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题——名词解释整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银行概论复习题——名词解释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又称为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单独设立一家中央银行,行使职能,领导并监管全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制度。

2.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实质:是指其作为货币行政当局在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权。

3.信用贷款:是指凭商业银行信用状况而提供的贷款,期限较短,只有少数信用等级极佳的银行在放松银根时才能得到这种优惠贷款。

4.短期资本: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国际资本移动。

5.外在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和金融机构采取货币政策行动和变化信用供给量之后,到主要经济变量(如产出、名义收入)达到预期目标所花费的时间过程。也称“效应时滞”。

6.外汇准备制度规定:规定现钞发行的全部或部分百分比准备,可以不用实际的黄金作保证,而以存放在某家外国银行的汇票或现金的形式作准备,实际上是百分比准备制度的一种。

7.内在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需要采取某种行动到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实际采取行动之间所花费的时间过程。又可细分为认识时滞和行为时滞。

8.货币均衡:是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的直接目的,也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前提和保证。从单纯意义上来看,货币均衡就是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即Ms=Md。事实上,货币均衡还反映了宏观经济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9.公开市场:是指各类有价证券(政府债券、中央银行证券和私人票据)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10.一线储备:主要用于一国经常性或临时对外支付所需的外汇储备,这部分储备资产必须保持高度的流动性,随时可以变现使用。

11.不动产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金融机构对客户的住宅或商业用房贷款的限制条件,控制不动产贷款的信用量,从而影响不动产市场的政策措施。

13.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的地位凌驾于一般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之上,它一般不同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往来,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发生业务关系,在业务上和政策上起着制约和领导的关系,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各种服务。

14.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15.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及社会公众,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16.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17.外汇管制:是指一个国家为维护其国际收支的平衡和汇率的稳定、保障经济的正常发展,授权某一政府部门制定有关的政策、制度、条例、法规等,对其境内和其管辖范围内的本国与外国的单位及个人的外汇收付、外汇买卖、外汇结算及其他外汇业务采取限制性措施。

18.中间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之后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相应改变其信用供给量所花费的时间过程。

19.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是一国信用制度的枢纽,也是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重要工具。

20.最后贷款人:当发生金融危机且其他银行无力或不愿意对一些银行贷款时,中央银行将能够且愿意提供这种贷款。有时为了配合政府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主动采取降低再贴现率的措施,以低利向商业银行放款,形成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融通,成为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21.信用发行:也称为经济发行原则,是指货币发行用于满足经济发展对于货币的客观需要,货币发行数量与商品生产和流通规模相适应。

22.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等债务规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强制性要求商业银行按此准备金率上缴存款准备金。

23.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以进行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4.“三大法宝”:包括存款准备率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它们是中央银行用以调控经济、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三大法宝”是针对社会的货币信用量进行总量的控制,而不是对各种特殊用途资金的特别控制。

25.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也成为区域性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几个国家组成一个货币联盟,各成员国内部不设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是由所有成员国联合组建一个跨国界的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制度。

26.公开市场业务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直接介入金融市场活动,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此改变居民手持货币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调控信用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它是目前各国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27.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是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综合,仅包括具有外汇收支的交易,而没有包括无外汇收支的交易;广义的国际收支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季或一月)全部国际经济交往的总额。

28.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整购买证券的保证金比率,间接地控制流入证券市场的信用量,以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

29.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中的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以及商业银行持有的存款准备金总和。

30.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距政策工具较远,但接近最终目标的金融变量,它与最终目标的因果关系

比较稳定,但中央银行不容易对它进行控制。是指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中央银行在一定的时期内和某种特殊的经济状况下,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目标。

31.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满足正常的贷款和提存要求,防止挤兑,对所吸收存款所准备的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它包括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32.中央银行资本结构:是指作为中央银行运作基础的资本金的构成,反应了中央银行的所有制形式。

33.财政性发行:指在国家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条件下,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货币。包括两种形式:明显的财政性发行和隐蔽性的财政性发行。

34.动态货币均衡:认为货币供求平衡是短暂的,从长期来看货币供求关系处于一种由非均衡到均衡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这种动态分析有助于人们把握货币均衡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

35.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应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表示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基础货币之间的伸缩倍数,即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使货币供应量相应增加或减少的数额。用公式表示为:m=ΔM/ΔB

36.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通过经济体制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传递过程。它既包括货币政策传导的各个传导要素及货币政策在传导要素中的传导过程,也包括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因素及时间效应。

38.告示效应:是指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通过媒体或其他正式渠道向公众传达政策意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由此产生的影响称为告示效应。

39.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劝告和建议来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属于温和的、非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43.贷款的国家风险:是指与外国政府直接关联的国际贷款风险,它反映一国对外负债的程度和债务能力的潜在风险,它已构成主要国家大商业银行和国家银行监督管理当局面临的重要问题。

44.代理国库:是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行使的职能。中央银行代理国家财政收支,政府在中央银行设立一个账户,政府的各项财政收支均在其开立的账户中进行。

47.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的货币存量,包括各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货币与现金货币两大部分,即一定时点上已存在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总和。

49.道义劝告: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出口头或书面劝告的形式,影响金融机构放款与投资的数量与方向,使之符合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意图。

50.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