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的抒情性审美特征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的特点

篇一: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一、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1. 形式是比较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4.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二、古典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第五,意美、语美、音美、形美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又虚实相生的艺术形象,是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想象共同创造的结果。

三、古代词的特点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三、新闻的基本特征:公开性真实性时效性新颖性四、散文总体的主要特点:1. 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4富于文采 .现代散文的特点: 1、运用白话文写作, 因而平易浅显得多。

2、作家在散文里表现的个性, 比从前的散文来得强。

现代的散文多带有自传的色彩, 从中可看到作家的性格,嗜好,思想,信仰等。

因而不同的作家由于其个性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散文风格。

3、题材范围的扩大,可以说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不可谈。

4、富有幽默的味道。

5、人性,社会性和大自然的调和。

现代散文的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粹的抒情散文里, 即使写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一粒沙里看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 正是现代散文的特征。

中国诗歌的抒情性审美特征

中国诗歌的抒情性审美特征

中国诗歌的抒情性审美特征中文系2005级4班杨有福指导教师:郭昭第【摘要】中国诗歌以抒情性最为见长。

中国诗歌的抒情性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诗歌意境的审美意蕴、诗歌抒情的审美情感以及诗歌语言的审美特质等方面。

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着韵味、情味、滋味等古代诗论中的理论形态。

“韵味”是对中国诗歌审美意蕴的概括,分为生活、人格、生命三个层次;“情味”是对中国诗歌抒情性审美情感的艺术表达,体现为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快感、审美痛感以及具有诙谐性的审美谐感;“滋味”是对中国诗歌语言审美特质的挖掘,表现在诗歌语言的预设与情性、含蕴与情理以及音效与情韵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诗歌抒情韵味情味滋味[Abstract]The most salien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oetry is its lyricism,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are reflected primarily in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poetic conception, the aesthetic sentiment of poetic expression and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poetic language. These three aspects correspond to theoretical forms of classical poetics, namely metrical charm, sentimental flavor and poetic taste, respectively. ‘Metrical charm’ is th e summary of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oetry,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a trio of subsistence, character and life.‘Sentimental flavor’ refers to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aesthetic sentiment found in Chinese poetry, and is appreciable thro ugh a sublime sense of aesthetic exaltation, pain and humor. ‘Poetic taste’ refers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found i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poetry. It is evident in the language of poem’s presupposition and feelings, its subtlety and reason, as well as its acoustic effect and emotional affect. Designed to aid in the reading of poetry,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exposition of these literary concepts.[Key Words] Chinese poetry lyricism metrical charm sentimental flavor poetic taste中国诗歌以独特的抒情性而在世界文学之林别具一格,中国诗学则以独特性“辨于味而言诗”的审美方式自成特征。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一、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

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

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

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渗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

“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

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

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性

中国古今诗歌的音乐性1. 诗歌的音乐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诗歌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

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

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

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

”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

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

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

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

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诗歌的作用和特点

诗歌的作用和特点

诗歌的作用和特点一、诗歌的作用诗歌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文字的出现便有了诗歌的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诗歌从原始的劳动号子,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至“五·四”以后到现代的新诗这样一段几千年的多元化发展历史,其思想表现形式和语言展现艺术始终没有背离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始轨迹,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诗歌学习和运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知祖国语文,传承中华文化。

诗歌是语言文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祖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植根于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参入、社会文人所推动,自始至终传承了着中华文化传统,是祖国语言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诗歌的学习和运用能够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祖国语言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认知传统古老的祖国语言文化的璀璨辉煌、博大精深;认识中国诗歌文化深厚雄浑的人文根基,广博深邃的思想底蕴,形式多样的类型体制,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是西方诗歌文化无法比拟的;进而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弘扬祖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过程中,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2、认识社会生活,提高人格品质。

诗歌以其独有的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

不同的诗歌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出多样化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直接而又形象地告诉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

通过诗歌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了解时代的变迁,知晓社会历史,认识社会环境,增长社会知识,进而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感受中华语言文字优美和伟大的基础上,开发智力,拓展思维,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3、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提高思维创造力。

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一、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主体(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体(客观的自然界或社会生活)相统一或相融合的产物,但诗歌却是主体性最强、主体特征表现得最为鲜明的一种文学形式。

任何作品,包括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在内,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或者没有激情就不可能产生艺术,但诗歌却是各种文学形式中最富于激情和最具感情色彩的文体。

