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
志愿者礼仪基本要求
志愿者礼仪的基本要求
志愿者礼仪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的原则:在服务过程中,要将对客人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这是礼仪的重点与核心。
2. 真诚的原则: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待人以诚,只有如此,才能表达对服务对象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所理解、所接受。
3. 宽容的原则:在服务过程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要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学会与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换位。
4. 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就要求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对各民族的礼仪文化、礼仪风俗以及宗教禁忌要有基本的了解,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得心应手,避免出现差错。
5. 适度的原则: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合乎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此外,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仪容礼仪。
例如,允许自己采用坐姿时才可以坐下;落座之后,尤其是在宾客面前坐下时,务必要自觉地采用正确坐姿。
头部要端端正正,双目平视,面带微笑,下巴内收;躯干要挺直;双手可以有扶手时双手搭放或一搭一扶;无扶手时女子右手搭在左手上,可以交叉放于腹部或轻放手于双腿之上;男子双手掌心向下,可自然放于膝盖上;但双手不可以放在小腿之上;腿部要膝盖可以分开,但不可超过肩宽;女子膝盖不可以分开;脚部因不同坐姿有不同的脚位;朝向当与他人进行交谈时,要注意不能只是转头,而应将整个上身朝向对方,以示对其重视和尊敬。
以上就是志愿者礼仪的基本要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志愿者的礼仪和形象管理
志愿者的礼仪和形象管理
志愿者的礼仪和形象管理
志愿者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是一种爱心和慷慨的力量,热情奉献、付出无私的、无偿的劳动。
志愿者的礼仪是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礼仪,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志愿服务的形象。
一、礼貌待人
志愿者应该做到礼貌待人,表现出有礼貌和有礼貌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权利,不能欺侮对方,言语间要温和而有礼貌。
二、守时
志愿者的活动要按时开始,按时结束,不能迟到,也不能提前离开,服务时间要准时,不能有延误或者拖延的行为,以免影响服务质量。
三、衣食住行
志愿者要以身作则,注重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仪容严肃,不穿性感服装,也不能随意穿着。
志愿者的饮食、居住要严格按照规定,不能滥用活动的基本费用,以免影响志愿服务者的形象。
四、自我介绍
志愿者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介绍自己,把自己的信息及时传递给服务对象。
自我介绍要简洁,真实,并且有条理,要使服务对象了解到志愿者的真实身份,以及服务的要求等。
五、遵守服务纪律
志愿者要遵守服务者的基本纪律,遵守志愿服务活动的统一安排,做到服务者的守时、认真、整洁、有礼貌等,认真落实志愿服务的任务,以实际行动来推动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志愿者服务礼仪基本原则
志愿者服务礼仪基本原则志愿者服务是一项高尚的活动,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礼仪原则。
本文将介绍志愿者服务礼仪的基本原则,希望能够对志愿者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一、尊重和关怀作为志愿者,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服务对象,不论他们的背景、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等。
我们要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给予他们关怀和尊重。
在与服务对象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言,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二、沟通和倾听志愿者工作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我们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种尊重和关怀的表现,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
在与服务对象交谈时,要保持耐心和友善,并避免打断对方的发言。
