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制剂新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课件
(三)X射线衍射法
射线衍射技术可以用于了解固体分散体 的分散性质。比较药物、载体、药物与 载体机械混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射线衍 射图谱,可确切了解药物的结晶性质及 结晶度大小。物理混合物的衍射图谱是 各组分衍射图谱的简单叠加,衍射峰位 置及强度无改变。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 以无定形状态存在,药物的结晶衍射峰 消失。
常用的载体材料有微晶纤维素、乳糖、 类、类等。
(六)双螺旋挤压法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置于双螺旋挤压机内, 经混合、捏制而成固体分散体,无需有 机溶剂,同时可用两种以上的载体材料, 制备温度可低于药物熔点和载体材料的 软化点,因此药物不易破坏,制得的固 体分散体稳定。
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注意问题:
1.聚乙二醇类 2.聚维酮类 3.表面活性剂类 4.有机酸类 5.糖类与醇类 6. 纤维素衍生物
1.聚乙二醇类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1∶2~1∶3),亦能 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可使某些药物以分子 状态分散,可阻止i药物聚集。最常用的 4000和6000。它们的熔点低(55~65℃), 毒性较小。化学性质稳定(但180℃以上 分解),能与多种药物配伍。药物为油类 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类作载体,如 12000或6000与20000的混合物作载体。
将药物与载体材料共溶于溶剂中,然后 喷雾或冷冻干燥,除尽溶剂即得。
溶剂-喷雾干燥法可连续生产,溶剂常用 C14的低级醇或其他混合物。
溶剂冷冻干燥法适用于易分解或氧化、 对热不稳定的药物。
(五)研磨法
将药物与较大比例的载体材料混合后, 强力持久地研磨一定时间,不需加溶剂 而借助机械力降低药物的粒度,或使药 物与载体材料以氢键相结合,形成固体 分散体。研磨时间的长短因药物而异。
2.聚丙烯酸树脂类
中药药剂学-药物制剂新技术 PPT课件
❖ 研磨法 ▪ 產量高 ▪ 包封率低
❖ 冷凍乾燥法:適用於乾燥過程中易分解、變質,所得包 合物溶於水,在水中不易析出結晶的藥物包合
冷凍
❖ 噴霧乾燥法:適用於遇熱性質穩定、所得包合物溶於水 的藥物。
❖ 超聲波法
四、品質評定 ——包合物表徵手段
❖ 薄層掃描法
▪ 觀察色譜展開後有無斑點、斑點數和Rf值來檢驗是否形 成了包合物。
❖ 4.共沉澱物(coprecipitates):亦稱共蒸發物, 是由藥物與載體材料以適當比例混合形成的非結 晶性無定形物。常用載體為PVP等多羥基化合物。
二、固體分散體的常用載體及特性
❖ 載體的作用 ▪ 使藥物高度分散,阻止其因較大的靜電引力及 分子間力而聚集粗化;
▪ 使藥物有良好的可濕性,有利於溶解和吸收, 有助於起速效、高效作用。
分離精製技術
▪ 吸附澄清技術 ▪ 真空蒸餾、分子蒸餾等分離技術; ▪ 高效吸附技術,如大孔樹脂吸附技術,製備
色譜等分離技術; ▪ 膜分離技術;
乾燥技術
▪ 冷凍乾燥技術 ▪ 噴霧乾燥技術 ▪ 紅外線乾燥技術 ▪ 微波乾燥技術
製劑新技術
乳化技術
……
造粒技術
固體分散技術
製劑新技術
包衣技術
微囊化技術
包合技術
參比物:熱中性體,基準物。在測量溫度範圍內不發 生任何熱效應的物質。1450℃以上煆燒2-3小時的氧 化鋁粉。
差熱曲線:縱軸表示溫度差(△T),橫軸表示溫度 (T)或時間(t)。
·
四、β-環糊精包合物的品質評定 ——包合物表徵手段
❖ 熱分析法 ▪ 差示掃描量熱法(DSC)
differential scarnning calorimetry,DSC 在程式控溫條件下,測量輸入到物質與參比物的功率
❖ 冷凍乾燥法:適用於乾燥過程中易分解、變質,所得包 合物溶於水,在水中不易析出結晶的藥物包合
冷凍
❖ 噴霧乾燥法:適用於遇熱性質穩定、所得包合物溶於水 的藥物。
❖ 超聲波法
四、品質評定 ——包合物表徵手段
❖ 薄層掃描法
▪ 觀察色譜展開後有無斑點、斑點數和Rf值來檢驗是否形 成了包合物。
❖ 4.共沉澱物(coprecipitates):亦稱共蒸發物, 是由藥物與載體材料以適當比例混合形成的非結 晶性無定形物。常用載體為PVP等多羥基化合物。
二、固體分散體的常用載體及特性
❖ 載體的作用 ▪ 使藥物高度分散,阻止其因較大的靜電引力及 分子間力而聚集粗化;
▪ 使藥物有良好的可濕性,有利於溶解和吸收, 有助於起速效、高效作用。
分離精製技術
▪ 吸附澄清技術 ▪ 真空蒸餾、分子蒸餾等分離技術; ▪ 高效吸附技術,如大孔樹脂吸附技術,製備
色譜等分離技術; ▪ 膜分離技術;
乾燥技術
