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尿酸结石研究中的化学基础
某市尿路结石成分分析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单 纯结 石 5 8 例( 3 2 %) ;结石 成 分捡 出率 前三 位 的是 草 酸钙检 出率 高达 9 3 %,磷 酸钙 占 4 3 % ,尿 酸 占 1 6 %。根 据结 石成 分 采 用个体 化预 防
方案进行指导后患者结石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准确, 了解大庆市尿路结石化学成分对于大庆市 民预防结石形成、
3讨 论
我 国是世界 上3 个 结 石 病 高 发 区 之 一 ,尿 路 结 石 发 病 率 为 0 . 6 % ~ 1 5 %,1 0 年复 发率高达3 0 %- 5 0  ̄ 0。近年来 ,虽然尿路结石的治疗 / 已经取得 了巨大成就,但是并未降低结石 的发病率及复发率 。因此 ,结 石病的预防 已成为泌尿外科领域的重要课题 。对于结石 的预 防,准确得
下持 续约3 mi n ,进 行厚度 为0 . 3  ̄ 0 . 5 m m的压 片 ,用美 国热 电公司智 能
( 2 5  ̄ 0 / ) ;结石成分检 出率前三位的是草酸钙检 出率高达9 3  ̄ 0, / 磷酸 钙
占4 3 %,尿酸 占1 6 %。上 下尿路结石构成不同 :上尿路结石病例 中,草 酸钙 、磷酸钙高于下尿路 ,尿酸 、 磷 酸镁铵低于下尿路。见表2 、3
【 摘要 】 目的 研 究大庆 市尿路 结 石 患者 的结 石化 学成 分 构成 ,并根据 尿路 结 石成 分构 成指 导 大庆人 防治尿 路结 石疾 病 。方 法 收集 长期 居
住 在 大庆 市辖 区 的人 群尿 路 结 石标 本 1 8 0份 ,通 过 红 外光 谱 分析 仪 对 结石 的化 学成 分进 行 测 定 ,并结 合 临床 资 料进 行 分 析。 选取 9 1 例
< 6 0 < 70 >7 0
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_欧阳健明
·专论与综述·中草药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配位化学基础欧阳健明,周 娜(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32)摘 要:泌尿系结石病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中国传统药物对尿石症具有独特的疗效,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不很清楚。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草药在治疗泌尿系结石方面的作用,从治疗尿石症的主要中草药金钱草、茯苓、海金沙、石韦、虎杖、怀牛膝、泽泻、黄芪、滑石、肾茶等的主要化学组份及其治疗泌尿系结石的化学基础入手,重点讨论了中草药各主要成分与尿液中钙离子的配位化学及其在含钙尿石防治中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中草药;泌尿系结石;配位化学;生物矿化中图分类号:R28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670(2004)05057904Coordination chemistry basis of C 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urolithiasisOU YAN G J ia n-ming,ZHO U Na(Institute o f Biomine ralizatio n a nd Lithia sis Resea rch,Jinan U niv ersity,Guang zhou510632,China) 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 edicine;urinary sto nes;co ordinatio n chemistry;biominera liza tio n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中晶体物质和有机物异常积聚形成的产物[1],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
根据结石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等。
虽然体外振波碎石技术在临床上日益广泛应用,使尿结石患者在治疗方法上有更多的选择,但中医药疗法以其无创伤性,副作用少,疗效肯定而被众多尿结石患者所使用。
枸橼酸融化结石的原理
枸橼酸融化结石的原理
枸橼酸融化结石的原理主要涉及到其化学性质和生物学作用。
枸橼酸是一种天然有机酸,其分子式为C6H8O7。
它在化学结构上含有多个羧基和羟基,因此具有较强的酸性。
枸橼酸与结石的溶解作用主要是通过其酸性反应进行的。
首先,枸橼酸与结石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钙盐发生酸碱反应。
钙盐包括钙磷酸盐、碳酸钙等,它们具有一定的不溶性。
枸橼酸作为酸性溶液,可以与钙盐中的碱性离子(如氢氧根离子)发生中和反应,使钙盐溶解为可溶性的钙盐酸盐。
其次,枸橼酸还与结石中的尿酸结合反应。
尿酸结石是由尿酸及其盐类在尿液中沉积而成。
枸橼酸与尿酸结合可以形成稳定的酸尿酸结合物,从而减少尿酸结石中尿酸的浓度,达到溶解尿酸结石的效果。
此外,枸橼酸还具有促进尿液排泄的作用。
枸橼酸可以增强尿液的酸性,从而提高尿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它还能刺激尿液分泌,增加尿液量,从而加快结石碎片的排出。
综上所述,枸橼酸融化结石的原理主要包括:与结石中的钙盐发生酸碱反应使其溶解;与尿酸结合形成酸尿酸结合物降低尿酸结石中尿酸的浓度;促进尿液排泄,增加尿液量以加速结石碎片的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枸橼酸融化结石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结石成分、结石大小、个人体质等。
此外,枸橼酸在溶解结石方面并非万能药,只适用于某些类型的结石,如钙质结石和尿酸结石。
对于其他类型的结石,枸橼酸可能无效。
总之,枸橼酸通过其化学性质和生物学作用,实现了对结石的融化作用。
但在应用枸橼酸治疗结石时,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使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意义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意义发表时间:2017-11-08T16:54:55.9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作者:李瑞宝李碧君林伟明农毅陈奇彪黄华聪[导读] 通过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为患者的日常饮食饮水、用药及生活习惯提供指导,积极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湛江 524003【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结石的成分,并对防治泌尿结石的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20例泌尿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结石标本,采用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对结石标本的成分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泌尿结石成分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混合结石最为常见,其中含一水草酸钙及二水草酸钙306例(95.63%),含碳酸磷灰石195例(60.94%),磷酸铵镁90例(28.13%),尿酸类结石14例(4.38%);上尿路结石各成分所占比明显高于下尿路结石(P<0.05)。
