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物化学》第四版
苏州大学023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参考书目
![苏州大学023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fd3a2e4777232f60ddcca16f.png)
社会医学前沿 苏州大学 自编 《毒理学基础》(第6版)王心如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2年;《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张文昌、夏 昭林主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年。 《医学统计学》,贺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流行病学》(第七版),詹思延主编,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12。《医学分子生物学》(第3版),药立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7版,孙长颢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儿童少年卫生学》 第六版,季成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生物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生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池塘养鱼学,李家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水生生物学,编者:赵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7 1、《有机化学》主编倪沛州,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分析化学》(供药学类专业用),李发美主编,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生物化学》(供药学类专业用)姚文兵 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或吴梧桐主编,第6版)
《医学神经生物学》(第二版)吕国蔚 主编, 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孙凤艳 主编 ,2008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神经内科学》刘鸣,等编 2008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03985 《神经病学》(第7版),贾建平 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理学》第七版,朱大年主编,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三版),吴相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4月。
新版甘肃农业大学兽医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新版甘肃农业大学兽医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bbbefe31561252d380eb6eb7.png)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
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
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甘肃农业大学兽医专业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43)兽医基础(825)动物生物化学参考书目为:张训蒲主编.2008.普通动物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刘凌云,郑光美.2015.普通动物学(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邹思湘. 动物生物化学(第四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一.词汇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
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分级词汇或分频词汇,我使用的是木糖的单词和真题,很精练,适合后期重点巩固使用,工作量也不是很大。
为什么要使用分级词汇书呢,因为我们掌握词汇是服务于阅读的,题做多了就会发现,考研阅读考来考去大部分也就是那2000多个词,到后期一定要发现规律,把握重点。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67c42c41ed9ad51f01df2e8.png)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1章生命的分子基础1.1复习笔记一、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1生命元素生命元素是指组成生物体所必需的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0.01%)包括:(2)微量元素(含量<0.01%)包括Mn、Fe、Co、Cu、Zn等。
2生物分子(1)生物分子是含碳化合物。
(2)生物小分子与代谢物:①极性的或带电荷的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糖及其磷酸化衍生物等,是细胞基本代谢途径的重要代谢物。
②次生代谢物包括吗啡、咖啡因等。
(3)生物大分子(M>5000)为多聚体: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都是由小的、相对简单的单体亚基或单体(又称构件或构件分子)聚合而成的多聚体。
如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核酸由核苷酸组成,多糖由单糖组成。
二、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1异构与构型和构象(1)异构现象分类:(2)构型: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列,被用来描述立体异构体的三维结构关系。
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组。
注:立体异构体或构型须用立体模型、透视式或投影式表示。
(3)构象:构象是指在相同构型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单键碳链的自由旋转运动,引起碳原子上结合的原子或基团的相对位置改变而形成的各种相对空间排列或立体结构;用来描述有机分子的动态立体化学,反映分子中在任一瞬间各原子的实际相对位置。
构象的改变无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交叉型构象(主要的构象存在形式)最稳定,重叠型构象不稳定。
2旋光性旋光性是指当平面偏振光通过手性化合物溶液后,偏振面的方向就被旋转了一个角度。
这种能使偏振面旋转的性能称为旋光性。
3手性碳手性碳是指连有4个不同取代基团的四面体碳原子,也称手性碳原子或不对称碳原子或立体原中心,常以C+表示。
4对映体对映体是指互为镜像的两种构型的异构体。
一对对映体的理化性质完全相同,但旋光性方向相反,且生物活性也不同。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a180b2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c5.png)
酶工程和蛋白质工 程的应用:在生物 医药、生物能源、 生物材料等领域的 应用
生物膜和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生物膜的 结构和功 能
