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重点病种高血压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疗规范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以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5型,临床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为主,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范一、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007年中国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001年中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
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二、中医治疗(一)不稳定期相当于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了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该阶段病理复杂,变化多端,发展迅速。
心之气血不利,不通则痛为该阶段主要病机,血瘀为最突出病理基础,因此益气活血是该阶段的主要治法。
1、应急措施(1)速效救心丸5〜10粒,舌下含服;或麝香保心丸2粒,舌下含服;或冠心苏合丸1粒,舌下含服;或复方丹参滴丸5〜10粒,舌下含服。
以迅速缓解疼痛。
(2)真心痛而面白唇青,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并静脉滴注参附注射液。
2、辨证论治(1)气虚血瘀证症状:胸闷心痛,乏力气短,神疲自汗,舌淡而紫,苔薄,脉沉细、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冠心I号协定方:黄黄20克、蒲黄15克、五灵脂15克。
若伴胸闷如窒,纳呆泛恶,苔腻等痰浊闭塞证,酌加全瓜菱15克、甦白12克、法半夏10克、陈皮6克。
若伴身寒肢冷、夜尿频数等心肾阳虚证,酌加炮附片6克、肉桂6克、补骨脂15克等。
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注射液:三七总成背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丹参注射液、灯盏花注射液等。
(2)阴虚血瘀证症状:胸闷心痛,固定不移,心悸烦热,夜间盗汗,耳鸣腰酸,舌质淡或红,苔少乏津,脉细数或促。
心脏病诊疗规范
心脏病诊疗规范
介绍
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心脏病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效果,制定并遵守心脏病诊疗规范至关重要。
本文档介绍了心脏病诊疗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目标
- 提高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 规范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流程;
- 降低心脏病的并发症发生率;
- 促进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
- 提升医院心内科的临床水平和服务质量。
内容
1. 心脏病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将心脏病分为不同类型,并确定诊断标准。
2. 心脏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多种方法。
3. 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和康复
- 依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进程,提供全面的护理措施和康
复计划。
4. 心脏病患者的营养指导
- 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治疗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5. 心脏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
- 强调心脏病患者的健康意识和活动方式改变,以降低疾病风
险和提高生活质量。
6. 心脏病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随访
- 为心脏病患者制定长期管理计划,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
总结
心脏病诊疗规范涉及到心脏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营养指导、生活方式调整以及长期管理和随访等方面。
遵守心脏病诊疗规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同时提升医院心内科的临床水平和服务质量。
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3)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8)血压计操作规范 (14)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16)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21)腹腔穿刺术 (27)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32)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36)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50)胸腔穿刺置管术 (54)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56)呼吸机操作规范 (58)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66)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71)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77)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 (86)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92)动脉血气分析 (98)血液透析疗法 (105)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 (109)血液滤过 (111)血液透析滤过 (113)血液灌流 (115)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规程】一、快速诊断1.突然丧失意识并全身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心音消失。
4.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6.皮肤及粘膜紫绀。
7.血压测不到,切忌为反复测试血压延误抢救。
二、急救措施1.初级心肺复苏:分为CABD四个步骤C.(circulation)循环:首先判断有否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对救生呼吸的反应等。
若无循环征象则立即胸外按压,采取正确的按压姿势,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应为至少100次/分,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吹气时不按压。
吹气与按压之间应衔接紧密,不得延搁超过数秒,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等,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秒,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按压有效指标为:①能触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60mmHg;②患者颜面、唇、皮肤色泽转红润;③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睫毛反射恢复;⑥肌张力改善;⑦昏迷变浅,患者开始挣扎。
心内科诊疗规范最新标准
心内科诊疗规范最新标准心内科诊疗规范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诊疗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的心内科诊疗规范标准概述:一、心内科诊疗规范的基本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2. 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依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指南进行诊断和治疗。
3. 强调多学科协作,整合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
二、心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标准1. 冠心病: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2. 高血压:通过多次血压测量,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等信息进行诊断。
3. 心律失常: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4. 心力衰竭: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三、心内科疾病的治疗规范1.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包括降压药、抗凝药、利尿剂等。
2. 介入治疗:对于某些心脏疾病,如冠状动脉狭窄、心律失常等,可采用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射频消融等。
3. 外科手术:对于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或不适宜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等。
4. 心脏康复:对于心脏病患者,心脏康复是重要的治疗组成部分,包括运动训练、心理支持、生活方式调整等。
四、心内科诊疗的监测和评估1.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生命体征。
2. 根据病情变化,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3. 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心内科诊疗的伦理和法律要求1. 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确保患者充分理解治疗方案及其可能的风险和效果。
2. 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不得泄露患者的医疗信息。
3. 遵守医疗法律法规,确保诊疗行为合法合规。
六、结语心内科诊疗规范的更新和发展,旨在提高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心血管内科流程诊疗规范
心血管内科流程诊疗规范
一、适用范围和目的
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心血管内科,目的是规范本院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种的诊疗流程,统一诊疗思路,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
二、起诊分类与诊断
1. 初诊: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结果进行初步分类诊断,如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
2. 高血压初诊: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分类诊断,测量三天内两次血压均≥140/90确诊。
3. 心源性肺水肿初诊:根据症状、体征、胸部线或结果进行初步诊断。
三、常规检查
1. 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糖尿病糖说与电解质。
2. 血压测量。
3. 心电图。
4. 胸部线、心脏超声、心电等针对症状进行。
4. 进一步检查(如需要)心脏核磁共振、心脏、心脏造影等。
五、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1. 稳定性心绞痛......
