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心理学1-教学目标与一般过程
《教育心理学》一流教案分享
《教育心理学》一流教案分享教育心理学一流教案分享简介本文档旨在分享一流的教育心理学教案,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积极的态度和策略。
教案内容1. 主题: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问题,并讨论可能的解决方法。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经验。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不同情境下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情况,并让其他学生提出建议和反馈。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对和生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评估方式- 学生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 角色扮演表现的准确性和创造性;- 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理解程度的书面反馈。
评估标准-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概念;- 学生能够运用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将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积极的态度和策略,从而提高成效和生活品质。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标心理老师教案模板
新课标心理老师教案模板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心理教育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心理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心理老师在制定教案时需要有一套模板,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一份,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一、教学目标在教案的开头,明确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同时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阶段。
例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学会有效管理情绪。
二、教学内容接下来,列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要求。
例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情绪的定义、情绪变化的原因、情绪管理的方法等。
三、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或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应注意教学过程的合理安排,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和策略。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例如,可以采用讲述、示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的过程。
在教学评价中,可以通过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评估学生在情绪管理方面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影音资料、教学软件等,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环节。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的教案模板,心理老师可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教案模板也可以为心理教育的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参考,推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个体心理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将围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展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动机、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过程及其与学生学习的关系。
2. 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策略。
3. 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课堂观察、测验、实验、咨询等,提高教学效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育心理学概述(10课时)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概念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2. 学习动机(10课时)学习动机的理论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与策略3. 记忆与思维(10课时)记忆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记忆与思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记忆与思维能力的策略4. 情感与学习(10课时)情感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师生情感交流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提高学习效果5. 个体差异与教学(15课时)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学习规律个体差异对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6.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20课时)课堂观察与评估的方法实验设计与实施咨询与干预技术的运用7. 实践环节(20课时)学生分组实践活动,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指导与学生反思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 平时成绩(5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试成绩(50%):考察学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掌握情况。
3.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综合评价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资源与建议1. 建议学生提前预习相关资料,做好课堂笔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024年教育心理学教案
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使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成果。
3.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它以个体心理现象和群体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人才提供理论支持。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教育评价心理等方面。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等。
4.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学习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过程。
(2)认知主义理论:强调个体内部心理过程的作用,认为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3)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人的主体性、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潜能的实现过程。
(4)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主观性和个体对知识的主动建构,认为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5.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1)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2)教学策略:包括直接教学、发现学习、合作学习、支架式教学等。
(3)学生心理:包括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自我概念、学习动机等。
(4)教师心理: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信念、教师期望、教师效能感等。
(5)教育评价:包括教育评价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
2.案例分析法:分析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4.角色扮演法:模拟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
《教育心理学》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教学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时学分:51学时,每周3学时编写单位:编写人:审定人:编写时间:一、课程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主要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该课程主要阐述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对将来要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起到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社会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等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今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四、课程实施建议(一)师资条件1.专任教师具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熟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识,了解相关教学要求,并且熟悉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而且能够改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主讲教师必须具备2年以上带学生去幼儿园见习、实习的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幼儿园等教育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幼儿园一级以上职称。
