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传播特色研究分析论文

合集下载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视觉文化传播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

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以期为进一步推动视觉文化传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视觉文化传播是一种以图像、符号等视觉元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传播方式。

它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将信息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受众,使人们在欣赏美感的同时,获取知识和信息。

视觉文化传播不仅包括艺术、设计、广告等领域的视觉表达,还涵盖了影视、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特点视觉文化传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直观性。

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主要表现形式,能够直接呈现事物,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

二是符号性。

视觉元素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能够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三是跨文化性。

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具有普遍的认同性,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实现跨文化传播。

四是互动性。

网络等新媒体的互动性,使得视觉文化传播能够实时互动,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四、视觉文化传播的实践应用视觉文化传播在当代社会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艺术领域,视觉文化传播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将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艺术风格传递给观众。

在广告领域,视觉文化传播通过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动画,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传递产品信息和品牌价值。

在网络媒体领域,视觉文化传播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互动交流。

此外,视觉文化传播还广泛应用于教育、科技、政治等领域,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视觉文化传播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文化素养。

《2024年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范文

《2024年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范文

《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后现代视觉文化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视觉文化的兴盛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现象,更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影响深远的文化趋势。

它涵盖从视觉艺术、影视制作、社交媒体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类视觉呈现,展现了多元且丰富的表达方式。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后现代视觉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

二、后现代视觉文化的内涵后现代视觉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视觉文化。

它以多元化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出与现代视觉文化不同的特点。

后现代视觉文化注重多元化、非线性、反传统等元素,它不仅在艺术创作中体现,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三、后现代视觉文化的特点1. 多元性:后现代视觉文化呈现出多元的形态和内容,包括绘画、摄影、电影、网络图像等。

这些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共同构成了后现代视觉文化的丰富性。

2. 非线性:后现代视觉文化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观念,呈现出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强调了观众的参与和解读,使得视觉作品更具互动性和开放性。

3. 反传统:后现代视觉文化对传统观念和审美标准提出了挑战。

它不再追求单一的审美标准,而是强调多元的审美观念,鼓励创新和尝试。

四、后现代视觉文化的影响后现代视觉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艺术创作方面,后现代视觉文化推动了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和创新。

例如,许多艺术家将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此外,后现代视觉文化还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影响,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和创新。

其次,在传播方面,后现代视觉文化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迅速和便捷。

同时,这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渠道。

例如,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直播等形式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最后,在日常生活方面,后现代视觉文化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例如,在广告、商品包装等方面,设计师们运用后现代的元素和手法,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个性的设计作品。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视觉文化传播已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

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以视觉图像作为主要传播媒介,打破了传统文字语言的局限性,以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将信息传播给大众。

本文将对视觉文化传播进行深入的解析和探讨,分析其文化形态与传播理念,旨在理解并把握这种文化传播的新趋势。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形态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主要表达形式,以网络为传播媒介,它通过影像、图像、图表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

它所体现的文化形态,是多元化的、动态的、全球化的。

这种文化形态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直观性、即时性和互动性。

首先,视觉文化传播具有直观性。

图像比文字更能直接地传达信息,使人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

其次,视觉文化传播具有即时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人们可以即时获取和分享信息。

最后,视觉文化传播具有互动性。

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和反馈中,形成一种互动的传播模式。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传播的核心理念是“以图说话”。

这种理念强调以图像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图像来传达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

这种理念的优势在于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使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理解和接受信息。

此外,视觉文化传播也强调个性化和创新性。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

因此,视觉文化传播必须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多样化、个性化信息的需求。

在创新性方面,视觉文化传播应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创作出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视觉作品。

四、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视觉文化传播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信息获取方式。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通过图像来获取信息,而非传统的文字阅读。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

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视觉文化传播是当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以视觉媒体作为主要载体,通过影像、图像、符号等作品传达着各种文化信息。

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视觉文化传播不仅在本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还在巩固和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多元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视觉文化传播这一文化形态以及其传播理念,并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诠释。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视觉文化传播是指通过视觉媒体将一种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传递给受众的过程。

它以影像、图像、符号等视觉元素为基础,以直接触动感官的方式塑造了人们对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视觉文化传播并不是简单地将文化元素进行展示,而是通过符号的运用和传播的技巧来表达文化的思想、情感以及价值观念。