2. 不稳定心绞痛......
3. 心源性肺水肿......
4. 高血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
心血管内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医务科定稿).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重点介绍各种心脏病和临床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在特殊检查和治疗篇,简要地介绍了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心导管检查、心脏病介入治疗、经皮肾动脉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基因诊断和分型应用等临床常用的检查、治疗技术和新方法。
《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各章节均参考了国内外当前最新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增加了线条图、疾病诊治流程图和表格,内容翔实、新颖,简便实用,编排规范,可作为心血管内科医师的工具书。
目录第一篇心血管病各论第一章先天性心血管病第一节总论第二节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各论一、房间隔缺损二、室间隔缺损三、动脉导管未闭四、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五、法洛四联症六、三尖瓣下移畸形七、完全性大血管转位八、肺静脉畸形引流九、主动脉缩窄十、乏氏窦瘤破裂十一、艾森门格综合征第二章急性风湿热第三章瓣膜性心脏病一、二尖瓣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二、二尖瓣关闭不全三、主动脉瓣狭窄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五、三尖瓣狭窄六、三尖瓣关闭不全七、肺动脉瓣狭窄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九、多瓣膜病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动脉粥样硬化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三、心绞痛四、心肌梗死五、急性冠脉综合征六、缺血性心肌病七、冠心病猝死八、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九、X综合征第五章高血压第一节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一、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二、肾动脉狭窄三、嗜铬细胞瘤四、库欣综合征五、睡眠呼吸暂停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七、肾性高血压八、醛固酮相关高血压九、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第三节高血压危象的诊断及治疗第六章心律失常一、窦性心律失常二、房性心律失常三、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四、室性心律失常五、心脏传导异常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七、预激综合征八、长QT间期综合征九、Brugada综合征十、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及处理第七章感染性心内膜炎第八章心肌疾病第一节原发性心肌病一、扩张型心肌病二、肥厚型心肌病三、限制型心肌病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一、风湿性心肌炎二、围生期心肌病三、糖尿病性心肌病四、病毒性心肌炎第九章心包疾病一、急性心包炎二、心脏压塞三、缩窄性心包炎第十章肺血管疾病一、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二、肺栓塞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第十一章心血管神经症第二篇临床综合征第十二章心力衰竭一、慢性心力衰竭二、急性心力衰竭第十三章晕厥第十四章休克第十五章高脂血症第十六章心房颤动的诊疗进展一、心房颤动的诊断进展二、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第三篇特殊检查和治疗第十七章心电图一、常规心电图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三、动态心电图四、心率变异性五、心室晚电位六、直立倾斜试验第十八章食管心房调搏第十九章超声心动图一、超声心动图基本图像二、心脏功能的超声评价三、主要心脏疾病的超声表现第二十章心导管检查一、心导管检查的基本设备二、右心导管检查三、左心导管术四、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五、心内膜心肌活检术第二十一章冠状动脉血管内检查进展一、血管内超声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三、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检查第二十二章心内电生理检查第二十三章磁共振与心血管疾病诊断一、磁共振(MRI)在心血管病诊断中的优点与缺点二、MRI在心血管疾病检测中的应用第二十四章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一、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二、主动脉夹层的介入治疗三、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四、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五、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六、房间隔穿刺技术七、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八、经皮肾动脉消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九、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及起搏治疗第二十五章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节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第二节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第三节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一、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适应证二、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策略和设备三、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方法四、心房颤动的外科消融第四节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第五节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第六节心室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第二十六章人工心脏起搏器与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第一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一、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二、永久起搏器第二节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第二十七章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一、心脏再同步治疗二、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介入治疗第二十八章血流动力学监测第二十九章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第三十章体外膜肺氧合第三十一章电击复律与除颤第三十二章基因诊断与分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附录一病史采集一、完整病史二、心血管专科病史要点三、住院病史记录要点四、病例示范五、专科症状及体征附录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码[ICD-10]-循环系统疾病附录三心脏内科常规检查正常参考值一、血液学二、血液生化三、内分泌检查四、血流动力学检查正常参考值五、心电生理检查六、超声心动图主要测量值的正常范围。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心血管内科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与处理心脏疾病和血管疾病相关的问题。
心血管内科常见的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是医生在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时参考的权威指南和规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和对应的指南和规范:1.心绞痛: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胸痛症状。
国际上公认的诊疗指南是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联合发布的最新指南。