结论通过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为患者的日常饮食饮水、用药及生活习惯提供指导,积极预防泌尿系结石复发,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防治意义泌尿系结石又称为尿路结石,主要包括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也是住院患者所占比例最高的疾病。
据调查显示,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5%,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1-2]。
因此,了解泌尿系结石的具体成分并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上积极防治,是降低疾病复发率的关键。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320例泌尿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泌尿结石的成分,并对防治泌尿结石的意义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20例泌尿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3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区间为14~78岁,平均年龄为(38.59±3.56);上尿路结石267例,包括肾结石165例,输尿管结石102例;下尿路结石53例,包括膀胱结石34例,尿道结石19例。
结石形成的生理与化学机制
结石形成的生理与化学机制结石(尤其是肾结石、胆结石和胰腺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结石的形成涉及复杂的生理和化学机制,包括物质超饱和度、结晶核心、物质结晶和结晶聚集等过程。
结石形成的第一步是物质超饱和度。
当体液中的某种物质(例如钙、尿酸、胆固醇等)的浓度超过了其在该体液中的饱和点时,就形成了超饱和状态。
这可能是由于摄入过多该物质、溶解该物质的物质减少、尿液的浓缩等原因所致。
物质超饱和度之后,结石形成的第二步是结晶核心的形成。
结晶核心是结晶体生成的起始点,需要存在一定的条件才能形成。
例如,在尿液中,结晶核心可以是细菌、红细胞、粘蛋白或尿中的小结石等不溶性物质。
接下来,物质结晶和结晶聚集是结石形成的关键步骤。
在结晶核心存在的情况下,超饱和度的物质开始结晶,并逐渐聚集形成结石。
这一过程涉及到结晶种类、结晶速率、结晶生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肾结石的形成过程中,许多因素可能影响上述机制,导致结石的形成。
例如,尿液的pH值、尿液的浓缩程度、细菌感染等因素都可能改变结石形成的机制。
同样地,在胆结石的形成中,胆汁成分的改变,例如胆固醇的过多沉积,也会影响结石的形成机制。
除了生理因素外,化学因素也在结石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结石由于成分的不同,其形成机制也有所区别。
以钙结石为例,其主要成分是钙和氧化物或磷酸盐。
钙结石形成的机制可能涉及体液中钙和磷的溶解度、血液中甲状旁腺素(PTH)的水平、尿液中溶解物和抑制物的浓度等因素。
总而言之,结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化学过程,涉及物质超饱和度、结晶核心形成、物质结晶和结晶聚集等多个步骤。
理解这些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结石病非常重要。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索结石形成的生理和化学机制,为结石疾病的防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581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及防治
12 方法 .
用 点滴 反应 法 测定 尿石 化学 成 分 ,
试剂 由广 州 医学 院微 创 中心 提供 ,取少 量 结石 ( 黄豆 大小 ) ,清水洗 净 ,观 察结石颜 色 、形 状 ,
取 结石各层 面 ,用研钵磨 成粉状 物备用 ,取 1 ~
肾 、输尿管 结石主要 以草酸钙 和磷 酸钙混合 结石及单纯草酸 钙结石为主 ,提示输尿 管结石可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 1 年 第 1 卷 第 0 期 00 6 2
I H N a u r 2 1 ,V 1 6 N . M G ,Jn ay 0 0 o 1 o 2 . 0
5 例 泌尿 系结石成 分分析及 防治 8 1
冯素花 刘俊峰
【 摘要 】 目的
方法
研究英德地 区 5 1 8 例泌尿系结石化学构成 ,为 临床预 防 、治疗 提供依据。
2mg ,分别 置于瓷滴板 的 3 及 3 孔 个试管 中 ,在 能多非原发性结石 。含碳酸钙结石大多数 可检 测 第 1L 孑 中分别滴人 尿酸试剂 I 和尿酸试剂 I各 2 , 到磷 酸盐成份 ,提示结 石与尿路感染有关 。膀胱 I 滴 蓝色为 阳性 ,浅蓝为弱 阳性 。在第 2 L 孑 中分别滴 结石 主要 以尿酸结石 为主 ,尿路结石部位 和化学
分 泌尿 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治愈后 4滴 ,摇 匀后静 置 3 钟观察结 果 ,黄色 或管壁
易复发 ,极 大地 困扰着人们 的身体健康 。了解 本 有黄 色沉淀为 阳性 ,在第 2 支试管 内沿管壁滴人 地 区尿路结石发生 的流行病学情况 ,将为制定有 盐酸试 剂 2 ,仔 细观察有无气泡产 生 ,如有则 滴
在
化学反应测定 5 1 8 例泌尿系结石标本 , 研究其成分 ,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 比较 。结果
结石化学成分
结石化学成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影响着许多人的健康。
结石通常形成在泌尿系统中,如肾脏、膀胱和尿道等部位。
结石化学成分是指构成结石的化学成分,对于了解结石的形成和预防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结石化学成分,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和预防方法。
1.草酸钙结石草酸钙结石是最常见的结石类型之一,大概占所有结石的75%。
草酸钙结石是由草酸钙盐和其他化合物构成的。
草酸是由许多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化学物质。
当草酸进入人体后,它会进入肾脏并与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腰痛和尿液混浊。
草酸钙结石的预防包括增加饮水量和减少草酸的摄入。
草酸主要存在于红薯、菠菜、茶叶和巧克力等食品中。
因此,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可以减少结石的风险。
2.草酸尿石除了草酸钙结石,草酸尿石也是常见的结石之一,大概占所有结石的10%。
草酸尿石是由草酸尿盐和其他化合物构成的。
草酸尿是由人体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
它通常通过尿液排出,但如果它的浓度太高,就容易结晶形成草酸尿石。
草酸尿石的主要症状是膀胱和尿道的疼痛,尿频和尿急。
草酸尿石预防的方法包括减少高草酸尿食物的摄入,例如肝、牛肉和豆类等。
此外,增加饮水量也是预防草酸尿石的有效方法。
3.尿酸结石尿酸结石是由尿酸和其他化合物构成的。
尿酸是由体内嘌呤代谢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
当人体摄入嘌呤过多或嘌呤代谢功能发生问题时,尿酸就会在肾脏中沉积并结晶形成尿酸结石。
尿酸结石占所有结石的5%。
尿酸结石的主要症状是尿液混浊和腰痛。
预防尿酸结石的方法包括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例如肉类、海鲜、酒等。
