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词汇学与小学语文词语教学

第一讲词汇学的基本知识

词汇学是研究词语的学问,它是传统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语法、语音、词汇)。词汇学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词的性质、词的构成、词义的本质及发展、词的各种关系(同音、同义、反义等)。我们把词义放在第二讲集中讨论。一、什么是词

词是有意义的能够独立使用的造句的最小单位,它具有固定的语音形式。汉语词的划分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在书写时词和词之间是不分开的。就“独立使用”来说,很多虚词和量词是不能独立使用的。于是增加了一条补充,一句话中把能独立使用的词划分出去,剩写的也是词。如:“我把这本书包了个书皮。”这个句子中的“本”“个”和“把”也是词。汉语中词和短语的界限也不很清楚。一般能够用扩展插入法来区分。能插入的是短语,不能插入的是词(意义不能变)。比如:

钢笔——钢的笔#

吃饭——吃了饭

鸡蛋——鸡的蛋

睡觉——睡不睡觉#

“钢笔”不能插入词,“白菜”插入后意思变了,它们肯定是词。“白布”能够插入且意思不变,能够做为短语。“吃饭”能够插入,“鸡蛋”能够插入,但“鸡蛋”的频度很高,能够把它做为词。睡觉能够插入,但两个语素的组合是固定的,把这类词做为离合词(理发、洗澡、打仗等)。

一个语素(有意义的汉字)能独立使用就是词。(米、吃、红、个、从)

两个语素组合后,意义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就是词。(钢笔、金鱼、)

两个语素组合后,不能扩展插入词,就是词。(钢笔,白菜)

两个语素组合后,虽能扩展插入词,但它们是不能用别的语素替换的,则是一种特殊的词——离合词。

两个语素组合后,虽能扩展插入词,但它们的使用频度很高,且大家约定俗成认为它是词。(“鸡蛋”是词、“鹰蛋”就有人认为是短语)。

综上所述,汉语的词与短语之间的界限是有模糊地带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形成了概念,词是反映概念的,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月亮”、“月球”对应的是一个概念,“人民”这个词能够对应不同的概念。

二、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词汇由词和固定的短语——熟语、谚语等构成。

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语法分类——实词、虚词(词类)

2.结构分类——单纯词、合成词

3.音节分类——单音节词、多音节词

4.常用——常用词汇(基本词汇)、一般词汇

5.口语词汇——书面词汇

6.普通话词汇——方言词汇

7.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

8.古词语——新词语

熟语能够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表意凝炼、形象,在书面语中广泛使用。它来源于古代的典故,有的选择原句中最能概括原句意思的成分(乘风破浪——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有的用四个字概括寓言、故事等(刻舟求剑、狐假虎威),有的增加个别字(短兵相接——车错毂兮短兵接)。成语的意思有的是语素义的简单相加(汗流浃背、无稽之谈、自圆其说);多数成语的意思不是语素义的相加,有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高山流水——表示知己知音),有的是取字面的比喻义(水落石出——比喻真相毕露了)。

三、词的结构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就是单纯词。(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人、额、由、蟋蟀、巧克力)有人统计《现代汉语词典》单纯词约占15% ——16% 。

单纯词有四类:单音节词、连绵词(双声叠韵)、叠音词(刚刚、蛐蛐)、外来词中的译音词(坦克、迪斯科)。

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合成词的结构和短语的结构关系基本是一致的(这是汉语的一个特点)。合成词有两类:

1. 复合词:由两个以上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实语素)组合的合成词。主要有以下几种:

偏正式——地瓜、红薯、汽车、热爱、冰凉、笔谈

并列式——山水、媒介、观察、打击、幸福、美丽

动宾式——下海、举重、知己、司令、执意、注意

补充式——改正、抓紧、放大、压倒、撤退、撤回

主谓式——年轻、人为、霜降、国产、肠断、自爱

汉语中字义和词义(合成词)的关系如下:

①同义A+B=A=B 声音观看

②合义A+B=AB 品德图片

③加义A+B=AB+C 景物水手

④偏义A+B=A或B 国家窗户

⑤转义A+B=C 毛病鞍马

2. 派生词:由一个有实在意义的语素和一个词缀组合的合成词。主要有两类:

词缀在前:老师、老虎、阿爸、阿姨、老鼠、老姨

词缀在后:凳子、镯子、木头、人头、人性、科学性

四、同音词——多义词

读音完全相同的词是同音词,我们能够根据音形同异的不同情况做分类。

1.同音同形

仪表 1 用于测量的一种仪器。

仪表 2 人的外表。

黑人 1 黑色人种。

黑人 2 没有户籍的人。

以下是词和语素同音同形:

井 1 能取水的深洞:打了一口井。

2 形容整齐:井井有条。

2. 同音异形

会意——会议、加法——家法、调理——条理、归功——归公

吉利——极力、著名——注明、酒精——久经、占有——战友

有多个意义的词是多义词。那么如何区分同音同形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呢?多数学者认为以现时感觉意义有无联系为标准来区分它们。

比如“米”(一斤米、一米长)和“角”(牛的角、一角钱)是同音词。“站”表示驿站是蒙古语的借词,后引申为车站,与原来的站立、停留有了联系,是多义词。“刻”表示雕刻与时刻,在古代是有联系的(用漏壶的刻度来表示时间),现在感觉不到联系了,是同音词。

使用好同音词和多义词能够在表达上形成双关语。

五、上下位词

词语是有系统性的,词语间意义上的关系,主要有三种:上下位关系、同义关系、反义关系。

上下位关系是指种和类的关系。如:

果子是浆果和干果的上位词,桃、梨、杏、苹果等则是浆果的下位词。

六、同义词——近义词

同义词有完全同义的等义词和不完全等义的同义词。等义词有两种:

( 1 )概念义相同,附属义也相同,任何语境都能替换的等义词。

公尺——米青霉素——盘尼西林维生素——维他命

(2 )概念义相同,但不是任何语境都能替换的等义词。

爸爸——爹——父亲洋灰——水泥番茄——西红柿

玉米——棒子文法——语法莱塞——激光

同义词是指主要的概念义相同,次要的概念义和附属义有同有异的两个以上的词。从词形上看有三种:

词形有同有异:卑劣——恶劣保卫——捍卫处理——处置对答——应答——应对躲避——逃避——逃跑恶毒——歹毒——阴毒

词形颠倒:力气——气力整齐——齐整样式——式样

词形不同:超过——逾越矛头——锋芒怒吼——咆哮

近义词是指有某种近似关系的两个以上的词,如“含糊”“含蓄”,它们的意思不同,但都有让人不容易明白的效果。同义词的辨析放到字义分析中再讲(见下讲)。

反义词是指意思相反的词。从逻辑上看,反义词有两种,一种是矛盾关系(肯定一方必须否定另一方,否定一方必须肯定另一方)如:

正——歪真——假动——静死——活这——那

另一种是处在反对关系的两端,反对关系是指肯定一方必须否定另一方,但否定一方不能肯定另一方。如:大与小(中间有中)、开始与结束(有中间)、黑与白、优良与低劣、高大与矮小。

反义词从不同角度可做不同的分类。

a)从音节上分类:

单音节的:喜——悲硬——软强——弱进——退厚——薄

买——卖疏——密浮——沉忙——闲干——湿

双音节的:快乐——痛苦前进——后退上升——下降

高级——低级正面——反面上边——下边

先进——落后平坦——崎岖公开——隐蔽

b)从词性上分类:

名词的:优点——缺点成人——孩子支出——收入

动词的:建设——破坏扩大——缩小增加——削减

形容词的:勇敢——胆小高尚——卑劣诚实——虚伪

c)从义项关系上分:

单义词对应单义词:孤立——联合故乡——他乡自大——自卑

单义词对应多义词的一个义项:“买”(用钱换东西)对应“卖”①用

东西换钱。与“②用国家或朋友的利益换取自己的好处”不对应。

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对应多义词的多个义项:

冷热

温度低温度高(冷水/ 热水)

使冷使热(冷一下吃/ 热一下吃)

不热情热情(冷心肠/ 热心肠)

说明:“热”表示物理学的概念,没有反义词。“热”表示受欢迎与冷表示不受欢迎的用法不是以词义出现,是以语素义出现:热门/ 冷门。“冷”的其他义项和“热”的其他义项也不能构成反义词。

多义词的各个义项都对应构成反义词:

光明①亮光——黑暗①没亮光(屋子里一片光明/ 黑暗)。光明②比喻正义的、有前途的——黑暗②比喻非正义、腐朽的(光明/ 黑暗的社会)。光明③比喻坦荡,无私心和黑暗③比喻有私心,不坦荡(内心光明/ 黑暗)

多义词分别和多个词构成反义词:

小人——大人小人——君子开——关开——封开——闭

单义词对应多个反义词:

忽视——重视/ 看重进攻——后退/ 撤退反对——拥护/ 同意

小互动——轻松片刻

小窍门:一些成语里的语素构成同义、反义关系,如:只言片语、真凭实据、大题小做、巨细无遗。利用这个现象能够协助学生推断字义哦。请你查查工具书,选出一些常用的,根据学生情况编个小练习,试试效果如何。

开心一笑:@ 笑坛——牛说这么多人喝我的乳汁,却没人叫我一声“妈”。乌贼说:委屈,满肚子墨水居然成了贼!老鼠说:成天为了点吃的担惊受怕的,能不老吗?鱼说:打死我也不去……恐龙说:……( 你能编下去吗?)

第二讲词义的分析与辨析

一、词义的特点

1.概括性

词义对现实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某一类事物取一个名称,这个名称的意义是该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本质特征,词和词义都是对事物的抽象,在抽象过程中,概括了公约数,舍弃了很多差异。

摇:摇摆,使物体来回动。包括上下摇动(摇铃)、左右摇动(摇头)、来回摇动(摇橹)、曲线循环摇动(摇纺车)。词义的概括性有时使词典中的释义与文句中的意思对不上号。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大概的意思——大致的轮廓)。

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简单的底细,本身往往带有模糊性,它是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如:热、温、凉、冷。

天气很热(35 度以上)。水很热(45 度以上)

3.系统性

某个词的词义不是孤立的,是要收与之相关的词的词义的影响。普通话:吃——饭(食物)、喝——水(液体)、抽——香烟。吴方言:吃——食物、水、香烟;“抽”少了一个意思。.

二、词义的内容

词的意义就是词义,似乎是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词义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一个词的意义首先要区分语言义和言语义。语言义是从具体的语境中概括出来的,写在字典、词典中词的解释就是词的语言义。比如“车”指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这”表示近指的代词。言语义是词在语境中的意思,有时在一个语境中言语义和语言义是一致的。比如:“大厅里放着各种各样的车。”这里的“车”就是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有时言语义和语言义就不一样,比如:“我的车换了。”(能够是自行车,也能够是汽车)。在不同的语境中“车”的指代内容就不同。“带轮子的交通运输工具”是“车”的概念意义,属于语言义,问题是一个客观事物一定有多重性质与特征。那么具体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表示的该事物的属性与特征就有区别。所以言语义是在具体语境中获得的:

这辆车真高。(侧重指车的底盘与地面距离大)

这车好漂亮。(侧重指车的款式与装饰)

这车最安全。(侧重指车的结构质量)

上边三个句子中“车”的具体意思是不同的,语言学家称之为隐含义。隐含义:表示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它随时代、民族、文化、个人的不同而不同。它相对是变化的,又叫含蓄义、联想义。如:孩子——天真、可爱、幼稚、贪玩、淘气等。又如:水——流的、易变的、清凉的。

词的语言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概念义:表示词所揭示逻辑的、理解的、本质的特征,它的特点是固定的、非开放的,概念义是词义的核心。如:妇女——成年女子。水——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分子式是H2O 。

感情色彩:分褒、贬、中性三种。

语体色彩:主要指书面语和口语,孩子用于口语,儿童用于书面语。

根据词的语言义的内容能够给一个词填出一个表:

概念义

对象特征

T 有角、体大、可拉车、可食用

适用对象

D 一种反刍哺乳类动物,有黄牛、水牛、牦牛等。

附属色彩

感情色彩

G

中性

语体色彩

Y 中性

三、词的概念义的分析

1.表示名物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解释这类词概念义的基本模式是:被解释的词= 种差+ 类词语

