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学考前复习笔记
南京林业大学测树学期末复习资料
![南京林业大学测树学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130e868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e.png)
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 根本测树因子:树干直径是指垂直于树干轴的横断面上的直径。
树干的根颈至主干梢顶的长度称为树高。
树干材积是指根颈〔伐根〕以上树干的体积。
2. 测定工具:卡尺卷尺、布鲁莱斯测高器3. 树干的形状通称为干形;假设过树干中心有一条纵轴线,称为干轴;及干轴垂直的切面称为树干横断面,其面积称为断面积。
4. 伐倒木根本材积公式:1、中央断面积式:L d L g V 4221π==2、平均断面积式:()L d d L g g V n o n o ⎪⎪⎭⎫ ⎝⎛+=+=242122π 公式来源:由干曲线r px y =2取1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公式的误差:①、很显然,当1或0时,两式无误差且相等。
②、当r >1时,平均断面积式长生偏大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
③、当0<r <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中央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
3、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历公式:5. 伐倒木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假设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该法称为区分求积法。
梢端缺乏一个区分段的局部视为梢头,用圆锥体公式''31l g V =〔梢头的断面积及长度〕。
1、中央断面积求积式:''131l g g l V n i i +=∑= 将树干按一定长度〔1m 或2m 〕分段,量出每段中央直径与最后缺乏一各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
2、平均断面积求积式:()''113121l g l g g g V n i i n o +⎥⎥⎥⎦⎤⎢⎢⎢⎣⎡++=∑-=材积误差依段数增加而减少,当区分段数在5个以上时减少的趋势平稳,区分段数不得少于5段。
6. 直径与长度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精度的影响:L d V P P P +=27. 单株立木测定特点:①、立木高度 除幼树外,一般用测高器测定②、立木直径 取离地面1.3m 处为胸径。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26087afd0a79563d1e72a2.png)
测树学(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f1.3 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
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3高度为树高(h )加3。
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测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剩余整理
![测树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剩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c967db80eb6294dd886ce6.png)
林分蓄积量:单位面积林地上,达到起测直径以上的活立木材积总和。
测定方法:①标准木法:平均标准木和分级标准木法;②标准表,平均实验形数表和材积表(一元&二元)。
求M的思路:1、已知平均单株材积V:M=N*V (标准木法);2、已知径阶平均单株材积Vi:M= ∑ni*Vi (材积表法);3、已知F:M=G*H*F;4、M=N*V=N*g*H*F (g为总断面积。
)标准木法: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称为标准木,而根据标准木的平均材积推算林分蓄积量的方法. ①测设标准地,进行标准地调查;②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平均直径;③根据平均直径在树高曲线上查出林分平均高;④根据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选择1~3株标准木;⑤将标准木伐倒,用伐倒木区分求积法计算其材;⑥根据标准木材积计算标准地蓄积量;材积表:是根据树干单株材积与对材积相关紧密且较易测定因子之间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等编制的数表。
一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的回归关系,分树种和区域而编制的数表。
二元材积表:根据树干单株材积对胸径和树高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编制的数表。
一元的编制:途径:直接编制或由二元材积表导算。
直接法步骤:①编表数据采集:在编表区域内,抽取或典型选择足够数量同一种树木,兼顾样本的径阶分布。
测定各样本胸径,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各样木树木材积②编表模型选择:作胸径-材积散点分布图,检查数据资料的正确性和完备性,根据散点图选择若干适宜模型,解出其参数并计算其评价指标,从中选出最有模型。
一元的适用编制模型较多,幂指数式v=aD 的b次方为较常用之一③数表适用性检验,抽取若干样木,实测其胸径和区分材积,对最优编表模型再作适用性检验,检验方法较多。
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
应用:①标准地调查,得各径阶分布;②绘制树高曲线,由树高曲线查出各径阶平均高;③用径阶中值和平均高查二元材积表,得单株平均材积;④单株平均材积×径阶株树=径阶材积;⑤各径阶材积的累加即为标准地林木蓄积;⑥标准地林木蓄积/公顷数=每公顷材积。
测树学复习全总结
![测树学复习全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c42e1952d380eb62946dbc.png)
绪论1.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和测算树木、林分和林木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重量以及收获预估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它是林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测树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树木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生长量及其生物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3.测树学的目的:⑴在分析树木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子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木、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生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生长量的测定理论、方法和技术。
⑵研究大面积森林资源、景观资源、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4.测树学的任务:对森林进行数量和质量评价:即为森林调查所要取得的有关数量和质量、林分结构和生长规律、立地质量评定、森林资源经济价值评估及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
