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
农业微生物学教案一、课程简介章节名称:农业微生物学教案课时安排:24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 掌握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3. 了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微生物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 微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3. 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 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二、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 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2. 互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微生物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的定义、大小、细胞结构等。
2. 微生物的特点:生长繁殖速度、代谢类型、适应性等。
3. 微生物的分类: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等。
三、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实例。
2.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微生物在土壤肥力维护中的应用:细菌、真菌、微生物菌肥等。
2. 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拮抗微生物、生物农药等。
3. 微生物在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基因工程、转基因作物等。
四、教学活动课时:4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微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探讨微生物对农业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微生物与土壤环境的关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等。
2. 微生物与水环境的关系:水体微生物污染、水生微生物应用等。
3. 微生物与大气环境的关系:大气微生物污染、微生物空气净化等。
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
菌种筛选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步骤: 采集菌样:了解目标菌分布情况、首选样品是土壤 富集培养: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向所采土样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对象生长的条件,使样品中少量的能分解利用该营养物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以提高其在群体中的比例,使之便于分离。 纯种分离(参见第四章) 性能测定
(1)开发利用新的微生物资源,包括特异性的基因资源; (2)为微生物生理、遗传和分类乃至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生物电子器材等)的研究提供新的课题和材料; (3)为生物进化、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研究意义:
(五) 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
工业产品上的霉腐 大量的工业产品都是直接或间接用动植物作原料制成的,例如木制品、纤维制品、革制品、橡胶制品、卷烟、化妆品、中成药等。 有些工业产品如塑料、建筑涂料等很多微生物可以分解、利用。 光学仪器上的镜头,建筑泥浆、钢缆、地下管道、金属材料等,各种电讯器材、文物、书画等也可被多种特殊微生物所破坏。
两种可独立生活的生物,当它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根际微生物(教材P242)
什么叫根际? 也称根圈,指生长中的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包括根系表面至几毫米的土壤区域。 它是植物根系有效吸收养料和水分的范围,也是根系分泌作用旺盛的部位,因而是微生物和植物相互作用的界面。
淡水的pH值变幅从3.7到10.5,多数为6.5-8.5,因而适合于多数水生微生物的生长。
海洋微生物具有耐压、嗜冷和低营养要求的特点。
(三) 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
一)空气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没有营养物质、充足水分,有紫外线。 二)空气中微生物的来源 土壤、水、动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随气流运动被携带至空气中。
农业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农业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微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农业微生物学涉及到农作物的生长、土壤的肥力以及农产品的质量等方面,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农业微生物学的学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了解有所帮助。
题目一:什么是农业微生物学?答案:农业微生物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微生物的生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微生物应用技术的学科。
它主要探讨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应用,包括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微生物对农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及微生物在农产品加工和保鲜中的应用等。
题目二:农业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答案:农业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和活性,以及微生物与土壤养分循环、土壤肥力和土壤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2. 植物微生物学:研究植物与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包括植物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共生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对植物生长和健康的影响。
3. 农产品微生物学:研究农产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微生物在农产品加工和保鲜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4. 微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研究利用微生物制备的肥料和农药,探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环境友好性。
题目三:农业微生物学的应用有哪些?答案:农业微生物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制备的肥料,如固氮菌肥料、磷溶解菌肥料等,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
