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最全
浙江版科学八下第三章按章节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3章 空气与生命第1节 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 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为__氮气__、__氧气__,除此之外还有__二氧化碳__、__水蒸气__、__稀有气体__及其他气体和杂质。
2.最先确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__拉瓦锡__,他认为空气是由__氧气__和__氮气__组成的。
3.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1)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__二氧化碳__。
(2)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__氧气__。
(3)盛冰水的杯子从冰箱里拿出,放在常温空气中,外壁会变潮湿:__水蒸气__。
第2课时 氧气的性质1.氧气的物理性质(1)常温下无色、__无__味,呈__气__态。
(2)__不易__(选填“易”或“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__略大__。
(4)在-183°C 时会液化成__淡蓝__色的液体,在-218°C 时会__凝固__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__复燃__。
(2)与硫反应:其文字表达式是__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__;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淡蓝色__的火焰,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发出__蓝紫色__的火焰,生成一种具有__刺激性__气味的__气__体。
(3)与铁反应:其文字表达式是__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__;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__,生成一种__黑__色__固__体,在集气瓶里预先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的原因是__防止燃烧出现高温熔融物滴在瓶底,导致瓶底受热不均而破裂__。
3.氧化物是指由__两__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__氧元素__的化合物,如__二氧化硫(SO 2)__、四氧化三铁(Fe 3O 4)__。
第3课时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研究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1)利用高锰酸钾(KMnO 4)制取氧气。
操作:①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②__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在试管口放入一团棉花,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棉花盖住导管口__,③__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__,④__点燃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后,将火焰集中在药品处加热__,⑤__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收集气体__,⑥__收集完成,将导管从水中移出__,⑦熄灭酒精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与氧气1、说说检验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方法??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参见书本P71页图3-2)(1)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是体(固或液),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减小或不变或增大)(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3)此实验说明:。
(4)此实验中,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大的因素有:;会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的因素有:。
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这些,此外还有少量的、,及其它杂质。
大量实验测定表明,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
4、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利用,请选择。
属于利用氧气的是,属于利用氮气的是,属于利用二氧化碳的是,属于利用稀有气体的是①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②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作电光源;③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④是工业制汽水的一种原料之一;⑤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⑥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⑦供给生呼吸;⑧燃料在氧气中燃烧后能产生高温火焰5、氧气的物理性质主要有:①常温下色味态;②(易或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③氧气的密度为,密度比空气密度(所以也可以采用法收集氧气)(空气的密度为);④液化时呈色,凝固成状蓝色固体。
6、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说说上述一些实验中的注意事项??7、氧气的制取:请写出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三个化学方程式:。
其中MnO2只起改变反应速度的作用,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8、利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实验中,结合书本图3—16思考:①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烧瓶中加入50毫升水的目的是什么?③何时开始收集氧气?9、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是:。
①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②加固体药品;③试管口塞一团棉花;④当气泡连续出现后收集氧气;⑤先移出导管,再灭酒精灯。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知识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知识点一、土壤与植物(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组成的。
矿物质颗粒就像土壤的“骨架”,为植物提供支撑;腐殖质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后形成的,能为植物提供养分;水和空气则存在于土壤的孔隙中。
(二)土壤的类型根据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砂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较大,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但保水性差;黏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较小,通气性和透水性差,但保水性好;壤土类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大小适中,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都比较均衡,是最适合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三)植物的根系植物的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像大豆、青菜等植物就是直根系;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像小麦、水稻等植物就是须根系。
根系在土壤中不仅能固定植物,还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四)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求量较大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氮肥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磷肥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钾肥能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