即使是叙事诗也带有抒情的特色。

也就是说,诗人对客观世界、对社会生活的把握和表现是情感式的。

虽说诗人的感情也常常凝聚和蕴藏于艺术形象之中,而不是直接说出来的,但离开感情,我们就很难捕捉住诗的形象。

因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对诗歌的把握方式也应该是情感式的。

二、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的这一点同叙事文体的小说、戏剧有显著的区别。

小说、戏剧主要是通过情节,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具体描绘和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什么是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呢?从古代的诗论家到现代学者有不完全相同的说法,有的说得很玄妙,带有某种神秘色彩。

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这么说: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而意境则是整体的、空灵的。

情景交融是意象和意境的共同特征,这是诗人在创造意象和意境时所努力追求的。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

”(《与王驾评诗书》)清代诗论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姜斋诗话》卷二)“思”和“情”都是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和“景”都是指客观世界、客观物象,这两方面在诗中是融合在一起的,达到了“偕”和“妙合无垠”的境地。

论诗歌的赏鉴与审美

论诗歌的赏鉴与审美

论诗歌的赏鉴与审美作者:杨黎丽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2期摘要:诗歌是语言最美的形式。

在四大传统文学样式中,诗歌因其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内涵,以及朗朗上口的韵律和节奏而被广大读者欣赏和喜爱。

赏鉴诗歌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艺术特征,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歌的赏鉴和审美技巧,进而领悟和感知诗歌的精髓和美感。

关键词:诗歌赏鉴审美2018 年3 月,《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在人们的翘首企盼中隆重播出,节目似一股文化界的清流,引发了人们强烈的关注和一致好评。

继《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第二季以来,再次掀起了人们对中国诗词的学习热潮,并激发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和传承研究。

当代著名学者叶嘉莹教授说:“一首好诗的标准,不全在于它里面有多少道德、伦理、政治、教化的暗示和托喻,而在于它能否传达出,或能够传达出多少感发的力量,是否能够引起你心灵、精神、品格上的触动,使你由此生出一种向上、向高、向远、向善、向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一首好诗,是能够打动人心的,是能够感染听众的。

下面,本文从诗歌的赏鉴与审美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以加深广大读者对诗词的理解、热爱和关注。

一、诗歌的内涵诗歌是文学发展史上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各民族的文学发展史最初大都源于诗歌。

《毛诗序》载:“诗者,志之所在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中国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则将其统称为诗歌。

简而言之,诗歌是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饱含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丰富的想象,重在抒情,语言凝练而形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之美。

二、诗歌的艺术特征1. 抒情性诗歌最本质的特点是抒情。

诗是一种主情的艺术,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说:“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感情的。

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

唐代诗歌的总体特征1.精神美唐代是一个气度恢宏的大国,中外交流,儒道释三教并存.诗人的创作空间宽松,他们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杜甫《饮中八仙歌》).当时诗人们都有点自命不凡,都希望有所作为:“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当时的诗人,都有一股昂扬的精神状态。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这是何等的自信!何等的自我解放!对于他们来说,世界是广阔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正因为唐代有这样比较自由的空气,有这样的气度和精神,所以他们才能把他们自己心灵的感受,内心的本质力量,自由地转化为美的艺术形象。

诗人能够把自己全部的本质力量投射进去,迸发出充实而又光辉的美.2。

音乐美我国古代的诗,一直与音乐结合在一起。

诗三百首,都是合乐的。

诗歌的节奏是随着感情的节奏而起伏变化的。

这种感情的节奏,就富有音乐性.讲究声韵和格律,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特点。

唐诗就非常讲究声韵与格律,因而唐诗具有音乐的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我们读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如行云流水,声音到处感情到,不仅琅琅上口,而且韵味无穷,不能不叫人感到一种音乐的美!3。

建筑美所谓建筑美,是说唐诗象建筑一样,善于通过具体意象的描写和组合,把本来是按照时间顺序流逝的时间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

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都是化动为静,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转化为象建筑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又有动,实中又有虚.唐诗也有这样的特点,它所描写的多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意象,但它所表现的却是无穷无尽的诗思和感情。

