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六年级上册
1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6个班,由于家庭及地区等因素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野不宽,见识有限,知识贫乏,对本地本省的乡土人情、历史传统、名胜古迹、丰富物产之至甚少;学习、生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未经养成;纪律安全防范意识尚未形成;特别是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因此,搞好地方课程教育有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本期教学目标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三、本期教学重点1.增长学生的对本地本省的乡土人情、历史传统、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等方面的知识。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习惯。
3.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材分析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教育》和《家乡教育》两个方面。
1.《专题教育》:专题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几个方面。
其内容全面,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转变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的提高处理成长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2.《家乡教育》:家乡教育主要学习家乡的民族常识和民族团结相关内容。
地方课程六年级(上册)
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六年级上册《预防艾滋共同参与》备课本学校年级教师2014年9月2日一、认识艾滋病1、什么是艾滋病【教学目标】1、知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和英文缩写。
2、了解艾滋病病毒的藏身之处。
【教学重点】知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和英文缩写。
【教学难点】了解艾滋病病毒的藏身之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你对艾滋病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认识艾滋病。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1至4页。
思考:(1)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和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2)艾滋病病毒藏身何处?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本节课学习中你的主要收获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艾滋病病毒的特点【教学目标】1、掌握艾滋病病毒两个重要的特点。
2、了解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3、了解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性。
【教学重点】掌握艾滋病病毒两个重要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哪些不会。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你对艾滋病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艾滋病病毒的特点。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5至8页。
思考:(1)艾滋病病毒有什么特点?(2)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哪些不会?(3)艾滋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本节课学习中你的主要收获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3、艾滋病的发展时期【教学目标】1、知道艾滋病的潜伏期和发病期两个发展时期。
2、了解艾滋病每个时期大概的时间。
【教学重点】知道艾滋病的潜伏期和发病期两个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了解艾滋病每个时期大概有多长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你对艾滋病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艾滋病的发展时期。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9至12页。
思考:艾滋病的发展分为哪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大概有多长的时间?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方历史与文化1. 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地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第二课时:地方地理与环境1.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介绍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地方风土人情1. 分析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
2. 探讨地方方言、民间艺术等特色文化。
第四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1.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2. 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家乡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2. 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现状,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文化的措施。
3. 学生对家乡的特色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地域认同感。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材。
2. 课件: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参考资料:关于家乡的报纸、杂志、网络资源等。
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历史探索之旅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长辈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第二课时:地理探索之旅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生记录考察过程中的发现,教师讲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七、风土人情体验第一课时:民俗风情1. 教师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实践活动。
2. 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民俗风情,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第二课时:方言与民间艺术1. 教师讲解家乡的方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方言交流。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总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地方课程教案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六)年组(上)学期进度表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2.报案的正确方法: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二)火警报案电话:119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2.报警的正确方法: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
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教案《登高》1、题解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学生自读感悟自读全诗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第三联从时空着笔。
由异乡飘泊到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
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3、译诗《书愤》一、教学目的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人自然社会学科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在通读教材和了解了该级段六年级学生的情况后,我发现《人自然社会》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是学生在初步学习语文数学后,使学生开拓视野,以便更好的接触和认识社会,提供了非常好的载体。
但是,我校地处郊区,学生接触面不广,视野不够开阔,导致学生知识不丰富。
再加上学生家长识字不多,而且家里没有电脑可供课前查寻资料,学生有的只是对事物的好奇和热情。
据了解,该六年级段学生学习基础比较扎实,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好。
二、教材分析《人、自然、社会》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人口与青春期教育、浙江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
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
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四、教学措施1、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
