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复习题19章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9章生活用电单元教学设计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电习惯,关注家庭和社会的安全。
3.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使其认识到节约用电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活动。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习惯。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1.电流的形成和流动方向;
2.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3.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安全用电常识;
4.节约用电的方法和技巧。
每个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几道题目:
1.判断题: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判断题;
接着,我会简要介绍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过程中,我会强调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系统地介绍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电流:我会从电荷的定向移动讲起,解释电流的形成,并通过动画演示电流的流动方向。
2.电压:讲解电压是推动电流流动的力量,介绍电压的单位、测量方法,以及电压与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第十九章生活用电19.3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电压越高越危险2、通过实例,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触电类型。
3、通过实例,熟悉安全用电原则和防雷知识。
5、通过实例,经历触电事故产生的原因的过程,提高安全用电能力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
6、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
学生在生活中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但是对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家用电器了解的不够深入。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电流、电压和家庭电路的相关知识,但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遇到问题的能力不强。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的资料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
重点难点安全用电原则,触电类型安全用电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导入】课前讨论课前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正确使用电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大家通过各种手段查找,得出结论(PPT展示学生课前讨论的微信群截图)【导入】新课引入看来眼圈用电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19章第三节内容《安全用电》提出问题:1、人为什么会触电?2、谁决定了触电的危险程度呢?【讲授】知识点讲解电压越高越危险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观看视频寻找答案(播放微课视频)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做两道题测试一下(用电子书包的考试系统,分发试题) 收集学生试卷系统评分,对错误习题进行讲解,发回试卷进行改正【活动】例题既然电压越高越危险,我们就来计算一下如果人接触家庭电路电压是,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教师评说答案,过程结果那么这样的电流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呢?我们一起在网上查找一下教师对内容进行扩展评说【讲授】知识点讲解触电类型通过以上的学习课件触电事故发生对人体会造成很大伤害,所以我们在有些地方会看到这样的标示和标志(图片展示)见过这样的标志?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区别呢?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呢?因此我们根据电压高低将触电类型分为两类: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低压触电呢?大家用手中的资源讨论一下(用平板电脑网上查找)加在人体两端电压为220V,有电流通过人体,所以人会触电,我们一起来看一道题选择一下看来大家对低压触电已经了解了,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另一种触电方式高压触电,又分为哪些种呢?大家讨论一下(用平板电脑在网上查找)选取一组将查到的结果发送给老师,教师播放学生查到的资源视频通过对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学习大家回忆一下他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讲授】知识点讲解安全用电原则所以安全用电原则第一条找同学读一下除了这一条书上还给我总结了另外三条我们一起看一下那除了这些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做到哪些呢?大家讨论一下(分组用平板电脑查找)找一名同学将所查到的内容发送给教师,教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安全用电原则大家已经知道了,那我们一起做一道抢答题(应用电子书包软件抢答功能),请听题1、不什么低压带电体?2、不什么高压带电体?大家掌握的非常好,可是我们能做到这些,也会遇到触电事故,如果遇到触电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第一步做什么?如果不能及时切断电源,我们应该怎么办?很好,那下面这几个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活动】知识点自学注意防雷生活中我们对电都会十分小心可是有时候大自然中有不可抗拒的电的存在,就是雷电,对于雷电大家知道多少呢?大家带着屏幕上的四个问题进行查找(网络查找)开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设计
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老师教读。
(着重指导读好“耷、撑”等字。
)3.学生“开火车”读或者指名读。
4.指名读课件中的生字词,齐读、互读。
(出示课件2)会认字:似 耷 咦 竖 竿 撑 舞 烦 会认字组词:似的 耷拉 咦 竖着 竹竿 撑起来 跳舞 心烦会写的字:扇 慢 遇 兔 安 根 痛 最5.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三、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分段抽读课文。
(对字音读得准确、语句读得流畅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帮助。
)2. (出示课件3)学生边读边想,提出不懂得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
)(1)启发思考,自己解决。
(2)“耷拉”“自言自语”“撑起来”等词语可以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理解。
耷拉:松弛地向下垂着。
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撑起来:使张开。
(3)学生间互相解决。
(4)教师解答。
3.精读感悟,合作学习。
(1)文中大象的耳朵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出示课件4)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2)都有谁说了大象的耳朵?(出示课件5)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还有小老鼠。
(3)大象一开始是怎样做的?最后又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6)每天,大象站着睡觉的时候,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最后,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
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交流学习识字方法,既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又对学习方法有所总结,又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多种方式阅读文本,既能感知文本内容,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合作学习更是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由小组选派一名同学把小组学习的成果向大家汇报,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感悟,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引导。
(板书:大象感到不安------把耳朵撑起来----------让耳朵耷拉着)本环节设置,让学生发挥想象,锻炼想象能力,又能锻炼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 变量与函数(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变量与函数(一)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变量与函数(一)》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一个章节。