(二)教材的选用与编写《教育心理学》,尚金鹏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应具有校企融合的多家幼儿园可供师生进行考察与实地研究;教材需配备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课程标准等方便教学。
(四)其它条件教学条件:应配备多媒体、幼儿园仿真实训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硬件教学设施。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正文]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一、引言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的学科,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对幼儿的关爱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心理学知识,提供指导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教学计划,使教师能够:1. 掌握幼儿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特点。
2. 理解幼儿的行为和情绪表现,能够正确认识和引导幼儿的情绪体验。
3. 学会运用幼儿心理学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培养教师的关怀和倾听能力,与幼儿建立积极而健康的师生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1 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1.3 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的基本规律2. 幼儿的情绪和心理问题2.1 儿童情绪表达的方式和特点2.2 异常情绪和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方法3. 幼儿教育与心理学3.1 幼儿教育的目标和要求3.2 幼儿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3.3 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合作的策略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习参考资料,传授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教师建立知识框架。
2. 案例研讨: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讨论幼儿情绪和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培养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
3. 视频观摩:观看幼儿心理学相关案例视频,进一步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教师引导的方法。
4. 实践活动:组织教师进行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提高教师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测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进行课堂测试,检测教师对幼儿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个案分析:教师针对幼儿个别情况,进行情绪和心理问题分析,并给出相应解决策略,通过评估教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课本资料:选用经典的幼儿心理学教材,作为教师的学习参考资料。
2. 专业论文:提供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前沿研究。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二、课程类型:心理学专业必修课三、教育心理学在培养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学科地位上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如何学(学习理论,包括一般学习理论、不同领域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一般知识和智慧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等)和教师如何教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理论等)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而产生的有关心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
从专业需要上看,无论是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修的教育类课程。
这门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概论等学科为基础,并将这些理论综合运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其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是普通心理学抽象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
同时,这门课程又反过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前述学科的基本理论。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整个学校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的改革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总目标:概括地说,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基本技能的掌握,三是发展实际应用能力。
(一) 基本理论的掌握:首先应掌握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最一般原理,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要了解、把握教育心理学前沿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原则、方法。
(二)要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理论的领会,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理论的应用原理、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技能。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使学习者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研究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准实验设计的能力)、学与教的能力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等。
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应用抽象理论解决生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教案模板
心理学教案模板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促进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编写一份完善的心理学教案对于教师于学生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心理学教案模板,帮助教师们提供系统化和有效的心理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在编写心理学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当与心理学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心理学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5.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6.发展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接下来需要明确教学内容。
心理学课程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学的发展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流派,例如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等。
2.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介绍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例如认知、情绪、人格等,并结合相关理论进行讲解。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等,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心理学在教育、医疗、职业等领域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如情绪管理、压力管理、自我调节等。
三、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心理学教学中,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将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传授给学生。
2.案例分析:以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3.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共同探讨心理学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4.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帮助学生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学教资教案详案范文