▪ 冷凍乾燥技術 ▪ 噴霧乾燥技術 ▪ 紅外線乾燥技術 ▪ 微波乾燥技術
製劑新技術
乳化技術
……
造粒技術
固體分散技術
製劑新技術
包衣技術
微囊化技術
包合技術
參比物:熱中性體,基準物。在測量溫度範圍內不發 生任何熱效應的物質。1450℃以上煆燒2-3小時的氧 化鋁粉。
差熱曲線:縱軸表示溫度差(△T),橫軸表示溫度 (T)或時間(t)。
·
四、β-環糊精包合物的品質評定 ——包合物表徵手段
❖ 熱分析法 ▪ 差示掃描量熱法(DSC)
differential scarnning calorimetry,DSC 在程式控溫條件下,測量輸入到物質與參比物的功率
第三章制剂新技术优秀课件
例2 大蒜油-βCYD包合物的制备
➢ 按大蒜油和-CYD投料比1∶12,称取大蒜油,用少量乙 醇溶解后,在不断搅拌下,滴入-CYD饱和水溶液中,调 节pH 值约为5,在20℃搅拌5小时,所得混悬液冷藏放置, 抽滤,真空干燥,即得白色粉末状包合物。
➢ 大蒜不良臭味基本上被遮盖。
2. 研磨法
➢ 取-CYD加入2~5倍量的水,研匀,加入药物(难溶性药物应 先溶于有机溶剂中),充分研磨至成糊状物,低温干燥后,再 用适宜的有机溶剂洗净,再干燥,即得。
⑵ 提高稳定性
➢ 维A酸经β-环糊精包合,稳定性显著提高,副作用降低。
⑶ 液体药物可粉末 ⑷ 防止挥发性成分挥发
➢ 陈皮挥发油制成包合物后,可粉末化且可防止挥发。
4. 制成包合物的目的
⑸ 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或味道
➢ 盐酸雷尼替丁具有不良臭味,制成包合物可加以改善, 提高用药的顺从性。
⑹ 调节释药速率
➢ 环糊精、胆酸、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核酸等。 ➢ 制剂中目前常用的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㈠ 环糊精 (cyclodextrin, CYD)
➢ 系淀粉以嗜碱性芽孢杆菌产生的环糊精葡萄糖转位酶作 用后形成的产物,是由6~12 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苷 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结构为中空圆筒形。
➢ 硝酸异山梨醇酯-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血药水 平可维持相当长时间——具有缓释作用。
⑺ 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诺氟沙星难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制成β环糊 精包合物胶囊,起效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
⑻ 降低药物的刺激性与毒副作用
二、包合材料
➢ 概念
➢ 包合物中处于包合外层的主分子物质。
➢ 种类
第三章制剂新技术
药剂学第十一章制剂新技术ppt文档
➢ 聚丙烯酸树脂类:为含季铵基的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尤特奇 ) (包括RL和RS等几种)。此类产品在胃液中可溶 胀,在肠液中不溶,广泛用于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材料。 此类固体分散体中加入PEG或PVP等可调节释药速率。
➢其他类:脂质材料、微溶的表面活性剂等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聚丙烯酸树脂类:常用Ⅱ号及Ⅲ号聚丙烯酸树脂, 前者在pH6以上的介质中溶解,后者在pH7以上 的介质中溶解,两者联合使用,可制成缓释速率 较理想的固体分散体。
聚维酮类(PVP):熔点高,对热稳定,易 但吸潮。
其他:表面活剂类、有机酸类、糖类与醇类、 纤维素衍生物、其它亲水材料等。
(二) 、难溶性载体材料
➢ 纤维素类:乙基纤维素(EC)是 一理想的不溶性载体材 料,广泛应用于缓释固体分散体。EC能溶于乙醇等多种有 机溶剂,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EC的粘度和用量均影响释 药速率,可加入HPC、PEG、PVP等水溶性物质作致孔剂 可以调节释药速率,获得更理想的释药效果。
❖ 主分子为包合材料,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 足以将客分子(药物)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
β—
环
糊
精 苯 丙 酸 光 化 脱
被 包 合 的 结 构
羧
二
聚
物
β—环糊精
苯丙酸光化脱羧 二聚物
包合原理
物理过程:主、客分子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条件:取决于主分子和客分子的立体结
构和极性。
三、包合的原理 (二)分类
