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国的汽车工业布局
中国和德国的汽车工业有什么区别?
中国和德国的汽车工业有什么区别?汽车工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领域之一。
作为德国和中国两个汽车强国,在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技术创新、市场规模等方面有哪些不同呢?以下将针对这些方面进一步展开探讨。
一、历史沿革德国的汽车工业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汽车产业处于初创阶段,研发技术相对落后。
到20世纪初期,德国汽车工业开始崛起,以奔驰、宝马等品牌为代表,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佼佼者之一。
而中国的汽车工业则相对较晚,直到20世纪末才开始崛起,主要以合资品牌为主,近年来才逐渐走向自主品牌发展。
二、技术创新自主技术研发是汽车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德国在汽车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柴油发动机、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而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欠缺,大部分企业仍然依赖国外引进技术和合作。
三、市场规模德国汽车工业的队伍不大,但市场份额和品牌价值却极高。
德国品牌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一直是世界顶尖的,因此在高端市场领域的占有率很高。
而中国汽车工业人口基数较大,市场规模具有潜在优势。
但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一直相对较低。
四、品牌文化德国汽车品牌的历史溯源深远,拥有悠久的传统和品牌文化,这使得其品牌价值和口碑一直都处于高水平。
而中国汽车品牌相对缺乏传统和文化沉淀,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亟待提升。
五、环保理念在全球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环保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德国汽车工业一直致力于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特别是在柴油污染治理、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尝试和创新。
而中国汽车行业在环保方面还有一些瓶颈和限制,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总之,德国和中国的汽车工业在不同的方面具备了不同的优势。
未来,两国的汽车工业可以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环保理念等方面加强交流和合作,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成果。
德国工业设计知识点总结
德国工业设计知识点总结德国工业设计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成为全球设计界的典范。
本文将总结德国工业设计的核心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领域。
一、德国工业设计的历史和影响德国工业设计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此后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德国设计师们注重将美学和功能性相结合,提倡简约、实用和工艺的完美融合。
德国工业设计在汽车、家具、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影响力深远,被誉为“无处不在的设计”。
二、德国工业设计的核心原则1. 高度注重功能:德国工业设计强调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追求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们注重产品的易用性、易操作性和高效性。
2. 追求简约:德国工业设计追求简洁、纯粹的设计风格,强调“少即是多”的原则。
设计师们通过简化和优化设计元素,打造具有高度识别性的产品。
3. 注重工艺和材料:德国设计师们对制造工艺和材料的选择非常注重,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和设计。
他们善于与制造商紧密合作,掌握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
4. 可持续设计:德国工业设计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开发能够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创新产品。
设计师们将可持续性作为设计的重要指标。
三、德国工业设计的代表性学派和设计师1. 巴乌豪斯学派:巴乌豪斯学派是德国最重要的设计学派之一,强调结合艺术与工艺的设计思想。
该学派的设计理念对现代工业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代表设计师包括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和马丁·冯·古豪斯等。
2. 柯布西耶学派:柯布西耶学派是德国现代主义建筑与设计的代表,他们追求合理性和功能性,主张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代表性设计师包括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和汉斯·普腾世尔等。
3. 弗朗茨·冯·霍尔茨泰因:霍尔茨泰因是德国著名的工业设计师,他擅长应用金属材料设计创新产品。
他的设计作品注重精湛的工艺和人性化的功能设计。
四、德国工业设计的实践案例德国工业设计师们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分析及启示
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分析及启示作为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德国汽车凭借其高质量、强稳定享誉全球,本文首先介绍了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德国汽车的特点,然后以国际贸易地理理论知识为依据,从文化、科技、人才、相关产业、国家五个方面分析了德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发展优势,最后总结了对中国汽车业的启示。
标签:德国汽车工业;发展优势一、德国汽车概况1.德国汽车工业的现状自1886年本茨在德国发明第一辆汽车以来,汽车工业逐步成为德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源于汽车工业,围绕着汽车的开发、制造、销售等产生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约五分之一,同时汽车工业是德国最强大的出口行业,创造了80%的盈余。
在世界汽车市场上,德国汽车产量与销量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产量排名第四,2015年上半年的销量排名第五,增长了5.2%。
图2015年前三季度汽车销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数据来源:盖世汽车研究院(下同①)2.德国汽车特点从外观看,德国汽车设计一般延续传统风格,线条挺拔而有力度,典雅、严谨而不事张扬;从制作工艺看,德国汽车十分注重细节,内在表现尤为优良,讲究实用与有效;从质量看,整车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强,其中尤以梅赛德斯一奔驰的耐用、可靠性为最佳。
一辆奔驰轿车行驶30万公里以后仍安然无恙,世界上汽车行驶里程最长的记录,至今仍是由奔驰汽车公司生产的汽车所保持。
与美国汽车注重大、中、悬挂较软的特点相比,德国车比较紧凑,悬挂要硬些,强调运动感;而日本汽车在设计时严格按照成本节约原则导致其高速性就比德国车差。
由此,德国汽车高质量、重细节、高稳定性的特点使其经典品牌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德国汽车工业的文化优势1.民族文化特征德国在历史上受普鲁士和奥地利两个邦国的影响最大,今日的民族文化很大部分来自于普鲁士精神,归纳起来有来个核心:一是理性;二是服从,这两个核心又派生出众多相关特性②。
凭借其理性,德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非凡成就(仅德国普朗克研究所有15人获得诺贝尔奖),而源于理性的严谨、务实、计划等特性也推动着汽车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另一方面,德国人的服从使人们忠诚于雇主、关注产品细节、重视品牌质量,这也体现了德系汽车的特点。
德国与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有何不同?
