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合集下载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毛概选择题(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4. 邓小平多次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5. 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是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6. 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35. 我36.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商品与服务跨国界的流动与配置)
37.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发展 )
38. 2004年底,我国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世界电脑业巨头美国IBM公司的PC(个人电脑)业务部。这表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47.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 )的关系极端重要
48、我们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
49. “引进来”是为了“走出去”,要使我国的生产和商品能“走出去”,“引进来”应该(从我国生产和生活实际出发,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的)
62. 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示范作用的是(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建立与发展)
63. 我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②③)②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 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发展自己
64. 面对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中国转移,我国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①②③④)
①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 ②通过引进外资加大本国制造业的改造力度 ③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增加投资 ④让外资参与到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中来
15、加入WTO 后,中国将严格遵守国际通行的市场规则,实行公开、透明、平等的贸易和投资政策,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在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时,有人用指导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观点来否定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人用指导过去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观点来否定现在的社会主义改革。

确实,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

同时,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具有深层的内在联系,二者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二者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而奋斗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大胆探索;二者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同样重要。

一、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尽管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70年代末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但是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革命,说得准确点,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

正是这场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权的杠杆作用领导中国人民对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创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中国,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人民富裕、国家富强,就必须利用手中的政权,打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即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使被束缚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因为,尽管当时新民主主义的发展为中国实现富强之路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实践条件,但随着土改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我国农村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纷纷呈现在党的面前。

农村土改后,出现中农化趋势,存在土地兼并和雇工现象,初步拉开了贫富差距,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老解放区的互助组织呈现涣散的状况,因为具备了独立的生产条件的中农愿意单干,不愿参加互相合作,而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农则希望通过互助合作组织把自己发展起来,产生一种自发的社会主义的平均思想和依赖国家的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2007-12-27 来源:解放军报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关闭】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并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就从时代和战略的高度,对改革开放作了根本性的政治定位,必将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向前推进。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革命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种完善和发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实现,始终需要通过改革来加以推动,通过开放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来加以发展。

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和环节,即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革命性的变革,兴利除弊,破旧立新。

离开了改革开放这一新的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与时俱进地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会逐渐丢失其先进性和优越性。

新时期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锐意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使社会主义制度真正进入自我完善和发展轨道的历史。

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29年来,正是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推动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毛概辨析题

毛概辨析题

辨析题1.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错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杰出贡献,但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应是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正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这是它们的基本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4.科学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

错误。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所以科学发展就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1、实事求是包含解放思想等内容正确。

这是党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

2.标新立异是创新错误。

并非任何标新立异的观点都是理论创新,有的可能是已经被实践否定的旧的理论观点的沉渣泛起,有的可能是适合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历史发展条件的理论观点的简单照抄,也有的可能仅仅是杜撰的新名词的堆砌和脱离实际的空想。

在理论创新问题上,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就是坚持马克思正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在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指导作用。

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改革是一场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改革是一场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

改革是一场大革命——《旧制度与大革命》读后感《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本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思考法国大革命的书。

该书不仅在反腐的意义上警醒当政者要居安思危, 更在制度演化的意义上为我们思考当下中国改革进程提供重要历史参照系。

在经历了前段时间因国家高层推荐骤然热销、争相传阅的表象后, 过滤掉盲目追捧的赶时髦和浮想联翩的牵强附会, 我们尤须静下心来, 在转换了的时空背景中、在世情国情党情的现实基点上, 以理性思考取代情绪发泄, 用逻辑分析代替直觉判断, 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疑问, 沉淀经得起历史推敲的结论。

以研读《旧制度与大革命》为契机, 我们一同深入思考中国的改革, 澄清改革认识, 凝聚改革共识, 才能凝聚改革力量, 进而实现改革目标。

类比应认识现象区分本质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的同时, 认真读点有思想深度、有理论高度、有历史厚度的书, 来点思想激荡和头脑风暴, 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是很有好处的。

《旧制度与大革命》就属于这样一本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 能在中国引起广泛关注, 除了高层领导人的推荐外, 更多的原因是书中内容与当下中国的关联性。

很多读者认为当前中国社会背景复杂和矛盾明显增多的处境, 与法国大革命时期有某种相似性。

我不赞同把当时的法国与当下的中国作简单类比, 不赞同把法国大革命与中国社会的改革作抽象联想。

1789年前的法国是封建旧制度行将没落, 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制度要求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 推翻旧制度当然需要革命, 并且是大革命;而今天的中国社会则是新制度, 也就是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正处于进一步优化、定型、完善的历史时期。