4.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是由胆固醇和其他化合物构成的。
胆固醇结石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结石,一般只占所有结石的1%。
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关。
胆固醇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和恶心。
预防胆固醇结石的方法包括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以及增加摄入膳食纤维。
总之,结石化学成分是了解结石形成和预防的关键因素。
对结石患者来说,应该制定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以预防结石的发生。
磷酸排石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磷酸排石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磷酸排石法是一种用于治疗和预防尿路结石的方法。
尿路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和不适。
磷酸排石法通过药物途径,将尿路结石溶解或者减小,从而起到疏通尿路的作用。
磷酸排石法的原理是基于草酸钙结石易于与磷酸反应的特点。
磷酸溶液可以与尿液中的草酸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的磷酸钙盐,从而达到溶解结石的效果。
此外,磷酸还能抑制尿中草酸钙的生成,从而减少结石的形成。
磷酸排石法的应用范围广泛。
它可以用于治疗尿路结石疾病,包括肾结石、膀胱结石和输尿管结石等。
对于一些患有较小结石、结石困扰不大的病人,磷酸排石法可以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此外,磷酸排石法还可以减少手术的需求,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
然而,磷酸排石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磷酸排石法只适用于草酸钙结石,对于其他类型的结石效果有限。
其次,磷酸排石法需要长期使用,并且需要患者遵守特定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总之,磷酸排石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尿路结石的方法。
通过溶解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生成,磷酸排石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磷酸排石法的应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文章结构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和分析:首先,引言部分将对磷酸排石法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目的。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阐述磷酸排石法的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和作用机制。
同时,将探讨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以及它对人体的影响和疗效。
其次,本文将深入分析磷酸排石法的优缺点。
我们将探讨该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讨论其在临床上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磷酸排石法的效果,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我们还将提供一些我们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给出适用于该方法的建议和指导。
在全文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将根据文献和研究的调查结果进行论述,并致力于提供准确、客观和可靠的信息。
尿酸结石红外光谱成分分析
外光谱分析 法是 一种研 究结石成 分比较 理想的分析 方法。性别和年龄 对尿 酸结石形 成有一定 的影 响 . 项 此 研 究能够为 以后 更深入 的研究尿酸 结石 的病 因提供 线索 关键词 结石 ; 流行病 学: 结石成分 : 红外光谱
酸 成 分 的 结 石 与 性 别 、 龄 及 结 石 位 置 之 间 的 关 系 。 结 果 : ( .% ) 纯尿 酸 结 石 , 酸 混 合 结 石 5 年 6例 94 为 尿 8例
(06 , 9 .%) 多以尿酸与草 酸钙混合( 94 。其 中 l 5 .%) 8例 (81 尿酸的 比例在 5 %及 以上 ( 2 .%) 0 即为尿酸 结石 ) , 4 6例 ( 1 %) 7 . 少于 5 %( 9 0 非尿 酸结石 ) 。单 因素分析 显示尿酸结石全部 来 自于 男性 ( P=00 8 , .0 ) 且患者 平均
尿 石 症 是 泌 尿外 科 常 见 疾病 ,在我 国患 病 率 为 3 ~6 % %…, 酸 结石 占其 中 的 5 对 尿 酸结 尿 %E。 石 的化 学 组 分 进行 分 析 ,可 为研 究 其 成 因及 预 防 提供 依据 。笔 者对 公 利 医 院泌 尿外 科 20 07年 7月
红 外 光谱 分 析 显 示 , 尿 酸结 石 6例 (.%) 纯 94 , 尿酸与其他成分混合结石 5 例 (06 。在混合 8 9 .%) 结石 中 , 以尿 酸与草酸钙混合 最为多见 (9 %) 5. 。 4 见 表 1 。
实用医学 杂志 2 1 0 0年第 2 6卷第 l 9期
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形貌_组分和元素分析
2014年11月JOU R N AL O F S Y NT HE TI C C RY ST AL S N o v e m b e r,2014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形貌、组分和元素分析薛俊发,李玉宝,夏志月,欧阳健明( 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632)摘要: 采用X 射线衍射仪(XR D)、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 T E M)以及附带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 T)和能谱分析( EDS) 对尿酸(U A)结石患者尿液中纳米微晶的形貌、组分和元素进行了分析。
纳米尿微晶的主要组分为U A,并含有少量一水草酸钙(COM)和磷酸盐。
