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苏轼《水调歌头》全诗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是宋朝诗人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
这首词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苏轼个人情感的深度表达。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赏析:
从文学角度来看,《水调歌头》是一首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词中通过对月夜的描写和对亲人千里之外的感叹,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
苏轼的诗词造诣深厚,他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将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从情感表达方面来看,《水调歌头》是苏轼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
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这种孤独的情境和对胞弟的思念之情相互交织,形成了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词中表达的思念之情,是作者对胞弟的深厚感情的体现,同时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和反思。
从思想价值角度来看,《水调歌头》也是苏轼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思考和反思。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但同时,他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是苏轼诗词的重要特点之一。
从文化意义方面来看,《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之作。
它不仅对后来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宋代社会、文化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学、情感和思想价值。
通过对其深入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思想、情感和文化背景,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
它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
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翻译赏析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赏析一】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苏轼简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词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富有深意的词。
这首词以明月为引子,将人的情感、思考与宇宙、自然相融合,展现了作者豪放、浪漫的情怀和人生观。
本文将从词的背景、主题、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
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这一背景为这首词注入了浓厚的个人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的豪放不羁。
二、主题对明月的赞美与遐想词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对明月的赞美与遐想。
苏轼将明月视为宇宙间最美好的事物,对它充满了好奇与敬仰。
他借明月抒发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
对人生的思考词中“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天上的宫殿,不知过了多少年,而人间却仍在悲欢离合中轮回。
这种对比让苏轼对人生产生了深刻的感慨,也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对团圆的渴望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道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苏轼借明月的阴晴圆缺,来抒发对团圆的渴望。
这种渴望既是对家庭团圆的期盼,也是对国家统一的向往。
这种情感与当时北宋社会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使得这首词更具有现实意义。
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在词的最后部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表达了一种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
他祝愿人们能够长久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美好的月光。
这种豪情壮志不仅体现了苏轼个人的性格特点,也代表了北宋文人的一种精神风貌。
他们追求自由、超脱世俗束缚,注重个性解放和心灵自由,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三、艺术手法豪放的笔调苏轼在这首词中运用了豪放的笔调,挥洒自如,将心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这种笔调使得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力量感。
优美的意境词中通过描绘明月、宫阙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赏析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注释]水调歌头: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丙辰: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弟,名辙,字子由。
绮户:雕花的门窗。
婵娟:美女。
此处指月里嫦娥,用以代指月亮月色美好。
[翻译]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长向一作:偏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赏析水调歌头原文翻译赏析水调歌头原文翻译赏析最乐贤王子,今岁好中秋。
夜深珠履,举杯相属尽名流。
宿雨乍开银汉,洗出玉蟾秋色,人在广寒游。
浩荡山河影,偏照岳阳楼。
露华浓,君恩重,判扶头。
霓旌星节,已随丝管下皇州。
满座烛光花礼,笑罥乌巾同醉,谁问负薪裘。
月转檐牙晓,高枕更无忧。
本文来源于(),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及注明出处。
苏轼《水调歌头》翻译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
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
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
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注释]水调歌头: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中秋节祝福语】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整理收集的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一、原文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译文及解释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及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1076年创作的一首词曲。
这首词描绘了诗人对月亮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人世间离合悲欢的感慨。
词的开篇,苏轼直接呼唤明月,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思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诗语简练,意境明确,直接表达了苏轼对明月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苏轼表现出对天上宫阙的好奇之情:“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句话展示了苏轼对人世间事物的向往和渴望,同时也展示了他对于人世间事物的不解和不安。
然后,苏轼将自己的心愿表达了出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词中的“琼楼玉宇”形容了高处的寒冷,这里metaphor 了高处并不是苏轼真正向往的地方,而是苏轼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寂寥和孤单。
接下来的几句,苏轼描述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展现了月亮在人世间的美好:“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里的“起舞弄清影”以及后面的“转朱阁,低绮户”都是在表达月亮美好的一种形式, 表示了月亮在人世间的璀璨与美丽。
接下来的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达了苏轼对于月亮圆缺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世间短暂离别的感慨。
最后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深入探讨了人世间无常变化的情景,表达了离别、痛苦、欢乐等情感之间的辩证关系。
整首词以一种苍凉、离人之情来抒发对月亮的思念之情和对人世间变化无常的感慨。
苏轼以简练、意境明确的语言描绘出了月亮的美丽和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深沉而复杂的思考与感慨。
词的结尾,苏轼寄望人们能够长久地幸福下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通过对月亮的思念,苏轼表达出对美好的追求以及对离别的痛苦所产生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永恒幸福的向往与祝愿。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古诗词赏析苏轼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文化名人,他的诗词作品广为流传,其中《水调歌头》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该诗以婉约、细腻、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下面是对苏轼《水调歌头》的赏析。
