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与世博会

近代中国与世博会
开放合作是必经之路
近代中国封闭自己、孤立自己,导致在科技、文化等方面错失了与世界交流合作的机会。 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快速发展,融入世界大家庭。
创新是强国之本
在历届世博会上,中国往往以传统工艺、传统产品参展,缺乏创新精神和原创产品。这也 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不足。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01
参加世博会为中国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各国进行交流和合作的机
会。
展示了中国传统和文化
02
通过世博会,中国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色。
启示
03
参加世博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外交和文化交流的平台
,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和促进国际合作。
03
CATALOGUE
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盛况
中国参加世博会的盛况概述
06
CATALOGUE
近代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遗 产
历史价值与文化遗产概述
展示中华文明
中国参加世博会,展示了 中华文明的发展成果和独 特魅力,加深了世界对中 国的了解和认识。
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通过参加世博会,与 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文 化交流,增进了不同文化 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
推动经济发展
3
国际合作与友谊
中国通过参加世博会,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 合作关系,增进了友谊,为今后的国际交流与合 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立法保护
中国政府应加强对参加世博会历 史价值与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 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其得
到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教育推广
通过教育体系和媒体宣传,加强对 参加世博会历史价值与文化遗产的 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其重要性 的认识和了解。

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篇一:走进世博会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博览会起源于欧洲早期的集市。

从15世纪起,欧洲诸国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大型博览会。

18世纪中后期,伴随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的博览会。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法国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博览会,以此推动本国工业生产技术,宣传新产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博览会的规模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

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是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22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世博会的组织机构是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Exposition),简称BIE,总部设在巴黎。

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协调博览会的日期,保证博览会的质量,规范博览会的活动等。

国际展览局目前有154个成员国(统计截至2022年7月1日)。

一、人类文明的盛会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

1851年创立的世博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

它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识。

1.进步——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随着人类理性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后来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进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观念。

渊源与价值

渊源与价值
博览会起源于早期的集市。18世纪前后英国和法国竞相举办大型的工业博览会,以展示工业革命的伟大成果。以法国为例,从1798年到1849年50年左右的时间里,就举办了11届大规模的工业博览会。而当英国的阿尔伯特亲王(女王的丈夫)了解到,光是1849年这一届巴黎博览会上就有4500家参展方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搞一届更大规模的、全球性的且能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博览会。
后来,也由于在伦敦世博会上有中国展品的参展,希生就被邀请参加了首届伦敦世博会的盛大开幕仪式。1851年5月22日的《匹茨菲尔德太阳报》对油画所勾勒的场景之外的一个情节进行了非常生动的描绘。它说:希生与其他的外国使节站在一起。当唱诗班唱起亨德尔的《弥塞亚》哈利路亚合唱曲时,希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走出外交使节的人群,来到女王面前非常优雅地向女王行了礼。希生到底是什么身份?至今还是个未解之谜。根据著名古代服饰专家高春明先生的分析,从画中希生的着装来看,极有可能是一位来自民间的中国绅士。
解放以后我们首次参加的一届世博会,是1982年的诺克斯威尔世博会。尽管我们参展的一些艺术类的展品跟当届世博会主题“能源”不怎么协调,但毕竟还是让世人看到了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的新气象,意义非凡。
2002年12月3日,我国成功获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要知道,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早在其代表作《盛世危言》当中,就提出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主张。他如此写道,“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而我们的老市长汪道涵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曾在提到由上海申办世博会时做了这样的比喻:广交会是战术性的,管一年,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50年。现在想来,这话说得多么精辟、深刻。
于是,可能有人会问,以前人们需要到世博会上来亲身体验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但现在传播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任何新的技术和理念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在全球得到传播。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来世博会呢?这就是我要讲的世博会的第三个价值观———交流。

2010年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博会的前世今生

2010年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博会的前世今生

2010年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博会的前世今生2010年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博会的前世今生参观世博会看什么?看文化,世博会是全球文化交流的盛会;看科技,世博会是科技创新展示的舞台;看创意,世博会是创意与智慧的竞技场;看发展,世博会是探索未来发展的试验田。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正在向我们招手,这个即将出世的胎儿在母体里隐隐躁动着对盛世的渴望。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承办者,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关系顿时亲密起来,对世博会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世博会的由来和发展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农耕社会便已经出现了雏形。

古时候,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举行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这就是世博会的最早形式。

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

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鼎盛时期,第一届世博会在热闹非凡的气氛中开幕,展区占地9.6万平方米,展览用的桌子总长约有13公里,在23个星期的展览期间,有630万人莅临参观。

约有1.8万名商人展出了他们带来的约10万件产品。

这些展品包括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钢钻,还有一头大象标本,而蒸汽机、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则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

