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书示例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并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为主题,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按顺序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3.故障修复: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实验验证,确认具体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三、实验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经过初步观察,电子设备无法开机,电源指示灯未亮起。
将该现象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故障原因:a.电源问题:电源线连接不良或损坏,电源开关故障等。
b.电路板问题: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等。
3.故障修复:a.检查电源线连接情况,发现电源线连接良好。
b.使用万用表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发现电源开关无故障。
c.拆卸电子设备,对主板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电容器破裂。
推测该电容器故障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开机。
d.更换故障电容器,重新组装电子设备。
e.进行开机测试,电子设备正常开机,故障修复成功。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成功修复了电子设备的故障,使其能够正常开机。
故障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供电。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以便确定故障原因和进行有效的修复。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这次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备故障检修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专业实验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高级专业综合实验旨在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实验内容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机械、电子、计算机等,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案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1)机械设计: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实现特定功能。
(2)电子电路设计:设计并搭建一个电子电路,实现信号处理或控制功能。
(3)计算机编程:编写程序,实现特定功能,如数据采集、处理等。
(4)综合应用:将以上三个部分结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项目。
2. 实验方案(1)机械设计部分:首先,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机械装置的结构和功能。
其次,利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绘制详细图纸。
最后,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2)电子电路设计部分:首先,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电路功能和组成部分。
其次,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优化电路性能。
最后,根据设计结果,制作电路板,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3)计算机编程部分:首先,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程序功能和实现方式。
其次,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环境,编写程序代码。
最后,进行程序测试和调试,确保程序功能完善。
(4)综合应用部分:将以上三个部分结合,实现项目整体功能。
首先,编写程序控制机械装置和电子电路,实现项目预期功能。
其次,对项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项目稳定运行。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机械设计(1)确定机械装置结构:根据项目需求,设计一个能够实现特定功能的机械装置,如简易机器人。
(2)绘制图纸:利用CAD软件绘制机械装置的详细图纸,包括零件尺寸、装配关系等。
(3)加工制作:根据图纸进行加工制作,包括切割、焊接、组装等。
(4)测试与调试:对机械装置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功能正常。
2. 电子电路设计(1)电路设计:分析项目需求,确定电路功能和组成部分,利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设计。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一
土木工程综合实验报告(隧道与轨道工程方向)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一、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的格式形式应统一。
(2)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一般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装置或连接示意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或结构说明等)。
(3)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
(4)每个实验要求实验记录数据完整、计算正确、图表清晰。
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或标准(1)本课程考试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评定标准:要求每名学生按指导书要求参加所列所有试验项目。
实验成绩组成:出勤 20%、实验操作 30%、实验报告 5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
目录试验一量测仪器参观与操作练习 (3)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4)试验三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7)试验四锚杆拉拔试验 (11)试验五隧道周边收敛量测 (13)试验六钢筋扫描检测实验 (16)试验七桥梁跨中挠度验证设计实验 (18)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一、试验目的通过参观、练习,进一步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用途,掌握使用方法。
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机械百分表、机械千分表。
这些仪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前后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该原始长度称为初始值。
它们的刻度值分别为:0.01 mm,量程分别为:mm 。
三、量测位移的仪表装置有:机电百分表、位移计和测高仪。
四、量测力的仪器装置有:拉力测力计、压力测力计、拉测力传感器、和压测力传感器。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精度、(2)量程、(3)误差。
用它们测挠度应配读数显微镜,测应变应配手持应变仪,测转角应配倾角仪,测力应配测力传感器。
同组实验者:张友明张伟峰李榕波陈敏陈湘曹吉伟实验时间: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一、目的要求1.了解回弹仪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回弹仪的使用方法与技术要求;3.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二、试验内容用回弹仪在测区内随机布点测得回弹值三、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材料1、混凝土回弹仪;2、检测钢砧;3、混凝土试件。
传热综合实验报告示例
实验2 传热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⒈ 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⒉ 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和强化比Nu/Nu 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⒊ 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管内压降和Nu 之间的关系。
⒋ 通过对几种各具特点、不同形式的热电偶线路的实验研究,掌握热电偶的基本理论以及第三导线、补偿导线的概念,了解热电偶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内容与要求三、实验原理实验2-1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i αp ∆⒈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
因为<<,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热冷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 (W/m 2·℃)(2-1)式中:—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Q i —管内传热速率,W ; S i —管内换热面积,m 2;—对数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2-2)式中:t i1,t 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t w —壁面平均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 w 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2-3)式中:d i —内管管内径,m ;L 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2-4)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2-5)式中:V 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 / h ; c 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 3。
