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环境整治评价标准

城市景观环境整治评价标准
城市景观环境整治评价标准

省会城市主要街道景观环境整治提升

工作评价标准

一、评价条件

(一)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建设方针、政策,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其他专项规划要求;

(二)编制完成景观大道修建性详细规划,且规划理念新颖,功能布局合理;

(三)街道整体风格大气开敞、整洁美观,具有地方特色,与环境协调统一,对城市景观总体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四)道路断面科学,交通体系顺畅,红绿灯、指示牌、限速牌等交通标志齐全,标识高度、式样统一规范。候车亭、书报亭等完好无损,新颖别致,交通标线施划合理,水、电、暖、燃气等市政管线设施完备且没有缺失,形式统一规整,架空线缆全部入地;

(五)沿街建筑天际轮廓线丰富,建筑形式别具特色,与城市整体环境相协调,屋顶形式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形式多样、安全合理。建筑材料选材科学,色彩协调。建筑墙面美观整洁。阳台、窗套、雨水管、空调室外机等形式统一,建筑室外门窗、首层窗护栏的式样和材质要规范。墙面附属物如空调、落水管等要整齐,线缆归拢整齐。

(六)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布局合理、造型美观。沿街商业门店牌匾的式样、规格、色调应与建筑风格、使用功能相协调,设置的位置应相对统一。

(七)街道绿化美观,体现生态性、多样性和地域性,街道的绿化率不低于25%。沿街建筑院落围墙应为通透式景墙,大型公共建筑室外、广场等采用开敞式布局。公园、游园、街头绿地维护及时,物种丰富,层次感强,无枯树、残枝及垃圾杂物等。街道两侧地面除建筑基底、室外道路、必要的停车位以外,全部进行绿化、硬化处理,无裸露明土;

(八)公共厕所、垃圾箱、邮箱、垃圾转运站等设施按城市规划标准配置,布局合理,外观整洁大方。设置的邮箱、果皮箱等设施的式样、大小和颜色应当协调。公共厕所的设置应结合沿街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

(九)街道的路面和铺装完整干净,铺装材料体现生态性和地域性。车行道路面无坑槽、无松散平顺、人行道整体平整。侧石、缘石线型整齐,设置无障碍通道。立交桥、过街天桥桥面平顺舒适,附属设施、地下通道清洁规整;

(十)街道亮化设施完善,造型新颖,采用节能环保绿色照明,重要节点、桥梁、河道、绿地等要达到城市重点景观照明效果;

(十一)施工现场周围设置连续密闭围挡;建筑物施工有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施工现场散体物料要苫盖,工地门口有货车轮胎清洗池;临建布局合理、安全稳固、整齐美观;设置水冲式厕

所;无“烂尾楼”工程。

(十二)街道两侧合理设置城市雕塑,并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充分体现地方文化和人文特色。

(十三)街道长度不小于3公里,红线宽度不小于30米。

二、评价标准

(一)景观环境整治提升规划和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设计(10分)

1、主要街道及重要节点景观环境整治提升规划编制情况(1分)

编制了主要街道及重要节点景观环境整治提升规划得1分,未编制不得分。

2、主要街道两侧及重要节点可视范围内既有建筑均进行了外观改造设计(2分)

每发现1栋建筑未进行外观改造设计扣0.5分,扣完为止

3、主要街道及重要节点编制了景观环境整治提升规划、主要街道两侧及重要节点可视范围内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设计经当地市政府批准(1分)

主要街道及重要节点编制了景观环境整治提升规划、主要街道两侧及重要节点可视范围内既有建筑外观改造设计通过当地市政府批准的得1分,未获批准不得分。

4、主要街道及重要节点景观环境整治提升规划应涵盖沿街建筑、空间环境、绿化、道路桥梁、广告牌匾、照明设施和线缆、交通设施、环卫设施、施工现场等所有内容(3分)

街道景观整治提升规划每缺少1项内容扣0.5分,扣完为止。

5、规划设计的理念先进,功能布局合理、具有地域特色,与城市环境协调统一(3分)

由评价专家对主要街道景观环境整治提升规划从规划理念、功能布局、地域特色和协调统一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视情况酌情扣分,如果扣分最低扣0.2分。并注明扣分理由。

(二)主要街道景观环境整治提升工作(80分)

1、街道两侧既有建筑外观改造情况(30分)

(1)道路两侧全部建筑物按照建筑外观改造设计对屋顶进行了坡屋顶或檐口改造(10分)

每发现1处既有建筑未按设计进行屋顶进行改造或未对屋顶进行改造的扣0.5分,扣完为止。

(2)建筑墙身按照设计进行了装饰,附着物(窗护栏、广告牌匾、空调设施及管线、雨水管、阳台)整治到位(6分)建筑墙身按照设计进行了装饰、美观整洁,建筑外窗、阳台、窗护栏材质、样式规范统一,空调机位排列整齐,空调机、管线统一遮挡或归拢整齐,落水管、雨水管完整、整齐的得标准分。