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如文字、语言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视觉文化传播的形式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更好地拉近受众与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加交流与共鸣的可能。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性1. 文化保护与传承视觉文化传播对于本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受到全球化文化的冲击,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

通过视觉文化传播,可以将本土文化的特色与魅力展现给世界,提升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2. 文化交流与融合视觉文化传播有助于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与独特性,视觉文化传播可以通过影视作品、艺术展览等形式将不同文化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形态,推动文化交流与互动,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3. 传播理念的创新与推动视觉文化传播具有创新和推动传播理念的作用。

传统文化传播通常以文字和语言为主要手段,而视觉文化传播以影像符号为基础,更加直观生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视觉文化传播的出现,推动了传播理念的创新,提升了传播效果,为文化传播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范文

《2024年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范文

《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了后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摄影、电影到电视、网络媒体,再到现在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视觉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学术领域。

本文旨在探讨后现代视觉文化的内涵、特征以及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梳理和阐述。

二、后现代视觉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后现代视觉文化是指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以视觉为主要传播手段的文化现象。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多元化:后现代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在内容、风格、主题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反映了社会的多元化。

2. 交互性:后现代视觉文化强调观众与作品的互动,使得观众能够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交流方式。

3. 虚拟化: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后现代视觉文化越来越倾向于虚拟化的表现方式,使得观众能够体验到更加真实、生动的视觉效果。

三、后现代视觉文化的研究现状目前,后现代视觉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领域,涉及到的研究领域包括艺术学、传播学、社会学等。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文化的历史演变:研究视觉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

2. 视觉文化的传播方式:探讨视觉文化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方式以及影响。

3. 视觉文化的社会影响:分析视觉文化对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4. 跨学科研究:将后现代视觉文化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如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的关系等。

四、后现代视觉文化的影响后现代视觉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多元化:后现代视觉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通过视觉方式进行交流和互动。

2. 传媒变革:后现代视觉文化推动了传媒的变革,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同时也为广告、娱乐等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六篇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六篇

视觉传达设计论文六篇视觉传达设计论文范文1在各国文化不断交织与共同进展的今日,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进展与传承是每一个国人的使命。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拓展与传承,最为直接的方法便是将其与现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其充分融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从而营造良好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

中国特色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会给设计本身带来较为可观的商业与审美回报。

因此,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传播与设计的表现效果都具有推动作用。

二、现代视觉传达传达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分析1.现代视觉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借鉴应以设计为主体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应用不是传统文化代表性事物简洁的重复利用,也不是仅仅表现于对传统事物的重现,而是应当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设计中来,以设计为主体绽开对传统文化的传达。

在经济进展极为快速的今日,设计者们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对设计的元素进行深究,使自身的设计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商品经济的需求上,还应表现出设计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2.传统文化视觉表达过程中应考虑文化的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应用时,应对文化的象征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

设计者在设计应用时,可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分类,将文化内容的运用与当地的风俗文化结合起来,使其更符合当地的设计特色,从而能够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源于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进展过程,是通过人民不断的社会劳动下来的。

因此在设计时,还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化的象征意义。

3.应留意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在现代化设计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利用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利用层次,应当充分考虑现代化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程度。

一项设计,假如与中国传统文化偏离较远,则无法充分表达中国特色,与传统文化氛围营造的理念相悖;假如在设计中,过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生搬硬套,则会使设计显得生硬,缺乏技术含量,反而无法起到美学与文化传播效果。

对视觉文化传播运用分析探讨-影视觉运用

对视觉文化传播运用分析探讨-影视觉运用

对视觉文化传播运用分析探讨|影视觉运用如今,以电视、电影、报纸、书刊、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大众媒体,特别是影像媒体,正在日益制造和传播着各种各样的视觉符号。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的一种转换。

视觉传播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其本质就是通过各种媒介,将特定的视觉信息最准确地、最快捷地传递给大众。

在现代社会,这种全新的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发展并运用。

数字化媒体造就视觉样式的丰富性数字化媒体的出现,使得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网络技术、数码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新兴科技不断地挑战并充实着传统的视觉传播形式。

与此同时,也使视觉传播的样式出现了新的特征:形态上的平面化、静态化,开始逐渐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从传统的印刷设计产品更多转化到虚拟信息形象的传播。

