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2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9c8c8dc90c22590102029d93.png)
朝 , 贞一 志 。” 予颜真 卿高度评 价 。 坚 给
山 寻访 季 明的首骨 携归安 葬 。 文主要 围绕 这段历史 写 祭
颜 氏的先 祖 , 孔子七 十 二 贤弟 子 中最受 孑 子钟 爱 就 , 是 L 全文 如下 : 的颜 回; 九世 祖颜 腾 之 以草 书 见称 于 梁朝 ; 五世 祖 颜 之 维 乾元 元 年 , 岁次 戊戌 , 月庚 午 , 九 朔三 日壬 申 , 第 推 , 但通 字 学 , 不 丁书 法 , 写 过 一 部 中国最 早 的 家训 十三叔银 青光禄 ( ) 使持 节 蒲州诸 军事 、 州刺 史 、 还 大 夫、 蒲
俾 尔既 归止 , 开 土 门 ; 门既 开 , 爰 土 凶威 大 训 练 , 长书法 白是情理 之事 。 书初学 褚遂 良, 师从 我 , 尔传 言 ; 擅 其 后
张旭 , 广收博 取 , 自成一 家 , 称 “ 体 ” 颜 体 ” 世 颜 。“ 书法 以 蹙 贼 臣不救 , 孤城 围逼 。 父陷子死 , 巢倾 卵覆 , 天不悔
沉着健 劲 的笔力 和 丰腴 开 朗 的气 度 ,形 成 了雄伟 深厚 、 【 高考展望】 新 高考 重视 对考 生人 文知识 和 学科 素养 的考 查 , 倡 不趋 古人 后尘 的风格 。在 书法领域 中 , 开拓 了一个 新 的 对后 世 书法艺 术 产 生 了极 其深 远 的影 响 , 真卿 颜 导人 文关怀 , 体现 中华 民族 深厚 的文化底 蕴 : 两年 来 , 境 界 , 近 新课 改地 区的 高考历 史卷在 这 一方 面做 了大胆 尝试 , 如 亦 因此被 后人称 为楷 书艺术 的一 代宗 师 , 然而 颜 真卿在
士 , 殿 中侍 御 史 , 迁 为奸 权杨 固忠 排 斥 , 为平 原太 守 。 子颜 季 明所 作 。唐 天宝 十四年 (7 年 )安禄 山谋反 , 75 , 时
天下十大行书
![天下十大行书](https://img.taocdn.com/s3/m/22df6555ad02de80d4d8409f.png)
天下十大行书NO.1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
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9年(公元353年)3月3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33岁时的得意之作。
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
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
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
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
《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shufa/article.asp?classid=34&articleid=2654[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 14:50:20编辑过]NO.2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稿》《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 5.5厘米,23行,每行11、12字不等,共234字。
铃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渊_行书82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渊_行书82种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446a0633a58da0116d17492b.png)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16.李放鸣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17.孙中山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18.赵孟頫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19.佚名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0.敬世江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1.郭沫若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2.佚名
61.阎锐敏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62.佚名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63.王羲之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64.佚名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65.刘梦吟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66.禹卫
汉字书法:渊_Leabharlann 书82种写法67.陈伟勋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68.顾仲安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3.朱涛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4.王伟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5.张即之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6.舒同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7.禹卫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8.佚名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29.王铎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76.佚名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77.赵孟頫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78.佚名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79.佚名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80.文徵明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81.李旭科
汉字书法:渊_行书82种写法
82.向佳红
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
![中国书法史上的三大行书](https://img.taocdn.com/s3/m/f1727b17941ea76e59fa047f.png)
中国书法史上有三大行书,被称为天下三大行书,分别是《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
下面爱书法的为大家带来天下三大行书的介绍与书法鉴赏。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请了谢安、孙绰等41位名士贵族,来到绍兴郊外的兰亭。
众人在举行修禊仪式后,在兰亭下的溪水两旁席地而坐。
雅士们将酒杯放在溪水中,杯子顺流而下,遇到障碍,停到谁的面前谁就要写诗助兴,吟不出诗的就被罚酒。
这次聚会,共成诗37首。
微醉的王羲之在众人的簇拥下,提笔作序,他乘兴写道: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序》点击查看大图《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笔法遒媚飘逸、浑然天成,全帖二十个“之”字、八个“以”字、七个“不”字,反复出现,却各具奇妙而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据说王羲之后来多次重写此帖,均不如初作满意,遂感叹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兰亭修禊两年之后,王羲之因与扬州太守王述有矛盾,便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从此退隐田园。
王羲之一生作品丰厚,这篇随手写下的《兰亭序》,因其情感与书法水平的自然流露,而被奉为“登峰造极,风神盖代”的宝书。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
《兰亭序》不仅以书法优美著称,也是著名的文学作品。