这表明,尿液中的大量纳米 UA 晶体的存在是UA 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高尿酸尿症、酸性尿以及结石抑制剂的缺失是 UA 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本文有助于深入了解 UA 结石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纳米微晶;尿酸结石;草酸钙;磷酸盐中图分类号: O61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985X(2014) 11-2923-06M o r ph o l og y,C o mp o n e n t s and E l e m e n t s A na l y s i s o fN an oc r y s t a lli t e s in U r i n e s of Pa t i e n t s with U r i c A c i d S t o n e sXUE Jun-f a,L I Yu-b a o,X I A Zh i-yu e,OUYAN G J i an-m i n g( Inst i tute of B i om i nera li zat i on and Li th i as i s R esearch,J i nan Un i vers i ty,Guangzhou510632,Ch i na)( R ece i v e d22 May 2014,a ccep t e d27 Augu s t2014)A b s t r a c t:M or p ho l ogy,c om p onent s and e l em ents of nano c ryst a lli t es i n ur i nes of p at i ents w i t h ur i c a c i d( U A )stones were ana l yz e d by X-ray d i ff ra c t i on( XR D) ,h i gh-reso l ut i on trans m i ss i on e l e c t ronm i c ros c o p y(H R T E M),f ast F our i er trans f ormat i on( FFT)of HRTE M,and energy d i s p ers i ve X-rayspectros c opy ( EDS) .T he m a i n c omponents of ur i nary nano c ryst a lli tes in UA stone form ers w ere UA,w i th a s ma ll am ount of c a l c i um oxa l ate monohy drate ( CO M)and p hos p hate.Thes e res u l ts i n d i c ate t hatthe pres enc e of a l arge number of UA nano c ryst a lli tes in ur i ne,hy p erur i c os ur i a,a c i d ur i a and t hed e f i c i en c y of ur i nary i nh i b i tors are i m p ortant r i s k fact ors f or UA stone f orm at i on.T h i s res u l t c an p rov i d ei ns i ght on f ormat i on m e c han i s m of UA stones.K e y w o r d s:nano c rysta lli t e;ur i c a c i d;c a l c i um ox a l at e;p hos p hate1引言尿酸(U A)结石是泌尿系结石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仅次于草酸钙结石。
45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临床意义
450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与临床意义发布时间:2021-11-11T06:04:29.600Z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9期作者:玉芳莉[导读] 通过分析广西横州市450例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探讨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玉芳莉广西横州市人民医院广西横州 530300【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广西横州市450例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探讨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的特点及预防对策。
方法收集泌尿外科2020年4月~2021年3月住院患者的泌尿系结石标本450例,利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成分分析。
结果 450例结石标本中,单一成分结石以草酸钙和无水尿酸为主,草酸钙(包括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最高占37.33%,无水尿酸结石占28.89%;草酸钙+碳酸磷灰石结石占21.11%,草酸钙+无水尿酸结石占7.56%,草酸钙+尿酸铵结石占1.78%,碳酸磷灰石十六水磷酸镁铵结石占1.33%,六水磷酸镁铵结石占1.11%,草酸钙+二水磷酸氢钙结石占0.44%,碳酸磷灰石+尿酸胺结石占0.22%,尿酸铵+无水尿酸结石占0.22%。
男女比例为1.88:1,上尿路结石与下尿路结石比例为2.69:1。
结论以草酸钙和无水尿酸为主要成分的尿路结石是广西横州市尿路结石的主要类型,其原因可能与饮食结构有关,根据结石成分指导病人调整饮食结构对防止尿路结石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红外光谱分析法;结石成分;临床意义泌尿系统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为1%~5%,呈上升趋势[1],年新发病率约为150~200/10万人。
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对结石的形成影响很大[2],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和特性。
本研究对450例广西横州市患者的尿石标本进行了红外光谱结石成分分析,为预防泌尿系结石提供合理的线索和依据。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横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患者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术后排石得到的结石标本共450例,其中男性294例,女性156例,男女比例为1.88:1,年龄23~93岁,平均年龄59.8岁,其中≤30岁12人,占2.7%,31~50岁128人,占28.4%,51~70岁237人,占52.7%,≥71岁73人,占16.2%。
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新研究进展
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新研究进展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和痛苦。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结石,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
以下是关于泌尿系结石最新的研究进展:1. 饮食调控饮食调控是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手段。
最新研究表明,适量的液体摄入可以有效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
此外,摄入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D和维生素胡萝卜素的食物,以及低钠、低蛋白饮食,也有助于预防结石的形成。
2. 药物疗法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药物疗法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一种名为α-1受体阻滞剂的药物已被证明对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这种药物能够放松尿路平滑肌,减少尿液通过尿道的压力和痛感。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药物正在研发中,能够改善尿液成分、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3. 高能碎石技术对于已经形成的泌尿系结石,高能碎石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技术利用超声波或激光等高能量来破碎结石,并将碎片排出体外。