2.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制备的农药,如生物杀虫剂、生物杀菌剂等,可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3.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进行土壤修复和污水处理,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恢复环境的健康。
4. 微生物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利用微生物制备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可以提高畜禽的养殖效益,改善饲料的营养价值,减少饲料的浪费。
谈谈对农业微生物学的学习收获
谈谈对农业微生物学的学习收获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生物(包括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蓝细菌、古细菌,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单细胞藻类),以及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生物化学、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进化分类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必开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高新生物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及发酵工程就是在微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学》也是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发展及农林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广泛应用,微生物学对现代与未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及生活必将产生巨大影响。
历史起源经验阶段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
中国利用微生物进行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刻有“酒”字。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533~544)中,列有谷物制曲、酿酒、制酱、造醋和腌菜等方法。
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
公元1世纪的《氾胜之书》提出要以熟粪肥田以及瓜与小豆间作的制度.2世纪的《神衣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6世纪的《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
在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1796年,英国人E.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形态学阶段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
微生物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在农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学”是指探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学科。
在现代农业中,微生物学已经广泛应用到土壤调理、作物保护、动物饲料、水质净化等领域。
通过掌握微生物的特性和功能,可以开发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农业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微生物学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土壤调理中的微生物学应用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其肥力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1.促进有机物分解。
土壤中有机物主要是由植物残体、动物粪便和人工施入的肥料组成。
这些有机物是固体形态的,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成分,将其转化为植物能够利用的无机物质,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2.改良土壤结构。
某些微生物如根瘤菌和放线菌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同时也可以分泌黏性物质,将土壤屑粒粘合在一起。
这种效应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可耕性。
3.防止土壤流失。
微生物可以让土壤形成一层厚厚的木屑和苔藓覆盖层,从而起到防止土壤流失的作用。
此外,一些微生物如蚯蚓和螯虾可以将土壤压实,留住水分,防止土壤沉积。
二、作物保护中的微生物学应用保护作物从病害和虫害侵袭的危险中,可以有很多方法。
其中,利用微生物的抗生物质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是比较重要的。
1.利用微生物抗生物质。
许多微生物菌株能够产生抗生物质,如放线菌素、链霉素和波尼西林等。
这类物质在侵染植物时可以杀死病原微生物,从而保护植物的健康。
2.利用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有些微生物能够快速增殖,并在植物的茎和叶片表面形成一个保护层,可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
此外,许多微生物也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增加产量。
三、动物饲料中的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在动物饲料生产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主要有以下方面:1.制作饲料添加剂。
利用微生物,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一定的添加剂,可以增加动物的肠道菌群,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养殖比例。
农业微生物学习计划
农业微生物学习计划在当今农业领域,微生物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微生物在土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的肥力等。
由于微生物在农业中的重要性,因此学习农业微生物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业微生物学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
学习内容农业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态学、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微生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微生物在有机农业中的应用等。
为了全面了解农业微生物学,学生需要学习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基础知识,以及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方法了解农业微生物学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包括-学习课堂教学、实验室实践、实地考察、文献阅读、专业讲座等。