本章主要介绍了变量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图像,以及函数的表示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对一些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变量与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包括解析式和图像表示。
3.能够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的图像表示。
3.函数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2.教学PPT:包含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图像和实际应用等内容。
3.实例:选取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用于讲解函数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图像,使学生初步了解函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函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函数,探讨函数的性质和图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9章第1节《家庭电路》教学设计
2.家庭电路的安全使用与故障排查:培养学生具备安全用电意识,掌握故障排查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节能环保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电路中的节能措施,将节能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例,如家庭用电器的使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3.设计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家庭电路检测和故障排查的方法。
4.通过对家庭电路实际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掌握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电路的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原理有一定了解,但在实际操作和故障排查方面,大部分学生仍缺乏实践经验。此外,学生在安全用电知识和节能意识方面有待加强。因此,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方面: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引导他们运用物理原理分析家庭电路问题,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2.分步骤讲解,突破重难点:
a.家庭电路组成:通过图示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理解各元件的作用。
b.家庭电路原理:运用类比法,将复杂电路简化为易懂的模型,帮助学生掌握电路工作原理。
c.安全使用与故障排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使用测电笔、电压表和电流表,掌握故障排查方法。
3.目的:通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家庭电路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19章生活用电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第19章生活用电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在设计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生活用电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生活中潜在危险的警觉性。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掌握生活用电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生活用电的安全常识,能够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三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安装和维修。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将其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用电的安全常识,能够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等测量工具,以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器设备,如灯泡、插座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模拟电路的元件,如开关、电线、灯泡等,以便进行实践活动。
在活动重难点上,我将其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生活用电的安全常识,能够正确使用电器,预防电器事故的发生。
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生活用电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生活用电的安全常识,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整个教学的核心,也是最大的难点。
如何让学生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物理量在电路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9 只有一个地球》部编版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课上训练单以及教师指导复习巩固“晶莹”、“摇篮”、“慷慨”等词语。
2.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3.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读懂“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并将其转化为生活中的日常行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地球为什么容易破碎。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则谜语:南一半,北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
两头寒来中间暖,一天一夜转一圈。
(谜底:地球)师: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首先,来进行听说训练,找一名小老师领读。
(指生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请每队4号同学齐读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上训练单,训练一:看拼音写词语。
(学生自由完成——同桌互批改错)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裹”书写不够规范。
指导书写“裹”。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重点是基础知识,从而把握教学的深浅,做到以学定教。
】二、初读课文,回顾旧知师: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只有一个地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预设:课文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和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写只有一个地球的。
三、合作交流,精读感悟(一)探究主题之一——地球的美丽和“渺小”体现在哪里?预设1:请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预设2:因为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周围是大气层。
海洋和大气层反射太阳光,所以地球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我从“晶莹的球体”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
由晶莹的球体我想到了晶莹透亮的水珠和精英剔透的珍珠,由此我可以想象到晶莹的球体非常美丽。
预设3:我来补充作者把地球周围的气体比作水蓝色的“纱衣”,让我感受到地球非常美丽。
新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章 矩形、菱形与正方形 19.1 矩形 阅读材料 完美矩形》教案_4
《完美矩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华师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阅读材料:完美矩形。
二、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正方形各边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推算完美矩形各正方形的边长.
2. 经历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用方程解决完美矩形的方法与过程。
难点:探索完美矩形时,如何利用设出未知量表示所有正方形的边长。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电脑投影、实物展台、导学案等。
学具:大小不一正方形纸片、透明胶、草稿纸等。
五、教学过程:
六、作业布置:
思考并推算两个猜想:
1、存在更高阶的完美矩形吗?你能找到么?能将它在生活中变成现实吗?
2、存在更低阶的完美矩形吗?最低阶的完美矩形是多少阶?