王羲之在《兰亭序》中以充满诗意的优美语言,追忆春天的氛围和友朋陶醉于自然之中的安逸。
随之笔锋一转,欢聚转瞬即逝,抒发了好景不长、死生无常的感叹。
千百年来,人们喜欢《兰亭序》,不仅是喜欢王羲之飘逸的笔法,更喜欢文章里描绘的自由精神世界,茂林修竹,曲水流觞,无拘无束。
那天的兰亭雅集,也成为中国文人的一种终极生活态度,被后人所长久地向往。
《兰亭序》真品一直保存宫中,梁朝战乱流落民间。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https://img.taocdn.com/s3/m/916fb89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7.png)
我国十大行书前10名天下十大行书分别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二行书——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三行书——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四行书——东晋王珣《伯远帖》天下第五行书——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天下第六行书——唐柳公权《蒙诏帖》天下第七行书——唐欧阳询《张翰思鲈帖》天下第八行书——北宋米芾《蜀素帖》天下第九行书——北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帖》天下第十行书——北宋李建中《土母帖》1. 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或称《兰亭集序》,又称《禊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后世尊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原本已不存,现均为其摹本。
《兰亭序》用笔提按分明,既有藏锋又有露锋,流美而不轻浮,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有宽有窄,章法自然,气韵生动,令人心旷神怡。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兰亭序》唐代临摹墨迹本有虞世南、褚遂良的临本和冯承素的摹本,其中以冯承素摹本最为有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又称为“神龙本”或“神龙兰亭”。
这件冯承素摹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纸本行书,前纸13行,行距较松,后纸15行,行距趋紧,然前后左右映带,攲斜疏密,错落有致,通篇打成一片,优于其它摹本。
用笔俯仰反复,笔锋尖端锐利,时出贼毫、叉笔,既保留了照原迹勾摹的痕迹,又显露出自由临写的特点。
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摹临结合,显得自然生动,并具一定的“存真”的优点,在传世摹本中最称精美,体现了王羲之书法遒媚多姿、神情骨秀的艺术风神,为接近原迹的唐摹本。
在王羲之无真迹存世的情况下,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最佳摹本,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祖籍山东琅琊(山东临沂),东晋杰出书法家,世称“王右军”,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楷、行、草、隶、八分、飞白、章草俱入神妙之境,成为后世崇拜的名家和学习的楷模,有“书圣”之称。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续_行书79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续_行书79种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863dee763231126fdb112b.png)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62.赵孟頫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63.蔡云汉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64.佚名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65.司马彦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66.禹卫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67.庞中华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68.杨子实
15.佚名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16.陈天俊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17.鲁迅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18.顾少强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19.王铎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20.赵孟頫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21.阎锐敏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22.李旭科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38.黄庭坚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39.日本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0.王壮为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1.佚名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2.米芾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3.佚名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4.佚名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5.佚名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6.王正良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7.韦志莽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8.日本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49.鲁迅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50.文徵明
汉字书法:续_行书79种写法
51.日本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馆_行书82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馆_行书82种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8c89ca964bcf84b8d57b96.png)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6.王壮为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7.徐静蕾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8.任政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9.佚名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0.文徵明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1.黄庭坚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2.王伟