在课堂上,学生会学习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结构、生理、遗传、生态等。
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进行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培养等实验,以加深对微生物的了解。
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存环境,以及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文献阅读和专业讲座,学生可以了解农业微生物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学习资源学习农业微生物学的学生可以借助多种资源,包括教材、科研论文、专业书籍、互联网资源、实验室设备等。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它们包括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等内容。
科研论文和专业书籍可以让学生了解农业微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
互联网资源包括了大量的教学视频、科研资料、学术期刊等,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实验室设备是学生进行实验室实践的重要条件,它们可以让学生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等操作,以加深对微生物的了解。
学习计划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计划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学习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
首先,学生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包括了解微生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的应用技术、了解微生物在农业中的作用等。
农业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微生物学之父是哪位科学家?A. 李比希B. 巴斯德C. 列文虎克D. 达尔文答案:B2. 微生物的细胞壁主要由哪种物质组成?A. 纤维素B. 几丁质C. 蛋白质D. 脂多糖答案:D3. 以下哪种微生物不是原核生物?A. 细菌B. 放线菌C. 酵母菌D. 蓝藻答案:C4.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中,哪种类型不需要氧气?A. 需氧型B. 厌氧型C. 兼性厌氧型D. 微需氧型答案:B5. 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是?A. 细菌B. 真菌C. 藻类D. 原生动物答案:A6.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最快的是?A. 细菌B. 酵母C. 霉菌D. 病毒答案:A7. 微生物学中,哪种微生物是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体?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原生动物答案:B8.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单位是?A. 种B. 属C. 科D. 目答案:A9. 微生物的培养基中,哪种成分是必需的?A. 碳源B. 氮源C. 无机盐D. 维生素答案:A10. 微生物的菌落特征中,哪种特征可以区分细菌和真菌?A. 形状B. 颜色C. 边缘D. 菌落大小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A. 温度B. pH值C. 光照D. 氧气答案:A|B|C|D2.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主要作用包括?A. 肥料生产B. 病虫害防治C. 土壤改良D. 食品加工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微生物可以用于生物肥料的生产?A. 固氮菌B. 放线菌C. 酵母菌D. 真菌答案:A|B4.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包括?A. 污染物降解B. 废物循环利用C. 温室气体排放D. 生物修复答案:A|B|D5. 以下哪些微生物可以用于食品发酵?A. 乳酸菌B. 醋酸菌C. 酵母菌D. 霉菌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所有微生物都需要氧气才能生存。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课件
注意实验器材的清洁和消毒, 保证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02
实验材料和器具
实验材料
土壤样本
用于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 。
水样本
用于研究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 。
农产品样本
用于研究农产品上的微生物群 落。
培养基
用于培养和观察微生物的生长 。
实验器具
显微镜
培养皿
移液管和吸管
灭菌锅
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 和结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微生物进行改造,提高其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03
展望
随着农业微生物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可以探索更多具有应用前景的微生
物资源。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动农业微生物学在农业
生产、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微生物分离
将采集的土壤样本进行稀释处理, 将稀释液涂布在培养基上,培养一 定时间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微生物纯化
通过反复划线法或稀释接种法,将 杂菌去除,获得纯化的微生物菌落 。微生物培养和观察源自01培养条件观察记录
02
03
数据分析
根据目标微生物的特性,设置适 宜的培养温度、湿度、pH等条件 。
定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 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信息 ,并拍摄照片或录像。
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 。
微生物鉴定和分类
01
02
03
形态学鉴定
根据观察到的菌落形态、 细胞形态、染色反应等特 征,初步确定微生物的种 类。
生化鉴定
通过测定微生物的酶活性 、代谢产物等生化特征, 进一步确定微生物的种类 。
分子生物学鉴定
《农业微生物学》课件
THANK YOU
《农业微生物学》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农业微生物学简介 • 农业微生物的种类与特性 • 农业微生物的应用 • 农业微生物的未来发展前景
01
农业微生物学简介
农业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农业微生物
在农业生产、植物保护和土壤改 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 。
分类
细菌、真菌、病毒等,每种微生 物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和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特性
土壤微生物具有适应土壤环境的特点,如耐酸、耐盐、耐旱 等。同时,土壤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强,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 繁殖,对土壤的改良和肥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水体微生物