2、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际能力和团队精神4、提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5、不断加入更多的新鲜内容6、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中国古典乐器》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中国古典乐器)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中国古典乐器)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音乐舞蹈第7课乐器中国古典乐器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气氛,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X 文化似出一源,表达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
喜欢中国古典乐器,喜欢品赏古典音乐,每每沉醉于那种远古空灵的境地中而清心寡欲,忘记周遭一切。
一直鲜少听西洋音乐,倒不是因为西洋乐不够动听,总觉少了某种内涵韵味,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后的韵味。
以为西洋乐器表现的形式多是通过听者的感官来引发其思想和感情的体验,而中国的古乐器则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盘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
中国乐器的音色历来注重个性化,强调不可替代性。
但凡在历史上被淘汰或没有得到长久传承或普遍使用的乐器,大都是因为其音色与其他乐器相似。
如瑟因其音色与筝和箜篌相近而几乎绝迹,排箫因其与洞箫相近而失传多时。
因而好的乐器都有各自的品性特征。
古琴---大度的高人名士古琴就象个大度的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
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
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
虽然唐宋元明清时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却始终是作为活的、有生命力的乐器在使用,而不单是作为文物或工艺品被陈列着。
“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全部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
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纯洁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气概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不能表达的。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蒙书诵读第—课〔幼学琼林〕〔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节选自第—局部“天文〞的起始局部,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累积言语,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打算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
安排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打算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
〔二〕课中学习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根底上,让学生进行回忆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到达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到达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商量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根底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1、能背诵节选内容。
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能了解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打算课件古代名人故事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
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曰衣钵真传为当世宗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含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4)
总课时数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让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并知道怎样预防近视眼。
3.培养学生良好地用眼卫生习愤,树立强烈的保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原因以及预防的方法。
2、学生在经历调查:搜集、整理信息、汇报交流近视的危害和造成近视的原因过程中,合作探究出预防近视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培养学生珍爱眼睛,保护视力。掌握预防近视的方法并养成科学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近视的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法与学法
谈话交流、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课件、媒体资源等)
一旦近视了,我们的生活学习都会受影响。下面有请小记者出场,请他采访一下我们班里近视的同学。
(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了解近视的成因,从而懂得用眼卫生是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有效方法.)
(二)近视会给你带来哪些危害及烦恼呢?
1、小记者采访,请近视的学生回答。
2、师总结近视给人带来的危害及烦恼.(出示课件)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近视的内容和怎样爱护我们的眼睛,也知道了眼睛的作用很大很大。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欣赏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它,工作、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板书设计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
“二”个要
“三”个一
“四”不看
课题
保护眼睛 预防近视(3)
总课时数
3
教学目标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勤剪指甲勤洗手,不用脏手把眼揉;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8.岳飞(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通用版
地方课程-传统文化-8.岳飞(教案)课程名称: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通用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岳飞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感受岳飞忠诚、勇敢、坚定的品质。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岳飞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学内容:1. 岳飞的历史背景2. 岳飞的生平事迹3. 岳飞的精神品质4. 岳飞的影响和意义教学重点:岳飞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教学难点:岳飞的影响和意义教学准备:教材、PPT、视频、图片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岳飞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位是谁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岳飞,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岳飞的历史背景和生平事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详细讲解岳飞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感受岳飞的忠诚、勇敢、坚定。
2. 分析岳飞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岳飞的高尚品质。
四、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岳飞的影响和意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岳飞的精神品质。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岳飞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岳飞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岳飞的精神品质。
2. 分析岳飞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岳飞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以岳飞为主题,进行创意展示。
2. 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岳飞的精神品质。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幼学琼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幼学琼林》,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经典语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幼学琼林》的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序言、天文、地理、人事等四个篇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幼学琼林》的基本内容和经典语句。
