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一)
我国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理性思考和战略路径
我国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理性思考和战略路径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主线。
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是中央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和发展模式的深刻认识,也为今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指导。
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三者并举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其内涵而言,文化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是文化产业集约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主要特征。
一、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内涵与特征所谓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以单位资源产生最大效益为目的,通过对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提高文化产业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发展方式。
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理想状态应该是,文化产业以质量、效益提高的方式良性发展,形成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这种理想状态表明文化产业已经充分利用了规模经济效益,产业的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产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达到了最优状态。
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是一种宏观上强调内涵、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的模式,其中蕴含着效益最大的理念。
这里的效益最大是指有效配置资源谋求盈利最大化,即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财富。
但是我们要把这里的效益最大理念与狭隘的效益追求观念区分开来。
狭隘的效益追求观念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缺乏正确使用和保护资源的责任,常常是为获得局部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为获得短期效益而无视长远效益,违背了资源配置有效性的根本原则。
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主要特征为:一是规模化具有较高的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即产业内的企业处于规模经济水平,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企业的产量占整个产业产量的比例较高;二是专业化文化企业之间具有科学的分工协作,即产业生产力组织和配置合理,具有较高的分工水平,纵向一体化企业的产量占流程各阶段产量的比例分布合理,产业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我们必须真正理解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的内涵,防止生成文化产业分散状态和过度集中状态,扫除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保护策略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保护策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威胁。
为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保护策略。
一、发展策略1. 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了扶持中国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在各地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这些园区将为传统文化相关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专业的扶持服务,如税收减免、土地供应和创业培训等。
通过集中资源和优势,这些园区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创意人才,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2. 加强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融合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手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开发虚拟博物馆、文化艺术App和传统手工艺品的网络销售平台等,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和市场。
3. 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的培育与推广文化创意产品是传统文化产业的核心。
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培育与推广,提高产品的创意和质量。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基金支持传统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举办展览和文化活动,打造传统文化创意品牌。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推广和宣传,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购买这些产品。
二、保护策略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为了保护传统文化,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执行力度。
这些法律法规可以包括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侵权行为的打击和知识产权的保护等内容。
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保护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的权益。
2. 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传统文化的保护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整理,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和专家学者。
同时,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理解。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同时,文化产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产业,包括电影、音乐、出版、艺术、旅游等若干个领域。
文化产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更能带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形象和软实力。
因此,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文化产业是指在文化和创意领域内,透过有形的物资和无形的服务再造产业价值的经济活动。
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强,创造效应显著,有助于培育创新创意人才,提高城市软实力和倡导文明、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文化市场消费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同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投入也是越来越多。
但是,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产业链不完善,资本运作不规范,文化产业经营风险较大等等。
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必要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是制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指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发展水平。
制定规划可以使文化产业发展更有方向性,投资更高效率,经营更有保障。
(二)构建完整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
规划可以帮助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协作的合作关系,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支持产业链各个环节快速衔接、开展协同创新。
(三)整合资源,形成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规划可以对文化产业进行整合,加强文化产业的条件创造,减少资源浪费。
通过统一管理、加强合作,建立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
(四)保障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可以通过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方向,对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促使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1.未来发展方向确定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