、
七、板书设计:
完美矩形
步骤: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2、表:表其余各正方形的边长
3、列:一边多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_《第19章_第1课时_一次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下第19章一次函数复习课(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析教学流程图地位与作用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一次函数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种函数模型,是数学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也是学生今后学习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本章学习了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结合图象研究了一次函数的性质,探讨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其中,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对其他函数的研究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一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研究的一类最基本、最简单的函数,其中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是本章的主要基础知识;会根据问题的条件写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会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是学习本章后应具备的基本技能.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利用函数观点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概念解析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都有唯一确定的y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的定义中包括了对应值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两重意思.单值对应是函数概念的关键词,是函数概念的核心所在.变量y要成为变量x的函数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同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二是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值,变量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当一次函数中常数b=0时,一次函数就是正比例函数.思想方法本章从实际问题出发,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提出了函数的概念,给出了三种刻画函数的表示形式;学习了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结合函数图象研究了函数的性质,利用函数的性质也解释了函数的图象,接着研究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形成过程,更体现了数学建模、方程、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知识类型本课时复习内容既有概念性知识,又有像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关于有理与规则的知识,更有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形结合等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由知识的类型决定,教学中应由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回顾知识,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并注意对有关技能给予强化训练.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三个“一次”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解析教学目标1.掌握一次函数及其相关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2.通过具体实例,进一步体会数学中的数学建模、方程思想、数形结合、待定系数法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辨别函数及一次函数,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能说出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能利用一次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函数问题,能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能依据一次函数性质或图象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具备的基础学生已经学完了本章的内容,对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另外学生已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具备了一定的化归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经验.与本课目标的差距分析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函数、一次函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函数的概念,熟练准确调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并能结合函数的图象解决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解方程的技能和较强的运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函数的概念较为抽象,掌握其本质——任给一x值都有唯一的y值和其对应,还需要一段时间消化;对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k≠0容易忽略,对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应对策略(1)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性质的理解;(2)通过呈现不同的题目,引导学生主动辨别概念和隐含条件;(3)通过解题反思和分享,引导学生熟练利用一次函数及其性质解决问题;(4)通过练习思考,逐步积累学习的经验,加深对相关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教学难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函数概念之中体现的是“变化与对应”的思想,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善本章的知识体系,运用几何画板、Geogebra等动态几何软件画出函数图象、利用其中的电子表格功能分析数量关系。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9章第1节+家庭电路+教学设计