德国与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有何不同?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德国与中国作为世界上两大汽车制造业强国,各自具备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那么,德国与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有何不同呢?以下是德国与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的不同点:1. 技术水平德国被誉为世界上汽车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其对汽车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生产要求非常严格。
而中国在汽车技术方面比较薄弱,仍需要德国等国家的技术支持。
德国对汽车制造的严格要求,让世界上的汽车品牌都向德国寻求技术支持,因此德国的汽车技术在全球都拥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 生产规模德国的汽车制造业规模较小,但品质精良,一直以来都以制造高端品质为主要目标。
而中国的汽车制造业规模较大,品质相对较一般,多以生产中低端汽车为主。
德国车企偏向于生产小批量高质量的汽车,数量少但质量优秀;而中国则偏向于大规模生产中低端汽车,数量多但品质一般。
3. 环保意识德国国内对环保要求非常高,汽车工业也是如此。
德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相比中国要高,因此汽车生产的产业链也更加环保。
而中国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相对较低,环保意识相对较少,很多汽车生产厂家在生产车辆时不太注重尾气排放的问题。
4. 汽车文化德国的汽车文化深植人心,德国人普遍认为汽车除了交通工具以外,也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物品。
德国人对汽车的细节、品质与性能都格外注重。
而中国的汽车文化相对较新,还需要一些时间去打造和完善。
但随着中国市场的扩大,相信中国的汽车文化也会逐步成型。
综上所述,德国与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德国偏向于小批量高质量的生产,而中国偏向于大批量普及化的生产。
德国注重技术研发和环保问题,中国则需要在这方面逐步加强。
但两国在汽车工业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德国工业
3、 化学工业 化学工业是德国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德国化学工业历史 悠久,研究力量雄厚,技术工艺居世界前列。德国化肥、塑料、 合成纤维、合成树脂、人造橡胶、医药、农药、染料、涂料、 照相材料等产量居世界前列。法兰克福、路德维希港、勒沃库 森、莱纳等是主要的化学工业中心。
4、 电子电气工业 电子电气工业是德国快速兴起部门,其规模仅次于日 本,居世界第二位,拥有雄厚的实力和极高的技术水平。 电气部门主要生产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家用电器等。 电子工业主要生产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各种微电子装置。 慕尼黑、斯图加特、柏林和纽伦堡等是重要的电子工业中 心。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有德国“硅谷” 之称,西门子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这里。 5、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鲁尔区莱茵河沿岸,杜伊斯堡是 最大的钢铁中心,此外,不来梅和汉堡也有钢铁厂分布。
强大的制造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工业大国,其生产部门 齐全,体系完整,技术水平先进,制造业十分强大。电子电气、 机械制造、汽车制造、化学工业是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 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汽车制造业 德国是世界汽车工业发祥地之一,世界第一辆汽车,1886 年诞生于德国。近几十年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在出口商品中 日趋重要,目前已成为德国工业中销售额最大的部门。德国汽 车工业精湛、质量高,在国家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戴姆 勒-奔驰、大众和巴伐利亚汽车厂(宝马)是德国汽车工业三大 巨头。
世界性钢 铁过剩 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使用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Company Logo
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综合整治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德国大众汽车全球工厂分布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VW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Europe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Asia Others Others Others Others