膜蛋白的 分类和功 能
生物膜和 膜蛋白在 细胞信号 传导中的 作用
生物膜和 膜蛋白在 疾病中的 作用
生物膜和 膜蛋白在 药物设计 中的应用
生物膜和 膜蛋白在 生物技术 中的应用
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研究背景: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其调控机制的研究对于理解生 物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进展: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包括发现了新的调控因子、信号通路和代谢途径等。
研究方法:研究人员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基因敲除、基因编辑、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等,以深入探讨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的调控机制。
应用实例:运动训练、运动营 养、运动损伤等方面的应用
蛋白质和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蛋白质和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蛋白质和酶的含量,可以 诊断出多种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
蛋白质和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注射或口服蛋白质和酶,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糖尿 病、肾病等。
蛋白质和酶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通过检测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蛋白质和酶的含量,可以 预测疾病的发生,从而进行预防。
酶的活性中心: 酶分子中与底 物结合并催化 化学反应的部
分
酶的抑制剂: 能够降低酶活 性的物质,分 为竞争性抑制 剂和非竞争性
抑制剂
酶的动力学: 研究酶催化反 应的速度、反 应条件对酶活 性的影响以及 酶的调节机制
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
生物氧化:生物体内物质氧化分解的过程,释放能量 能量代谢:生物体内能量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过程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的关系:生物氧化是能量代谢的基础,能量代谢是生物氧化的目的 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的调控:生物体内有多种酶和激素参与调控,维持能量代谢的平衡
《动物生物化学说》课件
![《动物生物化学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8b128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97.png)
《动物生物化学说》PPT 课件
动物生物化学是研究动物的生理代谢和分子结构的重要科学分支,对于动物 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细胞的构成
细胞膜
动物细胞的基本膜结构,控制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细胞质
细胞核
动物细胞的胞质,包含许多生 物化学反应所需的底物组信息。
2
酶
催化并控制整个代谢过程中生物化学反应的发生。
3
核酸
DNA和RNA是组成基因的核酸,是生命定义和遗传机制的基石。
4
糖类
具有储存和释放能量、结构支撑等重要功能。
5
脂类
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部分,同时也参与能量储存和信号传导。
动物细胞的能量代谢
ATP的生成
ATP是细胞中的能量储存和传 递者,产生方式包括磷酸化及 脱氧核苷酸酶等途径。
动物内分泌学研究
内分泌调节着动物的各种生理 过程,如代谢、生长、繁殖等, 其研究离不开生物化学分析。
结论
1 重要性
2 应用价值
动物生物化学学科对于人们理解生物体结 构、生命过程的科学原理和机制有着重要 的意义。
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和应用涉及生态学、 农学、医学、生物技术、环保、军事、食 品加工等广泛领域。
动物细胞的代谢过程
糖类代谢
是细胞中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代谢途径之一,包括糖酵解和糖异生两个部分。
脂肪代谢
是细胞中脂质代谢的过程,包括脂肪分解、β氧化和酯化等部分。
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分子之一,其代谢包括合成、降解和修饰等部分。
动物生物化学中的重要分子
1
蛋白质
是组成动物体的重要分子之一,承担着诸多生命活动的功能。
3
生物酶的应用
动物生物化学--绪论课件
![动物生物化学--绪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b443246c85ec3a87c2c5aa.png)
细胞
细胞器 生物大分子 单体
细
NH3
胞
CO2
H2O
生命物质的结构包括:构成生命的元素、生物小分子、生物大 分子、亚细胞、细胞、组织、器官、生命有机体等8个层次。
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生 物
合成代谢
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体 (同化作用) 内 新
需要能量 能 物 量质 代代
陈 代
分解代谢
释放能量 谢 谢
谢 (异化作用) 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
1777年:Lavoisier呼吸和燃烧实验首先对此提出了挑战
1828年: Wohlen用无机物氰酸铵人工合 成了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物-尿素,向“活 力论”作出有力的冲击。
1896年:Buchner兄弟发现将蔗糖放入酵 母细胞汁液中,没有完整的酵母细胞,蔗 糖也能发酵,说明没有生命力也能发酵, 彻底地推翻了“活力论”。
四 与动物生产和健康的关系
① 阐明动物新陈代谢活动的规律
生理学、营养学
② 培养优质高产的畜禽品种
遗传育种
③ 生物化学是动物生产学的发展源泉
畜禽养殖学
阐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
病理学、免疫学、微生物学
动物疫病的诊疗与防治
临床病理与临床诊断学
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和新药的研发
药理学、毒理学
五 生命的化学特征
三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1. 生物化学的萌芽 2. 生物化学的发展
1. 生物化学的萌芽
生物化学产生前时期,最早可追溯到 离现在4000多年前(经验观察阶段):