i αi αi αo α≈i α()i m i s t Q K ⨯∆=/im ii S t Q ⨯∆≈αi αmi t ∆)()(ln )()(2121i w i wi w i w mi t t t t t t t t t -----=∆ii i L d S π=)(12i i pi i i t t c W Q -=3600ii i V W ρ=c 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设计题目: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设计要求及实现的功能 (1)2.1 设计要求 (1)2.2 设计实现的功能 (1)第三章、整体设计 (2)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 (2)4.1硬件详细设计. (2)4.1.1主控制系统 (2)4.1.2时钟振荡电路和复位电路 (4)4.1.3 DS1302模块设计 (5)4.1.4 DS18B20模块设计 (6)4.1.5 按键电路 (8)4.1.6 LCD显示电路 (8)4.2 软件详细设计 (9)4.2.1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9)4.2.2 DS1302的时间处理 (9)4.2.3 环境温度采集 (12)4.2.4 系统软件按键检测流程图 (12)第五章、系统仿真及程序编写及调试 (13)5.1 仿真软件介绍 (13)5.2系统硬件PROTEUS仿真原理图 (13)5.3 系统硬件仿真运行情况图 (14)第六章、课程设计总结 (14)第七章、仪器仪表清单 (15)第八章、参考文献 (16)第九章、附录 (16)显示温度的万年历第一章、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时间的流逝,至从观太阳、摆钟到现在电子钟,人类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纪录。
如今万年历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广泛的使用,它不仅是记录日期和时间的工具,而且也成为了一种装饰品。
现在的万年历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外观精美。
放在家里既可以计时也可作为风景壁画,因此越来越受到大众消费者的喜爱。
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具有涓细电流充电能的低功耗实时时钟电路DS1302。
它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而且DS1302的使用寿命长,误差小。
对于数字电子万年历采用直观的数字显示,可以同时显示年、月、日、周日、时、分、秒和温度等信息,还具有时间校准等功能。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单片机STC89C52,辅助以必要的外围电路,用C语言编写程序,并进行模块化设计而成的电子万年历系统。
六年级综合实验报告
六年级综合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探究不同水分供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如豌豆)2. 不同光照强度的LED灯箱3. 不同水分供给的喷壶4. 不同土壤类型的花盆5. 尺子三、实验步骤:1. 将种子分别种在三种不同土壤类型的花盆中,置于相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2. 在种子发芽后,将每种土壤类型的花盆分别移至三种不同光照强度的LED 灯箱中,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3. 在种子发芽后,将每种土壤类型的花盆分别给予三种不同水分供给的喷壶,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
4. 在实验期间,使用尺子测量并记录每种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生长数据。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1. 在相同光照和水分条件下,不同的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显著。
例如,砂质土的植物生长最快,而黏土的植物生长最慢。
2. 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在较强光照下,植物生长得更高、叶片更绿;而在较弱光照下,植物生长较慢,叶片颜色较淡。
3. 水分供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样明显。
充足的水分供给使得植物生长得更快,叶片更绿;而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枯萎现象。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照、水分和土壤类型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适合种植的植物,或者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例如,在光照充足的季节里种植需要充足阳光的植物;在雨季时注意排水,避免水分过多影响植物生长;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土壤质量,如添加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等,以提高植物的生长效果。
流动流体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流体力学实验设备,如流量计、压差计等。
3. 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阻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如管道设计、流体输送等。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主要分为直管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摩擦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与管道壁面产生摩擦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遇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力系数较大的部件时,流动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直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hf = f (l/d) (u^2/2g)式中:hf为直管摩擦阻力损失,f为摩擦系数,l为直管长度,d为管道内径,u 为流体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局部阻力计算公式为:hj = K (u^2/2g)式中:hj为局部阻力损失,K为局部阻力系数,u为流体平均流速。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实验台:包括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流量计:涡轮流量计。
3. 压差计:U型管压差计。
4.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5. 计时器:秒表。
6. 量筒:500mL。
7. 仪器架: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台,安装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连接流量计和压差计,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 在实验台上设置实验管道,调整管道长度和管件布置。
4. 开启实验台水源,调整流量计,使流体稳定流动。
5. 使用压差计测量直管和管件处的压力差,记录数据。
6. 使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温度,记录数据。
7.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8. 重复步骤4-7,改变流量和管件布置,进行多组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管道长度、管径、管件布置等信息。
2. 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差、流体温度等数据。
3.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4. 绘制直管摩擦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即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随流量增加而增大。
综合性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天平、滴定管、烧杯、锥形瓶、试管、酒精灯、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等。
2. 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综合性实验方法。
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验证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2)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2)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沉淀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沉淀溶解;(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等。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读数误差、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等。
3. 沉淀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沉淀剂加入过量、沉淀溶解不完全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性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操作实验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综评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是在我国某高校化学实验室进行的,旨在探究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提高实验技能。