组委会为5000多位参展商颁了奖,其中中国送展的丝绸、旗袍、茶叶等获得了各种不同的奖项。

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

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

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一位是100年前的上海朱家角人陆士谔,另一位将在下篇文章再说。

前些天在CCTV看到有关对陆士谔100年前以梦想的方式对上海举办世博会和中国现代化的预言,不禁感叹陆士谔预言的准确与神奇,但近日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仔细分析后笔者仍认为陆士谔预言上海召开世博会并非是质疑者所认为的“误传”。

质疑者所质疑的根据是陆士谔1910年出版的预言小说《新中国》(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中写的是“内国博览会”而不是“万国博览会”,所以就推翻了陆士谔对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预言,其实解放前的图书由于是手工排版会有许多的排版错误,我们所见的旧版书籍书中会有许多错字出现,而那时的人们对万国博览会是人所共知、津津乐道的,万万不会说什么“内国博览会”的。

此外,陆士谔除了写小说以外,还出租图书,因此完全可能看过梁启超1902年出版的《新中国未来记》和吴研人1905年出版的《新石头记》,这2部书都预言了上海浦东将举办大博览会或万国博览会。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陆士谔就是在他的小说中抒发了他的梦想和预言。

令人钦佩的是100年前陆士谔书中的20项对未来上海和浦东现代化和文明的描绘与预言如今成为了现实,尽管他的预言有些是根据他人的或外国的有关介绍做出的,但我们仍然为他的梦想而感叹与喝彩。

——心吾2010.4.25 中国南京1910年上海朱家角人陆士谔在小说《新中国》里幻想100年后在上海举办博览会百年前印行的《绘图新中国》书影陆士谔书中写道:“开办内国博览会”陆士谔的孙子陆贞雄在《新中国》新书签售现场。

附一:上海世博会,百年梦想变现实附二:世博“抢救”奇作家陆士谔◎核心提示对于我们来说,陆士谔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如果不是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一番话。

世博会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世博会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

世博会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一,世博会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力及同中国的紧密联系(一)世博会是人类文明成果荟萃的伟大盛会,是见证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驿站。

1,一部世博会的历史,是人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冲突走向合作、从崇拜物质走向崇尚科学的历史。

2,“一切始于世博会”这句广为传诵的名言,道出了世博会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力。

蒸汽机、电灯、电话、电影、电视、汽车、飞机、航天器……这些重大发明正是通过世博会传遍了世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3,世博会在全球范围推动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为世界各国开阔视野、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有力地促进了各国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进程,4,世博会超越了信仰、地域和种族的界限,冲破了动荡、冲突和战争的阴影,把各国人民汇聚在和平、进步、友爱、合作的世博大家庭里。

世博会开启着人类重新认识世界的窗口,引领人们从对物的崇拜转向对人的关怀、从征服自然转向尊重自然、从追求增长转向推崇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同世博会的历史渊源很深,这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完美举办的历史积淀。

1,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中国人提出要在中国举办世博会,中国与世博会交往的历史,也是中国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对外开放、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

2,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促进作用,1982年起,中国共参加了12次世博会。

3,2001年,中国正式提出由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世博会的热切期盼,4,2002年,国际展览局决定,将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授予中国上海,中华民族的百年世博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二,上海世博会是塑造国家形象的舞台,也是世界紧密联系中国的途径。

(一)展示国家形象的更新1,上海世博会主题:和谐城市——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主题精髓是和谐城市;世博会副主题有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乡的互动。

2,构建和谐城市,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和,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乡的和谐互动。

陆士谔“预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乃误传

陆士谔“预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乃误传

陆⼠谔“预⾔2010年上海世博会”乃误传百年前印⾏的《绘图新中国》书影陆⼠谔书中写道:“宣统⼆⼗年,开办内国博览会”为2010年上海世博拍摄《上海传奇》的贾樟柯导演说:“他(陆⼠谔)写了⼀本科幻⼩说,他预⾔2010年上海会开世博会,⽽且世博会就在浦东举⾏,那个时候要建⼀个海底隧道。

100年后,世博会真要在上海举⾏了,我觉得这是⼀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与上海⽂⼴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制作的⼤型电视纪录⽚《百年世博梦》也如此说。

经传媒的⼴泛报道,“陆⼠谔百年前精准预⾔上海2010办世博会”这⼀说法已深⼊⼈⼼。

这样⼀个“梦想成真”的故事确实很动⼈,很值得宣传。

但遗憾的是,这个故事其实经不起考证。

实在说,这是典型的“⼈云亦云,以讹传讹”。

近期,笔者为了编著《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商务印书馆2010年4⽉出版)⼀书,辗转得到陆⼠谔百年前写就的《新中国》⼀书,⽅知今天我们所说并⾮真实。