鱼网:捕鱼的网。

侨民:侨居国外而保留本国籍的居民。

侨胞:侨居国外的同胞。

比较上述的例子就明白,类词语是被解释的词的上位词。种差是揭示词语特征的词语。这个基本模式能够有若干个

南货:南方出产的食品,如笋干腊肉等。(举了例子做说明)

黄鳝:鱼,身体无鳞像蛇,皮有黄斑点,生活在水边泥田里。(先出现类词语,再揭示特点——种差)

种差是用来限定类词语的,它能够表示领属、类别、形态、性质、功能、时空、数量等:

国都:国家的首都。

机工:机械工人。

腐竹:带曲卷的条状干豆腐皮。

人杰:杰出的人。

笔:写字画画的用具。

棚户:住在简陋房屋里的人家。

夙愿:长久的愿望。

类词语是用来揭示被解释词语的类别。它的范围大于被解释的词语,解释词语时有时需要两个以上的类词语,才能说明词的概念义。

体格: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情况。

名句:著名的句子或短语。

2.表示性状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解释表性状的词的基本模式是:被解释的词= 适用对象+ 性状特征

适用对象是指被形容、修饰的对象。性状特征是指对该词所表示的事物性状的说明描写。如:

亲善:(国家间)亲近友好。

稀朗:(灯光星光等)稀疏而明亮。

适用对象能够是一个,也能够是多个。有时适用对象广泛,不好概括,词典中就不出现:结实——①坚固耐用。(适用对象是物品、建筑等)②健康(适用对象是人与一些动物)

性状的说明描写常见的方式有三种:对释语素义,用否定式,做具体的说明描写。

确切:准确恰当。清亮:清晰响亮。

自然:不局促,不呆板,不勉强。

迷漫:满天遍地,茫茫一片,看不清楚。

这三种方式能够交叉使用:简略——(表达的内容)简单,不详细。

很多不用这个基本模式解释性状词语的能够变换成这个模式:

灰溜溜:①形容颜色暗淡。②形容懊恼或消极的神情。②变换为:形容(神态精神)懊恼或消极。

3.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概念义的分析

表动作的词语的解释比较复杂,我们分几步讨论。

⑴释义包含一个动作与对该动作的限定。(动作用字母D 表示,动作的限定用字母d 表示,公式为d+D )

揪:紧紧抓住。(d+D)

捏: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d+D)

搔:用指甲挠。(d+D)

⑵释义包含一个动作与对该动作的关系对象。( 动作的关系对象用字母E 表示,公式为D+E)

办公:处理公事。(D+E)

扫雷:排除敷设的地雷或水雷。(D+E1+E2)

要饭:向别人乞求饭食和钱财。(E+D+E)

拔:把固定或隐藏的东西往外拉。(E+ d+D )

“乞求”的两个关系对象,一个是乞求谁,一个是乞求什么。这两个关系对象确定后,就把“要饭”的意思解释清楚了。“把”这个介词把“拉”的对象前置,一个关系对象(固定或隐藏的东西),一个动作限定(往外),就使“拉”这个动作缩小范围,也就确定了“拔”的概念义。

⑶释义包含一个动作和动作的施事(动作的发出者,用字母B 表示)

捕食:(动物)捕取食物。(B+D+E )

坠:(沉重的东西)往下垂。(B+d+D )

扫视:目光迅速向周围看。(B+d1+d2+D )

⑷释义包含多个动作和动作的限定(多个动作:D1 、Dn 限定:d1 、dn )

抚摸:用手轻轻按着,来回移动。(d1+d1+D1+d2+D2 )

⑸释义包含动作和动作的原因、条件(动作的原因、条件用字母A 表示)

垂涎:因为想吃而流口水。(A+D+E )

⑹释义包含动作和动作的结果和、目的(动作的结果和、目的用字母 F 表示)

摇头:把头左右摇动,表示否定、不以为然。(E+d+D+F )

启发:阐明事理,使人产生联想或有所领悟。(D+E+F )

四、词语的辨析

词语辨析是指比较词语的用法异同,辨析的对象主要是同义、近义词和易用混的成语。

1.词的概念义(理性义)的比较

一个义项对一个义项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话。

流言:背后议论的、污蔑的、流传的话。

谰言:污蔑的话。

三者都是指假话,但有所不同:“谰言”是能够公开说的污蔑的话,“流言”是背后议论且是污蔑性的话;谣言”适用广,不是污蔑的假话能够用它。它们的对象特征有差异。

优良:(品种、质量、作风、成绩等)好。

优秀(品行、水平、学问、成绩等)很好。

优异(成绩、贡献等)特别好

三者的对象特征都是好,但水准上“优异“高于“优秀”,“优秀”高于“优良”。三者的适用对象都能够用于成绩,但用于“品种、作风”只能用“优良”,用于人(水平、学问)只能用“优秀”。这三个词的适用对象和对象特征都有些不同。

阻止:使停止行动。

制止:强迫使停止。

它们都有使停止的意思,但动作的限定有所不同,即动作特征不同,“制止”有强迫的意思,阻止”没有。

一个单义词对一个多义词的一个义项

榜样:值得学习的人与事。

样板:①学习的榜样。②板状的样品。

“榜样”只和“样板”的义项①构成同义词,从语体色彩上看“样板”口语化,一般不用于书面语。“榜样”则没有这个限制。

两个单义词分别对多义词的一个义项

应酬:接待(客人)。

料理:办理,处理。

张罗:①办理。②应酬。

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对应

“黑”和“暗”有多个义项,在“不亮”这个义项上是同义(屋里很黑/暗),其他义项不同义。

2.词的附属义的比较

从褒与贬、口语与书面语、敬辞与谦辞的角度比较不同:“摧残”、“摧毁”前者是贬义词,后者是中性的。“哆嗦”、“颤抖”前者是口语,后者是书面。“家母”是谦辞,“母亲”就没有这种感情色彩。“玉照”是敬辞书面语,“相片”则没这种感情色彩,口语书面都可用。

3. 搭配功能的比较

“必须、必需”在词义上很难区别,但在搭配组合上能够区别异同:

必需去√必须去√

必需的物品√必须的物品×

必需品√必须品×

“必需”是动词(是只能带谓词做宾语的动词),动词带的可做定语;“必须”是副词,出现在动词前,但不能做定语。

小互动——轻松片刻

开心一笑:

动脑动手:“颁布”与“公布”的适用对象和关系对象分别是什么?