三、保护隐私志愿者服务涉及到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我们有责任保护他们的隐私权。
在处理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同时,我们还要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不得擅自泄露或讨论他人的私事。
四、专业和负责志愿者服务是一项专业的工作,我们要保持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在服务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形象,不得懈怠或敷衍塞责。
五、团队合作志愿者服务通常是一个团队的活动,我们要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团队合作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够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和决策,并及时向团队成员提供帮助和支持。
六、适应和灵活志愿者服务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和任务,我们要具备适应和灵活的能力。
在面对新的挑战时,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主动学习和适应新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要灵活调整自己的计划和安排,以应对突发情况和变化。
七、感恩和回报志愿者服务是一种奉献和无私的行为,我们要感恩并回报社会。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志愿者机会,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要感恩他人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及时向他人表达感谢之情。
志愿者服务礼仪3.23
稳重的坐姿
• 古人云“坐如钟”,即坐相要像钟一样端正 • 正确的坐姿是一种文明行为,坐姿应是上身挺直、 收腹、下颌微收,两下肢并拢
• 入坐要轻而稳,至少坐满椅子的1/3 • 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
女生:双脚、双膝靠拢
双手置于大腿上
男生:双脚、双膝可以稍微分 开,双手置于大腿上
女士坐姿
正坐式(垂直式)
规范的手姿
• 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 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
横摆式
双臂侧摆式“ 请”
直臂式”请 ”
“请随我来” 的手势
斜下式”请”
行礼(鞠躬)
• 鞠躬即弯身行礼,是对别人尊重 和敬佩的一种表达方式。
行鞠躬礼一般有三项礼仪准则:
1. 受鞠躬应还 辈份较低的人鞠躬要相对深一些。
一、含义和基本规范
服务礼仪的含义 服务礼仪就是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 通过言谈、举止、行为等,对他人表 示尊重和友好的行为的规范和惯例。 涉及穿着、交往、沟通等内容 志愿者的形象规范: 志愿者的形象规范涉及仪容、服饰、仪 态和语言等方面的内容,志愿者应做到 仪容美、服饰美、仪态美和语言美,为 志愿者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自古有云“站如松”,站立要象松树一样挺拔 标准的站姿 -头正,双目平视,嘴角微闭,下颌微收 -双肩放松,稍向下沉,躯干挺直,挺胸,收腹,立腰
女生
男生
手型
垂手式 握手式 背手式
标准的站姿
单臂下垂式
站立时应注意:
• • • • • 不要靠墙或桌站立。 不可双手交叉在胸或叉腰站立 不可身体抖动或晃动 不可双手插入衣袋或裤袋 嘴里不能嚼口香糖
结束语: 一个人的举止习惯,往往透 露出他的生活习惯和人生观。 “礼仪之用,存乎一心”,礼仪 是审美,礼仪是艺术,礼仪是修 养,礼仪是对生命的化妆。
志愿者服务礼仪
志愿者是社会文明的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更是彰显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对外形象。
良好的礼仪与沟通能力,既可以展示志愿者的风采,还能够更高质量地服务于目标人群。
那么该注重什么样的礼仪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呢?汇雅和你说一说。
一、着装礼仪大型赛会及活动,主办方通常会提供统一的服装,志愿者应穿着统一的服装。
注意外观整洁,没有异味,并且不宜佩戴过多的装饰物品,更不能佩戴花哨和张扬个性的工艺饰品以及名贵的珠宝饰品,以免影响志愿服务。
如果没有统一的服装,志愿者应选择干净整洁、颜色明亮的衣服。
二、仪容礼仪男士仪容1、每天洗澡及更换衣服,勿在服务中出现异味。
2、若无特殊的宗教信仰或民族习惯,要养成每日修面剃须的好习惯,切忌胡子拉碴。
3、男士的发型要长短适当。
要求做到:前发不覆额,侧发不掩耳,后发不触领。
不允许在工作之时长发披肩,或者梳起发辫。
尽量不使用气味过大的定型水。
女士仪容1、保持自己身体的干净、清爽,避免在服务中出现身体异味;面部的修饰要自然,工作中要求化淡妆,切忌浓妆艳抹;注意口腔的洁净。
2、注意保持手的干净清洁,不留长指甲,工作中,不穿露趾的凉鞋或拖鞋,以免显得过于散漫。
3、头发整洁,发量适当,如过长应把头发盘起来、或是束起来、或是编起来,或是置于工作帽之内,不可以披头散发,勿过度染发。
三、站姿礼仪1、男性志愿者基本站姿身体立直,抬头、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目平视,两腿分开,两脚平行,宽不过肩,双手自然下垂贴近腿部或交叉于身后。