倘没有看到原始材料,笔者恐怕也会是这“陆⽒预⾔说”的“以讹传讹者”了。

陆⼠谔不仅没有“精准预⾔”“2010年”,⽽且他所说的“内国博览会”亦⾮我们今天所说的“万国博览会”。

事实到底如何呢?在陆⼠谔的⼩说《绘图新中国》中,⼩说主⼈公陆云翔在好友李友琴的导游下,观览了1951年的上海,他来到⼈民⼴场(跑马场)的“新上海舞台”看新剧,在南京路(⼤马路)坐地铁,到了外滩,忽惊见黄浦江上跨着⼀架“⼤铁桥”,他便问“导游”:“这⼤铁桥⼏时建造的?”⼥⼠道:⾜有⼆⼗年光景了,宣统⼆⼗年(按,1928年),开办内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那时上海⼈因往来不便,才提议建造这桥的,现在浦东地⽅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那李友琴是在介绍黄浦江上的⼤铁桥的来历时,顺便提了这么⼀句,说这桥是1928年在浦东开办“内国博览会”时为了⽅便⼈们来往才建造的。

⽩纸⿊字,怎么就成了“陆⼠谔百年前精准预⾔上海2010办世博会”了呢?时间不对,⼀为1928年,⼀为2010年;性质也不对,⼀为“内国博览会”,⼀为“世界博览会”。

历史趣谈:百年前梁启超小说中的惊人预言 上海会办世博会

历史趣谈:百年前梁启超小说中的惊人预言 上海会办世博会

百年前梁启超小说中的惊人预言上海会办世博会导语:1902年,梁启超创作并发表了“政治幻想”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这部小说中,他惊人地预言清王朝将在1912年垮台,新的共和国将定都南京,1902年,梁启超创作并发表了“政治幻想”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在这部小说中,他惊人地预言清王朝将在1912年垮台,新的共和国将定都南京,新共和国的首功之臣将是一个叫“黄克强”的人,而且,他还预言世界将出现中文热,将在上海召开“世博会”……戊戌变法后,清廷一再下令通缉康有为、梁启超。

被通缉之后,梁启超匆忙乘日舰逃往日本。

舰长将一本日本小说《佳人奇遇》送给梁启超,供他在亡命途中消磨时光之用。

没想到,这本小说竟深深吸引了梁启超。

这本《佳人奇遇》是日本政治家、作家柴四郎写的“政治幻想”小说。

书中虚构了留学美国的日本青年东海散士邂逅了流亡异国的西班牙将军的女儿幽兰、投身爱尔兰独立运动的女志士红莲和助其从事复国活动的明末遗臣鼎泰琏的故事。

书中有男情女爱,更充满了故国沦亡之悲、志士兴国之壮。

如此内容,梁启超感同身受。

1898年12月23日,晚清立宪派所创办的第一份宣传立宪的刊物《清议报》创办于日本横滨,主编为梁启超。

《清议报》从第一期起,就开始连载梁启超翻译成中文的《佳人奇遇》,并引起了巨大反响。

梁启超一时技痒,在1902年创作了一部中国的“政治幻想”小说《新中国未来记》。

梁启超创作的《新中国未来记》共五回,约9万字,并未写完,这部作品畅想了从1902年到1962年这60年间中国的变化。

小说的主旨,是中国应通过改革而不是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共和。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八国联军攻克北京后南方各省开始自治,到1912年全国国会开设,中国实现共和制而不是他主张的君主立宪,国名叫“大中华民主国”,皇帝罗在田自动退位,被国会选为大统领,即大总统。

“罗在田”指光绪皇帝。

新的共和国定都南京。

通过维新造就共和国的首功之臣名叫黄克强,被选为第二任、第三任大统领。

中国与世博会渊源

中国与世博会渊源

中国与世博会颇有渊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全面参与世博会,并加入了国际展览局。

2002年 12月 3日这个难忘的历史时刻,中国上海赢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

世界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上海,这不仅是世界主流国家对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肯定,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充满期望的表现。

1.中国与早期世博会中国与早期世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 1851年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上就出现了中国的展品,如丝绸、茶叶、中药材等。

同世界各国竞相展示的琳琅满目的发明和先进的工业设备相比,中国只有一些原始的工农业材料、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和古董工艺,几乎没有近代工业的产品参展,显示出了与当时西方国家的巨大差距。

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国清朝政府仍然一直未对世博会给予重视,中国的民间商人和外商以私人的身份参加了这一时期的世博会,并获得了一些奖项。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清政府派出官方代表团,在圣路易斯修建了中国馆和中国村,并正式颁布了《出赛会通行简章》20条,对华商出国参加世博会作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各省商家“精择物品”,踊跃参赛。

国外媒体将此称为是“中国政府正式登上世博会舞台的开端”。

在海外舆论的推动下,1905年清朝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期间游历欧美十余国,并参观了当时正在意大利举办的米兰世博会。