第三讲案例分析与教学策略

本讲通过度析教学案例提取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做迁移与创新。

【案例】 1 比较下边两个教学片断设计,说说的异同,与改进意见。

A .区别形近字“见”和“贝”

教学步骤:

1. 出示“见”和“贝”。

2. 老师出示读音,学生借助读音读准这两个字“见(jian)”“贝(bei)”。

3. 老师出示两个字。在最后一笔“乚”“ヽ”描红,让学生说说区别。

4. 借助字义理解区分

贝像水生甲壳动物的外形。后来发展为原始货币,与财富相关。让学生用

两手指尖相触做做贝壳的样子。

见用眼睛看。

5. 指导书写。记特点。

B .纠正“祖”的示字旁写成衣字旁

教学步骤:

1. 观察组的示字旁的写法。学生书写。

2. 用“祖”组词:祖国、祖先、祖坟、祖传……

3. 借助字义理解

甲骨文写作“且”,像有台基的土坟。造字本义:供后人祭拜的先人的坟冢。

示字旁原来是祭神的石制的供桌,呈“T”形。后来才演变为示,“示”旁大都与祭祀、崇拜相关。

衣字指两袖宽松、两襟相掩的古代服装。与衣服相关。

4.带有示字旁还有那些字:礼、祝、视、社……

5.带有衣字旁的字:初、被、袖、襟……

6.学生写一写“祖”。

【评析】案例A只辨析了两个字的最后一笔的笔形,在字形上落实得好,但分辨字主要是让学生会用字,在学字的过程中要有意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要协助他们用对字。应该让学生用“见”、“贝”分别组几个常用词,案例B教师设计了组词的环节,改进的地方是第6个环节能够设计一个选字填空题,让学生进一步分辨这两个部首的字,并体会部首的表义作用。

【策略】字词系联,扩大积累

从案例1 能够看出:小学语文教学中字与词的教学是不能分离的,教“字”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的词(这是汉语的特点决定的),处理词时也要回扣词中的字,用字系联成词串。

【案例】 2

字词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字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在教学中,我经常在学生的日记、作文中发现词语搭配不当,用词不准确的现象,尤其是近义词的辨析、搭配使用问题更严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总是就事论事,碰到一句改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能否利用语文活动,搞一个小专题学习,通过评价,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字词水平呢?于是,我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趣味的事物尤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潜在的欲望。现代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也曾说:“学习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把语文趣味活动引入学习之中,目的是引导他们动手、动脑、合作、体验、感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于是我就组织学生搞了一个语文专题研讨,《走近你——近义词》。题目一出示,学生们就跃跃欲试。有的说:“近义词有什么难懂的?我能说出好多呢,没什么了不起!”有的说:“我不知道近义词的区别在哪儿?”还有的说:“我用了但不知道对不对?”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说:“没关系,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你们的这些问题在我们实行的研究中都能得到解决。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新奇开始的。”

(二)培养自主学习的水平

激活学习动机仅仅自主学习的前提,要取得自主学习成功,必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只有每个学生具备了这种水平,自主学习才能顺利实行。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提出:“人的水平本身是先天禀赋和他的活动成果的融合物。”其中后天形成的水平,占据着相当的比重。它包括习惯的养成、学法的掌握、思维的方式、知识的转化、情感的调控等多方面。如何培养这种水平?

首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个性差异决定方法的差异,但任何一个学科的学习都应依据规律。学生的创新水平是在教师的此导点拨下形成的,让学生掌握常规自学方法,在学习探索中持续总结,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个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方

案:

《让我走近你——近义词》

一、一字多组。(五个加☆☆,每多写出两个词加☆)

例:改(改变、改良、改进、改现、改正、改善……)

注:学生觉得这个题很容易,纷纷举手回答,热情很高。

二、从这些词中选4-5个常用的近义词。(加☆☆)

例:改正、改进、改善、改变

注:这个问题也不难,能够独立完成。

三、结合查字典、词典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它们的词意。再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加☆☆)

改正:把错误的改为准确的。

改进:改变旧有的情况,使有所进步。

改善:改变原有的情况,使好一些。

改变:事物发生显著的差别。

注:这道题稍有难度,但只要认真查词典,将词义实行比较,不难找出差异。同时检查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四、想想这些词常与哪些词搭配使用?(每个词至少找出一对,加☆☆,多找一个加☆)

注:考察学生词语积累,使用的水平。难度稍大,需合作完成。

五、每位同学试用四组不同的词组,各造一个句子。(加☆☆☆☆)

(造句有新意的加☆,在他人协助下完成加半☆)

注:考察学生综合使用词语水平,说有新意的句子,促使学生灵活地使用词语。

其次,双向反思,提升自主学习的品质,题目做完后,我做了统计:全班40人,共分为11组。

题目

星数

合格率

1

38

100%

2

22

100%

3

19.5

63%

4

32

45%

5

50

72%

分析表明:组词和找近义词问题不大,而辨析近义词和词语搭配问题严重,这两个问题不解决,也会给造句带来困难。

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恰是引发学生思维,扩展学生认知的良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让他们学做学习的主人。我将这两个难题留给学生,请他们想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张天新说:“辨析近义词,必须借助词典协助,词典是最好的老师,她的解释最清楚,把这次近义词的意思找出来,再比较就容易多了。”王鹤补充说:“除了这些,还应注意词语使用的范围和词语的情感色彩。”闫承笈说:“平时多读书,注意积累词语,能够使词语搭配更准确。”马宏轩说:“向别人求教也是一种好办法,千万别不懂装懂。”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充分发掘他们的潜能、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过渡。

(三)评价促动自主学习的发展

学习应是一种理解、实践,再理解、再实践的过程。如果我们仅是追求一种学习的结果,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