《水调歌头》是苏轼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七绝词,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以望舒的方式叙述了一个离别的场景,情感的表达真实而深入。
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直接揭示了诗人目睹离别之情的现场。
明月作为一个恒久不变的自然现象,与离别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而“把酒问青天”则意味着诗人对天地万物的呼唤,抒发内心的苦痛和无奈。
随后的几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表达出诗人对离别的困惑和茫然无措。
诗人并不知道眼前的离别是天意还是凡人之事,尤其是对于离别的时间和地点也一无所知。
接下来的几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离别的恐惧之感。
诗人希望通过乘风归去,但又担心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这里寓意着过去的荣华富贵,同时也是对未来的迷茫。
随后的几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通过起舞弄清影,诗人在表达对离别人的思念之余,也展示了自己内心的纵情欢乐。
然而,“何似在人间”则表明诗人认为人间的乐趣和欢愉都无法与天堂相比。
接下来一段描述“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描绘了远离家园后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眠之夜。
通过对于离别之情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的情感。
最后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对离别之情的总结。
诗人认为离别本就是人生的常态,不应该有恨,而是应该淡然面对。
同时也暗示了悲欢离合的必然性,像是在提醒人们要坦然面对离别的现实。
《水调歌头》通过苏轼婉约细腻的笔触,成功地揭示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与心理变化。
这首词不仅流传至今,而且被音乐家改编为歌曲,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婉约、细腻、含蓄的笔触描绘了别离之情,情感真挚、扣人心弦。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注释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推荐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推荐水调歌头苏轼赏析推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苏轼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原文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译文及解释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水调歌头,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一首著名长调。
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苏轼词作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水调歌头进行详细的赏析,以揭示其深邃的艺术内涵和思想价值。
一、词人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极为卓越,诗、词、散文均有卓越的成就,尤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词作风格豪放、意境深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背景介绍这首水调歌头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正赶上中秋这一不眠之夜而又“大醉”,于是他“作此篇兼怀子由”。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词前小序交待了作词的时间和缘由。
三、词文赏析1.词牌与题目水调歌头是词的一种形式,属于长调。
这首词的题目为“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点明了作词的时间、原因和背景。
2.词意解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词以问句开头,表达了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通过“把酒问青天”的描绘,展现出词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洒脱的气质。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继续对明月进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几句词描绘了词人想要乘风归去,但又担心高处不胜寒的矛盾心理。
这反映了词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两句词描绘了词人舞动清影的场景,表达了他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同时,也表现了他超脱尘世的理想追求。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几句词描绘了明月照在朱阁、绮户上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月光的赞美和向往。
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寂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对月亮圆缺变化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感慨人生中有许多遗憾和无奈,但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态度。
水调歌头苏轼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苏轼诗歌鉴赏《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全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通过由幻想飞升到留恋人世的思想感情的抒写,突现出词人对人间的热爱,又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进而提出“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表现了词人对分隔异地的亲人的深切思念。
词篇风格爽朗,转折灵动,语言自然,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⑴·明月几时有丙辰中秋⑵,欢饮达旦⑶,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⑸。
不知天上宫阙⑹,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⑺,又恐琼楼玉宇⑻,高处不胜寒⑼。
起舞弄清影⑽,何似在人间⑾。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⑿。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⒁。
但愿人长久⒂,千里共婵娟⒃。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⑶达旦:到天亮。
⑷子由: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⑸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⑹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⑺乘风:驾着风;凭借风力。
归去:回到天上去⑻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宫。
⑼不胜(shèng):经不住,承受不了。
胜,承担、承受。
⑽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弄,玩弄,欣赏。
清影,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⑾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一说何时。
⑿“转朱阁”三句: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词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qǐ)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⒀“不应有恨”二句:(月亮)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苏轼《水调歌头》诗词翻译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译文] 人们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有阴伏晴出、团圆亏损,这些事古往今来难以让人称心。
出自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
②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③把酒:端起酒杯。
④天上宫阙:指月中宫阙:宫殿。
,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⑤今夕是何年:古代神话传说,天上只三日,世间已千年。
古人认为天上神仙世界年月的编排与人间是不相同的。
所以作者有此一问。
⑥乘风归去:驾著风,回到天上去。
作者在这里浪漫地认为自己是下凡的神仙。
⑦ 琼楼玉宇: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
⑧弄清影:在月光下起舞,自己的影子也翻动不已,仿佛自己和影子一起嬉戏。
⑨不胜:不堪承受⑩照无眠:照著有心事的睡不着的人。
⑾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⑿起舞弄清影:在月下起舞,身影摇曳.⑩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⑾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⑿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不应对人间有什么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离别之时圆呢?⒀共:共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即使相隔千里,也可共同沐浴在同样的月光中.婵娟,指月亮.⒁婵娟:美丽的月光。