他们深为西方的强盛所震动,回国后即上奏建议学习。

这期间张謇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也都以自己对世博会的亲身感受撰文公开发表,呼吁中国大力振兴实业,追赶世界步伐。

1915年,刚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派出一个40多人的表团,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

中国在这届世博会上,荣获1211个奖项,名列各参展国之首。

其中贵州茅台酒、张裕公司的“可雅白兰地”、常州梳“荣记湖丝”在 1851年世博会上等因获金奖而扬名于外。

因“可雅白兰地”获得此届世博会金奖,故后来“可雅白兰地”便改名为“金奖白兰地”。

此后,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出现了一段较长时间的空白。

中国与世界博览会的渊源

中国与世界博览会的渊源

【中国与世界博览会的渊源】·中国加入国际展览局经国务院批准,并获国际展览局确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于19 93年5月3日正式申请加入国际展览局,并于1993年12月被选为该局信息委员会会员。

·中国政府何时第一次以国家身份参加世博会中国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国家身份参加的世界博览会是1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

当时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个有智、有勇、有谋、有骨气的中国人,但淹没在那个万马齐喑的时代。

李圭写了一本书叫《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1 876年的费城世界博览会,虽然他是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但毕竟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览会。

中国赴会之物,计七百二十箱,值银约二十万两。

陈物之地,小于日本,颇不敷用。

此非会内与地不均,盖我原定仅八千正方尺,初不意来物若是之多也。

这是中国人睁眼看世界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泰西物产之丰,国力之强深深地打动第一批不再坐而论道,而是起而拯救的中国人。

·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中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应该始于1873年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中国的参加方式也是赛奇会本身的一奇。

因为代表中国人的是一个叫包腊(EoCoBowra)的英国人。

派他代表中国参加的,既不是朝廷,也不是某一个朝廷大员,而是当时清朝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

在1840年以后,中国的海关和外贸都交由外国人代办了。

赫德为了扩大中国和外国的商业联系,以图取更大的利润,便派包腊代表中国参加赛奇会。

·新中国参加过的历届世博会从1982年起到现在,受中国政府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国家名义累计9次组织中国馆参加了世界博览会。

即: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能源”世博会;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水源”世博会;1985年日本筑波“科技”世博会;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交通运输”世博会;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科技时代的业余生活”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船与海洋”世博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发现的时代”世博会;1993年韩国大田“新的起飞之路”世博会;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海洋——未来的财富”世博会。

陆士鄂与百年前的世博预言

陆士鄂与百年前的世博预言

陆士鄂与百年前的世博"预言"1910年朱家角人陆士谔在小说《新中国》里幻想100年后在上海举办博览会在上海城区的西南方向,有个叫朱家角的古镇。

据史书记载,早在宋、元时期这里就已烟火千家,初具规模,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

朱家角有36座古桥,放生桥是最大的一座,它始建于明代,已经快五百岁了。

和江南其他水乡古镇相似,漕运使朱家角很早就与外部世界有了沟通和交流,这里经济发达,人才辈出,后来成为近代著名小说作家的陆士谔就是朱家角人。

1878年,清光绪四年,陆士谔出生在朱家角一个读书人家庭,他从小爱读稗官野史,14岁那年,父亲去世后的陆士谔到上海城里行医谋生。

近代上海报刊与出版业的勃兴令中国小说繁花似锦,也为年轻的陆士谔提供了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他弃医从文,最终成为市民热爱的小说家,他的作品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

1910年,32岁的陆士谔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全书共分十二回,以一个梦贯穿,虚构了一百年后的上海。

主人公“陆云翔”其实就是作者本人。

陆士谔的孙子陆贞雄介绍说,他的祖父陆士谔,在小说里写道,在中国上海浦东要召开一个万国博览会,要开这样一个会,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上海来。

在小说《新中国》里,一觉醒来的陆云翔与妻子李友琴游历上海,他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而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

“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更让小说主人公陆云翔惊讶的是:“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

”妻子告诉他,这是二十年前,在浦东开博览会的时候,为了方便往来,才建造这大桥的。

因为开了博览会,“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的与上海差不多了。

”“长虹般的铁桥,横卧波心。

……一时渡过了桥,只见洋房鳞次栉比,马路八达四通,往来车马,像穿梭一般,哪里是浦东!”小说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就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

2010年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博会的前世今生

2010年高考最新作文素材——世博会的前世今生

参观世博会看看什么?观看文化,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文化交流活动;看技术,世博是科技创新的舞台;看到创意,世博是创意智能的舞台;看看世博会的发展是探索未来实验领域的发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向我们挥手,这是胎儿在母亲的诞生中对母亲微弱不安的渴望的繁荣。

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中国人民和世博会的关系已经接近世博会,这种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世博会的起源和发展世界博览会是一个由东道国政府或相关部门委托的政府组织的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活动。