Russia Russia Slovakia Slovakia Slovakia Spain Spain Spain Spain Spain Spain Spain Sweden Ukraine Ukraine United Kingdom United Kingdom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China India India India India Indonesia Indonesia Indonesia Malaysia Thailand Thailand Vietnam Vietnam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Address Delcasse y Henry Ford Delcasse y Av. Henry FordB1610BKK Gral. PachecoBuenos Aires Av. Delcasse y Henry Ford (1617) General Pacheco Pcia. de Buenos Aires 4317-9000 Camino San Carlos Km 3,5, X50140TA, Cordoba Rua Volkswagen, 291, Parque Jabaquara 04344-010, Sao Paulo km 23,5 da Via Anchieta, Sao Bernardo do Campo - Sao Paulo km 6,75 da PR 25 Sao Jose dos Pinhais / Curitiba, Parana Avenida Carlos Pedroso da Silveira, 10.000, Piracangagua, Distrito de Quiririm, Taubate, Sao Paulo Rodovia Luis Augusto de Oliveira (SP 215) km 148,8 / Bairro Zona Rural, Sao Carlos 2199 Chrysler Centre, Windsor Ontario N9A 4H6 KM 116 Autopista Mexico-Puebla Puebla Pue., CP 72008 KM 116 Autopista Mexico-Puebla Puebla Pue., CP 72008 Silao, Guanajuato 2200 Ferdinand Porsche Drive Herndon, VA 20171 Enterprise South Industrial Park, Chattanooga, Tennessee Boulevard de la Deuxieme Armee Britannique 201 1190 Burxelles Boulevard de la Deuxieme Armee Britannique 201 1190 Burxelles Igmanskog 36, 7132 Vogosca Igmanskog 36, 7132 Vogosca Vaclava Klementa 869 29360 Mlada Boleslav Vaclava Klementa 869 29360 Mlada Boleslav Kvasiny c.p. 145 517 02 Kvasiny Delnicka 531 543 18 Vrchlabi 1, Chateau St. Jean, Dorlisheim 67120 Molsheim 1, Chateau St. Jean, Dorlisheim 67120 Molsheim Karmanstrasse 1, 49084 Osnabruck Porsche Platz 1, 70435 Stuttgart Porsche Platz 1, 70435 Stuttgart Porschestrase 1 04158 Leipzig Finanzanalytik und Publizitat, I/FF-12, 85045 Ingolstadt Postfach 100457, 85004 Ingolstadt Postfach 1144, 74148 Neckarsulm Ratherstrase 51, 70476 Dusseldorf Brieffach 1848-2, 38436 Wolfsburg Brieffach 1848-2, 38436 Wolfsburg 38438 Wolfsburg 38037 Braunschweig Niedersachsenstr., 26723 Emden Stadt 30405 Hannover 38231 Salzgitter Stellfelder Str. 46 38442 Wolfsburg Lenne Strasse 1, 01069 Dresden Fahrzeugfertigung, Glauchauer Strasse 40, 08058 Zwickau Kauffahrtei 47, 09120 Chemnitz 34219 Baunatal Kardan ut 1, 9027 Gyor (Gyor Duty Free Zone) Kardan ut 1, 9027 Gyor (Gyor Duty Free Zone) Via Modena 12, 40019 Sant' Agata Bolognese Via Modena 12, 40019 Sant' Agata Bolognese Ul. Warszawska 349, 61-057 Poznan Ul. Warszawska 349, 61-057 Poznan ul. Strefowa 1 59-101 Polkowice ul. Strefowa 1 59-101 Polkowice (Legnica Special Economic Zone) Quinta Da Marquesa 2950-659 Quinta do Anjo P-7520 954 Sines Quinta Da Marquesa 2950-659 Quinta do Anjo P-7520 954 Sines Prospekta Lenina 88, 603004 Nizhny Novgorod
德国汽车工业的七大战略特征
战 略特征 1 :支柱产 业 地位 突 出
德 国汽车工业 为德 国创 造 了7 .万个 4 4
年 ,德 国汽 车企业 全球产量 共 1 1 万辆 , 20 占世界汽 车总产 量 的1 . 69 %。其 销量 占西
中 国 汽 车
报社社 长 、中 国 能 源 报 社 总
编 辑
欧 汽车销售份额 的4 %。在汽车消 费 日益 7 增 加的新欧盟 国家 ,德产 车以超过4 %的 4 市场份额 占主导地位 。如果德 国汽车业衰 落 了,欧洲汽车业在全球 的优势地 位也将
了最 多 的 就业 、税 收 和 技 术 创 新成 果 。
战 略特征 2 :技 术领 先 战略 突 出
无论 是奔驰 、宝马 ,还是 生产普通乘 用车 的大 众 ,都始终将追 求技术领先作 为企业发展 的战略基
点。
技 术 领 先 的重 要 原 因 。德 国 的 汽 车 企 业 始 终 把 技 术
入 , 占德 国 所 有 丁业 科 技 总 投 入 的 13 /,并 由此 带 动
其四 ,在新 能源 、电动汽 车 、混合动力 等方 面 ,大
众 巴 西 公 司较 早 就 有 大 量 灵 活 生 物 燃 料 汽 车 投 放 市 场 ,生 产 生 物 燃 料 的 机 械 设 备 也 正 在 建 设 中 。宝 马
圉是客车制造 大 国,但德 国是这一领域 中具 有核心 竞 争力 的 国家 ,德 国客车 的使用 年限也 是最 长的 。
工作 岗位 ,占德 国_ 岗位 的 1 ;德 国国 内1 的 T业 , 7 / 4 税 收来源于 汽车工业 ;围绕着汽车开 发 、制造 、销 售 和使用等环 节 ,汽车工业 实现 的增加值 约 占德 国 国内生 产总值 的15 /;来 自于汽车工业 的科技创新投
德国与中国相比,在汽车工业领域有何不同?
