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程序
信息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我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信息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单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信息系统、网络设备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内部网络、外部网络、移动设备、云服务、数据存储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成立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检查、安全事件处理等。
3. 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信息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
四、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 安全策略(1)安全策略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安全责任原则、风险可控原则等。
(2)制定安全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等。
b. 系统安全策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等。
c. 数据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分类、加密、备份、恢复等。
d. 人员安全策略:包括用户权限管理、密码策略、安全意识培训等。
2. 安全检查(1)定期开展信息安全检查,包括内部自查和外部审计。
(2)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网络设备安全配置。
b.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c. 应用系统安全配置。
d. 数据安全措施。
e. 人员安全意识。
3. 安全事件处理(1)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应及时报告信息安全管理部门。
(2)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事件扩大。
(3)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并形成报告。
五、安全教育与培训1. 定期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2.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单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六、奖惩措施1. 对在信息安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造成信息安全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ISO27001-2022程序文件之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14、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ISMS-0108-20231 目的为对公司信息安全的事件管理活动实施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适用于对信息安全的事件管理。
3 职责3.1 综合部负责信息安全的事件的收集、响应、处置和调查处理。
3.2 相关部门负责信息安全事件的及时报告,及时落实相关的处理措施。
4 程序4.1信息安全弱点定义信息安全弱点是指被识别的一种系统、服务或网络状态的发生,表明一次可能的信息安全策略违规或某些防护措施失效,或者一种可能与安全相关但以前不为人知的一种情况。
4.2信息安全弱点报告信息安全弱点的发现者(包括使用公司信息系统和服务的员工和合同方)应将任何观察到的或可疑的的系统或服务中的信息安全弱点向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报告。
4.3信息安全弱点处理流程1信息安全事件5.1信息安全事件定义信息安全事件:一个或一系列意外或不期望的信息安全事态,它/它们极有可能损害业务运行并威胁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事件是指危及公司发展与业务运作,威胁公司信息安全的其他情况,可能与信息安全相关的现象、活动、系统、服务或网络状态等处于异常情况。
对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或造成一定损失的信息安全事件,本程序定义为严重事件。
5.2信息安全事态的定义信息安全事态:已识别的一种系统、服务或网络状态的发生,指出可能违反信息安全方针或控制措施失效,或者一种可能与安全相关但以前不为人知的情况。
5.3信息安全事件分级5.4信息安全事件处理流程5.4.1信息安全事件的报告事件的发现者应按照以下要求履行报告任务:a) 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软硬件故障、事件,应该向该系统管理部门和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报告;如故障、事件会影响或已经影响业务运行,必须立即报告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对业务的影响降至最低;b) 发生火灾应立即触发火警并向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报告,启动消防应急预案; c) 涉及组织的秘密、机密及绝密泄露、丢失应向信息安全管理小组报告; d) 发生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事件受理部门应向信息安全管理员和有关领导报告。
公司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程序
公司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程序一、基本原则信息安全是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保障公司信息安全,规范信息化管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特制定公司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程序。
程序制定遵循以下原则:1. 重视信息安全,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保障体系。
2. 预防为主,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
3. 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迅速有效地处理,避免损失扩大。
4. 积极控制事故后果,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任务部署1. 管理人员负责: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程序的制定、实施、监督、评估。