为林学各学科提供分析、研究森林的测算理论、方法和技术。
为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合理利用等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
5. 测树学所使用的单位和符号. 测树学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误差=测算值-真值•从量测和计算角度,误差分为量测误差和计算误差;•从抽样技术角度,可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从误差来源可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过失误差(error of mistake):是由工作者过失引起的。
例如错误使用仪器、读错数字、计算错误等。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一个不变的恒定误差值,并朝一个固定方向偏大或偏小。
•偶然误差(accidental error):此种误差的大小和正负符号完全是偶然的。
可看作是随机变数。
•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是指能有效反映某一数量大小的数字。
由于误差的客观存在,测算只能取得近似值,由此产生有效数字问题。
•一个数的有效位数是从左向右自第一个非零数字开始到最后一个可能是零的数字为止的位数。
树木材积第1章单株测定树木是由树干(体积占60-70%)、树根(体积占15%左右)和枝叶(体积占15%左右)所构成。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0bbfe1616fc700abb68fc93.png)
测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伐倒木材积基本公式:中央断面积式:V=g0.5l平均断面积式:V=(g0+g n)l/22.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分析:y2=px r (孔兹干曲线)当r=0或1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时,平均断面积公式偏大;中央断面积公式偏小。
当0<r<1时,误差规律正好相反。
3.牛顿公式:V=(2V中+V平)/34.为什么采用区分断面求积法?有效地减少伐倒木材积计算误差,提高计算精度。
区分段数量不是越多越好。
5.胸径测量时的注意事项:○11.3米以下分杈时,对每个枝条进行测定2斜坡上测胸径以高位为准○3采用轮尺或围尺,误差不同4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时,应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值6.立木树高测定方法:采用布鲁莱斯测高器7.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的比成为形数(form factor),有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
8.胸高形数的性质:如果把树干干形看成是遵从孔兹干曲线的规则集合体,则胸高形数与树干形状r和树高h的函数,当r一定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实验形数的性质:不随树高而变化。
10.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11.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12.望点和望高:把树干上部直径等于1/2胸径处称作望点。
望点至干基长(高)度称为望高。
13.立木材积近似计算的三种方法:○1形率法:V= f1.3 g1.3ha.胸高形率的测定与计算b.由胸高形数与胸高刑律的关系式计算胸高形数c.根据胸高形数的定义计算树干材积○2平均实验形数法:V=f(实验形数)g1.3(h+3); ○3望高法:V=2/3 g1.3(h R+1.3/2)○4形点法第二章树木生长量测定1.生长与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某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统称为生长, 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2.树干年龄的测定方法:○1查数年轮法:树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个年轮,根颈位置横断面上的年轮数就是树木年龄。
测树学复习总结模板计划模板重点.doc
![测树学复习总结模板计划模板重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3597d49e5901020206409c14.png)
测树学复习重点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1)中央断面积式:(2)平均断面积式:式中: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计算,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 cm,保留一位小数。
树高:m,保留 2 位小数。
体积:小数4-5 位有效数字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
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很显然,当r=1或0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当 r>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当 0<r<1时,两式误差则与r>1 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区分求积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立木的干形指标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⑴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f V/gh g= π/4d 2以 f 1.3表示,其表达式为: 1.3= 1.3式中: 1.3 g1.3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 为树高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V= f 1.3 g1.3h⑵实验形数: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
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 (h)加 3m ,记为 f 3。
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 f 3 =V/ g 1.3(h+3 )⑶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其一般表达式为:q x= d x/d z(式中:q x—形率,d 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 d 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
分胸高形率、绝对形率。
⑷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 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42351ceefdc8d376ee3295.png)
测树学复习重点(1)中央断面积式:(2)平均断面积式:式中: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计算,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cm,保留一位小数。
树高:m,保留2位小数。