它的历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老的农业社会出现了一个原型。

在古代,人们经常在庆祝收获,举行宗教仪式,庆祝节日开始贸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固定的常规地点,为大规模贸易和展览目的交换货物的集会,这是世博会最早的形式。

在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超越市场功能的第一次展览。

在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出现,人们逐渐认为展会与市场类似,但只是不出售,推广,展示新产品和结果的展会目的。

1791年,捷克共和国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这样的展览。

随着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规模逐渐扩大,从一个地方到国家的参与范围,从国外扩展到外国,直到许多国家的发展参与在世界博览会。

世博会的第一个真正意义在1851年在伦敦在伦敦举行。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的鼎盛时期,第一届世博会在繁华的开放气氛中,展览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展览总长约13公里,在23周内展会,630万人来参观。

约18000名商人展出了他们带来的约10万个产品。

展品包括一个24吨的煤块,来自印度的大型金刚石钻头和一个大象标本,蒸汽机,农业机械和纺织机械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

组织委员会为5,000多家参展商颁奖,中国送丝绸,旗袍,茶叶叶等等获得了各种不同的奖项。

展览的最初目的是展示国家对世界的整体实力,但无意中打开了世界博览会的序幕。

从1851年到2005年日本世博会,共有20多个国家共举办了60多个世博会。

世博的历史与由来

世博的历史与由来

【世博的历史与由来】◆世界博览会的由来在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往往在庆贺丰收、宗教仪式、欢度喜庆的节日里展开交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的、有固定场所的、以物品交换为目的的大型贸易及展示的集会。

这就是世界博览会的最早形式。

公元5世纪,波斯举办了第一个超越集市功能的展览会。

18世纪,随着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似,但只展不卖,以宣传、展出新产品和成果为目的的展览会。

1791年捷克在首都布拉格首次举办了这样的展览会。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展览会的规模也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世界性博览会。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其定名中的“Great”在英文有伟大的、很棒的、壮观的意思,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1867年巴黎世博会已经具备了现代世博会的雏形。

二战后,世界人民在满目疮痪的废墟上重建家园,并在恢复生产,复苏经济的基础上,于1958年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战后第一个世界博览会,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

为了体现科学的这个主题思想,布鲁塞尔世博会建造了一座原子能结构的球型展馆,代表着人类进入了科技进步的新世纪的象征,它独特新颖的造形,虽然时隔快半个世纪之久,但仍然历历在目。

博览会的辉煌和丰富,几乎使以往的所有世博会都默然失色。

1962年美国西雅图举办了一次规模不大的专业性的博览会“太空时代的人类”。

博览会展出全新的先进科技,自动售货机和单钢轨铁路,使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4年为了纪念纽约建城300周年,纽约又一历届世博会标志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虽主题的格调高雅“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然而这次世博会浓重的商业气氛,使观众驻足不前,失去了纪念活动的意义。

中国与世博会的百年渊源

中国与世博会的百年渊源
新 中 国成 立 后 很 长 时 间 ,西 方 国 家举 放 以来经济社会发 展取得的 巨大成就和五 国际展览 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递交 了由
口 辽 宁汤河水 库 管理 局 , 凤静 谷
办世博会都未邀请我 国参加 。15 9 6年中国 千年 中华文 明的独 特魅 力 ,增进 了与世界 唐家璇外长签署的在上海举办 2 1 年 注册 00 贸促会曾试图通过前苏联商会斡旋争取获 各 国人 民的了解和友好 往来 ,树立 了良好 类 世博 会 申请 函 ,成 为第 一 个提 出 申办 得参加 1 5 比利时 布鲁塞 尔世博 会 的 的 国家形象 。 19 9 8年 9 2年 9月 , 国际展览 局时 2的苏醒 。截 至 及 时 了解 国内外 新产 品的 动 向和 市场 行 雷 塔罗 )波 兰 ( 洛 兹瓦 夫 ) 、 弗 四个 强劲 对
20 0 8年年底 ,我 国共 参加 了 1 世界博 情 , 2次 从而把握商机 , 推动 中国外 贸经济的发 手 , 在国际展览局第 12次大会上 , 3 赢得了 览会 。即 :9 2年美 国诺克斯 维尔 “ 18 能源 ” 展 ; 二是推进了中外科技文明的交 流。 博 2 1 世 0 0年世博会 的举办权 。
邀请 , 但终因政治原 因而未果 。
二 、 革 开放 以来 中 国参 与 世 博 会 改
任主席泰 德 ・ 兰和秘 书长德 芙安 内女士 阿
申办 和举 办世博会 是国家行 为 ,是党
访华, 建议 中国及早加入国展局。19 年 3 中央 、 93 国务 院的重大决策 。 当时申办 国家有
夺得金 、 银两项 大奖 。16 8 7年 巴黎世 博会 中国馆都是 独立建造 ,并都倾力展示 了中 2 1 0 0年 上海世界 博览会 申办 时, 王韬远赴巴黎参观了世博会 , 随后又赴 国悠 久的传统文化 伦敦参观 了大英万 国工业博览会 留下的重 和 现 代科 技 亮 点 , 要遗产和标 志性建筑 “ 水晶宫” 8 3年维 不仅让众 多参观者 。1 7 也纳世博 会时 , 当时 的大清 “ 税务 司” 总 赫 尽情感受 中国文 明 德 ( 英国人 )选派英 国人包腊代表 中国参 的 魅 力 ,还 多 次 受 展。此后 的几 次世博会 ,中国也 曾派人参 到佳评。 1 8 在 9 8年