指南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绞痛,包括稳定型和非稳定型心绞痛,提供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心肌因血液供给不足而导致的心肌细胞坏死。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发布的指南是世界上公认的心肌梗死诊疗指南。
指南详细描述了心肌梗死的不同诊断标准和治疗选择,包括急性干预和长期管理。
3.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体液潴留和器官充血的一种疾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布的心力衰竭管理指南为医生提供了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包括使用药物治疗、器械支持和手术治疗等。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脏的节律异常。
欧洲心脏病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发布的心律失常管理指南包含了几乎所有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等。
5.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是由于血管狭窄和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的疾病。
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布的冠心病诊疗指南提供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包括改变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在操作技术方面,心血管内科医生还需要掌握一些介入治疗的操作技巧,包括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如支架植入)、经皮穿刺心脏瓣膜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等。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设计规范标准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心力衰竭 (1)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1)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4)第二章心律失常 (7)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 (7)第二节房性心律失常 (12)第三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19)第四节室性心律失常 (26)第五节心脏传导阻滞 (38)第三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46)第四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49)第五章高血压 (64)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64)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 (67)第六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0)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 (70)第二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72)第三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75)第四节其他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疾病 (78)第七章心脏瓣膜病 (83)第一节二尖瓣疾病 (83)第二节主动脉瓣疾病 (87)第三节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 (90)第四节多瓣膜病 (94)第八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98)第九章心肌疾病 (105)第一节原发性心肌病 (105)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 (112)第三节心肌炎 (119)第十章心包疾病 (123)第一节急性心包炎 (123)第二节缩窄性心包炎 (124)第十一章梅毒性心血管疾病 (126)第十二章血管疾病 (130)第一节主动脉夹层 (130)第二节大动脉炎 (132)第三节周围血管病 (134)第十三章肺血管病 (137)第一节肺栓塞 (137)第二节肺动脉高压 (142)第十四章心血管内科临床技术操作 (146)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146)第二节腹腔穿刺 (147)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148)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150)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153)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156)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63)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166)第一章心力衰竭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概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完整版)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3)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8)血压计操作规范 (14)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16)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21)腹腔穿刺术 (27)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32)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36)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50)胸腔穿刺置管术 (54)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56)呼吸机操作规范 (58)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66)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71)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77)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 (86)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92)动脉血气分析 (98)血液透析疗法 (105)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 (109)血液滤过 (111)血液透析滤过 (113)血液灌流 (115)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
【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规程】一、快速诊断1. 突然丧失意识并全身抽搐。
2. 大动脉搏动消失。
3. 心音消失。
4. 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5. 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6. 皮肤及粘膜紫绀。
7. 血压测不到,切忌为反复测试血压延误抢救。
二、急救措施1. 初级心肺复苏:分为CABD四个步骤C. ( circulation )循环:首先判断有否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对救生呼吸的反应等。
若无循环征象则立即胸外按压,采取正确的按压姿势,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应为至少100 次/ 分,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 ,吹气时不按压。
吹气与按压之间应衔接紧密,不得延搁超过数秒,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等,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 秒,按压5 个循环周期约2 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按压有效指标为:①能触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60mmHg②患者颜面、唇、皮肤色泽转红润;③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睫毛反射恢复;⑥肌张力改善;⑦昏迷变浅,患者开始挣扎。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30分钟诊断程序:1.询问病史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及程度。