2. 固体分散技术的特点: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以 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控制药物释放,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特 性;
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掩盖药物的不良嗅 味和刺激性;
➢其他类:脂质材料、微溶的表面活性剂等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聚丙烯酸树脂类:常用Ⅱ号及Ⅲ号聚丙烯酸树脂, 前者在pH6以上的介质中溶解,后者在pH7以上 的介质中溶解,两者联合使用,可制成缓释速率 较理想的固体分散体。
聚维酮类(PVP):熔点高,对热稳定,易 但吸潮。
其他:表面活剂类、有机酸类、糖类与醇类、 纤维素衍生物、其它亲水材料等。
(二) 、难溶性载体材料
➢ 纤维素类:乙基纤维素(EC)是 一理想的不溶性载体材 料,广泛应用于缓释固体分散体。EC能溶于乙醇等多种有 机溶剂,采用溶剂分散法制备。EC的粘度和用量均影响释 药速率,可加入HPC、PEG、PVP等水溶性物质作致孔剂 可以调节释药速率,获得更理想的释药效果。
❖ 主分子为包合材料,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 足以将客分子(药物)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
β—
环
糊
精 苯 丙 酸 光 化 脱
被 包 合 的 结 构
羧
二
聚
物
β—环糊精
苯丙酸光化脱羧 二聚物
包合原理
物理过程:主、客分子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形成条件:取决于主分子和客分子的立体结
构和极性。
三、包合的原理 (二)分类
2. 固体分散技术的特点:
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以 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控制药物释放,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特 性;
利用载体的包蔽作用,掩盖药物的不良嗅 味和刺激性;
《制剂新技术》课件
中药复方制剂的制备
通过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方便、高效地制备中药复方制剂 ,提高中药制剂的生产效率。
中药制剂的国际化
利用制剂新技术,可以推动中药制剂的国际化发展,使中药更好 地走向世界。
04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快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剂新技术需 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满足日益变化 的市场需求。
用。
缓控释制剂技术包括缓释片、控释胶囊 、植入剂等,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疼痛治疗等多种领域。
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 药物和载体材料,以及优化制剂配方和 制备工艺,以实现药物的缓控释效果和
稳定性。
03 制剂新技术应用
药物制剂的改进
药物剂型的改进
通过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进药物的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透皮制剂技术包括贴剂、膏剂、凝胶剂等,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尤其在疼痛治疗、局部抗炎 、精神疾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透皮制剂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载体材料,以及优化制剂配方和制备工艺,以提高药物的透 皮吸收率和稳定性。
缓控释制剂技术
缓控释制剂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制剂手 段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 ,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血药 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