中国与世博的百年故事

中国与世博的百年故事

中国与世博的百年故事2002年12月3日,我国首次成功获得世博会主办权。

但事实上,中国与世博的结缘可以一直追溯到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今天,这个梦想即将成为现实,中国上海世博会已经拉开帷幕。

世界博览会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

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

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都是农耕社会,他们交易东西往往是在庆祝丰收或者宗教仪式里进行着,后来时间久了也就形成了固定而且定期的位置与时间了,这样无形的就形成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展示会,这也就是世博会最早的雏形。

以前我们一直以为中国最早参与世博会的,是清末的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他在1867年参观了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但后来经过证实,在1851年首届世博会上,中国商人徐荣村提供的“荣记湖丝”不仅参展还获得了金奖,当时的奖牌和证书由其后代保存至今。

这一史实的发现,在当年上海申博时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因为它把中国参与世博会的时间起点整整向前推进了16年。

参与世博会,中国人一直是一个忠实的践行者。

从一个半世纪前的伦敦世博会,到解放前的旧金山世博会,几乎每届主要的世博会上都能发现中国的身影。

不论是早期的商贾巨孹自发参与,还是后来外国人把持的海关奉命召集,以及大清政府的官方派员、民国政府的热情组团等等,都使中国和世博会历史渊源绵延不绝。

自1851年首次在英国伦敦举办以来,世界博览会已走过了150多年,世博会上各个国家的展馆也成为记录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书签”。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一经推出,收到了各方关注和好评。

自1852年世博会以来,历届的世博会中国馆又是和模样?实际上,在新中国近27年来参加的10多次世博会上,中国馆多次换装,也曾“惊艳”世博。

从百余年前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传统瓷器和丝绸,到今天在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的信息时代和清洁能源主题,回顾中国在世博会上展品的变化,就是品味中国一百多年来巨变的过程。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

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给我们哪些启示?我们先来回顾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1851年伦敦世博会召开,徐荣村精选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与展览并获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和奖状。

1866年,法国政府向清廷发出了参加次年巴黎世博会的邀请。

迫于舆论压力,清政府答应赴会,但委派给了英国人赫德。

此后40多年时间里,赫德总共为中国筹办了29次参博事务。

当时身在海外的中国文人王韬,以游客身份参观了1867年巴黎世博会。

1904年,为参加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清政府拨款70万银元巨款,并派出由溥伦贝勒任团长的代表团。

中国是继英国之后在这届世博会上第二个举行展馆奠基仪式的国家。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中国在世博会上共获得大奖74项,金、银、铜、奖章、奖状1200余枚,获奖项目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的世博会。

完全由民间组织构成的中国代表团赴美参加了该届世博会。

右图为该届世博会上的上海街景观。

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博会。

1910年6月至11月,中国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

这是近代博览会在中国一次较成功的预演。

英、日、美、德、东南亚等国也都有展品参展。

博览会历时近半年,参观人次超过30万。

1999年5月1日,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

此次博览会为期184天,国内外参观人数达943万人次。

200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2010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

2001年,中国向国际展览局递交举办举办2010上海世博会的申请函。

2002年,递交申办报告,并在12月最终印的2010世博会举办权。

2005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注册报告》获审议通过,上海世博会正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2006年,中国向168个建交国发出官方邀请函,全面启动国际招展工作。

2008年,3月20日,“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在黄浦江畔奠基。

2009年,上海世博域名启用,将打造“永不落幕的世博会”2010年,4月30日晚8点,上海世博开幕式。

《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新中国》白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一一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 一口多年前,中国近代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爱国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在其心血巨著《盛世危言》中写下了这段文字。

当时的他致力于“富强救国”,并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维新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积极参加世博,在他看来乃是推动经济强国的大势所趋。

历史上,中国与世博会一直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就像白年奥运梦一样,这里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一一徐荣村。