德国与中国相比,在汽车工业领域有何不同?在当今汽车工业领域,德国和中国均是备受瞩目的汽车大国。
但是两国在制造汽车方面的技术、质量、产量等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那么具体来讲,德国和中国在汽车工业领域又存在哪些不同呢?一、技术水平德国作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成员,一直以技术领先、质量精良而著称于世。
德国的汽车工业技术水平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从设计到结构、从生产到制造,每个环节都处在技术高度发展水平。
德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奥迪、宝马、奔驰等为代表的品牌,设计、技术、创新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工业虽然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技术还不够成熟、创新还不够快,尤其在高端汽车技术领域还相对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二、市场需求德国汽车工业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国内,以出口为辅。
德国汽车市场需求小而稳定,而中国汽车市场需求极大。
在当下中国汽车市场,面临着全球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家的热烈追求和竞争。
每年都能够生产大量的汽车,包括拥有自主品牌的等等,带动着经济快速发展。
三、绿色环保德国的汽车工业一直十分注重绿色环保,通过技术改善和全球化换能等方面,使其排放量越来越低,减少了化石燃料和排放物侵害环境的问题。
相对的,中国的汽车工业在环保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加大发展绿色环保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研究。
总而言之,德国和中国在汽车工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虽然中国近年来在汽车技术、产量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德国的技术水平、品质和环保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并重视环保,相信中国汽车工业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汽车行业的重要成员。
德国汽车工业与机械制造业
德国-朗格手表
朗格(nge&Sohne)是世界十大名表 之一,也是著名的奢侈品牌。朗格表是非 常精准的德国机械钟表品牌,它的主要特 色在于:无与伦比的精湛技术和高水准的 完美手工。 朗格是少见的非瑞士名和价位都 居高不下。
德国-戴姆勒集团
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的总部位 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 造商,全球第二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 卡车生产商。 公司旗下包括迈巴赫、smart、梅赛德斯-奔 驰、戴姆勒载重车汽车等品牌。
德国-奔驰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 是世界知名的德国汽车制造商,创 立于1900年,公司总部设在斯图加 特,创建人为卡尔· 本茨和戈特利布· 戴姆勒。梅赛德斯-奔驰以高质 量、高性能的汽车产品闻名于世, 除了高档豪华轿车外,奔驰公司 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客车和重型 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
奔
驰
奔驰CLK
梅赛德斯-奔驰
奔驰CLK
梅赛德斯-奔驰
Company Logo
德国-BMW集团
BMW,全称为巴伐利亚机械制造厂股份公司, 是德国一家世界知名的高档汽车和摩托车制造 商,总部位于慕尼黑。 BMW集团拥有BMW(宝马)、MINI和RollsRoyce(劳斯莱斯)三个品牌。这些品牌占据了 从小型车到顶级豪华轿车各个细分市场的高端, 使BMW集团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专注于高档汽 车和摩托车的制造商。宝马的摩托车在国际市 场上最为昂贵,甚至超过了豪华汽车,售价高 达3万美元左右。
德国制造为什么享誉世界
完美主义是德国人最主要的性格特色。 德国人性格中一丝不苟,勤奋严谨的精神是一致公认的。 “德国制造”会在每个产品的每个细节上穷追猛打,德国 制造值得信任,绝非偶然。 科研为制造业开路 “德国制造”根植于科研机构。300多所高等院校、数以百 计的研究机构,“制造科技”都是其研究的重点。同时,德 国还制定了很多制造业的“德国标准”。德国制造业还重视 加强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联系,让中小企业参与尖端技术 领域研究,促进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为 了使“制造科技”持续发展,德国确立了三大发展目标:“绿 色制造”、“信息技术”和“极端制造”。面对日趋严峻的资源 和环境约束,德国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制造 计划”。
德国大众汽车全球工厂分布
Country Argentina Argentina Argentina Brazil Brazil Brazil Brazil Brazil Canada Mexico Mexico Mexico U.S.A. U.S.A. Belgium Belgium Bosnia and Herzegovi Bosnia and Herzegovi Czech Republic Czech Republic Czech Republic Czech Republic France France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Germany Hungary Hungary Italy Italy Poland Poland Poland Poland Portugal Portugal Russia
Offices & Plants Volkswagen Argentina S.A. General Pacheco Plant Cordoba Plant Volkswagen do Brasil Ltda. Sao Bernardo do Campo Plant Sao Jose dos Pinhais Plant Taubate Plant Sao Carlos Plant Windsor Plant Volkswagen de Mexico S.A. de C.V. Puebla Plant Silao Plant Volkswagen of America, Inc. Chattanooga Plant, Volkswagen Group of America Chattanooga Operations, LLC Audi Brussels S.A./N.V. Brussels Plant Volkswagen Sarajevo d.o.o. Sarajevo Plant Skoda Auto a.s. Mlada Boleslav Plant Kvasiny Plant Vrchlabi Plant Bugatti Automobiles S.A.S. Molsheim Plant Osnabruck Plant, Volkswagen Osnabruck GmbH丂(Former: Karmann Osnabruck Plant) Dr. Ing. h.c. F. Porsche AG Stuttgart-Zuffenhausen Plant Leipzig Plant Audi AG Ingolstadt Plant Neckarsulm Plant Dusseldorf Plant Volkswagen AG Wolfsburg Plant Wolfsburg Plant Brunswick Plantp Emden Plant Hannover Plant Salzgitter Plant Wolfsburg Plant Dresden Plant Zwickau/Mosel Plant Chemnitz Plant Kassel Plant Audi Hungaria Motor Kft. Gyor Plant Automobili Lamborghini S.p.A. Sant'Agata Bolognese Plant Volkswagen Poznan Sp. z o.o. Poznan Plant Volkswagen Motor Polska Sp. z o.o. Legnica Plant AutoEuropa Automoveis, Ltda. Setubal, Palmela Plant Nizhny Novgorod Plant
德国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德国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德国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引言: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一直受到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中,德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重工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转变。