《制剂新技术》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制剂新技术概述 • 现代制剂技术 • 制剂新技术应用 •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实例分析
01 制剂新技术概述
制剂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制剂新技术是指在药物制剂领域中, 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设备或工艺,以 改进或创新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 制和给药方式等方面的技术。
通过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方便、高效地制备中药复方制剂 ,提高中药制剂的生产效率。
中药制剂的国际化
利用制剂新技术,可以推动中药制剂的国际化发展,使中药更好 地走向世界。
04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 未来发展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快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制剂新技术需 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以满足日益变化 的市场需求。
用。
缓控释制剂技术包括缓释片、控释胶囊 、植入剂等,可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糖
尿病、疼痛治疗等多种领域。
缓控释制剂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 药物和载体材料,以及优化制剂配方和 制备工艺,以实现药物的缓控释效果和
稳定性。
03 制剂新技术应用
药物制剂的改进
药物剂型的改进
通过制剂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改进药物的剂型,提高药物的生物 利用度,降低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透皮制剂技术包括贴剂、膏剂、凝胶剂等,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的优点,尤其在疼痛治疗、局部抗炎 、精神疾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透皮制剂技术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载体材料,以及优化制剂配方和制备工艺,以提高药物的透 皮吸收率和稳定性。
缓控释制剂技术
缓控释制剂技术是指通过特殊的制剂手 段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释放量 ,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稳定的血药 浓度,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
《制剂新技术》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制剂新技术概述 • 现代制剂技术 • 制剂新技术应用 • 制剂新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 实例分析
01 制剂新技术概述
制剂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制剂新技术是指在药物制剂领域中, 采用新的技术手段、设备或工艺,以 改进或创新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 制和给药方式等方面的技术。
最新药剂学第十八章__制剂新技术(第4节微球、纳米粒的制备技术)ppt课件
①提高治疗癌症的药效,纳米粒 直径小于100nm,能够达到肝薄壁 细胞组织,能从肿瘤有隙漏的内 皮组织血管中逸出而滞留在肿瘤 内,肿瘤的血管壁对纳米粒有生 物粘附性;
②提高抗生素、抗真菌、抗病毒 药治疗细胞内细菌感染的效果;
14.01.2021
药剂学
17
③作为口服制剂,纳米粒载体可以
防止多肽、疫苗类和一些药物在消 化道的失活,提高生物利用度。
心脏呼吸骤停的原因
主动脉疾病: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发育异常(Marfan 综合征等)。
心内膜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二尖瓣脱 垂。
心肌疾病: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克山病、病毒性心肌 炎等。
心脏肿瘤:心房黏液瘤、心脏间皮瘤等。 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肺动脉栓塞、遗传性Q-T间期