每发现1个单体建筑墙身未整饰或未按设计整饰扣0.5分;每有1处建筑外窗、阳台、窗护栏未整饰或未按设计整饰扣0.2分;每发现一栋建筑存在空调机未统一遮挡扣1分,每有1处未按设计进行遮挡扣0.2分,最多扣1分;每有1处落水管或雨水管未整治或未按设计整治扣0.2分。扣完为止。

(3)道路两侧全部建筑基座按设计进行了整治改造(6分)

每发现1个单体建筑基座未整饰或未按设计整饰扣0.5分,扣完为止。

(4)整治提升效果符合设计与街道和周边协调(4分)

既有建筑整治用材、色彩、造型符合设计,与街道及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得4分。存在整治效果不符合设计或与周边环境不协调的由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扣分,最低扣0.2分,扣完为止。

(5)建筑改造中采取了节能措施或采用了节能材料(4分)既有建筑外观改造中与节能改造相结合,应采用节能技术或材料,达到建筑节能标准要求。

每发现1栋未采取节能措施扣0.5分,扣完为止。

2、街道绿化情况(10分)

(1)道路两侧及隔离带、游园、广场等进行了绿化(4分)街道两侧地面除建筑基底、室外道路、必要的停车位以外全部进行了绿化;道路隔离带、街头游园和广场全部进行了绿化。

每发现1处未按规划设计进行绿化扣1分,扣完为止。

(2)无裸露明土,院落围墙通透。(4分)

街道两侧地面除建筑基底、室外道路、必要的停车位以外,全部进行绿化、硬化处理,无裸露明土;沿街建筑院落围墙应为通透式景墙。

沿街每发现1处裸露明土或实体围墙扣1分,扣完为止。

(3)绿化和绿地应整理、修剪、层次分明,不应有枯树、残枝、余土、杂物(2分)

街道绿化和绿地物种丰富,整理、修剪整齐,层次分明、管

理精细,无缺株、枯死、杂草和人为损坏现象,整齐卫生,景观效果好。

每发现1处缺株、枯死、垃圾杂物或绿地围栏缺失、破损的扣0.5分,扣完为止。

3、道路桥梁改造整治情况(5分)

(1)车行道要做到路面无坑槽、无松散、路井平顺(2分)车行道下水道、窨井、水蓖完整,路面无坑槽、无破损、无松散。

每发现1处下水道、窨井、水蓖口盖缺失或破损,以及路面有坑槽、破损等情况扣0.2分,扣完为止。

(2)人行道要做到整体平整,侧石、缘石线型整齐,地面花砖完整、平顺,并设置无障碍通道(2分)

每发现1处破损、坑槽以及路缘石缺失、破损、歪斜等扣0.2分;未设置无障碍通道扣1分,无障碍通道被占用、断头、存在障碍物等,每发现1处扣0.2分,扣完为止。

(3)立交桥、过街天桥桥面平顺舒适,脏污不洁的实施粉刷、油饰或清洗。地下通道清洁规整,地下通道出入口和地下工程通风口与周边地面环境协调(1分)

立交桥、过街天桥未按按照设计进行整饰扣0.5分;立交桥、过街天桥存在乱贴乱画、乱堆乱放情况的扣0.2分;每发现立交桥、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存在1处破损、脏污不洁的扣0.2分,扣完为止。

4、街道两侧广告牌匾整治情况(10分)

(1)除商业集中区以外,所有建筑的屋顶和墙体广告,一般都应拆除。各类广告应结合建筑外观改造统一安排(4分)除商业集中区以外,每发现一处屋顶广告或墙体广告、招牌扣0.5分,每发现一处未按规划设计进行广告牌匾整治的扣0.5分(不重复扣分),扣完为止

(2)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所有广告牌匾,按照规划要求实施减量化、规范化,做到布局合理,造型美观(4分)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所有广告牌匾位置、用材、规格和色彩符合规划要求,形式美观得4分,否则由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扣分,最低扣0.2分,扣完为止。

(3)沿街商业门店牌匾的式样、规格、色调应与建筑风格、使用功能相协调,设置的位置应相对统一(2分)

符合标准得2分,否则由专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扣分,最低扣0.2分,扣完为止。

5、街道照明设施和线缆整治情况(10分)

(1)重要节点、桥梁、河道、绿地等要按照设计实施景观照明建设(4分)

按照规划设计重要节点、主要建筑、桥梁、河道、绿地等实施了景观照明。

未实施景观照明的不得分;每发现1处未按设计未实施景观照明的扣0.5分,扣完为止。

(2)照明建设应采用转换效率达80%以上的节能灯具,实现节能环保的绿色照明。路灯式样要统一、美观。沿街亮化设施

要规整,无错字缺字少字短笔画(2分)