二、植物与水(一)植物的吸水和失水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差异。
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二)水分的运输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向上运输。
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上下连接,形成了一条贯通的管道,能够将水分从根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位。
(三)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叶片上的气孔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
蒸腾作用对植物有重要意义,它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和运输,还能降低植物体的温度,增加大气湿度。
三、植物与空气(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复习提纲(含试题、答案)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1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
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
土壤是由这些组成的3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4 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第二节:各种条样的土壤5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 土壤颗粒的分类:砂粒、粉砂粒、黏粒。
7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
土壤颗粒细)、黏土类土壤(砂粒、黏粒多。
土壤颗粒细)、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
土壤质地较均匀)。
8 砂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通水性能强,易干旱。
)、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
9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系,,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是壤土类土壤,因为这种土壤既通气、透水,又保水、保肥。
第三节:植物与土壤1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植物的功能2 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如青菜,树,大豆)。
没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作须根系(如小麦、葱)。
3 跟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 根(属器官)――根尖(属部位)——根毛区(属区域)吸水5 根尖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四部分组成。
6植物根毛是根毛区表皮细胞的向外突起,植物的根毛很多,作用是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7 植物跟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会因为是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
1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
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
土壤是由这些组成的3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4 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5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 土壤颗粒的分类:沙粒、粉沙粒、黏粒。
7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沙粒多,黏粒少。
土壤颗粒细)、黏土类土壤(沙粒、黏粒多。
土壤颗粒细)、壤土类土壤(沙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
土壤质地较均匀)。
8 沙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通水性能强,易干旱。
)、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
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9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系1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的功能2 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青菜,树,大豆)。
没有明显区分的叫作须根系。
3 跟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 根(器官)――根尖(部位)——根毛区(区域)吸水5 根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
6 植物的根毛很多,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7 植物跟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会因为是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8 N—叶青菜P---果实西红柿K—茎马铃薯,番薯9 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1 茎可分为直立茎(树)、攀缘茎(变形的叶或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爬山虎、丝瓜、葡萄)、匍匐茎(西瓜、草莓)、缠绕茎(常春藤、牵牛花)。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知识讲解
⼋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知识讲解⼋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3.1空⽓与氧⽓(1)⼀、知识要点1.空⽓的成分⼀般来说是⽐较稳定的。
法国科学家拉⽡锡通过实验⾸先得出了空⽓是由氮⽓和氧⽓组成的结论。
2.空⽓的成分3.空⽓中氧⽓含量的测定(1)测量原理利⽤燃烧法测定空⽓中氧⽓含量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中的氧⽓,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在⼤⽓压的作⽤下⽔被压⼊集⽓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的体积。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量⽩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集⽓瓶中⽔的体积约占集⽓瓶容积的1/5。
(3)结论:空⽓中氧⽓的体积约占空⽓体积的1/5。
4.空⽓的利⽤⼆、注意事项1、在做空⽓中氧⽓含量的测定实验时,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实验中应注意⼀下⼏点:(1)装置不漏⽓(2)红磷应⾜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2、物质的⽤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如氮⽓和稀有⽓体的性质都较稳定,所以都可作保护⽓;液氮汽化会吸收⼤量的热量,所以液氮可作冷冻剂。
3、在做空⽓中氧⽓含量的测定实验选择可燃物时的两个条件:⼀是该物质在空⽓中就能燃烧(助燃剂为氧⽓⽽⾮其他⽓体);⼆是该物质燃烧后⽣成的物质为固体或液体。
4、空⽓中各⽓体成分的含量⼀般⽤体积分数表⽰,⽽⾮质量分数。
3.1空⽓与氧⽓(2)⼀、知识要点1、氧⽓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是⼀种⽆⾊⽆味的⽓体,不易溶于⽔。
标准状况下氧⽓密度⽐空⽓略⼤。
液态氧⽓为淡蓝⾊,固态氧⽓为蓝⾊雪花状。
(2)化学性质:氧⽓是⼀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体,能⽀持燃烧,在⼀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化学反应。
2、从微观⾓度解释化学反应,指的是原⼦发⽣了重新组合,只不过⽣成物中的原⼦组合形式与反应物中不同。
3、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氧化碳、四氧化三铁等都是氧化物。
⼆、注意事项1、研究物质性质的⽅法包括观察法和实验法。