仿照课上小组合作练习的形式,每人找一组常用的近义词,利用一周时间,做一份近义词的语文活动报告。优秀报告实行展示。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一周后报告全部按时上交,达到优秀的有21人。良好的12人,合格的7人。虽然还存有一些问题,但学生有了反思的意识。在“谈谈你对这项活动的理解和看法”时,贾潞说:“在收集、整理近义词时,自己有了新的收获。比如:整理‘盼望’、‘期望’、‘希望’和‘渴望’这组近义词时,发现它们虽然都能够和‘实现’搭配,但是它们所表现的内心愿望水准不同。通过比较,我知道了渴望>盼望>期望>希望。所以,今后使用近义词时,要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朱月说:“过去,我经常说‘增加了很多知识’,但是整理了“增”字的近义词,才明白‘增长才干’才是合理的搭配,以后我不会再错了。”杨方闻说:“以前‘争论’和‘讨论’这两个词我一直拿不准用热烈还是激烈来形容,但现在我知道了‘激烈的争论’、‘热烈的讨论’更恰当。”

(四)评价满足学生成功的体验,使学习的过程良性循环

在持续三周的近义词活动后,学生整体水平如何?我从五年级评价手册上《笑口常开》中选择词语搭配的题型,又增加、修补了一些内容,实行一次测试。我请同年级的另一个班与我班实行对比测试。两班各选出30名水平相当的同学,测验时间:30分。测试结果如下:

1 、判断下列词语搭配是否恰当。

我把统计的结果告诉了学生,他们非常高兴,我说这是大家自主学习的成果,并趁热打铁启发他们,还能够研究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搭配规律,用自己方法去积累词语,使语文活动有序地展开下去。

我还请家长对这项活动谈谈想法。杨光的家长写道:“这样的语文活动很好,教给了孩子学习的方法。就好像给了孩子一把打开知识殿堂大门的钥匙一样。让他们自己去开启、发现。希望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评析】这个案例将词语学习和造句写作结合起来,教学活动的内容有创意。好的教学一定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发教学资源才能实现的。这个小专题学习将课上、课下的学习做了整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辨析同义词时能够做些指导,如何改进能够从本课程的前两讲中找办法。

【策略】防患未然,学会辨析

从案例2 能够看出学生在学习用书面语表达时会有很多困惑,也会出很多错误,那么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去查工具书,主动去找办法,学会解决疑难,这就要掌握词语辨析的基本方法。

【案例】 3

学习活动产生的诱因:

我在《小学语文教师》期刊中看到这样一则信息:

江苏省无锡市初一期末语文试卷有一道题:阅读课文《春》中的“春风图”一段,要求在“春风”后面填上两个以上不同的双音节词。抽样调查两个班102人,结果写出“春风拂面”的1人,约占1%;写出“春风和煦”的2人,约占2%;写出“春风温暖”的4人,约占4%……完全空白的是23人,约占23%。从中能够看出中学生普遍存有“词语贫乏”的顽症。

这则信息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教的五年级学生不久也要成为中学生,他们积累词语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于是我也实行了一次测试。

测试的题目是按要求填写词语。(每项至少写5个,每写对一个1分)

1.描写“山”的词语;

2.从寓言故事中演化来的成语;

3.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你想到的词语;

4.表示“看”的词语。

测试的数据统计不容乐观,能够达到20分(或以上)的孩子只有5人,占12.2%;15——19分的11人,占31.7%;有14人在12分以下,占34.15%。这组数据让我吃惊不小,难怪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呼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是中小学阶段刻不容缓的任务。”

学习活动的过程

1. 变指令性为自觉性,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的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促动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面对糟糕的测试,学生本身已经产生一种沮丧的心理,如果老师再摆出一副批评指责的面孔,强硬地发出某种指令,无形中会造成学生的烦感,那么被动接受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没有表现出对学生有任何的不满情绪,努力把低落的情绪转化成一次成功的体验。于是,我组织学生实行一场小竞赛:

师:(出示词语后)看谁读得准确,然后想一想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

仰望浏览窥视眺望巡视注视

张望俯视探望欣赏饱览观察

怒视瞻仰凝视目睹侦察端详

(因为要求不高,学生读词后很快说出这是一组带有“看”的意思的词语。)

师:根据下面词义选出词语,谁先举手,回答权归谁,答对一题10分。

仔细地看()恭敬地看()向远处看()

气愤地看()粗略地看()向四周看()

偷偷地看()注意地看()向上面看()

尽情地看()和善地看()向下面看()

(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积极抢答,争先恐后地说出结果。)

师: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吗?

(生又补充出“鸟瞰、瞅、瞧、了望、环视”等,他们头脑中的已有经验

也被发掘了出来,实行了词汇量的扩充。)

师:这么多表示“看”的词语,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它们?

生:能够把它们归类实行整理,一类类地记下来。

师:那就请你们把这些词语实行分类吧!

(学生有的把“看”按照看的方位、看的态度、看的水准实行了归类;有的把词语中带有“视”“看”“望”的各分为一类;有的按照一字词、两字词、四字词的方式归类。)

师:现在你再请同学为你实行一次测试,表示“看”的词语你记住了几个?记住十个以上的同学请你想一句赞扬自己的话。

(有了铺垫,完成这项要求水到渠成,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在成功的体验中,积累词汇的方法教学顺利完成。)

师:(出示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摘抄册子)看,这些词就是已经毕业的XXX在这本小册子中积累的词语,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我们也能够像他那样做一个学习的有心人呀!