水体微生物的种类
水体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等。这些微生物在 水体生态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净化水质、提供氧气等。
农业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养分转化和土壤结构的改善,提高土 壤肥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
提高农作物抗病性
促进绿色农业发展
利用农业微生物资源替代化学肥料和 农药,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的农 业生产方式,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 全。
通过接种有益微生物,增强农作物对 病害的抵抗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降低环境污染。
促进植物生长
一些微生物可以分泌植物 生长激素或生长调节剂,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 。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治植物 病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 用,降低环境污染。
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
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污水中的 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净化水
质。Biblioteka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物质,修 复被污染的环境。
空气微生物的特性
农业微生物学河南农业大学ppt课件
除虫链霉菌
卡特利链霉菌
诺 尔 斯 氏 链 霉 菌
菌落特征
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 状上有一薄层彩色的“干粉”;菌落 和培养基的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以及 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 象等。
应用:放线菌对人类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它能产生大量 的、种类繁多的抗菌素。自1943年链霉素提取以来, 已经发现和分离到由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有4000多种。 放线菌还是酶类、维生素的生产菌;有的放线菌有固 氮能力;放线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分解复杂:只有极少数放线菌对人类构成危害,某些 Actinomyces(放线菌属)菌种引起动物放线菌病 (皮肤、脑、肺和足部感染),某些Nocardia(诺卡 氏菌属)引起人和动物的诺卡氏菌病;还有少数放线 菌能引起植物病害。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放线菌的繁殖
无性孢子(主要)
菌丝片段
分生孢子
孢子囊孢子
横隔分裂 缩缢分裂
放线菌的生活史
放线菌的代表属
①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共约1000多种。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菌丝体有基内菌 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之分;孢子丝和孢子的形态因种而异。 抗生素主要由放线菌产生,而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
②诺卡氏菌属(Nocardia)
此属中多数种没有气生菌丝,只有营养菌丝。在培养15h至 4天内,菌丝体产生横膈膜,分枝的菌丝体突然全部断裂成杆状、 球状或带叉的杆状体。
常生活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呈微碱性的 土壤中。土壤中的放线菌种类最多,数量可达 105~106个/g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是典型 放线菌的代表。放线菌为分枝丝 状,整个菌丝是连通的,不断分 裂的核存在于整个菌丝内,由于 菌丝无隔,故为单细胞多核。
农业微生物学
柯赫氏法则
1 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 3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 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1.3 微生物的历史
• 4生化水平阶段:1897年-1953年,生化水 平研究;发现微生物学的统一代谢规律; 广泛寻找微生物有益产物;微生物工业化 培养技术的建立。Büchner与Fleming 1897年,Büchner无细胞的酵母抽提液对葡 萄糖进行酒精发酵成功。 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 1943年,Chain*与Florey*完成青霉素工业化 生产的工艺。
1.3 微生物的历史
• 5分子水平阶段:1953年-现在,分子生物 学理论、基因工程、生物信息学。Watson 与Crick
1953年, Watson*与Crick* 发现DNA双螺旋 结构。 1977年,Sanger*对噬菌体DNA进行了全序 列分析。
1.5微生物的共性
1体积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4适应强,易变异
突变率:10-5 – 10-10
5分布广:
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
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
数十公里的高空(最高为离地85公里,须用火箭采样); 几千米的地下; 强酸、强碱、高热的极端环境; 常年封冻的冰川;
南极Vostok湖冰芯样品中的微生物
• 微生物大体包括:Viruses病毒、Bacteria细菌、 Protozoa原生动物、Algae藻类 、 Fungi真菌、 Helminths寄生虫(Parasitic worm)。
农业微生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多个方面,包括土壤微生物、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微生物肥料、微生物防治等。
以下是农业微生物学的一些主要内容:
土壤微生物:研究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分布及其在土壤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中的作用。
土壤微生物可以促进养分的转化和循环,对土壤质地和结构有影响,并参与植物营养吸收过程。
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植物根际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植物根际微生物可以通过共生固氮、产生植物生长激素、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等方式对植物生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微生物肥料:研究利用微生物制备的肥料,如微生物菌肥、微生物有机肥等。
这些肥料可以通过微生物的生理活性、生物固氮、有机质分解等功能,为植物提供养分,并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
微生物防治:研究利用微生物对植物病害和害虫进行防治的方法。
一些微生物可以产生抗菌物质、拮抗病原微生物、寄生或捕食害虫等,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生物控制。
农业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同时,它也涉及到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农业微生物学答案