2、做铁丝在氧⽓中燃烧的试验时,为防⽌熔融的铁或⽣成物溅落,使集⽓瓶因局部受热过多⽽炸裂,需预先在集⽓瓶中盛⼀些细沙或⽔,并使铁丝选在瓶中央⽽切勿触及瓶壁。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最全
第三章知识点概括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一土壤的组成(观察土壤用________)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矿物质颗粒:最多,占土壤固体部分______左右,内含______。
非生命物质有机物:主要来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在土壤生物作用下可形成______。
水分:空气:1.测量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实验:取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土壤和铁块体积记作V土,分别放入两只大烧杯中注水至恰好浸没为止,往土壤中加的水体积记作V1,往铁块烧杯中加的水体积记作V2,。
公式:2.证明土壤中有水用小火加热试管,发现_____________,证明土壤中有_____。
3.证明土壤中有有机物用酒精灯加热的土壤,能观察到,且用天平称量,发现土壤质量,证明土壤中有___。
4.证明土壤里有无机盐:取土壤浸出液过滤后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发现底部有晶体析出,证明土壤中有___。
二土壤的形成物理作用:风吹,雨打,水流冲击,热胀冷缩,地壳运动等。
1.化学作用:化学物质对岩石的腐蚀。
生物作用:动植物在地表活动。
最早是原始苔藓类植物。
2.有机物积累:动植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在土壤生物作用下可形成______。
第三节植物与土壤一植物的根系1.根系的类型根系类别概念代表植物两者区别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青菜、大豆、番茄、萝卜、芹菜、菠菜。
有没有主根和侧根之分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葱、蒜苗、韭菜、水稻、玉米2.根的功能:(1)吸收:吸收土壤中(主要)(2)固定(3)贮藏(4)呼吸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1.植物根尖结构(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结构细胞结构特点主要作用根冠细胞壁薄,排列疏松分生区(生长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没有液泡,细胞具分裂能力,细胞近似分生作用,补充根冠细胞和伸长区细胞伸长区停止分裂,体积增大变长,能较快生长,细胞近似。
使根伸长,伸向土壤深处。
根毛区(成熟区)细胞停止分裂生长至成熟,分化为各种组织,有许多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具吸收、输导作用。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生态与环境,是八年级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态与环境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1.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包括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等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群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组成的,它包括有机体、生物群落、生物圈和非生物环境。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角色,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它包括物种的数量、分布、相互关系以及物质循环等方面。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研究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分类,如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另一种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规模来分类,如生物圈、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等。
了解生态系统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它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十分严重,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规划等。
4. 环境污染与治理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和能量的排放,导致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的现象。
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可以从空气、水和土壤等多个方面进行治理。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理。
5. 气候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气温、降雨等气象要素出现异常现象。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等多种措施。
本章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八下科学第三章节复习
如金属冶炼、电镀、焊接等过程中也涉及酸碱盐的反应和应用。
金属与金属矿物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形式
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铂等,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游离态 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化合态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这些性质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物质变化类型及实例分析
物质的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但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化。例如,水的三态变化、铁块加工成铁钉等。
物质的组成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变化。例如,燃烧、生锈、酸碱中和等。在化学变化中,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以及新物质的生成。
1
常见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措施
80%
80%
100%
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熟悉常见危险标识。
了解火灾原因,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知道火灾时的逃生路线和应急措施。
了解化学品的分类和性质,正确使用化学品,掌握化学品泄漏的应急处理措施。
实验室安全守则
火灾预防与应对
化学品安全
八下科学第三章节复习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目 录
catalogue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科学八年级下第3章知识点
第三章知识点复习1.我们把土壤中的 _______ 、 ____ 和 _____ 等称为土壤生物,2、土壤中的非生物有______ 、______ 、______ (腐殖质)、______ (矿物质颗粒)。
土壤是由这些物质组成的。
3、土壤中的_______是植物根呼吸所需氧气的来源。
土壤中的_______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4、土壤中主要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_____ _____和死亡的___ ________,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形成___________。
为植物提供___________。
5、土壤中的无机物中有一类是能溶于水不能燃烧的是。
这些物质和植物的关系密切。
6、构成土壤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土壤固体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的含量达到95%。
7、在分别获得了浸有相同体积(假设体积为V)的土块和铁块所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后,如果要计算土壤中空气所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请你写出计算公式: V空%=8、岩石在、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可以_______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_________。