最新的研究表明,使用激光碎石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破碎结石,同时减少对健康组织的伤害。
4. 内窥镜技术内窥镜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膀胱或输尿管插入内窥镜,可以准确观察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并进行精确的治疗。
近年来,借助纤维膀胱镜以及气囊扩张技术的发展,内窥镜技术在处理结石时更加安全和有效。
5. 生物反应器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方法。
通过将特定菌群引入患者的肠道,可以改变尿液中的化学组成,降低结石形成的风险。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此种方法能够显著减少尿钙、尿酸和尿草酸结石的形成。
6. 基因研究基因研究为泌尿系结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
最新的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突变与结石形成有关。
通过分析这些基因突变,科学家们可以识别出患有结石的风险群体,并为其提供更加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总结起来,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饮食调控、药物疗法、高能碎石技术、内窥镜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和基因研究。
常规CT扫描中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的区别
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 Clinical MedicineJune 2021Vol.41 No.62021年6月 第41卷第6期文章编号:1001-6325 ( 2021) 06-0885-05 临床研究常规CT 扫描中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的区别刘欢▽,杨学东1,石凤祥-吴哲2J,孙昊2**,金征宇2收稿日期:2020- 07-08 修回日期:2020- 09- 02*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sunhao_robert@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53; 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北京100730;3.抚顺市中心医院放射科,辽宁抚顺113006)摘要:目的通过测量结石的CT 值、大小、密度是否均匀以及结石与肾脏CT 值比、身体宽度,找出用常规CT 预测尿酸结石的方法。
方法 共入组尿酸结石50例,非尿酸结石60例,患者在常规CT 扫描检出结石后,通过双能量CT区分出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选取的结石长径均>7 mm,由一名影像医师在不知道结石成分的情况下,对入组的 患者进行数据采集,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卡方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的预测价值。
结果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的CT 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石大小、密度是否均匀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 用结石CT 值诊断尿酸结石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 = 0.948,灵敏度94%,特异度85% ;根据ROC 曲线,以CT 值730 HU 为阈值诊断尿酸结石,其阳性预测值83. 9%,阴性预测值94. 4%,准确度80.1%。
结石的大小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AUC = 0.63,灵敏度36%,特异度88. 3%;根据ROC 曲线以结石平 均径>1& 05 mm 诊断尿酸结石,其阳性预测值72%,阴性预测值62. 4%,准确度64. 5%o 以结石CT 值730 HU 为阈值且结石密度均匀预测尿酸结石,其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 o 结论常规CT 通过测量结石CT 值、平均径 大小、密度是否均匀以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具有较高价值,当结石CT 值与结石密度是否均匀结合考虑时,则诊断尿酸结石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增高。
2024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
2024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尿结石是一个复杂性疾病,懂得尿路结石的流行病学,特别是在不同致病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我们探索出解决的方法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患病率尿路结石很常见,人一生中都可能有结石形成的风险,在美国男性患病率超过12%,女性超过6%β然而,尿路结石的发病,由结石病的病史确定,并且随着年龄、性别和种族的变化而变化。
在二十世纪的后20多年,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结石的患病率都有了明显增加。
结石的患病率的增加,一方面确实与尿路结石的发病增加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广泛的和高清晰的影像手段的使用,有更多的无症状的尿路结石的发现。
止匕外,在世界其它地区,结石的患病率也在增加,如日本和德国。
在美国,结石的发病率与种族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老年白种人,尿路结石的发病率最高,占到此年龄段人口的10%。
年青的黑人女性患病率最低,占到此年龄段人口的1%。
西班牙裔,亚裔人的发病率处在这两者之中。
不同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结石发病的重要因素,一项在美国由南至北,由东至西,涉及百万人的调查显示,美国的东南地区的患病率最高。
发病率几项研究显示,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性别和种族的变化而变化。
正如患病率,发病率在白种男人的发病最高。
男性,从20岁起,发病率逐渐增加,在40-60岁间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女性,发病率在25岁以后较高,50岁以后逐渐下降,此后数十年发病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尽管早期的研究显示,在美国,结石的发病率在增加,,但是最近,R。
ChSete 「,Minnesota等研究建议,这种趋势正在发生变化。
使用同样方法研究显示在1950至1974年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均增加但自从1990年以来,男性的发病在下降,而女性的发病达到一个高峰。
复发率早期的报道认为,如果结石不治疗,有30至40%的患者可能在5年内形成新的结石,这个通过观察所得的数据与近段时间的随机对照的研究结果相似。
通过控制,结石的复发率可以下降50%β这个控制是通过药物和饮食的限制所得到,研究的结果说明,结石的复发可以预防。