延长、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等。
能量生成减少和耗竭
缺氧时糖转为无氧酵解,ATP的产生仅相 当于有氧氧化的1/19~1/20。缺氧继续加剧 时,无氧酵解也只能维持4~6分钟。如果无 氧酵解停止,能量来源即断绝,细胞则不能 维持存活。
病理生理改变
迷走神经过度兴奋: 严重缺氧,CO2潴留,酸中毒,内脏的机械
刺激均可引起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冠状动 脉痉挛和心脏传导障碍以致发生心跳聚停。其 它如机械刺激眼球、颈动脉窦、咽、气管、支 气管、肺门、主动脉弓、心脏、心包、腹肌以 及肠系膜等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兴奋而促使心跳 聚停。
④作为粘膜给药的载体,如一般滴 眼剂消除半衰期仅1~3min,纳米粒 滴眼剂会粘附在结膜和角膜上,可大 大延长作用时间;纳米粒还可制成 鼻粘膜、经皮吸收(作为微贮库在 角质层贮藏)等各种给药途径的制 剂,达到延长或提高药效的目的。
14.01.2021
药剂学
18
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PPT
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1.微针的长度: 皮肤的角质层厚约10~20μm,是一层死组织,没有血管
和神经,却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障碍;表皮层位于外皮下 约50~100μm处,含有少量活细胞及神经,不含血管;更深 处的真皮中含有大量的活细胞、神经及血管。设计的微针长 度应能刺入皮肤达到治疗作用又不触及神经组织以避免产生 疼痛,所以微针的长度影响药物的经皮吸收。
CPU
图4.不同针形(平型、尖型)微针阵列
3.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根据对微针阵列刺入皮肤可转运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
进行初步研究:采用针长为 550、700和900μm的微针分别处 理新鲜离体人皮肤,用瀑布蓝、右旋糖酐-瀑布蓝、异硫氰酸 荧光素-右旋糖酐为模型化合物进行透皮给药。研究发现,3种 微针可大幅度提高这三种物质的透皮速率,微针对这三种物质 的促渗效果分别是瀑布蓝>右旋糖酐-瀑布蓝>异硫氰酸荧光 素-右旋糖酐,对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促渗效果更好。
➢ 避免因口服给药而产生的肠胃内消化酶对药物的分解、 破坏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避免因静脉注射而引 起的痛楚和感染;
➢ 通过控制药剂输送的速率, 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 加疗效;
➢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和胃肠道反应;
➢ 随时可中断给药改善患者的顺应性等;
CPU
缺点: 然而,由于皮肤(特别是角质层)严重阻碍药物的透皮吸收, 即便在各种促渗剂的作用下,也仅能使部分小分子药物穿过 皮肤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大多数药物,尤其是蛋白类大分 子药物,即便是一些剂量低、疗效高的药物,透皮渗透速度 也难以满足治疗的需要。因此,皮肤尤其是角质层成为开发 透皮给药制剂的重大障碍,相关研究多,但产品少。为了改 变这一现状,诸多物理透皮技术不断涌现,其中微针阵列技 术为经皮给药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药药剂学》课件——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中药药剂学
几点说明: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凝聚囊的固化:高分子物质的凝聚往往是可逆的, 一旦凝聚的条件解除,就可能发生解凝聚。因此,形 成微囊后,要尽快固化,使之保持囊形。固化方法视 囊材而定,如以明胶为囊材,可用甲醛进行固化,其 固化条件及原理如下:
固化剂:甲醛 固化温度:15℃以下(低温有利于固化)。 原理:以明胶为囊材时,加入甲醛进行胺缩醛反应, 使明胶分子互相交联,从而使之固化。 2 R-NH2 + HCHO → R-NH-CH2-NH-R +H2O
工艺要点 ▼常用囊材:明胶-阿拉伯胶、明胶-桃胶、明胶海藻酸钠等。 ▼必须精确测定两种胶液的等电点,根据测得的等 电点,控制微囊制备过程中的pH值。
中药药剂学
下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等电点(pH值) 等电点之上 等电点之
酸法明胶(A型) 7~9
负
正