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浮云"与“游子”,“落日"与“故人”,是毫不相关的各自独立的意象;诗人只是并列地把它们罗列在一起,不加任何分析性的说明,可是我们一读,却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了某种深永的感情。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抒情主题与情绪表达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抒情主题与情绪表达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抒情主题与情绪表达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抒情主题和情绪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在这些古老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们对于爱情、自然、友情等各种情感的深刻思考和真挚表达。

首先,爱情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抒情主题之一。

诗人们通过对于爱情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于爱的渴望、痛苦和无奈。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另外,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以雨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已逝爱情的怀念之情。

除了爱情,自然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主题之一。

古代诗人们对于自然的描绘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他们通过对于山水、花草、鸟兽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他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描绘了宁静的夜晚和美丽的星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之情。

此外,友情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抒情主题之一。

古代诗人们常常通过对于友情的描绘,表达了他们对于友谊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以戍鼓声和雁声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之情。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情绪表达是诗人们表达抒情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古代诗人们通过对于情感的细腻描写和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使诗歌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明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寂静夜晚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另外,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一、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

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

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

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滲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

“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

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

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

结合诗句简述诗歌三美理论

结合诗句简述诗歌三美理论

结合诗句简述诗歌三美理论诗歌三美理论是一套古典诗学思想,建立在西方古典诗学思想的基础上,由王羲之,刘勰和柳宗元等古代文学家论述的,以诗言审为核心,以礼乐正气为外,以大义明理为目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对文学理论及其实践的最佳总结。

诗歌三美理论以王羲之为代表,最早出现在“诗言审”,其理论内容源于先秦诗歌,而以诗言审为中心思想,把诗歌的根源、本质、形式分离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诗歌理论,这一理论也被称为诗歌三美理论,指的是新雅、婉约、清新三种文学审美特征,其理论融入到古代文学家的思想之中,逐渐形成完整的诗歌三美理论。

诗言审是诗歌三美理论的核心,也是古典文学审美最重要的理论内容之一。

它把文字拆分成三部分:本义,即形式和内容;比义,即比喻和比拟;以及意象,即象征和作者的文学语言。

这三个部分在文学创作中互相交叉,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学形象,从而体现出文学审美的核心内容。

新雅是诗歌三美思想的第一种审美。

新雅指的是把新兴文学元素与古老文学元素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学语言形式的审美。

新雅的文学语言,比如泛泛温文、笔法细腻、歌词细腻,也更加适合抒情诗。

古典诗歌中,往往将大作为例,以及做单词例证或句子例证,精美而又具有层次感,是新雅思想的最佳表现。

“有冤不论谁,安排过几回”,这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最具新雅审美特征的一句诗句。

苏轼在这句诗中运用了一种十分典雅淡雅的语言,以及精致的比拟,体现出了新雅思想的典型特征。

婉约是诗歌三美理论的第二种审美。

婉约指的是在文学形象塑造中,运用凝练、精炼、克制的语言,以及把客观描述与主观抒发相结合,隐婉典雅地表达出诗人深沉体会的审美。

《山中咏》是李绅最著名的诗句之一,婉约审美的特征在其中尤为明显:“山色空蒙雨亦,江声连夜入吾耳。

”此句以克制的语言把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完美地结合了起来,体现出自然美的婉约审美特色。

清新是诗歌三美的第三种审美。

清新指的是用简炼、清新、流畅的文字,勾勒出诗人精致的感受,以达到诗情画意的审美效果。

诗歌鉴赏七言律诗的抒情特点

诗歌鉴赏七言律诗的抒情特点

诗歌鉴赏七言律诗的抒情特点七言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其独特的抒情特点。

本文将从音律、节奏、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几个方面来分析七言律诗的抒情特点。

首先,说到七言律诗的音律,它注重的是平仄的搭配与谐趣的营造。

七言律诗兼具平仄对仗和押韵的特点,通过长短句的交替运用,使诗歌整体的音韵构架更加和谐优美。

同时,律诗中的音律要求也体现了作品的抒情性,如何巧妙地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音律手法,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氛围更加浓郁。

其次,七言律诗节奏的处理也是其抒情的重要方面。

七言律诗的节奏感较为明显,作诗者可以通过调整诗句的长短、重音的位置等手法来营造诗歌的节奏感。

这种节奏感能够使读者在朗诵或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情感的流动和起伏,达到情感抒发的效果。

七言律诗的形象描写也是其抒情特点的一部分。

形象描写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法来给读者展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七言诗句的篇幅较长,使得作家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描绘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景象,从而增强诗歌的抒情性。