2.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化学反应原理:1. 化学反应的实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
2. 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3. 反应热效应: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能量的变化。
四、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试管、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量筒等。
2. 药品:氢氧化钠、硫酸、氯化钠、硫酸铜、铁粉、锌粒等。
五、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检查仪器是否完好,药品是否充足。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观察等。
3. 实验现象: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 数据记录: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温度、浓度、反应时间等。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方法。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分析(1)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溶液温度升高,说明反应放热。
(2)氯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氯化铜。
(3)铁粉与硫酸反应:溶液中出现气泡,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说明生成了硫酸亚铁。
2. 实验数据分析(1)根据反应速率公式,计算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
(2)根据反应热效应公式,计算反应放热量。
(3)分析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热效应的影响。
七、实验结论1. 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浓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2. 反应热效应是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体现。
3.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至关重要。
水污染综合实验报告
水污染综合实验报告摘要:水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研究水污染问题及其对水质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验。
通过对不同水样的采集和检测,我们发现了水污染的严重性,并研究了不同的去污染方法。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结果分析以及对未来水污染治理的展望。
1. 引言水是生命之源,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的存在,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污染不仅影响水的可持续发展,还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深入研究水污染问题、寻找有效的治理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实验设计本实验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水样采集:从不同的水源(如河流、湖泊、饮用水源)采集水样,并记录采集点和采样日期;- 水质检测:对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检测,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COD(化学需氧量)等指标的测定;- 水污染源鉴定:通过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水样中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和污染源鉴定,探索不同的水污染治理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3. 实验操作3.1 水样采集我们选取了市区附近的河流和一个湖泊作为采样点,用专业采样瓶采集了表面水样,并在每个采样点进行了三次采样,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采集了市区的饮用水作为对比组。
3.2 水质检测我们使用了标准的实验室方法对水样中的不同指标进行了检测。
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含量、COD、氨氮等。
我们通过比对国家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不同水源的差异。
3.3 水污染源鉴定根据水质检测结果,我们初步鉴定了可能的水污染源。
通过调查和分析周边环境,我们确定了可能的污染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确定主要的污染源。
3.4 水污染治理方法研究基于水质检测结果和污染源鉴定,我们探索了不同的水污染治理方法。
通过调整pH值、添加吸附剂和氧化剂等措施,我们评估了不同处理方法对水污染的去除效果。
综合实验报告范例
综合实验报告范例一、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过程中所需的实验仪器、熟悉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2. 学会合理设计并完成实验;3. 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和计算,了解测试数据的分布情况及原因;4. 深入理解实验原理,并且掌握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此实验中,我们测试样本的重心。
重心是指三维上的一个点,其中物体的总质量集中,并且每个质量均成比例的分布。
在实验中,我们将需要一个点比例器,也称为重心测量仪,以确定物体的重心。
我们通过配置四支针的点比例器来查看物体的重心位置。
将物体置于点比例器平台的顶部后,将指针精确定位在重心的四个方向上,并记录他们分别所显示的数值。
在需要的几个轴的方向上测量这四个数值,所有轴的结果合并成单个结果后,即得到物体的重心位置。
三、实验步骤1. 将点比例器放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并将每个针的指针置于标记为东南西北(ESWN)的定位点上。
2. 在每个方向上重复两次进行测量,记录可以移动的数字表所显示的结果,然后求平均值。
3. 将样本放在点比例器上,确保它具有稳定支撑。
4. 再次在每个方向上重复 2-3 次测量,记录数字表所显示的值,并求平均值。
5. 根据实验测量值计算出样本的重心,并与实际位置进行比较。
四、数据处理在本实验之前,我们可以模拟重心物块,进行模拟测试,其中模拟块的重心恰好位于模拟块的几何中心。
但在实验中,由于物块设计和制造的误差,有时重心和几何重心不重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重新制作试样,并进行实验。
下图是一个点比例器,每根针都定位到特定的位置,以保证真正测的是重心。
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方向测量值(cm)均值(cm)北7.2, 7.1 7.15南12.9, 13.0 12.95东 5.5, 5.4 5.45西 4.4, 4.5 4.45根据测量数据,可以计算三维空间中物块的重心位置,其结果为:x = -0.27 cm, y = -0.855 cm, z = -1.1025 cm。
综合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综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XX号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指导老师:王老师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综合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综合实验是通过对多个实验项目的综合分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实验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一:光学实验2. 实验二:力学实验3. 实验三:化学实验4. 实验四:生物学实验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光学实验:光学平台、光具座、光电池、白屏、滤光片等。
2. 力学实验:弹簧秤、砝码、滑轮、细线、木板等。
3. 化学实验:试管、烧杯、酒精灯、滴定管、pH计等。
4. 生物学实验: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与结果1. 实验一:光学实验(1)搭建光学平台,调整光具座。
(2)测量光电池输出电压,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光电池输出电压为XX伏特。
2. 实验二:力学实验(1)搭建力学实验装置。
(2)测量弹簧秤示数,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弹簧秤示数为XX牛顿。
3. 实验三:化学实验(1)配制标准溶液。
(2)滴定待测溶液,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待测溶液浓度为XX摩尔/升。
4. 实验四:生物学实验(1)制备载玻片,滴加盐酸。
(2)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清晰可见。
五、实验讨论1. 通过综合实验,学生掌握了多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3. 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得到了锻炼。
六、实验总结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实验态度。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多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2
Chl content =
C V W
(mg.g-1FW)
式
分别计算出各种植物叶片色素含量。 思考题 1、一般正常的植物叶片,Chla / Chlb = 3 / 1,你所测定的结果 符合此比例吗?为什么? 2、两种测定方法含量有何不同?为什么? 3、怎样把方法一中的叶绿素含量 mg/dm2 转换为方法二中的 mg / g FW ?怎样测定不同形态的植物叶片的叶面积?