20__3年,在“艺术与科学——国际数码艺术交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互动作品《吹皱一江春水》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互动情境:观众向输入设备吹气,悬挂在墙面上的一幅中国山水画中的水塘便会随气流的长短强弱泛起阵阵涟漪,观众在与作品的互动中得到了巨大的与自身密切相关的理解和创造的愉悦。

新兴媒体的应用不仅带给人们全新的视觉感受,在视觉样式的扩展和应用方面为人们提供了无止境的可能性,还导致了人们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以及时空观念。

数字化:传统媒体跻身新媒体行列如今,广告锐减、读者分流、影响力下降等等问题像梦魇般困扰着纸质媒体,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在年轻受众群中被不断边缘化的现实,让曾经习惯主流媒体地位的纸媒们变得无所适从和惶恐不安起来,看着新媒体不断地羽翼丰满,在新技术的滋润下日益强大,这种不安更加与日俱增,一时间如何摆脱困境便成了纸质媒体的共同话题。

视觉文化研究论文

视觉文化研究论文

视觉文化研究论文视觉文化既然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为主要的文化特征之一,自然构成了无法回避的学术命题。

不言而喻,作为文艺学、美学或文化学研究的学者,都无法绕开这个敏感而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视觉文化取代了印刷文化而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最为突出的现象乃至于模式,这在西方的一些著名学者如波德里亚、德波、詹姆逊、费瑟斯通等人那里都有了相当深刻的论述;我们国内的一些著名学者也在文化研究中将视觉文化作为其主要的研究内容。

美学界近来引起广泛关注和热烈争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命题,其实也是视觉文化所带来的审美方式的嬗变。

关于视觉文化,已有了数量众多、影响广泛的论著,那么,我们这个讨论是否还有其独特的意义?我们谈论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又在何处?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文艺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在文艺学领域产生了很多争议,再度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

其实,这正是与视觉文化问题有着密切关系的。

视觉文化作为时代的文化模式,带来的是与文学颇为不同的审美方式,是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的,或者说是成为了消费社会文化的最重要的征兆,而原有的文艺学体系则是以文学理论作为基座的。

有人甚至提出了“文学的终结”的严重话题,而文化研究中关于视觉文化和图像的论述,所涉及的对象几乎和原有的文学理论或经典文艺学相去甚远。

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文艺学美学的发展,是无法离开当前的这种审美现实的,必须以一种“与时俱进”的学术态度和理论方法将视觉文化中的审美现象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而视觉文化研究也应该从文艺学和美学的立场上得到更为深入的开掘。

视觉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出现在美学领域,其实可以说是题中应有之义,也体现了文艺学和美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向。

近一个时期的文艺学、社会学或美学论著,尤其是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有关著作和文章,对于视觉文化多有涉及。

这个现象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但是,目前的视觉文化理论更多的是泛文化性质的,而与文艺学和美学的研究差别很大。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视觉文化传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

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将各种信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传达给人们,使人们在视觉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享受。

本文将通过对视觉文化传播的解析,深入探讨其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文化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是一种以图像、符号、色彩等视觉元素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

它以图像为主导,将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视觉文化传播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

视觉文化传播在文化形态上具有多样性。

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还包括现代的网络漫画、动漫、电影、电视等新兴媒体形式。

这些形式各异的视觉文化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还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认识自我、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传播的传播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图像优先。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依赖于图像。

因此,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主导,通过直观、生动的图像传递信息,使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

2. 多元化表达。

视觉文化传播不仅包括传统的艺术形式,还融合了现代科技手段和网络文化等新兴元素。

这种多元化的表达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和表达方式。

3. 互动性。

视觉文化传播具有强烈的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交流模式。

四、视觉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1. 促进文化交流。

视觉文化作品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传播途径,将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认识自我、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

视觉文化传播特色研究分析论文word精品模板

视觉文化传播特色研究分析论文word精品模板

视觉文化传播特色研究分析论文【摘要】认为,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

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

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

显然,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

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

这一新的传播理念,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

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但未必在质量上)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其中,影视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格外突出。

?【关键词】视觉文化;消费社会;文化形态;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产业??一、视觉文化:一种新文化形态的理解?费尔巴哈曾说“可以肯定,对于符号胜过实物、摹本胜过原本、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却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的。

