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断层成像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系统是利用正电子同位素衰变产生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发生湮灭效应这一现象,通过向人体内注射带有正电子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采用符合探测的方法,探测湮灭效应所产生的γ光子,得到人体内同位素的分布信息,由计算机进行重建组合运算,从而得到人体内标记化合物分布的三维断层图像。
PET是直接对脑功能造影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给被试注射含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物,同位素放出的正电子,与脑内的负电子发生湮灭而释放出γ-射线。
通过记录γ-射线在大脑中的位置分布,可以测量区域脑代谢率(rCMR)和区域脑血流(rCBF)的改变,以此反映大脑的功能活动变化。
PET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毒品成瘾症等的鉴别诊断、了解患者脑代谢情况及功能状态,如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颞叶、海马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等。
应用PET显像,可以测定脑内多巴胺等多种受体,从分子的水平上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PET的局限性:
成像时间较长(至少要几十秒),只能采用区组设计(Block design)的实验模式;成像时受放射性同位素的限制,不适用于单个被试的重复研究。
同一被试不宜频繁参加实验,不利于那些需要被试多次参加实验的研究;系统造价很高,除PET扫描机外,一般还需配备一台加速器,用以制备半衰期只有123s的15O等同位素。
放射学诊断史上的里程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
放射诊断学史上新的里程碑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CT)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技术的发明过程的描述,展现了科学发明在交叉学科取得重大成就的典型范例,对我们的科研将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像素重建图像数-模转换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1895年年底,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做阴极射线管实验时发现了X射线;几天以后,伦琴的夫人偶然看到了手的X射线造影,从此就开创了用X射线进行医学诊断的历史。
传统的X射线装置尽管在形态学诊断方面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但有其明显的缺点;1914年,有人曾设想出采用X射线管与胶片作同步反向运动的方法得到断层照片;1917年奥地利的雷唐在数学上给出证明:从物体投影的无限集合中可以重建出物体的图像;44年后,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科马克为将图像重建原理应用于医学解决了技术上的理论问题;1967年,英国电气工程师豪恩斯菲尔德按照科马克的设想,成功地设计发明了CT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于1971年将第一台CT安装于英国阿特金森—莫利医院;1972年4月豪恩斯菲尔德和神经放射学家阿姆勃劳斯在英国放射学会年会上公布了临床试验的第一例脑肿瘤照片,从而宣告了CT的诞生。
1979年的诺贝尔奖基金会打破惯例,将该年度的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豪恩斯菲尔德和科马克这两位没有任何专业医学经历的科学家。
1传统的X射线摄片原理及其缺陷X射线的发现,使人们立即意识到它的医学价值,并很快用于医学临床方面的透视、摄片和造影。
传统的X 射线摄片,是将病人受检查部位置于X射线管球与胶片之间固定不动。
当X射线穿过人体时,由于人体的密度高低不同,吸收射线的多少也不同,从而造成感光胶片呈现颜色的黑白程度不同;依此来对病变组织状况作出判断。
(如图1)设强度为I。
的X射线,穿过厚度为d的物体后,由于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或衰减作用,X射线强度变为I,其衰减符合下列公式:dIμ-eI=(1)其中μ为吸收系数或衰减系数。
可见其强度变化决定于μd乘积,即从I的变化不能同时定出μ和d的大小,只能定出两者的乘积来而无法了解病变组织的厚度和质地。
pet工作原理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是一种用于医学研究的影像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人体内的葡萄糖等物质,并从体外对发射正电子的原子核进行探测,从而了解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具体来说,PET成像技术是以示踪剂和探测器为核心的。
首先,放射性示踪剂(如葡萄糖的PET示踪剂)是注射到病人体内,这些示踪剂会被身体正常利用,随血液流动。
其次,探测器可以检测到这些示踪剂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机器中的位置,并产生相应的图像。
这些图像能够显示身体的某些部分或整个身体的整体功能,反映的是身体某个区域的新陈代谢情况,因此代谢旺盛的地方,图像上就会表现为高“热”区。
PET成像技术能够显示许多其他影像技术无法提供的组织功能信息,如心脑的功能代谢、肿瘤的代谢等。
这一技术主要用于医学研究,以提供有关疾病影响的深入理解,例如它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细胞生长和死亡的深入见解,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在使用药物或经历手术前后的身体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PET成像是一种昂贵的检查,主要应用于一些特殊的临床病例,如恶性实体瘤、精神性疾病、脑血管病等。
此外,PET成像虽然带来很多新的认识,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费用问题、操作维护问题、示踪剂问题等,因此其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应用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一、头颈部CT血管成像检查(一)检查方法:经外周静脉以3~4ml/s速度注射对比剂;对比剂剂量1~1.2ml/kg体重,浓度300mgI/ml;延迟时间15~20s或使用智能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将触发阈值设置在70hu,当感兴趣区(颈动脉血管断面)的CT值达到70hu后4s自动触发扫描可获得纯动脉期图像,避免静脉显影的干扰,更有利于获得清晰的CT动脉血管造影图像;颅内扫描层厚最佳为1 mm,颈部血管扫描层厚最好小于2 mm,重建间隔均为层厚的1/2;螺距不要大于1。
