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_田朝阳

合集下载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王艳秋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学院名: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班时间: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目录一·前言二·第一编地质第一章岩石第1节岩浆岩第2节沉积岩第3节变质岩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矿产资源第五章地壳发展历史第二编水文地貌第一章构造地貌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三章黄土地貌第四章气象气候三·结束语《1》实习感悟《2》意见建议序嵩山概况介绍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

主体部分在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

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12米,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

嵩山的形成已有35亿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8亿年之间,嵩山地区先后发生过剧烈的"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观。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地质称五代同堂,松柏帏万世:绿装,夏禹疏九河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汉武幸太室山呼万岁,唐宗赐少林禅武盛传,则天临峻极登封告成,乾隆谒岳庙诗扬太少,许由避尧禅隐于箕山,李聃写道经遁于嵩高,达摩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中岳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气,俱汇中岳。

嵩山,五岳之中。

五岳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名山,不仅风景好,也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嵩山最为古老,早在36亿年前,地球其他地方还沉睡海底时,她就横空出世,傲然成陆。

而且,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一自然地理1 气候:嵩山属于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14.8℃。

一月份最低气温-7℃,7月份最高气温40℃,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张辉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1级4班学号:11009210003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导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罗勇日期:2012年05月10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实习目的 (1)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 (1)第三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8)第四节实习路线 (9)第二章嵩山地区地理概况 (13)第一节位置和交通 (13)第二节地形 (15)第三节气候 (16)第四节水文 (16)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17)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17)第二节地层 (17)第三节岩石 (18)第四节构造 (22)第五节矿产 (24)第六节地史 (25)第四章嵩山地区典型地貌 (26)第一节构造地貌 (26)第二节流水地貌 (29)第三节黄土地貌 (29)第五章总结 (31)参考文献 (32)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实习目的1.运用地质理论,认识地质现象,认识典型地貌,锻炼野外工作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学过的地质知识,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地质构造,分析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然地质现象紧密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

4.学习操作罗盘,画素描图,标本采集。

5.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实践联系课本,更加有利与学习。

6.通过野外实习,加强对地质和自然地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7.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了通过运用地质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8.通过小组野外实习,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9.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嵩高,太室山(启母庙),少室山(少姨庙);儒(北魏-嵩阳书院)释(北魏-少林寺)道(秦-中岳庙)三教荟萃。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2011年5月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2011年5月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南阳师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姓名:张超学号:********班级:地理科学10级1班日期:2011.05.20序言----------------------------------------------------------2 第一编地质第一章岩石--------------------------------------------5第一节岩浆岩-----------------------------------------------5 第二节沉积岩-----------------------------------------------6 第三节变质岩-----------------------------------------------8 第二章地层------------------------------------------------9第三章构造-----------------------------------------------10第四章矿产资源----------------------------------------12 第五章地壳发展历史---------------------------------12第二编水文地貌第一章构造地貌----------------------------------------14第二章流水地貌----------------------------------------15第三章黄土地貌----------------------------------------17第三编结束语实习感悟·意见建议--------------------------------------19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两门必修课《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源自自然,与自然联系紧密,而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理所应当回归自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此加深对该课程的了解,对该专业的认识。

嵩山(五岳之一)详细资料大全

嵩山(五岳之一)详细资料大全

嵩山(五岳之一)详细资料大全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牛山系。

介于东经112°56′07″~113°11′32″,北纬34°23′31″~34°35′53″。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

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

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功夫之源。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

《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名胜风景区,为五岳中的中岳。

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3月,嵩山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8月,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嵩山•外文名称:Mount Song•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西部和北部•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450平方公里•开放时间:07:30~17:30•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80元•著名景点:少林寺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三皇寨连天峰法王寺塔•所属城市:河南省郑州市•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春秋两季最佳•建议游玩时长:2天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景区热度指数,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质特征,地貌,地质,形成原因,资源概况,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演化历史,主体山峰,太室山,少室山,人文历史,三教文化,神话传说,文物古蹟,历史记载,文化胜迹,景区荣誉,旅游信息,门票信息,旅游旺季,交通信息,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嵩山属伏牛山系,东依河南省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