最后,感情表达是七言律诗的核心。

七言律诗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将诗人内心的情感倾诉出来。

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思考,还是对人生的感悟,七言律诗都能够用深情的笔触表达出来。

诗人可以借助形象的描写或者直接的抒发来传递自己内心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人的所思所念。

综上所述,七言律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抒情特点体现在音律、节奏、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上。

通过准确的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运用,七言律诗能够营造出和谐优美的音韵,从而增强诗歌的抒情性;通过巧妙的节奏处理,七言律诗在听觉上产生一种情感流动的感受;通过形象描写,七言律诗能够勾勒出生动的画面,增强诗歌的抒情性;通过感情表达,七言律诗使诗人内心的情感得到真实的抒发。

总之,七言律诗的抒情特点让它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独具魅力的一朵花。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审美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相关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篇1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世界文学长廊中是独具特色的,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

这里从中国古代文学对。

抒情性的重视,及表现在文学中的“韵”、“味”、“气”等三方面,试析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古代文学;审美特征中国古代文学是一种审美性的文学,无论是从铿锵顿挫的--节奏形式上,还是从一唱而三叹的情感上,还是从鲜明的民族审美趣味上,我们都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抑扬顿挫,节奏铿锵的诗词形式与独特的韵律。

中国是个公认的诗的国度。

从《诗经》开始,中国诗人代代辈出,诗歌创作成就实为壮观,当然也包括晚唐兴起的词。

中国的古典文学,本来就有特定的格式以及固定的平仄,因此,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词自然表现出一种整齐而严谨,铿锵且具有音韵之美。

其实只要从唐诗及宋词中拿出那么一两首来,你就都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美乐。

譬如以“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四种押韵的方式为基础的近体诗,是中国文学样式中特别的形式。

而这种文学样式,从形式讲,它有明显的抑扬的腔调和铿锵的音韵,是中国诗歌史上独有的。

因此,这种独特的音韵美,显得十分婉转耐听,当然就更便于抒情了。

在诗歌的黄金时代4朝,不同的诗人呈现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描绘出了一幅幅大唐帝国社会现实的图画。

唐初,俊爽风格的陈子昂高举旗帜,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却创造出了一种静逸明秀的诗歌境界;王昌龄、崔颢则创造了一种刚劲爽健的诗歌风格: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创造了一种奇丽悲壮的美;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则创造了一种冲淡平和的美;韩愈、孟郊创造了一种新奇险怪的美;自居易、元稹创造了写实尚俗的美:李商隐的风格则感伤凄艳。

韩愈诗歌艺术特点

韩愈诗歌艺术特点

韩愈诗歌艺术特点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诗人,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特点,开创了独特的诗歌艺术。

韩愈的诗歌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富有思想性。

韩愈的诗歌里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他多以思想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仅表现出一种审视社会的眼光,而且也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社会大局中去,使诗歌充满了思想与情感的统
一。

二、倾向于抒情。

韩愈诗歌倾向于抒情,有着浓厚的情调。

他的诗歌作品中,有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有对个人情感的追忆,有对孤独寂寞的表达,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都体现出他的抒情色彩。

三、追求自然。

韩愈的诗歌追求自然,他把自然和社会结合起来,把人的追求融入自然之中,使诗歌在抒情中达到自然之美。

四、追求审美。

韩愈的诗歌对自然现象有着极其深刻的审美,他把自然现象与人的心灵结合起来,在诗歌创作中达到自然和审美的完美结合。

五、追求哲理。

韩愈的诗歌追求哲理,他结合自然审美与人的心灵,达到了哲理的追求,他的诗歌中有着深刻的哲理意蕴,以此表达出他对时代的思考与看法。

以上就是韩愈诗歌艺术特点的总结,他的诗歌充满了思想性、抒情性、自然性、审美性和哲理性,具有深刻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们不仅是韩愈的创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精品。

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境界

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境界

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境界姚钟磊【摘要】中国古代诗歌在其本质上是抒情的。

境界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中国古代诗歌抒情的审美内涵分别体现在抒情性的自然境界、人格境界和超脱境界三个方面。

自然境界是指感情的自然流露,人格境界是对人格精神的高度追求,超脱境界更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超越。

