶学专业为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下的新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科系教育部211工程、农业部、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
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1、生物技术与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2、茶叶化学与制茶工程;
3、茶树生理生态;
4、饮料植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1.茶树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2.茶叶化学与制茶工程;
3.饮料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茶叶经济与茶文化。
本学科现有导师有杨亚军、成浩、张定、黎星辉、曾晓雄、孙杭生等。
近年来学科导师在茶叶生物技术种质资源、育种、茶叶化学、酶工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校有校院二级实验室,茶学学科与建有“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也有稳定的联合培养关系,具有一定的研究条件。
小提示:目前本科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就业主体是研究生,在如今考研竞争日渐激烈的情况下,我们想要不在考研大军中变成分母,我们需要:早开始+好计划+正确的复习思路+好的辅导班(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2017考研开始准备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
茶叶生长阶段划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茶叶生长阶段划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茶叶生长阶段的划分是对茶树从幼苗期到发育期的不同生长状态的归类和描述。
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不同阶段的生长特点对于茶叶生产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茶叶生长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既有助于科学地进行茶园管理和栽培技术应用,也能为茶叶供应链的优化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茶叶生长阶段的划分,包括幼苗期、生长期和发育期。
接着,对每个阶段进行详细说明和特点描述。
最后,将分析每个阶段出现特点的解释和原因。
文章最后将总结主要内容,并探讨研究此领域的意义和未来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茶叶生长阶段划分,并深入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与原因。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茶叶从种子到成熟品质形成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关键阶段。
同时,本文对茶叶生长阶段的解释和原因进行探讨,旨在提供深入了解茶叶生长机理的基础,为茶叶种植者、研究人员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茶叶生长阶段划分:茶叶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阶段,分别是幼苗期、生长期和发育期。
2.1 幼苗期:茶叶的幼苗期从种子发芽开始,一般持续3到4周。
在这个阶段,茶树还处于萌芽状态,幼小而娇弱。
幼苗需要充足的水分、阳光和适宜的气温来生长。
幼苗期的茶树以其稚嫩的形态和薄弱的耐性而被称为“无人N”。
“无人N”的意思是茶树在这个阶段容易受到病虫害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2.2 生长期:当茶树进入生长期后,它会逐渐变得更加健壮。
这个阶段通常从春季开始并持续到夏季末。
在这个时候,茶树会不断地生长,并且茂密的叶子会迅速覆盖整个枝条。
由于气温升高和阳光充足,茶树在这个阶段快速吸收养分并进行光合作用。
生长期是茶树最为繁盛的阶段,也是采摘茶叶的主要时期。
2.3 发育期:茶叶的发育期一般从生长期结束到秋季末。
在这个阶段,茶树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再有明显的生长。
茶树的叶子逐渐变大、变厚,并开始形成冬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镉污染对茶树生理影响一镉污染的危害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4或5的金属,约有45 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钒、铌、钽、钛、锰、镉、汞、钨、钼、金、银等。
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需,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
重金属一般以天然浓度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体和土壤环境,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到上世纪末,全球每年释放的镉离子为22,000吨,铜为954,000吨,铅为796,000吨,Zn为1,372,000 吨。
以各种化学状态或化学形态存在的重金属,在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后就会存留、积累和迁移,造成危害[10,11]镉作为一种有毒元素,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一种重金属。
镉离子对动、植物来说都是危害较大的,它不但使植物受到伤害,而且通过根的吸收后运输到可食部分,人类食用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0世纪60年代,日本发生的骨痛病,便是由于食用被镉污染的土壤生产的“镉米”所致。
因此,镉离子一旦进入环境,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及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14]。
过量的镉对植物有很强的毒害效应。
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镉离子处理下,植物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度随镉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植物叶片的细胞膜的组成和完整性遭到破坏[17]。
镉离子可使雪松聚球藻的光合放氧量几乎停止。
另外重金属胁迫会改变植物体的激素水平及核酸代谢,导致生长下降,进而造成减产[13]。
目前我国重金属污染严重。
有资料显示,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0%,每年因土壤污染而损失的粮食产量达10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人民币[14]。
茶树(Camelliassinensis(L)o.Kuntze)起源于我国,我国是世界第一产茶大国,2006年,我国茶园面积为2177万亩,茶叶产量为92万吨川,均居世界第一,茶叶年产值上升到500亿以上。
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三大茶叶出口国,2006年出口量为28.7万吨,出口额达到5.47亿美元121。
茶叶是一种健康、绿色、天然的饮料,而如何保证茶叶安全、优质、营养是茶产业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发展迅速,但茶叶的安全质量问题仍然是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瓶颈,也是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镉离子在茶树体内的分布及积累唐茜等【2,7】通过水培茶苗研究名山 213、名山131和福鼎大白茶三个茶树品种,受镉毒害的表观症状以及镉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特性。
结果表明:镉(1-5 mg/L)胁迫下,茶树出现的毒害症状和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因胁迫浓度、时间和品种而异。
茶树各器官的镉含量总体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镉:吸收根>主根>主茎>新梢(一芽二叶)>枝条>老叶。
新梢不同叶位镉含量的高低顺序为: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新梢中的镉有明显向上富集的趋势。