体积:小数4-5位有效数字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
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很显然,当r=1 或0 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当r>1 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当0<r<1 时,两式误差则与r>1 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区分求积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⑴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以f1.3表示,其表达式为:f1.3=V/g1.3h 式中:g=π/4d21.3 g1.3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V= f1.3 g1.3h⑵实验形数: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
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记为f 3。
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f 3 =V/ g1.3 (h+3)⑶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其一般表达式为:q x=d x/d z(式中:q x—形率,d 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d 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
分胸高形率、绝对形率。
⑷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
用q2表示:q2= d1/2 / d1.3胸高形数与胸高形率的关系:(1)f1.3= q22(此式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导出的);(2)f1.3= q2 - c(c≈0.2);(3)f1.3=0.140+0.66q22 +0.32/q2h.(此式为希费尔公式,应用较广)测树高的方法:(1)布鲁莱斯测高法的方法:布鲁莱斯测高器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测高器。
测树学考前复习笔记
![测树学考前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e971deb14e852458fb5740.png)
测树学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1)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L d d L g n n )2(4g 21V 2200+=+=π)((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径为d n ,小头面积为g n )(2)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L d L g V 221214π==公式来源: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y 2 = p x r ,取 r = 1,旋转积分而得误差性质:很显然,当r=1或0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当r>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r<1 时,两式误差则与r>1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减小误差(2)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通常段长=2m 或1m ,段数大于等于五(3)公式:A.''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3.测树高的方法: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
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553af833d4b14e8424680d.png)
测树学期末复习重点1. 干曲线:无数多个半径端点的连线2.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3.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之比4. 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5. 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质量6. 林层/林相: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7.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8. 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9. 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蓄积量)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蓄积量)之比10. 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11. 立地质量: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12. 林分蓄积量:林分中所有活立林材积的总和13. 标准地(典型样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吝惜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14. 林分直径分布(结构):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按径价的分配状态15. 立木度:现实林分的密度与最理想林分的密度的比值16. 林分密度指数:现实林分的株数换算到标准平均直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林木株数17. 树冠竞争因子:林分中所有树木可能拥有的潜在最大树冠面积之和与林地面积的比值18. 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材积数表二元——胸径、树高19. 原条:伐倒木剥去树皮且截去直径(去皮)不足6cm的梢头部分20. 原木:原条按照用材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尺码的木段21. 材种:原木经过割锯、加工成适用于不同用途的锯材22. 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减小,其单位长度直径减少的程度23. 树木生长量:一定时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的量24. 总生长量:树木自种植开始至调查时整个期间累积生长的总量25. 定期生长量Zn:树木在定期n年间的生长量26. 总平均生长量θ: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27. 定期平均生长量θn:定期生长蓝天被定期年数所之商28. 连年生长量Z: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29. 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关系: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面是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30. 生长率: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普雷斯勒生长率:31. 毛生长量Zgr:林分中全部林木在间隔期限内生长的总材积32. 纯生长量Zne:毛生长量减去期间内枯损量以后生长的总材积33. 净增量△:期末材积(Vb)和期初材积(Va)两次调查和材积差34. 进界生长量(I):期初调查时未达到起测径阶的幼树,在期末调查时已长大进入检尺范围之内,这部分林木的材积称为……35. 角规测树的五大技术方面:断面积系数的选定;角规点数的确定;角规绕测技术;角规控制检尺;边界样点的处理测器接触眼睛的一端,必须使之位于角规点的垂直线上。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59edc908a1284ac8504399.png)