思考题 1、为什么在皂化反应中只能用 20%KOH 甲醇溶液,而不能用 20%KOH 水溶液? 结果与讨论 1、画出你的层析结果,并加以分析。 2、总光合色素和各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有何不同,为什么? 思考题 1、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对我们理解光合作用有何意义? 2、试论述高等植物光合色素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结果与讨论 1、根据原理中计算出三类色素的浓度(mg / L) 。 2
5、参考文献
6、实验绘图
7、实验分析与讨论
教师评分
1g/L(0.1%),比色皿的直径(光径,L)为 1cm 时所测出的吸光度即为比
L 吸收系数。故其单位为: g .cm
ε ——摩尔吸收系数。 即溶剂和波长不变的情况下, 当物质的浓度(C) 为 1mol/L,比色皿的直径(光径,L)为 1cm 时所测出的吸光度即为摩
Hale Waihona Puke L 尔吸收系数。故其单位为: mol .cm
4、实验方法、步骤及现象 (1) 、光合色素的提取:将植物叶片洗净并用滤纸洗干,取 1/2 片叶片,放入研钵中并加入少许 CaCO3 和石英砂及 5 ml 丙酮,充分 研磨,再加入 10 ml 丙酮,研磨,静止片刻,上清液过滤于三角瓶中, 待用。 方法及步骤 光合色素的提取: 将植物叶片洗净并用滤纸洗干, 取 1/2 片叶片, 放入研钵中并加入少许 CaCO3 和石英砂及 5 ml 丙酮,充分研磨,再 加入 10 ml 丙酮,研磨,静止片刻,上清液过滤于三角瓶中,待用。 观察荧光现象: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观察色素颜色。 光破坏作用:1ml 色素提取液于室内,1ml 于太阳光下,30min 后 观察颜色变化。 皂化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色素提取液 2.5ml,再加入 20%KOH 甲醇溶液 1ml,摇匀,再加入苯 2.5ml,轻轻摇动,沿试管壁慢慢加 入自来水 1ml,轻轻摇动后观察,注意观察整个过程颜色的变化。 取代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 3ml 色素,逐滴加入 50%醋酸直至 溶液变为黄褐色。倒出一半,加入少许醋酸铜粉末,酒精灯上加热, 与另一半比较颜色的差异。 (2) 、光合色素的提取:将植物叶片洗净并用滤纸洗干,取 1/3 片叶片,放入研钵中并加入少许 CaCO3 和石英砂及 5 ml 丙酮,充分 研磨,再加入 10 ml 丙酮,研磨,静止片刻,上清液过滤于三角瓶中, 待用。
数模电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数模电综合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 熟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元件特性。
2. 掌握常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搭建方法。
3. 学会使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实验仪器。
4. 提高电路分析、故障排查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1. 模拟电路部分: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测量其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2. 数字电路部分:搭建一个简单的数字逻辑电路,如译码器、编码器、计数器等,观察其逻辑功能。
3. 数模混合电路部分:搭建一个数模转换器(DAC)和模数转换器(ADC)电路,实现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相互转换。
4. 电路故障排查:模拟电路出现故障,通过实验方法进行排查和修复。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1. 模拟电路部分(1)搭建放大电路:选用三极管作为放大元件,设计电路参数,连接电路。
(2)测量静态工作点: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三极管的基极电压、集电极电压和电流,确定静态工作点。
(3)测量放大倍数:输入一定频率的正弦波信号,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计算放大倍数。
(4)测量频率响应:输入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放大电路,测量出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2. 数字电路部分(1)搭建译码器电路:使用二极管或门电路实现译码功能,观察输出信号。
(2)搭建编码器电路:使用二极管或门电路实现编码功能,观察输出信号。
(3)搭建计数器电路:使用触发器实现计数功能,观察输出信号。
实验结果:成功搭建译码器、编码器和计数器电路,观察出其逻辑功能。
3. 数模混合电路部分(1)搭建DAC电路:使用电阻网络实现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观察输出电压。
(2)搭建ADC电路:使用比较器实现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观察输出信号。
川大学-生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学生版
川⼤学-⽣物技术-综合实验报告-学⽣版⽣物技术综合实验⽢薯γ-⾕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学⽣:学号:同实验者:<研究背景>⾕胱⽢肽(glutathione, GSH) GSH具有多种重要⽣理功能, 抗⾃由基和抗氧化应激作⽤, 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等。
γ-GCS是植物细胞中GSH⽣物合成的限速酶, 可以调控GSH的⽣物合成量。
GSH在⽣物体抵御冷害、⼲旱、重⾦属、真菌等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 说明γ-GCS也与植物抗逆过程密切相关。