碱法明胶(B型)4.5~5.0
负
正
通常用A型明胶,因其等电点较大,只要用弱酸(如
中药药剂学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第一节 环糊精包合技术
1、概念 固体或液体药物分子(客分子) 被全部或部分包合于环糊精分子(主分子)的 空穴结构中所形成的包合物叫环糊精包合物, 这一包合技术叫环糊精包合技术。
中药药剂学
第二十章 药物制剂新技术
2、有关环糊精的基本知识 概念:环糊精系淀粉经环糊精葡聚糖转位酶作用 后所形成的产物,是由6~12个D-葡萄糖分子以1、4糖 苷键连接的环状低聚糖化合物,为水溶性、非还原性 的白色结晶性粉末,熔点300~305℃。常见的有α、 β、γ三种,分别由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最常 用的为β-环糊精(β-CD)。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ppt课件
• 3.复乳包囊法:
W/0/W型微囊示意图
10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 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
的工艺流程
的复凝聚法工艺流程
11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二)化学法 化学法是在液相中发生化学反应而成囊。 可分为界面缩聚法与辐射化学法。 1.界面缩聚法(界面聚合法) 2.辐射化学法
• (三)物理机械法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在气相中进行微囊化。 1.喷雾干燥法 2.喷雾冻结法
2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处方】 β-环糊精 4g
薄荷油
1mL(28d)
蒸馏水
50mL
【制法】称取β-CYD 4g,置100mL具带塞 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50mL,加热溶解, 降温至50℃,精密滴加薄荷油1mL,恒温搅 拌2.5小时。冷藏24小时,待沉淀完全后过 滤。用无水乙醇5mL分三次洗涤沉淀3次, 至沉淀表面近无油渍,将包合物置干燥器 中干燥,即得。
3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β-环糊精包合技术 • 包合技术系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
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包合物的技术。处 于包合物外层的大分子物质如环糊精 (CYD)、胆酸、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核酸等称为主分子,被包合于主分子内 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也可形象地 将包合物称为分子胶囊。
4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LOGO
1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熟悉包合物的概念、重要性、材料及其特点, 包合方法及包合物的应用 2.了解包合物的鉴定 3.掌握微囊的概念、特点 4.熟悉囊心物、囊材、包囊方法、评价方法及 微囊性质
W/0/W型微囊示意图
10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明胶为囊材单凝聚法 明胶-阿拉伯胶为囊材
的工艺流程
的复凝聚法工艺流程
11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二)化学法 化学法是在液相中发生化学反应而成囊。 可分为界面缩聚法与辐射化学法。 1.界面缩聚法(界面聚合法) 2.辐射化学法
• (三)物理机械法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在气相中进行微囊化。 1.喷雾干燥法 2.喷雾冻结法
2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薄荷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处方】 β-环糊精 4g
薄荷油
1mL(28d)
蒸馏水
50mL
【制法】称取β-CYD 4g,置100mL具带塞 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50mL,加热溶解, 降温至50℃,精密滴加薄荷油1mL,恒温搅 拌2.5小时。冷藏24小时,待沉淀完全后过 滤。用无水乙醇5mL分三次洗涤沉淀3次, 至沉淀表面近无油渍,将包合物置干燥器 中干燥,即得。