三者各自独立而又相互渗透,不以是而分优劣,只是在人的觉解程度上的层次划分。

【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抒情自然人格超脱境界【Abstract】AncientChinese poetry in its essence is the lyric. State is a term used in Chinese classicalaesthetics.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lyric poetries werereflected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lyricism: natural state, personality stateand detached state. Natural state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emotion,personality state is the personality of the spirit realm of high pursuit,detached state is a life beyond the self.Being independent and mutuallypenetrating,they cannot be classified by good or bad, but by the degree ofconsciousness of the men.【Key words】Ancient Chinese Poetry Lyric Nature Personality detached State以雎鸠鸟为何关关而溯本追源,发韧于《诗经》和《楚辞》的中国古代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抒情的,有别于西方的叙事理论,中国古代诗歌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以其独特的抒情性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别具一格。

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审美传统

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审美传统

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审美传统
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审美传统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抒情性:古代诗歌强调感情的表达和抒发,追求真情实感。

诗人常常通过咏史抒怀、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对自然的赞美等方式,表达他们的内心世界。

2. 壮丽优美的形象与意象:中国古代诗歌善于运用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然景物、感情和思想等。

这些形象和意象通常是经过精心雕琢,富有美感和艺术感召力的,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想象空间。

3. 音韵美:中国古代诗歌重视音韵的美感,善于运用押韵和对仗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声韵之美。

古代诗人追求的是平仄相间、抑扬顿挫的韵律感,以及准确地掌握韵脚、平仄等技巧。

4. 律诗化: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是按照一定的音韵和格律进行创作的。

律诗要求诗句的字数、平仄和押韵都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因此律诗更加注重音韵的美感。

5. 善于借古讽今: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借古讽今的方式,通过咏史抒怀的手法来表达对时局和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

这样的诗歌既有现实的针砭,又能通过历史的比较来加深其思想力量。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诗歌的基本审美传统是追求抒情性、恢弘
壮丽的形象和意象、音韵美,以及律诗化和借古讽今等特点。

这些传统对后世的中国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

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

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小编整理了浅谈诗歌的特点、分类和写法,欢迎欣赏与借鉴。

一、诗歌特点1.形式是自由的2.内涵是开放的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分行排列、饱含真情、立意新颖、联想自然、跳跃自如、凝练集中、节奏和谐、形象生动、意境优美、虚实相生)二、诗歌分类1、按照表达方式划分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中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

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

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按照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 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摘要】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包括历史悠久的诗歌传统,文学、音乐、绘画的融合,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结合,思想深刻的哲理内涵,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这些特征反映了中国文化对诗歌的重视和独特性,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情感、审美、哲理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中国的诗性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五大特征的展现,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以及中国人民对诗歌和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中国、诗性文化、特征、诗歌传统、文学、音乐、绘画、情感表达、审美追求、哲理内涵、自然、人生、独特理解1. 引言1.1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学、音乐、绘画等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情感、审美、哲理、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古代诗歌中,也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

历史悠久的诗歌传统使中国“诗性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而文学、音乐、绘画的融合则体现了中国人对艺术的宏大追求。

情感表达和审美追求的结合使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而思想深刻的哲理内涵则体现了中国人对生活、人生、宇宙等深层次问题的探索。

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则是中国“诗性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地方,中国人通过诗歌、文学、音乐、绘画等形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这五大特征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性文化”的核心,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正文2.1 历史悠久的诗歌传统中国的诗歌传统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诗歌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文学的载体,更是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诗人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观察和感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还意一、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把春天来到的情状写读就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的“咽”和“冷”,历代被誉为炼字典范,均是使动用法。

而上联还是倒装句式,应调整成“危石咽泉声”,意思是高大的石头,使泉水发出呜咽的声音。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和“空”字,是形容词活用件”进行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这是诗词欣赏的必要环节。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明明是这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

”杜吃酒的。

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

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

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再试想,要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也不那么容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歌的抒情性审美特征中文系2005级4班杨有福指导教师:郭昭第【摘要】中国诗歌以抒情性最为见长。

中国诗歌的抒情性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诗歌意境的审美意蕴、诗歌抒情的审美情感以及诗歌语言的审美特质等方面。