是的,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所以,最高级的幻想也就是最高级的神圣。

”人类早就有了视觉(Visual)经验,即看的经验,这也应当说就有了视觉文化,有了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亦可视为通俗的“观看”。

“观看,可以说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但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并非是最简单的。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视觉文化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视觉文化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针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内涵视觉文化传播,即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价值观念及文化内涵的一种传播方式。

它以图像为主要载体,将文字、声音、色彩等元素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信息表达形式。

视觉文化传播具有直观性、情感性、符号性等特点,能够迅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高传播效果。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特征1. 直观性:视觉文化传播以图像为主要载体,能够直接呈现信息,使受众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

2. 情感性:视觉元素能够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使传播内容更具感染力。

3. 符号性:视觉元素具有特定的符号意义,能够传递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4. 互动性:现代视觉文化传播注重与受众的互动,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实现信息的双向交流。

四、视觉文化传播在文化形态中的体现视觉文化传播在各种文化形态中都有所体现,如影视作品、广告、网络漫画、插画等。

这些文化形态通过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塑造文化形象,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视觉文化传播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各种文化在相互借鉴中不断发展壮大。

五、视觉文化传播的现代应用1. 广告行业:视觉元素在广告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精美的画面、动人的色彩等视觉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广告效果。

2. 媒体传播:电视、电影等媒体通过视觉元素来传递信息,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3. 网络社交: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通过视觉元素来展示信息,使信息更具吸引力,提高传播效果。

4. 艺术创作:艺术家通过视觉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试析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以戏曲为例(一)

试析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以戏曲为例(一)

试析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以戏曲为例(一)论文关键词:戏曲艺术视觉文化视觉化媒介时代文化建设艺术创作论文摘要:戏曲的表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视觉系统,今天戏曲在视觉媒介的作用下被日益地视觉化和影像化,影响到了戏曲形态的呈现和观众看戏方式的变化,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观众的戏曲审美。

视觉文化是在媒介时代所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解读模式,但是“将‘视觉’等同于‘图像’,从而与‘语言’相区别有可能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其实,视觉文化有别于印刷文化,不在于“图像”取代了“文本”,而在于我们的观看方式发生了变化。

因此,并不是只有电视、电影、摄影、网络、广告我们才能纳人到视觉文化的研究之中,而其实一切视觉的东西都可以纳人到视觉文化的范畴之内,视觉人类学早已证明,“其实,人类早就‘进入过’读图时代了。

”而国际视觉文化协会主席马焰教授也说“视觉世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维世界,它处在永恒的流变之中。

……如果文化和社会研究是视觉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义,那么,中国这条正在从沉睡中觉醒的巨龙,正是追溯丰富的视觉文化之源的最好所在。

”所以,突破视觉文化研究的局限,在中国背景下,在中国文化视域之内,需要对视觉文化进行新的更新和发展。

“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网络视听等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

”而不同视觉媒体构筑了一个大的视觉“场”,这个视觉“场”显然对人们的生活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中国独特视觉符号的戏曲,从文化形态上来看,有别于印刷文化,作为综合的视听艺术在现时代发生着“视觉化”的转向;从戏曲传播的媒介形态角度来看,其也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戏曲媒介文化系统,不同的视觉媒介形态构成不同的戏曲视觉“场”,并对戏曲观众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戏曲视觉传播网络。

在这个立体的戏曲视觉传播网络中,观众不停的穿越“场域”,调整戏曲的视觉欣赏状态和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戏曲审美,这为我们观察视觉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以及观看的“视觉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

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

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

社科论坛摘要:当代审美文化正在日益变成一种视觉文化。

这是方兴末艾的电视、广告、电脑、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在我们眼前策动的一场文化巨变。

视觉文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视觉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的主导性力量。

关键词:视觉文化阅读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1视觉文化的内涵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的主流必将是影像信息或视觉信息,或者说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表征便是视觉文化的发达充溢。

这里的视觉文化有两层含义:从广义来说,作为大众传媒的电视、互联网、广告、电影等皆可归入这一范畴;狭义的视觉文化仅限于文艺领域、娱乐业、表演业等,它的外延包括戏剧、歌舞、文艺演出、杂技、时装表演等等。