心理学教资教案详案范文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学内容:心理学基础知识2. 教学对象:高中生3. 教学时间:2课时4.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5.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认知、情感、意识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开始,心理学就开始有了初步的探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理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分为不同的流派和学派。
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和方法。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等多种形式。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便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在教育、医学、管理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发挥心理学知识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或者情境,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
3.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的实用性认识。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心理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高,需要更多的生动案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使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认识过程和情意过程的特点、青少年儿童的个体社会化、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等基本知识,全面地认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一)使学生掌握从事普通教育工作所必须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科学的心理观;(二)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
主要知识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培养;动机与学习;人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学视角,自主地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儿童、热爱基础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促进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进一步完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教育学。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莫雷、刘学兰等),现代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1版。
2、推荐参考书:1)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2007年11月第3次印刷。
2)章志光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2版。
3)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主编,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2006年7月第6次印刷。
4)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5)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六、课程进度表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七、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在讲授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条件下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第一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二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三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四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五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第六章教案
第课时计划
200 年月日第周星期。
公共心理学教案
公共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了解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心理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心理学基本概念:心理、行为、心理现象、心理科学等。
2.心理学研究对象:认知、情感、意志、人格、心理健康等。
3.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量法等。
4.心理学学科体系:基础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
5.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教育、医疗、企业管理、心理咨询等。
6.心理学热点问题: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压力管理、职业规划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心理学学科体系及各领域的应用。
(3)心理学热点问题及解决策略。
2.教学难点:(1)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2)心理学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结合。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心理学在各领域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心理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实验法:开展心理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心理学研究过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5.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心理学知识的应用。
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案
标题: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理解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
4. 提高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1.1 实验研究2.1.2 观察研究2.1.3 调查研究2.2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2.2.1 教育评估2.2.2 教育干预2.2.3 教育心理咨询3.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3.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1.1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1.2 艾森豪威尔的强化理论3.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2.1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3.2.2 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3.1 罗杰斯的人本学习理论3.3.2 卡尔·罗杰斯的教育理念4.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4.1 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干预策略4.2 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4.3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成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学习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教学策略。
4.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学习理论及其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4. 实践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节课: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二节课: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3. 第三节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4. 第四节课: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策略5. 第五节课: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育应用6. 第六节课: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一课--走进心理学教案