一水草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结石形成机理的研究
一水草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结石形成机理的
研究
一水草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尿路结石,其形成机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化学反应、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探讨其形成机理。
化学反应是结石形成的基础。
一水草酸钙和二水草酸钙是尿液中的两种重要成分,它们在尿液中的浓度过高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结晶体,最终形成结石。
具体来说,一水草酸钙和二水草酸钙在尿液中的浓度过高时,会与其他物质结合,形成结晶体,这些结晶体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结石。
生物学因素也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尿液中的微生物、蛋白质和细胞碎片等有机物质,会促进结石的形成。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作为结晶核,促进结晶体的形成和增长。
此外,尿液中的酸碱度也会影响结石的形成。
当尿液过酸或过碱时,会促进结石的形成。
环境因素也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
尿液中的温度、流速和离子浓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结石的形成。
例如,尿液中的流速过慢时,会促进结石的形成;尿液中的离子浓度过高时,也会促进结石的形成。
一水草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化学反应、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为了预防结石的
形成,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健康,保持适当的饮水量,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的蛋白质等有机物质。
此外,定期进行尿液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尿路结石,也是非常重要的。
结石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2024)
结石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2024}一、尿液的过饱和及亚稳定性尿石形成的第—驱动力是尿过饱和,其次是尿饱和度与其它各种变更因素(抑制因子、促成因子、PH值等)之间的平衡关系发生紊乱。
—定温度、压力下,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已超过该温度、压力下溶质的溶解度,而溶质仍不析出的现象叫过饱和现象。
过饱和(SS)时,溶液中的溶质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溶度积)。
虽然过饱和溶液没有饱和溶液稳定,但仍有—定的稳定性,因此,这种状态又叫介稳状态。
难溶电解质在水中会建立—种特殊的动态平衡,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Ksp。
溶质达到过饱和并形成晶体时的浓度被称作为热力学溶度积Ksp。
尿液是过饱和溶液、尿中的大部分溶质处于过饱和状态;尿液中成石相关成分的过饱和状态是尿结石形成的先决条件;过饱和状态是溶解盐转化为固体晶相的驱动力,除了可以通过特定溶解盐的溶解度来估算是否过饱和,还可以基于尿液中主要离子簇游离的离子浓度、pH值和不同离子对的稳定性常数计算过饱和。
24h尿检的过饱和值与结石成分相关,提示过饱和在结石形成中有重要作用,过饱和值在水中易于计算,但尿液是—个更复杂的溶液,比如含有影响草酸钙和磷酸钙形成的其它物质。
Ostwald千1897年就定义了几种饱和溶液的定义,无晶核存在的条件下,能够自发析出固相的过饱和溶液称为不稳定过饱和溶液;把不能够自发析出固相的过饱和溶液称为亚稳过饱和溶液。
对千恰好饱和的水溶液来说,其饱和度为1/而尿液的过饱和程度可随成石成分的不同升至2~8之间,这一范围称为亚稳区”。
溶度积到晶体形成点的过饱和范围被称作形成积Kfp I认为是亚稳定区。
在亚稳区内,虽然尿液是过饱和的,但多无新的固相形成,即使正常人尿中出现晶体,也不会形成结石,这正是由千尿中各种结晶抑制因子的括抗作用所致。
尿液分析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诊断价值
尿液分析在泌尿系统结石中的诊断价值在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中,尿液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
尿液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和显微镜下的结晶形态,提供诊断结石的关键信息。
本文将从尿液样本采集、检测方法以及结果分析等方面,系统探讨尿液分析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价值。
一、尿液样本的采集尿液样本的采集是尿液分析的首要步骤,其质量对后续的检测结果有直接影响。
为了获得准确的诊断信息,采集的尿液样本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晨尿:晨尿是尿液中浓度最高的一次排尿,其中结晶、纤维等成分更易观察和分析。
2.无菌:采集尿液时应该注意避免任何外界污染,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充足:尿液样本的量应保证足够进行各项检测,一般推荐采集30-50ml。
二、尿液分析的方法尿液分析主要包括物理性质检测、化学成分检测和显微镜下结晶检测等。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检测结果,可以提供多方面的诊断信息。
1.物理性质检测物理性质检测是尿液分析的第一步,通过观察和测量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气味等,可以初步判断尿液的正常与否。
例如,正常尿液应该为琥珀色,透明度良好,无特殊气味。
如果尿液出现混浊、红色或黄绿色,可能提示存在结石、炎症等问题。
2.化学成分检测化学成分检测是尿液分析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尿液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和比例进行测定,可以了解肾功能、尿液酸碱平衡以及晶体形成的倾向性等信息。
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包括蛋白质、糖类、亚硝酸盐、酮体等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3.显微镜下结晶检测显微镜下结晶检测是尿液分析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尿液中的结晶形态和数量,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结石。
常见的尿液结晶有草酸钙结晶、尿酸盐结晶等。
显微镜下结晶检测可以直接观察到结晶的形态特征,进一步指导医生对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
三、尿液分析结果的分析与诊断通过综合分析尿液分析的各项检测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相应的诊断。
