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数学课题组施庆伟、田丰执笔一、课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强调外部评价对学生方面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评价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影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主动生发挥。
2(由于种种原因,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沿未真正确立起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淡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低下。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评与反思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国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十分强调自我评价在教学以及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皮亚杰说:“教师不承担全部评价的责任,而是鼓励儿童逐渐参与对他自己的实践成果作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内日益得到教育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果,为我们开展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我们相信,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促进评价制度的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数学素养,为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的界定
自评与反思是指学生自己对学习结果的检查活动,它应该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
从广义上讲,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反思”是指个体头脑中对目标问题的反复、严肃、执著的沉思。
从狭义上讲,数学学习中的主体自评与反思,特指学生适时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自觉地把学习活动作为认识
对象,展开较为全面的思考总结,从而使学习状态进入了更优化的层面。
这种主体自评与反思,简而言之即让学生主体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最终实现掌握数学知识与形成反思能力的双赢。
我们所研究的就是狭义上的自评与反思。
我们的研究,旨在从数学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
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方法与策略,形成可操作的自我评价体系。
三、课题的理论假设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为根本,以加德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不断地修正自我,促进自己数学素养的为断提高。
研究与探索小学数学各年级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可操作性体系,训练方法和指导策略。
通过研究、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习惯,形成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评价的独立性,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2. 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互评他评, 不断补充自评的不足,通过与他评对照,提高自评能力,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3. 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全面性,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要使学生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把反思性思维运用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当前学生的自评和反思能力的现状,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对本课题的意见和建议.
(2)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的专著、论文、报道等,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通过文献研究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3)经验总结法.点面结合,及时总结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教育经验.
(4)行动研究法.强调对实验工作的反思与研究,分析在研究小学生数学自评与反思能力的培养中的存在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五、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5.09—2006.01):课题开题、准备阶段。
着重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数学课程标准》及有关评价与反思的最新理论,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等等,根据总课题
自选自定一个子课题,开展第一轮研究,成员完成学习笔记、教科研周记20篇。
第二阶段(2006.02—2008.01):课题研究的深入阶段。
总结第一轮研究的得与失,开展第二轮研究,着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评与反思能力的策略进行研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汇报,出《培养小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教学案例》。
第三阶段(2008.02—2009.8):课题研究提高阶段。
调查、修正课题研究方案,进行第三轮专题研究,研究与探索小学数学各年级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可操作性体系,撰写专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报告,做好结题及成果推广工作。
六、研究的操作过程
(一)形成了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系统操作体系
学生自评与反思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搭起的桥梁,是落实新课标中能力领域目标的重要载体。
我们首先对自评与反思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1.自评与反思的训练方法
(1)标准对照法: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并把评价标准和项目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达成度。
(2)习题自编法: 让学生自编习题,用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这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
(3)验证法: 运用数学学科所具有的验算方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4)预测反思法: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然后把预测结果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思考自己的得失,以评价自己对结论的理解程度。
(5)“换位”反思法。
“换位”即把关键词语换成其它词语。
如:除法、分数、比的性质中的“都乘以或除以”换成“都加上或减去”。
(6)逆向反思法。
逆向反思即从另一角度或范围去反思。
例如课本中说“通常”、“一般”就反思“特殊”,引导学生对此逆向反思有利于全面理解知识。
(7)逻辑反思法。
对解答结果进行反思,即反思结果是否符合自然规律。
(8)归类反思法。
归类反思,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反思把新知识归纳到旧的知识网络中,数学知识虽然很多,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对新学知识及时反思、归类,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
2.自评与反思的类型。
(1)个体自评与反思
个体自评与反思就是指以自我为主体的一种自评与反思,主要是学生个体对自我学习中的进程、效果等状态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不稳定及认知水平、控制能力还较弱的特点,我们应注重实时自我评价与阶段自我评价相结合,让自我评价
活动贯穿于学生求知活动和身心成长的整个过程。
“成长记录袋”就是阶段自我评价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2)同伴互评与反思
从儿童认识的发展特点来看,认识别人总是比认识自己在前。
因此,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同时,充分地利用他评和互评,不断补充自评的不足,通过与他评对照,提高自评能力,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探讨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和教学策略。
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
反思新旧知识的联系,以及旧知学习过程中积累课始的经验或教训。
可以设计诸如“你是怎么做的,回忆一下自己的
思考过程”“哪种方法更简便”“是什么原因导致
新授
了错误”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更深入
地思考。
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之处,安插判断、练习
纠错、辨析等反思性操练。
给学生提供空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小结
运用的数学思考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
作业适度拓展学习内容,以强化学生反思。
设计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是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教师成为学生主体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上述这些仅是“刚
性”安排,而诸如自评与反思意识的唤醒、反思内容的过滤、反思习惯的培养等“软性”设计,则更多地需要课堂现场的及时调控。
2.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教学策略.
(1)在回归生活的情境中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数学,“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也是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之一。
可见,让学生在回归生活的情境中反思,是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有效策略。
(2)在思想方法的形成处反思。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灵魂与本质所在。
把大量的数学解题实践提炼为数学思想方法,将有助于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因此,引导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处反思十分必要。
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过老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尝试,发现“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面积计算公式”。
此时,我引导学生反思“以前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也是转化为长方形来研究面积公式的,”,从而自然揭示了“化归法“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3)在对比优化的过程中反思。
算法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但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还要把多样化与优化相结合。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时,学生借助已有经验探索出了“分数化
小数”、“化线段图”、“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等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思哪种方法更具普遍价值,从中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三)探究出了在课外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的途径。
1.课后留问。
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自评与反思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2.开设“错题集”。
要求学生对每一天的错误作业进行反思记录,内容包括: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如何订正?还有别的方法吗?相类似的题目怎么解决?长期以往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评与反思的意识,而且能使学生的自评与反思能力得到提高。
3.撰写“数学小论文”。
这里的“数学小论文”指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写的,以数学内容为中心的,包括数学日记、数学故事、数学童话等文体形式的短小文字。
它可以是学生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理解、评价,可以是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可以是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经过等等。
九、研究成果分析。
(一)学生的自评与反思的习惯已经形成,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在评价他人的同时接受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学习水平和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
同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听取别人的意见,思索别人的看法,反驳错误的观点,对自己的思路作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再概括,并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理性认识阶段。
学生自评与反思的习惯已经形成,自评与反思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年多来,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有一百多名学生在省小数报杯“探索与应用能力”竞赛中获奖,其中四十多人次获省一等奖,同时也有一百十多名学生在省小数报杯“探索与应用能力论文”竞赛中获奖。
(二) 促进了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该课题的研究改变了以往完全以教师评价作为主要评价手段的
做法,构建了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了教科研成效在评价中的份量。
教师群体积极投入教育科研,学校的“科研氛围”日趋浓厚,老师们上完课后都习惯记教学随笔,有的记教学某一环节的精彩之处,有的记学生富有创意的见解,有的记教学中不可预料的失败……同时老师们还从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形成论文。
近四年来,课题组成员共有十多篇课题论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有一百多篇课题论文在市级、省级以上获奖。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深入到每一位成员的脑海中,而且落实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中。
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已经形成了四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发现式、实践探索式、创作交流式、相互评价式。
近四年来,我校教师有6人次在省级赛课中获奖,有二十多人次人次在镇江市级赛课中获奖,涌现出了4名扬中市教学能力。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多元化,在以往评价学生的方式中,多是老师评价学生,学生干部评价学生,而很少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总是被动接受,长期下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不到鼓励和培养。
但在探索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的在具体操作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特别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能力的一些做法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