[1]本文适用的是广义的视觉文化概念。

所谓视觉文化传播,即由视听媒介或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

[2]总体上看,我国当代视觉文化发展呈现着这样的趋势:一是视觉文化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中的主导性力量,视觉文化传播在我国当代社会已经发挥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是我国的视觉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传播体系。

三是视觉文化传播在提高我国全球化、信息化的程度方面发挥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四是视觉文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2视觉文化传播对人的阅读方式的影响视觉文化时代,我们阅读的对象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文字文本转向了图像文本或图像与文字并存的文本。

在当前文字文本与图像文本二元共存的文化系统中,图像文本在影响着文字文本。

例如电视剧、电影改编的文学作品和卡通读物,各类读物中的图像/影像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书籍由传统的“文配图”向现当下的“图配文”转变,文学名著不断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和电影,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看电视剧或电影而不是阅读来了解这些名著,相应地,文字文本的阅读率正在下降。

分析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的多元化形成了众多新兴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的分割,因为与传统的文字文本相比,视觉文本的优势在于其形象综合性,它以影视图像为主要载体,组织了声音、语言、文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符号形式与介质,形成了大一统的多媒体世界。

视觉传达毕业论文范文

视觉传达毕业论文范文

视觉传达毕业论文范文一、论文说明本团队专注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具体价格信息联系二、论文范文参考如下网络媒体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思路:新世纪是网络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

随着以计算机、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柱的互联网络的迅速普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继印刷、声音、图像诸媒体之后,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网络综合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等多种信息载体,代表着一种崭新的信息交流方式。

目前国内外网络。

题目:网页的视觉传达与设计表现研究思路:视觉传达设计作为利用视觉符号准确传递信息的同时给受众以视觉美感的设计活动,从诞生之初就与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媒介技术的发展带动视觉传达设计不断进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最新发展形式,以数字媒介为载体的视觉传达以新技术创造新的设计语言和新的设计形态,在设计观念、设计流程、设计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转变,为视觉传。

题目: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多感官表达研究思路:一个世纪以来,视觉传达设计以其丰富的形象特征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经验领域,丰富了人们对客观世界信息的掌握,对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情感体验以至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物质生活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需要逐渐满足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感官需求。

同时,新媒介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

题目:视觉传达设计的绿色化研究思路:本文从我国视觉传达设计及其在应用性范畴内的基本现状出发,通过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涵义、基本要求及特性的重读和再认识,深入剖析其发展过程、当前现实状况及凸现的主要问题,认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作品质量亟需提高,同时设计作品投放到社会生活空间的形式数量有待于调控。

在这些分析研究之上,结合绿色设计理念,提出视觉传达设计的。

题目:论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的媒介和发展中的视觉传达设计思路:新媒介的发展引起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同样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也发生了从设计形式到设计内容的变化。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2024年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范文

《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篇一视觉文化传播_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视觉文化传播: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诠释一、引言视觉文化传播在当代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更是传播理念进步的标志。

在信息技术和媒介多元化的今天,视觉文化传播以独特的魅力与力量,推动着社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本文旨在详细解析视觉文化传播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传播理念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二、视觉文化传播的文化形态视觉文化传播是一种以图像、符号等视觉元素为传播主体的文化形态。

这种文化形态的特点在于,它以直观、形象的视觉语言,打破了传统文字传播的局限性,使得信息的传达更为快速、便捷。

视觉文化传播涵盖的领域广泛,包括电影、电视、广告、摄影、网络媒体等。

视觉文化传播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更是塑造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通过视觉文化传播,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同时也塑造了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三、视觉文化传播的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传播的传播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优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更容易被直观、形象的视觉信息所吸引。

因此,视觉文化传播应充分发挥视觉元素的优势,将信息以图像、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受众。

2. 互动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视觉文化传播具有更强的互动性。

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 个性化:随着媒介的多样化,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日益个性化。

视觉文化传播应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提供多样化的视觉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4. 跨文化传播:在全球化背景下,视觉文化传播应充分发挥其跨文化传播的优势,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四、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视觉元素了解彼此。

其次,视觉文化传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直观、形象的表达方式。

【视觉文化】相关论文

【视觉文化】相关论文

图像和文字:文化传播中的视觉叙事与书籍文化重视抽象的语言符号不同,视觉文化主要以图像符号为中心,通过图像符号诉诸人的视知觉,形成艺术文化的意义传达。

由各种形、色、线所营构的图像符号,因为图像符号拥有比语言符号更直观的意义表达,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同时,图像符号拥有比语言符号更弹性的语意解读范围与更广泛的想象空间,能以更大的艺术包容力感染受众。