不同品种的茶树对镉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能力有一定差异。
石元值等[3]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探讨镉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
结果表明:正常状况下,镉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茎(生产枝)或主根 >老叶(当年生成熟叶)>新梢(1芽2叶)。
李云[1]通过盆栽实验,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期内,铅、铜、镉离子和鉻4种重金属在茶树中的累积规律。
结果表明,茶树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的累积量存在很大差异,重金属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4种重金属大部分被茶树根系固定,在其体内的迁移性较低,在茶叶中积累的顺序为:鉻>铜>镉离子>铅。
茶叶中重金属累积量和重金属添加量、培养时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4种重金属元素中,鉻的累积速率常数最大,镉离子最小。
茶树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土壤pH 值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三镉离子对茶树叶片生理的影响4.1镉离子对茶树新梢生育影响唐茜等[2]采用室内水培法,研究镉胁迫,低浓度镉处理下(≤3 mg/L),茶树的越冬芽物候期与对照接近,未抑制越冬芽萌发。
当镉处理浓度增加为4mg/L、5mg/L时,越冬芽物候期分别比对照晚 2~6d、7~16d。
茶树新梢数量,芽叶重量和长度是反映新梢生长势强弱和生长量大小的重要指标。
低浓度镉处理下(≤3mg/L),供试茶树的新梢数随浓度增加而增加,2mg/L,3mg/的处理,新梢数还超过对照和其他处理;但新梢长度和重量与对照比较 ,则有增有降。
由于茶树发芽数是决定茶叶产量的主导因素。
因此,总体来看 ,低浓度镉(≤3mg/L)对新梢生长有一定的刺激效应。
当镉处理浓度为≥4mg/ L时,虽然一芽三叶、一芽四叶的长度和重量均超过对照,但新梢数分别减少了27.5%和80.%,对新梢生长量无疑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4.2镉离子对茶树叶片生理的影响4.2.1茶树叶片表观变化唐茜等[2]研究表明茶树叶片在遭受镉离子毒害时,随处理浓度增加,下部叶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绿黄化症状,而浓度≥4mg/L 的处理,下部叶片黄化的同时,还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逐渐脱落。
4.2.2茶树叶片内部生理变化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其含量高低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同时叶绿素含量减少是衡量叶片衰老的重要生理指标。
石元值等[3]研究表明当镉添加量为6mg/kg时,茶树的叶绿素含量开始受到显著的负面影响,但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变化不明显;当镉添加量为20 mg/kg时,上述4项指标均显著降低。
夏建国[4]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镉浓度对蒙山茶树生长及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浓度镉对茶树无明显毒害作用,当镉浓度达到60 mg/kg 时,茶树植株受毒害基本死亡;春茶叶绿素含量加镉处理大多高于对照,其增加量先高后低;夏茶叶绿素总量随镉浓度的增加极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与添加镉的量呈显著负相关。
春茶、夏茶的丙二醛(MDA)含量随镉处理浓度增加显著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也随添加镉浓度的增加显著增加且夏茶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春茶。
春茶可溶性糖都高于对照,其增加量先高后低,夏茶可溶性糖呈下降趋势。
唐茜等[2]研究表明低浓度镉处理下(≤3mg/L),与对照相比,无论是叶绿素a ,b 的含量,还是叶绿素总量均高于对照,而≥4 mg/L的处理均低于对照和低浓度处理。
茶树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且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当处理浓度升至3 mg/ L 时,上述3个指标均达到最大值 ,处理浓度≥4 mg/L 时,3个指标均下降,且5 mg/ L的处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
说明低浓度镉处理(≤3 mg/L)对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增强有促进作用,而处理浓度≥4mg/L时,对叶绿素合成有负面影响,并对光合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苏金为[5]研究茶苗经不同浓度镉培养液培养12d结果表明,0.05mmol/L 浓度镉对茶苗相对生长量无明显影响 ,镉浓度≥0.10mmol/L时随处理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 ,茶苗生长受抑程度逐渐加大。
培养12d时0.05mmol/L浓度处理茶苗细胞内核糖体数量和核酸含量均高于对照 ,超过此浓度的处理其核糖体大量消亡 ,核酸含量显著降低,其中DNA含量变幅小RNA。
0.00~0.10mmol/L 浓度镉处理Range活性随浓度增加而升高,>0.25mmol/L浓度镉处理Range活性则随浓度增加而降低。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轻度镉离子毒害表现为核仁解体,染色质凝聚,核膜间隙扩大,核染色质进入核膜间隙,严重者出现核变形收缩,核膜破裂,核染色质扩散降解最终核解体。
段凯旋[8]利用一氧化氮供体硝普纳研究了一氧化氮对镉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200μM的镉离子处理下,25-200uM 的SNP 能够提高平邑甜茶幼苗根系和叶片的SOD,POD活性, 降低根系和叶片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
参考文献:1. 李云,茶苗对重金属铅,铜,镉离子和鉻的吸收累积规律,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 唐茜,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研究,茶叶科学,20083. 石元值,茶树中镉、砷元素的吸收累积特性,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4. 夏建国,镉胁迫对蒙山茶树生长及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茶叶科学,20085. 苏金为,镉诱导的茶苗茎尖核酸代谢与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研究,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6. 林海涛铅、镉胁迫对茶树根系分泌有机酸的影响,山东农业科学,20057. 唐茜砷、镉胁迫对茶树生育的影响河南农业科学,20088. 段凯旋一氧化氮对铜、镉胁迫下平邑甜茶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0079. 苏金为镉诱导的茶树苗膜脂过氧化和细胞程序性死亡,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10.仇硕,植物重金属镉(吸收、运输、积累及耐性机理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0611. 熊愈辉, 杨肖娥.镉对植物毒害与植物耐镉机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612. 李兆君,马国瑞,等.植物适应重金属镉胁迫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理[J].土壤通报, 2004, 35( 2)13.李子芳, 刘惠芬,等.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14.张玉秀, 柴团耀, Burked G. (1999) 植物耐重金属机理研究进展.植物学报,15. 汤鼓,茶氨酸的合成、药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茶叶通报,200216. 吴胜春,骆永明,蒋先军,等.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Ⅱ.金属富集植物Brasslike junket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J] .土壤,2000.17.严竞竞植物络合素分析方法进展,分析化学评述与进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