曝光条件120~140kV,350mAs。
(二)头颈部MSCTA的临床应用:1. 颅内动脉瘤:在描述动脉瘤形状、瘤颈、突出方向、与颅底毗邻和周围血管关系,以及发现血管解剖变异等方面比DSA有很大优势。
CTA可以任意变换角度,以取得不同侧面的图像。
三维立体分析能够清楚地显露瘤颈部,动脉瘤与颅底的关系,MIP与VR可观察瘤颈有无钙化;二维轴位图像及 MPR可以发现动脉瘤内血栓,这些均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直径大于3mm的动脉瘤,CTA的显示率几乎达到100%。
CTA检查和诊断时间短,操作成功率高,对动脉瘤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动脉瘤破裂的急性期(直径小于4mm的动脉瘤很少破裂出血),患者病情大多不稳定,有时甚至非常危重,一般状况很差,不能行DSA等相对复杂的检查时,CTA作为首选或唯一的检查方法,可缩短诊断时间,降低继续或再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
但是,CTA也有一些缺陷。
第一,成像过程只针疑有动脉瘤的部位,并不像DSA一样,是对整个脑血管进行成像,因此可能会出现遗漏,尤其是未破裂动脉瘤。
第二,靠近颅底和颈部的动脉瘤常因为颅骨的干扰成像不清晰,给诊断带来困难。
因此,在动脉瘤破裂的急性期,如果CTA检查结果为阳性并且与出血部位相符,就可根据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如果结果为阴性或可疑,在可能的情况下可再行DSA检查。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 成像技术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是一种新的微创血管成像技术,经周围静脉高速注入碘对比剂后,在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对其进行快速容积扫描,然后由计算机后处理软件重建靶血管立体影像的一种血管成像技术。
适用于诊断血管本身的疾病,例如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大动脉炎导致的血管狭窄、肺动脉血栓或瘤栓、先天性或动脉硬化性动脉狭窄(例如肾动脉狭窄)等。
也适合显示其他病变对血管的影响,例如肿瘤对血管的包绕、推移和侵犯。
CT只能在每一层图像上断续显示血管,无法全程显示血管的走行和血管的外形,不利于诊断血管的狭窄、扩张、畸形、栓塞、走行异常等病理改变。
CTA以二维或三维的形式整体显示血管的走行与外部形态,可以单独显示血管,也可以与其邻近的解剖结构同时显示;可以根据对比剂充盈的时间差,单独显示动脉血管,也可以动静脉血管同时显示;并且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对于诊断各种血管疾病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螺旋CT血管成像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扫描;而常规X线血管造影技术需要动脉插管,创伤较大,接受X 线辐射多,有一定危险性,病人不易接受。
目前,由于CTA的图像质量越来越高,许多血管疾病的诊断性检查CTA已经逐步替代X线血管造影术。
原来被认为在诊断上是高难度的冠状动脉疾病,CTA也正在取代DSA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
当然,无法进行血管内治疗是目前CTA的不足,小于3毫米的动脉瘤显示能力尚不如DSA,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可以用于进行CTA检查的CT机器主要有两种:电子束CT(EBCT)和螺旋CT(SCT)。
EBCT的时间分辨力较高,每层的扫描速度可达50ms,可以消除心脏搏动和呼吸运动的伪影,适用于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
近几年螺旋CT得到了飞速发展,多层螺旋CT的出现,使其扫描速度达到甚至超过EBCT,尤其是64层螺旋CT,其单层扫描速度仅有37ms。
pet显像原理
pet显像原理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来探测人体内部的生物过程。
PET成像的原理是基于正电子湮灭放射线的产生和探测。
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PET成像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通常是通过核反应合成的。
这些同位素会被标记在生物分子上,如葡萄糖、氧气、氨等。
这些标记分子被注射到体内后,会在体内的特定组织或器官中积聚。
2. 正电子湮灭放射线的产生
注射的放射性同位素会发射出正电子,这些正电子会与体内的电子相遇,产生正电子湮灭。
在正电子湮灭的过程中,会释放出两个相向而行的光子。
这些光子会沿着相反的方向飞行,直到被PET探测器捕获。
3. 光子探测
PET探测器由许多闪烁晶体和光电倍增管组成。
当光子穿过晶体时,会产生光子闪烁,这些光子被光电倍增管捕获并转换成电信号。
这些信号被送到计算机中进
行处理和分析。
4. 图像重建
计算机会收集PET探测器捕获的所有光子信息,并将它们转换成三维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显示出体内的生物过程,如葡萄糖代谢、血流量等。
总之,PET成像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来探测人体内部的生物过程,通过正电子湮灭放射线的产生和探测,最终生成三维图像。
这种技术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癌症诊断、心血管疾病诊断等。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2、PET探测器器件技术的进展
2 . 1 闪烁晶体的发展
闪烁体材料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用于γ 射线探测的CsI(Tl)晶体 无机闪烁体:包括碱金属卤化物晶体(如NaI(Tl)、CsI(Tl)等)、其他
闪射体/光敏二极管(无光电倍增管) 光敏二极管完成全部定位、能量和定时功能 要求使用昂贵的雪崩光敏二极管,成本较高
直接转换型探测器 要求研究一种高密度、高阻断能力的材料
CANCER HOSPITAL CAMS
34
PET的数据采集
正电子湮灭作用产生的湮灭γ 光子同时击中探测器环上对称位置上的两 个探测器。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单位在研制基于模块化BGO晶体加光电倍增管 方式的医用PET。国内研制生产PET,可打破国外厂家在该领域内的垄 断,带动国内相关学科如核探测、核电子、数据处理技术向产业化和 实用化发展,带动国内核医学设备自主开发的水平,是件利国利民的 好事。
PET的结构
探测器环
光电探测器
处理电路
无机晶体(如CdWO4、BGO等)、玻璃体 有机闪烁体:有机晶体(如蒽、芪等)、有机液体、塑料闪烁体 气体闪烁体:如氩、氙等
NaI晶体
LaBr晶体
NaI(Tl)晶体是较早应用于PET的闪烁晶体,其光产量很高,因此能 量和空间分辨率令人满意,但衰减时间长,增加了系统死时间和随机符 合率,而且密度低,阻止能力较差
CANCER HOSPITAL CAMS
14
PET成像基本原理:
标记有能够产生β +放射性核素(18F等)的示踪药物进入人体后, 会随血流分布全身,通过自身的生物学性质,“靶向”定位于特定细胞 或者组织,参与特定的生物过程;这些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会产生的正 电子,当这些正电子与组织中的电子相遇时就会发生正负电子对湮灭反 应,从而产生在同一直线上两个能量为511keV飞行方向相反的γ 光子, 这两个γ 光子可以确定一条反应线,如果在LOR的两端正好有一对探测 器,通过获得的相关信息,就可以来确定湮灭事件点在LOR线上的位置 , 然后通过后端的图像重建程序,可以在线重建辐照离子空间分布的D影 像。PET就是通过符合测量正负电子对 湮灭反应产生的两个飞行方向相反的 γ 光子实现图像重建的。
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 T CT(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根据所采用的射线不同可分为:X射线CT(X-CT)、超声CT (UCT)以及γ射线CT(γ-CT)等。
成像原理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对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voxel)。
扫描所得信息经计算而获得每个体素的X射线衰减系数或吸收系数,再排列成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matrix),数字矩阵可存贮于磁盘或光盘中。
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把数字矩阵中的每个数字转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即像素(pixel),并按矩阵排列,即构成CT图像。
所以,CT图像是重建图像。
每个体素的X射线吸收系数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方法算出。
CT 的工作程序是这样的: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摄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设备组成CT设备主要有以下三部分:1.扫描部分由X线管、探测器和扫描架组成;2.计算机系统,将扫描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贮存运算;3.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将经计算机处理、重建的图像显示在电视屏上或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照相机将图像摄下。
探测器从原始的1个发展到多达4800个。
扫描方式也从平移/旋转、旋转/旋转、旋转/固定,发展到新近开发的螺旋CT扫描(spiral CT scan)。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与临床诊断意义
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与临床诊断意义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对临床诊断的意义两个方面,探讨其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领域1. 电子断层成像(CT)技术电子断层成像技术通过计算机对人体内部组织进行三维成像,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影像信息。
CT技术广泛应用于肺部、胸腹部、颅脑等病灶的检查,有效地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定性诊断。
2. 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通过扫描人体内部的信号,生成高分辨率的影像。
MRI技术在骨骼、关节、脑部等病理的检查以及疾病的分期和定量化诊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 超声影像技术超声影像技术是利用声波对人体进行成像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超声技术在妇产科、肿瘤、心血管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其实时性和动态性能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影像技术。
4. 介入放射学介入放射学结合了医学影像和内窥镜技术,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在人体内部进行治疗或取样。
介入放射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血管造影、肿瘤治疗等,为临床诊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二、医学影像技术对临床诊断的意义1. 早期发现疾病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使得许多疾病在可治疗的早期阶段就能够被发现。
例如,通过CT或MRI等技术对肿瘤进行早期筛查,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有效减少了疾病给患者造成的危害。
2. 疾病分期和定量化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疾病分期和定量化诊断信息。
这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评估疗效非常重要。
例如,通过MRI技术对肿瘤进行定量化诊断,可以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和组织学特征,为准确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3. 引导治疗和手术操作医学影像技术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定位和保护重要组织结构。
例如,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可以依靠MRI 或CT引导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4. 辅助诊断和评估疗效医学影像技术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pet检测原理
pet检测原理PET检测原理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
它可以用于检测和观察人体内的代谢和功能活动,包括脑部和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和疾病变化,特别是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
PET成像靠的是放射性同位素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分布,通过探测器记录放射性同位素的位置和发射能量,从而生成图像。