这三个方面分别对应着韵味、情味、滋味等古代诗论中的理论形态。

“韵味”是对中国诗歌审美意蕴的概括,分为生活、人格、生命三个层次;“情味”是对中国诗歌抒情性审美情感的艺术表达,体现为具有崇高性质的审美快感、审美痛感以及具有诙谐性的审美谐感;“滋味”是对中国诗歌语言审美特质的挖掘,表现在诗歌语言的预设与情性、含蕴与情理以及音效与情韵等方面。

【关键词】中国诗歌抒情韵味情味滋味[Abstract]The most salien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poetry is its lyricism,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are reflected primarily in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poetic conception, the aesthetic sentiment of poetic expression and the aesthetic quality of poetic language. These three aspects correspond to theoretical forms of classical poetics, namely metrical charm, sentimental flavor and poetic taste, respectively. ‘Metrical charm’ is th e summary of the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poetry,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a trio of subsistence, character and life.‘Sentimental flavor’ refers to the artistic expression of the aesthetic sentiment found in Chinese poetry, and is appreciable thro ugh a sublime sense of aesthetic exaltation, pain and humor. ‘Poetic taste’ refers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found in the language of Chinese poetry. It is evident in the language of poem’s presupposition and feelings, its subtlety and reason, as well as its acoustic effect and emotional affect. Designed to aid in the reading of poetry,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exposition of these literary concepts.[Key Words] Chinese poetry lyricism metrical charm sentimental flavor poetic taste中国诗歌以独特的抒情性而在世界文学之林别具一格,中国诗学则以独特性“辨于味而言诗”的审美方式自成特征。

也就是说,“情”与“味”的关系是探索中国诗学审美特征之核心。

尽管中国诗歌自身的本质特征是注重抒情地,而且读者把握情感的方式是“辨于味言诗”,然而遗憾的是在中国并未形成以探讨情感为特征、以“辨味”为方式的理论体系。

正如清代何文焕在《历代诗话》序言中所言:“诗话于何昉乎?赓歌纪于虞书,六义详于古序,孔孟论言,别申远旨,春秋赋答,都属断章。

三代尚已。

汉魏而降,作者渐多,遂成一家言,洵是骚人之利器,艺苑之轮扁也。

”[1]为此从中国诗学中本有的“韵味”、“情味”、“滋味”等概念出发来探讨诗歌所具有的带有普遍性的抒情性审美特征是我门意中之事。

在不断迅速变化地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对诗歌的认识价值及其审美视域的改变,人们解读诗歌已经远远超越了古人的审美眼光,甚至出现了诗歌理论意义深于诗歌自身意义的情况,这是诗歌文化研究的方式所促成的局势。

中国当前的诗歌的抒情性审美研究也正在做这种布局,本文也以这种眼光着手从文本的审美视域出发探讨了一些诗歌的特征。

但这绝不是别外生枝或者拾人牙慧,而是力图将这些理论形态置于诗歌意境的审美意蕴、诗歌抒情的审美情感以及诗歌语言的审美特质等视域做些现代思维的阐释。

一、韵味:中国诗歌意境的审美意蕴中国诗学的意境理论的审美意蕴可以总归于一个“韵味”的范畴。

这是因为中国人审美观念的源头是重味觉的,标志中国审美源头的“美”字也是从这一点出发来解释的。

《说文解字》对“美”字的解释是:“美,甘也。

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美与善同义。

”后来徐铉又补充说“羊大则美”。

古人觉得羊肉最好吃,尤其是大羊的肉,故将“羊大”二字合而为一来表示味道的甘美。

其实,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一切的评价也自觉地遵从着从味觉感受出发去评价事物的习惯。

对于中国的读者而言,他们在品诗时也善于从“味”的感受切入。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有许多篇章以“味”论文。

如《宗经》篇中论圣人的经典时说“余味日新”,《情采》篇中有“研味李老”,《体性》篇中说“吟咏滋味,流于字句”,《丽辞》篇中“左提右挈,精味兼载”,《隐秀》篇有“深文隐喻,余味曲包”,《物色》篇有“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使味飘飘而轻举,情晔晔而弥新”,《总述》中有“数通其极,机入其巧,则义味腾跃而生”等等。

在这诸多从味觉谈作品的话语中,刘勰认为作品会产生“精味”、“余味”、“味飘飘”、“义味腾跃”的审美效果,而且他还指出了在这一过程中“情”的重要性,他在《情采》篇中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