河南嵩山地质公园word资料9页

河南嵩山地质公园word资料9页

河南嵩山地质公园嵩山地质概况嵩山耸立于中原地区的中部,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东段。

她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整个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千米,南北宽20千米。

她西起古都洛阳龙门,东至密县白寨,北依黄河,南横颍水,面积达三千多平方公里,为我国著名五岳之一—中岳,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

嵩山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古老的前寒武系和相伴而生的岩浆岩出露良好,各期构造运动形迹清晰可辨,展示了近三十亿年的漫长地质发展史,堪称前寒武系构造典型发育地区之一。

完整的地层序列,错综复杂、纷繁多姿的构造形迹以及蕴藏着的丰富矿产资源,使她成为了“世界地质公园”,也成了中外地质学家崇敬和注目的地质场所。

嵩山地质具有得天独厚之处,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地层从太古界到新生界都有出露,可谓“五世同堂”,三大岩类发育齐全,褶皱、断裂构造形迹纵横展布,反映历次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发育典型、出露集中,古生物化石、溶洞奇观、古冰川遗迹等基础地质内容极其丰富,煤炭、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亦颇可观;嵩山自然风光秀丽,奇峰异谷嶙峋,流泉飞瀑潺潺,植被繁茂,古木参天,已被林业部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嵩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四季如春;嵩山介于古代都城洛阳、开封、新郑、许昌之间。

嵩山上有72峰、下有72寺庙,有世界上重要的天文遗迹,有新石器遗址。

嵩山还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策源地和少林武术之乡。

嵩山地质实习的特点从地层时代看,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都有出露;从岩性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种类多样,在中国北方具有代表性;古生物化石方面,具有鉴定时代意义的标准化石。

褶皱方面,区域性构造如登峰大背斜、颍阳—石道向斜、嵩山复背斜、五指岭复向斜等,种类齐全;断裂方面,如断裂破碎带、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多成因断层、推覆构造以及断层摩擦镜面、擦痕、构造岩等。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教案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教案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黄晨璐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1级4班学号:11009210028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导师:江富建蒋国富罗勇岳紫龙日期:2012年5月10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实习目的 (1)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 (1)第三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2)第四节实习路线 (3)第二章嵩山地区地理概况 (4)第一节位置和交通 (4)第二节地形 (5)第三节气候 (5)第四节水文 (6)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6)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6)第三节岩石 (7)第四节构造 (10)第五节矿产 (14)第六节地史 (15)第四章嵩山地区典型地貌 (16)第一节构造地貌 (16)第二节流水地貌 (17)第三节黄土地貌 (19)第五章总结 (20)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实习目的掌握常规的野外教学环节及地质调查和研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学会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地质现象示意平面图、剖面图,掌握地址观察点的记录和描述方法以及每天的地址路线小结,培养良好的野外工作素质,增强身体,磨练意志。

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

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

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

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

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 B )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一是气温二是降水,然后依据雪线 变化趋势推测主要因素是降水(其变化趋势一致)。仔 细分析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 东南部位于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降 水不足。横断山区受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因此西北 部雪线较高,东南部雪线较低。
二、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总结 1、基带 判断山体所在地方 2、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的 变化规律类似于 赤道到两极的变 化规律
山麓自然带和当地 水平自然带基本一 致
实例分析2: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的暖 温带地区?( 1 )
实例分析2:(2004年·天津文综卷第5、6题)在理论上 ,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B
实例分析7、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 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7~8题。 7.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 确的是(AC )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 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 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 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 坡比较湿润
2.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 高度( C )
A. 逐渐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变化无序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随着纬度的增加,山麓地带 的热量也逐渐减少,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也会逐渐降低。
3、影响垂直自然带谱的因素
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
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愈低愈复杂,纬度愈高愈简单。
旱河谷灌丛,说明其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验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验报告