9、土壤中的无机物是由岩石形成的。
10、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1、岩石是在长期的、和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与,最后形成了含有、、、等物质的土壤。
12、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的。
13、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的14、土壤的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粗的叫_________,细的叫____________,介于两者之间的叫____________。
三种土壤颗粒通气和渗水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 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3章空气与生命知识点归纳第1节空气与氧气A.空气的成分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P)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P2O5)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2)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2.空气的各成分体积组成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2)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体积分数可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B.空气的利用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氧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活泼,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动植物呼吸、潜水、医疗急救、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氮气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溶于水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依据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医疗上用于冷冻麻醉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利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用于航标灯闪光灯霓虹灯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制造低温环境;用于医疗麻醉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 氧气的性质 1.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2) 氧气不易溶于水3)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在压强1.01×105Pa 、—183℃时,液化成淡蓝色的液体,在—218℃时凝固成雪花状的蓝色固体2.检验方法: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中的气体为氧气3. 硫、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 1)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现象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燃烧得很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硫的用量不要太多,防止生成物对空气造成污染②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或在瓶底部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生成的气体 2) 铁丝在空气或氧气中的燃烧项目 在空气中在氧气中想象 铁丝只能发出红热现象,不能燃烧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有黑色固体产生文字表达式注意事项 ①铁丝不能生锈②铁丝盘成螺旋状,以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③下端系火柴引燃④要等火柴将要熄灭时再伸入氧气中⑤集气瓶中预先保留少量的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D. 氧化物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铁+ 氧气 点燃四氧化三铁1.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2. 说明: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并不都是氧化物。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教学内容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3.1空气与氧气(1)一、知识要点1.空气的成分一般来说是比较稳定的。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2.空气的成分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测量原理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集气瓶内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2)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3)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空气的利用二、注意事项1、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时,为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实验中应注意一下几点:(1)装置不漏气(2)红磷应足量(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2、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如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都较稳定,所以都可作保护气;液氮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所以液氮可作冷冻剂。
3、在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选择可燃物时的两个条件:一是该物质在空气中就能燃烧(助燃剂为氧气而非其他气体);二是该物质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为固体或液体。
4、空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一般用体积分数表示,而非质量分数。
3.1空气与氧气(2)一、知识要点1、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液态氧气为淡蓝色,固态氧气为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支持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指的是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只不过生成物中的原子组合形式与反应物中不同。
3、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等都是氧化物。
二、注意事项1、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和实验法。
2、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时,为防止熔融的铁或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因局部受热过多而炸裂,需预先在集气瓶中盛一些细沙或水,并使铁丝选在瓶中央而切勿触及瓶壁。
科学八下浙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八下浙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
科学八下浙教版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物质构成的稳定性
1、物质平衡:物质平衡是物质的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稳定,组分的比例不变的情况下的状态。
2、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稳定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保持自身组成或结构不变的能力。
3、物质的构成单位:物质的构成单位是指物质由已知的原子构成,其主要构成单元就是原子。