街道照明未使用节能灯具的扣1分;路灯样式不统一的扣1分,沿街亮化设施每发现1处残缺的扣0.5分,扣完为止。

(3)各种架空线缆要全部入地,各种附墙线缆不能入地的要归拢整齐,隐蔽设置(4分)

街道架空线缆未入地或未规整隐蔽的不得分;每发现1处未入地或未规整隐蔽的扣0.5分,扣完为止。

6、街道交通设施整治情况(5分)

(1)道路沿线交通岗和各类交通标识的位置应当符合景观整治规划要求(2分)

沿路公交站点、候车亭、路名标牌、交通岗等设置规范、合理,完好无损。各类标志、标线、提示牌设置规范、齐全、醒目。

未按规划设计整治的不得分;每发现1处未按规划设计整治或破损、脏污的扣0.2分,扣完为止。

(2)交通标识高度、式样等要统一规范(2分)

各类标志、标线、提示牌设置规范、齐全、醒目得2分。

每发现1处设置不够统一规范或缺漏的扣0.2分,扣完为止。

(3)公交候车亭形式新颖、实用,与街道环境协调(1分)公用电话亭、公交候车亭形式统一、整齐、干净、实用,与街道环境协调得1分。

每发现1处破损、脏污、缺少或不便于使用的扣0.2分,扣完为止。

7、街道环卫设施整治情况(5分)

(1)公共厕所、果皮箱、垃圾箱、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按国家标准配置(2分)

公共厕所、果皮箱、垃圾箱、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设置规范、整齐、干净、无破损得2分。

每发现1处未设置或设置不规范、破损、脏污的扣0.2分,扣完为止。

(2)在同一条街道上设置的果皮箱等设施,其式样、大小和颜色应当协调(2分)

每发现1处不统一、不协调的扣0.2分,扣完为止。

(3)公共厕所的设置应结合沿街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1分)

未一体化设计施工或未按设计进行设置、整治的,每发现一处扣0.2分,扣完为止。

8、街道两侧施工现场整治情况(5分)

(1)所有施工现场周围应设置连续、密闭的围挡,实行全封闭施工(2分)

每发现1处未按要求围挡,扣0.5分,扣完为止。

(2)主体施工必须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施工现场的散体物料要用苫布或密目式防尘安全网苫盖(2分)

每发现1处未按规定封闭、苫盖的扣0.5分,扣完为止。

(3)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用房的搭建要做到布局合理、安全稳固、整齐美观(1分)

按要求搭建的得1分,否则由专家按照实际情况酌情扣分,

最低扣0.2分,扣完为止。

(三)城市主要街道管护情况(10分)

1、街道环境秩序管理情况(5分)

(1)无占路摆卖,无成片的摊群集聚点,道路两侧无违规马路烧烤、马路餐桌、马路作业(1分)

有占路经营、马路摊点的,发现1处扣0.2分,扣完为止。

(2)沿街商业门脸无里空外卖、店外摆卖,无乱堆乱放、乱摊乱占(1分)

沿街发现摆摊设点、店外或门外乱摆乱放的,发现1处扣0.2分,扣完为止。

(3)便民服务摊点统一规范、严格管理、限时限地经营(1分)

便民服务摊点未实行统一管理的或秩序混乱、环境脏乱的,发现1处扣0.2分,扣完为止。

(4)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无乱涂乱画、乱吊乱挂,无立面张贴(2分)

存在上述现象的,发现1处扣0.2分,扣完为止。

2、街道交通管理情况(5分)

(1)交通组织科学有效,无乱停乱放车辆(1分)

街道交通组织管理有序,通行快捷、顺畅,停车标线清晰,车辆停放整齐,不影响通行。

每发现1处车辆乱停乱放或影响通行的情况扣0.2分,扣完为止。

(2)交通设施、标志设置清晰整洁、完好无损、方便通行(2分)

交通设施破损或损失的,发现1处扣0.2分,扣完为止。

(3)交通事故少、秩序好,遇突发事件处置快(1分)

有交通事故或突发事件、拥堵情况,发现1处扣0.2分,扣完为止。

(4)停(存)车场管理规范、干净整洁(1分)

不符合停车场管理设置规定的,管理不规范或停放混乱影响市容、通行的,发现1处扣0.5分,扣完为止。

(四)其他有关要求

1、街道慢性系统设置规范完整,按照标准规范设置和铺装了慢行道、人行道,标线清晰、规范,没有规范设置和标志的每发现1处扣1分,存在严重不符合规范情况的不得通过评价验收。

2、主要街道改造整治提升中要做到公交优先,符合条件的要设置公交专用道,应设未设的每发现1个路段(两路口之间)扣1分,全线未设的扣5分。

3、街道景观环境整治提升要和周边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街道两侧存在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等有影响的设施(如锅炉房、烟囱)的要予以纠正,不能很好解决的将不予通过评价验收。