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实习报告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年级2010 级姓名魏北学号1002 1020 53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系2010年05月23日目录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实习时间及天气情况1.2、实习地点及小组成员1.3、实习目的和意义1.4、实习人员1.5、实习准备2、实习沿线及实习区地理基本概况2.1、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水文地理2.2、地质地貌2.3、气候与水文2.4、植被与土壤2.5、自然资源3、典型地质构造及峰顶地形图、罗盘仪的的应用3.1、褶皱3.2、断层3.3、峰顶地形图的应用3.4、罗盘仪的应用4、综合实习总结4.1、实习收获4.2、建议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实习时间2010年5月15日晴微风1.2、实习地点及小组成员嵩山风景区易成静、李军辉、王海涛、杨锟、魏北1.3、实习目的和意义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安排的一项重要的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重要学习机会,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可以加强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从亲身的实践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及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培养自然地理学野外工作意识和工作的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会用地形图、GPS、罗盘仪等野外识别工具。

通过对重要实习地点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要素的观察,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人类对其产生的影响。

1.4、实习人员自然地理学张秋玲老师、地图学张雅梅老师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全体56名学生。

1.5、实习准备2010年05月13日在3S实验室听两位老师讲解关于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相关知识,GPS、罗盘仪、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复习课本所学知识,学生分组,发放实习仪器。

1.6、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5月15日早6:50 3#楼前集合;7:00登车出发; 8:00达嵩山风景区大门;8:15正式开始登山; 11:50抵达山顶峻极峰;12:20~12:40吃饭休息;12:50~14:10展开相关仪器测量;14:20正式下山; 16:00抵达卢崖瀑布风景区大门;17:00登车返回学校; 18:40安全返抵学校;实习结束。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考试必备)

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1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湘教版(考试必备)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69页)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自然景观( )A.以东西方向的变化为主B.以南北方向的变化为主C.以热带荒漠为主D.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2.图中陆地东部地区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A 2.C[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示地区是马达加斯加岛部分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景观,西部为热带草原景观,中部为山地景观。

第2题,东部地区由于东南信风带来湿润气流,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且有暖流经过,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大高加索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

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

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92040047】3.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4.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 )A B C D3.B 4.C[第3题,由大高加索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地区,降水稀少,可以推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应该是温带草原,因而,从基带开始应该先是温带草原,然后随着海拔的上升,降水增多,开始出现温带森林,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再上升降水减少,出现灌木林和草甸,最后是冰雪带,故B正确。

第4题,据材料知此山的垂直分异明显,在山顶是积雪冰川带,图中的雪线应该是西坡较低,因为此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故C正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嵩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嵩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嵩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 5°NB. 25°NC. 35°ND. 45°N19. 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海拔高度B. 水分状况C. 热量差异D. 土壤差异参考答案:18. B 19. C18.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可知,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5?E附近应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A错。

CD两地均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是温带落叶阔叶,CD错。

故选B。

19.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所以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故选C。

2. 长江源区面积约1.94万km2,黄河源区面积约4.39万km2。

下图示意2012年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比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相差最小的土地覆被类型是A. 草地B. 灌丛C. 水体D. 高寒荒漠20.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2012年A. 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好转B. 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变差C. 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好最主要是湿地面积大D. 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差主要是因为草地覆盖差参考答案:19. C 20. D19. 源区面积土地覆被类型面积等于该种覆被类型的比重乘以长江和黄河源区面积。

分别将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比例与相应面积的乘积相减,可得草地的面积相差最大,水体相差最小,故选C。

20. 由于该图只是2012年一年的情况,无法推知黄河和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的变化情况,AB错误;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比例与相应面积的乘积可推知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的草地面积差异最大,黄河源区草地面积大,长江源区草地面积小,所以C错误D正确。