3.创意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节能、环保、安全的家庭电路改进方案。要求方案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4.小组合作研究:分组研究家庭电路中的某一知识点,如电路保护装置、开关原理等,形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家庭电路的组成、原理和安全用电知识展开讨论。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家庭电路故障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3.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练习题:
4.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需要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以生活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原理。
2.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3.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分析家庭电路故障,学会更换电器、维修电路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家庭电路的构成,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家庭电路的安全用电知识,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庭电路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原理。通过动画、图解等形式,将复杂的电路原理简化,降低学习难度。
【统编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9 海滨小城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19 海滨小城【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几个场景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场景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3.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4.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的场景及其特点,从中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理解本课是从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来介绍海滨小城的景色的,学习这种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滨、鸥”等1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臂”,会写“灰、渔”等13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
3.练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滨(bīn bīng) 胳臂(bì bei) 理睬(cǎi chǎi) 栽(zāi zhāi)树喧(xiān xuān)闹除(cú chú )了二、比一比,再组词。
宾()睬()密()笼()滨()踩()蜜()拢()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海()的海鸥()的贝壳()的鱼()的虾和蟹()的海螺()的绿绒大伞()的树叶()的大路()的街道()地响()地躺在那里参考答案:一、bīn bei cǎi zāi xuān chú二、宾客理睬秘密笼罩海滨踩住蜜蜂聚龙三、浩瀚的大海灰色的海鸥各种花纹的贝壳银光闪闪的鱼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撑开的绿绒大伞密不透风的树叶沥青的大路整洁的街道咯吱咯吱地响寂寞地躺在那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按照空间变换顺序记叙的方法。
初中数学_一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九章 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知识结构图(让学生对于本章的内容有个清醒的认识,便于形成知识框架图)函数的概念:(提问学生)(让学生对于概念引起机一步的认识,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加深概念:让学生判断上述图像能够是函数图像的是(用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进一步的加深对于函数的“每一个x 都有唯一确定的y 的值与之对应”这一性质加深人。
)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法1(1) 1y x =- (2) 1y x =-(3) 已知A(8,0)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P(x ,y),且x+y=10,设△OPA 的面积为S. (1)求S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求x 的取值范围; (3)求S=12时P 点坐标; (4)画出函数S 的图象。
老师试着让学生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且让学生想办法总结出自变量的求法的种类。
可以以抢答的形式展现。
一、函数的表示方法启示学生说出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并且让学生加深记忆。
(进一步的归纳总结题型,让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归类总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为高中学习定义域的求法做好准备。
)二、函数图像的画法学生提供图像的画法,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加深学生记忆。
(让学生对于描点作图法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做好准备)三、认识函数图像编故事15253755801.12y/千米x/分分小组讨论,按照小组让学生展示,进行适当赋分。
(该环节设计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数学的函数图像,在数学中体会故事的快乐,该环节不管是学生的成绩的好与孬都能够参与课堂中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该部分可以看成是该堂课的第一小高潮)一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kx+b(k,b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该环节的目的是:学生复述一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一次函数的形式,为以后其它初等函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次函数的画法教师提示,学生回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一次函数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
5.小组合作任务: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复杂的实际问题,共同讨论并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求解三角形面积。