4、全面参与、扩大群众知情权,听取群众有关城市主要街道景观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意见,改进工作情况。在评价验收前未在当地公示参加评价验收街道的扣5分;对群众反馈意见置之不理的,每发现1起扣2分。

三、相关要求

(一)评价工作由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园林绿化、城市容貌、施工质量、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评价委员会,分专业、分组进行评价。评价采取实地勘察、评分和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各设区市要根据评价标准细化各项工作要求和各责任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并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和评价,确保高质量、如期、按标准完成街道景观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三)各设区市要提早动手、积极准备,按照评价标准的要求做好申报和评价的准备工作,做到底数清晰、资料完善、细节了解,配合评价专家组顺利完成各项评价工作。

(四)申报街道在评价前,各市要在当地公示15天,接收当地群众的评议和监督;评价验收时,当地各有关部门要参与,协调联动,形成一致意见。

书香标语大全

书香标语大全 1、与经典同行,伴书香成长。 2、我读书,我感悟,我快乐。 3、倡导全民读书,享受阅读快乐。 4、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5、共建书香校园,同享读书之乐。 6、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7、书是人类心灵的反光镜,也是映射凡尘的转折点。 8、书乃物中精华,善求者必博。 9、书香飘满校园,文化浸润童心。 10、漫步书林,遨游学海。 11、营造书香校园,倡导读书人生。 12、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 13、感知文字优美,畅游书的海洋。 14、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 15、开卷有益,为生命加钙补锌。 16、好读书,放眼世界,博览天下。 17、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照亮人生。 18、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19、读经典书,做书香人。 20、倡导读书风尚,促进文明和谐。

21、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22、百年崇教育英才,乐学勤勉创新风。 23、同名着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24、让学习成为终身的必需,让读书成为永远的习惯。 25、书香伴我成长,知识伴我同行。 26、灵魂创造经典,经典塑造灵魂。 27、读书,让生活更和谐。 28、读好书,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29、读书,识万物,明一理。 30、畅游书海,塑完美人生。 31、书香致远,墨卷致恒。 3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3、读经典书,做精彩人。 34、静悄悄的读书,每天半个小时。 35、用书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 36、百年天下桃李,一心情怀芬芳。 37、书籍的家园,知识的海洋。 3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9、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校园。 40、沐浴书香,快乐成长。 41、传统文化进课堂,礼仪花香满校园。 42、读书放飞梦想,拼搏成就未来。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规范性文件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严峻形势,基础设施短缺、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突出,“城市病”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城市发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转型。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统称“城市双修”)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足城市短板的客观需要,是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城市双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将“城市双修”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协同推进。将“城市双修”作为各城市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的重要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政策,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协同推进。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规律,综合分析,统筹规划,加强“城市双修”各项工作的协调衔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城市生态状况、发展阶段和经济条件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实施方案,近远结合,分类推进。 保护优先,科学推进。坚持保护优先原则,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修复受损生态,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科学推进“城市双修”。 (三)主要任务目标。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开展生态环境和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完成“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推进一批有实效、有影响、可示范的“城市双修”项目。2020年,“城市双修”工作初见成效,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二、完善基础工作,统筹谋划“城市双修” (一)开展调查评估。开展城市生态环境评估,对城市山体、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开展摸底调查,找出生态问题突出、亟需修复的区域。开展城市建设调查评估和规划实施评估,梳理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文化保护以及城市风貌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城市修补的重点。 (二)编制专项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相关规划和评估结果,确定开展“城市双修”的地区和范围。编制城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统筹协调城市绿地系统、水系统、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编制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明确城市环境整治、老建筑维修加固、旧厂房改造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开展“城市双修”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延续城市文脉,协调景观风貌,促进城市建筑、街道立面、天际线、色彩与环境更加协调、优美。 (三)制定实施计划。各地要制定“城市双修”实施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城市双修”工作细化为具体的工程项目,建立工程项目清单,明确项目的位置、类型、数量、规模、完成时间和阶段性目标,合理安排建设时序和资金,落实实施主体。要加强实施计划的论证和评估,增强实施计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构建书香社会