实验⼀⽢薯叶⽚RNA提取⼀、实验⽬的1. 了解真核⽣物RNA提取的原理;2. 掌握Trizol提取的⽅法和步骤。
⼆、实验原理Trizol?试剂是由苯酚和硫氰酸胍配制⽽成的单相的快速抽提总RNA的试剂,在匀浆和裂解过程中,能在破碎细胞、降解细胞其它成分的同时保持RNA的完整性。
TRIzol的主要成分是苯酚。
苯酚的主要作⽤是裂解细胞,使细胞中的蛋⽩,核酸物质解聚得到释放。
苯酚虽可有效地变性蛋⽩质,但不能完全抑制RNA酶活性,因此TRIzol中还加⼊了8-羟基喹啉、异硫氰酸胍、β-巯基⼄醇等来抑制内源和外源RNase(RNA酶)。
%的8-羟基喹啉可以抑制RNase,与氯仿联合使⽤可增强抑制作⽤。
异硫氰酸胍属于解偶剂,是⼀类强⼒的蛋⽩质变性剂,可溶解蛋⽩质并使蛋⽩质⼆级结构消失,导致细胞结构降解,核蛋⽩迅速与核酸分离。
β-巯基⼄醇的主要作⽤是破坏RNase蛋⽩质中的⼆硫键。
在氯仿抽提、离⼼分离后,RNA处于⽔相中,将⽔相转管后⽤异丙醇沉淀RNA。
⽤这种⽅法得到的总 RNA中蛋⽩质和DNA污染很少。
1.材料⽢薯(Ipomoea batatas Lam)叶⽚,品种为徐薯182. 试剂①⽆RNA酶灭菌⽔:加⼊%的DEPC,处理过夜后⾼压灭菌;② Trizol试剂;③氯仿;④异丙醇、75%⼄醇;⑤ TBE缓冲液;⑥上样缓冲液(6×)3. 仪器⾼压灭菌锅、微量移液器、台式离⼼机、超净⼯作台、电泳仪、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塑料离⼼管、枪头和EP管架四、实验⽅法1. 将叶⽚取出放⼊研钵中,加⼊适量液氮,迅速研磨成粉末,每50-100 mg植物叶⽚加⼊1 mL Trizol试剂,室温放置5 min,使样品充分裂解;2. 每1 mL Trizol试剂加⼊200 µL氯仿,⽤⼿剧烈振荡混匀后室温放置3-5 min 使其⾃然分相;3. 4℃ 12,000 rpm 离⼼15 min,吸取上层⽔相转移到新管中;在上清中加⼊等体积冰冷的异丙醇,室温放置15 min;4. 4℃ 12,000 rpm 离⼼10 min,弃上清,RNA沉淀于管底;5. RNA沉淀中加⼊1 mL 75%的⼄醇(⽤RNase-free⽔配制),温和震荡离⼼管,悬浮沉淀;4℃ 8,000 rpm离⼼2 min,弃上清;6. 室温放置10 min晾⼲沉淀;7. 沉淀中加⼊20µL RNase-free ddH2O,轻弹管壁,以充分溶解RNA,-70℃保存;8. ⽤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检测,⽤EB染⾊并照相。
最新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
最新微生物综合实验报告在本次的微生物综合实验中,我们旨在探索和分析不同环境样本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并评估其潜在的生物活性。
实验设计包括了样本收集、微生物分离、鉴定以及活性评估等关键步骤。
首先,我们从土壤、水体和空气三个不同的环境收集了样本。
通过无菌操作,我们使用不同的培养基对样本进行了微生物的分离培养。
土壤样本主要采用了营养琼脂培养基,水体样本使用了液体培养基,而空气样本则采用了平板计数法。
在培养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形态各异的菌落,包括细菌、酵母和霉菌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生化试验,我们对这些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的鉴定。
例如,我们发现了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及一些能够产生孢子的放线菌。
进一步地,我们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16S rRNA基因测序,对部分代表性菌株进行了精确鉴定。
这些菌株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工业应用价值的微生物,如能够分解塑料的细菌和具有抗氧化特性的酵母。
在活性评估方面,我们对选定的微生物进行了抗生素产生能力的测试。
通过纸片扩散法,我们评估了这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一些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结果显示,部分菌株产生的代谢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表现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微生物进行了重金属抗性和降解能力的评估。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到培养基中,我们发现某些菌株能够在较高浓度的铅和镉环境中生长,显示出潜在的生物修复应用前景。
总结来说,本次实验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而且为未来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对这些有潜力的微生物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和应用开发上。
最新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最新微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微生物样本的综合分析,加深对微生物多样性、生理特性及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行为的理解。
实验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以及对特定环境因素的响应研究。
二、实验材料1. 微生物样本:包括土壤、水体及空气样本。
2. 培养基:营养琼脂、选择性培养基等。
3. 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培养箱、离心机、pH计、无菌操作台等。
4. 化学试剂:包括染色剂、消毒剂等。
三、实验方法1.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 采用稀释涂布法和平板分离法对不同来源的微生物样本进行分离。
- 根据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 记录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时间、pH值等。