二、物质的变化
1、物质变化:物质变化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组成或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2、变化的两种形式:物质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类型。
3、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过程。
4、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是指物质仅仅改变形态或性质,但组成不变的变化过程。
(整理)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复习提纲整理版1
初中科学复习资料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复习资料八年级下册第三章植物土壤-复习提纲目录:1土壤中有什么2各种各样的土壤3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5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6保护土壤3、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可以风化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
土壤中的腐殖4100-400年第二节: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的结构(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就形成了土壤的结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2、土壤矿物质颗粒越大,土壤的空隙越大,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就越多。
土壤颗粒分类依据:直径单位/mm(砂粒2.0~0.02;粉砂粒 0.02~0.002;黏粒 <0.002)砂粒空隙越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强,但保水性越差。
黏粒空隙小,通气性能和透水性差,保水性好。
粉砂粒介于二者之间。
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
根据它们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类土壤黏性差,表示空隙较大,因而比较疏松,水易流出,通气性能好但保肥性能差。
土壤黏性很强,表示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
(最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的土壤:壤土类土壤,因为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第三节:植物与土壤 & 第四节: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根系: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
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须根系。
(植物的不定根:由植物的茎、叶上发生的根。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高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吸水;反之,当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中营养物质的质量分数低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细胞失水。
无机盐的作用植物需要的主要元素有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铜(Cu)、锰(Mn)、锌(Zn)、钼(Mo)、硼(B)等,其中N 、P 、K 、Ca 、Mg 、S 是大量需要的,其他只需要微量。
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第三章植物土壤-复习提纲目录:1 土壤中有什么2各种各样的土壤3无机盐和水分的吸收4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5叶的结构和蒸腾作用6保护土壤第一节:土壤中有什么上壤是抬地球陆地表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土壤中有哪些生物存在土壤中的生命一一土壤生物(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鬼生物、动物和植物尊称为土壤生物)。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土壤中除上壤生物外,还包括非生命物质:空气.水分、矿物质颗粒、有机物等【证明】(气体)空气:植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來源.上壤疏松.间隙间充满—空气_•如果你把上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发现的现象有(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土壤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空花________ o(固体)土壤中存在的有机物——习惯称土壤腐殖质。
主要來源:生物的排池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作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植物提供养分•增强丄壤肥力。
性质:加热时易碳化分解,易燃烧。
将泥土放在石棉网上直接灼烧•你会闻到_焦_味.上壤的颜色变_黑_。
说明上壤中有—有机物—C(固体)土壤中含有的无机物一一常称矿物质矿物质的作用:植物生长需大虽从上壤吸收.含N、P、K等矿物元素的无机盐。
无机盐的特性: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土壤中存在无机盐的证据是:土壤浸出液加热后留下痕迹。
(液体)水: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总结】土壤由空气.生、腐殖质和矿物质组成。
构成土壊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土壤中的水分是憤物生长的必婆条件,土壤空气是杭物根呼吸和微生物纶命活动所需氧气的來源。
【思考】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并没有土壤,有的只是坚硕的岩石,而今土壤广泛分布干地球表面所以说:丄壤來源于岩石•而原因是什么?【解答】水流作用:岩石作用:冷热交替作用的结果等2、岩石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作用下.可以风化成为越來越小的碎块。
八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八下科学第三章知识点: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宇宙的基本单位,而我们所研究的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微观结构,是不能再细分的颗粒。
但是,不同种类的原子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物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化合物的性质通常完全不同于构成它的元素。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物质性质的体现。
化学反应包括很多不同的反应类型,例如氧化反应、酸碱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氧化反应是指一种物质与氧气结合,产生新的物质的反应。
例如,金属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与氧气结合生成金属氧化物。
这种反应常见的例子是铁生锈。
金属的氧化反应通常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如加热或点火。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酸是一种能够释放出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一种能够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当酸和碱混合在一起时,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同时生成盐。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硫酸钠和水。
还原反应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一个物质失去氧气或者获得氢气,减少其氧化数。
例如,金属氧化物和一种还原剂反应可以使金属恢复到其原来的状态。
一些还原剂可以是电解质,即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酸。
物质的组成决定了其性质。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物理条件下的表现,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特性,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测试物质的性质来了解其组成和特点。