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商品交易、文化旅游推广等方面给出明确的方向。
例如:发展文化旅游、拓展文化艺术市场、推广文化消费。
2.支持政策就关键城市、关键领域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办政策,即在文化产业重点领域采取鼓励、优惠、扶持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文化产业发展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文化产业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背景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其次,文化产品创新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
此外,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市场化程度不高,资源整合不够。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策略制定1.创新驱动,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灵魂,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鼓励文化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2.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要加大对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跨界融合,推动产业升级文化产业要与科技、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要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4.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将其融入文化产业中,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实施建议1.加强资金支持,推动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实施。
论中国文化资源
陈双瑜 汉秋妍
☞可持续发展方略 ☞整合规划方略 ☞市场化开发方略 ☞创新推动方略
☞人才资源开发方略
安塞腰鼓
兵马俑
秦始皇陵
一、可持续发展方略
一、可持续发展方略
资源消耗型 环境污染型
一、可持续发展方略
(一)科学、有效地保护我国
丰富的文化资源遗产 (二)在保护中求开发,在开发中 促保护,保护与开发并举
(二)做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 加强高等学校文化产业化学科建设
(三)完善人才选拔机制,改革人事管理 制度,鼓励人才在市场配置下流动
二、整合规划方略
(一)合理规划我国文化资源 产业化发展的空间布局
(二)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建设
象山影视城
三、市场化开发方略
(一)建立以市场化配置方式为基础 的多重文化资源配置方式
(二)加强对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
三、市场化开发方略
(三)完善文化立法,营造公平、有序、 资机制
四、文化创新推动方略
(一)以文化理念创新为先导 (二)以文化体制创新为支撑 (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四、文化创新推动方略
(四)以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 内容提供商为重点 (五)以推动文化企业成为 文化创新主体为手段
(六)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保障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五、人才资源开发方略
(一)明确文化产业人才的核心地位
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与发展
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则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话题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文化产业的战略,并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中的一个明星产业。
据统计,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7%。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增长,比如文化旅游、文化创意、广告等。
二、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对文化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
首先,在政策层面上,国家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比如财政扶持、税收优惠、人才扶持等等。
其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家加大了对文化场馆、文化中心等的投资力度。
还有,在文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上,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支持与推广。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据分析,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出现以下几个趋势:1. 文化产业将加速由单一的文化制品向以文化服务和体验为主导的方向发展,比如在线教育、电子阅读、在线音乐等;2. 中国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文化的深度和价值,比如将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在文化传承发挥更大的作用;3. 中国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化,不仅将中国的文化推向世界,同时也将引进外来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4. 文化品牌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未来的发展挑战虽然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和政策支持,但同时也要面对一些发展挑战,比如:1. 人才不足。
文化产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创意和商务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人才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2. 品牌建设不足。
由于中国文化产业的起步较晚,因此要在国际上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还需要时间和努力;3. 版权保护存在问题。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研究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摘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关键词】文化产业,思路,对策抓机遇,迎接挑战,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应做到以下六个方面:一、观念的解放与创新,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观念的解放与创新,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前提。
例如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上,要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误区,力争双赢。
过去过分强调文化经营单位的事业性质及其公益性,而忽略了文化的产业性质,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思想障碍。
后来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双重定位,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完全做到规范的企业化管理和运作确实困难。
当然也不能一提文化产业就是文化的完全市场化,完全取消其 __功能。
又如在文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上,要走出绝对对立的误区,坚持两者结合。
真正好的文化产品不仅社会影响好,而且群众乐意消费,其经济效益也必然可观,也势必会实现文化产业的腾飞和崛起。
再如在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上,要走出“自然论”误区,不能以为我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就必然发达。
还如在文化消费与文化意识的关系上,要大力宣传、培育国民的文化意识。
要克服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满足于一般生存、忽视文化情操等种种认识误区和惯性思维。
二、进行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文化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创新,是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竞争力的根本。
近年来文化体制和机制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相对于经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而言明显滞后。
一是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建立强有力宏观调控。