7.陈伟勋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8.司马彦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9.阎锐敏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0.鲁迅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1.佚名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2.郑板桥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3.刘梦吟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14.王铎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3.禹卫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4.米芾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5.李放鸣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6.鲁迅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7.佚名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8.佚名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29.日本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30.敬世江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31.顾仲安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32.郭沫若
汉字书法:馆_行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34.李旭科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35.佚名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36.佚名
汉字书法:馆_行书82种写法
王羲之行书笔法(二)
![王羲之行书笔法(二)](https://img.taocdn.com/s3/m/24c0167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98.png)
中有着清晰的展现:笔锋硬挺挺地上,像是用锤子敲打器物,当的一下,动作就完成了,形态质真素朴。
王羲之早期行书如《姨母帖》仍基本上承袭着这种古法。
孙过庭《书谱》云:“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这里讲的是王羲之力变古法以住,笔锋于点画内部的运动不再是一下子即敲击完成,而往往经历了多次反复的“衄挫”,却图 图5-1 东 晋 王羲之 快雪时晴帖(局部)图 图5-2 东 晋 王羲之 忧悬帖(局部)图 图5-3 东 晋 王羲之 频有哀祸帖(局部)图 图5-4 东 晋 王羲之 丧乱帖(局部)图 图5-5 东 晋 王羲之 得示帖(局部)图 图5-6 东 晋 王羲之 得示帖(局部)图 图5-10 东 晋 王羲之 丧乱帖(局部)图 图5-9 东 晋 王羲之 何如帖(局部)图 图5-8 东 晋 王羲之 姨母帖(局部)图 图5-7 东 晋 王羲之 二谢帖(局部)图 图5-11 东 晋 王献图 图5-12 东 晋 王献之 鸭头丸帖(局部)图 图5-13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之 廿九日帖(局部)图 图5-14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图 图5-15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图 图5-16 唐 颜真卿 祭侄稿(局部)图 图6-1 楼兰残纸之“不”图 图6-2 楼兰残纸之“具”图 图6-3 楼兰残纸之“之”图 图6-4 东 晋 王羲之 姨母帖之“之”如电光逝火,爆发力极强,动作完成的单位时间一般甚至略短于古法。
《何如帖》“不审”(图6-7)二字,“不”字末点入笔微曲引势较长,就像写一个短短的横画,然后笔锋微微侧切,随即向斜下方再较陡直地翻切,略为转笔回提,使笔锋着纸充分,最后快带出一个形态饱满的狭长三角。
“审”字起首之点用笔动作的层次与之上的点法大体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入笔引势短促,在接近底部时增加了一个细微之极的小翻切,转笔回提幅度较大,出锋时意到而已。
两个点的形态,一者舒张悠长,一者精悍充盈,毫芒之间,变化生焉。
而悠长地滑切,点画下沿形成优美短弧形,锋势柔和,回摆轻盈;第二画入笔较为陡直短促,稍取弯翘之势,铺毫后鳞勒涩进,收笔时有一沉实的动作,很小的顿挫,蓄势后出锋,短而结实。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国书法史最高峰墨迹名品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国书法史最高峰墨迹名品天下第二行书](https://img.taocdn.com/s3/m/2c40fba62b160b4e777fcf0e.png)
[ 颜真卿 ]超越王羲之的名笔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中国,颜真卿与王羲之几乎并驾齐驱地渗透在人们对书法的认知里。
如果说,王羲之的字是富有贵族气息的,那么,颜真卿的书法则充满了真性情。
2019年新年,又有了飞去日本看展的理由——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即将展出!其中最重磅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姪文稿》。
展期:2019年1月16日—2月24日即使在台北故宫,《祭姪文稿》也极少展出——这件“限展国宝”上一次露面,要追溯到十年前台北故宫的“晋唐书法展”(2008);在海外展出,还是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这一次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示,是《祭姪文稿》在日本的首次公开展出——展期仅一个月。
在中国书法史上,《祭姪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排在第一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不过,“天下第一行书”早已无法获见真迹,而这件“天下第二行书”却有幸保存了下来——更是仅存极少数的颜真卿真迹。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局部《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5年,享年七十八岁。
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二_行书64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二_行书64种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6c776b7cd184254b3535e5.png)
行书64种写法 课件模板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1.陈继世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2.米芾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3.韦志莽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庞中华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米芾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6.王壮为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46.王羲之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47.顾仲安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48.王伟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49.郑板桥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0.黄庭坚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1.佚名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2.刘梦吟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3.日本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4.郑板桥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5.王羲之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6.赵孟頫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7.李放鸣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8.孙中山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59.佚名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60.罗扬