以下是尿液分析中常见的结果与对应的诊断价值:1.蛋白质: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异常增加可能提示肾脏损伤、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尿干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尿干化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尿液中主要的有机成分是:A. 蛋白质B. 葡萄糖C. 尿素D. 尿酸答案:C2. 尿干化学分析中,用于检测尿液中蛋白质的试剂是:A. 葡萄糖试剂B. 胆红素试剂C. 蛋白质试剂D. 酮体试剂答案:C3. 尿液中出现大量红细胞通常提示:A. 泌尿系统感染B. 肾脏疾病C. 糖尿病D. 肝脏疾病答案:B4. 尿干化学分析中,用于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试剂是:A. 蛋白质试剂B. 胆红素试剂C. 葡萄糖试剂D. 酮体试剂答案:C5. 尿液的酸碱度(pH值)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4.5-7.5B. 5.0-8.0C. 6.5-7.5D. 7.0-8.5答案:B6. 尿液中出现大量白细胞通常提示:A. 泌尿系统感染B. 肾脏疾病C. 糖尿病D. 肝脏疾病答案:A7. 尿干化学分析中,用于检测尿液中酮体的试剂是:A. 蛋白质试剂B. 胆红素试剂C. 葡萄糖试剂D. 酮体试剂答案:D8. 尿液中出现大量胆红素通常提示:A. 泌尿系统感染B. 肾脏疾病C. 肝脏疾病D. 糖尿病答案:C9. 尿液中出现大量尿酸盐结晶通常提示:A. 痛风B. 肾脏疾病C. 肝脏疾病D. 泌尿系统感染答案:A10. 尿干化学分析中,用于检测尿液中亚硝酸盐的试剂是:A. 蛋白质试剂B. 亚硝酸盐试剂C. 葡萄糖试剂D. 酮体试剂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尿干化学分析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尿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成分。
答案:蛋白质、葡萄糖、酸碱度2. 尿液中的______含量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
答案:肌酐3. 尿液中出现______结晶通常与高钙血症有关。
答案:钙4. 尿液的______值升高通常与酸中毒有关。
答案:pH5. 尿干化学分析中,______试剂可以用于检测尿液中的隐血。
答案:血红蛋白6. 尿液中出现______结晶通常与高尿酸血症有关。
尿结石的尿液分析
尿结石的尿液分析尿路结石实际上主要由人体不同的代谢产物构成,因此结石的形成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非常机密的联系,而人体机体代谢的变化如何影响结石的形成,最终要通过尿液量、酸碱度和尿中各种成分的变化来对结石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以研究肾结石形成的原因,预防结石复发,对人体尿液中结石形成危险因素的研究是必由之路。
关于尿液成分与成石关系的研究要最早见于1918年,Ambery和Mcc lure发现枸橼酸对尿液草酸钙结晶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之后1931年Ost ery首先提出尿液枸橼酸的降低可能会促进含钙尿路结石形成的看法。
1941年Kissin和Locks首次观察到高尿钙与。
肾结石的形成存在一定的联系;1953年Albright研究了特发件高钙尿的数值范围。
1957年Watts 首次描述了原发性高草酸尿;1968年Williams和Smith描述了原发性高草酸尿II型。
经过不断发展,尿液成石危险因素分析技术逐渐成熟,并确定将24小时尿液成石危险因素分析作为检查尿路结石患者代谢异常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西方国家因在疾病预防领域研究深入,因此在24h尿液成石危险因素分析应用和研究方面较领先。
国内直到本世纪初才开始加强了尿路结石成因方面的研究,能够开展此方面研究的单位甚少,许多领域仍未涉及。
有机盐是尿液中重要的构成,尿液中常见的有机盐有草酸、枸橼酸、尿酸,焦磷酸盐等。
这些物质或多或少,均会对尿中结晶的形成产生影响,成为结石成石的危险因素。
尿液中成石的有机盐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草酸尿,低枸橼酸尿,高尿酸尿,低焦磷酸盐尿。
PakCY等认为要达到预防尿路结石的复发目的,一个较全面的尿液代谢评估应该包括:2次24h尿液样本的尿液成石危险因子检查,口服钙负荷试验,但是认为完成这些检查需要较长时间,且费用很高。
LotanY和他的同事进行效价对比研究后认为,进行上述复杂的代谢检查用来治疗尿路结石复发,在费用和效果上同单次24小时尿液分析相比没有什么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统尿酸结石研究中的化学基础欧阳健明1,2 郑辉1(1暨南大学生物矿化与结石病防治研究所 广州 510632; 2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0)摘 要 尿酸结石是指尿酸及其盐在泌尿系统的异常矿化和积聚。
本文从尿酸结石研究中涉及的化学问题入手,讨论了pH、过饱和度、尿大分子抑制剂和基因突变等方面对尿酸结石形成的分子机理,从抑制尿酸结石成核、生长和聚集的角度,讨论了尿酸结石的化学模型和动物实验模型。
关键词 尿酸 泌尿系结石 生物矿化Chemical B asis in I nvestigation of U ric Acid Stones in U rinary SystemOuyang Jianming1,2,Zheng Hui1(1Institute of Biomineralization and Lithiasis Research,Jinan University,G uangzhou510632; 2Institute of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80)Abstract Uric acid stone is referred as the abnormal biomineralization and aggregation of uric acid and urates.In this paper,the chemical problems and m olecular mechanisms in the formation of uric acid stone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s of pH,supersaturation,urinary macrom olecule inhibitors and gene mutation etc.The chemical m odels and animalexperiment m odels of uric acid stones were als o discussed from the points of nucleation,growth and aggregation of uric acid crystals.K ey w ords Uric acid,Urinary stone,Biomineralization泌尿系结石是生物体内病理矿化的产物,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
尿酸结石常见于肾和输尿管,其发病率随国家与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占泌尿系结石的5%~40%[1],如美国的尿酸结石占5%~10%[2],国内为14%~24%[3],仅次于草酸钙结石。
笔者最近的研究表明[4,5],广东省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尿酸结石的比例为30%,与20年前相比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
人体中尿酸的来源有三种:饮食、人体自身合成和组织分解。
饮食来源主要是由人体摄入的肉类、鱼类、禽类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分解而来,虽然受个体影响差异较大,但这类来源的尿酸百分比不大。