2. 相关职能部门负责:负责本部门信息安全常规管理工作,包括制定信息安全措施和规程、指导和检查落实。
在信息安全事故处理中,负责协调处理部门和指导处置。
3. 全员责任:全体员工都有责任在岗位上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控制风险。
每个员工在对着电脑时要时刻保持警惕,切勿随意插入任何未知的U盘、移动硬盘等外部设备,切勿访问未经允许的网站、下载未知类型文件,不轻信陌生人进电脑的请求。
并及时上报发现的可疑情况。
三、信息安全事故的分类1. 不安全事件:指针对公司信息系统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威胁或破坏,例如未遂入侵、病毒攻击等。
2. 安全性事件:通过网络或公司内部发出的、违背公司安全政策和制度、威胁公司安全和信息网络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的行为或事件,例如内部有员工未经允许私自在公司内部系统存储、传输不合规的个人数据信息。
3. 偏离行为:指在合法系统内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例如在自己的电脑上泄密公司信息,利用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等。
4. 意外事件:非人为因素引起的、导致设备、应用程序或系统服务中断的情况,例如火灾、水浸、雷击等自然灾害。
四、信息安全通报流程1. 一旦发现任何信息安全事故,立即通知负责信息安全的管理人员。
2. 管理人员收到通知后,负责立即成立应急小组,派遣专人进行处理。
3. 应急小组在第一时间采取必要的举措,切断被入侵计算机的网络连接,并及时备份数据。
信息安全事件或事故管理程序
1.目的使顾客的被害损失降到最小和事故造成的影响尽早补救。
2.适用范围公司的信息安全事故。
3.职责4.定义信息安全事件:指系统、服务或网络的一种可识别的状态的发生,它可能是信对息安全策略的违反或防护措施的失效,或是和安全关联的一个先前未知的状态。
信息安全事故:一个信息安全事故由单个的或一系列的有害或意外信息安全事件组成,它们具有损害业务运作和威胁信息安全的极大的可能性。
5.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有可能发生或发生了关于信息安全的突发事件时,信息安全管理者代表应迅速协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机密信息的泄露或有可能泄露的所有情况,包含了信息系统安全事件和事故。
当已经到机密信息的泄露或有可能泄露时,必须立即报告信息安全管理者代表及总经理,根据他们的要求采取回收、废弃等紧急措施。
信息安全管理者代表接到这样的报告后,必须协同有关部门调查其事实和原因确认受损失程度,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6.事故对应渠道见事故报告联络迅速把握事故状况,第一时间联络;预见事故被害扩大的可能性,设定防范措施;及时的将信息进行公开,并肩负说明的责任;追究根本原因,防止同样事故的再次发生。
7.被害级别的设定和对应方式①对应可预见的被害,设定被害级别:S・A・B;②根据各种各样的被害级别设定对应方法。
具体对应见附表一。
8.事故对应管理流程◆信息安全推进委员会总经理◆信息安全推进事务局①厂长;②管理者代表◆各部门部门信息安全责任者、推进主管及当事人事故处理过程①当事人等第一时间将事故内容逐级报告至所属部门信息安全责任者;(当公司外部发生被盗、被抢等恶性事故时,第一时间110报警后,电话速报信息安全事务局)②部门向信息安全事务局报告;③由事务局报告总经理;④信息安全推进委员会检讨,判定事故被害等级;⑤必要时,将事故信息向相关对象公开;⑥必要时,事故发生部门设定防范措施及防止再发生的对策,交事务局备案;⑦必要时,将事故内容、对策等信息向相关对象发布;9.相关文件《信息安全管理手册》10.相关表单《信息安全事故报告表》《电脑被盗/丢失时的点检表》《信息丢失点检表》《信息安全事故整改对策报告》附表一:被害级别的设定和对应方式①对应可预见的被害,设定被害级别:S・A・B;②根据各种各样的被害级别设定对应措施。
信息安全控制程序
信息安全控制程序1【目的】本标准旨在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提升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水平,增强全员的信息安全意识,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包括:2.1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
本公司应对处理信息的系统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和定期维护,避免因为系统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内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
2.2信息内容的安全。
侧重于保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本公司应对所负责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测,采取技术措施对所发现的漏洞进行补救,防止窃取、冒充信息等。
2.3 信息传播安全。
要加强对信息的审查,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通过本公司的信息网络(内部信息平台)系统传播,避免对公司利益、公共利益以及国家利益造成损害。
3【职责】3.1保密办3.1.1公司信息安全由保密办归口管理,各业务部门专业管理。
3.1.2保密办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安全制度、信息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等。
3.2各业务部门3.2.1各级业务部门是信息安全的责任管理单位,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有关信息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协同保密办全面开展信息安全的管理工作。
4【程序】4.1总要求4.1.1公司建立、实施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信息系统安全风险应急预案等制度体系,以确保:a)采取适当措施,确保全员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b)确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管理和防范机制。
c)提供必要的技术条件和设备设施保障。
d)识别可能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进行持续性管理,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得到有效处理。
4.1.2保密办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开展有关信息安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安全责任制,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
4.1.3保密办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及时进行修订。
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