徐荣村是最早到上海闯荡的人物之一,他排行老四,当时在宝顺洋行做买办。

除了为外国人做生意外,还有自己的一点生意一一丝绸。

徐荣村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有自己的理念,即货上品,价格上品。

价格跟着货物的质量走。

他率先进行分类包装,再卖给不同的人。

1851年伦敦世博会,英国非常希望中国参加。

徐荣村所在的宝顺洋行老板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但清政府却置之不理。

英国表示,清政府不参加,中国商家参加也可以代表中国,于是宝顺洋行老板乂请了许多人来说服中国商家参加,但儿乎无人响应,只劝得了徐荣村打包了 12捆“荣记湖丝”,运到伦敦世博会参加展览,因此成为笫一个参加世博会展览的中国人。

在最后的工艺评奖中,"荣记湖丝”力挫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一举夺得金银大奖。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亲自颁奖,并允许"荣记湖丝”进入英国市场。

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但这次世博会之行只是徐荣村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政府派遣的。

直到1876年,清政府才以官方名义正式参加世博会。

那一年,清政府派浙江海关文书李圭参加了美国费城世博会。

李圭回来以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让中国人第一次比较全面地领略了世博会的庞大规模和丰富内涵,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先进,并反观到自身的落后。

李鸿章还亲自写了序,对世博会这种对外交流的形式很赞赏。

回顾中国与世博历史渊源

回顾中国与世博历史渊源

中国与世博渊源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

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中国与早期世博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界博览会上就出现了中国的展品,如丝绸、茶叶、中药材等,并获得了一些奖项。

世博会是一种机遇。

举办世博会,不仅给参展我们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给我们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我们国家的知名度和声誉,促进了社会繁荣和进步。

世博会能展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综合国力,其举办城市也能因此为世人瞩目。

例如:德国汉诺威2000年世博会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万人去参观。

如果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成功,上海也将期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曾指出:"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举办世博会能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加速推动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这是迄今为止大多数世博会的举办动机。

“世博经济”现象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直接为举办世博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

二是围绕开发世博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

三是主办城市借世博会契机,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建设的各种相关活动。

世博会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内容等角度来讲,涉及的范围都非常广泛。

(新)上海世博会的由来(DOC)

(新)上海世博会的由来(DOC)

上海世博会的由来(DOC)上海世博会的由来 1.世博会的含义世博会是世界各国展示其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成就和发展前景的盛会,是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并列的世界三大盛会。

世博会主要是围绕人类所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人类切身自己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对我们已经解决这些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展示,然后对这些当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它未来如何解决得更好,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美好。

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借助世博会这个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最新的发明,表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思考。

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先后举办了17次世博会,法国和日本则分别举办了13次和5次世博会。

2.世博会的意义世博会不仅对经济增长、科技进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升举办国的国际形象,提高国民素质,推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首先是经济意义。

比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带动了日本大阪地区城市群的崛起。

其次是科技文化意义。

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新生活方式是在世博会上被人们认识,得到普及推广的。

第三是政治意义。

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加速了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融合,在对外显示了国家形象,对内起到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第四是社会意义。

世博会举办期长,参观人数多。

不同语言的各国游客体会来自世界各国的生活方式,观看不同文化的演出,在场内外进行密切交流,并与举办地的普通民众进行沟通。

这一切都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举办地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3.中国申办世博会的历程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很早。

在1851年的首届伦敦世博会上,上海商人徐荣村以自己经营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参展,引起轰动并夺得金、银两项大奖。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我国茅台酒获金奖。

1982年重返世博会后,新中国参加了在国际展览局注册的各届世博会,并于1999年首次主办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吸引9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

1984年,时任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在会见日本友人时,对日本友人建议在上海举办世博会表示赞成。

世博会的历史

世博会的历史

世博会的历史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机关动态》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始于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大博览会”。

为展示其工业革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其雄踞各国之首的地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邀请28个国家参加此次不以交易为目的的博览会。

此次博览会展期为140天,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

第一届世博会成功举办之后各国纷纷效仿,频频举办世博会,展示各国工业革命成果和先进工业品。

【总页数】2页(P7-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83
【相关文献】
1.《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2.河谷探幽——世博会博物馆“历史河谷”的形体塑造和幕墙设计
3.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平衡点——世博会博物馆城市空间关系解析
4.革命的技术与革命的建筑——从世博会建筑看建筑技术历史的发展
5.“历史河谷”上蜿蜒“欢庆之云”——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
历史渊源
《新中国》百年前预言上海世博会——中国人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故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一百多年前,中国近代的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爱国民族工商业家郑观应在其心血巨著《盛世危言》中写下了这段文字。

当时的他致力于“富强救国”,并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维新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积极参加世博,在他看来乃是推动经济强国的大势所趋。