2)发病前的先兆症状3)其他症状:注意有否心悸、胸闷、气短、晕厥、恶心呕吐、发烧、尿量。
4)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
5)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询问同心绞痛。
2.体格检查1)常规体格检查2)特别注意血压、脉搏、心脏体征,心界、心率、节律、第1心音、奔马律、心尖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
3)肺部水泡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小。
3.辅助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肝肾功能、CRP、ESR。
出院前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
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查①心肌酶、CK和CK-MB②肌钙蛋白③肌红蛋白入院前3天,每日至少一次,第7天、出院前复查。
如评价血管再灌注治疗应在发病后6小时开始,每4小时测定一次,达24小时而后同前。
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可疑后壁和右室梗塞加做16导联。
前3天每天至少1份,有病情变化随时做,第7天、出院前复查。
如评价血管再灌注治疗应在发病后6小时开始,每4小时检查一次,达24小时后同前。
4)冠状动脉造影①发病6小时之内,一般不超过12小时,考虑再灌注治疗,可首选。
②溶栓治疗,未再通者。
③溶栓再通后仍有缺血表现者。
④溶栓再通后无缺血者,一周后进行。
5)出院前应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功能)。
6)必要时可行心电图向量图、放射性核素检查、16层以上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漂浮右心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4.鉴别诊断1)心绞痛2)急性心包炎3)急性肺动脉栓塞4)急腹症5)主动脉夹层分离5.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1.卧床2.吸氧:鼻塞给氧3~5L/min。
3.心电、血压监护至少3天。
4.饮食:第一天控制饮食,而后逐渐流食、半流食。
(完整word版)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和操作技术规范(医务科定稿)
目录第一篇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3第一节高血压病(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3第二节心力衰竭(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9第三节心律失常(心内一科阮冬云)16第四节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内二科)57第五节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内一科余茂生)74第六节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内一科余茂生)96 第七节瓣膜性心脏病(心内一科周裔忠)120一、二尖瓣狭窄120二、二尖瓣关闭不全127三、主动脉瓣狭窄132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37五、三尖瓣狭窄142六、三尖瓣关闭不全144七、肺动脉瓣狭窄146八、肺动脉瓣关闭不全148第八节先天性心脏病(心内一科周裔忠)150一、房间隔缺损150二、室间隔缺损154三、动脉导管未闭158第九节心肌炎(心内二科邱赟)162第十节心包炎(心内二科邱赟)166第十一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二科胡耀)171第十二节心肌病(心内二科胡耀)177一、肥厚型心肌病177二、扩张型心肌病181三、限制性心肌病187第十三节心脏骤停195第二篇心血管内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208第一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技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08 第二节起搏器植入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24第三节心电生理与射频消融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32第四节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255 第五节瓣膜病球囊成形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08第六节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17第七节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心内一科刘元庆)321第八节其他有创操作技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42第九节心肺复苏术(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64第十节心脏电复律与除颤(二部心内一科洪明)370第一篇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高血压病(二部心内二科雷梦觉)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及操作规范方案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心力衰竭 (1)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1)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4)第二章心律失常 (7)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 (7)第二节房性心律失常 (12)第三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20)第四节室性心律失常 (27)第五节心脏传导阻滞 (39)第三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48)第四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51)第五章高血压 (67)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67)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 (70)第六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4)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 (74)第二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76)第四节其他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疾病 (83)第七章心脏瓣膜病 (87)第一节二尖瓣疾病 (87)第二节主动脉瓣疾病 (91)第三节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 (95)第四节多瓣膜病 (99)第八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103)第九章心肌疾病 (111)第一节原发性心肌病 (111)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 (119)第三节心肌炎 (126)第十章心包疾病 (130)第一节急性心包炎 (130)第二节缩窄性心包炎 (131)第十一章梅毒性心血管疾病 (133)第十二章血管疾病 (137)第一节主动脉夹层 (137)第二节大动脉炎 (139)第三节周围血管病 (142)第一节肺栓塞 (144)第二节肺动脉高压 (150)第十四章心血管内科临床技术操作 (153)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153)第二节腹腔穿刺 (154)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156)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157)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161)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163)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70)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173)第一章心力衰竭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概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其主要特征为左心室和(或)右心室功能障碍及神经体液调解的改变,常伴呼吸困难、体液潴留、运动耐受性降低和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心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 左心导管检查左心导管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心内诊断技术。
在该操作中,医生需要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或静脉,然后将导管移至左心室或主动脉根部。