2. 微生物的鉴定-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 对于未知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地位。
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设计实验,研究温度、pH、盐度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长情况,分析环境因素的具体作用。
四、实验结果1.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结果- 描述不同样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种类及其在特定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2. 微生物鉴定结果- 列出已鉴定的微生物种类及其特征。
- 对于新发现或难以鉴定的菌株,提供详细的鉴定过程和结果。
3. 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展示实验数据,包括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生长速率等。
- 分析并讨论环境因素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
五、讨论与结论1. 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微生物特性及其环境适应性。
2. 分析实验结果对微生物生态学和应用微生物学的意义。
3. 提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六、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格式化。
七、附录包括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操作的详细步骤、以及实验中使用的表格和图表等。
综合模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综合模拟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综合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综合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提高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实验原理综合模拟实验是一种将多个实验内容结合在一起,通过模拟真实环境来验证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实验。
本实验主要涉及力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相关理论。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力学实验台、光学实验台、电学实验台、计时器、万用表、白纸、铅笔等。
2. 材料:铁块、小球、激光笔、电路元件、电线、电阻、电容等。
四、实验步骤1. 力学实验:测量铁块的重力、铁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小球在空气中的运动等。
2. 光学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反射、干涉等现象,测量光的波长、频率等。
3. 电学实验:搭建简单的电路,测量电路元件的电阻、电容、电压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力学实验:(1)铁块的重力: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得到铁块的重力为10N。
(2)铁块在斜面上的运动:通过计时器和斜面测量,得到铁块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为2m/s²。
(3)小球在空气中的运动:通过计时器和激光笔测量,得到小球在空气中的运动时间为0.5s,速度为10m/s。
2. 光学实验:(1)光的折射:通过观察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验证斯涅尔定律。
(2)光的反射:通过观察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
(3)光的干涉: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测量光的波长和频率。
3. 电学实验:(1)电阻:通过万用表测量电路元件的电阻,得到电阻值为100Ω。
(2)电容:通过万用表测量电路元件的电容,得到电容值为10μF。
(3)电压:通过万用表测量电路元件的电压,得到电压值为5V。
六、实验结论1. 通过力学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和斜面运动的规律。
2. 通过光学实验,验证了光的折射、反射和干涉现象,以及斯涅尔定律和反射定律。
水静力学综合实验报告
水静力学综合实验报告《水静力学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咱做这个水静力学综合实验呢,就是想好好了解一下水静力学的那些个原理。
像什么水压力的分布啊之类的,感觉还挺神秘的,就想探个究竟。
二、实验器材那些个器材看着就挺专业的。
有透明的水箱,那水箱擦得可干净了,都能当镜子使了。
还有测压管,一根根立在那儿,就像小士兵似的。
再有就是一些阀门啊,小配件啥的。
三、实验过程刚开始的时候,我瞅着那些器材有点发懵。
特别是那些阀门,我都不知道先开哪个好。
就跟我第一次用新手机似的,到处乱按。
后来,我小心翼翼地往水箱里注水。
这水啊,就像调皮的小孩,咕噜咕噜地往里跑。
我仔细观察着测压管里的水位变化。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
我发现有一根测压管里的水面上飘着一片小树叶,那小树叶就随着水面的波动晃悠。
我就盯着那片树叶看,发现它动得还挺有规律的呢。
水位上升的时候,它就慢悠悠地往上浮一点;水位下降,它又跟着下去一点。
就像它知道自己要跟着水位的节奏似的。
我按照实验步骤,改变水箱里的水位高度,记录下不同高度时测压管里的水位读数。
每一次读数我都特别认真,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就怕读错了。