农业微生物学答案一、名词解释1. 生长曲线:在分批培养中,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就可以画出一条有规律的曲线,这就是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2. 氨化作用:就是微生物将有机氮化物转化成氨的过程。
3.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4. 拮抗作用:由某种微生物的生长而引起的其他条件改变抑制或杀死他种生物的现象。
5. 菌落: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局限一处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即称为菌落。
6. 朊病毒:朊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杆状颗粒、直径26nm,长100~200nm(一般为125~150nm)。
7. 拮抗作用:所谓拮抗,系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某种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
8.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0.l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9. 生物固氮:生物固氮是指分子氮通过固氮微生物固氮酶系的催化而形成氨的过程。
10. 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的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为一至在数十根,具有运动的功能。
11. 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12. 微生物连续培养:连续培养又称开放培养,是相对于上述绘制典型生长曲线时所采用的那种单批培养或密闭培养而言的。
13. 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的微小生物,就称真核微生物。
14.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也是整个生物界中尚能找到的能独立营养最小型生物。
15. 假根: 功能是固着和吸取养料,是根霉属霉菌匍匐枝与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根状结构。
16.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通俗名称,意即“发霉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比较发达而又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微生物:微小生物的总称,涵括全部细菌和古菌,以及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还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
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根圈效应:植物根圈土壤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都明显与非根圈土壤微生物不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性现象。
微环境:指紧密围绕微生物细胞的环境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生物固氮: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毒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溶源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宿主称为溶源菌.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核酸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
处于这种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与表达的亚病毒因子。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药物、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
噬菌斑:当一个噬菌体感染一个敏感细胞后,隔不久即释放出一群子代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它们通过琼脂层的扩散又侵染周围的宿主细胞,并引起它们的裂解,如此经过多次重复,就出现了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噬菌斑,它是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细胞分裂后不能分散开来,因此相对地固定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群落,称为菌落。
纯培养:只有一种微生物生长的培养物称为纯培养。
连续培养:如果在细菌进入对数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培养液,另一方面缓缓地以同样速度移去培养物(包括菌体和代谢产物),可以延长对数生长期,这种培养方法称为连续培养。
分批培养: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一次性加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的方法,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除空气的通入和排气,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灭菌: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杀死所有微生物及其芽孢、孢子的措施。
消毒:是指杀死或消除所有病原微生物。
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转化作用:是外源DNA(从供体细胞中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不经任何媒介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的过程。
选择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生长因子:是一类对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必须从外界直接获取才能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微量有机物.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光复活现象:经紫外线照射后受损害的细胞再暴露于可见光中,有一部分细胞可恢复正常生命的现象。
有氧呼吸: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呼吸,包括底物氧化及能量产生的代谢过程.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培养基: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鉴别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Tm(核酸的熔解温度):热变性中光吸收达到最大吸收(完全变性)一半(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称为DNA的熔点或熔解温度冈崎片段:亲代DNA双链在复制时逐步解开,因此,随从链的合成是一段一段的。
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DNA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链条链。