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为了保证本公司网络畅通,安全运行,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特制定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
一、在公司领导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贯彻公安部门和省教育厅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本着以防为主、注重应急工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风险,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尽快使网络和系统恢复正常,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定义1、网络突然发生中断,如停电、线路故障、网络通信设备损坏等。
2、公司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学校声誉和稳定的谣言等。
3、公司内网络服务器及其他服务器被非法入侵,服务器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发生泄密事件。
三、设置网上应急小组,组长由公司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技术部门人员组成。
采取统一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
设置网络运行维护小组,成员由信息中心网络技术部人员组成,确保网络畅通与信息安全。
四、加强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若发现主页被恶意更改,应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开放主页服务。
信息发布服务,必须落实责任人,实行先审后发,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日志留存、安全认证、实时监控、防黑客、防病毒等)。
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及时做好防病毒软件的网上升级,保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
五、信息中心对公司网实施24小时值班责任制,开通值班电话,保证与上级主管部门、电信部门和当地公安机关的热线联系。
某公司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范本
某公司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范本为了保障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身体健康,我公司制定了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以应对发生的意外事故。
以下是此程序的范本:一、事故报告程序1. 任何员工在发现事故发生后,须第一时间向所在部门或上级报告。
2. 上级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并按照事故级别进行报告。
3. 安全管理部门收到报告后,组织相关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初步调查,确保事故现场安全,并采集相关资料。
4. 初步调查完成后,安全管理部门应填写事故报告表,并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安全员等人员列入报告对象,确保及时和准确传达事故信息。
二、事故调查程序1. 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一个调查小组来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
2. 调查小组应向相关人员发送调查通知,并确保通知到位。
3. 调查小组在调查前应提前收集事故相关的资料和证据。
4. 调查小组应准备一个调查方案,明确调查目标、范围和方法。
5. 调查小组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进行事实核实和分析。
6. 调查小组进行整理分析后,应编写事故调查报告,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汇报。
三、事故处理程序1.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的结论和建议,公司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并将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2. 确定事故责任和追究责任的范围和程度,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对事故负有责任或涉及事故的人员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
4.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对公司现有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总结和改进。
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此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范本是我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制定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在实际操作中,请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此范本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和范围为加强和改进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及时报告,快速响应,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后,能够分析事故原因及产生影响、反馈处理结果、吸取事故教训;在发现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时,能及时沟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订本管理程序。
适用于影响信息安全的所有事故以及安全异常现象以及全体人员(包括外协人员、实习生、长期客户员工、来访客户等)。
2.0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各部门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GB/T 22080-2016/ISO/IEC 27001: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2)GB/T 22081-2016/ISO/IEC 27002: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施细则3)《业务连续性管理制度》3.0职责和权限1)信息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对内部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理和奖惩意见进行审批;负责对纠正预防措施进行审批。