制度的完善不是推倒重来, 不是另起炉灶, 而是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

中国的改革与法国的革命完全不是一回事。

当然, 无论是昔日的法国还是今日的中国都面临着社会转型的问题。

虽然转型的层次与本质截然不同, 但同为转型社会, 总会在社会心态、行为模式乃至利益结构等方面有相像之处, 在这背后反映的是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与矛盾, 而规律是具有普适性的。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蕴解读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蕴解读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蕴解读摘要:马克思在对进化与革命关系科学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邓小平将改革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二次革命”,深刻剖析了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可能性及必要性,将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范畴,并就改革的“革命性”及其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做出相关论述。

关键词:改革;基本范畴;第二次革命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17-02一、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范畴(一)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可能性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一段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经典表述。

在这里,马克思在对进化与革命关系科学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

然而,正如“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革命既不是社会运动发展的唯一形式,也不是社会发展的永久性方式。

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意味着社会革命的发生,但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生产关系本身的发展和变革作为一种量的或部分质的变化,它不是社会革命,而是社会改革,是贯穿于全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历史上,由“血缘家庭”到氏族公社,由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大变革,均是在原始公有制范围内发生的具体制度的重大变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英国为例,在夺取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胜利后,1932年开始进行国会改革,1841—1846年降低了1 035种商品的关税税率,1849年则废除实行了近200年的航海条例等社会变革。

对此,恩格斯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缺乏力量的变革。

”在这里马恩把每一种社会制度都看作是在不断改革中发展变化的,各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又通过自身的发展创造着消灭自身的物质条件,因此,从社会革命的阶段性来说,社会改革是迄今为止任何社会形态的必经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七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七章题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崇高的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突出地表现在()的历史过程中。

A.人的全面发展B.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C.生产力发展D.生产关系变革2.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是()。

A.独立国家联合体B.独立个人联合体C.自由组织联合体D.自由人的联合体3.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发展阶段。

A.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当前,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集中体现在()。

A.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B.为共产主义而奋斗C.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斗D.为建构和谐社会而奋斗5.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党的最高纲领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建构和谐社会C.实现“天下为公”D.实现“大同世界”6.共产主义只有在()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A.社会主义社会B.和谐社会C.小康社会D.自由人的联合体7.社会进步必然促进并直接表现为()。

A.物的极大丰富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C.人的发展D.社会形态的变更8.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A.生产资料公有制B.劳动C.按劳分配D.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9.最早提出空想社会主义的著作是()A.《乌托邦》B.《太阳城》C.《自然法典》D.《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10.16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是( )A.圣西门 B.傅立叶 C.欧文 D.托马斯•莫尔11.“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这是()说的。

A.恩格斯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12.“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功能说明。

A.恩格斯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13.“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答: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这是由改革所担负的任务所决定的。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

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都有步骤、有秩序地全面展开,改革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巩固了国有的主体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突破,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突破,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 判断的标准, 应该主要看是 否有利于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 的生产力,是 否有利于增强 社会主义国家 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 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
一、不能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同判 断社会性质的标准混为一谈。
二、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 准,不是为了提供一个判别一种经济 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 ,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 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二﹑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的直接动力
1.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 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一、革命打破并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所 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同样起着打破和消 除生产力发展桎梏的作用,所以改革也是革命 。
二、把改革称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我 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言的。
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应遵循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 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 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 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 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 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的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要 加快发展,但要注意协调 发展。改革和发展要始终 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 受能力。
第二,社会主义社会依然 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突 破了长期以来把解放生产 力只是同一个阶级推翻另 一个阶级的革命联系到一 起的认识,为改革开放提 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 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 任务统一起来。主要矛盾 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 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 需要。根本任务是发展社 会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60、284页)
改革的目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经济 体制改革、政治制度改革、科技体制改 革等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力。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如何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第一,我国的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这是因为:改革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

(2)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我国目前的改革不同于社会正常发展中始终会存在的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一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通过这场伟大革命的洗礼,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党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

• 从现实上来说,改革开放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四、纪念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以进一步推进改革开 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
从根本上来说,改革开放的前提在于思想解放,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根本在 于创新体制机制,目的在于激发创造活力。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就必须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中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 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即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永无止 境的解放思想中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被任何干扰 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 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会主义制度、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因此,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目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进一步解放 思想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永无止境地解放 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在永无止境的改革开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 是、与时俱进,在永无止境的解放思想中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 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
•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立新中国、创立社会主义以来就
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 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 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 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是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 想;换言之: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 想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 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 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 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 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 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 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 是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想;换言之: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真正的改革开放、坚持正确的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为什么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改革和革命作为政治发展的两个基本途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从根本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对社会发展的起的作用来看,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改革和革命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所表达的意思却差之千里。

改革和革命的主要区别体现在:改革时社会背景相对平和,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进行变革,希望通过主动的调整政策、缓和矛盾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造,以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因此,由于改革采用的是平缓的、主动的方式,是对以往社会制度的完善与改进,在改革的同时不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然而在革命时社会环境则比较动荡,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的暴力革命,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建立新的国家机器。