首先要实现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通过“服务、咨询、监督、协调”等方式把文化市场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二是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
要改变主要依靠财政投入和文化企业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方式,运用投资控股、金融信贷、资本市场融资等手段,加快建立和发展文化产业基金组织、文化投资公司和资本市场融资等多元投资主体尤其是民间资本的参与。
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已经成长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产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将提升我国经济质量和水平,改变目前经济发展的落后模式和方式。
但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重点必须作出适当调整,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文化产业发展“边界”的突围,力促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同文化产业门类之间的渗透交叉,突破行政疆域限制壁垒,从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迎接“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的繁荣。
融合不同行业延伸产业链条文化产业虽然在“十一五”期间获得了长足进步,在中心城市和部分发达省份,已经成长为战略支柱产业。
但从国家产业战略格局整体而言,还处于发展成长阶段,仍是需要大力培植扶助的新兴产业。
“十二五”时期,要强化引导,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渗透,实现产业文化化,从而提升传统产业的品格和质量。
首先,要支持和鼓励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农村建设融合,增加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品的精神文化价值,发挥文化产业对第一、二、三产业的带动提升作用,提高中国制造的文化附加值,发掘传统产业中的文化因素,创造跨界性新生产业,比如观光农业、工业旅游等。
特别是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为传统产业升级增值,为制造业产品的外观造型、包装设计、形式构造、品牌咨询等提供艺术设计性的应用服务,由此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彻底改变“纽扣现象”。
其次,要强化文化产业与传统服务业之间的融合,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通信、会展、教育培训、健身休闲等行业的融合发展。
文化内容和服务创新能够给第一产业带来吸引力和崭新的体验,增加产值,拉伸产品线,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空间。
作为内容产业的文化产业也要跟上“三网融合”的步伐,让文化内容成为推动新型服务业态和消费业态发展的体验对象和服务内容。
此外,要注重文化行业之间的渗透融合,延伸产业链条,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化。
金融危机曾经对劳动密集的文化产品制造业冲击较大,为内容服务的文化产业门类,如广告、出版产业低端、会展等产业,也受到较大影响。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当今社会,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丰富人民精神生活、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制定一份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文化市场日益繁荣,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影视、音乐、动漫、游戏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企业。
同时,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网络文化、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和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创新能力不足,优质内容供给相对短缺。
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此外,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特别是高端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从国际形势来看,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二、发展目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是:1、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增长。
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2、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
鼓励原创,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3、促进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
缩小区域差距,推动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崛起,实现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4、加强文化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推动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国际市场,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重点发展领域1、影视产业加大对影视制作的投入,支持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生产。
加强影视产业基地建设,提高影视制作的工业化水平。
鼓励发展网络影视,拓展影视产业的发展空间。
2、音乐产业培育原创音乐人才,推动音乐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加强音乐版权保护,规范音乐市场秩序。
中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中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文化消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地方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增强地方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但在当前的环境下,地方文化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现状分析地方文化产业是指在各个地方文化背景下,以该地区文化为支撑的文化产业。
如戏曲、民间艺术、民族文化、文化旅游等。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但在当前的环境下,地方文化产业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资源分散。
由于地方文化产业与地域文化息息相关,不同地方文化素材的独特性使得资源无法整合和规模化运作。
2.产业门槛较高。
对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等领域,由于专业技能、工艺制作等方面的门槛限制,尚未发展起精细化的产业链。
3.市场趋同。
由于市场需求相似,地方文化产品定位不清,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
4.知名度不够。
地方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相对较差,制约了地方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的进程。
二、发展策略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呢?下面是本文提出的几点发展策略。
1.整合资源。
推动地方文化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这一点可通过政府的支持,在地区级别构建具有地方特色和产业链条的地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实现文化资源动态配置。
2.拓展市场。
积极发掘市场需求,创新文化产品营销方式,提高地方文化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使之走向国际市场。
这需要与其他行业联动,如与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融合,打破地域限制,推动地方文化产品的集约化发展。
3.建设品牌。
通过多种手段拓展地方文化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可通过文化节庆、人才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媒体宣传等形式实现。
4.加强文化创新。
充分挖掘创意和创新潜能,推进文化精神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升级换代。
中国文化发展战略(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制定了全面的文化发展战略。
本文将从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化发展战略。
二、文化产业发展1. 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为文化产业提供有力保障。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 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我国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形成了以创意为核心、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重点发展影视、动漫、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3. 文化产品创新创新是文化产业的灵魂。