构建书香社会 王颖 书香社会这个概念,首先形成于是去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指倡导全民阅读,这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 从重要性来看,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同时,文化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问题,进而提出的解决方针。同时,提倡全民阅读和建设书香社会表述了中央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视。学习型社会这是这一届领导班子从上任以来,一直积极倡导。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而我国是一直有读书的传统。热爱读书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这个角度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社会有利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也就是说,构建书香社会,即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也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进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我们的传统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很多读书励志的故事言犹在耳,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等耳熟能详的读书名言流传千古。在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地位还是比较受人尊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能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的机会“学而优则仕”,衍生出中国独特的阶层“士大夫”。 但在经过三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期后,中国社会充斥着物欲高涨,精神需求萎缩的现象。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社会上充斥着低俗的影视剧和娱乐节目,人人对公共知识分子了解不多,对娱乐明星关心备至。每个人的闲暇时间用在读书上不是很多,地铁里等车的搭车的人,纷纷埋头看手机。手机里不是游戏就是一些知识含量不高的文章。书店开始变少,大学的书店竟都只开剩一家专门卖考试用书的。比较用功的学生闲暇都在看英语备四六级,好不容易考完则准备毕业找工作的考试,于是教师考试,公务员考试用书等等填满学生仅剩的剩余时间。 社会的浮躁恶习侵袭了中华民族的书香气。因此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 如何构建书香社会?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建构的工程。书香社会的构建不是在一个城市里建多个图书馆或者书店,然后开展几个读书活动,外带评比就能促成。书香社会是个需要长期培育的过程。 首先要从基础建设开始,一个城市需要图书馆,更需要书店。今天连大学校园都没有书店,真正该读书的群体都不读书,那么这一带人步出社会也不会带有读书的习惯。大学校园需要有特色的书店来证明这个校园的文化氛围。其次,一座城市也需要各种不同的书店来作为他的名片。其中,比较成功当属台北,诚品书店已成旅游胜地,在诚品书店带动下,整个台北的读书氛围都是相当浓郁。广州也有部分书店在模仿,比如石牌桥附近号称24小时营业的1200bookshop。太古汇的方所运营相当成功,但是相对广州人流量,书店内显得空间太小。广州曾经最为有名的学而优连锁书店,今天也倒闭剩不到几家。购书中心在春节期间重新营业,也是学习了方所的设计模式。可见,构建书香社会,首先城市要给实体书店运营的空间,书店也应更新运营理念,正如诚品理念,书店也是一种生活的氛围,有一种家的温馨感。 其次,书香社会构建,关键看,读什么书。去年,当当网有过一个调查,广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 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5、生态城市社会和谐生态城市的社会和谐,要做到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面面俱到,住房保障率要达到90%以上,住房价格收入比保持在3-6之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以上,没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于30张;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3册以上,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的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2、2,基尼系数0、38;公共交通分担率大于50%,平均通勤时间小于30分钟;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小于10件,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大于3平方米。 6、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引进开发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保持自然特色风貌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通

书香城市建设中的“扬州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8493771.html, 书香城市建设中的“扬州实践” 作者:池沁 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18年第12期 摘;;要;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建设,围绕把扬州建设成“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修古城文脉,养新城文气,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城市书房建设,就是满足市民对于美好生活需要的切实举措。扬州,坚持在最繁华、最漂亮、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建设城市书房,打通图书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目前,全市已建成开放26家城市书房,3年来书房新增读者办证量近10万张,年均120多万人次走进书房阅读,逐渐形成了扬州特色的金色名片。 关键词 ;城市书房 ;全民阅读 ;扬州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The “Yangzhou Practice” of Scholarly City Construction:Taking;the 24 Hour City Library;in Yangzhou as an Example ;; Chi Qin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Yangzhou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ly strong;city. Focusing on building Yangzhou into a “famous city of ancient culture and modern civilization”, Yangzhou revises;the context of the ancient city, maintains;the style of the new city, and constantly improves;the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Among them,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ibrary;is to satisfy the public’s practical needs of a better life.;Yangzhou adheres;to the most prosperous,beautiful, and the nearest place to the people to build city library,and opens;up the “last kilometer” of library services, as well as creates;a 15;minut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circle. At present, 26 city study rooms have been built and opened up in the cit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nearly 100,000 new readers have applied for certificates. Each year, more than 1.2 million readers have entered the study rooms to read, which gradually forms;a golden card with Yangzhou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City library. Nationwide reading. Yangzhou Library. Public culture service. 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在江苏省庆祝改革開放周年图片展上,实景再现的扬州24小时城市书房引起了许多参观者的关注,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点赞。近年来,扬州大力 弘扬“读书成才、读书有福、读书传家、读书兴城”的理念,契合扬州城市特质,以城市书房建设为抓手,从其酝酿到启动建设,直到全面推开,极大地满足了百姓文化需求,赢得了社会普遍赞誉。据2017年度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扬州城市书房作为市民阅读的新空间和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市民对基层阅读服务设施满意率居全省第一,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聚焦报道。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标术语注释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指标术语注释 一、综合管理 1、城市绿线:城市绿线是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现状绿线和规划绿线。现状绿线是一个保护线,现状绿线范围内不得进行非绿化建设;规划绿线是一个控制线,规划绿线范围内将按照规划进行绿化建设或改造。 2、城市蓝线:城市蓝线是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3、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包括城市绿地分布、植物物种分布与数量统计、古树名木挂牌建档与卫星定位等城市园林绿化数字等。 4、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对照城市园林绿化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主要调查绿地数量、质量、使用和环境质量四部分,重点是绿地使用情况。被抽查的公众不少于城市人口的千分之一。 二、绿地建设 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面积是指城市中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 2、建成区绿地率:指在城市建成区的园林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百分比。 3、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城市建成区中公园绿地面积与相应范围的城市人口之比。 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中乔、灌木所占比率:指建成区乔、灌木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建成区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的百分比。 5、城区绿地率最低值:指设区城市中各城市行政区绿地率最低的值。未设区城市按城市绿地率评价。 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指设区城市中各城区公园绿地面积与各城区的城市人口之比的最低值。未设区城市按城市人均公园 绿地面积评价。