2)信息安全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制定内部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制度;听取信息安全事件的汇报,负责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措施,提出奖惩意见以及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信息安全有关的所有文件的管理与控制;负责组织制定项目信息安全事件处理制度;听取信息安全事件的汇报,负责对信息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取证,提出处理措施,提出奖惩意见以及纠正预防措施,负责信息安全有关的所有文件的管理与控制。
3)各部门:积极预防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及时准确的汇报信息安全事件,配合信息安全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配合执行处理措施,奖惩决定以及纠正预防措施。
4)异常现象和事件发现人:异常现象和事件发现人有义务及时准确地报告异常现象和事件的真实情况,并采取适当的临时措施制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事故管理办法模版
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信息技术事故管理办法第一章事故定义第一条为了有效处理公司信息系统异常,促进系统的不断改进;规范技术事故的报告流程,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事故管理的基本原则:(一)快速报告原则:所有事故都应立即报告,先报告后处理,对于级别不清晰的事故,按照高级别报告。
(二)快速处理原则:所有事故在报告后,决策应优先恢复业务,把对业务的干扰降低到最低,有应急预案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后续进行。
(三)追本溯源原则:所有事故在得到初步处理后,必须组织人员对事故的追本溯源,找出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四)完整记录原则:所有事故都应完整记录以备后续处理,记录可以在突发事故处理结束后补登。
第二章事故的分类和定性第三条本办法中的事故是指任何可察觉和可识别的,导致集中交易、网上交易、三方存管、呼叫中心、网络通讯、机房环境等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故障。
事故通常由系统监控、值班巡检和外部告知获得。
第四条事故分级是指划分、确定事故的级别,事故级别反映了事故的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常规事故、重大事故和灾难事故三个级别。
按照事故的发生机率分为一般性与突发性事故,级别由事故所影响的业务范围、用户范围以及紧急程度三者共同决定。
(一)常规事故指出现交易系统中断、网络中断等影响正常交易30分钟以内,大多数用户无法获得公司正常系统服务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指出现交易系统中断、网络中断等影响正常交易30分钟以上,绝大多数用户无法获得公司正常系统服务的事故。
(三)灾难事故指因自然灾难、人为故意破坏以及其他意外因素,使本公司重要业务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并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损失的,预计有效处置或消除其不良影响需要动员大量社会资源的事故。
(四)一般性事故指由于系统参数变动,或由于系统环境发生改变造成的事故。
(五)突发性事故指由于发生意外故障,如服务器宕机,网络设备损坏,或电力供应及通讯线路突然中断引起的事故。
第五条常见技术事故的定性:(一)非公司及分支机构信息系统自身故障,例如:交易所、银行或电力等业务相关单位出现问题;属于不可抗力技术事故;(二)信息系统已经达到《证券公司信息技术管理规范》、《证券公司营业部技术指引》的规定要求,人员操作也符合既定操作流程,此时出现的事故一般归属于不可控的技术事故;(三)操作系统厂商尚未提供解决措施的BUG或安全漏洞,属于不可控的系统故障;(四)网络硬件故障,导致死机或性能异常,属于不可控的系统故障;(五)应用程序内部存在程序错误,导致死机、资源死锁或非法处理,属于程序性错误;(六)按照既定程序设置的系统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应用程序出现功能或性能问题,属于程序性错误;(七)擅自更改系统参数,导致系统出现稳定性或安全性问题,属于人为事故;(八)没有按照流程操作或操作错误,导致业务数据错误,属于人为事故;(九)数据或程序备份无效,导致系统或数据无法恢复原貌,属于人为事故;。
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虹微公司管理文件信息安全事件与应急响应管理规范××××–××–××发布××××–××–××实施四川长虹虹微公司发布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工作原则 (1)4.组织体系和职责 (2)5.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和分级 (2)5.1.信息安全事件分类 (2)5.1.1信息系统攻击事件 (2)5.1.2信息破坏事件 (3)5.1.3信息内容安全事件 (3)5.1.4设备设施故障 (3)5.1.5灾害性事件 (3)5.1.6其他信息安全事件 (3)5.2.安全事件的分级 (3)5.2.1特别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一级) (3)5.2.2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二级) (4)5.2.3较大信息安全事件(三级) (4)5.2.4一般信息安全事件(四级) (4)6.信息安全事件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奖励与处罚 (6)8.后期处置 (6)9.解释 (6)1.目的为建立健全虹微网络安全事件处理工作机制,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处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公司的整体信息系统安全,减少信息安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特制定本规范。
2.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公司建立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本文档将依据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安全风险与信息安全保护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进行版本升级。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适用于公司的信息安全事故、弱点和故障的管理。
3.工作原则●统一指挥机制原则:在进行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处置工作过程中,各部门的人员应服从各级信息系统突发安全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谁运行、谁主管、谁处置的原则:各类信息系统的责任部门要按照公司统一要求,制定和维护本部门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应急子预案,并组织或督促相关部门制定和维护本部门应用系统的应急子预案,认真根据应急预案进行演练与应急处置工作。