实际上,刘勰主情而言味恰恰是中国诗歌意境理论必不可少的特征,只是显得零琐了些,而且此时还并未直接出现“韵味”的准确言说。

当这种理论形态发展到唐司空图那里时,“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韵外之致”和“味外味”等一系列审美观点则有了明确的规定性,这被后人直接概括为意境理论中的最重要因素,亦即韵味。

实际上,这一理论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概括诗歌意境本质特征的审美概念。

宗白华说:“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不同,可见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2]这里的“幻化出多样的美”正是中国诗歌意境所具有的审美意蕴,也就是韵味,它既体现了中国诗歌独有的情感和音韵美质,也概括了诗歌意境所具有的无限性及层次性,还蕴含着中国读者特具的人格精神和生命认识。

当然韵味的无限性是我们无法完全把握的,这最直接的与我们的主观认识及知识涵养有关,还与不同的人的知解力和洞察力有关。

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层次把握韵味。

这样,不同的读者所体味出的审美意蕴就会因认识高度的不同而现出不同的形态。

很显然,我们所追求的还是具有高层次认识的审美意蕴。

事实上,中国诗歌的意境在综合诗人、读者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土壤及人格追求、文化风情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对品诗者而言,其层次性是很明显的。

具体而言,分别体现为生活层次、人格层次和生命层次。

当然,在各个层次上意境的审美意蕴仍然是无限的。

更明确的说,意境审美意蕴的层次性的划分不是基于其无限性的,而是按照读者的知解力、人格精神以及生命意识等的不同来划分的。

(一)诗歌意境的生活层次对于一般读者而言,其鉴赏诗歌有意无意所追求的是艺术真实,也就是在人们的情感体验世界里有极其的真实感和符合性。

由于中国诗歌自身的抒情性特质,这种艺术真实自然就与生活现象融合在一起。

更明确的讲,这种艺术真实的来源就是生活,所以称此为诗歌意境的生活层次。

也就是说,我们读诗歌其实在自觉地挖掘生活中的情理。

对于诗人而言,这是他们创作的初衷,为此,他们借助于以景言情、情中寓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等诸多的方式,凭借这些方式抒写的是自然界中树木花草本有的现象给予他们的情感,但符合人们生活中的情理。

从《诗经》、《楚辞》一直到现当代的诗,莫不如是。

正因为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在表情达理的景物之中,有很多已被文学理论家概括为意象。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并不将意象单独作为一种理论置于诗歌的审美过程,而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术语用作对意境理论的言说。

很明显,他和意境并不是同一回事。

从意象所表达的终极意思来说,它是更好的为诗歌意境作补充的,是使得诗歌意境审美意蕴具有内容的无限广阔性而必不可少的。

比如“梅”意象所表达的是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思,那自然就符合令人敬畏、钦佩的生活情理。

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中“孤云”所表达的是凭士幽人的孤高,从而符合当时文人在生活中孤高狷介的厌世清高之理。

陶渊明《咏凭士》有“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杜甫《幽人》有“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

“暖云”意象所表达的是春天的感受,自然符合人与人之间那种温暖的生活情理,罗隐《寄渭北徐从事》中有“暖云慵堕柳条垂,骢马徐郎过渭桥”。

“停云”则符合对亲人朋友思念的生活情理,如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词“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等等。

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活层次是让生活情理预示诗歌的含蓄性。

诸多固有的自然景物在诗歌中被赋予生活中本就存在的情理,这些情理只不过作为对象而隐秘地被描述了出来,达到诗歌意境内容的无限。

如韦勒克所言:“意象可以作为一种‘描述’存在,或者也可以作为一种隐喻存在。

”[3]韦勒克做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表述“隐喻的存在”,实际上诗歌意境的审美意蕴在生活层次上所追求的也正是这种“隐喻”,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诗歌所表达内容的含蓄。

因为将现实事物一丝不漏地描述出来的诗歌其实并不具有广阔的审美空间,所以过度的生活真实反而会抹杀诗歌的韵味,降低其艺术魅力。

由于这一原因,郭昭第从表象的审美视角对这一现象做了精辟的言说,他认为:“文学意象的表象是作家对于现实世界自然事物的显现和映现,所以常常能在有限之中寓着无限,在特殊之中寓含现实世界事物的普遍秩序,能够显示现实世界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

”[4]从意境的生活情理视角而论,意象也就是对生活的情理的“显现”和“映现”,其目的就是为了使诗歌韵味达至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