郑州市嵩山农林类非点源污染调控初探

郑州市嵩山农林类非点源污染调控初探

郑州市嵩山农林类非点源污染调控初探郑根宝【摘要】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已成为郑州市嵩山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中物质流、能量流的控制和影响.本文以郑州市嵩山的农林复合流域为研究对象,从斑块类型水平、景观水平,探讨非点源污染调控的景观生态学途径:第一阶段为景观生态调查.了解流域景观格局特征,判定造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和关键环节,明晰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源"斑块及其生态过程,确定景观格局与非点源污染的反馈关系;第二阶段为景观生态规划.斑块水平上,选取最佳管理措施(BMPs),评定应用效果;景观水平上,增加新的景观要素,调整"源"、"汇"景观斑块类型,评估景观水平调控效果;第三阶段为景观生态管理.从斑块和景观两种水平进行小流域景观生态建设,逐步实施BMPs,实现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增强景观异质性,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强度,达到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陕西林业科技》【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嵩山;农林复合流域;景观生态学;非点源污染;调控【作者】郑根宝【作者单位】河南超杰园林设计工程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92非点源污染(NSP,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是指溶解态或固态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河流,湖泊,水库,海湾等受纳水体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1]。

农业NSP是最为主要非点源污染,包括土壤侵蚀、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与农药的过量使用、和公路径流、畜禽养殖和农业与农村废弃物等,污染物主要包括泥沙、氮、磷、有机物质等。

郑州市嵩山农林复合流域平均坡度较大,茶、作物等生产活动发达,由于农业生产活动已产生了较为严重非点源污染,引起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1,2]。

伏牛山南坡垂直气候带划分及常绿阔叶植物适应温度因子分析

伏牛山南坡垂直气候带划分及常绿阔叶植物适应温度因子分析

伏牛山南坡垂直气候带划分及常绿阔叶植物适应温度因子分析孙金花;田朝阳;郑晓军;张凌【摘要】The paper is aimed to develop a new matheord to divide the vertical climate zone of the south slop of Funiu Mountain by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road-leaved evergreen woody plants. According to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109 broad-leaved evergreen woody plants in south slop of Funiu Mountain,their temperatures in wild environment are stud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ighest altitude is 2300 m,where the temperature factors is near those of the boundary of cold-warm zone;the lowest altitude is 100 m,where the temperature factors is near those of the boundary of north boundary of subtropical zone. Because the high boundary of 56 broad-leaved evergreen woody plants in Funiu Mountain is under 1000 m,the north boundary of subtropical zone should be at 1000 m.%试图通过对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温度因子分析,探索伏牛山南坡垂直气候带划分的新途径。

野外实习论文植被垂直分异规律与自然旅游开发

野外实习论文植被垂直分异规律与自然旅游开发

植被垂直分异规律与自然旅游开发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县西白杨沟景区(南山),基于海拔差异,调查植被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和差异性,因而发生更替的规律。

根据当地垂直地带性特点,在不同地带内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避免旅游项目及设施雷同;此外,进行垂直地带性开发,不同植被带内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利于山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促进山地旅游的持续开发利用。

一、研究背景以及拟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年提升,在满足日常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旅游这个词频繁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旅”是旅行,“游”是外出游览,二者合起来即旅游,人们不再满足于基础的吃饱穿暖,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各项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在其中发展迅速,与此同时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成为我国旅游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山地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以山体景观,丰富的动植物景观,山地立体气候等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生活习俗,特定文化底蕴等人文资源为主要的旅游资源的一种现代旅游形式。

山地旅游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特性、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旅游资开发的热门项目,山地旅游迎合了旅游者的意愿,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快了山地旅游业的发展,其中垂直地带性是山地旅游资源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垂直地带性的开发对于合理安排旅游交通线路,旅游设施,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山麓地带到中高山山顶,山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

不同的海拔高度分布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对游客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吸引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湿度、日照等自然条件不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有所差异;因此,不同旅游活动区域受人为旅游活动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