一、图像符号的叙事之维图像符号不仅仅是一种平面或立体的画面呈现,它本身承担着叙事功能,传统的叙事主要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实现的,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大众传媒的兴盛,以视觉诉求为主要特征的图像叙事已经开始渗透到当今的政治、教育、文化、文学等各个方面。

图像已成为当代文化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符号,图像叙事成为当代文化的重要的表达方式。

图像符号的叙事表现形态由图像生产、作品呈现、受众观看三个环节构成。

从图像生产上说,图像叙事体现出视像化的特点;在作品呈现上,表现出形式化的呈现方式;从受众角度来看,又表现出一种直观式的视觉效果。

视像化、形式化和直观化构成了图像符号的叙事之维。

1.视像化的图像生产从艺术生产、流通、接受的流程来看,图像符号叙事的第一步是图像生产,艺术家依赖视觉进行艺术生产,创造出图像符号,生成视像,“视像”即视觉文化的影像或镜像,它与传统文学中所强调的“形象”有所区别。

传统文学依靠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有形的文字来唤起情感、无意识等深层心理,以抽象的概念塑造具体的形象;图像叙事则以生产“视像”为目标,使人们在观看视像的过程中,完成“视像”向读者理解的转化。

因此,语言符号叙事通过读者的理解产生文学形象,而图像符号叙事则是变目之可视的视像为读者理解中的形象,也就是使具体的视像转化为思维中抽象的形象。

综而言之,视像化的图像生产,就是将显现的视像升华为深层次的理解的过程。

视像化的图像生产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它通过视觉来思维,二是它以想象为前提。

图像符号的叙事与视觉直接相关,视觉把人类从语言文字中解脱出来,它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的感性特征,而是具有认知及思维能力的理性意义。

试析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以戏曲为例(一)

试析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以戏曲为例(一)

试析视觉文化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以戏曲为例(一)论文关键词:戏曲艺术视觉文化视觉化媒介时代文化建设艺术创作论文摘要:戏曲的表演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视觉系统,今天戏曲在视觉媒介的作用下被日益地视觉化和影像化,影响到了戏曲形态的呈现和观众看戏方式的变化,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观众的戏曲审美。

视觉文化是在媒介时代所产生的一种文化形态和解读模式,但是“将‘视觉’等同于‘图像’,从而与‘语言’相区别有可能会使我们误入歧途。

”其实,视觉文化有别于印刷文化,不在于“图像”取代了“文本”,而在于我们的观看方式发生了变化。

因此,并不是只有电视、电影、摄影、网络、广告我们才能纳人到视觉文化的研究之中,而其实一切视觉的东西都可以纳人到视觉文化的范畴之内,视觉人类学早已证明,“其实,人类早就‘进入过’读图时代了。

”而国际视觉文化协会主席马焰教授也说“视觉世界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多维世界,它处在永恒的流变之中。

……如果文化和社会研究是视觉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义,那么,中国这条正在从沉睡中觉醒的巨龙,正是追溯丰富的视觉文化之源的最好所在。

”所以,突破视觉文化研究的局限,在中国背景下,在中国文化视域之内,需要对视觉文化进行新的更新和发展。

“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网络视听等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

”而不同视觉媒体构筑了一个大的视觉“场”,这个视觉“场”显然对人们的生活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中国独特视觉符号的戏曲,从文化形态上来看,有别于印刷文化,作为综合的视听艺术在现时代发生着“视觉化”的转向;从戏曲传播的媒介形态角度来看,其也形成了一个丰富的戏曲媒介文化系统,不同的视觉媒介形态构成不同的戏曲视觉“场”,并对戏曲观众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戏曲视觉传播网络。

在这个立体的戏曲视觉传播网络中,观众不停的穿越“场域”,调整戏曲的视觉欣赏状态和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戏曲审美,这为我们观察视觉文化在中国的影响以及观看的“视觉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文化传播特色研究分析论文【摘要】本文认为,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和符号环境。

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

当下,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提出挑战,并使之日益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

显然,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在现代传播科技的作用下,日益转向以视觉为中心,特别是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也标志一种新传播理念的拓展和形成。