这里指明月。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鉴赏家和理学大师。
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至今,为后人所广泛赏识和传颂。
其中,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动人心弦的作品。
下面将为您呈现苏轼水调歌头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而广为传诵。
首先,诗中通过对“明月”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明月作为一种象征,不仅表达了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其次,诗人通过对“乘风归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富贵的疑虑。
他在充满诗意的宫阙之中,却感到寒冷和无力,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无和束缚。
然后,诗人以水调的形式和琼楼的意象,创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他借助起舞和转阁等意象,突出了与人间的对比,以至无法入眠的明亮照耀世间或许比人世间还要美好。
最后,诗人以人生离合的喜悲和月亮的圆缺来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然而,他在结尾时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长久人世的期许,同时也对人间的美好祈愿。
总体而言,苏轼的水调歌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和独到的观察力。
这首诗既展现了作者即时的情感和心境,又引发了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与思索。
这就是苏轼水调歌头的原文及赏析,若想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不妨细细品味其中的辞章妙句,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深情雅志。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水调歌头》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参考一下。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⑴,欢饮达旦⑵,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⑶。
(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⑷。
不知天上宫阙⑸,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⑹,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⑻。
起舞弄清影⑼,何似在人间⑽?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⑾。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⒀。
但愿人长久⒁,千里共婵娟⒂。
【白话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月,诗人从各个方面进行描写。
第一大段,诗人望着天上的明月,浮想联翩。
他当时可能略带醉意,竟不知道月亮是何时出现的,居然端着酒杯,反而去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优秀8篇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优秀8篇苏轼《水调歌头》赏析篇一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展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作此篇兼怀子由。
”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说明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篇二月亮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从远处拿酒杯。
我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也不知道几月几时。
我愿乘御风回天,我怕在细玉的楼阁里,经不起九天寒气。
跳舞找出影子,到底是什么样子!月亮变成了猩红色的亭子,低低地挂在雕花窗上,照着昏昏欲睡的自己。
月亮不应该对人有什么怨恨,为什么人走了才是圆的?人们有悲伤和快乐,他们分离又重逢。
月亮有阴有阳,有盈有亏。
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即使在过去。
我们希望彼此长寿,以分享这优美的月光的美丽,即使我们相隔万里。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曲。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在自然风光中,月亮是非常浪漫的,它能激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弯新月会使人想起初生的萌芽;满月会让人想起美好完整的人生;明月会让人想起光明磊落的人格。
人类很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都集中在月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备课人:邵秀娟高景涛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
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
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
(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
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
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
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
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四、诗歌赏析(一)、选择题1、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___B_____A、欧阳修B、苏轼C、陆游D、辛弃疾2.北宋后期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号:( A )A、东坡居士B、青莲居士C、稼轩居士D、易安居士3.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 B )A、李煜B、辛弃疾C、柳永D、李清照4.开创豪放派词风的宋代作家是_____C____A、欧阳修B、王安石C、苏轼D、辛弃疾5.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首词的主题是:( B )A、羁旅行愁B、望月怀人C、悲悼故国D、忧时伤事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B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D、月有阴晴圆缺(二)、赏析题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
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并称文坛“三苏”。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4.词的上阕,写词人“天上宫阙”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现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美满生活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叙述。
6、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
8、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9、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1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14、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qùe)(2)琼楼(qióng)(3)绮户(yī)(4)婵娟(chān juān)15、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2)(3)(三)、问答题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
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
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
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③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
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
“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
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⑤“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
“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
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
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叹、自我安慰了,巧妙转入下一句。
)⑦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
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
)⑧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中考练习题】1、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和浪漫的情致,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5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