测树学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立木:生长着的树木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称为伐倒木。
径阶:在测定树木直径时,为了读数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
胸径:成人的胸高位置的立木直径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伐倒木区分求积法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干形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计算:中央断面积公式平均断面积公式第二章:林分调查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划分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树高和胸径)、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
根据林分起源,林分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
树种组成: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称作树种组成。
根据林分的树木的年龄,林分可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
年龄: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
林分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株树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树称为株树密度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称为疏密度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立地质量:地位质量,它是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评价指标:地位级和地位指数地位级:是根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 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是反映既定树种所在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劣或林分生产能力相对高低的一种指标。
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 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地位指数也是评定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一种指标。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
![(完整版)测树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9389a30b4c2e3f56276324.png)
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中央断面式中等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 V=g 1l+g 2l+…+g n l+1/3g ’ ·l ’=(g 1+g 2+…+g n ) ·l+1/3g ’ ·l ’ g 1、g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 2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比,即: f1.3式中的胸高断面积,树高和胸高形数通称为立木材积的三要素。
(形数仅说明相当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成数,不能独立的具体反映树干的形状。
) 2、正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某一相对高度(如0.1h )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记为f n 正形数只与r 有关,而与树高无关。
克服了胸高形数依树高而变化的缺点。
能较好的反映不同的干形。
3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 )加3吸收了胸高形数量测方便和正形数不受树高影响两方面的优点。
实验形数的材积公式为: 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验形数比较稳定。
实验形数是一个树种的平均干形指标。
七、形率:定义: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1d44df0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7.png)
林政专业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测树学复习资料及题⽬第⼀章、绪论1、测树学的概念:测树学是以森林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单株⽊、林分、⼤⾯积森林以及原⽊产品的数量测算、质量评定和⽣长动态分析的理论与技术⽅法的⼀门学科。
2、测树学的⽬的:在分析树⽊形状、林分结构规律及林分特征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树⽊、林分的数量(材积或蓄积、⽣物量)、质量(材种出材量)及其⽣长量的测定理论、⽅法和技术。
3、测树学发展简史:(1)测树学的萌芽阶段:19世纪早中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2)形成和发展时期: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完成适⽤伐倒⽊和⽊材材积测定公式的理论推导和检验,确定了形数的概念和测定⽴⽊的材积公式,并且进⾏⼀些简单的测仪器的研制。
(3)成熟和稳定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数理统计、遥感技术、抽样技术和电算技术的发展及⼴为应⽤,以及⾓规测树学理论技术陆续发展起来。
(4)新技术应⽤阶段:近10-20年来,随着电⼦计算机处理数据、航天遥感、动态预测、⾓规测树等新技术在森林调查中应⽤越来越⼴泛,这预⽰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4、测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树⽊和林分的蓄积量(材积)、材种出材量⽣长量及其⽣物量的测定理论、⽅法和技术。
5、测树学中的误差:从误差的来源分,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6、测树学中的有效数字运算规则:①加减乘除运算:结果保留位数与有效数字位数最少者相同。
②乘⽅或开⽅运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不变。
③对数运算:对数尾数的位数应与真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