公元前22世纪 夏禹时代 酿酒 公元前12世纪 商周时代 制酱、制醋 公元4世纪 葛洪 海藻治疗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 唐代孙思邈 米糠熬粥治疗脚气病 猪肝治疗夜盲症 明代李时珍 《本草纲目》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f4735ad551810a6f5248695.png)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动物生物化学(animal biochemistry)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动物体的化学本质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各类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物质代谢过程与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储存,物质代谢和能量流动的相互联系和调节控制;信息分子的代谢和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和调节;动物器官、组织机能生物化学;以及相关基本知识和最新知识成果。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后续课程和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一、各章节要点和授课时数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生物化学的涵义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三、动物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四、动物生物化学学习方略重点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目的,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动物生物化学在国内、外发展的概况。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4学时一、概述二、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三、蛋白质结构四、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五、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分离纯化与鉴定重点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概念与特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及测定。
第三章核酸化学2学时一、概述二、核酸的一级结构三、DNA的结构与功能四、RNA的结构与功能五、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六、核酸酶和DNA限制性内切酶七、DNA一级结构测定与DNA的化学合成八、基因和基因组重点掌握核酸的一级结构,DNA的结构与功能,RNA的结构与功能,基因和基因组;熟悉核酸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核酸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一级结构测定与DNA的化学合成。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复习答案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复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0045ad02020740be1e9bcb.png)
朱圣庚《生物化学》(第4版)(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精研学习䋞>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第15章新陈代谢总论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生物能学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六碳糖的分解和糖酵解作用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柠檬酸循环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考研真题详解第19章氧化磷酸化作用19.1复习笔记19.2课后习题详解19.3考研真题详解第20章戊糖磷酸途径20.1复习笔记20.2课后习题详解20.3考研真题详解第21章糖异生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21.1复习笔记21.2课后习题详解21.3考研真题详解第22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22.1复习笔记22.2课后习题详解22.3考研真题详解第23章光合作用23.1复习笔记23.3考研真题详解第24章脂质的代谢24.1复习笔记24.2课后习题详解24.3考研真题详解第25章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25.1复习笔记25.2课后习题详解25.3考研真题详解第26章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物固氮26.1复习笔记26.2课后习题详解26.3考研真题详解第27章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27.1复习笔记27.2课后习题详解27.3考研真题详解第28章新陈代谢的调节控制28.1复习笔记28.2课后习题详解28.3考研真题详解第29章基因与染色体29.1复习笔记29.2课后习题详解29.3考研真题详解第30章DNA的复制和修复30.1复习笔记30.2课后习题详解30.3考研真题详解第31章DNA的重组31.1复习笔记31.2课后习题详解31.3考研真题详解第32章RNA的生物合成和加工32.1复习笔记32.2课后习题详解32.3考研真题详解第33章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定位33.1复习笔记33.2课后习题详解33.3考研真题详解第34章基因表达调节34.1复习笔记34.3考研真题详解第35章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相关技术35.1复习笔记35.2课后习题详解35.3考研真题详解第36章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36.1复习笔记36.2课后习题详解36.3考研真题详解。
动物生物化学0578
![动物生物化学0578](https://img.taocdn.com/s3/m/1d0fb98731126edb6f1a10b9.png)
4、分子的或综合生物化学发展时期 (1950~至今,机能生物化学)
孟德尔 豌豆杂交实验提出生物遗传的不是其形状本身, 而是它的遗传因子。 1895年 Miescher 发现核蛋白 1928年 格里非思 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1944年 Avery等人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0年 Chargaff证明A=T G=C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为标志,生物化学的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1966年 遗传密码破译
2.Karg B. Mallis(美)发明PCR方法。 3.Michaet Smith(加拿大)建立DNA合成用与定点诱 变研究 1994年 Alfred G. Giillman(美)等,发现G蛋白及基因在 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作用。
1997年
1 stanley B.prusiner(美)发现一中新型的致病因子-感染性
三、生物化学的应用与展望
1、 生物化学是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 学科热点: 基因组学
蛋白质组学 克隆(组织、器官、个体)
生物化学学科的新进展与热点问题
1、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继续与深入 2、蛋白质组研究(后基因组研究) 3、RNA组计划正在兴起 4、基因表达调控 5、细胞信号传递 6、与医学密切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 7、端粒、端粒酶与细胞正常衰老、凋亡研究 8、与药物生产密切相关的基因工程研究 9、体内第三类生物大分子糖蛋白与蛋白聚糖 10、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的理论研究及相关技术研究
现代定义:研究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相互 作用、相互影响以表现生命活动现象原理的科学。