7、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1)一般城区:指大5000川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2)建成内的历史街区:指大于1000川的城市公园绿地按照300米的服务半径覆盖居住用地面积的百分比。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应以公园各边界起算。 8、万人拥有综合公园指数:指建成区内每万人城市人口拥有大于 10hm2的综合公园的个数。 9、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指城市道路两旁栽种行道树的长度(米)占道路总长度的百分比(米)。 10、城市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新建、改建居住区(小区)中,符合GB 50180 —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7.0.2.3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建不宜低于25% )要求的居住区(小区)数量占居住区(小区)总数量的百分比。新建、改建居 住区应为2002年(含2002年)以后建成或改造的居住区(小区)。 11、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纳入绿地达标统计的公共设施用地应符合本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关于公共设施用地绿地率的规 ^定。 12、城市防护绿地达标率:指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关要求的防护绿地面积(hm2)占总防护绿地面积(hm2)的百分比。 13、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1)生产绿地面积(hm2)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hm2)的百分比。2)生产绿地面积统计包括城市规划区内为城市绿化服务,能为城市提供苗木、草坪、花卉和种子的各 类圃地。 14、城市道路绿化达标率:1)指符合CJJ 75-9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3.1.2道路绿地率(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 —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要求的城市道路长度(米)占总城市道路长度 (米)的百分比。2)不含道路红线宽度小于12米的城市道路(支路)和历史街区。 15、建成区内大于40hm2的植物园数量:纳入统计的植物园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的规定 16、林荫停车场推广率:1 )城市建成区内林荫停车场面积占全部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综述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郑云明 (哈尔滨商业大学 研究生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摘要]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促进低碳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学者从内涵、国内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国际经验借鉴等三个方面对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研究发现:国外大多数国家发展低碳城市都是将交通、商业与公用建筑以及住宅能耗问题作为低碳城市的三大重点领域。借鉴国外经验,有助于我国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全面衡量我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水平,并可获得对经济、环境、社会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综合评价研究的依据。 [关键词]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A Review of Researches on Low-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ZHENG Yunming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vit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low-carbon city.Summarizing re-searche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erms of connotation,domestic low-carbon evaluation index,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learning,this review finds that most countries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ransportation,business and public buildings and dwelling hous-es for developing carbon cities.Overseas experience will help establish domestic low-carbon city index system and assess the developing level of low-carbon city in our country,offering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study on the coordination of three systems in terms of economic,environment and society. Key words:low-carbon city,evaluation index system,research review [收稿日期]2011-01-04 [作者简介]郑云明(1983-),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 近年来,全球变暖和能源消耗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其旨在降低人类活动碳排放的“低碳”。该发展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普遍认同,一方面为了保护日益恶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希望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经济复苏。由于低碳经济具有提升能源安全、促进就业、拉动投资三重效益,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严重依赖,原油价格的高位运行给世界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传统能源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这种形势下,以能源的变革为核心的低碳经济,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绿色能源,对于摆脱化石能源燃烧的依赖性和保证能源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经济的持续运行提供了保障。各国政府都开始重视低碳经济和节能新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发展的大趋势。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快速城市化的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46.6%,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接近1%。而且,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化特征是高耗能产业的迅速发展,这就使我国的城市化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在此背景下,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 选择,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城市内涵 低碳城市(LowCarbonCity)的理念来源于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低碳经济首先由英国于2003年提出,指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并为发展先进技术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低碳城市即 在城市空间内发展低碳经济, 其核心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其基本内涵包括: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目标。谷永新等学者认为,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 堃的城市。夏堡]认为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金石认为,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 第2012年第2期(总第392期) 商业经济SHANGYE JINGJI No.2,2012Total No.392 [文章编号]1009-6043(2012)02-0028-03 28--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一、组织领导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施有力; (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 (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并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西北、东北地区80种)。 三、景观保护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四)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买,措施有力; (五)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 2、全市“园林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持完好。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全市“园林单位” 占60%以上; 2、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

坪山新区低碳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法

坪山新区低碳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切实推动坪山新区低碳生态示范小区的建设和管理,依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坪山新区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行动计划及实施方案(2010-2012)》、《坪山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JG15-2010)、《坪山新区全面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坪山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施工导则》和《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二五”规划》《广东省建设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绿色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要求》《坪山新区低冲击开发模式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深圳市绿色物业管理导则》《深圳市城市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实施方案》,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坪山新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低碳生态示范小区】低碳生态示范小区是指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和低碳技术,结合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将被动式设计的理念引入融合到建筑设计等领域,采用节能、节地、节水、 - 1 -