④表⽰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时,误差和偏差只取⼀位或者两位有效数字。
⑤计算中涉及到常数π、e以及⾮测量值,如⾃然数、分数时,不考虑其有效数字的位数,视为准确数值。
⑥为提⾼计算的准确性,在计算过程中可暂时多保留⼀位有效数字,计算完后在修约。
运⽤电⼦计算器运算时,要对其运算结果进⾏修约,保留适当的位数,不可将显⽰的全部数字作为结果。
7、测树学所使⽤的符号和单位:第⼆章、单株树⽊材积测定1、基本测树因⼦:树⽊直径、树⾼、树⼲横断⾯积、树⼲材积。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5ae4862aef8941ea66e0546.png)
测树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单株树木材积测定1.伐倒木材积基本公式:中央断面积式:V= 平均断面积式:V=(g0+g n)l/22.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分析:y2=px r (孔兹干曲线)当r=0或1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
当r>1时,平均断面积公式偏大;中央断面积公式偏小。
当0<r<1时,误差规律正好相反。
3.牛顿公式:V=(2V中+V平)/34.为什么采用区分断面求积法有效地减少伐倒木材积计算误差,提高计算精度。
区分段数量不是越多越好。
5.胸径测量时的注意事项:○1米以下分杈时,对每个枝条进行测定2斜坡上测胸径以高位为准○3采用轮尺或围尺,误差不同4胸高处出现节疤、凹凸时,应在胸高断面上下距离相等而干形较正常处,测直径取平均值6.立木树高测定方法:采用布鲁莱斯测高器7.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的比成为形数(form factor),有胸高形数与实验形数。
8.胸高形数的性质:如果把树干干形看成是遵从孔兹干曲线的规则集合体,则胸高形数与树干形状r和树高h的函数,当r一定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9.实验形数的性质:不随树高而变化。
10. 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11.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之比称为胸高形率,用q2表示。
12.望点和望高:把树干上部直径等于1/2胸径处称作望点。
望点至干基长(高)度称为望高。
13.立木材积近似计算的三种方法:○1形率法:V=a.胸高形率的测定与计算b.由胸高形数与胸高刑律的关系式计算胸高形数c.根据胸高形数的定义计算树干材积○2平均实验形数法:V=f(实验形数)(h+3); ○3望高法:V=2/3 (h R+2)○4形点法第二章树木生长量测定1.生长与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某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统称为生长, 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
2.树干年龄的测定方法:○1查数年轮法:树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个年轮,根颈位置横断面上的年轮数就是树木年龄。
测树学知识点总结
![测树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d6258b7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d.png)
测树学知识点总结一、植物形态学1、植物形态的内部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根是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是植物的地上部分,支撑植物体,并输送水分和养分;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负责光合作用;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负责生殖。
2、植物的外部形态:包括植物的整体形态和细部形态。
整体形态主要是指植物的外形特征,如植物的高度、形状、分枝情况等;细部形态主要是指植物的叶片、叶缘、叶脉、茎的质地、表面特征等。
3、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植物的生长节律、生长速率、生长途径等。
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等。
4、植物的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是指植物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如耐旱、耐寒、耐盐等。
二、植物生理学1、植物的营养生理:包括植物的养分吸收、传输和利用等方面。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再通过茎传输到其他部位,最终利用养分完成生长和代谢活动。
2、植物的物质代谢: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长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方面。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能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利用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过程。
3、植物的生长调节:包括植物激素、光周期和温度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
植物激素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内源性调节因子,如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等。
4、植物的抗逆性:植物对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如耐盐碱、耐病虫害、耐热耐寒等。
三、植物生态学1、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植物的生态位、生态分布和生态调节等方面。
生态位是指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的地位和角色,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2、植物群落生态学:包括植物的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以及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种内关系是指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3、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体现出的特殊形态和生理特征。
四、植物分类学1、植物的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包括形态分类、生态分类、生理分类、细胞学分类、遗传学分类等。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d6b7e16cc7931b765ce151c.png)
计算伐倒木树干材积的两个基本公式: (1)中央断面积式:V=g 1/2= π/4d 1/22(2)平均断面积式:V=1/2(g 0 +g n )l (式中:V 未树木材积,l 为树干长度,g 1/2,g 0及g n 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 g i =π/4 d 2i 计算,d 为树干直径;直径单位:cm ,保留一位小数,树高:m ,保留2位小数,体积:小数4-5位有效数字) 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