我国文化产业要注重产品创新,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档次和竞争力。
鼓励文化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内容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发展。
4. 文化产业市场拓展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通过参加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国际文化节等活动,加强与国际文化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1.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文化创新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鼓励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文化创新项目,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3. 文化人才培养加强文化人才培养,提高文化人才素质。
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训、引进和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文化人才。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方略
S c。 i d 。
i 。。 h l 怒m R 。
d i1. 99 ji n 10 7 9 .0 1 1.4 o:03 6 /.s .00— 6 5 2 1.3 0 9 s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 的基 本方略
孙 国学
( 赤峰 学院经济管理 学院 ,内蒙古赤峰 04 0 ) 20 0
摘要 :在文化产 业发展过程 中 ,制 定正确的发展 方略 ,是 必须解 决的 首要 问题 。发展 文化 产 业要 转 变观 念 ,坚
持 市场取 向 ,立足 大众文化 需求 ,实行 市场化运作 ;要 突出个性 创意 ,依 靠科技 创新 ,实施 品牌 战略 。文化产
业 的内部融合 以及与其他 产业的结合是 文化产业 的发展趋 势,产业链打造是其 重要环节。 关键词 :文化产 业;特性 ;发展 ;方略 中图分类号 :F 6: 14 2 G 2 文献标识码 :A
t n,t mp e n h r n t tg . T e c l r d sr g i tr a so swel st e oh ri d sr  ̄u in wi e t e i o o i lme t e b a d s ae y t r h u t a i u t ne n f in a l a h t e u t ul n y l u n y no l b l h c l r n u t r n fd v l p n .w ih id sf h i i e i mp r n ik u t a i d sr te d o e e o me t h c n u t a c an w l b t i o t tl . ul y i l l s a n
(c ol f cnmi n n gm n ,C i n nvr t,C i n 2 00,C ia S ho oo c a dMaae e t h egU i sy h eg04 0 oE s f ei f hn )
论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战略
化产业是异常独特而又极其复杂的新兴产业 。 一方 面 , 它离不 开文化 , 就如 同树木离不开大地一样 。 文化如 同 培育树木生长的土地 ,文化 产业则是 文化 之地上正蓬 勃生长 的树木 , 是文化 积淀的产物 。另 一方面 , 它离 不 开经济 ,是庞大 的社会 生产系统 中精 神生产力发 展的 现代形态 , 国民经济发展 的新 的增 长点 , 是 是产业 不断 升级 的新 阶梯 。 基于这种情况 , 国也 日益重视文化建 我
一
国家 , 这个欧洲经济危机下都还 可 以保持增 长 , 在 可见 国民素质之高 。对 比到国内 , 我们 过多的考试是不是 已 经 制约了我们教育 的发展 。学 生在疲惫 的应 付各类考 试中, 哪来 的时间去发展 自我 。 在是该 推行无 国界教 现 育 的时候 了。 国外 的优秀经验为什么不可 以借鉴呢? 构 建高效课 堂是推进素质教育 、 深化课程改革 的关键币 帐 本要求 , 只要 我们投 入其 中 , 自身做起 , 每节课 做 从 从 起, 从每一个环节做起 , 从点点滴滴做起 , 在教学实践 中 认真学 习 、 积极探 索 、 深入研究 , 堂教学 的有效 性 、 课 高 效性就会 指 日可待 。我们 的教育 不是做成百上 千 的试 卷, 不是每次考试都考 10 不是考上名牌大学 。 0 分 而是 要在我们 社会 这个大课 堂 中 , 能够 独 当一面 , 能够体现 自己的价值 。知识是无 国界的 , 只要构建我们 的现代课 堂 , 国际接轨 , 与 古为今用 , 洋为中用 , 借鉴先进 、 秀的 优 教 育方法和理念 , 促进我 国的教 育业 的发展 , 相信在不 久的将来我们 的教育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
时, 老师还要 和学生一起活动 。他们 教材越来越 薄 , 家 庭作业越来越少 , 但学习成果 非常高。这个北欧 的发达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发展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形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升国家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文化产业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全面的规划,以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的文化产业政策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
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是衡量一个政策的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在制定政策时,应加强产业统筹,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创新性和差异化的优势。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意设计、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等新兴行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和设施应得到积极推进。
四、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推动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旅游、教育、金融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上,政府应提供支持政策和金融支持,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五、加强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创新是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创新研究和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事业单位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特色、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
六、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培养体系,提供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和优越的培养环境,吸引更多有创意、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加入文化产业。
七、加强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推动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绿色环保等特点,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国亟需制定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1)国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全球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国纷纷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战略重点,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2)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
2. 意义(1)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可以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自信。
(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绿色环保等特点,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3)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目标1. 总体目标到2025年,我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占全球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2. 产业布局目标(1)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2)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文化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崛起。
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措施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1)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2)完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保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民战略与路径选择(一)【推荐下载】