30.陈天俊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31.舒同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32.徐静蕾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33.佚名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34.米芾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35.禹卫
汉字书法:二_行书64种写法
天下十大行书记忆口诀
![天下十大行书记忆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3f8f2d4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e.png)
天下十大行书记忆口诀
1、草书不见横画。
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
可用虚、细线替代。
2、忌由快产生的平拖、干笔、粗细一样的现象,行处皆留,留处皆行。
3、墨淡无神。
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
4、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
5、中间一行是作品重点。
一作品中,要有几个突出、精彩、有个性的字。
这也叫“书眼”。
6、长线条字很重要,收笔时要谨慎,一般笔势结束时用干笔。
7、笔墨重的字不能面积相等,字的重轻要有过渡,忌团状。
8、细笔要有韧性,粗笔要结实。
要有铁划银沟的粗笔,又要有行云流水的细笔。
9、墨干时速度稍慢,湿时略快,粗时略慢,细时略快。
行草有楷意,楷书要行写。
10、交笔时,起讫分明,每笔要交代清楚。
11、讲究提按:齐而不齐,直而不直,曲中含直,直中含曲。
要“提着笔向下按”。
12、中锋侧锋并用,八面出锋,细处用中锋,厚处用侧锋。
书法行书入门必练100个字
![书法行书入门必练100个字](https://img.taocdn.com/s3/m/72ab333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8.png)
以下是一些适合书法行书入门必练的100个字:1.人2.心3.云4.山5.水6.天7.风8.雨9.湖10.江11.山川12.草木13.星月14.风云15.雪雨16.乾坤17.天地18.大小19.多少20.往来21.前后22.上下23.左右24.点画25.结构26.笔锋27.节奏28.气息29.神韵30.势道31.心手合一32.意在笔先33.因字生势34.因势生字35.字不欲疏36.势不欲急37.字有百状38.各有其势39.势如行云流水40.字如惊鸿游龙41.稳而不呆42.活而不滑43.慢而不滞44.快而不狂45.藏而不露46.圆而不俗47.老而不枯48.润而不肥49.秀而不媚50.清而不寒51.简而不凡52.奇而不怪53.逸而不飘54.雅而不疏55.辣而不烈56.险而不惊58.甜而不腻59.痛而不呻60.快而不赶61.慢而不拖62.忍而不发63.怒而不嗔64.急而不躁65.躁而不狂66.恨而不怒67.爱而不溺68.怒而不怨69.乐而不淫70.哀而不伤71.乐而不淫72.哀而不伤73.醉而不倒74.卧而不眠75.行而不辍77.心无杂念78.手无妄动79.意在笔先80.笔从后发81.力从腰发82.中锋行笔83.藏锋收笔84.偏锋运笔85.斜正得法86.疏密有致87.浓淡相宜88.虚实相生89.开合有度90.方圆互济91.正偏互峙92.大小相宜93.长短相协94.平斜相对95.非钩不跃96.非使不劲97.非点不醒98.非纵不逸99.以形写意100.以意取神。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儿_行书85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儿_行书85种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168372866fb84ae45c8dcd.png)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31.丁永康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32.司马彦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33.陈伟勋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34.佚名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35.佚名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36.顾仲安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37.佚名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77.司马彦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78.孙中山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79.朱涛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80.任政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81.阎锐敏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82.庞中华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83.罗扬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84.舒同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汉字书法 儿
行书85种写法 课件模板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1.王壮为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2.李旭科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3.郑板桥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4.韦志莽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5.佚名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6.赵孟頫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61.王伟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62.日本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63.田英章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64.佚名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65.鲁迅
汉字书法:儿_行书85种写法
66.王羲之
第二行书《祭侄季明文稿》
![第二行书《祭侄季明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7ab14c10650e52ea54189805.png)
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二行书”公认为颜真卿所写的《祭侄季明文稿》,《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
目录1简介2作品缘故3原文4译文5历史评价1简介“天下第二行书”公认为颜真卿所写的《祭侄季明文稿》,《祭侄稿》全称《祭侄季明文稿》,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
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
麻纸本,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二十三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二百三十四字。
钤有“赵氏子昴氏”、“大雅”、“鲜于”、“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等印。
曾经宋宣和内府、元张晏、鲜于枢、明吴廷、清徐乾学、王鸿绪、清内府等收藏,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作品缘故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请求救兵。
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
王想冒功,拥兵不救。
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
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