PET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如 F18,O15,N13,C11 等)发射正电子,并实现断层成像。
正电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高速粒子,它与质子相当于一个反电子。
在自然界中,正电子很快与电子相遇并发生湮灭反应,产生两个相互运动的光子,这两个光子以180度相反的方向散射出去。
在PET中,放射性同位素被注入到人体中,由于代谢和生物分布的影响,这些同位素主要集聚在人体内的特定组织、器官或肿瘤细胞中。
当这些同位素发射正电子时,它们与体内电子相遇湮灭,会发射两个能量相同、方向相反的光子(511 KeV),这两个光子随即沿着相反的方向散射出去。
PET成像系统接收到两个光子的信号后,可计算出它们的飞行时间和位置,从而重建出肿瘤细胞、器官组织及其周边的3D图像。
这个过程称为PET扫描。
PET扫描可视化任何人体组织和器官的代谢和功能活动,并在这些区域内检测到任何异常的细胞增长和转移,例如肿瘤。
PET扫描的结果与MRI或CT等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疾病的损害、分析其病理特征和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然而,与其它成像技术相比,PET检测有其特殊性,需要有专业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PET扫描使用的放射性物质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损伤,但对于孕妇和儿童等敏感人群需谨慎。
在进行PET扫描时,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进行评估,以确保扫描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之,PET检测是一种高能量的成像技术,可用于观察人体内的营养代谢和功能活动。
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PET扫描可以检测出生物分布异常的细胞组织,并为疾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
简述pet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简述pet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PET的概述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检测体内注射的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的分布,进而获得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信息。
PET技术结合计算机重建技术,可以生成生物体内部的代谢和功能信息。
PET成像具有高灵敏度、高空间分辨率、非侵入性和无创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
2. PET的工作原理PET技术利用正电子的物理性质来实现成像。
正电子是一种带正电荷的电子,与电子相反。
PET成像过程主要包括放射性示踪剂的注射、放射性示踪剂的衰变和正电子与电子湮灭的过程。
2.1 放射性示踪剂的注射在PET成像前,患者需要注射一种放射性示踪剂,如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放射性示踪剂通常与一种生物化学物质结合,如葡萄糖,以便跟踪体内代谢过程。
2.2 放射性示踪剂的衰变放射性示踪剂中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一定的半衰期,其放射性衰变会产生正电子和伽马射线。
正电子具有极短的寿命,约为2分钟。
2.3 正电子与电子湮灭当正电子进入患者体内时,与体内的电子相碰撞,发生正电子与电子的湮灭。
这个过程会产生两个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伽玛射线。
2.4 伽玛射线的检测伽玛射线可以被探测器捕获并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图像重建。
3. PET的应用PET技术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
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肿瘤学PET技术在肿瘤学领域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可以观察肿瘤组织的代谢活性、生长速率和转移情况,对肿瘤的诊断、分期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2 神经学PET技术可以用于神经学研究,如脑功能成像和神经递质的研究。
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可以观察脑部活动和神经传递的情况,对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认知过程有重要意义。
3.3 心血管学PET技术在心血管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心肌代谢和心脏功能评估。
通过观察放射性示踪剂在心脏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心肌的代谢情况,检测心脏组织的血流量和心功能。
中医医院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ET)在麻醉领域中的进展
中医医院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ET)在麻醉领域中的进展(一)原理PET的工作原理是:给受试者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如F荧光脱氧葡萄糖('FDG)、10标记的水(H250)、“C等,使其聚集在特定组织器官或某一区域,经过PET扫描仪探测并将所获得的信号用计算机处理,重建为断层显影。
虽然PET的空间分辨率(2mm)没有fMRI(0.55mm)高,但其对脑葡萄糖代谢率(CMRGlu)变化、脑血流量(CBF)、神经受体以及生理参数变量的绝对值等方面的显示有独到之处,能够获得分子水平的大脑工作原理相关信息。
(二)PET在麻醉领域中的应用1.CBF和CMRGlu的测定近年研究表明,在众多麻醉药物中,除了氯胺酮、氧化亚氮(N20)之外,几乎所有的麻醉药物都使CBF、CMRGlu明显下降,且成剂量依赖性。
Alkire等利用FDG作为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研究异氟烷、氟烷和丙泊酚对人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时发现,持续增加3种药物的剂量,当达到无应答反应稳态时,氟烷使脑总代谢率下降约40%,异氟烷的相应值为46%,丙泊酚的相应值则为55%o不同麻醉深度下大脑CMRGlu的降低与利用脑电监测指标(EEG和BIS)的变化呈正相关,如在清醒、丙泊酚镇静、异氟烷麻醉和丙泊酚麻醉下测定的脑总体CMRGIU分别为基础值的100%、64%、54%、38%,而对应的BlS值分别为95、66、62、34,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可见脑内CMRGlu的改变能够在一定水准上反映神经元的活动及麻醉深度。