(听我这么一说,孩子们争着传看这几个摘抄本。第二天马上见行动,每人都带来了一个摘抄本,竞赛达到了预期效果。)

2 .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活动。

形成性评价是以调节活动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而实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选拔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促动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教师担当的角色是与学生共同探讨和改进学习方法,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发展。在词语积累的活动中,我努力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让学生体验进步和成功的愉悦,持续实行反思,理解自我的价值,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1)选择任务,自觉发展,主动学习。

在此项活动中,因为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阅读水平、生活的语言环境等有所不同,所以我没有让所有的孩子按照一个模式实行词语积累,而是让学生参与完成学习任务时有选择性,对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有自主权。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向大家推荐积累词语的归类方法供同学们选择,如:能够按描写人物、天气、景物等不同内容实行积累,能够按词组的不同类别实行积累;能够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不同方面实行积累;也能够按比喻拟人、俗语、成语等实行积累等等。这样使积累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学生有发展的主动权,积累词语变成了一种自觉的行动。记得在讲完《赤壁之战》一课后,一位同学提出课文中的一些内容能够用几个成语加以概括,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调兵遣将”“以卵击石”“得意忘形”等,有很多同学马上记录了下来,课后还有几名同学把《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演变的一些成语也摘抄了下来,如“望梅止渴”“神机妙算”“妙手回春”“放虎归山”等等。这让我很是欣慰,真像罗杰斯所说的:“自由水准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水准就愈高。”

(2)多元评价,自我发现,反思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突出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语文教学的三个维度实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评价学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知识技能培养上,我们的评价要协助学生发现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学会这些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上,我们的评价要协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时刻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我们的评价要协助学生持续发现学习的乐趣,增强信心,认真负责地为自己的发展自觉地学习。

基于上述思考,为提升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我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共同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地评价学生,激励他们即时发现不足,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取得更大成效。评价的具体做法是:

①每两周让学生对自己参与活动的效果按如下表格实行评价与反思:

②不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举办摘抄本展览,让学生学会欣赏、赞扬他人,养成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③教师随时实行评价。我鼓励学生增大课外阅读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去寻找语文材料,有目的性地提取信息,指导学生将自己找到的摘录技巧提升为科学的归纳整理记忆方法。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将

学生身上迸发的优点激发成他独特的优势,而且为他们颁发奖品以资鼓励,全班学生都得到过我的奖品呢。

(3) 定期反馈,自主检验,活学活用。

我们知道,学和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是为了用,用得好才能证明学得好。那么学生积累词语的情况如何需要即时反馈。我提供了几种检测的方式:能够从积累的词语选择几个(最少是五个)写一段话;能够与家长实行使用词语竞赛;能够与同学交换摘抄本,请同学出测试题;至于学生在哪个阶段采用哪种检查方式学生有自主权,老师和学生对活动状况实行周期性的分析,反思总结学习效果,更加促动此项活动的展开。

活动过程的反思:

经过一年多词语积累的活动评价,我感觉每一个学生词汇量增加的幅度非常明显,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学生在作文中使用词语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这主要归功于注意有效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1.尊重学生的自身水平,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使活动过程成为自主学习的过程。

2.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和水平、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对学生实行评价,使活动过程成为评价反思学习的过程

3.淡化成绩,对阶段性检测实行客观的分析,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使活动的过程成为激励学生调整目标、发挥潜能的过程。

总来说之,语文课程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以检验促改进,完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动学生的发展。虽然我在指导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扩大词汇量这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但是仍有很多困惑需要与大家共同探讨,比如展开活动与课本知识教学的时间如何实行合理调配的问题,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检测标准问题等等。

【评析】案例3从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受到启发,先设计好练习激活学生的兴趣,再用词语积累本让学生主动去积累词语,最主要的是考虑了学生的差异,设计了形成性评价,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用评价来控制过程,用评价来交流分享。能够改进之处是:在学习活动中嵌入课本阅读教学的相关内容,设计和课文中的词语使用相关系的学习活动。

【策略】使用评价,激活兴趣

从上面的案例能够看出,词语的学习积累是课上、课下都要做的事,所以用形成性评价来做过程性的学习管理,而且要互动交流,把家长也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这样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也是快乐的。

小互动——轻松片刻

开心一笑:

成语新解:一知半解

“一知”为何“半解”?因为“知”仅仅回答了是什么,没有回答为什么。所以是“半解”。

什么是“全解”呢?那就是“智”。知其然,是聪明,知其所以然,是智慧。知“日”者为“智”。日为天,是规律,是趋势。所以“知”和“智”就有小聪明和大智慧之分。

聪明人能把事做对,智者只做对的事;聪明人能过上好日子,智者能把日子过好;聪明人能改变环境,智者能调控心情。

一知半解,一智全解。教学中你是“知”,还是“智”呢?

李莉: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乐山市通江小学李莉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则会适得其反,画蛇添足。 2、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策略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接受能力有限,这给语文教师的字词教学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那么,如何搞好字词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寻找关联,在整合中求效率 音、形、义是生字教学的三个基本要义,教学中把握生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适时、适度、整体地开掘有关生字的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这要求老师上课前扎扎实实地把生字词教学设计好,最大限度地开掘好音、形、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课堂上生动形象地将生字的音、形、义植根在学生的感同身受之中,把字词教学与认识事物,与探究语言规律,与情感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整体地建构生字的音、形、义间的认知组块。 另外,字词教学与文本的解读息息相连。在文本的解读中,它既可以穿针引线、上连下缀,又可以释放内涵、充实解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能够产生辐射性解读的词语。抓住这样的关键词语,以此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开掘该词语在文本解读中所留下的想象空间。充分地解读好这样的关键词语,一段文本乃至于整篇文本的解读都将会被激活,使得文本的解读变得饱胀起来。 二、增添情趣,在感悟中要质量

字词教学是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它是引导学生顺利展开阅读进程的奠基石。阅读教学若是不基于字词理解之上,则是舍本逐木、空中楼阁。字词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情境再现、唤起体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对字词的理解上,要突现“感性化”这一解词理念。让学生在感同身受中,不知不觉走进词语的意境之中,调动学生的感性体验,激活印象。当词语带着音、形、义的印象与意味融进了学生的脑海中,一定会有更多的情趣。如果“寓教于乐”,增加点趣味性,学生的记忆细胞就会活跃起来,记忆也会深刻。如,在区别“己、已、巳”三个字和“戌、戍、戊、戎、戒”五个字时,根据字形特征这八个字可以连起来记:“己(jǐ)空已(yǐ)中巳(sì)口封,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十字交叉就念戎(róng),戒(jiè)字二十在当中”。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要因字而异、因词而异、因文而异,在字词的音、形、义上各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要走出正音、记形、释义这种单一的平面推移式的僵化模式。尝试以词义的感悟为核心,融字音、句段、体验、情境、课文内容于一体,让字词教学变成了一张纵横交错的立体网。让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中。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进行教学的现象。笔者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借助近义词帮助理解词语法”五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进行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让教师有技巧、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的词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思。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学生才能深刻地理解。 2、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语句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從而理解词语。如《海滨小城》一文中“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可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二、运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