2. 教学难点:对传统文化中的天文、地理、人事等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幼学琼林》,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内涵。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幼学琼林》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幼学琼林》的第一部分,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内涵。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文化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与同学的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幼学琼林》内容的理解、经典语句的运用以及案例分析的深度。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后测试或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幼学琼林》基本知识和经典语句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参观文化遗迹:组织学生参观天文馆、地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传统文化活动:举办诗词朗诵会、书法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
3. 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讲座或活动,增进家长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家校合作。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第12课篆刻中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含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
从明清流派篆刻算起已有近500年的历史。
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开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高度的艺术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优良的根底。
所以篆刻艺术史可以上溯到2022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前221〕。
篆刻艺术的开展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
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古玺(易敞邑圣□卢之□)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古玺大多是属于战国时期,其中也有春秋时期的遗物。
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
秦以前写作“□〞或“□〞。
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称阳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称阴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异形。
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
古玺制作精工,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
朱文玺有的边栏宽广,白文玺多有界格,还有一种朱白文相间的古玺也很别致,可见当时玺的制作已趋成熟。
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觉过3枚类似古玺的实物,有人据此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
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
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
秦印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又称半通印〕加“日〞字格,这是秦印显著的特点。
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
秦代(宜野乡印)汉代是玺印开展空前明媚辉煌的时期。
汉代除帝王印仍称玺外,其余都称印。
在官印中有的称章或印章,私印中有的称信印或印信。
现在通常使用的印章一词,即X于此。
汉印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尤以私印的种类最为繁多。
汉印以缪篆体入印。
六年级上学期地方教材,预防艾滋,共同参与,教学工作计划
六年级上学期地方教材,预防艾滋,共同参与,教学工作计划篇一:1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新的学期开始了,回顾上学期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6个班,由于家庭及地区等因素的制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视野不宽,见识有限,知识贫乏,对本地本省的乡土人情、历史传统、名胜古迹、丰富物产之至甚少;学习、生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良好习惯未经养成;纪律安全防范意识尚未形成;特别是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因此,搞好地方课程教育有着其它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本期教学目标1.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着重培养七年级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及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对于九年级学生侧重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2.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增进学生对其生活背景下的文化、社会、自然、科技的理解,促进学生全方面知识的积累和发展。
3.促进地方课程与其它课程的相互补充、协调关系,增强地方课的地方适应性,体现地方课的地方特点。
三、本期教学重点1.增长学生的对本地本省的乡土人情、历史传统、名胜古迹、丰富物产等方面的知识。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保健等方面的习惯。
3.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材分析地方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专题教育》和《家乡教育》两个方面。
1.《专题教育》:专题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几个方面。
其内容全面,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转变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的提高处理成长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全国因安全事故数以万计天真无邪的生命死于非命。
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本地区的历史沿革2. 本地区的地理特点3. 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
(二)本地区的历史沿革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历史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历史变迁。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深入了解该时期本地区的历史事件。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本地区的地理特点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理特点,深入了解该特点对本地区的影响。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本地区的文化特色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地区的文化景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文化特色,深入了解该特色的形成原因和传承方式。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后作业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地区的其他特色,如美食、旅游景点等。
2. 各组制作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进行汇报。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本地区的历史地图、地理特点、文化景观等。
2. 调查报告模板:供学生课后使用。
教案小学地方课程教案六年级——家乡的自然资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诗词诵读》是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章节精选了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的古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描绘山水美景的,也有表达作者哲理思考的。
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一些常用的诗词韵律和表达技巧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本章节中的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意境,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意境。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体会诗词的美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简单的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
2. 诗词展示:教师展示本章节中的诗词,让学生初步感受诗词的美。
3.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词,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4. 诗词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
6. 表演展示: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进行表演,展示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对本章节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诗词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进步。