当然,这更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以往的传播学研究更多是在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意义传播”的研究。

而现在的传播研究则在消费社会来临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展开,并据此进行着“形象传播”的研究。

这一新的传播理念,某种意义上是由马克思符号经济学在传播学领域的发展而引发的一场变革。

在语言为中心的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语言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而在形象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其影响上,但未必在质量上)是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其中,影视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格外突出。

【关键词】视觉文化;消费社会;文化形态;传播理念;视觉文化产业一、视觉文化:一种新文化形态的理解费尔巴哈曾说“可以肯定,对于符号胜过实物、摹本胜过原本、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只有幻想才是神圣的,而真理,却反而被认为是非神圣的。

是的,神圣性正随着真理之减少和幻想之增加而上升,所以,最高级的幻想也就是最高级的神圣。

”人类早就有了视觉(Visual)经验,即看的经验,这也应当说就有了视觉文化,有了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亦可视为通俗的“观看”。

“观看,可以说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但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并非是最简单的。

观看实际上是一种异常复杂的文化行为。

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视觉。

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一切提供观看信息的媒介,如电影、电视、戏剧、摄影、绘画、时装、广告、形象设计、网络视听……甚至X光、虚拟影像都在构筑着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

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的:自然环境、社会体制环境、符号环境。

而显现着现代文化特征的社会,某种意义上说是各种符号系统通过传播而构筑的社会现实。

没有符号的处理、创造、交流,就没有文化的生存和变化。

传播媒介是文化发生的场所,也是文化的物化。

在现代传播科技作用下的媒介变革,正使得这一“文化发生的场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已成为个人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

而这其中,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在成为我们生存环境的更为重要的部分。

将视觉文化作为一种主导性的文化形态,将视觉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的学理研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

而视觉文化进入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则在90年代后才引起了某些关注。

在这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W·J·T·米歇尔的见解值得注意:“视觉转向发生在英美哲学中,向前可以追溯至查尔斯·皮而斯的符号学,向后到尼尔森·古德曼的‘艺术语言学’,两者都探讨作为非语言符号系统赖以立基的惯例与代码,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不是以语言乃意义之示范这一假定作为开端的。

”今天,视觉文化研究不但被哲学、文艺学、美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学者关注,而且正开始被传播学界的学者关注。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事。

这不但意味着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而且还可能孕育着传播学研究领域的某些突破。

在视觉研究中,对于视觉传播行为的理解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泛指不是由单纯纸质文字媒介和单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而由视听媒介或视听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

狭义的视觉传播行为,侧重于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

本文运用的是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概念。

当然,我们考察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问题的时候,不能忽视对“文化”含义的理解。

自英国学者泰勒于1871年提出文化的概念以来,目前可供查找的较为普遍定义就有164种。

本文赞同英国学者威廉姆斯“文化唯物论”的观点:不是把文化单纯看成是现实反映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而是看成构成和改变现实的主要方式,在构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能动的作用。

文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对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

依据威廉姆斯的观点,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艺术和知识过程中得到表述,同样也体现在机构和日常行为中。

从这一定义出发,文化分析也就是对某一特定生活方式、某一特定文化或隐或显的意义和价值的澄清。

在进行了以上的初步分析后,我们可以来考察一下“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的含义。

今天视觉文化的基本涵义在于视觉因素,特别是影像因素,这些占据了文化的主导地位。

我们强调视觉文化在今天的地位和作用,并非仅仅用视觉文化的符号学表征来处理“图像史”,而是要看到,它所涵盖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图像研究,它的真正的意义如同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学者尼古拉·米尔左夫所讲的“要用视觉文化瓦解和挑战着任何想以纯粹的语言形式来界定文化的企图”。

在这方面,也许还是W·J·T·米歇尔在《图像转向》一文中所指出的“无论图像转向什么,我们都应当明白,它不是向幼稚的模仿论、表征的复制或对应理论的回归,也不是一种关于图像‘在朝的玄学的死灰复燃;它更应当是对图像的一种后语言学的、后符号学的再发现这也就是说“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

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

”而与之紧紧相关联的“视觉文化传播”则是指经由形象媒介,特别是影像媒介,对广义的可视形象实施传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