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民战略与路径选择(一)一、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现状作为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华文明是全世界惟一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随着我国主要中心城市步入小康社会,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信息、教育、娱乐、旅游、体育等文化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仅以云南为例:2005年1~6月,云南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03.14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2.2%;接待海外入境游客69.1万人次,比2004年同期增长48.4%。
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亿美元,增长36.1%。
同期接待国内游客3507万人次,增长16.5%。
但是,我国民族文化产业虽然发展很快,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品牌意识、特点不鲜明,民族文化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为欠缺;二是民族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不高,文化产品附加值较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产业链;三是虽然文化消费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产品营销手段较为单一,导致产品内在的经济价值严重低于市场价值。
二、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集团,发挥“优势发展、重点布局”战略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区域都有各自浓厚的、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色。
同时,各区域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根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的“发展极”理论,本文尝试将我国划分为8大具有文化代表性的区域,每个区域以2~3个城市作为区域发展极,创建区域民族文化品牌。
(1)构建以北京和天津为中心的大华北区民族文化产业区。
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立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和新中国的首都,在人文景观方面有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如故宫、颐和园、长城等都是享誉中外的世界遗产,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与北京代表的“皇家情怀”相反,相邻的天津则代表一种“平民文化”,相声、话剧、天津快板都是街头巷尾群众表演的文化形式。
以“皇家·平民”作为其品牌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方略(一)〔论文关键词〕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方略论文摘要”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经济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使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功能效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使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这就需要重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发展方略问题研究,而可持续发展方略、整合规划方略、市场化开发方略、创新推动方略、人才资源开发方略等五个方略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思维导向和根本保证。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文化生态系统多姿多彩,文化资源察赋独特、丰厚,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随着小康社会目标及和谐文化建设任务的确立,社会各界对我国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多层次价值的认识逐渐深人,对其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和直接。
发达国家发展文化经济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在国家文化经济中所起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其产业化进程,宏观的思考和方略的制定必不可少。
要使我国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功能效用,促进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文化资源潜力转化为文化产业实力,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就必须重视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方略选择问题。
我们认为,就方略思路而言,中国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需要坚持实施五大方略,即可持续发展方略、整合规划方略、市场化开发方略、创新推动方略、人才资源开发方略。
这五个方略的实施可以为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实现提供思维导向和根本保证。
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就这五个方略的选择与实现途径展开探讨。
一、可持续发展方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人类社会走向21世纪文明的共同道路,是现实社会、经济、环境和人口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源具有消耗性与非消耗性、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辩证统一的特征。
许多文化资源如作为旅游文化的自然生态景观,作为无形资源基础的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品牌资源等,都可以反复利用,具有非消耗性特征。
然而,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化开发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以“资源消耗型”和“环境污染型”模式来开发文化资源,盲目的发展消耗型文化产业,忽视文化积累和文化资源的再造,就会导致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与消耗。
因此,在文化产业领域,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文化的延续性和传承性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决定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必须尊重和保护人类的精神遗产,并对人类精神文化的延续作出有益贡献。
(一)科学、有效地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遗产全面理解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方略,对文化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根本保障。
首先应该对我国文化资源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归类,准确把握各类文化资源的特性,站在产业化开发的高度来审视文化资源,并建立一整套国家标准的文化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加强制度化保护,健全和完善分级分类保护制度,建立一套有规制标准和规范约束的完整保护体系。
第三,强化多样化保护方式,完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实行重点保护、专项工程保护和强调科学性保护。
第四,实行法制化保护,将文化资源的保护纳人法制化管理轨道。
(二)在保护中求开发,在开发中促保护,保护与开发并举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应该放在国家社会发展,现代化、市场化进程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虑。
文化资源的科学有效保护必须在开发中才能得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际上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所谓保护,实际上是开发性的保护,是动态的、创造性的保护;所谓开发,实际上是保护性的开发,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开发。
对于文化资源而言,其保护与开发应该是一个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互相强化的关系。
有效协调产业开发与文化资源保护的矛盾冲突,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保留原则与内涵式开发原则。
保留原则是文化资源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只有妥善加以保护,使文化资源不被毁坏、失传、湮灭,才有可能进行产业开发。
只有通过合理的产业开发,发挥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才有可能实施有效的保护。