2、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与 功能。
高等生物体主要由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以及 水、无机盐等组成,此外还含有一些低分子物质, 如维生素、激素、氨基酸、多肽、核苷酸及一些分 解产物。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和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6b90a4ea8956bec0975e349.png)
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动物科技学院动医1班卢小永 222012328220008摘要:肌红蛋白(Mb)存在于肌肉中,心肌中含量特别丰富。
抹香鲸肌红蛋白三级结构于1960年由Kendrew用X线衍射法阐明,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描述的蛋白质三级结构。
由于三级结构与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直接相关,而且三级结构的分析工作难度很高,所以这项工作获得学术界的非常高的评价。
本文将介绍肌红蛋白的结构﹑功能与临床意义。
关键词:肌红蛋白三级结构功能临床意义正文:一﹑三级结构肌红蛋白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组成的结合蛋白,广泛存在于肌肉中,是肌肉内储存氧的蛋白质,与血红蛋白的功能相似,但血红蛋白存在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为S形曲线,而肌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为双曲线。
有研究证明,海洋哺乳类动物,如鲸﹑海豹能长时间潜水,其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高达8%,这类动物潜水能力的强大正与其体内高浓度肌红蛋白有关,高浓度的肌红蛋白能储存大量的氧气[1]。
肌红蛋白由一条多肽链和一个辅基组成,多肽链由1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辅基为亚铁血红素,分子量为16700。
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呈紧密的扁球形,大小为4.5nm x 3.5nmx 2.5nm[2]。
肽链骨架由长短不等的8个右手α-螺旋不对称地盘曲而成,分子中75%--85%的氨基酸残基都位于α-螺旋结构中。
α-螺旋之间的拐角处是无规则卷曲[3]。
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上的疏水侧链大都在分子内部,亲水侧链多位于分子表面,因此肌红蛋白的水溶性很好。
三级结构有8段α-螺旋区每个螺旋区含有7--24个氨基酸残基,分别成为A﹑B﹑C....G及H肽段[4]。
有1--8个螺旋间区,肽链拐角处为非螺旋区(也成为螺旋间区),包括N端有2个氨基酸残基,C端有5个氨基酸残基的非螺旋区,处在拐点上的氨基酸残基Pro, Ile, Ser, Thr, Asn等极性氨基酸分布在分子表面[5]。
肌红蛋白分子表面有一个深陷的口袋形的洞穴。
智慧树知到《动物生物化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动物生物化学》章节测试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2a103fd0d233d4b04e6973.png)
答案:B 第十章 1、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脱氢酶的辅(基)酶均为。 A:对 B:错 答案:B 2、脂肪酸从头合成需要柠檬酸裂解提供乙酰 CoA。 A:对 B:错 答案的多酶复合体。 A:对 B:错 答案:A 4、动物脂肪酸合成所需的主要米自磷酸戊糖途径,其次为苹果酸酶催化苹果酸氧 化脱羧提供。 A:对 B:错 答案:A 5、酮体是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总称。它是脂肪酸降解产生大量乙酰 CoA 在肝细胞中合成的,可运到肝外组织氧化供能。 A:对 B:错
B:同一生物不同组织 DNA 碱基组成相同 C:在所有物种 DNA 中,[A]=[T],[G]=[C] D:生命体 DNA 碱基非常稳定,碱基结构不会随代谢发生变化 答案:ABC 10、Watson-Crick 提出的 DNA 右手螺旋结构属于()。 A: A B:B C:C D:Z 答案:B 11、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 的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答案:D 12、热变性的 DNA 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答案:B
D:乙酰 CoA 答案:A 3、糖原分解中水解α-1,6-糖苷键的酶是:()。 A:葡萄糖-6-磷酸酶 B:磷酸化酶 C:葡聚糖转移酶 D:脱支酶 答案:D 4、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B:UDPG 焦磷酸化酶 C:糖原合酶 D:磷酸化酶 答案:C 5、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细胞中缺乏:()。 A:葡萄糖-6-磷酸酶 B:磷酸化酶 C:脱支酶 D:已糖激酶 答案:A 6、沿糖酵解途径简单逆行,可从丙酮酸等小分子前体物质合成葡萄糖。 A:对
B:错 答案:B 7、动物体内的乙酰 CoA 不能作为糖异生的物质。 A:对 B:错 答案:B 8、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之一,酵解途径和三羧酸循环都是在线粒体内进 行的。 A:对 B:错 答案:B 9、TCA 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是 ATP。 A:对 B:错 答案:B 10、每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产生的 ATP 分子数比糖酵解时产生的 ATP 分子数 多一倍。 A:对 B:错 答案:B 11、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解不能合成 ATP。 A:对 B: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初试参考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初试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961aa8bbfd0a79563c1e72dc.png)
报考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考 试科目为1、2、3;农业科技组 织与服务领域的为3、4、5
955 园林规划设计 956 动物生物化学 957 畜牧学概论 牧草饲料作物栽 958 培学 环境学与环境监 959 测 960 土壤学 961 兽医免疫学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环境学》,左玉辉,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监测》,奚旦立,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4.1 《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5 《免疫学教程》,高晓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家畜病理学》第四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马学恩 动物病理学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杨同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葡萄品种学》,张振文主编,西安地图出版社,2008;《葡萄栽培学》,李 葡萄学 华主编,农业出版社,2008 葡萄酒学 《葡萄酒工艺学》,李华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7 农村经济与区域 《农村经济与区域发展概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荐教材编 发展 审委员会,2008.12 农业机械学与拖 农业机械学,拖拉机 《农业机械学》,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主编,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拉机与汽车 与汽车 1999.5;《汽车拖拉机学》,李文哲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 《农业机械概论》,北方本、 高连兴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5 农业机械化概论