2. 诗词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乐舞》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乐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知道乐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对乐舞的兴趣爱好,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乐舞,让学生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乐舞的起源和发展2. 乐舞的种类和特点3. 乐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4. 乐舞的欣赏和表演5. 乐舞的实际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乐舞的种类和特点,乐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乐舞的欣赏和表演,乐舞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舞的起源、发展、种类、特点等知识。
2. 示范法:展示乐舞的表演,让学生直观感受乐舞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乐舞的排练和表演,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乐舞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典音乐导入,让学生感受乐舞的美妙。
2. 新课导入:讲解乐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乐舞的历史背景。
3. 乐舞种类和特点:介绍不同类型的乐舞,分析各自的特点。
4. 乐舞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阐述乐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5. 乐舞欣赏和表演:播放经典乐舞视频,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乐舞的美感。
6.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乐舞排练,让学生亲身体验乐舞的魅力。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乐舞的资料,加深对乐舞的了解。
9. 板书设计:乐舞起源:古代祭祀、娱乐等活动发展:历史悠久,不断演变种类:宫廷乐舞、民间乐舞、宗教乐舞等特点: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乐舞的历史背景、种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乐舞在传统文化中地位的认识。
3. 学生的乐舞欣赏能力和表演技巧的提升。
4. 学生参与乐舞排练和实践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乐舞比赛或演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乐舞技能。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篆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学生能够掌握篆刻的基本手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篆刻作品。
3. 通过篆刻活动,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篆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
2. 篆刻的工具和材料。
3. 篆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
4. 篆刻的创作步骤和要领。
5. 篆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篆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创作步骤和要领。
2. 教学难点:篆刻的刀法和章法的运用,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篆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篆刻工具和材料:篆刻刀、印石、印泥等。
2. 参考资料:篆刻作品、篆刻技法书籍等。
3. 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篆刻作品,引起学生对篆刻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教学基本概念和历史:讲解篆刻的基本概念,介绍篆刻的发展历史。
3. 介绍篆刻工具和材料:展示篆刻工具和材料,讲解使用方法。
4. 教学篆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讲解和示范篆刻的基本手法和技巧,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实践。
5. 教学篆刻的创作步骤和要领:讲解篆刻的创作步骤和要领,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篆刻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学生在篆刻实践中的技巧掌握程度,包括刀法、章法等。
3. 通过学生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4.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个人创意,提升篆刻作品的个性化程度。
4.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篆刻艺术展览,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邀请篆刻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篆刻艺术。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乐舞》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乐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乐舞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乐舞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乐舞,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乐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乐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
3. 乐舞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4. 乐舞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5. 乐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乐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乐舞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乐舞的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乐舞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动作、舞步等。
2. 演示法:教师示范乐舞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自主表演乐舞。
4. 欣赏法:观看优秀乐舞表演,分析乐舞的艺术特点。
五、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摆放舞蹈器材,如舞蹈镜、音乐设备等。
2. 教学材料:乐舞教材、舞蹈服装、音乐光盘等。
3. 辅助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4. 分组安排:根据学生人数,合理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乐舞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乐舞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乐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讲解乐舞的基本动作和舞步。
3. 演示:教师示范乐舞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4. 实践:分组练习,学生自主表演乐舞。
5. 欣赏:观看优秀乐舞表演,分析乐舞的艺术特点。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乐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乐舞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偏差,提出改进意见。
3. 每组表演一次,其他组学生欣赏并提出宝贵意见。
4. 教师总结各组的表演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看乐舞表演视频,加深对乐舞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系列教材六年级上册《预防艾滋共同参与》备课本学校年级教师2014年9月2日一、认识艾滋病1、什么是艾滋病【教学目标】1、知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和英文缩写。
2、了解艾滋病病毒的藏身之处。
【教学重点】知道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和英文缩写。
【教学难点】了解艾滋病病毒的藏身之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你对艾滋病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认识艾滋病。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1至4页。
思考:(1)艾滋病、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和英文缩写分别是什么?(2)艾滋病病毒藏身何处?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本节课学习中你的主要收获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艾滋病病毒的特点【教学目标】1、掌握艾滋病病毒两个重要的特点。
2、了解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3、了解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性。
【教学重点】掌握艾滋病病毒两个重要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哪些不会。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你对艾滋病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艾滋病病毒的特点。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5至8页。
