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乞巧》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乞巧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乞巧

《乞巧》(1)
林杰(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⑵,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⑶。

【注释】
⑴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⑵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

⑶几万条:虚指,比喻多。

【译文】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题解】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赏析】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三年级语文《乞巧》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乞巧》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乞巧》教学设计三年级语文《乞巧》教学设计篇一人教版语文第六册29课《乞巧》《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1.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4.适度拓展,增强语言积淀。

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多媒体课件一课时一、故事导入并揭题质疑1.平时喜欢读民间或神话故事吗?2.课件出示:盘古开天地等民间或神话故事。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就跟其中的一个民间故事有关,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4.指导”乞”字的书写及读音及音变。

5.简介作者。

6.再次齐读课题,并质疑课题。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请你们翻开书,自由的朗读全诗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难读的字就多读几遍2.指名读3.(齐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注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4.师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节奏。

5.再次齐读。

三、借助故事,品读涵咏(学习前两句诗)1.指几名读诗句,再齐读。

2.读了这两句诗,你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比较“宵”和“霄”的异同,及今宵、碧霄的意思)3.这就是浩瀚无际的青天,(课件出示碧霄图)谁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碧霄?4.读了这两句诗,你还知道什么?(引出牛郎织女的故事)5.结合动画师小结牛郎织女的故事,感受渡河桥及了解鹊桥的意象。

)6.创设情境读四、走进七夕,渐入古诗意境(学习后两句诗)1.天上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那地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读出诗句。

2.乞巧方式有哪些呢?谁来跟大家介绍介绍。

那乞巧方式这么多,最普遍的方式是什么呢?3.诗中说的是哪种的乞巧方式呢?4.通过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抓住几万条、尽体会穿的红丝线很多条,抓住家家体会乞巧节的人多)5.抓住”尽”字谈体会(师介绍织女作理解铺垫)6.所以哪怕夜深了,她们还是望着秋月不停地穿呀穿呀,那是为什么呢?7.体会”望”的内涵,祈望幸福﹑渴望幸福……8.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课件

七 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你看, 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乞 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业:
1.给家长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并 背诵《乞巧》。 2.用本节课学的方法学习《嫦娥》。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 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 以泪洗面。
王母为他们的真情所感动,便同意他 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喜鹊为他们搭 桥相聚。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一种是穿针乞巧。这 种方式在唐宋最为流行。
一种是投针乞巧。这 种方式在明清时最为流行。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zǐ )妹千万年。
---《乞巧歌》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 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 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实 验 教 科 书 三 年 级 下 册

乞 巧
林杰
xiāo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 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fù)诗,下笔即成 文章。又精通书法、棋艺,被誉(yù)为神童。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
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
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
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
诗两首。
qǐ 乞
xi
渡河
字词乐园
巧记生字


想吃无口,苦苦哀求。
小“肖”的头上都是雨水。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古代节日, 在农历七月 初七日,又 名七夕。
29
古诗两首
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传说那天是牛郎织 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 在这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 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 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 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 确定是得巧还是输巧。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碧霄:浩瀚 无际的青天。
七夕今宵看碧霄
宵:晚上。
霄:天空。
织女星
牵牛星
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七月初七的夜晚, 遥望浩瀚无际的青 天,牛郎和织女在 鹊桥相会。
乞巧的人多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完
每家每户都有姑娘 在对着月亮用五彩 线穿九孔针,也不 知道穿完了多少条 丝线。
你想对织女乞求什么?
搜集以节日为题的古诗读一读。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9古诗二首《乞巧》PPT课件

29古诗二首《乞巧》PPT课件

你曾经在七夕的夜晚遥望天空吗? 可曾看到银河两岸的牵牛与织女?
天琴座的主星:织女星
织女星就是天 琴座的主星, 略带蓝白色, 位于银河的西 岸
牛郎星:天鹰座α星
在银河东岸与 织女星遥遥相 对的地方,有 一颗比她稍微 暗一点儿的亮 星,它就是天 鹰座α星,即牛 郎星
夏季里,天津四、牛郎星和织女星在 空中呈一个很醒目的三角形,称为夏 季大)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 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 看牵牛织女星。 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 找这牵牛织女星吧!
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牵牛织女星 吧!
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 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 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 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 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 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 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 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 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 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
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 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 节日啊?
想想你们在过六一儿童节时,周围是怎么 样的节日景象呢? 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 象呢?再读读三、四行。
作业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 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 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 首诗吗? 2.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 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 起背吧! 3.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生:不积小 流,无以成江海)光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积 累下来,和往常一样,打开“古诗积累本”把它 记下来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