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
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
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谥“忠节”。
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子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
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
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宋_行书68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宋_行书68种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1ef465a469eae009591becd9.png)
行书68种写法 课件模板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1.罗扬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2.王壮为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3.敬世江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鲁迅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5.顾少强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6.吴玉生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23.陈继世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24.禹卫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25.文徵明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26.郭沫若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27.郑板桥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28.佚名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29.佚名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6.蔡云汉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7.黄庭坚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8.任政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9.杨子实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50.佚名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51.郑板桥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52.佚名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53.王伟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38.日本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39.佚名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0.田英章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1.李旭科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2.日本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43.王壮为
汉字书法:宋_行书68种写法
钢笔行书字帖-直接打印练习 (2)
![钢笔行书字帖-直接打印练习 (2)](https://img.taocdn.com/s3/m/c88a89e551e79b896902267d.png)
钢笔行书字帖启下点:尖入,重顿后向下出锋带下。
启右点:由上向下轻入重顿,然后向右上出锋收笔,与右侧的笔画呼应。
长点:一般作反捺使用,收笔时略露附钩,或向右下方顿笔即收,不带附钩。
启上横:书写时末端向上引带,以和下笔连接,如“天、大、古”的上横。
启下横:书写时向左下引带出锋,以和下笔呼应。
悬针竖:入纸后稍顿转笔向下由重变轻,出锋收笔。
垂露竖:落笔稍顿即提笔向下,至末端回锋收笔。
短竖:同楷书,但有的以点代替。
平撇:落笔稍顿后迅即向左平方向撇出。
斜撇:同楷书,只是在撇时要果断,不要迟疑,而且要全力送到位。
短挑:落笔后略顿,然后在提笔向右上方用力挑出。
(均有“土、王”等偏旁下端的短横变化而来)长挑:与短挑相似,唯其笔画少长。
可单独起承托作用,有时也同点画结合,如“独”等字。
斜捺:顺着撇势轻落笔,稍作横行即向右下行笔捺出,捺时要用力,并将笔势由斜改平斜。
平捺:回锋落笔,略横即向右下行笔,最后平捺出锋,平捺要“一波三折”,呈流动态势。
竖钩:先写竖然后顿笔用力向左下钩出。
整体要挺拔,遒劲有力。
斜钩:侧锋落笔后纵笔而下,最后翻笔向下钩出。
斜钩中部要略带弧,有韧劲刚中含柔,并有纵势。
卧钩:顺笔直入并向下向右用力作下弧,至笔画末端翻笔向左上用力钩出。
背抛钩:顺笔写上横,到转折处折笔而下,顺势婉转写弯曲,最后翻笔向左上钩出。
浮鹅钩:落笔稍重,接着引笔向下写竖,随即右拐变写横,最后翻笔向上钩出。
平折:落笔先写横,折时稍用力向左下方钩出。
竖折:先写竖画,至折时笔略提起,再顿后转笔向下,迅速向左上钩出。
两点水:先写点,顺势向下出锋与提画笔断意连。
三点水:只用两点,第一笔写点,第二点与竖画连写。
言字旁:先写点,再写横折提,点与横折提的横画笔断意连。
单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锋,随后回锋翻笔顺势写垂露竖,有时根据右边的部首可回锋向右下以连右部。
如撇画长,则竖画短,撇画短,则竖画长。
双人旁:下笔写短撇不出尖,回锋折笔写第二撇,再回锋翻笔向下写竖,有时可回锋写右部。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愿_行书92种写法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愿_行书92种写法](https://img.taocdn.com/s3/m/1d3b7604f8c75fbfc67db214.png)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54.米芾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55.郑板桥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56.舒同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57.蔡云汉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58.佚名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59.文徵明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60.敬世江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69.刘梦吟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70.荆霄鹏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71.丁永康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72.禹卫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73.黄庭坚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74.阎锐敏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75.佚名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76.佚名
汉字书法 愿