思考:(1)艾滋病病毒有什么特点?(2)生活中的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哪些不会?(3)艾滋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本节课学习中你的主要收获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3、艾滋病的发展时期【教学目标】1、知道艾滋病的潜伏期和发病期两个发展时期。
2、了解艾滋病每个时期大概的时间。
【教学重点】知道艾滋病的潜伏期和发病期两个发展时期。
【教学难点】了解艾滋病每个时期大概有多长的时间。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你对艾滋病知识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艾滋病的发展时期。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9至12页。
思考:艾滋病的发展分为哪两个时期,每个时期大概有多长的时间?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本节课学习中你的主要收获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1)【教学目标】1、知道艾滋病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的途径。
2、知道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学会预防艾滋病。
【教学重点】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学会预防艾滋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
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
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质疑揭示课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13至14页。
思考: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几条?2、小组合作学习。
(1)哪些行为会导致感染艾滋病?(2)什么是艾滋病的高危行为?高危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
(2)通过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有哪些?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思考讨论:一次外出旅游时,小明与他人共用了牙刷,他很担心因此感染上艾滋病。
你认为可能吗,为什么?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你的主要收获,举例说说通过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有哪些?2、艾滋病是怎样传播的(2)【教学目标】1、知道艾滋病传播的第三种途径——母婴传播。
2、学会预防艾滋病,知道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3、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
【教学重点】知道母婴传播艾滋病的途径。
【教学难点】知道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毒感染者。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思考回答:通过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有哪些?2、教师谈话,揭示课题: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16至19页。
(1)什么是母婴传播?(2)阅读课文:请给我穿上红衣服。
(3)思考:艾滋病母婴传播的严重危害?2、小组合作学习。
(1)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毒感染者拥抱、握手、一起运动、共同进餐等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2)讨论:发生在云南某地真实的故事:几年前,一位父亲在与他人共用针具吸毒染上了艾滋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又把艾滋病传染给了妻子,而妻子生下儿子后,儿子也被发现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不幸,就这样折磨着一家人。
请你说一说:这一家三口感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分别是什么?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你的主要收获,举例说说哪些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
【教学目标】1、了解艾滋病在世界、我国、我省的流行情况。
2、知道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的特点。
【教学重点】知道艾滋病的流行趋势。
【教学难点】弄清艾滋病流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1981年,艾滋病在美国首先被发现,三十年来,艾滋病在全世界迅速传播。
2、揭示课题:艾滋病的流行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20至23页。
说一说:(1)艾滋病是哪一年、在那个国家首先被发现的?(2)艾滋病在世界、我国、我省的流行情况。
2、小组合作学习。
(1)云南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被感染的?(2)观察第24页图,说说我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多少个?(3)艾滋病流行的趋势以及特点。
3、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4、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1、交流本节课学习中你的主要收获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2、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是哪些?【教学目标】1、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2、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自觉树立预防艾滋病、远离艾滋病的信念。
3、培养学生“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
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
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2、揭示课题:艾滋病的危害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28至32页。
讨论:(1)了解艾滋病对个人有什么危害?(2)了解艾滋病对家庭有什么危害?(3)了解艾滋病对社会有什么危害?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1、阅读小资料:艾滋病使威士兰民族面临灭绝。
2、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概括艾滋病的危害。
五、艾滋病的预防【教学目标】1、知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2、能正确识别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并能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防范。
【教学重点】知道预防艾滋病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识别哪些行为会感染艾滋病,并能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防范。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国目前形势:艾滋病患者分布广、患艾滋病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近8年人数逐步增多。
2、质疑揭示课题:怎样才能有效地预防艾滋病。
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35至37页。
讨论:怎样预防艾滋病?2、小组合作交流。
放学路上,一位行人流鼻血了,小明要去帮助他被小刚制止了,说沾上受伤者的血液可能会染上艾滋病。
请你帮小明出出主意,他该怎样做,才能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本节课学习中你的主要收获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六、如何关爱艾滋病病人【教学目标】1、知道红丝带标志的意义。
2、了解世界艾滋病日及历年来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3、懂得如何关爱艾滋病病人,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教学重点】知道红丝带标志的意义。
【教学难点】懂得如何关爱艾滋病病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艾滋病患者将会面临哪些问题。
2、质疑揭示课题:如何关爱艾滋病病人二、探究学习1、自读教材第40至43页。
思考:(1)如何关爱艾滋病病人?(2)红丝带标志有什么意义?(3)自由阅读世界艾滋病日历年主题,说说世界艾滋病日是什么时候?并能说出5个历年来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2、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下列哪些行为对,哪些不对?为什么?(1)指责艾滋病病人。
(2)接触艾滋病病人。
(3)拒绝帮助艾滋病病人。
(4)不接受艾滋病病人。
3、集体交流。
三、总结收获交流本节课学习中你的主要收获或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七、预防艾滋你我共同参与【教学目标】1、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
2、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竞赛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本册书重点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关于艾滋病的知识?2、揭示课题:预防艾滋你我同参与。
二、开展知识竞赛活动1、教室宣读知识竞赛要求。
(课本第47页要求)2、组织知识竞赛活动。
3、评比:评出一个对艾滋病知识掌握准确、全面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
三、总结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