徐礼鲜、于代华等研究恩氟烷麻醉下健康志愿者CMRGlu的显像时发现,吸入0.5MAC和1.OMAC恩氟烷后全脑CMRGIU显著降低(PV0.05,P<0.OD o吸入0.5MAC恩氟烷麻醉后,脑内各区CMRGlu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以丘脑、扣带回、额叶、楔叶、楔前叶和桥脑更为显著(P<0.01);与0.5MAC时比较,LOMAC时全脑及脑内各区CMRGlu计数均进一步降低(P<0.05),但水准基本一致。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研究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通过探测体内注射的放射性示踪剂所发出的正电子,生成具有代表生物体内活动情况的立体图像。
PET技术在医学临床中的应用已经广泛,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评估以及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首先,PET技术在癌症的早期诊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和MRI往往无法准确地诊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其在体内的扩散情况。
而PET技术能够通过示踪剂的高亲和力与肿瘤细胞特有的生物学功能结合,提供了提前发现肿瘤的能力。
例如,FDG(脱氧葡萄糖)PET能够显示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情况,通过评估肿瘤组织的新陈代谢活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判断转移和评估治疗效果。
其次,PET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淀粉样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疾病的重要标志。
PET技术结合Aβ特异性示踪剂,可以精确地测量Aβ蛋白的沉积情况,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
此外,PET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帕金森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的病情评估和治疗策略制定的依据。
此外,PET技术还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的头号杀手之一,草率或误诊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而PET技术可利用特定示踪剂评估血流量、心肌代谢和心脏功能,提供准确和可靠的诊断依据。
例如,可以使用锗-68标记的核素来评估心肌灌注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治疗策略,如冠脉血运重建手术和药物治疗。
此外,PET技术还在药物研发和前期临床试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新药的开发需要严格的评价和验证,特别是对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布和清除情况。
PET的工作原理
PET的工作原理
PET(正电子断层成像)是一种核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它通过探测正电子与电子相遇时产生的光子来生成图像。
PET的工作原理基于正电子与负电子湮灭的原理。
当受测者接受一种名为放射性示踪剂(通常是含有带正电荷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物质)注射后,该示踪剂会在人体内部发放出正电子。
这些正电子与人体组织中的负电子相遇时,会发生正电子与负电子的湮灭,产生两个相互飞离的光子。
PET设备由一组环形排列的放射探测器所构成,这些探测器能检测到正电子湮灭后产生的光子。
每个探测器都包含放置在环形结构上的正电子探头和负电子探头。
当光子经过探头时,它们会击中探头中的闪烁晶体,并产生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会将光子转换成电子,这些电子会被探头中的光电器件捕获。
PET设备通过同时记录两个探测器上的光电响应的时间差,可以确定光子击中的位置。
在整个环形排列的探测器上重复此过程,探测到的数据会被整合起来构成一个三维图像。
这个图像显示了放射性示踪剂在受测者体内发放的正电子的分布情况。
PET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提供有关生物体内代谢和功能的信息,如脑部活动、心脏血流和肿瘤活性。
这使得PET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原理及应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原理及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又称PET,是一种用于医学诊断和研究的先进影像技术。
PET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分子,如葡萄糖、氧气和酰胺等,来诊断人体内部的疾病和生物功能。
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心血管疾病、肿瘤学等各个领域。
PET的原理是利用正电子的自然衰变和电子与正电子的反应,从而产生具有荧光性质的γ射线。
这些γ射线可以被探测器捕捉和记录,并被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转化成可视化的影像。
正电子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方式,具有较短的半衰期,通常只有数分钟。
在PET扫描过程中,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分子如葡萄糖,这些分子会在组织中发射出正电子。
正电子衰变时会与周围的电子发生反应,此时会释放出两个γ射线,这两个γ射线可以相向而行,并在扫描仪探测器上产生正和负信号,通过二维或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可以在人体内部空间内获得分子及其运动状态的信息。
PET扫描常用于肿瘤学诊断和治疗。
肿瘤细胞具有高度代谢活性,而PET扫描正是利用此原理来检测肿瘤细胞的存在。
PET扫描不仅可以定位肿瘤的位置,还能检测肿瘤代谢活性的程度,从而帮助医生制定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PET扫描还可以用于评估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脑功能受损,PET扫描可以通过观察脑细胞的代谢活性来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存在和程度。
另外,PET扫描还可以评估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
虽然PET扫描有很多优点,但其缺点也不容忽视。