338 农业知识综合三
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 2010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
科目 代码 科目名称 考试科目
1.管理学 2.农业经学 339 农业知识综合四 3.发展经济学 4.农村社会学 5.农村政策学 951 952 953 954 植物组织培养 农学概论 植物化学保护 园艺学概论
20011河南农大考研参考书
![20011河南农大考研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b9d50fda6f1aff00bed51ecd.png)
土壤侵蚀原理
无
806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王景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807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第五版)哈尔滨工业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08
水力学基础
水力学基础(第二版)黄儒钦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809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严家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0
电工学
电工学(第六版)秦曾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4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5
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杨秀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816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生理学杨生玉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817
工业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8
食品化学(含30%食品营养学)
1.食品化学谢笔钧编科学出版社
605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1
气象学与土壤学(各50%)
气象学原理及应用董中强主编气象出版社
土壤学黄昌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802
园林设计(作图)
园林设计唐学山等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803
测树学
测树学孟宪宇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804
植物生理学
现代植物生理学(第二版)李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07
技术经济学
技术经济学概论吴添祖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1
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12
计算机应用基础和农业生态学
1.大学计算机基础韩宪忠、王玉浩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南京农业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南京农业大学考研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b7aaf4305727a5e9856a61f3.png)
专业课辅导 全日制辅导 公共课定制 周末辅导 四、六级辅导
《数据库系统概论简明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珊
南京考研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简明教程》,田增国等。清华大学出版 社 王凯,陈超 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 主编《管理学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郭熙保 周军 编著:《发展经济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年; 李守经 主编:《农村社会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考试范围包括五个部分(每个部分 75 分):动物学、动物生理 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临床诊断。 五个部分由考生 任选其中两个部分作答。 命题依据为《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 础知识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主编陆承平, 343 兽医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1.《英译现代散文选》张培基(1, 2, 3 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7 版 2.《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喻云根、李宗杰、彭 谟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年版 3.《汉英翻译指要—核 心概念与技巧》,叶子南,施晓菁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357 英语翻译基础 社,2011 版 1.《日汉应用翻译研究》武锐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年 12 月 2.《翻译理论探索》武锐编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年 359 日语翻译基础 11 月 3.近年国内出版的所有翻译教材 “社会工作实务”科目:《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主编, 2006,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学研究方法》(第 3 版),风笑 437 社会工作实务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版。 1.