-每个小组需要在下节课上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并分享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强调关键点和注意事项。此外,我会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一次函数与三角形面积的理解,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10米,底边上的高为5米,且这个三角形与一次函数y=2x+1有关。请同学们讨论并求解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适时给予提示和建议,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题,以便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一个练习题示例:
4.掌握利用一次函数求解三角形面积的各种方法,如底乘高除以二、海伦公式等;
5.能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一次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培养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和它在几何中的应用;
2.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观察一次函数图像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9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19父爱之舟》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评价设计【主要内容】1. 课前导学案:回顾作者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2. 文中的哪些描写体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以及“我”对父亲的体谅、感激与爱,请在课本中圈画出来,在相应的句子旁写下感受,做好旁批。
3.选择一个场景重点学习,这个场景中令我感动的的句子有?你的感受是?【评价反馈】1.学生对文中出现的场景非常熟悉,并能用语言概括描述出来。
2.学生能找出能体现父子温情的句子,并能初步写出自己的感受,但品味还不够深刻、全面。
【主要内容】1. 回想一下作者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场景?2. 教师提出阅读要求,指导学生默读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感悟父亲的爱子深情以及“我”对父亲的爱与感激。
3. 品读:“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新滋味”指的是什么?4. 一个大组选择一个场景重点品读,交流学习。
5.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6.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作者能画出这只小渔船吗?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评价反馈】1.“新滋味”指的是什么,学生自己体会不全,在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得到加深。
2.大组学习交流效果较好,学生的汇报交流积极,能找出每个场景中描写父子温情的句子,并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主要内容】1. 选取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令自己感动的父爱小故事写下来,并在组内评价。
2. 阅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评价反馈】学生能选取自己生活中的父子相处的一个场景进行写作,并抓住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细节描写,有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设计1.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
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入梦,去找寻留在他记忆中那深深的父爱吧。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 函数与图象(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9章函数与图象(四)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9章“函数与图象(四)”的内容主要包括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概念、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理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理解函数的增减性和对称性,并为后续学习二次函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图象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函数图象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
2.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图象中感受函数的性质。
3.运用实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实例分析。
3.学生活动用品:如白纸、彩笔等,用于学生绘制函数图象和进行小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特征,总结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9章《菱形》教学设计
菱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想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本节主要学习菱形的性质与应用,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通过具体的操作,观察、猜测、验证,获得知识,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
讲解例题时根据学生特点帮助他们分析题意,灵活运用菱形的性质与识别条件解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菱形的定义和菱形的两个性质,知道用对角线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的公式;2.会用菱形的定义和性质来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用菱形的对角线长来计算菱形的面积;3.总结出菱形的两个判定定理,并会用它进行相关的论证和计算;4.会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菱形。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菱形性质的过程,通过操作发现特征,进一步发展合理的推理能力。
2.经历探究菱形判定条件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渗透类比与转化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菱形的性质与应用;2.菱形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应用菱形的定义或性质进行合理的论证或计算。
2.探究菱形的判定条件,合理利用它进行论证和计算。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媒体长方形纸片、剪刀、把中点固定在一起的两根细木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类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使它与相邻的一条边相等,就得到一个菱形。