当然,当我们论及视觉文化形态在今天的发展时,也应当这样来看待其他的文化形态“印刷文化肯定不会消失,然而对视觉及其效果的迷恋——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产生了后现代文化。

当文化成为视觉性之时,该文化最具后现代特征。

”二、多维视野:不同学科阐释视觉文化尽管我们前面对视觉文化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但我们仍需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一步地探讨对于视觉文化的理解,以期获得跨学科的学科支持。

这诚如尼古拉·米尔左夫所言“视觉文化研究的成败可能有赖于它从跨文化的角度思考问题,要面向未来,而不是把后视镜般的人类文化学方法作为传统,亦步亦趋。

”1.处在艺术学家视野中的视觉文化从时间上看,对于视觉文化的关注,从事某一艺术领域创作和研究的艺术家和学者,投以了较早的青睐。

虽然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的领域不一,但是他们都认为视觉观看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发现的过程。

英国著名的美术理论家、艺术家贡布里希认为,看就是图式的透射,一个艺术家决不会用“纯真之眼”去观察世界,否则他的眼睛不是被物像所刺伤,就是无法理解世界。

恰如波普尔的“探照灯”比喻一样,眼睛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乃是一种“探照灯”那样的照明过程,“照到哪里哪里亮”,事物从纷乱遮蔽的状态中向我们的视觉敞开。

他借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诗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就是真理的开启过程。

匈牙利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是很早用“视觉文化”来进行电影研究的学者之一。

他在早年出版的《电影美学》中就预言“随着电影的出现,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将取代印刷文化”。

他也引用了一位艺术大师名言来增强自己的观点。

雕塑大师罗丹说得很明白“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处在社会学家视野中的视觉文化社会学家们对视觉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我们往往重视不够。

实际上,无论是他们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时间之早还是研究水准之高,都值得我们关注。

在这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的丹尼佛·贝尔教授是佼佼者。

他在《资本主义文化的矛盾》一书中说“我坚信,当代文化正逐渐成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他还说:“声音和影像,尤其是后者,约定审美,主宰公众,在消费社会中,这几乎是不可避免”。

这个时代“视觉为人们看见和希望看见的事物提供了许多方便。

视觉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一变化的根源与其说是电影电视这类大众传播媒介本身,莫如说人类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地域性和社会性流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孕育了这种新文化的传播形式”。

在当下,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产品的日益丰富,更使视觉文化传播成为21世纪文化中的一种主导性力量。

而对世界产生相当影响的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则在他的成名作《第三次浪潮》中提出了三种文盲概念。

他说,随着社会的演进和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产生“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

文字文化文盲是农业社会的产物,而计算机文化文盲、影像文化文盲则是工业社会,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

其间阿尔温·托夫勒所说的“影像文化”与丹尼佛·贝尔所说的视觉文化基本同属一个范畴,只不过是表述的方式有差别而已。

3.处在文艺美学家视野中的视觉文化与前面二者相比,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研究呈现着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较晚,二是文艺美学家对视觉文化的论述更为系统和深刻。

在这方面,英国的文艺美学家伊格尔顿的大声疾呼颇为强烈。

他指出,我们正面临着一个视觉文化时代,文化符号趋于图像霸权已是不争的事实。

图像生产深刻地涉及现代社会的政治、科技、商业、美学四大主题。

在这一研究领域被公认达到很高水准的学者是美国的杰姆逊。

他在《资本主义文化的逻辑》一书中指出,电影、电视、摄影等媒介的机械性复制以及商品化的大规模生产,这一切都构筑了“仿像社会”。

在这个“仿像社会”中,我们看到了消费社会作为一个巨大的背景,将形象推至文化的前台这样的历史过程。

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这一切正好契合了视觉快感的要求。

所以说,消费社会乃是视觉文化的温床,它召唤着人们进入这种文化,享受它的愉悦。

杰姆逊进而认为,在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和艺术的主要模式是时间模式,它体现为历史的深度阐释和意识;而在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和艺术的主要模式则明显地转向空间模式。

所谓视觉形象,在杰姆逊看来“就是以复制与现实的关系为中心,以这种距离感为中心”的空间模式。

杰姆逊的见解,对视觉文化研究的深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处在哲学家视野中的视觉文化假如说前面几个领域的学者对视觉文化的论述已经足以令人注目的话,哲学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就可以称得有些振聋发聩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