《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刘军平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0701 (1)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化学》,杨红 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年;或面向 21 世纪 教材《有机化 学》,杨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有机化学学 习指导》,章维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 2. (1)《无 612 化学 613 科学技术简史 614 经济学原理 机及分析化学》,兰叶青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年 1.《科学技术史》李思孟、宋子良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经济学原理(第 5 版),宏观经济学分册和微观经济学分册,曼 昆,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修订本,逢锦聚等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8 年。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于占元等主编, 6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社会学研究方法”科目:张彦主编《社会统计学》,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05 年第 1 版;《社会学研究方法》(第 3 版),风笑 622 社会学研究方法 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版。 1、《中国古代史》(上)晁福林,(下)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9 年 2、《中国古代史新版》,朱绍侯等主编,福建 人民出版社,2004 年 3、《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李侃、李 623 中国通史 时岳等著,中华书局,1999 年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
![动物生物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a2a092bcd126fff7050bd8.png)
Hamilton O. Smith Daniel Nathans Werner Arber
1969-1972, Arber(瑞士),Smith(美)与Nathans(美)在核酸限制 酶的分离与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78年共获诺贝尔奖。
1972 Berg(美)在基因工 程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
成果,获1980年诺贝尔奖。 1973 Cohen等(美)用核 Paul Berg 酸限制性内切酶EcoR1,首 次基因重组成功。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科学的发展也不是单枪匹马的,多学科的互相交叉与渗透、研 究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推动和加速了科学进步的步伐。
化学、物理学、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以及电子显微镜、 超离心(ultra-centrifugation)、色谱(chromatography)、同 位素示踪(isotope tracing)、X-射线衍射(X-ray reflection)、 质谱(mass chromatography)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等技术都为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物化学的概述 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与动物生产和动物健康的关系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1.生物化学概述
1.1 生物化学的定义: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 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变规律从而阐 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79ad1728e9951e79b8927eb.png)
2008-2009《动物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化学英文名称:Animal Biochemistry课程类型: 必修课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学分: 3适用对象: 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先修课程: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普通化学等一、教学目标及任务《动物生物化学》是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等专业本科开设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验性课程。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应达到以下要求1、清楚认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基础和基本特征2、掌握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和糖类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生物膜的组成、结构与物质运输的方式,以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为基本出发点,认识蛋白质、核酸和生物膜在动物机体中的作用。
3、清楚认识和掌握机体的中间代谢过程,包括生物催化剂---酶、主要营养物质糖、脂类、蛋白质(氨基酸)和核苷酸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能量的产生、转移和利用;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及代谢的细胞调节机制等。
4、掌握遗传大分子核酸的功能,即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及其调节机制;简要了解核酸的一些基本技术。
5、适当了解动物机体主要组织和器官的生物化学组成与功能。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学时安排第1章绪论(2学时)重点难点1 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主要内容2 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目的要求掌握动物生物化学的定义、主要内容;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产与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安排1.1 生物化学的概念1.2 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任务1.2.1 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1.2.2 生物化学和动物生产与健康1.3 生物化学与动物生产及动物健康的关系习题要点1生物化学的定义、分类2 生物化学经历的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部分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第2章生命的化学特征(1小时)重点难点1 生物大分子与化学键2 生物能量学目的要求了解生命有机体的与无机界的区别,认识其基本化学特征;理解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能量学的概念;掌握生物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及其作用;了解水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