内涵式开发原则也叫效率原则,讲求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深度和高度,强调消费精神需求的满足和人生意义的体验。
内涵式发展使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成为可能,也是遏制过度开发的必要条件,它体现为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高效开发并重。
通过开发利用来增强文化资源自身的造血功能,为保护文化资源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并把保护与开发融为一体的良性运行机制。
为此,要进行科学、合理、有序的资源开发,反对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急功近利做法,特别要避免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的弯路,确保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二、整合规划方略文化资源的整合规划就是将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将系统内各种文化资源通过联系、渗透、互补、重组综合起来,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
另外,还要在保持文化资源性质、特点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与其他因素一起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合理规划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决定方向,规划决定发展,规划决定效益。
规划的制定要遵循文化资源运动客观规律以及文化产业的运动规律、布局规律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控制文化产业布局的主体行为,通过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实现空间经济效益目标和公平目标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克服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趋同性,以及由这种盲目性和趋同性所造成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与恶性竞争。
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企业的趋集中化运动,实现文化生产力的集约发展。
文化资源开发的集中聚集,不仅有助于形成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对各种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利用市场信息,形成对各种文化资源的吸纳能力和辐射能力,提高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创新能力,节约文化资源的流通成本,继而全面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实现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的合理分散,实现文化空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的集中只有在一个适当的量度内才是有价值的,超过了一定的极限,产业生存空间的过于狭窄,必然引发和导致恶性的市场竞争,由此而造成的投资环境的破坏必然导致文化资本的外流,进而最终导致整个产业发展的停滞和衰败。
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布局的战略思维应该是:在实现对原有发达区域文化资源开发以及产业结构策略性调整以达到布局合理化的同时,推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产业化进程,尤其是推动广大落后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在实现效率目标的同时实现文化产业布局的空间公平。
(二)推动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文化产业集群是集中于一定区域内、处于相同文化资源链上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文化企业和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集聚体。
文化产业集群有利于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形成品牌效应;有利于文化产业分工的深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共享与区域优势互补;有利于专业性文化产品市场的培育。
依据我国文化资源分布的特征,做好文化产业集群的区位选择。
文化产业集群的初始区位选择,既要重点考虑区域文化资源的察赋、特点,以之作为选择文化产业集群区位提供依据,又要围绕不同的文化要素储备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集群。
发挥政府在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的作用,利用经济手段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初始形成提供政策扶持、基本投资支持。
加强重点文化产业带建设。
根据《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产业整合,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
积极发展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
推进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加快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加人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
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促进各种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
形成若干出版、印刷复制、影视制作和文化产品批销等产业中心,重点建设一批大型影视制作、动漫、音像电子、印刷复制和演艺等产业示范基地。
三、市场化开发方略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提供了资源供给和资源保障,但再丰富的文化资源并不天然就是文化产品和产业成果,它必须经过产业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才能转化为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
文化资源只有依靠产业化生产和市场化开发才能发挥其功能作用,产业化和市场化对文化资源的属性和功能的实现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建立以市场化配置方式为基础的多重文化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文化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必须建立以功能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机制,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整合。
文化资源优化整合关键在于建立以市场化的文化资源配置方式为基础,计划配置方式为补充,计划市场配置方式起调控作用的多重互补的文化资源配置机制。
文化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就是使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在文化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文化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高效率,加快资源增量的实现和资源共享的达成,继而最大限度的实现文化供求的均衡。
文化资源的计划配置就是国家按照社会效益原则无偿投资配置文化资源,并且完全由国家进行事业性管理,这种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在一些市场机制不灵或不能正确发挥作用的文化领域,如国家文化安全、公益文化设施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资源的计划配置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保障市场经济秩序。
文化资源的计划市场配置,就是国家按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原则投资配置文化资源。
这种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负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重责任。
国家通过计划市场方式配置文化资源,可以利用独资、控股和参股的方法建立文化生产经营单位,然后以承包、租赁和股份制等方式将这类文化生产经营单位推上市场,使其完全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进行经营。
(二)加强对文化市场主体的培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企业是进行文化资源开发、发展文化产业的当然主体,是构建文化产业有机体的基础细胞。
着力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提高国有文化企业竞争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是推动我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必须鼓励依托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运用联合、重组、兼并、上市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重点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用强大的企业群体来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努力打破所有制界限,大力扶持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努力探索国有资产的多种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