这过程就像是在数自己的宝贝似的,得小心翼翼的。
四、实验结果经过一番折腾,我算出了水压力的分布啥的。
看着那些数据,我还挺有成就感的。
虽然这些数据看起来有点枯燥,但是它们可都是我辛苦“折腾”出来的。
就像自己做了一顿饭,不管好不好吃,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五、实验总结这个水静力学综合实验啊,其实还挺好玩的。
虽然中间有点小波折,就像刚开始搞不懂阀门咋开。
但是通过观察那片小树叶在测压管里的“表演”,我对水压力和水位的关系理解得更透彻了。
那些测压管里的水位变化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数据,而是像那片小树叶的舞台。
总的来说,这个实验让我对水静力学的原理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不再是书本上那些让人迷糊的文字了。
以后要是还有这样的实验,我想我会做得更熟练、更棒的呢!。
综合设计性实验报告模板
综合设计性实验:设计一个配方,其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陶瓷坯料配方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陶瓷坯料配方的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影响陶瓷坯料配方的复杂因素及提出一般解决措施。
3.熟悉陶瓷坯料配方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制定坯料配方,尚缺乏完善方法,主要原因是原料成分多变,工艺制度不稳,影响因素太多,以致对预期效果的预测没有把握。
根据理论计算或凭经验摸索,经过多次试验,在既定的各种条件下,均能找到成功配方,但条件一变则配方的性能也随之而变。
根据实验给定的烧成温度1250℃,选用原料,确定配方及成形方法是常用的配料方法。
坯料配方试验方法一般有三轴图法、孤立变量法、示性分析法和综合变量法。
示性分析法即着眼于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理论配合比。
例如高岭土中常含有长石及石英之混合物,长石中常含有未化合的石英,瓷石中则常含有长石、石英、高岭石、绢云母等。
如配方中的高岭土是指纯净的高岭石,配方中的长石、石英是指极纯的长石及石英,则最好用示性分析法测定各种原料内之高岭石、长石、石英的含量,以便配料时统计计算。
综合变量法即正交试验法,也叫多因素筛选法、多因素优选法、大面积撒网法。
试验前借助于正交表,科学地安排试验方案,试验后,经过表格运算,分析试验结果,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找出最佳的坯料配方。
然而本设计是采用了三轴图法,利用K2O-Al2O3-SiO2三元系统相图,在设定的1250℃的温度下,根据配料三角形计算出长石-高岭-石英的配料比。
陶瓷坯体在烧结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如原料的脱水、氧化分解、易熔物的熔融、液相的形成、旧晶相的消失、新晶相的生成以及新生成化合物量的不断变化,液相的组成、数量和年度的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坯体的孔隙率逐渐降低,坯体的密度不断增大,最后达到坯体孔隙率最小,密度最大时的状态称为烧结。
烧结时的温度称为烧结温度。
若继续升温,升到一定温度是,坯体开始过烧,这可通过试样过烧膨胀出现气泡、角棱局部熔融等现象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C[i] = ( char * ) malloc ( ( n-start ) * sizeof ( char ) );
Strcpy ( pHC[i], &cd[start] );
}
free ( cd );
}
3)压缩编码算法
Input:pFileName(磁盘文件名串); HuffmanCode pHC(哈夫曼编码);
报告成绩 组别
完成日期
年月日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目的
z 掌握树的存储结构 z 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 z 掌握 Huffman 树、Huffman 编码等知识和应用 z 使用 C++、文件操作和 Huffman 算法实现“图片压缩程序”专题编程。 2.要求 z 针对一幅 BMP 格式的图片文件,统计 256 种不同字节的重复次数,以每种字
节重复次数作为权值,构造一颗有 256 个叶子节点的哈夫曼二叉树。 z 利用上述哈夫曼树产生的哈夫曼编码对图片文件进行压缩。 z 压缩后的文件与原图片文件同名,加上后缀.huf(保留原后缀),如 pic.bmp
压缩后 pic.bmp.huf
二、 分析与设计
依据上述的实验目的与要求,可导出实现的二叉树与赫夫曼图片压缩软件的流 程为:
1
z Huffman 编码存储结构
定义一二维数组:char HufCode[256][];因考虑每个字节的 Huffman 编码长度
不一样,可使用字符串指针数组:
Char *HuffmanCode[256];
z 压缩文件的算法的数据结构
为正确解压文件,除了要保存原文件长度外,还要保存原文件中 256 种字节重
HT [i].lchild = s1; HT [i].rchild = s2;
HT [i].weight = HT [s1].weight + HT [s2].weight;
}
Return 511;
}
2)生成 Huffman 编码算法 Input: HuffmanTree pHT[512];n; //n 为叶子节点数 Output: Char *HuffmanCode[256]; Process: int HuffmanCoding(HuffmanCode &pHC,HuffmanTree &pHT,int n){
Output:pBuffer(压缩编码的缓冲区)
Process:
int Encode(const char *pFileName, const HuffmanCode pHC, char *pBuffer){ //
压缩编码
//以二进制流形式打开文件
FILE *in=fopen(pFileName,"rb");
再例:文件编码压缩 Encode()函数会产生编码后的一个缓冲区 char *pBuffer; 写文件函数会使用它直接写磁盘文件。调试过程中并没发现任何问题,就是不能成 功地写后缀为.huf 的文件。在相关函数中设置断点,观察缓冲区的情况,且编写屏 幕输出缓冲区数据的程序段,发现缓冲区是空的。通过在 Encode 函数中以及 WriteFile 函数中做同样的跟踪调试,发现在 Encode 函数中建立的缓冲区数据并没 有带出来,通过分析发现是缓冲区空间构建位置的问题,即不能放在 Encode 函数中。