3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 β-环糊精包合技术 • 包合技术系一种分子被包藏在另一种分
子的空穴结构中形成包合物的技术。处 于包合物外层的大分子物质如环糊精 (CYD)、胆酸、淀粉、纤维素、蛋白质、 核酸等称为主分子,被包合于主分子内 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也可形象地 将包合物称为分子胶囊。
4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药物制剂新剂型与新技术
包合技术、微囊包裹技术
LOGO
1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熟悉包合物的概念、重要性、材料及其特点, 包合方法及包合物的应用 2.了解包合物的鉴定 3.掌握微囊的概念、特点 4.熟悉囊心物、囊材、包囊方法、评价方法及 微囊性质
药剂学 制剂新技术包合技术PPT课件
calorimetry , DSC ) 是 鉴 定 是 否 形 成
了包合物的常用检测方法。
•鉴定时测定客分子药物、环糊精、包
合物、物理混合物各自的DTA曲线,由
2021/6/1
31
第31页/共36页
(七)薄层色谱法
•选择 适当的溶剂系统 , 对药物和包合物在同样 的条件下进行展开,若 药物与β-CD完全形成包 合物,则包合物将不含 有纯药物的展开斑点。
16
第16页/共36页
(三)、包合作用的竞争 性• 包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含有少量乙醇的水溶液中)与客分子药物处于一种动态
平衡的状态:
CD + G KR CD·G
KD
式中:KR为结合速度常数,KD为解离速度常数。
从式中可知:环糊精CD的浓度越高,包合物CD·G的生 成量越大,最终客分子G几乎被完全包合(达到饱和
•可以分别做药物、环糊精、二者机械
混合物和包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并进
2021/6/1
26
第26页/共36页
(三)核磁共振谱法
•核磁共振谱法可从核磁共振谱上碳 原子的化学位移大小,推断包合物 的形成。
•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有选择性 地采用碳谱和氢谱。一般是:
• 对含有芳香环的药物,可采用1HNMR;
7
8
分子量
973
1135
1297
分子空洞内径 0.45-0.6nm
0.7-0.8nm
0.85-1.0nm
空洞深度
0.7-0.8nm
0.7-0.8nm
0.7-0.8nm
空洞体积
17.6nm
34.6nm
51.0nm
[α]25D(H2O)
+15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聚维酮类
3.表面活性剂类
4.有机酸类
5.糖类及醇类
6. 纤维素衍生物
1.聚乙二醇类
具有良好的水溶性(1∶2~1∶3),亦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可使某些药物以分子状态分散,可阻止i药 物聚集。最常用的4000和6000。它们的熔点低(55~65℃),毒性较小。化学性质稳定(但180℃以上 分解),能及多种药物配伍。药物为油类时,宜用分子量更高的类作载体,如12000或6000及20000的 混合物作载体。
3. 其他类
常用的有胆固醇、β-谷甾醇、棕榈酸甘油酯、胆固醇硬脂酸酯、蜂蜡、巴西棕榈蜡及氢化蓖麻油、蓖麻 油蜡等脂质材料,均可作为载体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这类固体分散体常采用熔融法制备。脂质类载体 降低了药物溶出速率,延缓了药物释放。可加入表面活性剂、糖类、等水溶性材料,以适当提高其释放 速率,达到满意的缓释效果。
(三)肠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类 2.聚丙烯酸树脂类
1.纤维素类
常用的有醋酸纤维素酞酸酯()、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酯(,其商品有两种规格,分别为50、55)以及 羧甲乙纤维素()等,均能溶于肠液中,可用于制备胃中不稳定的药物在肠道释放和吸收、生物利用 度高的固体分散体。
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粘度有差异,释放速率也不相同。
2.聚维酮类
聚维酮()为无定形高分子聚合物,熔点较高,对热稳定(150℃变色)易溶于水和多种有机溶剂。 由于熔点高不宜采用熔融法,而宜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物。
对许多药物有较强的抑晶作用,用制成固体分散体,其体外溶出度有明显提高,在体内起效快,生 物利用度也有显著改善。
但易吸湿,制成的固体分散物对湿的稳定性差,贮存过程中易吸湿而析出药物结晶。
(二)固态溶液( ) (三)共沉淀物(也称共蒸发物)
(一)简单低共溶混合物