走进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对心理学产生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2. 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4. 心理学与生活的关系5. 心理学的未来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2. 难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具体化和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PPT、心理学相关案例及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感兴趣的心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讲解:介绍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心理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心理学应用的见解和体验。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篇心理学文章,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拓展1. 介绍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生物学、哲学、社会学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应用成果。
3. 推荐一些心理学相关的书籍、文章和影视作品,供学生课后自学。
七、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
八、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心理学主题的课外活动,如心理沙龙、讲座或实地考察。
2. 鼓励学生参加心理学相关的竞赛、研讨会,拓宽视野,提升能力。
3. 成立心理学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心理学某一领域。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Educational Psychology)二、课程类型:心理学专业必修课三、教育心理学在培养计划中所发挥的作用:从学科地位上看,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主要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如何学(学习理论,包括一般学习理论、不同领域的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一般知识和智慧的学习条件以及学习策略等)和教师如何教的心理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理论等)以及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而产生的有关心理学理论和实践问题,它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应用学科。
从专业需要上看,无论是教育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其他各专业的学生,都是必修的教育类课程。
这门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概论等学科为基础,并将这些理论综合运用于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工作中。
教育心理学不仅有其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不是普通心理学抽象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简单应用。
同时,这门课程又反过来促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前述学科的基本理论。
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整个学校教育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及学生观、教师观、学习观的改革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总目标:概括地说,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基本理论的掌握,二是基本技能的掌握,三是发展实际应用能力。
(一) 基本理论的掌握:首先应掌握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和教学心理学的最一般原理,并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观念;其次要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同时,要了解、把握教育心理学前沿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原则、方法。
(二)要学生学会学习。
通过理论的领会,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掌握理论的应用原理、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形成技能。
(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和实验研究,使学习者形成和发展相应的能力,包括教育心理研究的能力(实验设计的能力、准实验设计的能力)、学与教的能力和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等。
最高目标是发展学生应用抽象理论解决生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课时计划
教育心理学课时计划一、课程概述(1节课)
- 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重要理论- 通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 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
二、认知发展理论(3节课)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 注意和记忆的发展规律
- 智力发展规律
三、学龄前儿童发展理论(3节课)
- 艾里克森发展阶段论
- 佛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
- 亲子关系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四、预期理论与成绩理论 (2节课)
- 维希特预期理论
- 德克勒成就动机理论
- 学习动机与激励理论
五、学习理论(3节课)
- 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认知学习理论概述
六、个性与性格理论(2节课)
- 五大人格因素理论
- 性格发展理论
七、课堂管理与教学策略(2节课)
- 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 不同教学模式与技巧
以上内容仅为初步提纲,具体阐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设计。
心理学教学计划
心理学教学计划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个人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一份系统、丰富的心理学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通过这一节,我们可以了解心理学教学计划中的主要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
其次,提供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机会。
最后,鼓励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课程安排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课程安排方式。
首先,将心理学分为不同的专题,例如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每个专题可以占据一段时间来深入探讨。
其次,每个专题中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来传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心理学教学的方法。
首先,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来解决真实问题。
其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分享他们的心理学实践经验,让学生对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评估方式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适用于心理学教学的评估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可以通过写作任务、小组项目和口头演讲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技能水平。
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材选择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适合的教材。
首先,教材应该覆盖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并提供详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解释。
其次,教材应该提供实际案例和研究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教材应该易于理解,以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六、实践活动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心理学教学的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让他们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观心理学实验室或相关机构,以进一步了解心理学实践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人类思维客观规律的人类知识体系。其基本构 成为概念、规律 (原理) 及其应用体系,还包括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学 科课程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设计的课程门类。学科教学目 的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概念、原理体系,学会应用科学的概 念、原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觉、正确的科学思维习惯和建 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情感。
掌握了一部分知识所建立的认知结构状态就好比组装 (或焊接) 好了一 块印刷电路板,产生的命题知识、程序性知识、意象就好比焊接上去的各种 不同的元件,元件齐备了且连接好了,就可以发挥功能,如可以复述 (提取 陈述性知识)、解释和举例说明 (提取意象或下位知识)、可以应用解题 (提 取程序性知识),这是一个一体化的结构,无论从哪个起点都能迅速激活整体 及各个部分。如果出现 “缺少元件” (缺少必要的不同类型知识)、 “元件不 对” (不相干的知识结合到一起,造成对概念的理解错误、内部矛盾)、 “虚 焊” (未能建立起牢固的联系)、“供电工作电流不正常” (与情绪等联系的心 理能量不正常) 则是认知结构不合理、不正常的情况,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 的学习障碍,这是后面要分析的。
·119·
| 新 视 界 心 理 学