由于革命采取的是暴力、流血的手段,因此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因素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总而言之,这两种手段都各有利弊,来自于上层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会或多或少的保留既得利益团体的特殊利益来实现他们对于改革的支持或者不阻挠、而改革者也必须通过他们的支持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而自下而上的革命虽然具有完全性和彻底性的特点,但是在进行的过程中还具有另外两个方面的特性,即他巨大的破坏性和不可控性,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这些往往是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呢?是因为对于改革者来讲,他们所承担的压力与责任往往是人们所不能想象的,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自我毁灭地步,苏联的赫鲁晓夫以及戈尔巴乔夫就是实例,两位改革者无一不落入失败的命运,赫鲁晓夫因为改革触怒了既得利益团体,最终被解除职务,而戈尔巴乔夫被自己改革所引发的民主浪潮和民族浪潮所吞噬。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19)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19)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19)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第2节社会发展的动力一、选择题Ⅰ1."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A.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也是一种阶级斗争形式C.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惟一途径D.改革是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制度创新"2.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3.科学活动的最本质特征是()A.对系统、真实的感性材料进行抽象概括B.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建立理论体系C.促使科学为生产服务,在生产中有所发明D.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发现,不断创新,服从真理4.对科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A.社会生产B.社会制度C.文化教育D.社会意识5.马克思说:"蒸气、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6.社会革命发生的深刻的根源是()A.社会出现了经济的、政治的总危机B.革命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极大提高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D.人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和革命精神7.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C.改革D.生产力发展二、选择题Ⅱ8.我国的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畴,因为()A.改革是自觉调节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B.改革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变革现有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新增考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9."全球问题"实质上()A.深刻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B.深刻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C.不仅是科技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D.是涉及社会制度和社会管理的复杂问题10.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D.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三、分析题11."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毛概

毛概

2.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1)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叫革命。

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变革(2)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在某种历史条件下,也可能产生对生产力束缚的观点,因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容,以更好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

因此,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的特点:改革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4)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三个有利于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1992年初由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提出,被视为人们衡量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

3.如何正确理解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1)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1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3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其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革命,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从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问题的时候提出的。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中的地位不亚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以此为标志,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不再限于经营权的调整,而是深入到产权制度层面,它的主流是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公司制度建设。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
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毛概

毛概

一,毛泽东思想内涵及历史地位。

1.思想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邓小平理论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挥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这个科学判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思想准备。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解放好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解除了吧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三,解放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大法宝。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

3.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

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

1.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2.我们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一,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一场革命
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无论从改革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看,还是从引起我国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变革的深度和广度看,都可以说是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从解放生产力、改革的深度和广度的看,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对旧体制的革命性变革;从改革的发动、主体、过程和效果作用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的直接动力。

二、改革是一场解放生产力的革命
(一)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存在着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若干因素,同样存在着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旧体制的各种弊端的最大的危害,就是束缚了生产力。

消除各种弊端就是解放生产力。

消除这些弊端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革。

社会主义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一次革命,改革是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

(二)改革不是对旧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改革具有深刻性,改革不是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根本性变革;改革具有全面性,从经济体制到政治体制以及其他体制都进行改革;改革具有持久性,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折时期。

因此,改革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在历史的跨度上远远地超过了革命。

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首先,改革是自觉运用社会规律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

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依据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自觉地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之与生产力状况和经济基础相适应。

社会主义改革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经济与社会得到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基本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其次,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理具体化,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新贡献。

改革直接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现代化发展与市场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引起了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巨大的成就充分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改革开放即为最具代表性的一场社会革命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他在总结近30年的成绩后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十七大报告深情地回顾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奉献,这是十七大报告引人瞩目深思的一大亮点。

报告要求全党同志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做到“三个永远铭记”。

胡锦涛同志说,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团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开创者。

邓小平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改革不适应的体制。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适应的前提下进行的,只是改革不适应的方面,所以改革的性
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邓小平提出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思路,使人们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的陈旧观念中解放出来。

这是一整套完整的改革观。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三个永远铭记”,既饱含深情,又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不仅体现改革开放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伟大事业,而且体现了改革开放理论上的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

改革开放是中国千年变局中百年激荡的一段华丽乐章,它奏响东方雄狮不朽的凯歌。

在这场变革中我国的生产力完成的伟大的飞跃;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我们完成对整个国家体制的变革;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思想意识也完成的巨大的转变。

这场变革我国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这是一场的伟大变革!
社会主义改革旨在造福人民,革除不合时宜的制度,革除不合符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现象,革除阻碍实现中国梦的毒瘤。

是一场轰轰烈烈,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