行书92种写法 课件模板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1.王壮为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2.禹卫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3.佚名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4.佚名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5.日本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6.王伟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7.李放鸣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46.顾少强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47.米芾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48.杨子实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49.吴玉生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50.敬世江
汉字书法:愿_行书92种写法
常用字楷行二体凄楷书结构要点常见异体写法把两点水写成三点水三点水
![常用字楷行二体凄楷书结构要点常见异体写法把两点水写成三点水三点水](https://img.taocdn.com/s3/m/0750b7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33.png)
常用字楷行二体凄楷书结构要点常见异体写法把两点水
写成三点水三点水
在楷书和行书中,把“凄”字的“两点水”写成“三点水”是一种常见的异体写法。
这种写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汉字的动态美和艺术性。
在结构上,三点水的写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首点居中:三点水的第一个点应该居中,既不能靠左也不能靠右,要保持平衡。
2. 第二点偏左:第二点的位置应该偏左,这样可以让整个字看起来更加协调。
3. 第三点与第二点距离适中:第三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应该适中,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保持适当的距离可以增强字的美感。
在书写时,要注意三点水的笔画顺序,正确的顺序是先写中间一点,然后写左边一点,最后写右边一点。
同时,要掌握好每个点的角度和大小,以及整个字的重心,保持平衡和稳定。
除了把两点水写成三点水外,还有一些常见的异体写法,如把“凄”字中的“水”写成“氵”(三点水),这种写法可以增强字的形象感;把“凄”字中的“心”写成草字头或者在中间加一横等。
在书写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选择合适的写法,但要注意保持字的基本结构和笔画顺序,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者不规范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 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 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 苏轼被贬黄 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表达了 苏轼 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 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 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 州寒食诗帖》在书 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
其主要作品有: 蜀素帖: 是米芾38岁时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 诗八首。“ 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 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 邵氏 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 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 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 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 宫见 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 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 得水一般。 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 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 色有浓有淡,如 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黄庭坚
松风阁诗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 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 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 他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 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 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 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 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 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 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 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多景楼诗册: 米芾书。极为豪放,笔力雄伟,神 采奕奕。诚如宋赵秉文所盛赞的:“此 册最为豪放,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 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 起陆, 矫然如雕鹗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 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 贯七札,不 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见此册,可以 使人想象出米芾当时挥 毫时“神游八极, 眼空四海”的惊人气魄。
脚气帖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 四川)人。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 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 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 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 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 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 “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苏轼 《李白 仙诗帖》 现藏日本大 阪市立美术 馆
赤壁赋: 苏轼真 迹精品的代表作。 纸本,行楷书。 其书法丰腴劲秀, 结字在方整中有 流动的气势, 特 别是用墨虽浓, 而灵活不滞,看 去平平正正,但 令人玩味无穷, 被称为 宋代第一, 并不为过誉。
苏轼 《江上帖》 行书 今藏台北故宫 博物院 尺牍即书信,中国传统文人极重信 札之书艺,尤以魏晋人为最。苏轼崇 尚晋韵,也倾心于此。苏轼的尺牍书 艺赢得了后人的赞许,苏轼名札甚多, 如《致季常尺牍》.《治平帖》.《宝月 帖》.《啜茶帖》.《久留帖》.《屏事 帖》.《作书帖》.《京酒帖》.《渡海 帖》.《假寐帖》.《尊文帖》等。
第 四 章
行书基础知识及
行书的线条(竖撇捺)
宋代行书
宋代书家及行草书作品
宋初书家有徐铉、李建中 “宋四家”: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黄庭坚《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 卷》、《花气诗帖》 米芾《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 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 蔡襄《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 宋代文人书家甚多,林逋、范仲淹、欧阳修、苏洵、司马 光、王安石、张舜民、蔡京、蔡卞、薛绍彭、米友仁、叶孟 得、赵构、陆游、范成大、朱熹、吴说、张孝祥、文天祥、 姜夔、吴琚、魏了翁、张即之、赵孟坚、岳飞等。