PET扫描需要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分子,这可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另外,PET扫描的成本较高,不是所有医院都能提供这项服务。
此外,PET扫描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对于其他疾病则不如其他成像技术有效。
综上所述,PET扫描是一种先进的医学成像技术,可以用于肿瘤学、神经科学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需要更加完善和稳定的技术来解决。
未来,PET扫描将继续得到改进,成为更加安全、有效的医学成像技术。
简述单颗粒重构技术的工作流程。
简述单颗粒重构技术的工作流程。
单颗粒重构(SingleParticleReconstruction,简称SP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电子断层成像技术,可用来结构描述蛋白质微结构和细胞分子的构象。
它可以以非常高的分辨率显示出分子的三维形状,并通过这种形式来估计分子的体积、空间位置以及使用的分子模型。
SPR工作流程一般包括如下几步:
1.准备样品:精密对待与分子形状分析有关的物质,采用X射线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对样品进行成像并实现构象记录;
2.数据准备:根据X射线数据或SEM数据,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分割、数据调理、内部结构识别等操作,以确定待分析物质的几何形状;
3.计算:根据待分析物质的几何形状,利用像素运算方法,计算出物质的表面积、体积和三维形状;
4.绘图:对得出的三维形状进行可视化绘制,展示出物质的三维形状。
单颗粒重构技术特别适用于构象复杂的蛋白质和分子结构,可以有效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分子和细胞等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这一技术可以比较精细地描述分子形状的特征,科学家们也可以更多地获得有关几何形状和可视化的图形描述,帮助更好地理解分子表面和内部的结构信息。
总之,单颗粒重构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电子断层成像技术,可以用来结构描述蛋白质微结构和细胞分子的构象,把精密对待与分子
形状分析有关的物质,识别出物质的几何形状,计算出物质的表面积、体积和三维形状,最后通过这些结果来估计分子的体积、空间位置以及使用的分子模型,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有关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简称PET扫描技术,是一种采用正电子核素作为显像剂来进行检查的医学成像方法。
该技术可以用于脑、心脏、肿瘤等部位的检查,具有对体内代谢和分子水平的直接反映,可提供医学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有价值信息。
1. PET技术的基本原理PET扫描技术的原理是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成分来研究生物分子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PET显像剂通常是一种由正电子放射性同位素构成的物质,如碳、氧、氮等,这些核素都具有较短的半衰期,通常只有数分钟到数小时的时间。
放射性核素素被注射到体内,然后被生物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
放射性同位素会随着这些生物分子移动,发射出正电子,这些正电子会与负电子相遇,产生光子并释放出能量。
得到的光子被探测器捕获并逆向分析,计算机则会形成一个更为清晰、准确的图像。
2. PET技术的应用PET扫描技术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临床肿瘤学、心脏学、神经学等领域。
其主要特点是精确定位,器官成像,对病灶的检测敏感度高,同时可以提供代谢情况信息。
临床应用方面,PET扫描技术主要用于检测肿瘤的位置和生长情况、肿瘤的治疗效果等。
此外, PET扫描技术还可用于检查神经系统疾病的类型和程度,如阿尔茨海默病等,对于心脏缺血、心脏瓣膜病等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 PET技术的优势和限制相对于其他常见的成像技术,如CT、MRI等,PET扫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首先,PET技术具有出色的分辨率,且诊断效果准确可靠,增强了医学诊断的效率和准确度。
其次, PET扫描技术可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代谢信息,因此在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然而, PET扫描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首先, PET扫描技术需要定期补充放射性同位素,因为这些核素具有短暂的半衰期,造成成像的周期性和取检前需停止某些药物的使用。
其次, PET扫描技术费用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大,目前仍处于比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设备成本下,难以普及到每一个医疗机构和科研机构中。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原理与应用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的原理与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高度敏感的成像技术,可以在人体内的器官或组织中检测到代谢变化,并生成三维图像。
PET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包括癌症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学和心理学等方面。
1. PET扫描的原理PET扫描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分子(如葡萄糖)注射到体内,这些标记分子会在人体内发射正电子(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
正电子与负电子(称为电子)相遇时,它们会发生湮灭,产生伽玛射线。
PET扫描使用环绕在人体周围的一组探测器来测量伽玛射线的产生和传递。
这些探测器可以检测流经人体的伽玛射线,并确定它们的位置。
计算机可以使用探测器得到的信息来重建人体内的三维图像。
2. PET扫描的应用PET扫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因为它可以提供关于器官和组织的详细信息,以及它们的代谢活动。
PET扫描可以检查许多不同类型的疾病,例如详细探查某些种类的癌症、识别心脏疾病,以及检测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以下是PET扫描的一些典型应用:2.1 癌症诊断与治疗PET扫描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癌症,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PET扫描可以检测身体中的异常细胞,如何扩展到近邻组织,是否转移至其他部位。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指导治疗计划和确定疗效。