本文将探讨德国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德国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1.1 重工业时代德国的工业化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以重工业为主导。
德国的钢铁、煤矿、化工和汽车等传统重工业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些产业位于西部和南部地区,如鲁尔区、巴登-符腾堡州等地,成为德国经济的支柱。
1.2 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变20世纪后半叶以来,德国的产业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由传统的重工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转变。
这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包括全球化、科技进步、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等。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德国的传统重工业在面对国际竞争的压力下逐渐衰落。
由于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标准的限制,德国的传统产业难以与低成本国家竞争,因此出现了大规模的产能转移和裁员现象。
其次,科技进步对德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创新和研发的先驱者,尤其在汽车、机械工程和化工等领域。
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和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德国的经济开始向高附加值的行业转型,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等。
此外,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意识的提高也对德国的产业结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德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医疗服务和老年护理等服务业的需求增加。
同时,面对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德国政府加大了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1.3 地理分布差异德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地理分布的差异。
传统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而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地区。
在东部地区,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遗留问题和转型的需要,德国政府在改革开放后积极推动了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浅谈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范本模板】
浅谈德国工业4。
0与中国制造2025近日,在课堂上,老师上课时谈起了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这是在工业工程领域中时下热点的话题,对此,我也借此机会学习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查找了相关的论文和背景资料,我了解到当前,德国工业 4。
0、美国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 2025 规划相继出台,世界各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
我国企业如何在此次工业革命浪潮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命题。
德国作为世界八大工业国之一,其优势领域主要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工业以技术领先、品质精良而著称,但成本较高。
德国工业4.0,这一概念是由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
其描绘了制造业未来的前景,提出继以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三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 4。
0 的提出将成为工业战略性的革命,而中国也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工业革命,从而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
目前,我国经济体系已经逐渐由以农业为主转型为以工业为主.但是,相对于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由于发展时间过短等原因,一直处于多制造、少创造的尴尬地位。
当前,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进行,为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该规划提出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 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使中国工业与世界先进工业接轨,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使我国实现由“世界制造大国"向“世界制造强国"的根本性转变。
第四讲:德国汽车工业.pptx
德国的汽车工业 3、奔驰的商标
德国的汽车工业 第一辆“奔驰”车,由卡尔奔驰制造
德国的汽车工业 第一辆戴母勒,由戴母勒制造
德国的汽车工业 1903年的奔驰
德国的汽车工业 1908年的梅赛德斯
德国的汽车工业 1935年的150型,有55马力
德国的汽车工业 1954年的300SL是SL敞篷车的前身、基础
奔驰汽车公司总部设在德国斯图加特。
德国的汽车工业 1、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的由来
德国的汽车工业
2、奔驰的分级(型号)
C级-精巧实用的奔驰轿车 E级-它集合外型优美及先进科技于一身 S级-该车型在概念和技术上永远处于领先地位 CL级-CL级双门轿车 CLK级-全新的CLK双门轿车 SLK级-新型跑车 SL级-敞篷轿车 M级-四轮驱动 样样皆能,著著领先。
德国的汽车工业
奔驰汽车公司是世界上资格最老的厂家,也是 经营风格始终如一的厂家。从1926年至今,公司不 追求汽车产量的扩大,而只追求生产出高质量、高 性能的高级别汽车产品。奔驰汽车公司产量不到 100万辆,但它的利润和销售额却很高。
奔驰的载重汽车、专用汽车、大客车品种繁多, 仅载重汽车一种,就有110多种基本型。
德国的汽车工业
奥迪汽车公司标志 奥迪轿车的标志为四个圆环,四个圆环分别代表
四家公司,这些公司曾经是自行车、摩托车及小客车 的生产厂家。早在汽车联合公司时,公司就选择象征 四家公司紧密联合的四环图案作为汽车的商标, 象 征兄弟四人紧握手。半径相等的四个紧扣连环象征公 司成员平等,互相协作的亲密关系和奋发向上的敬业 精神。
德国的汽车工业
由于“甲壳虫”车价格低廉,很适宜一般家庭使用很 快风靡德国和欧洲,从1943年开始生产到1981年最后 的一辆“甲壳虫”轿车开下流水线,已经累计生产2000 万辆,打破福特T型车的世界纪录。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
2024年浅谈德国“工业4.0”及其中国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的工业生产方式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变革。
其中,德国的“工业4.0”概念引领着这场变革的潮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工业4.0的理念。
本文将对德国“工业4.0”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其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
一、德国“工业4.0”概述德国“工业4.0”是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制造理念,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它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继蒸汽机时代、电气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之后,人类进入了智能化时代。
这一概念最早在2011年由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提出,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迅速成为德国的又一标志性名片。
1.1 定义与特征工业4.0的核心在于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灵活性和个性化。