化学
物理化学
分析化学
高分子化学
动 物
生物学
植 物
学
学
微生物学
生理学
化学
生 物 化
生 物
学学
栽培、育种 遗传学
生态
生物化学与普通化学的区别
结构
化学反应
普通化学 结构简单
条件多样
常温常压酶催化
反应自我调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物化学
结构极为复杂 多样
能量转化、传递反应 自身复制的特殊反
科学的发展也不是单枪匹马的,多学科的互相交叉与渗透、研 究技术和实验手段的进步推动和加速了科学进步的步伐。
化学、物理学、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学以及电子显微镜、 超离心(ultra-centrifugation)、色谱(chromatography)、同 位素示踪(isotope tracing)、X-射线衍射(X-ray reflection)、 质谱(mass chromatography)以及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等技术都为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2 Berg(美)在基因工 程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
成果,获1980年诺贝尔奖。 1973 Cohen等(美)用核 Paul Berg 酸限制性内切酶EcoR1,首 次基因重组成功。
Herbert Boyer Stanley Cohen
2001 Venter(美)等报道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草图测序。
2.2 细胞中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或称中间代谢(intermediary metabolism), 也就是细胞中进行的化学过程
合成代谢(anabolism): 将小分子的前体(precursor)经过特 定的代谢途径构建成较大的分子,并且消 耗能量。
分解代谢(catabolism): 将较大的分子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 分解成小的分子并且释放出能量。
3.生物化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3.1 历史回顾
1)中国:早在4200年前已开始造酒、酿醋、做豆腐,对于生物化
学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2)世界:生化是在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有了一发展才出现的。 3)生化发展史:
(1)静态生化:18世纪下半叶开始,主要工作: 组成、结构、生理功能
(2)动态生化:1930年后研究代谢过程 (3)5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核酸、
应
极为细致准确
特殊处
特殊的生物功 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都以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 命、诠释生命为目标。广义地说,两者没有截然的 区别。只是前者注重生命有机体的化学过程,后者 更强调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尤其是在遗传分子 核酸方面。
3.2 生物化学的前景和现状
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生命科学的面貌,也极大地丰 富和扩展了生物化学的内涵。一方面,经典的生物化学原理不断得到验 证,另一方面,人们对生命有机体中化学过程的认识不断更新和深化, 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已经从各个方面融入了生命科学发展的主流当中。
信息爆炸导致了结构生物学(structural biology)的诞生。
蛋白质和核酸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历经10个年 头,在进入本世纪后不久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的解读为疾病的诊断、 防治和新药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武器。科学家已绘制出40余种生 物的基因组图谱,基因组的研究将进入功能基因组(functional genomics)阶段,即确定基因结构与功能的应用阶段。
詹姆斯·沃森(James D. Watson)
悼 念 克 里 克
Hamilton O. Smith Daniel Nathans Werner Arber
1969-1972, Arber(瑞士),Smith(美)与Nathans(美)在核酸限制 酶的分离与应用方面做出突出贡献,1978年共获诺贝尔奖。
我国生物化学的开拓者——吴宪教授
蛋白质研究领域内国际上最具有权威性的综 述性丛书《Advances in Protein Chemistry》第47卷(1995年)发表了美国 哈佛大学教授、蛋白质研究的老前辈J. T. Eddsall的文章“吴宪与第一个蛋白质变性 理论(1931)Hsien Wu and the first Theory of Protein Denaturation(1931)”, 对吴宪教授的学术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该卷还重新刊登了吴宪教授六十四年前关于 蛋白质变性的论文。一篇在1931年发表的 论文居然在1995年仍然值得在第一流的丛 书上重新全文刊登,不能不说是国际科学界 的一件极为罕见的大事。
目前,有关生物化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 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基因表达的调节 细胞信号的传导 生物工程学
❖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
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分子结构模体(motif)和结构域的 独特作用;生物大分子三维构象和构象运动进行描述 ;蛋白质空间 构象的正确折叠和“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的作用;磷 酸化、酰基化等化学修饰作用对于蛋白质和酶在快速、高效传递代谢 信息和调节基因表达中的机制;核酸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与基因表达 的调节;催化核酸等。
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相伴随。在这个过程中,ATP(三磷酸腺苷) 是 能量转换和传递的中间体。
2.3 组织和器官机能的生物化学
生命有机体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 任何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代谢方式都是以其化学组成和分 子结构为基础的。
在分子水平、细胞和组织水平以及整体水平上全面、系统地 认识动物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认识它们 与环境互作的机制,也是动物生物化学的研究目的之一。
DNA—双螺旋模型—分子遗传学
生化在几十年中飞速发展,在较短年代里集中着大量科学发现。
其中很多都称的上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里程碑,有划时代的意义。
有相当数量的科学家因此获得
诺贝尔奖
1953年 Watson(美)与 Crick(英)提出DNA分子的双 螺旋结构模型,1962年共获诺贝尔奖。
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 Cr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