2、女性志愿者基本站姿身体立直,抬头、挺胸、收腹,下颌微收,双目平视,两脚成“V”字型或“丁”字型,膝和脚后跟尽量靠拢,两脚尖张开距离为两拳,双手自然放下或交叉。
四、接待礼仪1、问候礼仪志愿者在迎接客人时,可根据客人的习惯致以问候。
常见的问候方式主要有握手礼和鞠躬礼。
2、称呼礼仪志愿者在服务中要使用恰当的称呼礼仪。
在不知道对方姓名及其他情况(如职务、职称、行业)时可采用泛尊称。
如“女士”“先生”“同志”等。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_交际礼仪_
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志愿者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那么你们知道志愿者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礼仪常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志愿者工作礼仪常识一、个人形象1、妆容:女士头发扎起或盘起,不要蓬松杂乱,化淡妆,不可浓妆艳抹,睫毛膏容易脱落,慎重使用,吃饭后要照镜子,检查牙齿上是否干净;男士胡子要刮干净修整齐。
2、语音面貌:尽量讲普通话、遇到老人或听力不方便的人员,要耐心的讲解。
3、服装:干净整洁。
夏天,短裤短裙过膝,短袖适中。
鞋子,舒适(根据活动场地而定,常见的白色运动鞋、黑色工装鞋)。
春秋天,宜长袖衬衫,深色裤子或职业套装,如有条件统一服装。
4、志愿者标识:志愿者帽子佩戴端正,服务期间不可随意摘取,做扇风、垫子或在手中晃来晃去。
服务证件,挂在脖子上,露出工作服务证明显标志,方便他人识别。
志愿者胸牌,左胸前佩戴端正。
服务当天,工作证丢失及时向组长反映,证件不得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5、特别注意:身穿志愿者服装时,不拍恶搞照片,不做有损志愿者形象的行为,保持志愿者美好形象。
二、举止礼仪举止体现在人的面部表情、站、坐、走、手等姿态,我们经常评价他人风度优美、气质超群,所谓的气质是一个人工作生活中的言谈、行为、姿态、表情等外在美的一种反映。
表情礼仪:人的喜、怒、哀、乐、恐惧、愤怒、厌恶、蔑视等都是通过表情来传达的。
表情礼仪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人的眼神和笑容。
最主要的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很多人都是通过眼神来与人交谈的。
一般交往中,尤其是谈话双方应关注对方,表示自己是重视对方的谈话、尊重对方、喜欢对方、眼神应表现出热情关切,切忌直勾勾的盯住对方,上下打量、左顾右盼。
此外是笑容,微笑的人总是不容易让人拒绝的,现在很多企业都提倡“微笑服务”,在与人交往中也要多露点笑容。
站姿: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中国人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说法,站立时:端正、挺拔,身体的重心线应放在两只前脚掌上,双臂自然下垂,收腹挺胸。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一、志愿者理念作为志愿者,我们应该秉持以下理念,去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共建和谐社会。
1.无私奉献:志愿者工作的初衷就是帮助他人,我们应该抛弃一切私心和计较,以一颗无私的心去为他人服务。
2.全心投入:志愿者工作是一份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人。
3.相互尊重:志愿者工作需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理解他人的困难和需求,以真诚的态度帮助他人。
4.持续学习:志愿者工作的内容繁杂多样,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二、服务礼仪作为志愿者,我们要遵守以下服务礼仪,做到热情友好、专业高效,给受助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1.穿着整洁:作为志愿者,我们应该保持整洁的穿着,穿着干净整齐的志愿者服装,以展现我们的专业形象。
2.语言文明:与受助者交流时,我们要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不使用粗俗的词汇,保持语言优雅、友善。
3.语速适宜: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速,不要快速说话或者口齿不清,要以适宜的语速与受助者交流,保证对方能够听清楚。
4.尊重隐私:志愿者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受助者的一些私人信息,我们要严格保密,尊重受助者的隐私权。
5.注意礼仪:志愿者要注意礼仪,遵守社会规范,礼貌待人、有礼有节。
6.热情友好:志愿者要以热情友好的态度对待受助者,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7.专业知识:志愿者在工作中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受助者的问题,给予他们专业的帮助。
8.高效服务:我们要高效地完成任务,准确地执行工作,确保受助者得到及时的帮助。
9.善于沟通:志愿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受助者进行有效的交流,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给予合适的建议和帮助。
10.不携带个人情绪:志愿者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不将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中,以保证工作的进行和受助者的心情。