药物及载体材料两者共熔后,骤冷固化时,如两者的比例符合低共熔物的比例,可以完全融合而形 成固体分散体,此时药物仅以微晶形式分散在载体材料中成物理混合物,但不能或很少形成固体分 散物。
(二)固态溶液
药物以分子状态在载体材料中均匀分散,则此类分散体具有类似于溶液的分散性质,称为固态溶液。 按药物及载体材料的互溶情况,分完全互溶或部分互溶,按晶体结构,可分为置换型及填充型固体 溶液。
2.聚丙烯酸树脂类
常用 100及 100 ,分别相当于国产Ⅱ号及Ⅲ号聚丙烯酸树脂,前者在6以上的介质中溶解,后者在7 以上的介质中溶解,有时两者联合使用,可制成缓释速率较理想的固体分散体。
布洛芬以 100及 100共沉淀物中5h释药50%,8h释药近于完全。
三、固体分散体的类型
(一)简单低共熔混合物 ()
药剂学制剂新技术课件
一、概述
第一节 固体分散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是将难溶性药物高度分散在另一固体载体中的新技术。 固体分散技术的特点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解度,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难溶性药物通常是以分子、胶态、微晶或无定形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水溶性、或难溶性、或肠溶性材 料中呈固体分散体。
本类不适用于对酸敏感的药物。
5.糖类及醇类
糖类常用有壳聚糖、右旋糖酐、半乳糖和蔗糖等,醇类有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等。它们的特点 是水溶性强,毒性小,因分子中有多个羟基,可同药物以氢键结合生成固体分散体,适用于剂量小、 熔点高的药物,尤以甘露醇为最佳。
6.纤维素衍生物
如羟丙纤维素()、羟丙基甲纤维素()等,它们及药物制成的固体分散体难以研磨,需加入适量 乳糖、微晶纤维素等加以改善。
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一)熔融法 (二)溶剂法 (三)溶剂熔融法 (四)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 (五)研磨法 (六)双螺旋挤压法
(一)熔融法
将药物及载体材料混合,加热至熔融,在剧烈搅拌下迅速冷却成固体,或将熔融物倾到在不锈钢板上成薄 层,用冷空气或冰水使骤冷成固体。再将此固体在一定温度下放置变脆成易碎物,放置的 温度及时间视 不同的品种而定。
固体分散体可看做是中间体,用以制备药物的 速释或缓释制剂,也可制备肠溶制剂。
固体分散体能够将药物高度分散,形成分子、胶体、微晶或无定形状态,若载体材料为水溶性的 , 可大大改善药物的 溶出及吸收,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成为一种制备高效、速效制剂的新技术。
将药物采用难溶性或肠溶性载体材料制成固体分散剂,可使药物具有缓释或肠溶特性,可降低药物 的毒副作用。
(二)难溶性载体材料
1.纤维素 2.聚丙烯酸树脂类 3.其他类
1.纤维素类
常用的如乙基纤维素(),无毒,无药理活性是 一理想的不溶性载体材料。能溶于乙醇、苯、丙酮、 4等多种有机溶剂。含有羟基能及药物形成氢键有较大的粘性,作为载体材料其载药量大、稳定性好、 不易老化。
2.聚丙烯酸树脂类
此类载体材料为含季铵基的聚丙烯酸树脂(包括E、和等几种)。此类产品在胃液中可溶胀,在肠液 中不溶,广泛用于制备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材料。此类固体分散体中加入或等可调节释药速率。
固体溶液中药物以分子状态存在,分散程度高,表面积大,在增溶方面具有较低共熔混合物更好的 效果。
(三)共沉淀物
是由药物及载体材料二者以恰当比例混合,形成共沉淀无定形物,有时称玻璃态固熔体。 常用的载体材料为多羟基化合物,如枸橼酸、蔗糖、等。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可因不同载体材料不同; 固体分散体的类型还及药物同载体材料的比例以及制备工艺等有关。
3.表面活性剂类
作为载体材料的表面活性剂大多含聚氧乙烯基,其特点是溶于水或有机溶剂,载药量大,在蒸发过程 中可阻滞药物产生结晶,是较理想的速效载体材料。常用的有泊洛沙姆188(188,即 F68)、聚氧乙 烯()、聚羧乙烯()等。
4.有机酸类
常用有枸橼酸、琥珀酸、酒石酸、胆酸、去氧胆酸等。此类载体材料的分子量较小,易溶于水而不 溶于有机溶剂。
二、载体材料
载体材料应具备的条件:无毒、无致癌性、不及药物发生化学变化,不影响主药的化学稳定性、不 影响药物的疗效及含量检测、能使药物得到最佳分散状态或缓释效果、廉价易得。
常用载体材料可分为水溶性、难溶性和肠溶性三大类。
(一)水溶性载体材料
常用高分子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有机酸以及糖类等。
1.聚乙二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