垂直地带性是山地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在山地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考虑到旅游资源的垂直地带性特点,在不同地带内采取不同的开发模式,可避免旅游项目及设施雷同;此外,进行垂直地带性开发,不同植被带内采取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利于山地生态资源的保护,促进山地旅游的持续开发利用。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大潮版)一、前言2010年的7月2日至8日,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全体大一学生以及民生学院的相关专业学生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在实习前,带队老师给我们讲了实习时的注意事项和队伍纪律,交代我们必备的东西,并对我们分了组。

根据实习的要求,每个组又配发了地质锤,罗盘仪,测绳等工具。

在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观察了嵩山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掌握了一些实习必备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更深刻的掌握了有关自己专业的知识,了解其发展方向以及前途,学会了许多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巧,明白如何在野外保护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受益匪浅。

二、地质(一)底层概况我们对嵩山地区地质的认识主要是在7月3日,玉皇庙村。

嵩山地区出露有太古界、元古界、中生界、新生界各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岩性复杂多样,地层之间既有整合接触,又有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是实习地层和岩性的理想地区。

我们首先在玉皇庙村西金屑河西岸进行观察。

我们在这看到的石枰花岗岩与罗汉洞石英岩相接触,属于侵入接触关系。

它们具有的特点是先有围岩,后有岩浆侵入围岩中,两者的接触面不规则,接触带有混染现象,围岩受到烘烤,侵入体边常有补虏体,围岩中有侵入体的分支或岩脉穿插现象。

在该点位所在的小路西侧,沿途清晰看到石枰花岗岩上部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层所覆盖。

两者的接触关系为沉积接触,说明岩浆岩形成在先,因地壳上升遭受剥蚀而裸露地表,后来地壳下沉才接受新的沉积物。

罗汉洞组石英岩主要成分为石英,具变晶结结构,节理发育,颜色为白色,但因含有铁质使其表面或节理面上常呈铁锈色。

因受到构造运动影响,结构已具糜棱化特点,其厚度比其他部位要薄很多。

上石盒子组沙页岩和泥岩有灰色砂岩、泥岩等,产状紊乱,岩层破碎严重。

自玉皇庙断层出露点沿小路向南,可见下第三层地层,岩性为暗紫色砾岩,层理发育良好。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专业:地理科学班级:09级1班姓名:组员:导师:二零一零年五月六日目录前言第一章:嵩山地区自然、人文概况第二章:岩石一、岩浆岩二、沉积岩三、变质岩第三章:地质构造一、褶皱二、断裂三、节理四、平行不整合第四章:地壳发展历史第五章:矿产资源第六章:地貌一、流水地貌二、构造地貌三、黄土地貌小结前言中岳嵩山,闻名海内外,在中国可谓妇孺皆知,若不然,单说一个少林寺,必是响当当的吧!就我自身而言,从儿时的课本中得知中岳但疏于知识浅陋,不曾了解。

此次,借校方组织的实习机会,我才得以进一步认识神奇的它。

嵩山,属秦岭东段伏牛山脉,其主脉东西横贯登封市北部,长达120华里,南北宽约40华里,东到密县白寨,西至洛阳龙门,北依黄河,南达箕山。

它以独特的地质构造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其地质构造以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良好且经多次构造运动影响而依然保留着形态各异的构造行迹而闻名中外,它的发展及形成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运动过程中的产物。

它经历了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Ar)、元古代(Pt)、中生代(Mz)、新生代(Cz),经历六次大的地壳运动:951年由院士张伯声确立并命名的“嵩阳运动”,1954年,由张尔道确立的“中岳运动”,1958-1959年由王日伦等确立的“少林运动”,以及怀远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和新构造运动,在塑造嵩山的过程中,内力起到决定性作用。

由于嵩山历经沧海桑田,因而形成的完整的地质地貌为地质界带来了无限的益处,它被地质学家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以“中国最古老的山”名扬于世!单从科学研究价值方面来讲,它已经占尽了优势,尽显召唤的魔力。

嵩山让无数的地质界的前辈为之献出青春和热血,张伯生、马杏垣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和嵩山相映成辉,深深的影响着后来人。