总结:作为志愿者,我们要坚守志愿者理念,无私奉献、全心投入;同时,要遵守服务礼仪,保持整洁、尊重他人、专业高效,给受助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志愿者理念及服务礼仪
志愿者服务理念及礼仪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概念及常识。
志愿者的概念:“志愿者”(英语)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
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
志愿者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
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
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
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
“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
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
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志愿者须知礼仪常识
志愿者须知礼仪常识志愿者须知礼仪常识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助人、具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那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志愿者须知礼仪常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志愿者须知礼仪常识篇11、基本站姿基本站姿要领:脚跟并拢,脚尖分开(女士30度左右,男士45度左右),收腹挺胸,提臀立腰,双臂下垂(自然贴于身体两侧),虎口向前,宽肩下沉,头正颈直,下颌微收,目光平视。
在服务过程中,男性与女性通常根据各自不同的性别特点,在遵守基本站姿的基础上,还可以各有一些局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其手位与脚位有时会存在一些不同。
男性在站立时,要力求表现阳刚之美。
具体来讲在站立时,可以将一只手(一般为右手)握住另一只手的外侧面,叠放于腹前,或者相握于身后。
双脚可以叉开,大致上以其与肩部同宽,为双脚叉开后两脚之间相距的极限。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郑重地向客人致意的时候,必须脚跟并拢,双手叠放于腹前。
女性在站立时,要力求表现阴柔之美,在遵守基本站姿的基础上,可将双手虎口相交叠放于腹前。
要特别注意的是,志愿者在服务于人时,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站立时一定要正面面对服务对象,而切不可将自己的背部对着对方。
2、迎宾的站姿迎宾时的站姿要求的是规范、标准的站姿,即采用上述谈到的基本站姿,双手相叠于腹前丹田处,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宾客经过时,迎宾人员要面带微笑,并向客人行欠身礼或鞠躬礼。
3、服务时的站姿为客人服务时,头部可以微微侧向客人,但一定要保持面部的微笑,手臂可以持物,也可以自然地下垂。
在手臂垂放时,从肩部至中指应当呈现出一条自然的垂线。
4、待客时的站姿待客时站姿的技巧上有五个要点:一是手脚可以适当地进行放松,不必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
二是可以在以一条腿为重心的同时,将另外一条腿向外侧稍稍伸出一些,使双脚呈叉开之状。
三是双手可以采用体后背手站姿稍做放松。
四是双膝要伸直,不能出现弯曲。
五是在肩、臂自由放松时要伸直脊背。
兼顾上述五点,既可以使志愿者不失仪态美,又可以为其减缓疲劳。
志愿者的礼仪要求
志愿者的礼仪要求
志愿者是为了帮助和服务他人而主动参与的人群,他们应该秉持着一定的礼仪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志愿者礼仪要求:
1. 尊重他人:志愿者应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尊严和隐私。
遵守他人的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不歧视或冒犯他人。
2. 充分沟通:与他人保持积极和善意的沟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意见。
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任务要求,避免产生误解。
3. 保持专业:在志愿者活动中,志愿者应以专业的态度工作。
保持良好的仪态和形象,尽职尽责,按照指导或规范完成任务。
4. 保护隐私和机密:志愿者应严格保护他人的隐私和机密信息。
遵循保密原则,不泄露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敏感信息。
5. 主动协助和合作:积极主动地提供帮助和支持,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
与其他志愿者、组织成员和受益人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6. 尽量提供准确和及时的帮助:志愿者应尽力提供准确的信息和服务,避免误导他人。