这种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局限,将生产、供应、销售等各环节紧密连接,形成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网络。
1.2 关键技术支撑工业4.0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撑,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增强现实等。
这些技术相互融合,为工厂数字化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物联网技术使得设备之间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和交换;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大数据和云计算则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
二、中国化工业4.0的发展与实践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对工业4.0的发展充满期待。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旨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
德国“工业4.0”的成功实践为中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1 政策推动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工业4.0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德国等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未来德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德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未来德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引言德国汽车产业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和标杆,以其创新能力、高质量和可靠性而著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德国汽车产业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未来德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趋势,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德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们对传统燃油汽车的需求逐渐下降。
因此,德国汽车制造商纷纷投资于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如补贴和减税政策,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这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并提高德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智能汽车的发展智能汽车是另一个未来德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商纷纷实施智能化技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
例如,智能驾驶技术可以使汽车实现自动驾驶,从而减少事故风险。
此外,智能车载系统可以提供导航、娱乐和通讯等服务,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因此,智能汽车将成为未来德国汽车产业的主导产品。
三、共享经济的影响共享经济是未来德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人们越来越重视使用而不是拥有。
因此,共享汽车服务在德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Uber和Car2Go等平台已经在德国的许多城市提供共享汽车服务。
此外,一些汽车制造商也推出了汽车共享计划,以适应这一趋势。
尽管共享经济可能会对德国汽车产业的销售形成一定的冲击,但这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新的商机。
他们可以通过开展汽车共享服务,改善汽车利用率和减少排放,从而提高品牌形象。
四、数字化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是未来德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和机遇。
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增加,他们对智能车载系统和互联网汽车的需求也在增加。
因此,德国汽车制造商需要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德国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分析
德国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分析由于德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和不断的创新,该国已经成为全球最著名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德国的汽车制造商一直在探索新的方式来生产更环保、更节能和更高效的汽车。
本文将对德国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
第一章:德国汽车工业的历史德国汽车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86年,当时,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
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
在二战的破坏下,德国汽车工业一度遭遇低谷,但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政府的支持,德国汽车工业又重新崛起。
第二章:德国汽车工业的成功德国汽车工业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其传统的工艺技术和设计,更在于其对新科技的不断探索和应用。
这里列举以下几点:1. 环保创新德国汽车制造商一直以环保理念为中心,减少了汽车的排放和污染。
有很多举措来证明这一点,如开发更有效的发动机和使用更环保的燃料等。
2. 技术创新德国制造商一直致力于开发更先进的技术来提高汽车效率和性能,如制造更轻的车身材料和使用更先进的电气化系统等。
3. 设计创新德国汽车设计一向出类拔萃,多年来拥有很多经典的设计。
他们一直在不断提高汽车外观和内饰的质量和设计,以满足消费者对外观和舒适性的需求。
第三章:德国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德国汽车工业的创新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自主研发阶段、消化吸收阶段、合资合作阶段和全球化阶段。
1. 自主研发阶段在自主研发阶段,德国汽车制造商依靠自己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进行创新。
德国汽车工业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成功了解了多项高新技术,如精细化加工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这些技术在生产方面的应用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2. 消化吸收阶段在消化吸收阶段,德国汽车制造商积极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扩展自己的技术,并加以改变和创新。
德国汽车工业主要运用了大力吸收外国科技的方式,与此同时还注重了自身的研发和创新。
3. 合资合作阶段在合作阶段,德国汽车制造商与其他国家的制造商进行合作,共同把握汽车市场和技术发展的机会。
汽车文化(二--1)世界汽车工业概况
第二章 世界汽车工业概况
第一节 德国汽车工业
2、著名汽车公司
宝马 BMW
BMW公司的历史始于1916年,在中国大陆早年翻译为巴依尔。公司 最初是一家飞机发动机制造商,1917年还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 1918 年更名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股份公司并上市。始创人名吉斯坦-奥托在航 空领域的高度成就,使他怀着很大的野心制造汽车,他后来这一决定, 为汽车历史写下其中光荣的一页,那就是受到今天万千车迷爱戴的德国 BMW车厂了。
第二章 世界汽车工业概况
第一节 德国汽车工业
2、著名汽车公司
保时捷 Porshe
公司名称德国保时捷公司 成立时间1931年 创始人为费迪南德·保时捷(又译作费迪南德·波尔舍)
保时捷是德国汽车品牌,创始人为费迪南德·保时捷(又译作费迪南 德·波尔舍)。在1932年的巴黎国际展览 会上,保时捷已经名扬四海。 保时捷汽车具有鲜明的特色,甲壳虫式的车形,后置式发动机和优异的 性能,令它很快成为知名的汽车。