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乞巧》

《乞巧》教学设计秦皇岛市卢龙县蛤泊镇蛤泊小学李志学一、学习内容小学语文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29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乞巧》。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诗人林杰的《乞巧》这首诗浅显易懂,涉及到了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课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设计形式多样的求知活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拓展思维空间。

课件出示的生字、牵牛织女图、对织女的文字介绍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体会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景,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理解,从而更深层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无所不在。

以学定教,以教促学。

学生能做的,教师不说;学生需要帮助的,教师提供学习支架;学生想不到、不能理解的,教师帮助打开思路,点拨启发。

古典诗歌想象丰富,寓无形情思于形象描述之中。

教学遵循诗歌文体特点采用整体感知诗意—抓住空白点,展开想象,深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教学程序,通过学生不同层次的诵读和想象,在讨论中达到对诗歌的学习。

三、学习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背诵这首诗,能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四、学习重点及难点借助诵读、想象理解诗意、诗情,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学情分析:三年级下学期的小学生有了两年多的古诗学习经验,可以借助注释建立起对诗歌的整体的模糊认知,但由于古今词义的差异,理解能力的欠缺,在诗歌细节理解、深层诗情的领悟上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9古诗二首-乞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9古诗二首-乞巧
☆ 自己搜集一些民间故事或传说,也可以 让长辈们讲给自己听,然后班上开个故事会。
嫦娥
牵 牛 织 女渡 河 桥。
家 家乞巧 望 秋 月,
穿 尽 红 丝 几 万 条。
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感情。
☆ 背诵《乞巧》,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 课后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开个故事会。
牛郎织女
传说中,月亮上有座广寒宫,里面住 着美丽的嫦娥仙子。广寒宫里只有玉兔为 嫦娥做伴,还有整天砍桂花树的吴刚……
七月七鹊桥会,七夕乞巧女儿节。“乞 巧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在七月初七,也就是 七夕这天,牛郎和织女要在银河鹊桥相 会……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 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 甜蜜的婚姻和早得子。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 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 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 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 相同,各有趣味。

乞巧
林杰
xiāo
xiāo
七夕 今宵 看碧霄,牵牛 织女 河桥。家家 乞巧 望秋月,
穿尽 红丝 几万条。
乞 巧
乞巧节
乞巧供桌
乞巧馍
巧芽
牛郎织女
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古代人是怎 样过乞巧节的。结合拼音认读生字,同 学间可互相交流。
乞巧
林杰
xiāo xiāo
七 夕 今 宵 看 碧 霄,
你知道 嫦娥奔月的 故事吗?
嫦娥奔月
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古诗的含义。结 合拼音认读生字,同学间可互相交流。
嫦娥
李商隐
zhú
云 母 屏 风 烛 影 深,
xiǎo
长 河 渐 落 晓 星 沉。

乞巧教学设计6篇

乞巧教学设计6篇

乞巧教学设计6篇乞巧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乞巧》是人教社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设计理念:借助古诗这一教学素材,通过“读、写、议、想、说”等灵活多变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地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

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古诗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学习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讲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课前准备:1、教学课件: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配乐介绍、古典音乐。

2、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及织女的简介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古诗吗?好的,我们一起来背背我们熟悉的古诗吧!(生背古诗)3、刚才我们一起背的几首古诗。

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内容都有什么有关?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读出课题。

(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

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 ”,气字是“ ”)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

(学生读题)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

林杰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乞巧》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乞巧》课件
乞我姊妹千万年。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有 板
读有
穿尽红丝几万条。准 眼