及时回应他人的请求和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7. 心态积极:志愿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和和他人持有友善和乐观的态度。
相互理解和宽容,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情绪。
8. 守时守约:遵守志愿者活动的时间要求,准时出席并履行义务。
如果不能履行约定,及时通知组织或相关人员。
9. 自我反思和改进:志愿者应持续反思自己的表现和行为,寻求改进的方向。
接受他人的反馈,不断学习和成长。
志愿者礼仪要求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志愿者文化,促进志愿者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增强志愿者与受益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志愿者服务礼仪_志愿者服务禁忌_接待礼仪
志愿者服务礼仪_志愿者服务禁忌_接待礼仪志愿者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社会的志愿者越来越多,那么你们知道志愿者有什么服务礼仪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志愿者服务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志愿者服务礼仪一志愿服务礼仪基本原则志愿服务的对象和目的与其他志愿服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志愿服务声礼仪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范原则。
1.尊重的原则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核心思想的高度概括。
亚运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服务的对象,包括尊重对象的文化、习惯、兴趣爱好等。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才能和服务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
其次,在服务中要不卑不亢,要大方得体,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2.真诚的原则志愿者在服务中要待人以诚,才会更好地被对方所理解,所接受。
在服务过程中,一定要言行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即使有时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也会获得服务对象的理解。
3.宽容的原则志愿服务过程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在亚运会期间,运动员或官员可能会因文化差异、比赛失败等各种原因,而对志愿者工作产生误会或责备,这时,应多体谅他人,学会与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换位。
4.从俗的原则由于各国各地区参赛选手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的不同,这就要求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对本国或各国的礼仪文化、礼仪风俗以及宗教禁忌要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得心应手,避免出现差错。
5.适度的原则志愿者服务时要掌握好尺度,既要认真负责,又不能过于热情,让服务对象难以适从。
这是因为凡事过犹不及,假如做得过了头,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可。
二志愿服务礼仪要点1.仪容礼仪志愿者应对自己的仪容修饰予以高度的重视。
男士仪容修饰要点卫生:每天洗澡及更换衣服,勿在服务中出现口臭、汗臭、狐臭等异味。
剃须:若无特殊的宗教信仰或民族习惯,要养成每日修面剃须的好习惯,切忌胡子拉碴地在工作岗位上抛头露面。
志 愿 者 服 务 礼 仪
请问您要办什么业务? 请稍等,我马上就给您办。 对不起,稍候告诉您。 对不起,您写错了。请换一张。 对不起,你有零钱吗? 请您打开包裹,让我检查一下。 对不起,您还缺×× ,请补齐后再来。
音量、音调 我们要通过音调的高低传递一个这样信息,让 顾客理解,我们乐于帮助他们。 同期声 —— 完全与对方同步,顾客说得快我们也跟 着快,顾客说慢我们也跟着慢,顾客音调高我们跟 着高,顾客声音轻我们跟着轻与顾客越接近越好。 态度 态度是通过身体语言和语调来推测的,从这个 意义上讲,态度是随处可见的。 音色悦耳
志愿者服务礼仪
纪智媛
一、含义与基本原则
1、服务礼仪的含义
服务礼仪就是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 通过言谈、举止、行为等,对客户表示 尊重和友好的行为规范和惯例。
1)女士优先 2)不观私情 3)不妨碍他人(行不中道、立不 中 门、双肘不撑向两边) 4)不以尖端冲人
一个下蹲姿势的非常含义
2、礼仪的基本原则
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
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 孩子真挚的想法: “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启示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 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 吧,这就是
1.