伐倒木的区分求积:(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2)区分求积公式:①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②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 (简答)测树高的方法: (1)布鲁莱斯测高法的方法:布鲁莱斯测高器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测高器。
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水平距离的高度刻度。
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整数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s 待指针停止摆动呈铅锤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木全高。
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得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
若两次观测符号相反(仰视为正,俯视为负),则树木全高H=h1+h2;若两次观测值符号相同,则H=h1-h2. (2)使用布鲁莱斯测高器,其测高误差为±5%。
为获得比较正确树高值,一般应注意:①选择的水平距应尽量接近树高,在这种条件下测高误差比较小;②当树高太小(小于5m ),不宜用布鲁莱斯测高,可采用长杆直接测高;③对于阔叶树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以免测高值偏低或偏高。
4.立木的干形指标: (一)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
形数主要有以下几种:(1)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测树学复习资料
![测树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e8e3f41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a9.png)
测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测树学:是研究树木生长规律、测定树木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方法的一门学科,是森林经理专业的主干课程。
2、林分生长模型:是指对林分生长过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3、角规测树:是一种用于测定森林中树木数量和质量的技术方法。
4、林分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5、林分质量:是指林分中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健康状况、遗传特性等综合因素的表现。
6、森林生物量:是指森林中树木在某一时刻的干物质重量。
7、收获表:是指表示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8、地位级:是指根据林分中林木的生长指标(如树高、直径等)所划分的等级。
9、生长曲线:是指用曲线图表示的林木生长过程的变化趋势。
10、林龄结构:是指林分中林木的年龄结构,通常以各年龄组的林木数量或所占比例来表示。
二、填空题1、测树学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
2、林分生长模型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角规测树的基本原理是______,其常用的测树方法有______和______等。
4、林分密度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5、林分质量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
6、森林生物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______和______等。
7、收获表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内容。
8、地位级的主要划分方法有______和______等。
9、林木生长曲线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测树学复习题林学院一、填空题1、测树学是研究_________的科学,它的目的是_________。
2、树木的年轮是测树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其宽窄变化可以反映_________的变化。
3、林学院在森林资源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测树学(总结)
![测树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579c70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0.png)
测树学(复习)第一章 单株树木材积测定一、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树木伐倒后横卧在地,砍去枝桠,留下的净干称为伐倒木 二、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三、近似求积式精度: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精度高低为:牛顿式精度最高 中央断面式中等中央断面式中等 平均断面式最差平均断面式最差中央断面常出现“负误差” 平均断面“正误差”四、区分求积式:把树干分成若干段,段长1或2m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求出每段材积与梢头材积,再合计。
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V=g 1l+g 2l+…+g n l+1/3g l+1/3g’’ ·l ’=(g 1+g 2+…+g n ) ·l+1/3g l+1/3g’’ ·l ’g 1、g 2、…、g n 为各区分段断面积,l 为区分段长,l ’为梢头长,g ’为梢头底面积为梢头底面积 2、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3、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区分求积式的精度:在同一树干上,在同一树干上,某个区分求积式的精度主要取决于分段个数的多少,断数愈多,则精度愈高。
一般区分段数以不少于5个为宜。
个为宜。
五、直径和长度的量测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对树干材积V= g L 求导,求导,得:得:P v =2Pd+PL 当长度测量误差率与直径测量误差率相等时,直径测量误差对材积计算的影响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1倍。
六、形数:一般定义:树干材积与树干在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称树干在该处的形数。
数。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形数是表示树干形状的指数,它说明树干饱满度。
形数越大,说明越饱满。
1、胸高形数f 1.3 定义:树干材积与以胸高断面积为底断面积、树高为高的圆柱体体积之比,即:比,即:f1.3 的实践意义:的实践意义: 把易测的比较圆柱体体积转换为树干材积的换算系数。
测树学复习重点
![测树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42351ceefdc8d376ee3295.png)
测树学复习重点(1)中央断面积式:(2)平均断面积式:式中:为树木材积,为树干长度,、及分别为树干中央和两端的横断面积,按计算,为树干直径。
直径单位:cm,保留一位小数。
树高:m,保留2位小数。
体积:小数4-5位有效数字注:公式来源是把树干当做抛物线体。