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制度(一)信息安全事件分类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一般可以分为攻击类、故障类和灾害类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业务中断、系统宕机、网络瘫痪、信息破坏等。
根据浙江省XX局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性质和机理,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主要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设备设施故障和灾害性事件五类: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5.灾害性事件是指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和信息系统故障。
(二)信息安全事件分级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分级考虑要素,将信息安全事件划分为五个级别:重大事件、一级事件、二级事件、三级事件、四级事件。
1.一级事件:业务受重大影响,4小时后升级到重大责任事故;2.二级事件:大部份业务受影响,8小时后升级到1级;3.三级事件:大部份业务基本不受影响,24小时后升级到2级;4.四级事件:业务基本不受影响,48小时后升级到3级;5.3-4级属于日常事件,1-2级属于应急事件。
(三)信息安全事件的预防1.浙江省XX局信息系统维护单位,必须积极贯彻预防为主、严格管理的原则,评价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和可能的程度;组织制定和监督实施预防措施、操作规程或工作标准;配置必要的资源;开展教育培训、检查、考核和整改活动,控制或消除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各种因素。
预防措施应下达至直接相关的层次和岗位。
2.浙江省XX局信息系统维护单位应根据事件发生可能造成的危害、损失,组织制定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信息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信息安全事故处理流程1. 事故发现与报告1.1 事故发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旦发现或怀疑有信息安全事故发生,应立即采取行动。
事故发现者应立即停止可能导致事故扩大的行为,并记录下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1.2 事故报告事故发现者应立即通过电话或其他快捷方式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事故,并说明事故的初步情况。
2. 事故评估与分类2.1 初步评估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在收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进行初步评估,以确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
2.2 详细评估根据初步评估的结果,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详细评估,以确定事故的性质、影响程度、涉及范围等。
2.3 事故分类根据详细评估的结果,将事故分为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三个等级,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事故处理3.1 重大事故处理在确认事故为重大事故后,应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1. 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组织专家进行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
3. 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4. 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5. 总结事故处理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3.2 较大事故处理在确认事故为较大事故后,应立即启动较大事故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1. 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组织专家进行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
3. 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4. 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5. 总结事故处理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3.3 一般事故处理在确认事故为一般事故后,应立即启动一般事故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1. 立即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2. 组织专家进行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
3. 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4. 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5. 总结事故处理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4. 事故总结与改进4.1 事故总结在事故处理结束后,应组织人员进行事故总结,总结事故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1.1目的为明确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流程,确保信息安全事件及时上报,并得到有效处理、依此避免或降低损失,特制订本办法。
1.2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管理。
2.角色与职责2.1信息安全领导小组1)安全事件总体指挥和协调2)安全应急预案的决策2.2信息安全工作小组1)安全事件协调跟踪处理2)安全事件向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升级与汇报3)安全事件的统计分析4)安全应急预案制定、预演2.3各平台及业务系统负责人1)负责配合并处理信息安全事件2)负责信息安全事件升级上报3.信息安全事件分类信息安全事件是一个或一系列与网络与系统安全、业务安全、信息安全相关的,并极有可能危害系统可用性、完整性或保密性的事件。