有情
滋 有
入 境

入情入境
吟诵积累
乞巧
林杰
七夕
(唐)李中
gěng 星河耿耿正新秋,
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 xiān
纤纤初月苦难留。
注释: 1.耿耿:明亮。 2.新秋:刚进入秋天。 3.丝竹:奏乐的声音。 4.彩楼:特指七夕乞巧楼。
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
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 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
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
还是输巧。
吃巧果
喜蛛结网
种生求子
拜织女
贡品祭拜
儿童 玩偶
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传说那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 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
读 准 读
板 有 眼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你读出了什么画面?
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乞巧节是古人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 传说那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因 为织女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希望能在这 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 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
一天向织女乞取智巧。乞巧的方式很多。
有的在那天晚上,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 对着月亮,用五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 叫得巧,后穿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 午的阳光下,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 上面,根据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 还是输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乞巧》课件

桓景
除瘟魔
桓景除瘟魔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桓景的小伙子。有一年, 他的家乡来了一个瘟魔,好多人得了瘟病,死去了 。于是,桓景拜师学艺,一心为民除害。第二年, 九月九日这天,瘟魔又来了。桓景带着茱萸叶子和 菊花酒回到家乡,让大家带上这些东西,登上高山 ,躲避瘟魔,而他一个人留下来,勇敢地同瘟魔战 斗。终于,战胜了瘟魔。从那时起,人间就有了在 重阳节这天登高、饮菊花酒、佩带茱萸的风俗。
乞巧歌 摆红桃,摆绿枣, 众姐妹,来乞巧。 乞手巧,乞耳巧, 乞心灵,乞容貌。 乞我姐妹哈哈笑, 乞我爹娘永不老。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古 诗 中 的 传 统 节 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元日
宋 王安石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长安城中月如练, 家家此夜持针线。
资 料 袋
乞巧的方式很多。有的在那天晚上, 登上事先搭好的彩楼,对着月亮,用五 彩线穿九孔针,先穿好的叫得巧,后穿 好的叫输巧。有的在那天中午的阳光下, 放一碗水,把绣花针放在水上面,根据 碗底针影的样子,确定是得巧还是输巧。
登高
饮 菊 花 酒
佩 带 茱 萸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yōng和。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yōng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乞 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乞巧》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9课《古诗两首》之一《乞巧》
教学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体会“字形字义相联系区别同音字、形近字”的方法。

2.理解《乞巧》这首诗诗句的意思,渗透“利用注释,抓重点词语,通过故事,背景资料袋”等读懂诗句的重要方法。

3.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乞巧节的来历和民风民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蕴涵的丰富民间文化的魅力。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诵、积累与七夕有关的古诗。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本诗,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含义,了解古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乞巧》这首诗,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导入:看图讲故事。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织女本是天上的仙女,因偷着下凡洗澡,与勤劳忠厚的牛郎相爱结为夫妻,男耕女织,情深意重,并生下了一儿一女。

但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拉着自己的儿女,上天追织女。

眼看就要追到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划出了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将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相望而泣。

他们的忠贞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他们相会。

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日于鹊桥相会。


2.解诗题
这就是牛郎织女的故事。

好听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牛郎织女有关的古诗《乞巧》,请认真地看老师写课题。

(“乞”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巧”左半部分的“工”字要写得小而偏上,第二横变提,右半部分的竖折折钩要写长一些)
(1)音:(给“乞”、“巧”注音)“乞”读第三声,“巧”也读第三声,两个三声字连在一起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发生变调,变成第二声——“乞巧”,一起读,再读一遍。

(2)形:“乞”字跟以前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很像?(气,师板书)它们有什么不同?(“气”的中间多了一横,而且“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气”的最后一笔是横斜钩)
(3)义:什么是“乞巧”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2页,我们可以借助注释理解诗题。

谁来读一读注释里面的内容。

(指名读)原来这是古时候的一个节日,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乞巧节,又名七夕。

我们借助注释理解了诗题。

3.知诗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林杰(师板书)有谁课前搜集了诗人的资料?(林杰是唐代诗人,非常聪明,六岁就能写诗,又精通书法棋艺,人称“神童”,可
惜十七岁就死了。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今天我们学的这首《乞巧》就是林杰在6岁时写下的。