播放几何画板课件:菱形的形成。
菱形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如下图:让同学们举出更多的例子。
(二)讲授新课我们学习了菱形的定义,接下来学习菱形的性质。
首先,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所有性质。
那么由于菱形的特殊性,它还具有什么性质呢,我们接下来进行研究。
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片、剪刀,将矩形对析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再打开,即可得到的菱形。
第19章《一次函数(课题学习——选择方案)》教学设计5
19.3选择方案学习目标1、能综合运用一次函数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体会一次函数在解析式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自主学习问题1 怎样选取上网收费方式?1.选择哪种方式节省上网费?并说明理由.①选择A方式的理由:.②选择B方式的理由:.③选择C方式的理由:.2.在方式A ,B 中上网费有哪些量组成 , , .方式C 上网费是常量 .3.如何用函数关系式表示方式A ,B 的总费用?上网费是随 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设 .填写下表: 解:设 , 表示方案A 的收费金额. 表示方案B 的收费金额. 表示方案C 的收费金额.⎩⎨⎧=1y 化简,得⎩⎨⎧=1yxyO⎩⎨⎧=2y 化简,得⎩⎨⎧=2y=3y由实际意义得x 0,在图中画出y 1,y 2,y 3的图像.选择哪种方式能节省上网费?考虑(1)x 取何值时,y 1最小.(2)x 取何值时,y 2最小.(3)x 取何值时,y 3最小.结合函数图象与解析式完成下列问题当上网时间 时,选择方式A 最省钱; 当上网时间 时,选择方式B 最省钱; 当上网时间 时,选择方式C 最省钱;交流展示1、展示自学内容,不会的小组研讨,质疑点拨。
整理好上述各题。
2、自学103页的问题2,回答课本上给出的问题,组内交流.xyO44xy O 1 2 3 4 5 6 7 8 12 3 4 5 6 7 8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会运用 我体会到了 达标检测1.如图,L 1反映了某公司产品的销售收入(单位:百元)和销售数量(单位:件)的关系, L 2反映产品的销售成本(单位:百元)与销售数量(单位:件)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公司盈利时销售量( )A 小于4件B 大于4件C 等于4件D 大于或等于4件2.如图是甲、乙两家商店销售同一种产品的销售价y 元与销售量x 件之间的函数图象,下列说法(1)售2件时,甲、乙两家的售价相同;(2)买1件时,买乙家的合算;(3)买3件时买甲家的合算;(4)买乙家的1件售价约为3元.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乙 甲L 1L 2练习题1. 某地电话拨号入网有两种收费方式,用户可以任选其一: (A)计时制:0.05元/分;(B) 包月制:50元/月(限一部个人住宅电话上网).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得加收通信费0.02元/分.(1)某用户某月上网的时间为x 小时,两种收费方式的费用分别为1y (元),2y (元),写出1y ,2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 若某用户估计一个月内上网的时间为20小时,你认为采用哪种方式较为合算? (3) 在上网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请你帮该用户选择哪种上网方式更省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教技——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资料填空:12分 12个判断:10分 10个名解:16分 4个简答:32分 4个论述:30分第一章教学设计导论1、名词解释题:#教学分析:通过需求评估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
最后进行入门技能分析,确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习者应该具备的技能、知识和态度。
2、说明题:#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系统化方法关心在教学结束的时候,学习者要会什么,能做什么。
第二,系统化方法的成功建立在各成分之间的仔细关联上,特别是教学策略和所期望的学习结果的相关性。
教学特别针对要教的技能和知识,并为产生这些学习输出提供了所需要的条件。
换句话说,教学只是由那些与要学什么有关的活动组成的。
第三,系统化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是一个实践的可重复的过程。
所设计的教学不是只用一次,而是用的次数越多越好,用的人越多越好。
因为是可复用的,所以值得花时间花精力去评估它,去修改它。
在系统化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用于决定哪部分教学需要修改,而且直改到满意为止。
3、填空题:#教学分析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通过需求评估(确定教学目的),然后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
最后进行(入门技能)分析。
4、简答题:#为什么说迪克&凯里模型方法是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法?迪克&凯里模型方法由相互作用的九个基本步骤成分组成,每个成分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在一起产生出预期的结果。
由于整个过程一直在收集系统有效性的数据,所以最终的产品能够不断修改直至达到所需要的质量水准。
在教学材料的开发过程中,对数据的收集,对材料的修改,都是为了使教学尽可能地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5、判断题:1、所谓系统化教学设计,说的就是迪克模型×2、迪克模型与教学理论没关系×3、迪克模型的各个阶段只能顺序执行×4、书中所说的教学设计指的就是迪克模型的“开发教学材料“阶段×5、因为迪克模型非常重视与教学相关的所有系统因素的分析,所以产生的教学必然是个别化的教学×6、只有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才需要用系统化方法开发×7根据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如果发现是教学分析有问题,则前面所完成的阶段都得重做×8、系统化方法产生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教学×9、系统化方法只对设计师有意义,老师没必要学×10、系统化教学设计过程共有九个模块×1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直接关系到学习者的个人体验√12、个别化教学的最低要求是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步调。
√13、系统化方法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是一个实践的可重复的过程。
√14、迪克&凯里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15、教学过程系统的目的就是要导致学习√第二章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1、名词解释题:#需求评估:组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或者需要抓住某个机会,而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
是分析组织预想状态与现在状态之间的差距,并对问题进行精确描述的过程。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①、关于学习者输出的清楚概括的描述;②、与确定的问题及需求评估相关;③、可以通过教学而不是其他更有效的手段来达到。