8(停产)、i、M、X、Z 几个系列,BMW的蓝白标志象征着旋转的螺 旋桨。宝马公司创建于1916年,总部设在德国慕尼黑。80年来,它由最 初的一家飞机引擎生产厂发展成为今天以高级轿车为主导,并生产享誉 全球的飞机引擎、越野车和摩托车的企业集团,名列世界汽车公司前列。 宝马也被译为“巴依尔”。
德国汽车产业分析
德国汽车产业概述德国汽车工业是德国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德国七分之一的就业岗位、四分之一的税收收入依赖于汽车工业和相关产业。
一、市场情况2012年12月德国乘用车产销及出口概况。
二、汽车和汽车配件工业德国是世界上汽车制造强国,奔驰、宝马老少咸知,大众、奥迪、保时捷有口皆碑。
在全球中高档汽车市场上,德国汽车品牌占有重要地位,迈巴赫、宾利更成为身份高贵的象征。
一说到德国汽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美观、耐用…。
汽车工业之所以能以较多的优势领先于其他产业,长期保持德国第一产业地位,展现超群的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发展特点值得关注。
首先,德国汽车生产企业高度重视研发,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最近10年间,德国汽车工业研发投入高达约2000亿欧元。
德国工业领域28%的研发人员从事汽车的研发工作,而汽车工业九分之一的员工供职于研发部门。
德国汽车工业平均每十天就有一项专利产生,每年获得的专利3650项,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
所有这些都确保了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的技术领先优势,凸现了德国汽车工业在德国经济中的核心地位。
德国汽车工业研发工作的重点是提高汽车质量、改善安全性能、降低能耗。
德国汽车工业正着力进行新一代混合动力发动机技术和替代燃料的研究,旨在提高发动机性能、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及噪音污染,适应环保、节能的大趋势和要求。
同时不断推出新式车型开发和挤占市场。
为实现这些目标,德国汽车公司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比如大众计划在2012-2016年投资327亿欧元开发新品,冀通过新技术至少降低30%的生产成本。
大众将向在华合资企业注资140亿欧元。
其次增加投入进一步巩固其全球主要汽车生产国的领先地位。
第三,不断提供汽车电子技术含量。
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含量在整车的比例约为40%。
现在的高档汽车身上,电子和电器部分已占到汽车价值的一半。
目前在德国境内运行的汽车中安装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已经比较普遍,新车中安装导航系统的比例迅速上升。
德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及其影响
欧盟的汽车产量分布
德国 法 国+ 西班牙 英国 意大利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葡萄牙 奥地利 芬兰 欧盟
1990
2002
2003
万辆
497.7
份额 (%) 32.2
万辆
546.9
份额 (%) 32.4
万辆 550.7
份额 (%) 32.8
376.9 24.4 368.3 21.8 360.9 21.5
东欧在德国厂商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003年德国厂商的全球生产分布
数据来源: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
亚洲和中国:2003年德国在整个亚洲的轿车销 量为110万辆,藉此亚洲成为德国汽车在西欧之外 的最大市场。其中中国是德国汽车工业强劲增长的 新兴市场。2003年中国市场产量增长高达74%,凭 借440万辆的产量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基地, 而其中每200万辆轿车中有36%为德国制造商所 有。当其它地区的大多数生产厂明显缩减产量之 时,中国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生产基地的份量却在继 续增长。2003年中国德系轿车的产量达到70.8万 辆,中国也借此成为继德国本土、西班牙之后的德国 轿车第三大生产基地。但必须强调指出的是,这一 地区对德国本土的产能影响不大。
国内生产稳定出口支撑功不可没一段时间以来欧盟的汽车生产仅勉强维持稳定2003年整个欧盟的汽车产量小幅下降至1680万辆1但德国份额却有所增加从而使德国的主导和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1笔者在此想首先强调一点本文所指的德国汽车工业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
《德囤研究>2004年第3期第19卷总第71期 Deutschland—Studien
19.4
1.2
19.0
1.1
16.6
0.6
7.7
0.5
德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德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一、背景氢能源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德国作为全球工业领先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其中氢能源也成为德国能源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氢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在氢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布局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投入。
二、现状1. 技术研发:德国在氢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德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企业,如戴姆勒、大众等,在氢能源汽车研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德国的科研机构也在氢能源汽车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不断推动相关技术的进步。
2. 基础设施建设:德国在氢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
德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一系列氢能源充电站,提供便利的加氢服务。
此外,德国还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建设氢能源基础设施。
3. 政策支持: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氢能源汽车的发展。
政府为购买氢能源汽车提供了补贴,并减少了相关税费。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推动相关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三、未来展望1. 技术突破:德国在氢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上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德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将继续合作,提升氢能源汽车的性能和可靠性,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2. 市场扩大:随着德国氢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氢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渐扩大。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选择购买氢能源汽车,推动市场的发展。
同时,德国的氢能源汽车也将出口到其他国家,拓展国际市场。
3. 生态环境改善:氢能源汽车作为一种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将对改善德国的生态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氢能源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可以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氢能源产业链发展:德国将进一步完善氢能源产业链,打造完整的产业体系。
从氢能源生产、储存、运输到氢能源汽车制造和销售,德国将全面推动产业链的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总结:德国氢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为氢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探讨
浅谈德国的汽车工业布局