历史上,中国与世博会一直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

就像百年奥运梦一样,这里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一一徐荣村。

徐荣村是最早到上海闯荡的人物之一,他排行老四,当时在宝顺洋行做买办。

除了为外国人做生意外,还有自己的一点生意一一丝绸。

徐荣村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有自己的理念,即货上品,价格上品。

价格跟着货物的质量走。

他率先进行分类包装,再卖给不同的人。

1851年伦敦世博会,英国非常希望中国参加。

徐荣村所在的宝顺洋行老板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但清政府却置之不理。

英国表示,清政府不参加,中国商家参加也可以代表中国,于是宝顺洋行老板又请了许多人来说服中国商家参加,但几乎无人响应,只劝得了徐荣村打包了12捆“荣记湖丝”,运到伦敦世博会参加展览,因此成为第一个参加世博会展览的中国人。

在最后的工艺评奖中,“荣记湖丝”力挫其他国家同类产品,一举夺得金银大奖。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亲自颁奖,并允许“荣记湖丝”进入英国市场。

这是中国产品首次在世界博览会上夺得金奖。

但这次世博会之行只是徐荣村的个人行为,并不是政府派遣的。

直到1876
年,清政府才以官方名义正式参加世博会。

那一年,清政府派浙江海关文书李圭参加了美国费城世博会。

李圭回来以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让中国人第一
次比较全面地领略了世博会的庞大规模和丰富内涵,看到了西方国家的先进,并反观到自身的落后。

李鸿章还亲自写了序,对世博会这种对外交流的形式很赞赏。

191 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是中国参加世博会后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巴拿马世博会的全称是191 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

为什么会有这个名称呢,因为前一年1 91 4年8月15日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巴拿马运河正式开通了。

此举使美国东西海岸的航线整整缩短了8干海里,这对美国经济、交通等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191 5年的巴拿巴世博会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举行的。

1 91 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对美国也非常重要,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这是一个开端。

这届世博会对中国同样重要,因为美国政府在1913年5月2日承认了袁世凯的民国政府。

这是第一个承认中华民国政府的世界列强国家,美国同时表达了希望中国政府参加巴拿马世博会的愿望。

正式发出邀请是在1914年,这对袁世凯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走向世界的机会,也是重塑中国政府形象的一个机会。

消息传来,各界都非常振奋。

所以各界宣传巴拿马的宣传报道铺天盖地。

袁世凯派出了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带去的中国展品有2000多吨,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准,陈列在工业馆、农业馆、教育馆等9个馆。

而且当时中国政府还出了很大资金将中国故宫太和殿这样一座有明显中国风味建筑重新建在那里。

很多展品在巴拿马世博会上引起了很大轰动。

巴拿马世博会的组织方为了感谢中国政府对世博会的热情支持特地把191 5年9月23日这天列为中国日。

中国在这届世博会上得的奖有1211项,最大的奖有7枚,在所有的参展国家中获奖数第一。

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最优秀的一届。

李鸿章可以说晚清重臣中和世博会关系最多的一个人。

徐荣村在1851年去世博会得
奖的时候,李鸿章专门为徐荣村做过诗,大致意思是徐荣村把中国最好的丝绸带到英国去,一下子就赢得到了很高的奖,然后英国女王发了很高的荣誉。

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李鸿章关于世博会的记载。

1 872年,中国政府第一批官派留学生1 20名到美国去,这其中李鸿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几年之后,正好是这批幼童,参观了1 876年费城世博会,这件事情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当时官派第一个参加世博会的人正是写下《环游世界新路》的李圭,李鸿章为这本书作了序。

张元济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中国的教育、中国出版业影响巨大。

他1 901年人驻商务印书馆,从此把自己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商务印书馆。

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世界,他从1910初出发,进行考察西方的环球旅行,同年7月,他到达了比利时布鲁塞尔。

这绝对不是一个偶然,而是经过了张元济的精心筹划,因为在1910年6月27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正在举办世博会。

张元济一共去了那届世博会7次,感慨良多。

他认为中国政府投入是绝对不够的。

1 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政府投入了70万银元。

到1 905年意大利世博会巨减到13万银元。

1910年布鲁塞尔更只有区区2万了。

在他回国后,亲自领导商务印书馆尽可能的参加世博会。

1 91 5年的巴拿马世博会及1 920年费城世博会上,商务印书馆都以自己出版的书籍、打字机等参展,获奖无数。

可以说张元济是中国文人中第一个认识到世博会重要性的,商务印书馆也是近代企业中最热心参加世博会的一家。

距此一百年的1910年,有一位上海的作家叫陆士谔,他写了一本小说叫《新中国》,在里面也描绘了未来上海举办世博会的盛况,而且举办的地点也确定在浦东和浦西。

小说里提到“把地中掘空,做成隧道,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面飞行不绝”,在那时他已经想到了浦江大桥、越江隧道、地铁等,与现实惊人地相同。

历史上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还有梁启超,他在小说《新中国未来记》中设
想,“不特陈设商务、工艺诸物品而已,乃至各种学问、宗教皆以此时开联合大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了”。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中国人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过世博,中国人对举办世博会向来也抱有很大的愿望,所以说中国也有个整整一百年的世博梦,终于得以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