“听的艺术”: 听话不要听一半。 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
打电话的技巧
* 拨出电话 * * * * * *
自我介绍 确定对方及问候 说明来电事项 再汇总确认 礼貌地结束谈话 挂断电话
1、接听的正确姿态 及时、听筒与笔、声音表情、正确姿势 自报家门、确定来电身份、以眼前客人为 先、记录 2、挂电话的基本礼仪 复述要点、道谢道别、让尊者客人先挂, 确认无人接听须响六声
志愿服务礼仪的概念
志愿服务礼仪的概念
志愿服务礼仪是指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关注的是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应遵守的规范和行为准则,旨在确保志愿者以礼貌、尊重和友善的方式与受助者、团队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互动。
志愿服务礼仪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他人:志愿者应尊重个体的尊严和权利,平等对待每个受助者,不歧视任何群体或个人。
他们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辞对他人的影响,并努力创造一个亲切友好的环境。
2. 关怀和理解:志愿者应关心受助者的需求和问题,用心倾听并尽力帮助他们。
他们应适应和理解不同年龄、文化和背景的受助者,并试图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3. 保护隐私:志愿者应保护受助者的隐私,并将其个人信息保密。
他们应确保不泄露受助者的个人问题或困境,尊重个人隐私权。
4. 符合规范:志愿者应遵守组织或项目的规定和指导方针。
他们应尊重和遵循志愿服务活动的准则,自觉遵守相关的法律和法规。
5. 专业素养:志愿者应保持专业和谦逊的态度,处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
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并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志愿服务礼仪的重要性在于营造积极的志愿服务环境,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确保志愿者和受助者之间的良好互动,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志愿者接待礼仪
志愿者接待礼仪志愿者在接待服务期间,除了热心与热情之外,还需通过专业的礼仪培训,才能较好地完成各项接待与服务工作。
在此,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些基本的服务礼仪常识。
一、服务礼仪基本原则在服务礼仪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律。
这些礼仪规律,即礼仪的原则。
掌握礼仪的原则很重要,它是志愿者更好地学习礼仪和运用礼仪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服务礼仪的原则:1、尊重的原则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的核心思想高度的概括。
所谓尊重的原则,就是要求我们在服务过程中,要将对客人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这是礼仪的重点与核心。
因此在服务过程中,首要的原则就是敬人之心常存,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失敬人之意,哪怕具体做法一时失当,也容易获得服务对象的谅解。
2、真诚的原则服务礼仪所讲的真诚的原则,就是要求在服务过程中,必须待人以诚,只有如此,才能表达对客人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所理解,所接受。
与此相反,倘若仅把礼仪作为一种道具和伪装,在具体操作礼仪规范时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则是有悖礼仪的基本宗旨的。
3、宽容的原则宽容的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我们在服务过程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要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学会与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换位,而千万不要求全责备,咄咄逼人。
这实际上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主要表现。
4、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实际上存在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
这就要求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对本国或各国的礼仪文化、礼仪风俗以及宗教禁忌要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得心应手,避免出现差错。
5、适度的原则适度的原则的含义,是要求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合乎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这是因为凡事过犹不及。
假如做得过了头,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自律、敬人之意。
二、仪容礼仪青年志愿者服务礼仪基本知识在接待服务中,仪容是最为引人注意的地方,志愿者在工作岗位上必须对自己的仪容修饰予以高度的重视。
志愿者服务礼仪介绍
志愿者服务相关礼仪介绍志愿者在接待服务期间,除了热心与热情之外,还需通过专业的礼仪培训,了解礼仪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才能较好地完成各项接待与服务工作,提供更周到、细致的服务。
在此,简要介绍一些基本的志愿者服务礼仪常识.一、志愿者服务礼仪基本原则在志愿者服务礼仪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律。
这些礼仪规律,即礼仪的原则。
掌握礼仪的原则很重要,它是志愿者更好地学习礼仪和运用礼仪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1、尊重的原则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的核心思想高度的概括.所谓尊重的原则,就是要求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要将对客人的重视、恭敬、友好放在第一位,这是礼仪的重点与核心.因此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首要的原则就是敬人之心常存,掌握了这一点,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在人际交往中,只要不失敬人之意,哪怕具体做法一时失当,也容易获得服务对象的谅解。
2、真诚的原则志愿者服务礼仪所讲的真诚的原则,就是要求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必须待人以诚,只有如此,才能表达对客人的尊敬与友好,才会更好地被对方所理解,所接受.与此相反,倘若仅把礼仪作为一种道具和伪装,在具体操作礼仪规范时口是心非,言行不一,则是有悖礼仪的基本宗旨的.3、宽容的原则宽容的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要求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要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学会与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换位,而千万不要求全责备,咄咄逼人。
这实际上也是尊重对方的一个主要表现。