几十年以来,以嵩山为师,成百上千的师生一次又一次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它的身旁学习、研究,他们中的许多人目前已是地质学界的知名人士或单位的技术骨干,莘莘学子都憧憬和向往这一片神秘的地方。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质实习报告嵩山地质实习报告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张**实习时间:20**年5月实习地点:河南登封太室山、少室山、少林水库等指导老师:引言嵩山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的南缘,连续并且完整出露有30多亿年得历史,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时期,形成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层。

嵩山地层厚度清晰,地势典型,被地质学家称为“五代同堂”、“地质百科全书”、“中国的自然地理博物馆”。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嵩山历来是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的场所。

我国地质学家马杏垣在五佛山群一带进行考察,写出了《嵩山构造形变》;西北地质大学教授张伯声在嵩山进行地质调查、勘探、专题研究,成果颇多。

另外,在50年代以后,前往嵩山进行实习的地质院校也很多,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陕西师大的地理系、河南省所有的地理专业的师生等,而我校是众学校中较早来嵩山实习的一个。

可见,嵩山对我们这些学地理的的确是块宝地。

第一篇:岩石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够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岩石不仅是地质作用的产物,而且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而火成岩中也以岩浆岩为主。

从我们在嵩山实习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实习的关于火成岩的主要内容就是岩浆岩。

嵩山岩浆岩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约27亿年前的太古代早期,这个时期的岩浆岩以基性和中基性为主,但现在大多都已变质,代表性的岩浆岩主要有角闪片岩、黑云角闪片岩;第二个时期是大约26-25亿年前的新太古代晚期,这个时期的岩石占整个新太古代岩石的90%,以酸性岩为主,尤其以花岗岩为主;以形成侵入岩为主的23-21亿年前的元古代早期为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侵入岩主要有辉绿伟晶岩和钾长花岗岩,但现在大多都以变质;最后一个时期是18-16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主要是碱性花岗岩,同时也是登封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

2011年嵩山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2011年嵩山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姓名:代冯伟学号:1026308651专业:网络工程日期:2011.7.6一.前言2011年6月27日至7月3日,我们环境与规划学院全体大一学生及民生学院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嵩山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工作。

在出发之前全员进行了动员大会,实习老实交代并安排了各项事宜,强调了实习期间注意事项和队伍纪律并对同学做了分组安排,每个专业各成一个大组,分别有不同的实习老师带领,每个大组又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小组组长,同时老师根据不同专业需要分别发了实验工具有地质锤、测绳、罗盘仪、测纸、化学试剂等等。

在嵩山实习的一周内,我们先在少林水库进行了水文、土壤、植被方面的实习,接着按照不同的路线分别进行了地质和地貌方面的考察。

地质方面有到嵩山地区的会善寺东侧山上,玉皇庙村西金屑河西岸考察岩石,沿公路考察嵩山地区综合地层和攀登嵩山考察著名的嵩阳运动。

地貌方面有到大金店颖河实测谷底剖面图,观察逍遥谷断层,考察黄土地貌等等。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更加深刻的掌握了有关自己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发展方向以及前途,学会了许多野外实习的方法和技巧,明白如何在野外保护自己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受益匪浅。

二.地层嵩山地区的地层的概况在嵩山不到400 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系统、良好地出露着全球绝无仅有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变质岩和沉积岩地层序列,地学界称之为“五代同堂”。

在距今36~25 亿年的太古宙时期,由海底基性岩浆喷发作用和酸性岩浆侵入作用共同构成登封群的花岗绿岩建造,铸就了嵩山的结晶基底。

在距今25~5.43 亿年间的元古宙,沉积了滨一浅海相的碎屑岩、粘土岩和碳盐岩,即古元古界嵩山群、中元古界马鞍山群和新元古界五佛山群。

在距今5.43~2.5 亿年间的古生代,发育着寒武系和奥陶系的滨海相的碳酸岩(底部碎屑岩),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的海陆交替沉积的灰岩、碎屑岩、粘土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