这样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被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
简答题1、以T4噬菌体为例,说明噬菌体的生活周期答:①吸附:T4噬菌体以尾丝牢固吸附在宿主细胞上后,靠刺突“钉”在细胞表面上。
②侵入:T4噬菌体尾部所含酶类物质可使细胞壁产生一些小孔,然后尾鞘收缩,尾髓刺入细胞壁,并将核酸注入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③复制: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T4噬菌体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后,会控制宿主细胞的合成系统,然后以T4噬菌体核酸中的指令合成噬菌体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质。
④装配:DNA分子的缩合-衣壳包裹DNA而形成头部-尾丝及尾部的其它部件独立装配完成,头部与尾部相结合-最后装上尾丝,至此,一个个成熟的形状、大小相同的噬菌体装配完成。
⑤释放:多以裂解细胞的方式释放。
2、菌丝的类型有几种?特异化结构有哪些?无隔菌丝有隔单核菌丝有隔多核菌丝菌丝的特异化吸器:是某些寄生性真菌从菌丝上产生出来的旁枝,侵入寄主细胞内形成指状、球状或丛技状结构,用以吸收寄主细胞中的养料。
菌核:是由菌丝团组成的一种硬的休眠体,一般有暗色的外皮,在条件适宜时可以生出分生孢子梗、菌丝、子实体等。
子实体:是由真菌的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缠结而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产孢结构,如伞菌的子实体呈伞状。
假根:根霉属真菌的匍匐枝与基质的接触处分化形成的根状菌丝,起固着和吸收营养附着细胞:是许多病原真菌和菌根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顶端的膨大部分,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面,下方产生侵入钉穿透寄主的表层细胞壁进入细胞内。
子座:由菌丝与寄主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状结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
3、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和学名的命名方法是什么?微生物的主要分类单位,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双名法:用两个拉丁词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第一个拉丁词是属名,它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拉丁词是种名加词,全部要小写,学名之后还要写出命名人的姓氏和命名年份。
三名法:表示一个种的亚种,则要在种名之后再加上一个亚种的名称。
命名:根据国际命名法规对所鉴定的物种给以科学名称。
4、画出细菌的生长曲线,说明细菌生长各阶段的特点,生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有何应用?可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延缓期:细菌细胞体积生长快,少数菌体开始分裂,曲线稍有上升。
对数期:代谢性强,细菌旺盛生长,表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
稳定期:某些营养物质被消耗,细胞生长分裂缓慢,曲线上升逐渐缓慢。
衰亡期:细胞生活力继续衰退,活菌数减少,曲线下降。
可以作为营养和环境因素影响的指标,亦可用做调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依据,指导微生物生产实践。
5、微生物学中培养基的配置需要遵守什么原则?具体操作过程如何?实验室常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包括哪些?实验室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的具体步骤以及常用温度和时间各是多少?(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2)营养物质浓度及配比合适(3)控制pH条件(4)控制氧化还原电位(5)原料来源的选择(6)灭菌处理过程:(1)原料称量(2)溶解(加琼脂熔化)(3)调节pH值(4)分装(5)塞棉塞和包扎(6)灭菌去皮马铃薯、葡萄糖或者蔗糖、琼脂、自来水步骤:(1)加水:使用前在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加水不可过少,以防将灭菌锅烧干,引起炸裂事故,加过多水可能引起灭菌物积水。
(2)装锅:将灭菌物品放在灭菌桶中,不要装得过满。
盖好锅盖,按对称方法旋紧四周固定螺旋,打开排气阀。
(3)加热排气:加热后待锅内沸腾并有大量蒸汽自排气阀冒出时,维持2-3min 以排除冷空气。
如灭菌物品较大或不易透气,应适当延长排气时间,务必使空气充分排除,然后将排气阀关闭。
(4)保温保压:当压力升至0.1MPa时,温度达121摄氏度,此时应控制热源。
保持压力,维持30min后,切断热源。
(5)出锅:当压力表降至“0”处时,稍停,使温度继续降至100摄氏度以下后,打开排气阀,旋开固定螺旋,开盖,取出灭菌物。
(6)保养:灭菌完毕取出物品后,将锅内余水倒出,以保持内壁及内胆干燥,盖好锅盖。
常用温度121摄氏度,时间15~30min6、微生物产生ATP的方式有哪些?微生物细胞通过哪几种方式吸收外界营养物质?各有何特点?微生物产生ATP的方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微生物摄取营养有胞吞作用和渗透吸收两大类型,主要方式有:简单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因转移7、试述古菌与真细菌的主要区别。
形态上差异极大,有的古菌呈扁平直角几何形状。
古菌有独特辅酶许多古菌有内含子,细菌没有古菌细胞膜含二醚而不是酯基因调节机制不同古菌大多喜高温,细菌大多不好热大多数古菌严格厌氧分子可塑性方面,古菌比细菌有较多变化古菌进化速率缓慢,保留了较原始的特征8. 试述根据F质粒的有无,可以把大肠杆菌分为几种类型菌株,请对它们进行简要说明。
答:根据F质粒的有无,可以把大肠杆菌分为四种类型菌株:1)F+菌株,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2)F-菌株,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3)Hfr菌株,Hfr菌株仍然保持着F+细胞的特征,具有F性菌毛。
4)F′菌株,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特称为F′因子。
9.10、试述细菌基因转移的3种主要机制接合作用:当细菌与细菌相互接触时,质粒DNA就可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转化作用:由外源性DNA导入宿主细胞,并引起生物类型改变或使宿主细胞获得新的遗传表型的过程,称为转化作用。
转导作用:当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来,再次感染另一细胞时,发生在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之间的DNA转移及基因重组称为转导作用。
11、从细胞壁结构方面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及结果。
原理:G+、G-主要由其CW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对乙醇的通透性,抗脱色能力的差异。
主要有肽聚糖的厚度和结构所决定。
G+的CW: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低。
乙醇脱色时CW脱水,孔径减少,透性降低,不易脱色,呈初染得蓝紫色。
G-的CW:肽聚糖层薄,脂质含量高。
乙醇脱色时,类脂被乙醇溶解,透性升高,细胞被复染显红色。
步骤:①涂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接种环挑取菌体均匀涂布于水中。
②固定:将玻片靠近酒精灯火焰,蒸干水分,但不要烤焦。
③初染:用碱性颜料结晶紫对菌液涂片进行初染。
④媒染: 以碘液媒染1min,水洗,吸干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