举的时候,学校和教育心理学都将会不得不关注潜意识。
第一节 学科教学目标与课程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教学目标
学科教学的目标,按层级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识别 (2) 识记 (3) 理解 (4) 掌握 (理解 +灵活运用) (5) 形成科学合理的科学观念和人文理念 (6) 掌握科学有效的科学研究和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7) 形成对科学文化探索和应用的深入持久兴趣 (8) (通过对科学文化学习和对科学文化创造者了解) 再塑健康积极的 人格 用认知结构模型来解释,就是通过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形成科学 合理的认知结构。 用认知结构模型可以解释上述分目标如下: 识别、识记是比较低的学习目标,一般是对科学和人文科学中的常识、 重要数据、符号等的记忆。只是输入一些陈述性知识或字串符号。 理解:理解可分为两个阶段:初步理解和更深入理解。初步理解了一个 概念、规律,包含如下含义:(1) 形成了关于该知识点的正确的意象 (或下 位知识) (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输入,也可以通过组织和改造认知结构中的原有 意象实现);(2) 形成了关于该知识点的陈述性知识; (3) 所有知识要素建 立起了紧密的和同向非冲突的联系 (奥苏贝尔称为实质性联系)。更深入理解 指在初步理解基础上产生了关于该知识点的更多知识要素 (如产生程序性知 识,即能应用;产生更多下位知识或意象等) 和与更大范围的认知结构中有 关知识点建立了更多的联系。例如对力的概念的初步理解通过 (产生、提取 或加工) 有关的意象,如人 在 推、拉、提、按 物 体 时 的 肌 肉 紧 张 感、弹 簧 测
掌握:掌握指不仅理解还要会灵活运用解决问题,从认知结构模型来看, 首先达到理解层次,即产生了有意象和命题知识构成的一致性牢固结构,还 要学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强化练习、反馈改错形成完整正 确的程序性知识,并与该知识点的结构建立固定的联系,解决问题往往不仅 需要一个单一知识点,还需要调动认知结构中其他结构单元的陈述性知识和 程序性知识,因此这一程序性知识还需要与认知结构中其他知识单元间建立 起牢固联系。
学习一个新单元课程总的教学任务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中通过构建出关 于新单元知识的认知结构组块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具体说是在原有认知结 构基础上,通过学习新单元知识,构建出关于该单元知识的认知结构组块, 并整合到整体认知结构中,同时产生新的策略性知识或充实强化原有的策略 性知识,产生新的积极地情绪体验或强化原有积极地情绪体验。完成这些任 务既是一个连续过程,又有一定的阶段性。具体可分以下系列教学阶段完成: 建构 (或转化) 概念———学习规律 (原 理、规 则) ———简 单 分 解 应 用 学 习 ———综合运用学习———结构化、系统化 (小结)。
科学观念和人文理念是概括性更高的陈述性知识,是需要在长期学科学 习中获得的科学和人文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概括形成陈述性知识进而形 成程序性知识 (科学的和符合社会文明要求科学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行为 规范),这些知识及其结构不会自发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挖掘学 习材料中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使学生获得真切的体验,进而形成明确的 认知,化为自觉的行动。在这里教条的灌输依然是缺乏实效的。人类有两个 基本能力,一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情绪情感体验能力,一个通往科学, 用于求真;一个通往艺术,用于求美或个性化情感表达。学科教学的任务是
·118·
第二篇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的应用 |
第三章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在学科 教学中的应用
“题外” 的话:何时学校教育会重视 “潜意识” 在教育心理学著作中,我们很少能看到有关潜意识的理论,更少看到应 用这些理论解释和解决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这是 “有道理” 的。因为,学 科教学特别是中学阶段以后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都可以认为是一种抽 象逻辑系统 (至少教材是这样呈现的),中考、高考考的都是这些课程中规定 的概念、规律的复述和应用 (演绎推理),考试内容边界分明、纲要明确。另 一方面,小学生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到小学三四年级,形式逻辑思维开始发 展,如果孩子 0-10岁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形成和谐、稳定、阳光、积 极向上、适应力强的人格结构,如果学生是真正的 “小大人”,在这种情况 下,如果我们基础教育的目标仅仅是培养能考试北大、清华的好学生,那么, 这么做足够了。 但这也是没道理的,或者说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实际的家庭教育状 况很不理想,孩子人格问题多多,我们的目标还是希望培养有创新能力、会 合作、守秩序的合格现代公民,最好还能培养一些爱因斯坦、孔圣人。抽象 逻辑思维解决不了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中关键的 “临门一脚”;抽象逻辑思维 也无法做到与埋在心底的 “情结” 对话从而化解之;另外,如果教师只看到 抽象逻辑思维,看不到潜意识,教师的言行很可能会严重伤害学生的 “潜意 识”,导致新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再是简单的 “考北大清华率” 而是 “考北大清华率” 与 “学校阶段性增值率” (即学校对学生个体和该校学生总 体学习成绩进步提升情况与区域总体情况对比的量化考核结果,在现有教育 信息化程度下,在技术上是不难实现的)、 “大师产出率” 等多元评价指标并
形成对科学文化探索深入持久兴趣和探索动机 如果说作为生物学本能的探究反射是动物大脑为适应环境而具有的一种 功能,人类对科学文化探索的兴趣和动机也是一个经过科学文化训练的现代 人大脑的功能,即学科认知结构的功能。动机构成的两个核心要素是需要和 期待 (好比可行性研究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形成需要和期待前提是了 解。系统的科学与文化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与文化的内容、方 法及作用,为学生打开了通往揭开自然和人类心灵密码探索之旅的大门,唤 起人类的探究欲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探索科学和人文知识的需要;同 时学习的不断成功在不断获得实现需要的满足感和获得科学知识结构后的理 智感基础上又不断增强自信,产生新的学习与探索的期待,从而形成并强化 着学习动机。兴趣是个体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产生的积极的、倾向性、 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兴趣可作为内部动机的一部分,兴趣的突出特点是指 向对象本身,追求对象的过程产生的快乐情绪是产生和维持兴趣的根本原因。 因此对于漫长而又复杂的活动过程,兴趣是最强大、最持久、最根本的动机 成分。因此,对于学习来讲没有学科学习兴趣想学好学科知识是很难做到的。 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系统的学科知识,更重要 的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科学文化探索深入持久兴趣和探索动机,而做到这 些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和自 信,形成正向循环过程。 (通过对科学文化的学习和科学文化领域先驱的影响辅助) 形成健康积极 的人格 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对于作为认知结构一极的学科能力进行塑造的课程 可谓丰富之极,甚至多、深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但对认知结构的另外一
第二篇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的应用
| 新 视 界 心 理 学
根据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任何心理过程都是认知结构与环境作用过 程,要想使心理过程有效进行,或者要想解决心理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就必 须设法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条件反射或整合。而认知结构知识模型 理论中关于 “认知结构是由 ‘意象 -程序性知识’ 构成的潜意识结构 (认知 结构潜网) 和由 ‘陈述性知识 -意象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组成的意 识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显网) 两张互相依存的网络组成的一体化网络结构” 理论提供了针对不同环境课题进行认知结构分析的框架,通过这种理论框架 指导下的认知结构现状分析,能够找到心理准备的确切状态或心理障碍的性 质和特点,从而为通过启动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应、条件反射或整合机制解 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提供具体方法和路径。本书第一篇第一章第七节中已 论述过的早期家庭教育理论是根据个体早期主要处在认知结构潜网构建过程 特点而分析总结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方法;本篇第三章主要 涉及的是面对系统性学科知识学习任务,学生的认知结构准备状态,以及如 何顺利实现认知结构 (主要是显网) 的同化、顺应 (由前科学概念向学科概 念结构的转变) 和程序性知识系统建构及问题解决等问题;第四章主要涉及 面对心理困惑的求助者,如何界定环境挑战的性质和针对有关课题求助者认 知结构显网和潜网的特点,以便界定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特点,从而确 定采用的主要辅导路线是基于认知结构顺应 (常型心理问题)、整合 (神经症 类心理问题) 还是条件反射 (暗示技术);第五章则是应用认知结构知识模型 理论分析解决在学科能力结构和人格结构存在障碍的青少年的学习心理障碍 问题等。
·120·
第二篇 认知结构知识模型理论的应用 |
理计挂重物弹簧被拉长同时显示指针位置变化等,通过概括产生了 “力是物 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等陈述性知识,并建立起相互支持、相互印证的牢固 联系而实现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牛顿三定律进一步理解了力是相互作用,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 (产生加速度) 的原因,则对力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加 深,学习了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核力等,对力的概念理解又会进 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