节材、环保五大低碳生态技术,规划和建设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小区。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坪山新区范围内由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投资新建的、以及享受财政补助资金的社会投资新建的住宅小区(包括政府保障性住房)。 鼓励其他社会投资新建的住宅小区,按本办法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第四条【管理模式】坪山新区政府成立低碳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办公室,由坪山新区城市建设局牵头、发展和财政局、市规划国土委坪山管理局等各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协调、监管各职能部门在项目审批、建设监管过程中落实相关规定中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第五条【标准体系】低碳生态示范小区建设、管理各环节必须执行市政府和坪山新区政府各职能部门编制并发布实施的项目立项、土地出让、建筑设计、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监理、竣工验收、装修、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主要技术规范和服务标准包括:《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JG15-2010)、《深圳市绿色住区规划设计导则》、《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坪山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坪山新区低冲击开发模式试点规划研究及实施方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ZJG31-2010)、 - 2 -

典型经验介绍: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典型经验介绍: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我市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崇文重教、诗书传家的优秀传统。在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如何使到源源不断的书香沐浴、启智增慧的文化熏陶、承继传统的文化润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 近年来,我们从“文化兴市”战略的高度,强力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将书香社会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列入民生工程、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将全民阅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市阅读阵地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度空前高涨,受到全市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是阅读社会组织数量倍增。在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成立全民阅读促进会,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大力引导社会阅读组织开展读书用书活动,“和悦读书会”“浠沧月湖畔悦读公社”“串场风·爱诵读”“顾吾书社”“绍琪书屋”“城市阅读旅馆读书会”“24小时阅读空间”等60多个社会阅读组织相继成立并开展阅读活动。培育和发展全民阅读领读者和文化使者、全民阅读推广人和志愿者1300多人,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承办、组织支撑、全民参与”的全民阅读组织体系和网络架构。 二是阅读推广宣传氛围浓厚。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推送全民阅读公益广告及宣传语;建成“书香社会”自媒体宣传平台,开通“书香社会”微信公众号和门户网站;设立“书香社会”微信群,搭建“全民阅读促进会会员微信群”。组织书香地图、阅读推广、悦读时光、论坛讲座、书香评比、好

书推荐等各类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树立“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倡导“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的爱读崇学风尚,引领全民参与、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广大市民的一种持久的追求和自觉行为。 三是阅读阵地建设如火如荼。建成面积达33000平方米的市图书馆新馆,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阅读设施,文本和电子资源馆藏量也大幅增长,201X年借阅册次和到馆人次均突破220万,实现500多家农家书屋与图书馆通借通还。数字图书馆、“智慧XX·天天悦读APP”、流动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借还系统设备相继投入使用。市区2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24小时实体书店建成开放。建成一批书香交通亮点阅读工程、移动电视数字阅读工程、国道服务区书吧、居民小区LED屏等数字阅读工程,形成了以县级以上图书馆为主阵地,乡镇(社区)图书馆(分馆、室)为依托,村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为服务点,便民书吧、流动图书馆等为补充的阅读基础设施网络。 目前,全市各类阅读活动深受群众喜爱。全市每年都组织开展10大类、100项、700场以上各类全民阅读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声有色。读书节“年有主题、月有重点、周有活动”,农民读书节、职工读书节、职工读书征文比赛、网络阅读在线知识竞赛等活动精彩纷呈。“黄海讲坛”“周一大讲堂”“铁军文化大讲堂”“三贤讲堂”等品牌讲座,深受欢迎。 在取得明显成绩的同时,放在历史和区域纵横坐标上来观照,我们也深知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而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如何把城市文脉的延续与承接同现实的城市定位、城市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倾力打造书香文润之城,则是对未来城市发展的有力应答。