2.2 心血管疾病PET扫描可以检测心肌缺血(血液不充分到达心脏),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2.3 神经学和心理学PET扫描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PET扫描也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
3. PET扫描的优点和限制3.1 优点PET扫描是一项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
PET扫描可以检测到疾病早期变化,并可以提供详细的代谢信息。
PET扫描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
3.2 限制PET扫描的主要限制是成本较高、设备体积较大,需要较长的扫描时间和较高的辐射剂量。
此外,PET扫描需要注射放射性同位素。
electron tomography技术原理
electron tomography技术原理电子断层扫描(electron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使用电子显微技术进行三维成像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在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中获取大量的投影图像,然后利用这些投影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从而提供样本的详细内部结构信息。
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样本:电子断层扫描技术适用于各种材料和生物样本,包括纤维素、金属颗粒、细胞以及组织等。
在选择样本时,需要考虑样品的厚度和复杂度,以确保能够获取足够的投影图像来进行三维重建。
2.制备样本:在进行电子断层扫描前,需要将样本制备成合适的形态。
对于生物样本,通常需要进行固定、切片和染色等处理,以便更好地显示细胞或组织的内部结构。
3.记录投影图像:样本制备完毕后,需要将样本放置在电子显微镜中,使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记录大量的投影图像。
这些投影图像由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散射或吸收信号形成。
在记录投影图像时,通常会改变电子束的入射角度和旋转样品,以获得多个角度的投影图像,以增加重建的精度和可靠性。
4.三维重建:获得足够数量的投影图像后,可以使用计算机算法来进行三维重建。
常用的算法包括反投影算法、滤波反投影算法和迭代重建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对投影图像进行逆向变换,并引入修正因子来消除伪影和噪声,从而重建出样本的三维结构。
5.结果分析和可视化:重建后的三维结构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结果分析和可视化。
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三维重构、体素渲染和切片等,来可视化样本的内部结构。
通过对三维结构的分析,可以获得样本的各种特征和性质。
电子断层扫描技术相比其他成像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高分辨率: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利用电子束进行成像,具有很高的分辨率。
可以达到亚纳米级别的分辨率,使得可以观察到样本的细微结构。
2.内部结构观察:与传统的二维电子显微技术相比,电子断层扫描可以提供样本的全方位观察。
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和方向的投影图像,重建出样本的三维内部结构,从而提供更加详细和全面的信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医学领域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PET-CT)是一种结合功能和结构成像的技术,它的应用已经广泛用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的研究。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脑部疾病,PET-CT技术也在研究脑部疾病中应用,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本文将介绍该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I. PET-CT技术概述PET-CT技术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T)的技术。
它可以同时测量器官内部的代谢和结构信息,从而提供了更丰富的影像信息,增加了对疾病的理解。
PET是通过测量放射性核素的排放来测量代谢活动,CT是一种X 射线成像技术,用于测量器官的形态。
这两种技术的结合,可以提供三维图像,并同时考虑代谢和结构信息。
II. PET-CT技术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A.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痴呆症,与脑内β-淀粉样蛋白沉积有关。
PET-CT技术可以检测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从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一些研究人员使用[18F]FDG PET-CT技术,发现脑内β-淀粉样蛋白会导致大脑功能下降,并影响患者的工作记忆。
B.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由于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死亡和其他因素引起的。
PET-CT技术可以检测脑内新陈代谢和多巴胺水平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
另外,PET-CT技术还可以检测脑内核磁共振成像(MRI)不能检测到的变化,这可能更有助于精确定位病灶及发现病变。
C. 神经系统疾病除了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PET-CT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例如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等。
一些研究人员通过使用PET-CT技术,可以发现神经元在疾病的早期就发生了代谢改变,这些改变是MRI无法探测到的。
这也为早期治疗提供了更好的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nmay Bharat
EM course 2014
What is tomography?