或:教学目的是对学习者接受教学后可以做到的行为的清晰描述,由需求评估过程产生,针对那些可以通过教学达到最有效解决的问题。
#绩效技术方法: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来设立教学目的。
要解决的问题或面对的机遇是什么?使用某种需求评估过程推导出教学目的。
侧重于学生学完后能够做什么。
#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以及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说明题:下面给出了几个教学目的,这些教学目的的写法不符合教材中所说的教学目的写作原则,请逐一说明如何修改。
①、学校将在开展案例教学前对老师进行在职培训。
改为::老师要按照考试手册中规定的过程来管理标准化考试老是要在每个学习者的成绩单和整个班级的成绩单上填写对学习者表现的评价,这些表格由考试出题单位提供②、学生要知道如何给各类句子加标点。
改为::学习者要会为不同类型的简单句加标点,如句号、问号、惊叹号。
③、教师要学会多媒体教学。
改为:教师要会用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多媒体教学④、老师每周要布置一篇作文。
改::不是教学目的,不用重写⑤、师范生要知道如何备课。
改::利用现在的教材和资料,师范生可以知道如何备课。
3、填空题:#确定教学目的可以有两种方法:(领域专家)方法和(绩效技术)方法。
#利用绩效技术方法确定的教学目的源自于(需求评估)分析过程4、简答题:#罗宾逊模型由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①、确定绩效问题:绩效问题 = 预想状态 - 现在状态→对问题的精确描述②、找出原因:问卷,访谈,观察③、罗列可能的解决办法④、给出性价比最好的解决办法#一个完整的目的描述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学习者学习者在应用环境下应该能做什么所学技能要运用的环境在应用环境中学习者可用的工具5、判断题:A、目的描述的是教学的输出,而不是教学的过程。
×B、需求评估分析过程确定了可以通过教学来解决问题×C、绩效分析就是研究确定组织的运行问题,以及研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D、绩效问题可以通过组织的目的和使命与当前状态之间的差距来确定。
如果达到了目的,就不存在绩效问题。
√E、预想状态就是希望达到的状态,是尽善尽美的完美状态。
×F、利用SME方法确定目的侧重于知识传递。
√第三章教学目的分析1、填空题:A、问题求解中,一般有两类问题:(良好结构的)问题和(病态结构的)问题。
B、目的分析的最后产物是(技能流图),它给出了学生在完成教学目的过程中要做什么的总体框架,这个框架是从属技能分析的基础。
C、教学分析有两个主要步骤:第一步进行(教学目的)分析,第二步进行(从属技能)分析2、判断题:A.目的分析方法是确定教学内容的唯一方法。
×B.基本上来说,言语信息类教学目的都需要学生对于特定问题给出特定的回答。
√C. 教学设计过程是一种病态结构问题√D、目的分析过程与教学目的的陈述过程同时开始√第四章确定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1、名词解释题:A.簇分析:从属技能分析中,主要对言语信息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用于确定言语信息教学(学习)目的中所隐含的信息的主要种类B.入门技能:入门技能是指学习者为了学会教学中所包含的新技能而必须已经掌握的技能。
它们是教学的基石,只有具备这些技能,学习者才能开始学习教学中所要教的技能2、填空题:从属技能分析中,(层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目标分析中确定为智慧技能或心智运动技能的单个步骤。
3、简答题:A.描述从属技能分析的基本过程和目的。
答:教学分析过程中,确定了目的中的各个步骤之后,对每一步进行审核,以确定学习者在学习这一步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已经会做什么。
目的是要确定每一步的从属技能集。
B.描述用于态度目的的从属技能分析的两个步骤。
①、在表现出这个态度时学生必须要做什么?”:用智慧技能或运动技能表现,利用层次分析法②、“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个态度?”:属于言语信息类,言语信息构成了态度形成的说明部分,是对态度的模型化和强化,因此也应该作为教学分析的一部分。
C.如何确定教学的入门技能:审查层次分析或簇分析的结果,找出那些在教学开始之前大多数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技能,在分析流图中在这些技能的上方画一条虚线,出现在虚线以上的技能是在教学中必须要教的,出现在虚线以下的技能就是入门技能。
D.描述完整教学分析的结果。
包括教学目的、完成目的的主要步骤,完成每个主要步骤所需要的从属技能和入门技能。
5、判断题:A、一般来说,在问题求解层次分析中,对其中的某一个目的步骤进行直接从属技能分析的结果是要确定要掌握的概念。
×第五章分析学习者和环境1、名词解释题:#目标人群:又叫做目标对象或目标组,是需要接受合适教学的对象。
2、说明题:3、填空题:A.Keller的模型叫做ARCS模型其中A指(注意力)、B指(关联性)、C指(自信心)、D 指(满足感)。
B.学习者分析的结果包括对学习者下列信息的描述:①、(入门技能),②、(以及对该领域以前具有的知识),③、(对教学内容和传递系统的态度),④、(学习动机),⑤、(以前的学业成就和能力水平),⑥、(学习偏好),⑦、(对提供培训机构的态度),⑧、(群体特征)。
4、简答题:#在学习环境分析中,主要考虑与分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1)教学点对教学需求的满足程度,2)教学点模拟工作环境的适应性,3)在教学点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多种培训传递方式的可行性,4)可能影响教学设计和传递的限制。
第六章编写绩效目标1、名词解释题:学期目标(terminal objective):学期目标精确地描述了学习者完成一个教学单元后将能够做什么,完成学期目标的环境产生于学习环境之中,而不在现实世界里。
2、说明题:3、简答题:C、描述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目标编写的步骤?修改教学目的以反映最终应用环境编写学期目标反映学习环境为目的分析中确定的每个步骤(无子步骤的)编写目标为每个子步骤写目标或只写上层步骤的目标(目标与评测设计和教学内容一一对应)为所有从属技能编写目标对某些学习者可能不具备的入门技能编写目标4、判断题:A. 绩效目标是学习者完成了一个教学单元后能够在学习环境中做什么的详细描述。
×B. 研究结果的综述指出:了解教学目标的学习者会有很大的优势。
×C、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目标呈现给学习者,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第七章开发评测量表1、名词解释题:A.标准参照评测:由一组能够直接测定一个或多个绩效目标中所描述的技能的题目或任务组成。
B.学习档案:是反映学习者学习成效的标准参照评测样品的汇集。
这些评测既包括展示学习者从前测到后测进步情况的客观题型的考试,也包括学习者在教学中制作的作品或现场表演。
学习档案还可以包括有关学习者对所学内容和教学情况态度方面的评定。
C.学习档案评估:定义为对所收集的反映学习者可观察的变化或发展的学习样品进行元评估的过程。
客观题型的考试可以测定学习者从前测到后测期间成长变化的情况,作品和行为表现也可以通过对学习者进展的跟踪来比较。
2、说明题:A.说明标准参照评测的目的标准参照考试因为不仅能评价学习者的进步,而且还能评价教学的质量;标准参照考试的结果准确地告诉了教师每个教学目标学习者能够做到多好,也告诉了设计师教学的哪些部分不错,哪些部分还需要修改。
此外,标准参照考试还能让学习者通过运用已建立的评判标准来评价他们自己的工作而反思自己的表现,这样的反思能促使学习者最终成为能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质量负责任的人。
B.设计师设计的考试主要有哪四种类型?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入门技能测试、前测、练习或模拟测试、后测入门技能测试:是在开始教学前对学习者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