HfmCompressConsole 工程中新建 2 组相关文件。第 1 组是实现依据图片文件构 建其 Huffman 编码的头文件 Huffman.h 和源程序文件 Huffman.cpp。第 2 组是实现 图 片 文 件 压 缩 编 码 和 写 磁 盘 等 功 能 的 头 文 件 Compress.h 和 源 程 序 文 件 Compress.cpp。
Main.cpp 的压缩比为 213%,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文件本身很小,另一个是压 缩文件要存储相关的压缩信息(原文件各字节的权值及其他),相比一个小文件,其 长度比例成了很重要的因素。
第三部分:实验小结、收获与体会
6
图 4 为一文本文件例的压缩比相关信息。
图 1:输入文件名界面
图 2:针对 pic.bmp 产生的部分不同权值字节的哈夫曼编码信息
5
图 3:pic.bmபைடு நூலகம் 压缩文件写磁盘及压缩比情况
图 4:文本文件(本程序的 main 函数)压缩比信息
2.综合分析和结论
通过上述测试用例的效果截图,可以看出:使用哈夫曼编码对格式为 bmp 的图 片文件的压缩比在 50%左右,但对已经压缩的图片文件或文本文件的压缩情况不佳。 实际测试还使用了 jpg 格式的文件,限于篇幅没有截图过来,其压缩比为 100%,即 没有压缩。
复的次数,即权值。定义一个文件头,保存相关的信息:
Struct fHEAD {
Char type[4];
//文件类型
Unsigned int length; //原文件的长度
Unsigned char weight[256]; //权值
}
压缩文件时,定义一个内存缓冲区:
Unsigned char *pBuffer;
//其大小视原文件压缩后的大小
2.核心算法设计
1)生成 Huffman 树算法
Input: Unsigned int weight[256]; //权值
Output: HuffmanTree pHT[512];
//哈夫曼树,静态二叉链表
Int root;
//树的根节点指针
Process:
int CreateHuffmanTree(HuffmanTree &pHT[], Unsigned int weight[]){
//删除已编码成字节的 8 个字符
for(int i=0;i<SIZE-8;i++)cd[i]=cd[i+8];
}
}
if(strlen(cd)>0)pBuffer[pos++]=Str2Byte(cd);
fclose(in); //关闭文件 }
3.测试用例设计
3
z 使用一个文本文件作为压缩的例,观察其压缩比; z 通过屏幕截图形成一个 BMP 图片文件,观察其压缩比; z 在互联网上搜索下载任意格式的图片文件,观察其压缩比。
while(!feof(in)){
ch=fgetc(in);
strcat(cd,pHC[ch]); //从 pHC 复制编码串到 cd
while(strlen(cd)>=8){
//截取字符串左边的 8 个字符,编码成字节
//Str2Byte 将由 8 个 1、0 组成的组成的串转换成一个字节
pBuffer[pos++]=Str2Byte(cd);
4
三、 软件测试(测试效果.界面、综合分析和结论) 1.测试效果.界面
使用屏幕截图编辑成 bmp 图片文件 pic.bmp 测试哈夫曼压缩程序效果截图如下 各图。图 1 为程序的文件名输入界面;图 2 为对本例 pic.bmp 文件依据其不同字节 出现的次数为权(Weight 列)进行哈夫曼编码(得到的部分编码信息 HuffmanCode 列),Byte 列为编码的字节编号;图 3 为其压缩比相关信息。
① 读取图片文件、统计权值 ② 生成 Huffman 树 ③ 生成 Huffman 编码 ④ 压缩图片文件 ⑤ 保存压缩的图片文件
1.数据结构的设计
z 记录统计 256 种不同字节的重复次数使用整型数组。 Unsigned int weight[256];
z 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使用结构体存储节点,使用数组存储树的节点,使用静态 二叉链表方式存储二叉树。 Struct HTNode{ Unsigned int weight; Int parent; Int lchild; Int rchild; }; Typedef HTNode *HuffmanTree;
for ( i = 256; i <= 511; ++i ) { //构造 n-1 个分支结点
Select ( pHT, i-1, s1, s2 );
//pHT[1..i-1]中 parent 为 0 的 w 最小的 2 个结点
HT [s1].parent = i; HT [s2].parent = i;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1. 安装了 Windows XP 或 Windows 7 或其它版本的 Windows 操作系统的 PC 机 1 台
2.PC 机系统上安装了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开发环境
第二部分:实验过程和结果(可加页)
一、 实现说明
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集成开发环境中新建一个 Win32 控制台应用 程序工程 HfmCompressConsole。
学生学号
实验课成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
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伍新华
2015 -- 2016 学年 第 2 学期
1
实验课程名称: 数据结构与算法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二叉树与赫夫曼图片压缩
实验者
专业班级
同组者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可加页)
例如在统计图片文件中 0-255 取值的 256 个字节出现的次数函数中,设置断点 并使用简单的文本文件进行测试,发现了“没有扫描完整个文件而是中途跳出”的 问题。通过断点出查看 weight 数组的值以及通过逐语句跳出的处定位错误所在之 处。找出问题的原因是以流的形式读入的字符定义问题,char ch;ch=fgetc(in); Weight[ch]++;字符变量 ch 在转换成 int 时出现了负数。当将 ch 的定义修改为 Unsigned char ch;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