李广聪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 要:大众汽车集团作为世界十大汽车集团之一,在进入中国汽车市场2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兴盛、衰退、复兴过程。
通过研究其在中国的品牌布局策略得失,我们发现它所具有的独特产品策略是其成功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就探讨分析其品牌策略,并为现今激烈的汽车市场指出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大众汽车、品牌布局、汽车市场、营销
目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已初步完成了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2008年第一季度,德国大众汽车各项销售指标都名列榜首,大众在中国市场开始了“全面复兴”。
所以,研究其发展进程,揭示其复兴的谜团对当今汽车行业有这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汽车品牌营销
品牌是汽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意味着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意味着汽车产品的质量、性能、技术,并最终体现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
品牌策略是汽车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支柱和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营销策略,对于汽车市场营销的成败关系重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汽车企业都应致力于汽车品牌的开发、汽车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汽车市场的需求,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世界汽车巨头无一例外的采取了品牌扩展和多品牌策略。
所谓品牌扩展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推出改进或换代产品;多品牌策略一直是世界汽车市场采用的重要策略,指汽车生产企业同时生产经营多个汽车品牌,根据品牌的特性,进入不同的细分市场。
品牌定位要准确。
品牌定位是指在消费者心中确立产品及品牌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地位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德国的经验,就意味着学习行业最先进的经验。
”厦门金龙汽车座椅有限公司总经理方真群如是说。
德国是世界上主要汽车品牌集中的国家。
据德国一位参加展会的业内人士介绍,2005年德国前20位最有价值的品牌中,戴姆勒-克莱斯勒、奔驰、宝马、大众、奥迪等汽车品牌都榜上有名。
德国的一家研究所从十几年前开始对汽车品牌进行专门评估。
主要评估依据是市场占有率、产品形象和企业经营状况等。
作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德国各大汽车厂商无一不重视品牌价值。
这使得德国汽车在竞争激烈的全球高档车市场中占据7/10的份额。
同样,德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也有自己的品牌,如博世、大陆、ZF、蒂森・克虏伯、西门子VDO、巴斯夫等。
在过去六年里,德国汽
配工业的销售增幅均超过整车工业,但市场主要被少数大型汽配企业占据。
二、德国大众(中国)多品牌布局成败分析
1.品牌产品开发重视其深度和宽度。
德国大众进入中国市场表现了先驱者的勇气和睿智,并有着清晰的指导战略。
与上汽合资,大众选择了专心制造,解决生产环节的大量问题,把市场的重任与风险留给了中方合作者。
这一时期,德国大众在中国投放的汽车品牌有:大众、奥迪。
品牌产品由:桑塔纳、捷达和奥迪100组成。
德国大众在中国轿车市场的份额高达90%以上,赢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和中国消费者的感情。
但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德国大众并没有巩固自己市场领导者地位,通过引入更多的汽车品牌,像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一样,率先占领中国汽车的细分市场。
而仅仅依靠三个品牌产品,在那个汽车市场竞争不饱和的大好环境下,玩弄南北大众之间的博弈。
所采取的品牌扩展策略和多品牌策略,在深度和宽度都不够,在如此长的时间里,热衷于对老车型的技术改进。
然而,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又被德国大众牢牢控制,中方并没有在“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思想下,占到任何便宜。
2.分析市场需求,重视品牌布局。
在竞争不饱和的前提下,德国大众采取的两家公司的品牌错位布局使得大众享受了在华十多年的繁华。
德国大众汽车中国市场份额的急剧滑坡,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大众本身品牌策略的失误。
首先在品牌布局上,一汽大众的奥迪、开迪、宝来、高尔夫、捷达都分别与上汽大众的帕萨特、途安、桑塔纳3000、POLO和桑塔纳交错重叠,在市场竞争中左右互搏。
其次在引进新品牌缺乏市场调查。
欧洲热销的高尔夫,到了中国水土不服,两门版的高尔,市场定位不准的开迪,这些车型的滞销,让德国大众更加难以抑制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有率的下滑。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变化,通用、丰田、福特等世界汽车工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升温并且“井喷”,新车倍增,价格日低,而德国大众汽车车型冲突与品牌分布矛盾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之前的成功也令德国大众产生了市场错觉,对引进新产品、研发本土化、分析中国消费者需求等方面重视不足,这种市场错觉导致了大众近年来在市场策略上的进退失据。
客观的分析,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细分,单一品牌市场保有量会有所下降,但是如果自身内部的品牌协调好,采取宽度差异化战略、品牌深度战术,可以起到减缓下滑的作用。
3.品牌分布同企业形象联系起来,优化结构组合。
在引入德国大众旗下另一个品牌———斯柯达后,并将其交由上海大众生产,我们可以看到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的功能有了重新定位,即一汽大众未来将生产典雅型和精英型的车型,而上海大众的定位是经典型和时尚型的车型。
也可理解为:一汽大众将生产高端车型,上海大众将生产大众化的车型。
德国汽车行业注重贴近市场,全球布局,利用各地有利资源,提高竞争力。
自1996年以来,德国汽车厂商几乎在全球所有主要地区的产量都增加了一倍以上。
至2004年底,该国汽配行业也在全球74个国家设立了1758个生产厂和许可生产厂。
德国汽车业在“老家”西欧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占有率,其在俄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市场比重也明显上升。
同时,德国汽车厂商在北美地区设立了333个生产基地,汽配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德国汽车业近年还特别关注亚洲市场,中国是不少厂商海外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大众和奥迪公司早已在中国扎根,宝马和戴姆勒-克莱斯勒也在中国投资设厂。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生产的轿车中,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车型占30%左右,居首位。
对于大众、奥迪、斯柯达三个品牌,德国大众巧妙的采用了:“双塔”战略,即“奥迪+大众”形成一汽大众,“大众+斯柯达”构造上海大众。
在未来的大众(中国)格局中,上海大众将形成:高尔、法比亚、波罗、朗逸、明锐、帕萨特领驭及速派的布局,产品价格主要覆盖6万~30万元之内。
一汽大众则日益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中产品最完备的合资公司,除了现有的A级车新宝来、速腾、高尔夫(六代),豪华车奥迪系列,全新上市的帕萨特B6(迈腾),还有即将在一汽大众生产的帕萨特CC。
由此,一汽大众将实现A级车到C级车的全线覆盖,实现15万~60万元的价格区间。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是汽车制造企业的必思课程。
通过德国大众(中国)的复兴之路,我们可以得出:第一,应该在全局意识指导下规划其品牌布局,品牌定位应该是互补而不是互斥。
第二,品牌布局应该与市场细分相结合,适当的调整其产品线。
第三,任何时间都应该具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
参考文献:
[1] 菲利浦.科特勒:营销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2] 刘志迎:市场营销十八讲[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5[3] 王宁.市场管理与营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