1)影响系统机密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信息窃取、信息泄漏、网络钓鱼、网络嗅探、信息假冒、以窃取信息为目的后门木马、恶意程序等;2)影响系统完整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信息篡改事件、网页挂马、以破坏系统数据为目的后门木马等;3)影响系统可用性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拒绝服务攻击、恶意代码、漏洞攻击、僵尸网络等。
4.信息安全事件定级根据安全事件所影响业务的重要性,业务损失程度与处理安全事件所需的资源,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力综合确定,安全事件的优先级分为一级(特别重大)、二级(重大)、三级(较大)、四级(一般)四个级别。
4.1一级/特别重大判断标准为:安全事件造成业务系统或支撑系统服务中断60分钟以上,或者影响的范围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者系统数据损坏、丢失,并且无法恢复,或者重要数据泄露,或者系统或网络被破坏或损坏,并且预计在60分钟内无法恢复;或者产生特别重大的社会影响。
4.2二级/重大判断标准为:安全事件造成业务系统或支撑系统中断30分钟以上,或者系统数据部分损坏、丢失,可以通过备份进行恢复;或者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4.3三级/较大判断标准为:安全事件造成业务系统或支撑系统中断10分钟以上,并且未造成系统数据损坏、丢失;或者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17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好收益(北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响应机制,规范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全面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切实防范和化解系统运行的风险,保障网络通信畅通,提高系统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
第二章职责第一条公司技术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挥公司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第二条公司技术部负责督促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落实,包括负责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处臵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发布应急指令、事件级别,并组织协调各信息技术岗位执行应急响应预案。
第三条为有效落实公司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公司设立技术部应急响应小组。
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小组的职责是:(一)负责编制应急响应预案、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臵流程和措施;(二)负责各部门业务的应急管理和处臵;(三)负责组织协调、处臵和上报信息安全事件,并总结汇报相关结果;(四)完成信息安全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事项。
第四条总裁办公室负责为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处臵过程中提供通信、公共设施、交通运输、生活保障、物资设备等后勤保障工作,企业文化部负责对外宣传和有关外部机构通报工作。
第三章信息安全事件定义第五条信息安全事件是由于自然或者人为的原因,对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或在信息系统内发生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
信息安全事件由单个或一系列意外或有害的信息安全异常现象所组成的,极有可能危害业务运行和威胁信息安全。
第六条信息安全事件的异常现象包括:信息被未授权地泄露或修改、被破坏或无法使用,或者公司内部资产被毁坏或偷窃等。
第七条信息安全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事件:(一)未授权访问:内部或外部人员由于未经相关授权私自对信息系统进行操作而引发了信息安全事件的行为,最常见的未授权的误操作。
(二)服务中断:由于拒绝服务攻击或由应用系统及网络自身问题导致的系统、服务或网络失效而无法继续提供服务的信息安全事件,最常见的情况是完全合法用户无法正常访问;(三)数据篡改:内部操作人员因误操作引起的数据完整性破坏或来自外部攻击造成的恶意篡改等类似安全事件,可能导致公司信息泄露、信息系统和网络无法正常运行的后果。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保护公司及员工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其所属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
第三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防范信息安全事故,提高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第四条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全面防控、责任到人、持续改进。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成立信息安全委员会,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决策和监督。
信息安全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担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
第六条信息安全委员会下设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包括:(一)制定和修订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二)组织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三)监督和检查各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四)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五)协调处理信息安全事件;(六)其他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设立信息安全员,负责本部门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员的职责包括:(一)落实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二)开展本部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三)及时报告信息安全事件;(四)参加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五)其他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工作。