宋徽宗赵佶(1082-1135)
牡丹诗册
赵佶 作。瘦金体书写的行楷。纵 有行而横无列,疏密大小,相映成趣。 宋徽宗 把楷书写成这一面目,对瘦硬 的极端作了尝试,是有益的。不过由于 走到 了极端,后人若仅取形似,不求 变化,则难有新的突破。
其他书家
北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
பைடு நூலகம்
北宋 欧阳修 灼艾帖
北宋 林逋 松扇五诗卷
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 锋”。 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 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 刷字”的 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 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 动态的美 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 “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 之,当 为生平合作”。
米 芾
紫金砚帖: 米芾作。行书。 此书法飘逸灵动, 看似漫不经意,而 更得浑然天成之神 韵,有“无心插柳 柳成荫”之趣。这 是米芾书法功力至 深的成果。
南宋 吴琚 杂录五段
南宋 赵孟坚 自书
金 王庭筠 跋李山画风雪杉松图
金 蔡松年 跋苏轼李白仙诗卷
行书的线条(竖、撇、捺)
蔡襄 《持书帖》 行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 《扈从 帖》 北京故 宫博物院藏 纸本行书,纵 23.3厘米,横 21.4厘米。《扈 从帖》为治平三 年(公元1066年) 蔡襄五十五岁时 作,用笔一笔不 苟,疏朗婉健, 雍容大度,颇具 晋唐遗风。
蔡襄《自书诗卷》 行书 故宫博物院藏 素笺本,纵28.2、横221.1厘米。此帖是 蔡襄诗稿的一部分,共录十一首诗。
研山铭帖: 纸本,行书,是米芾真迹精品中的 代表作。米芾的行书成就最高。此帖 下 笔倜傥纵横,跌宕多姿,不受前人 成法的制约,抒发性情天趣,在他的 大 字墨迹中,应推为上品. 2002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拍卖 会上以2999万元出资收购,每字折合 人民币76.9万元。它成交价超过了不 久前拍卖的北宋徽宗《写生珍禽图》 的2350万元成交价,创下中国艺术品 拍卖新的世界纪录。拍卖结束后, 《研山铭》交由故宫博物馆收藏。
向太后挽词: 小字行楷。纸本。是其五十一岁时 所书。其结字介于行楷之间,笔法精炼, 正如前人所说:“研笔如铁,而秀媚之 气奕奕行间,风华类得大令(王献 之) 之神,是南宫得意笔。”米芾这样精致 的小楷是极为少见的。
寒光帖: 淡黄纸本。行草书。是其四十一岁 以前书写的。明董其昌在此帖的跋记中 写道:“老米此尺牍似为蔡天启作,笔 墨字形之妙,尽见于此”。此帖书 法 与一般常见的米字略有不同,其行笔时 提处细若丝发,圆润遒劲,按处 中锋 直下,沉着不滞;结字因势生形,行间 丝带连绵不断,熟而不俗,险 而不怪, 欹正相生,出乎自然。
黄州寒食诗卷跋 是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后写的一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 所珍视, 与原帖合称“双璧”。 《寒食帖跋》表现了“黄书”的基 本艺术特点。《 跋文》用笔锋利爽 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 纵横奇崛,其长笔 画波势比较明显。 由于黄庭坚善于把握字的松紧,因 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 四周放射的特 殊形式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 体。
释文: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激箭 ,人世若浮 萍。 癡属根本业,爱为煩恼阬。 轮迴几許劫,不解了旡明。 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癡半。有事对面說,所以足人怨。心 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 君看渡奈河,谁是喽罗汉。 寄语 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知來。 任运堂 試张通笔为法聳上座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兩卷。涪翁題。
在布局上,《跋文》 常从欹侧中 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 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 看,一行字 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 浑成一体。此跋给人以神 情饱满,气 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 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 最后不无得 意地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 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北宋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行 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纸本 纵29.1, 横213.8厘米。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是黄庭坚晚年杰作 ,落笔奇伟 ,点画 用笔的“沉着痛快”,笔笔似自空中蕩 漾而來,充滿飞动之势。结体舒展大度, 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 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 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 “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 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 “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 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 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 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 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江上帖》9 行,58字。落 笔如漫不经心, 而整体布白自 然错落,丰秀 雅逸,端庄圆 润,但不做作, 笔法精严,但 不拘束,作者 的学问才气发 于笔端,与书 札的萧散风格 相吻合。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 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他自己说: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 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 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 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 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 寒食诗跋》,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 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 实画至右住处,
北宋 林逋 手札
北宋 王安石 楞严经旨要
北宋
李建中 土母帖
南宋
赵构 赐岳飞书
北宋 蔡京 题听琴 图诗
南宋 岳飞 还我河山
书谢眺诗
南宋 岳飞
前出师表
南宋
陆游
自书诗卷
南宋 陆游
苦寒帖
南宋
秦桧
偈语
南宋 朱熹
城南
唱和诗
南宋 范成大 西塞渔社图卷 跋
南宋 范成大
赠佛照禅师诗碑
南宋 张即之 汪氏报本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