让我们带着敬佩的语气一起再读读诗题和作者——齐读。

想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过乞巧节的吗?(想)
二、读诗文
1.初读: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反复地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指导正音: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读)
3.评价:不错,读得字正腔圆。

比如,“织女”的“织”是翘舌的,“红丝”的“丝”是平舌的,都读得一丝不苟!
4.指导书写“霄”: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第一行有两个字读音是一样的,字形也很像(宵——霄)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区分他们吗?(“今宵”的“宵”是宝盖头,碧霄的“霄”是雨字头)他们的意思相同吗?有谁课前预习了吗?(宝盖头的“宵”,是晚上的意思,因为晚上人们要在房子里面睡觉,所以是宝盖头;雨字头的“霄”是天空的意思,雨从天上来)
B指导书写:请看老师在田字格中写“碧霄”的“霄”:这个字要写得上宽下窄,注意雨字头作部首时,横折钩要变成横钩。

C练习书写:请同学们拿出写字书,把每个生字写两遍。

注意写字的姿势。

头正,肩平,背直,臂开,足安)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D指导评价:
5.谁还想来读读这首诗,不但字正腔圆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

6.师生合作读: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

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好!味道出来了。

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7.男女合作读:味道更浓了!下面男女生来合作读。

男生读黑色的字,女生读红色的字(七夕今宵看碧宵——看碧霄……)
味道越来越浓了。

再换一下,女生读黑色的字,男生读红色的字(七夕今宵看碧宵——看碧霄啊看碧霄)
(二)明诗意
1.复习理解诗意方法:刚才我们把诗已经反反复复地读了好几遍。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好方法,那除了多读,我们还有哪些好方法帮助我们理解诗意呢?(看插图、看注释、查工具书、查资料、问老师、问同学……)
2. 小组合作读诗,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或体会。

温馨提示:可以看插图、看注释、结合课后资料袋和课前搜集的资料、查工具书、问老师、问同学……
3.汇报交流
(三)悟诗情
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

这样的夜空,美吗?(学生说)指名读
看着这浩瀚无际的夜空,人们不禁想起了——牵牛织女渡河桥!老师这有一
首杜甫的《牛郎织女》,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牵牛出河西,织女出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盼啊盼啊,七月初七到了,牛郎织女一家就要团聚了,他们的心情怎样?带上这份喜悦,读
织女在招手,孩子在飞奔,他们多激动呀,一起再读
一个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那乞巧的人们又在做些什么呢?——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是从哪知道的?(资料袋)出示资料袋,并教师拓展织女介绍
(2)教师介绍织女的巧手:
是啊,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更重要的是她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

瞧,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图)从同学们的惊叹声老师体会到了你们对织女心灵手巧的羡慕。

(3)引读: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幅画面——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是啊,不管是陈家的姑娘,还是王家的姑娘,或是李家的姑娘,都在穿针引线,这正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这正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人间的女子除了向织女乞取智巧,还有别的愿望吗?
出示《乞巧歌》,齐读: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他们还会乞求些什么?(指名说)
那老人、孩子、男孩又会有什么愿望呢?
如果这些愿望都能实现,人们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幸福的生活)看来,人们不仅仅是在乞巧,而是在乞福。

(板书:追求幸福)
(7)小结引读:
(音乐起)让我们把这美好的心愿都融进这首诗中,一起来吟一吟——齐读七夕节到了,我们会想起一首诗——《乞巧》
会想起一个人——林杰
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
(四)展成果
1.背:我发现有的同学在朗诵古诗的时候已经闭上眼睛,好像沉浸在诗中了,老师猜他一定是已经背下来了,我们来试一试好吗、?七夕之夜,我们仰望美丽的夜空,不禁想起了;仿佛看见了
《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传说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七夕也成了一个浪漫美丽的节日,引得无数文人墨客为之挥毫提咏,寄情抒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唐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五)作业布置
课后,请同学们:
1.把《乞巧》吟诵给父母听。

2.搜集描写七夕的古诗读一读
最后,老师送一首歌给同学们,这首歌的歌名就叫《乞巧》,在《乞巧》的歌声中,我们今天的课就结束了,下课。

板书:
乞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