第三章信息安全措施第八条公司采取以下信息安全措施:(一)物理安全: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的物理环境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物理访问。
(二)网络安全:建立和维护公司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范网络攻击、病毒感染等安全风险。
(三)数据安全:保护公司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
(四)应用安全:确保公司信息系统的应用安全,防范恶意代码、漏洞利用等安全风险。
(五)人员安全:加强公司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防范内部信息安全事故。
第四章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第九条公司制定以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一)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管理
Ⅰ
一级
潜在损失:50万(包括)以上 或实际损失:5万(包括)以上
潜在损失:100万(包括)以上 或实际损失:50万(包括)以上
三级
由安全事件引起的
二级
业务服务质量事故
事故定级 微事故 三级 二级 一级 按照【事故管理制度修订版】事故定级标准进行定级 定级标准
一级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制定
安全事故定级
04 05
裁决申诉
安全事故定义
对事故裁决结果不认可,可进行申诉
信息系统的安全负面事件,对业务安全的可用性、 完整性和保密性构成威胁,不包含客观因素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下发与试行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制定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下发/试行
安全事故管理制度正式生效
201X年
X月X日
201X年
X月X日
201X年
X月X日
安全事故管理流程与机制
06
01
目标
业务服务质量事故/公司资产损失/名誉 损失的事故:微、三级、二级、一级
提高信息系统安全事故管理的制度化、规范 化水平,降低信息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和影 响,保障集团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安全事故分析与裁决
02 03
范围
包含事故报告、事故分析和裁决、减免 事故扣分
集团下辖的所有事业部、研发中心、运营中心
发生疑似安全事故 确认为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定级
各中心/事业部上报疑似 安全事故,包括业务服 务质量问题、资产\名誉 损失的安全事故
根据安全事故管理制 度,将符合定义的确 认为安全事故,并进 入处置流程
根据安全事故定级标 准针对事故进行分类 和定级
安全事故分析与定责
安全事故报告通报
总结与提升
(新版)互联网安全事故应对流程记录
(新版)互联网安全事故应对流程记录为了加强互联网安全事故的应对和处理能力,确保公司信息安全,规范安全事故的处理流程,特制定本流程。
本流程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并要求各部门严格遵守。
1. 安全事故发现1.1 安全事故报告当员工发现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向所在部门的安全生产负责人报告,并详细描述事故情况。
1.2 事故信息收集安全生产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收集事故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涉及人员、数据泄露范围等。
2. 安全事故确认2.1 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在收到报告后1小时内,确认事故是否属于互联网安全事故。
2.2 若确认属于互联网安全事故,应立即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3. 安全事故处理3.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
3.2 事故处理小组应根据事故情况,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3.3 安全生产负责人应协助事故处理小组,提供所需的事故相关信息。
4. 安全事故通报4.1 事故处理结束后,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将事故处理结果通报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4.2 对于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故,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告知受影响的个人。
5. 安全事故整改5.1 事故处理小组应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5.2 安全生产负责人应监督整改措施的实施,并定期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整改进展。
6. 安全事故记录与归档6.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详细记录每一起互联网安全事故,并归档保存。
6.2 归档应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报告、事故处理报告等材料。
7. 培训与考核7.1 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互联网安全事故应对流程的培训。
7.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对员工的事故应对能力进行定期考核。
8. 附则8.1 本流程的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所有。
8.2 本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流程不符的,以本流程为准。
8.3 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流程进行修订。
关键信息保护事故的紧急应对与汇报规程
关键信息保护事故的紧急应对与汇报规程1. 目的为确保在关键信息保护事故发生时,组织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汇报,降低事故对组织业务和声誉的影响,制定本规程。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员工,以及在关键信息保护事故应对和汇报过程中涉及的各方。
3. 术语与定义- 关键信息:指对组织业务运营、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 关键信息保护事故:指因管理不善、系统故障、恶意攻击等原因,导致关键信息泄露、损毁、篡改等事件。
4. 紧急应对措施4.1 事故识别- 员工应在发现关键信息保护事故时,立即向事故发生地的负责人报告。