Steven and Aebi, Trends Cell Biol, 2003
What is tomography? tilt series is used to obtain a tomogram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weighted back projection
The back projections must be appropriately weighted and filtered for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Weighting cannot correct for the distortions caused by the missing wedge, but a priori knowledge such as size of the reconstructed object etc can minimize these effects. Smith,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2011
Applications: Cells and cellular components
Sporulating bacteria
Nuclear pores
Plasmodium infected erythrocytes
Beck et al, Science 2004 Cyrklaff et al, Science 2011 Tocheva et al, Cell 2011
Lucic and Baumeister, JCB, 2013
What is tomography? Overall workflow
OK, this is great! To what can we apply tomography?
Lucic and Baumeister, JCB, 2013
Of course, in tomography we have very good prior information of orientations!!
*repeated from lecture 6 by Sjors Scheres
What is tomography? Overall workflow
Applications: tissues and embryoes
Human skin tissue (CEMOVIS) Zebrafish embryo (plastic embedding)
Al Amoudi et al, Nature 2007 Nixon et al, Traffic 2008
Tom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tilt schemes
Biological samples can sustain limited dose, and this must be distributed over the tilt series. Linear tilt scheme ( tilt angle α is a constant) Saxton tilt scheme (αn+1 = αn + sin-1(sin(α0)*cos(α0)))
Applications: tissues and embryoes
So how can we make a sample for tomography?
Human skin tissue (CEMOVIS) Zebrafish embryo (plastic embedding)
Al Amoudi et al, Nature 2007 Nixon et al, Traffic 2008
Tom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Tracking images
Track
Record
Tracking images are needed to keep the same area in the field of view, and focus is needed because the tilt axis of the grid does not necessarily pass through the area being considered. Track, tilt, track, focus, record is iterated.
2. Freeze substitution, low-temperature embedding
1. High pressure freezing
3. Sample sectioning at room temperature
Tokuyasu method for immuno-labelling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repeated from lecture 6 by Sjors Scheres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weighted back projection
Let us suppose we take projections of our image along different directions Smith,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2011
CEMOVIS: Cryo Electron Microscopy Of Vitrified Sec8ons
Vitrified samples can be sec1oned at at cryo temperatures – no stain, no embedding.
OK, now we have a sample. How should we get the data?
Tom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Tracking images
Record
Track
Tilt axis
*low dose acquisition explained in lecture 4 by Lori Passmore
Tom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the missing wedge
Tilt series ±30° Ice thickness increases as we tilt. Cannot tilt to 90°
There is missing information along the beam direction leading to artifacts in the resulting reconstruction Palmer and Löwe, Ultramicroscopy, 2013
*repeated from lecture 3 by Chris Russo
Tom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energy filtration
OK, now we have our data. How should we make tomograms?
*repeated from lecture 3 by Chris Russo
Sample preparation: in vitro systems and viruses
Dubochet and colleagues 1984 EMBL
*repeated from lecture 1 by Tony Crowther *see also lecture 4 by Lori Passmore
Tilt series
Tomogram
The principle of 3D reconstruction analogous to single particle analysis
What is tomography? tilt series is used to obtain a tomogram
Sectioning of cryo-protected frozen (sucrose) samples, followed by immunolabelling, contrasting and imaging at room temperature.
Sample preparation: thick samples (CEMOVIS)
Cylindrical specimen holder to circumvent the missing wedge
Saxton et al, Ultramicroscopy, 1984 Palmer and Löwe, Ultramicroscopy, 2013
Tomographic data collection: energy filtration
Sample preparation: thick samples (CEMOVIS)
CEMOVIS: Cryo Electron Microscopy Of Vitrified Sec8ons
Vitrified samples can be sec1oned at at cryo temperatures – no stain, no embedding.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weighted be projections, and smear them along the direction where they came from (tilt angle) and simply sum the smeared images. This is a simple back projection. Smith,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