人体合成的尿酸主要在肝细胞中进行,其反应步骤复杂,包括次黄嘌呤核苷酸(I MP)的生成以及腺嘌呤核苷酸(AMP)、鸟嘌呤核苷酸(G MP)的合成。
组织分解的尿酸来源于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产生的嘌呤核苷酸,经由I MP分解为尿酸。
尿酸结石复发率高,其反复发作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近年来,来自医学、化学和生物等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尿酸结石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本文从化学的角度综述了尿酸结石研究中的最新成果。
1 尿酸结石的理化性质尿酸即2,6,8-三氧嘌呤,易异构为其三羟基化合物(图1),因此,呈弱酸性。
纯尿酸结石难溶于水,易溶于碱。
当尿液中的尿酸超过其饱和度(416μm olΠL)时,即沉积而成结石[6,7]。
欧阳健明 男,42岁,教授,主要从事生物矿化和纳米技术研究。
E-mail:toyj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1024)、广东省科技攻关(2005B30701003)和中国科学院有机固体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05-07-11收稿,2005-12-17接受图1 尿酸及其异构体的分子结构Fig.1 Molecular structure of uric acid and its isomer尿酸及其盐的溶解度与pH 和温度密切相关,如图2所示。
随着温度从25℃增加到32℃、37℃和42℃,无水尿酸(H 2U )和二水尿酸(H 2U ・2H 2O )的溶解度均依次增加(图2左边)。
当溶液pH 从2增加到615时,H 2U 和H 2U ・2H 2O 的溶解度逐渐增加,并在pH =5以后开始形成尿酸盐;尿酸盐如尿酸钾(KH U )、尿酸钠(NaH U )、尿酸铵(NH 4H U )和尿酸钙[Ca (H U )2]的溶解度则随pH 的增加而减小,但在pH =7左右时基本稳定(图2右边)。
图2 在合成尿液中pH 和温度对尿酸及其盐溶解度的影响[8]Fig.2 E ffect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solubility of uric acid and its salts in artificial urine [8]尿酸结石的主要组分为无水尿酸(UAA ),但也存在二水尿酸(UAD )、尿酸铵和尿酸钠,少数情况下含有磷酸盐或Π和一水草酸钙。
只有3%的尿酸结石中含有高达95%的二水尿酸[6]。
二水尿酸很容易转变为热力学较稳定的无水尿酸,这种转化特性也同样存在于结石的形成过程中。
尿酸结石中含有约2%的细丝状有机基质,从而形成晶体边缘的连续网状结构。
图3 无水尿酸(A)和二水尿酸(B)的晶体习性和结构[7]Fig.3 Crystal h abit and structure of anhydrous uric acid (A)and uric acid dehydrate (B)[7]无水尿酸晶体的晶胞参数为:a =141464(3)!,b =71403(2)!,c =61208(1)!,β=65110(5)°。
在37℃饱和溶液中生成的无水尿酸晶体主要为分层结构,层与层之间存在6156!的空隙(图3中的a 3区域)。
同一层内尿酸分子间以头碰头、尾对尾的方式形成氢键,但层与层之间没有氢键;二水尿酸的层状结构与无水尿酸相似,其晶胞参数为:a=71237(3)!,b=61363(4)!,c=171449(11)!,β=90151(1)°。
但由于二水尿酸的结晶水也参与形成氢键,其相邻层的空隙达到8173!(见图3B)[7]。
二水尿酸可缓慢脱水为多晶的无水尿酸。
根据不同的形成机制,尿酸结石又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类[6]:Ⅰ型尿酸结石主要是由尿酸微晶生长而成,即先由无水尿酸微晶形成结石核心(图4A),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长大而成,因此,这类尿酸结石中较少含有从尿液中沉积的大粒子,其内部是由呈放射状排列的柱状结晶组成(图4B),而柱状结晶为粘结在一起的片状无水尿酸晶体。
图4 Ⅰ型尿酸结石的核心(A)及尿石内部的柱状无水尿酸晶体(B)[6]Fig.4 Core ofⅠtype calculi(A)and columnar UAA crystals forming the interior of theⅠtype stones(B)[6]而Ⅱ型尿酸结石主要是由尿液中的尿酸和少量的其它物质共同沉降而成(图5A),主要组分为无水尿酸、大块的二水尿酸、有机物和一水草酸钙颗粒。
这类尿酸结石没有明确的核心结构,二水尿酸晶体表面有平行纵向裂纹(图5B),可转化成无水尿酸。
图5 Ⅱ型尿酸结石(沉积结石)内部的无序结构(A)及原生二水尿酸晶体(B)[6]Fig.5 I nterior of a sedimentary stone exhibiting a structure w ithout any app arent order(A)and large blocks oforiginally UAD trans formed later into UAA,observed in the interior of a sedimentary stone(B)[6]2 尿酸结石形成的化学基础211 低pH尿引发尿酸结石尿酸在37℃时的p K=5135,其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决定于尿液的pH(参见图2)。
当pH<515时,所a有正常人尿中的尿酸都呈过饱和状态;当pH<510时,即析出纯尿酸结石;在生理pH713时,绝大多数尿酸以尿酸钠的形式存在,而尿酸钠可溶于水,约2Π3通过肾小球滤过,经尿液排出;而在pH>714时,尿酸盐可促进磷酸盐结石的形成。
可见,低pH尿是尿酸结石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虽然非尿石患者体内也间歇地产生尿酸,但其一天的尿pH范围变化大,在418~710之间(图6),尿液的周期性碱化可以充分保护他们免受尿酸结石的痛苦[9]。
而尿酸结石患者的尿pH则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418~515),因而易形成尿酸结石。
图6 尿酸结石患者和非尿石患者一天中尿pH的变化[9]Fig.6 Diurnal variation in urinary pH in norm al subjects and in uric acid stone formers[9]212 高尿酸尿和尿量不足引发尿酸结石形成嘌呤代谢紊乱所致高尿酸尿症和高尿酸血症,使尿液中的尿酸量剧增,从而引起尿酸结石并诱发含钙结石形成。
正常人尿液中的尿酸含量在170~500mgΠL的范围内。
当尿酸浓度超过550mgΠL时,即为高尿酸尿症,尿酸结石患者尿液中的尿酸含量最高达到1200mgΠL[6]。
不但夏天天气炎热,汗腺排泄增多,导致尿量减少,尿液中尿酸浓度急剧上升,而且冬季饮水量降低也容易导致尿量不足而引发尿酸结石。
213 基因突变引发尿酸结石根据文献报道[2,9],美国的尿酸结石占尿石的5%~10%,德国占25%,以色列则高达3915%。
这种明显的地理和人种差异与遗传基因和周围环境息息相关。
基因突变是在分子层面上引发尿酸结石形成的本质原因之一。
尿酸肾结石与基于关键转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有关。
罕见的遗传性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PRT)基因部分缺陷后,会导致尿结石病和肾衰竭。
HPRT基因定位于染色体Xq26227。
此外,属于X染色体,位于染色体Xq22~24的遗传性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1(PPS-1)基因活性过高也会造成原发性尿酸增多,引发尿酸结石[10]。
Craig[11]认为,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居民患尿酸肾结石与人类染色体10q21-q22有关,而染色体10q21-q22是一段新发现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