4、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人际交往中,实际上存在着“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局面.这就要求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对本国或各国的礼仪文化、礼仪风俗以及宗教禁忌要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得心应手,避免出现差错.5、适度的原则适度的原则的含义,是要求志愿者应用礼仪时,为了保证取得成效,必须注意技巧,合乎规范,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这是因为凡事过犹不及。
青年志愿者服务礼仪规则
青年志愿者服务礼仪规则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
礼仪在层次上高于礼貌、礼节,其内涵更深、更广。
可以说良好的礼仪既是每个人人格与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展示志愿者和我校良好形象的关键所在。
因此,青年志愿者在与校友打交道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在本次服务活动中,全体青年志愿者应遵守的礼仪规则如下:服务通则一、维护良好形象志愿者的形象,首先体现着个人修养和品位,同时也客观反映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
最重要的是,代表了我校整体形象。
因此,志愿者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地客商的第一印象。
其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宾客面前,既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同时,还应注意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一视同仁,给予相同的尊重与友好,不要对贵宾、领导和普通客人有亲有疏或有厚有薄。
要多了解、多观察,不懂或不会做的事可请教他人,不要冒然采取行动。
二、谨记遵约守时志愿者在与宾客交往时,必须诚实守信,讲究信誉。
对于自己已经做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以遵守,许诺一定要兑现。
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宾客通报,如实解释,并且郑重地为此事向对方致以歉意。
三、把握热情尺度志愿者在对待宾客热情友好的时候,又要把握具体的分寸,一切都应以不影响对方、不妨碍对方、不给对方增添麻烦、不令对方感到不快、不干涉对方的私生活为限.四、尊重个人隐私志愿者在与宾客交往中,应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礼仪服务的重要原则,充分尊重对方个人隐私权,对于凡涉及对方个人隐私的一切问题,都应自觉地、有意识地予以回避。
否则,极有可能令宾客极度不快,甚至损害双方之间的关系。
五、尊重老人妇女志愿者在与宾客交往中,对于老人、妇女,应自觉主动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尊重、照顾和关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愿者服务理念及礼仪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概念及常识。
志愿者的概念:“志愿者”(英语)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
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
志愿者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
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
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
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
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
“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
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中国青年志愿者”的标志: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同时也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图案中央既是手,也是鸽子的造型。
标志寓意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面向世界,走向未来。
青年志愿者行动口号:“热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
青年志愿者誓词: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我承诺:尽已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践行志愿,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
志愿服务的概念: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对志愿服务的错误认识:1、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2、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3、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
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
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
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
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一名优秀志愿者必备的素质要求。
对志愿者个人:1、志愿者必须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才能有正常的心态去帮助别人。
才能体会到“送人瑰玫,手留余香”的快乐。
2、志愿者必须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必须诚实守信。
否则无论对服务对象,对志愿者组织,对同伴都是一种不尊重。
3、志愿者必须有大局观和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
志愿者一般参加的都是有组织的公益活动,说话处事必须胸中有大局、心中有他人。
意气用事,呈一时口舌之快,不顾团队的人不是一个合格的志愿者。
4、志愿者必须有包容和团结精神。
志愿者应该善于聆听、善于勾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心胸豁达开阔,有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5、志愿者必须尊重他人。
志愿者走进一个志愿者的集体,就象一滴水汇入大海一样。
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干涸,才能永远保持活力。
在志愿者的集体中,任何人都需要尊重周围的同伴。
象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以最亲近的、平等的态度对待集体中的任何人。
志愿者应该尊重组织,尊重同伴,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
6、志愿者必须守时守纪。
志愿者要积极地参加志愿者集体的活动,特别是不要迟到早退,更不应该随意缺席。
有事还是要事先请假,让组织者有一个准备。
绝不能因为一个人浪费一个团队的宝贵时间。
在会议上或者在与人交谈中,不要随意地插话,随意地打断他人的发言和讲话,应该善于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对所属志愿者组织:包括组织者在内,人人都是志愿者,大家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