最新浅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忽视现象与有效对策精品版

2020年浅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忽视现象与有效对策精品版

词语教学,这边风景独好 ——浅析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忽视现象与有效对策摘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步骤。但在教学实践中,词语教学经常被简化或机械化,使词语教学并没有落到实处,而忽视了语言积累。本文旨在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中词语教学的切入及应对方法,寻找词语教学的有效策略,使词语教学既生动又高效,深入阅读教学的骨髓而又不露痕迹。 关键词:词语教学图文结合积累运用游戏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词语是文章这一城墙上的城砖,正是词语的砌成,才造就了一篇文章的充实内容和精神内涵。语言积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其重要,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步骤。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老师是怎样进行词语教学的?词语教学到底有没有被当做语文教学中的一块坚实地基呢?走,让我们去语文课堂上看个究竟。 观察现状,我们在思考 词语教学,是语文课堂中的一大软肋,老师往往“蜻蜓点水”般处理这一环节,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老师把词语教学的重点放在字词的认读和书写,以词语的读写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因此,词语教学往往被简单处理,或者是机械抄写,词语教学早已经是沉疴缠身—— 问题一:意恐匆匆“教”不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 “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生字词都掌握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生字词学习情况。”课堂上,许多老师都把这句话当做开场白,接着教师就开始检查学生的预习,请几个同学站起来读一下词语,再大家齐读一遍,犹如蜻蜒点水般一读了之,接下来便撇开字词,着手进行段落篇章的学习和训练,教学时间全部放在了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词语教学真可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如此教学之下,词语理解深刻与否不问自明。 问题二、山重水复“抄”为路——机械重复,麻木读写 在不少老师眼中,词语嘛,只要读得准,写得好,理解意思就好。因为我们对词语教学的忽视,很多语文老师一直进行着“填鸭式”的教学,麻木地读写,没有引导他们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把“一读二写三默”当做词语学习的法宝,还沾沾自喜,以为在如此强度的学习下,学生的词语基础扎实,实乃一剂良方也。殊不知,学生却是“谈词色变”,那一点对词语学习的热情早就被我们亲手扑灭了。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文章]:“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进行教学的现象。笔者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游戏法”六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进行有效性的实践重建。让教师有技巧、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的词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词语、教学、技巧、理解、上下文、比较法、演示法、游戏法、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

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可以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出词语意,若去粘讲,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分析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确实,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情志景物浑融是中国诗歌尤其唐诗宋词最显著的特点,诗歌教学如果能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乐?画?情”四个字做文章,在吟诵和品味上下足功夫,让孩子们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一、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

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品悟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宋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词语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就不可能有好的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更不可能写出优美的作文,语文成绩自然也就难以提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有效掌握戈多词语,如何让他们养成积累词语的良好习惯,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下面我结合自己从教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讲授法 教师的作用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只能让学生进行自立与探究的学习,连该传授讲解的地方也不敢说了。其实在教学中,当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最好用的方法就是“让我轻轻地告诉你”。例如《2008,北京》中有个词是“申奥”,当一个同学提出这个不理解的词语时,全班面面相觑,这时教师再引导也是启而不发,因为在学生的脑中没有这方面知识的内存,这种情况就可用浅显的语言告诉学生:“申奥”的“奥”是指奥运会,奥运会是全世界人民的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能在自己的国家举办奥运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国家虽然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顶呱呱的成绩,可是奥运会却从来没在我们国家召开过,于是我们国家便向负责筹办奥运会的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在中国北京召开2008年第29届奥运会。这个提出申请的过程就叫“申奥”。

二、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略说》摘要: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抓好词语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及是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模糊意会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二。比较琢磨法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三。互换教学法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

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方法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过程具有递时性,要经历“模糊→清晰→模糊”三个步骤,并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这是模糊理解);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这是规范清晰的理解);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词语虽然含义并不深奥,却用得准确、传神。教学这类词,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琢磨的方法增强语感,意会词义。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比较法理解词义,是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阅读时,可用互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义。换词不但能联系旧的知识,启迪新的知识,还可以学到作者运用语言的独到功夫。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的“飞舞”,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学生把“飞舞”换成“飘落”,然后通过比较,并联系上下文深究词义,知道“飞舞”的落叶除了有“飘落”的意思外,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飘飘悠悠的姿态,从中体会作者用“飞舞”的特别含义;知道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点,更有程度深浅之分。通过这种换词练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准确用词的高明之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体会到文章显得生动、具有美感的原因所在。 词语理解最容易也最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是演示实验。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理解词义。指名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稍带红色或蓝色)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 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理解词语的方法 学丰紫春 内容提要: 小学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水平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比较词语、演示词语、分析字形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学语文课标》中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的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以下就以小学语文课文中的文章来谈谈我在词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的理解,就要抓关键词语“晶莹的丰碑”这个词来理解句子的意思。的确,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从形象上看就像一座晶莹的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是为战友而牺牲的,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成了战友们心中的丰碑,永远耸立在天地间。在这里我采用朗读来加深理解。朗读,让词语教学“有