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
关于上两个基本公式的误差性质:·很显然,当r=1 或0 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当r>1 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当0<r<1 时,两式误差则与r>1 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继而得出如下牛顿经验公式:区分求积的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或是减少材干求积的误差,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
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形数⑴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积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称为胸高形数。
以f1.3表示,其表达式为:f1.3=V/g1.3h 式中:g=π/4d21.3 g1.3为树干胸高断面积,h为树高转换成相应的立木材积式:V= f1.3 g1.3h⑵实验形数:林昌庚提出实验形数作为一种干形指标。
实验形数的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为胸高断面,其高度为树高(h)加3m ,记为f 3。
按照形数一般定义其表达式为:f 3 =V/ g1.3 (h+3)⑶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
其一般表达式为:q x=d x/d z(式中:q x—形率,d x—树干某一位置的直径,d z—树干某一固定位置的直径,即比较直径),由于所取比较直径的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率。
分胸高形率、绝对形率。
⑷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
用q2表示:q2= d1/2 / d1.3胸高形数与胸高形率的关系:(1)f1.3= q22(此式是把树干当作抛物线体时导出的);(2)f1.3= q2 - c(c≈0.2);(3)f1.3=0.140+0.66q22 +0.32/q2h.(此式为希费尔公式,应用较广)测树高的方法:(1)布鲁莱斯测高法的方法:布鲁莱斯测高器是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测高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树学第一章 伐倒木和立木材积测定1.把树干近似成抛物线体,得到两个伐倒木材积测定公式:(1)平均断面积近似求积式:L d d L g n n )2(4g 21V 2200+=+=π)((式中:树干干长为L ,干基底直径为d 0,干基底断面积为g 0,小头直径为d n ,小头面积为g n )(2)中央断面近似求积式:L d L g V 221214π==公式来源:由干曲线式,取旋转积分而得y 2 = p x r ,取 r = 1,旋转积分而得误差性质:很显然,当r=1或0时,两式均无误差且相等;当r>1时,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大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小误差; 当0<r<1 时,两式误差则与r>1的情况完全相反,即平均断面积式产生偏小误差,而中央断面积式则产生偏大误差。
2.区分求积的目标和方法:(1)目的: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减小误差(2)原因:分段后每段的干形比较规整。
(3)方法: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区分段材积,再把各区分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
在树干区分求积中,稍段不是一个区分段的部分视为梢头,用圆锥来计算其体积。
通常段长=2m 或1m ,段数大于等于五(3)公式:A.''131V l g g l n i i ∑=+= (式中:l 为区分段长度) B.()'11031g 21V l g l g g n n i i n +⎥⎦⎤⎢⎣⎡++=∑-=3.测树高的方法:在布鲁莱斯测高器的指针盘上,分别有几种不同距离的高度刻度。
使用时,先要测出测点至树木的水平距离,且要等于10、15、20、30m 。
测高时,按动仪器背面启动按钮,让指针自由摆动,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稍停2-3秒待指针停止摆动成铅直状态后,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刻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水平距离的树高值,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树全高。
在坡地上,先观测树梢,求的高h 1,再观测树基得h 2,两次观测符号相反,树高=h 1+h 2,符号相同,树全高=h 1-h 2。
注意:●所选水平距离尽量接近树高,减小误差。
●树高小于5m 时,不用布鲁赖斯测高器,用长杆直接测量。
●对于阔叶树,注意主干梢头位置。
4.立木的直径通常指胸高直径。
5.形数:树干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之比。
6.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
7.胸高形数的性质:●当树高大于1.3m时,f1.3是关于r的减函数。
●当干形不变时,胸高形数依树高的增加而减少。
8.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树高9.实验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其高度为树高加3m。
10.形率:树干上某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
11.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与胸径之比。
12.形数与形率的关系:希费尔关系hqcbqaf2223.1++=13.形率法:●先算出胸高形率。
●再根据希费尔关系算出胸高形数。
●最后根据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全树高算出立木材积。
V=f1.3*g1.3*h(hqqf2223.132.066.014.0++=)14.平均实验形数法:●测得立木胸径和树高。
●根据树种确定平均实验形数值。
●V=g1.3(h+3)f (f为平均实验形数)15.望高法:●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
●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距离。
●公式:⎪⎭⎫⎝⎛+=23.1323.1RhgV。
(h R为望高。
)第二章林分调查1.林分:将大片森林按其本身特征和经营管理需要,区划成若干内部特征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叫林分。
2.林分调查因子:为了将大片森林化成为林分,必须依据一些能够客观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这些因子称为林分调查因子。
3.根据林分起源,森林分为人工林和天然林,还可以分为实生林和萌生林。
4.林分平均胸径:是林分平均断面积所对应的直径,它是林木胸径平方的平均数的开平方,不是林木胸径的算数平均数。
5.平均高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
6.林分平均高:分为条件平均高和加权平均高。
条件平均高是在树高曲线上与林分平均直径相对应的树高。
加权平均高是依林分各径阶的算术平均高与其对应径阶林木胸高断面积计算的加权平均数。
7.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和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值。