- 负责人应立即评估事故严重性,并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4.2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响应-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在接到报告后 1 小时内,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根据事故严重性,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见附录 A)。
4.3 事故调查与处置-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遏制事故扩散。
- 涉及关键信息泄露的事故,应立即启动信息泄露应急处理流程(见附录 B)。
4.4 沟通与协调-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 2 小时内,向公司高层领导报告事故情况。
-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与相关部门、外部机构(如监管机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等)保持密切沟通,协调事故应对和处理工作。
5. 汇报程序5.1 事故发生地负责人报告- 事故发生地负责人应在事故发生后 1 小时内,向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事故基本信息(见附录 C)。
5.2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报告-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在事故发生后 2 小时内,向公司高层领导报告事故详细信息(见附录 D)。
5.3 定期汇报-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按照公司要求,定期向高层领导汇报事故处理进展和后续改进措施。
6. 培训与演练- 组织应定期开展关键信息保护事故应对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能力。
-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应监督培训和演练工作的实施,并评估效果。
信息安全事故处理流程
信息安全事故处理流程1.事故发现和初步确认发现可能的信息安全事故后,第一步是确保事故已经发生。
可以通过检查系统日志、异常报警和用户举报等途径进行初步确认。
在初步确认事故的基础上,需要评估该事故对组织的影响和潜在威胁程度。
2.事故报告和调查3.事故响应在调查的同时,需要采取应急措施来限制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恶化。
这可能包括停止受影响的系统或网络、封禁相关IP地址、更换密钥和密码、隔离被感染的设备等。
4.事故评估和分析在处理了应急情况后,需要进行彻底的事故评估和分析。
评估可以确定事故的严重性,分析可以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
这两个过程都需要尽可能多的信息,如攻击日志、系统配置文件和安全策略等。
5.制定应对方案基于事故评估和分析的结果,需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这可能包括修复系统漏洞、提升安全防护、修复数据损坏或丢失等。
此外,还需要制定措施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如加强员工培训、加强访问控制和加强日志监控等。
6.事故处理和恢复一旦制定了应对方案,就需要开始执行并监控恢复过程。
恢复可能涉及修复或替换受损的设备和系统、恢复丢失的数据和恢复业务运行等。
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只有经过验证的人员才能访问系统和数据,以防止再次遭受攻击。
7.事故报告和总结事故处理结束后,应对处理过程进行总结、报告和分析。
这有助于改进组织的安全策略和措施,以及增强对未来类似事故的应对能力。
同时,也可以向相关部门和用户提供透明和有效的沟通,以维护组织的声誉和信任。
8.事故后续措施事故处理结束后,还需要采取一些后续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这可能包括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更新安全策略和流程、定期演练和测试应急响应计划等。
总之,信息安全事故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技术、法律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地处理信息安全事故,可以有效地减轻事故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并提高组织的安全防护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信息安全事故管理程序
第一条目的。
信息安全风险时刻存在,信息安全事故经常发生。
为了明确信息安全事故处理的责任和程序,有效处理信息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因事故给公司带来的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发生的各类信息安全事故的检测、报告和处理。
第三条职责。
(1)公司员工有责任向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其发现的信息安全弱点、信息安全事故。
(2)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信息安全事故的处理、评审和改进。
第四条定义。
(1)信息安全事件:是指被确定发生于系统、服务或网络中的一种状态,表明可能有人违反了信息安全策略或防护措施没有发挥效用,或者出现了与安全相关的之前不为人知的情况。
(2)信息安全事故:由单个或一系列意外或有害信息安全事件组成,极有可能危害公司业务运行和威胁公司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事故可以是有意的或意外的(如因错误或者自然灾害导致的事故),也可以是技术或物理原因引起的。
第五条报告。
任何员工一旦发现(检测或观察到)实际发生或潜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以电话、邮件、面谈等方式立即报告公司信息安全领导小组。
第六条处理。
(1)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责任人评审事件的轻重缓急后,组织相关部门处理事件。
(2)如果仅是误报,则取消事件响应,恢复到正常状态。
(3)如果确认信息安全事件是一个信息安全事故,则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处理信息安全事故,同时收集必要的证据,填写“信息安全事故报告表”。
(4)如果信息安全事故已被控制,则恢复业务的连续性,按照《业务连续性管理程序》执行,记录所有信息用于信息安全事故的评审,完善信息安全事故报告表。
(5)如果信息安全事故失去控制,则实施紧急救援,召集外部专业机构实施处理,同时记录所有活动。
第七条改进。
信息安全事故处理完毕,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应进行以下活动。
(1)进一步收集相关事故信息。
(2)从信息安全事故中总结教训,重点分析事故发展的趋势和模式。
(3)确定新的或经过改进的控制措施,制订计划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