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教学风格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师教学风格化

一、师生一体化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允许每位学生凭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验来分析判断各种现象和本质,允许他们自由地展开讨论,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敏捷。总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二、语言图像化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手段和重要工具,课堂上运用准确周密、简洁生动、幽默诙谐、有张有弛、抑扬顿挫、深入浅出的语言,不仅能把无声无息的书本知识讲得有纲有目、有理有情、有声有色,给学生以立论有据、脉络清晰、泾渭分明之感,而且能给予学生以“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语言美的享受。在地理教学中,由于涉及大量的地理事象,因此,教师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会使学生眼前浮现出各种地理事物的真实表象,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使所学的知识记忆牢固,久久难以忘怀。教师的课堂语言除口头语言外,还有文字的、图像的书面语言。图像语言的运用会使学生对于学科知识,不仅易于理解、掌握,而且易于记忆。尤其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判读和使用。目前,各种直观教具、视觉教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这应该是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特征。

三、教学机制结构最优化

教学机制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抓好如下几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机制结构达到最优化。

1. 洞察力。培养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具有合理安排教与学的协调能力。

2. 思辨力。培养教师具有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种思辨能力,如处理不同个

性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矛盾的能力。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及学习与生活情感的反应,积极思维,设计对策。

3. 反应力。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内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作出反应,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的关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4. 判断力。培养教师具有准确果断处置偶发事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要善于选择最佳的处置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学生群体之间心悦诚服。

5. 应变力。培养教师控制和调节教学气氛的能力,重点是把握“教态”、调控“学态”能力,如当教学方法不当、自身教态失误、学生学态不佳等引起教学中出现错综复杂局面时,能迅速使教与学两个子系统相互协调。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艺术包括组织、讲解、板书、表达、批评与鼓励、控制与协调等教学技能的创新和创造性的运用。

1. 严密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是集中学生注意力,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它包括课堂秩序的组织、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生思维的调动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兴趣。

2.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归根到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学虽无定法,但要得法。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两方面:一是课前备课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特点和对学生的评估,精心设计、确定的主要方法;二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调整,灵活运用的方法。地理教学方法必须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由直观到抽象再到实践。应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群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的关系;正确处理地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巩固与提高的循序渐进的关系。同时,注意地理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区域性。地理教学方法大体上可遵循两大基本原则:

(1) 多层次原则:“点—线—面”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多层次教学,由“点”延伸到“线”,辐射到“面”,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同步启动、展开和深化的过程;通过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教学共振效应。

(2) 全方位的原则:“看—听—读—思—讲—问—练”相结合。根据人脑的生

理结构特点,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该加强直观的方法,通过图表填绘、实验演示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讲求运用语言的艺术,通过讲述、启发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运用练习和实习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

3. 利用好板书。板面上点、线、字、词、句、符号、图表等信息通过人的视觉映入大脑,有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印记。课堂上条理明快、工整规范、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层次分明、娴熟形象的板书、板图、板画的绘技艺术,具有观赏性、提要性、美观性和极强的教学艺术感染力,也应是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学功底。

五、教学过程节奏化

一堂成功的课应具有一定合理的教学节奏,而课堂教学的节奏应根据课题内容分布的特点和课堂中学生的理解程度、学习态度和生理规律等情况合理调配时间,灵活驾驭。

从课题内容上看,每堂课都有若干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可把一堂课中需要传授的知识划分为3~5 个知识块。再根据各知识块的主次,合理分配相应的时间。

从教学环节上看,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引入课题、讲授新课、板书、小结、课堂练习和辅导、布置作业几个环节。由于各教学环节的特点不同,使地理课堂教学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节奏性。如当课堂纪律正常时,组织教学的时间必然短,引入课题一般以3 分钟左右为宜,节奏宜快。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看,教学节奏除了受教学内容和环节的制约外,还受学生主体反馈情况的制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思考、练习、向学生提问等方式,反馈学生群体或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通过教学机制纠正或排除某些教学干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时时从整堂课出发,调整各知识块的传授容量和各环节的速度,把握好教学节奏。

六、师“导”生“演”风格化

1. 导“思”。导思,即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及其反馈的过程。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