8.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9.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10.立地质量: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11.地位级:是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及林分年龄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
12.地位指数:是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年龄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值,地位指数也是评定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一种指标。
13.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14.标准地分为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
15.选择标准地的要求:●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标准地必须设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
●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16.标准地的调查步骤:●选择标准地,要求反映林分因子的平均水平。
●设置标准地:形状,为便于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面积,为了充分反映林分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精度,标准地内必须有足够林木株数,以此来推算标准地所需最小面积。
标准地的境界测量,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的距离要换算为水平距离,测线闭合差一般不得超过1/200,为使标准地有明显边界,测量境界线的同时应伐开灌木,清楚蒿草。
●标准地内林分因子的测量:每木调查,测定标准地内每株树木的胸高直径,调查记载要分树种进行,测者从标准地一段开始,由坡上方沿等高线按S 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然后计算平均直径。
测树高,在标准地内,要随机测定一部分林木的树高和胸径,并且根据各径阶测高树木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绘制树高曲线。
17.每木检尺:在标准地内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
18.标准表:列示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和蓄积依林分平均高而变化的数表。
第五章 林分蓄积量的测定1.标准木:具有指定林木平均材积的树木。
2.林分蓄积量:林分中全部林木的材积。
3.平均标准木法:●测设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根据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并在树高曲线上查定林分平均高。
●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相接近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为平均标准木,伐倒并用区分求积法测算其材积,或不伐倒用立木区分求积法计算材积。
●按下式求算标准地蓄积,再按标准地面积把蓄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
∑∑===n i i n i i g G v M 11。
4.材积表:是按树干材积与其三要素之间的回归关系编制的。
5.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单株材积的回归关系,分地区和树种编制的材积数表。
6.一元材积表的注意事项:●只有少量树时不能查表。
●不能进行单位换算。
●使用时要进行适用性检验。
7.一元材积表编表步骤:●资料收集与整理。
一元材积表仅考虑材积随胸径的变化。
一般是分别树种、分别使用地区编制。
应遵从随机抽样的原则,样木量在200-300株或以上。
对抽中的样木,测定其胸径,并伐倒后用区分求积法测定材积。
●编制一元材积表。
将编表数据以横坐标为胸径,纵坐标为材积做散点图,根据点分布趋势,选择合适方程类型。
将胸径代入方程,即为单株平均材积,将其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适用性检验。
收集与编表数据要求相同的另一套样本数据,用直观图法或统计分布假设检验进行检验。
8.二元材积表:根据单株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回归关系,分树种编制的材积数表。
9.二元材积表编表步骤:●资料收集与整理。
二元材积表考虑了材积随胸径和树高的变化。
一般是分别树种编表,对于干形相近或蓄积比重小的树种,可合并为树种组编表。
同一树种不再分地区编制。
应遵从随机抽样的原则,样木量在200-300株或以上。
对抽中的样木,测定其胸径,并伐倒后用区分求积法测定材积。
●编制二元材积表。
将编表数据以横坐标为胸径,纵坐标为材积做散点图,根据点分布趋势,选择合适方程类型。
将胸径和树高代入方程,即为单株平均材积,将其列成表即为一元材积表。
第七章 林木生长量的测定1.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量。
2.连年生长量:树木一年间的生长量。
3.总平均生长量:总生长量被总年龄所除之商。
4.定期平均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被定期年数所除之商。
5.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关系:●平均生长量取得极值时,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相等。
●平均生长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时,连年生长量大于平均生长量。
●平均生长量随年龄增加而下降时,连年生长量小于平均生长量。
●连年生长量波动幅度比平均生长量大,峰值较平均生长量大而早。
6.确定林木年龄的方法:●年轮法:正常情况下直接查数根茎位置的年轮数就是树木的年龄。
如果查数年轮的断面高于根茎位置,则必须将数得的年轮数加上树木长到此断面高所需年数才是树木的总年龄。
在查数年轮时,应由髓心向外,多方计数,或由上下两年轮互相检核。
●生长锥测定法:当不能伐倒树木或没有伐桩查数年轮时,可以用生长锥查定树木年龄。
生长锥是测定树木年龄和直径生长量的工具,由锥柄、锥筒和探取针构成。
●查数轮生枝法:有些针叶树种一般每年在树的顶端生长一轮侧枝称为轮生枝,这些树种可以直接查数轮生枝的环数和轮生枝脱落后留下的痕迹来确定年龄。
●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
7.生长率:是树木某调查因子的连年生长量与其总生长量的百分比。
,它表示树木相对生长速度。
8.生长率的计算公式:复利公式:%1001V a V P 1n a ⨯⎥⎥⎦⎤⎢⎢⎣⎡-⎪⎭⎫ ⎝⎛=+n 。
单利公式:%100V a ⨯-=+a an v V n V P 。
普雷斯勒公式:%200n V V V V P a n a a n a v ⨯+-=++。
9.各公式的差别:单利>复利>普雷斯勒。
随着年龄的增加,区别减小。
10.树干解析:对树木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将树干截成若干段,在每个断面上可以根据年轮的宽度确定各年龄的直径生长量。
在纵断面上,根据断面高度以及相邻两个断面上的年轮数之差可以确定各年龄的树高生长量,从而算出各龄阶的材积和形数。
11.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查定各圆盘上的年轮数。
●各圆盘各年轮的年龄确定及直径量测。
●计算各年龄或龄阶的树高。
●计算各年龄或龄阶的树干材积。
●计算胸径、树高、材积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