低碳指标体系案例

中瑞合作中国低碳城市项目(LCCC)初步工作成果发布 字体:【大】【中】【小】 8月27日,瑞士驻华使馆、中国低碳城市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召开中国低碳城市项目工作成果发布会,公布了初步形成的中国低碳城市能源管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经过瑞士公共能源规划和管理、绿色建筑等方面的专家以及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专家结合中国国情,共同研究制定的。该体系涵盖总体碳指标、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建筑和交通5个方面,共设定68个指标。会议听取了试点城市(区)对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进一步修改后,中、瑞专家将分别到各试点城市(区)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各自特点完善能源管理指标体系。区金融办、发改委相关人员参会。 深圳将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https://www.360docs.net/doc/3c18493771.html,深圳商报作者:沈小妮2010/10/11 7:45:03 提要:金秋十月,深圳的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迈开了稳健的步伐:排放权交易所正式运行,深圳抢占低碳市场“头啖汤”;《深圳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20)》出炉,各个政府部门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以引领者的姿态指引相关行业。 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深圳,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日礼物: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协议》),重点探索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这一份厚礼,既是对深圳以往城市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成绩的肯定,也殷切寄望深圳为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做出表率。 金秋十月,深圳的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迈开了稳健的步伐:排放权交易所正式运行,深圳抢占低碳市场“头啖汤”;《深圳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20)》出炉,各个政府部门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以引领者的姿态指引相关行业。 建立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2009年7月,深圳开全国先河,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市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新增低碳经济内容:“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更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需要。深圳正在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力争成为具有低碳领导力的城市。 为了给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客观、全面的科学依据,深圳市人居委大力推动对我市碳排放现状的调查研究。今年,环境科学研究院启动了《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关键途径研究》,该课题将从建设低碳城市的战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知识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基本知识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程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攀枝花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知明度的内在需要; (五)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对单位绿化、居住区绿化有何规定? ①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②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树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③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④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⑤近3年,大城市新建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三、什么是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指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要达到较高水平,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环境和市政设施七个方面的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并经申报、考核后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四、如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力以赴,上下同心,认真对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按照我市创建工作规划和要求,加强创建工作组织领导,把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位,共同完成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五、哪些城市可以申报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设市城市均可申报。 六、国家园林城市的申报条件有哪些? (一)城市人民政府制定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目标及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 (二)已对照《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进行等级评价并达到Ⅱ级以上(含Ⅱ级); (三)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的,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 (四)近3年内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重大恶性事件; (五)城市园林绿化等级评价达到Ⅰ级,且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付允等)2009-2020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system (China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 Institut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Standardization, pay Yun, etc.) 2009-2020 China low-carbon eco-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QINGDAO, which is one of the top 100 cities in china, in Low carbon c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2009-2020) ?Renewable energy should account for 20% +. ?High-efficiency heating, cooling, and power-generating facilities is well encouraged ?Low energy consuming building should account for 70% ?Distance to BRT should be less than 500m. ? Greenery ratio: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0% Green roof and vertical green is not include. ?Greenery cover ratio: Horizontal projection area of greenery / total area, should be above 45%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National ecological garden city standards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绿地率 指地块内各类绿地的面积总和与地块用地面积的比率(%) 计算方法:绿地率=绿地面积总和÷地块用地面积×100% 绿地面积不包括屋顶、天台绿地和垂直绿地,但包括地下建筑和半地下建筑上面的绿地面积。

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日前,建设部对原有标准和申评办法进行了修订,出台了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今后园林城市的评审和复查都将按照此标准进行。据悉,明天建设部将在浙江绍兴召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研讨会,专门就此事向各城市进行说明。 自1992年开展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国家园林城市每两年评审一次,目前全国已有56个城市(城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城区)”的称号。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相关制度和标准是逐步规范的。1997年,建设部提出了12条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建设部下发《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在申报范围、程序上进行了规范性要求;此次出台新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和《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内容上更规范,对申报城市要求更高,审查机制更严谨,更公开透明。 申报须符合四个条件 根据新标准,申报国家园林城市须满足以下4个条件,分别是已制定国家园林城市规划、并实施3年以上;对照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组织自检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已开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必须获得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年以上;近3年内未发生重大破坏绿化成果的事件。新标准把“国家园林城市”复查时间由每五年一次缩短为每三年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复查验收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销“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三大基本指标上调 在新标准中,园林城市的三大基本指标较之前有所提升,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提高了1平方米。此外,在“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中不再简单地把城市列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取而代之以人口数量作为标准,分为100万以上人口城市、50万至100万人口城市、50万以下人口城市,适应了现在城市人口急剧变化的现状。 申报园林城区范围扩大 原来的申评办法规定只有直辖市的城区才可申报国家园林城区,新办法将其扩大到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城区。总体来说,我国园林绿化的发展东部优于西部,这是由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决定的;就是同一个城市,也有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整个城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有困难的情况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城区申报,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动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的进步。已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所辖城区,不能再申报国家园林城区。 审批程序更严格 以前各个城市申报后,由建设部统一组织对申报城市进行遥感测试,三大基本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后,建设部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评审结束后,专家组把评估意见报给建设部,再由建设部城建司审查,报建设部常务会议审批。修改后的审批程序在评审中增加了一个环节,专家组评估报告出来后,需要再向建设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报告,由评审委员会对专家的评估意见进行综合评审,然后由建设部审批。此外还增加了公示内容,通过综合评审的城市需通过为期10天的公示。 增加立体绿化、驳岸治理 新标准鼓励实行立体绿化,规定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以此调动各城市进行立体绿化的积极性。 新标准首次提到对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的绿化要求,纠正目前许多城市采用水泥治理滨河和驳岸的错误做法,提出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 此外,新标准还增加了对城市绿线制度实施的规定,要求城市常用园林植物要以乡土物种为主,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