因此,志愿者对所属机构应抱建设性的心态,多支持、多理解,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策划和组织工作。
对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1、服从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的工作安排。
2、虚心听取服务组、服务小组的意见,在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与服务组、服务小组保持联系。
3、对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服务对象负责,对服务组、服务小组尽可能去维护、去了解,有问题有疑虑要当面解释清楚,不宜在背后妄加评论。
对所服务的工作:1、志愿者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服务技能上的准备。
2、志愿者不可轻率作出承诺,承诺了的服务必须尽心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履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
3、绝不允许利用志愿服务之便,开展促销、营销、传播不良言论等有违志愿服务精神的任何活动,绝不允许以志愿服务收取服务费用。
对服务对象:1、应持互相帮助的平等精神,不应有“施予”的心理和“救世主”的态度。
2、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要,设身处地的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不应用自己的想法去强加别人。
3、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服务对象的情况或资料。
4、要尽量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关系。
5、服务中要尽已所能,力求工作中的尽善尽美。
三、志愿者应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引导着个人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这千差万别的价值观或回报,源于每个人对价值的主观评判不一样。
同样,每位志愿者成员的内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着他们去做很多对社会及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志愿者的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每一个人从他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他就已经不是孤立的人,而是社会的人,他就必然要同周围的人发生联系,这是谁也不能例外的事情。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了什么。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维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贡献。
”佛祖释迦牟尼问其一位弟子:“一滴水怎么才能不会干涸?”弟子半天答不上来。
释迦牟尼告诉他:“将它放入大海里去。
”这段简单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总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总是由个人组成的。
个人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
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实现其自身价值;反之,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象水滴一样干涸。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当你把爱心奉献给他人的时候,你也收获了爱的果实。
所以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就体现在:1、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建立和谐社会。
义务工作,是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降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义务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志愿者的个人价值:奉献社会、丰富生活体验、提供学习机会、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义务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已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提供学习机会:志愿者在参与义务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他人以外,更可以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
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有些时候,志愿者团体中的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参与动机是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控,不然,团体中的各位志愿者会意见不一,影响团体的运作和团结。
解决的方式是什么?培训课程就是其中一种,也算是比较好的一种。
培训是调控各个志愿者参与动机的方法之一,希望可以做到使某些志愿者可以转变自己不完善得动机,配合整个团体的运作!所以作为志愿团体的志愿管理人员应该在新会员入会后,组织好一个适应自身团体的基础培训,是非常必要的。
我觉得这次咱们的论坛和交流会办的特别到位,是逐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意义。
在这里强调志愿者组织的目的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有组织性的志愿者团队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观去体现他们平常的目标、成就、共同意见和行为。
当一个队伍没有他们一致的价值观,那么这个队伍将会变得难以组织;会因为意见分歧而难以开展工作。
所以,在志愿服务中提出和推广这些价值是组织者和志愿者组织的首要责任。
四、志愿者应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也就是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了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
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情、智力、个性特点有所认知。
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关于对自身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的认知: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维系志愿者在机构中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须对参与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归纳起来,对志愿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2、参与改善社会问题;3、尽公民责任,回报社会;4、希望发挥一己所长;5、感觉自己的存在价值;6、学习新技能;7、善用业余空闲时间;8、扩宽社交圈子;9、取得他人的认知和赞许以及在群体中的位置;10、丰富经验,自我成长;11、培养组织能力及领导才能;12、寻求新刺激及扩宽生活体验;13、为未来工作准备;14、感觉义务工作有意义;15、赶潮流,追时尚;16、出于对志愿服务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