情”,这种敬仰之情就需要联系上下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来体会文章中的人物精神,让学生通过朗读上下文,整理上下文的内容,在朗读的过程中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情感上得到升华. 2、联系上下文通过度析句意直接感知词语意。 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让学生自己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经过讨论,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地让学生感知色彩的明丽,从而理解了“鲜艳”一词,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这样由抽象到直观,在实践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就轻而易举突破难关了。 3、联系上下文语句所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学时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养花》一文中的“如此循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有益身心,胜于吃药。”中“如此循环”一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重点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是倾盆大雨式的背诵。教师为了赶进度,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天天要求背诵一首。二是信口开河式的问答。教师没有精心备课,指导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三是填鸭注入式的串讲。为了节省时间,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没有自主学习思考的时间。四是囫囵吞枣式的翻译。教师仅把诗歌大意告诉学生就算完成任务。这些方法仅仅满足于语义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学生难以根本的体会诗歌最美的情感。诗词是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读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然而,现今不少语文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学的定量化、技术化和精确化;教师仍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依然要求学生采用”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的老三套做法,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千古佳句。这种教学形式抑制了学生的创造需要,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古诗词所蕴藏着的美感被扫荡殆尽,学生学习语文的情趣也深受影响。所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1、整合同主题的作品: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改变传统“逐首教学”“逐环教学”的模式,资源整合,主题凝聚,学生就能在把握基点中生情。笔者在教学《赠汪伦》时,先播放名曲《送别》,然后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让学生大致了解异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送别”的主旋律如同一汪清泉流淌在孩子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 2、把握同题材的作品: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提出自学要求: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学生在比较中很容易就发现这两首诗的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心情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是怡然自得的。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此时,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江雪》是在柳宗元流放永州官场失意时写的,而王士祯仕途得意,当时任刑部尚书,这样,让学生比较阅读,学生“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3、延伸同诗人的作品: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的内容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XX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XX年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 荐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

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 [文章摘要]:“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有“架空词语”实行教学的现象。作者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使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游戏法”六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实行有效性的实践重建。让教师有技巧、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的词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使用词语,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作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词语、教学、技巧、理解、上下文、比较法、演示法、游戏法、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所以,造成绝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以前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

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能够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有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所以,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如《将相和》一文中的“负荆请罪”一词。前文有“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这样通过阅读前文中的词句,能够直接感知词意,理解词语。这是联系上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翠鸟》一文“鲜艳”一词语。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只有在读中悟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训练方法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字词训练方法 【摘要】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将字词学扎实,打牢固,那语文水平会有一定的提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多种引导小学生学习字词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词教学意义合成 小学语文字词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进行字词教学才会更有效呢? 一、演示法 演示法包括实物演示与动作演示两方面。实物演示法就是在教学中,按照汉字的构形理据恰当运用实物演示,使学生获得生动鲜明的印象,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如教“笔”字时,先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毛笔的上面是什么做的,下面是什么做的。让学生通过观察主动探究,最终明确掌握“笔”字上面是竹字头,因为笔的上面是竹子做的,下面是动物的毛做的,所以是“毛”字。从而使学生把字的音、形、义较好地整合在一起,牢固地掌握这个字。动作演示法就是利用身体语言来帮助记忆字形,达到掌握汉字的目的。比如在教“人”字时,教师先分开双腿站在讲台前,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体形、动作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学生观察后马上能猜出是“人”字。随后,“大”、“天”、“灭”、“休”、“看”

等字就由学生做动作,互相猜认。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学生们兴致勃勃,所学的生字记忆深刻。 二、歌诀法 歌诀法就是在教学中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编歌诀。比如在学习“坐”字时,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左上是什么字?右上是什么字?下面的字念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能很快编出“两人坐在土堆上”的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记忆的歌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发而不可收。于是学生又编出了“雪――大雨落在横山上”等歌诀。由于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字形记忆既简洁、实用又印象深刻。又如,在讲“球”、“碧”、“珍”、“珠”等字时,先告诉学生:以‘王’为偏旁的字大都与“玉”(珍宝)有关。接着问:“同学们再想想‘球’为什么是‘王’字旁?”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得出以下结论:过去很多珠宝都是圆形球状的,所以“球”这样学习生字,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识字效率还很高。 三、故事法 低年级学生喜欢听老师讲故事,而这种做法便很好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听故事上来。如教学“家”字,就可以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古代先民的游猎生活习性:远古人多为狩猎生活,没有安定的地方居住,“宀”表示家,后将吃不完的野猪“豕”圈养起来,并从此定居,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所住的家的标志。学生们听后恍然大悟,兴趣倍增。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技巧(人教版六年级教学论文) [文章摘要]:“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进行教学的现象。笔者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运用比较法”、“演示法”、“联系生活实际法”、“分析词语的形体、构成”、“游戏法”六个方面,对“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具体操作及其理论支持进行有效性的实践重建。让教师有技巧、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的词语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效的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作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词语、教学、技巧、理解、上下文、比较法、演示法、游戏法、生活实际。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 维果茨基曾经把词语的内涵划分为“个人内涵”“客观意义”两个部分。所谓“个人内涵”就是词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概念和感知。而“客观意义”则是这个涵义中最稳定,最统一和最精确的部分(我们可以理解为字典,词典上的解释)。斯米尔诺夫指出:“语词只有在获得感性的个人涵义而不是单纯的作为’客观意义’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人类个体生命活动中的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因此,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词语内化为学生生命活动中的“生气勃勃的细胞。”这就需要教者在词语教学时,掌握一些词语教学的基本技巧,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完整版)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一、小学语文教学常见的基本方法 1.朗读法:以读代讲、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加深理解、陶冶情感; 2.讲授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解疑,常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3.练习法:实践,及时巩固深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背诵法:积累语言; 5.表演法:动作表演、设置情境,重视学生的体验; 6.谈话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7.讨论法: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8.电教法:(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新型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自主学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情境教学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进入课文,发展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学习语言,培养能力。(分角色表演)读写结合法:从读学写,以写促读,实现读写交融、同步发展 二、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1、识字写字教学常用的方法: 讲授法、观察法、多媒体辅助法、示范法、比较法、实践法。 2、具体教学方法 字音教学:形声字——拼音助记、多音字——据词定音、音近字——比较辨析 字形教学: (1)笔画分析法。笔画分析法就是用数笔画的方式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2)部件分析法。即通过对汉字组合的各个部件的分析来识记字形。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 字义教学(高年级):直观法(实物、教具,如“袖”“仰”) 联系法(生活实际、上下文,如“吏”) 选择法(让学生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的义项,例:“疾”在 字典里的意思,根据文本选择一个) 构字法(造字规律,如:“伞”、“笔”“掳”等字) 比较法(同义词、反义词) 运用法(组词、造句:也、把)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结构内容 1、教学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 3、课时安排 4、教具准备 5、教学方法 6、教学过程:(1)导入(2)整体感知(3)重点品读(4)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读写结合)(5)总结(4、5可对调)(6)布置作业(7)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