物质的组成还与其分子结构有关。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在一起的微观粒子。
分子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和行为。
不同的分子结构可以使物质具有不同的形态,如固体、液体或气体。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物质分离和制备来获取纯净的物质。
物质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的不同成分分开,以获得纯净的物质。
物质的制备则是指通过化学反应或其他科学手段,从原料中得到所需物质。
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小结
科学八下第三章知识总结一、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A.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思考: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验证土壤中有水:如图装臵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土壤中有水的实验装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装臵中存在的错误(至少两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如图装臵验证土壤中含有水,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装臵中的错误全部改正后实验,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验证土壤中有有机物(腐殖质):①为什么用干燥的土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为什么用细密的铁丝网而不用石棉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验证土壤中有矿物质(无机盐):①过滤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玻璃棒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现象:蒸发皿中会留下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小结:5.土壤的形成:土壤是岩石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将对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该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机械运动的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以及运动的描述与图象表征。
机械运动的描述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 物体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 参考系:观察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物体沿直线方向的运动速度恒定。
- 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位移 / 时间。
匀变速直线运动
- 特点:物体沿直线方向的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
-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 = (末速度 - 初速度)/ 时间。
运动的描述与图象表征
- 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用来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
- 加速度时间图象: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加速度,用来描述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 加速度速度图象:横轴为速度,纵轴为加速度,用来描述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以上是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知识点概括
第一节 土壤中有什么
一 土壤的组成(观察土壤用________)
土壤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矿物质颗粒:最多,占土壤固体部分______左右,内含______。
非生命物质 有机物:主要来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
在土壤生物作用下可形成______。
水分:
空气:
1.测量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
实验:取长、宽、深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土壤和铁块体积记作V 土,分别放入两只大
烧杯中注水至恰好浸没为止,往土壤中加的水体积记作V1,往铁块烧杯中加的水体积记作V2,。
公式:
2.证明土壤中有水
用小火加热试管,发现_____________,证明土壤中有_____。
3.证明土壤中有有机物
用酒精灯加热 的土壤,能观察到 ,且用天平称量,发现土壤质量 ,证明
土壤中有___ 。
4.证明土壤里有无机盐:
取土壤浸出液过滤后放在蒸发皿中蒸发,发现底部有晶体析出,证明土壤中有__ _ 。
二 土壤的形成
物理作用:风吹,雨打,水流冲击,热胀冷缩,地壳运动等。
1. 化学作用:化学物质对岩石的腐蚀。
生物作用:动植物在地表活动。
最早是原始苔藓类植物。
2.有机物积累:动植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在土壤生物作用下可形成______。
第三节 植物与土壤
一 植物的根系
1.根系的类型
2.根的功能:(1)吸收:吸收土壤中 (主要) (2)固定 (3)贮藏 (4)呼吸
二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植物根尖结构 (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2.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取决于植物细胞 浓度与 溶液浓度差。
吸水: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失水:植物细胞细胞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
三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及其作用
合理施肥:以农家肥为主,配合化学肥料。
四 水体富营养化污染 1.产生原因:水体中有过多 元素。
(来自工业排放,农业施肥,生活污水)
2.症状:淡水中出现 ; 海水中出现 。
3.富营养化过程: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使藻类大量繁殖,当藻类死亡后,由于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需要消耗水体中的 ,使水中的生物大量死亡,此时水体发黑变臭,水质恶化。
第四节 植物体中物质的运输
一 茎的种类: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缠绕茎 二 茎的结构 (
1)树皮
外树皮:具有 作用,是软材料,如软木塞。
韧皮部:细胞具有韧性强的特征,内有 ,可输导 。
内树皮
形成层: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一般只有 层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外增补为韧皮部,向内增
补为木质部。
决定植物的茎能不能变粗(有些植物无形成层,茎不能变粗如 )
(2)木质部:内有 ,具输导 的功能;使茎直立生长,是木材的来源。
年轮:分春材和秋材。
树木的生长由于受气候周期性变化影响,不同季节生长速度不一样。
春材:在春夏季形成,长势较快,颜色较 ;秋材:在秋冬季形成,长势较快,颜色较 。
(3)髓:细胞壁较薄,有 作用
三 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1.探究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
(1)把枝条末端削成平整的斜面的目的是
(2)枝条带叶且放在阳光下的目的是
(3)滴红木水的目的是
实验现象: 木质部的中央变成了红色(横切)。
且红色越往上颜色越浅(纵切)。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自运输。
2.探究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
实验步骤:选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对一枝在近根端厘米处环割掉厘米宽的树皮。
把它们分别浸到中(不要浸至环割处),放在阳光下培养。
(1)枝条带有较多叶,且放在阳光下的目的是
(2)土壤浸出液的液面不能超过环割处的目的是
实验现象:枝条不定根生长较好,枝条上端有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有机物是通过树皮中的自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