为确保安全和准确性,下列步骤需要遵循:- 在进行手术前,应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麻,确保患者无痛感觉。
- 将导管插入患者的动脉或静脉,并移动它至左心室或主动脉根部。
在导管移动期间,应注意对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进行监测。
- 完成手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患者送到恢复室。
2. 心脏起搏器安装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可以帮助心脏维持正常心率的设备。
安装起搏器的操作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在进行手术前,应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 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全麻,确保患者无痛感觉。
- 对患者进行清洁消毒,并将起搏器插入患者的胸部或腹部。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患者的肺部和心脏,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将起搏器的电极插入患者的心脏,并将导线插入起搏器本体中。
- 在完成手术后,应根据需要进行X线检查,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患者送到恢复室。
3.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一种通过身体管道进入体内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医疗设备。
治疗前需要进行下列步骤:-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 在进行手术之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麻。
在操作期间,需要进行监测和维护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 在进行内窥镜检查前,对需要检查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确保操作的卫生环境。
- 将内窥镜插入患者体内。
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损伤患者的组织和器官。
- 在完成手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将患者送到恢复室。
4. 心脏核磁共振心脏核磁共振是一种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完整版)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 (3)心电图机操作规范 (8)血压计操作规范 (14)心电除颤监护仪操作规范 (16)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21)腹腔穿刺术 (27)心包穿刺术操作规范 (32)动脉及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规范 (36)临时心脏起搏器操作规范 (50)胸腔穿刺置管术 (54)电动吸引器操作规范 (56)呼吸机操作规范 (58)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操作规范 (66)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71)肺功能检查操作规范 (77)呼吸骤停的复苏技术 (86)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规范 (92)动脉血气分析 (98)血液透析疗法 (105)急性肾衰的透析疗法 (109)血液滤过 (111)血液透析滤过 (113)血液灌流 (115)心肺复苏术操作规范【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呼吸、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
【操作规程】一、快速诊断1.突然丧失意识并全身抽搐。
2.大动脉搏动消失。
3.心音消失。
4.呼吸不规则或停止。
5.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6.皮肤及粘膜紫绀。
7.血压测不到,切忌为反复测试血压延误抢救。
二、急救措施1.初级心肺复苏:分为CABD四个步骤C.(circulation)循环:首先判断有否循环征象,如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对救生呼吸的反应等。
若无循环征象则立即胸外按压,采取正确的按压姿势,两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处,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应为至少100次/分,无论单人或双人心肺复苏,按压与呼吸比均为30:2,吹气时不按压。
吹气与按压之间应衔接紧密,不得延搁超过数秒,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等,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秒,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做一次判断,按压有效指标为:①能触及大动脉(股、颈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60mmHg;②患者颜面、唇、皮肤色泽转红润;③瞳孔缩小;④呼吸改善或出现自主呼吸;⑤睫毛反射恢复;⑥肌张力改善;⑦昏迷变浅,患者开始挣扎。
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
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篇一:内科诊疗常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本病可能系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理所致。
对于迄今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病史采集】1. 对在门诊就诊的病人必须建立病历,做简要就诊记录。
入院后24小时之内必须完成住院病历记录。
2. 病历采集的内容应该包括:(1)血压升高的时间和水平;(2)以往高血压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3)可能影响血压控制的神经精神和环境因素;(4)家族史;(5)是否有心、脑血管、肾病及糖尿病史;(6)体重状况、运动量、饮食状况;(7)其它药物服用史。
【体格检查】1.初次体检病人应休息十分钟,按标准测血压方法连续测上臂血压三次;2.发现两侧桡动脉搏动不一致需测两侧上臂血压;3.行心、肺、腹部检查;4.行颈、胸、腹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存在;5.必要行神经系统和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X线、UCG、必要腹部CT和相关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生化检查。
【诊断】根据1978年WHO高血压专家委员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我国1964年兰州会议对我国高血压诊断修改和方案,1974年北京会议收缩压考虑年龄因素,规定高血压诊断标准如下:1.凡舒张压持续超过12.0Kpa(90mmHg)者,不论其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
2.凡舒张压持续在11.3Kpa~12.0Kpa(85~90mmHg)者,列为高血压可疑。
3.老年高血压诊断标准按1992年WHO标准,因我国未制定这方面标准。
65岁以上:确定高血压SBP>21.3Kpa(160mmHg)或DBP>12.0Kpa(90mmHg)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SBP18.6~21.3Kpa(140~160mmHg)DBP<12.0Kpa(90mmHg)【治疗原则】1.凡舒张压在90~100mmHg无症状者:非药物治疗,观察4周。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与操作技巧设计规范标准
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目录第一章心力衰竭 (1)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 (1)第二节急性心力衰竭 (4)第二章心律失常 (7)第一节窦性心律失常 (7)第二节房性心律失常 (12)第三节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19)第四节室性心律失常 (26)第五节心脏传导阻滞 (38)第三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46)第四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49)第五章高血压 (64)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 (64)第二节继发性高血压 (67)第六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0)第一节稳定型心绞痛 (70)第二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72)第三节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75)第四节其他临床类型的冠状动脉疾病 (78)第七章心脏瓣膜病 (83)第一节二尖瓣疾病 (83)第二节主动脉瓣疾病 (87)第三节三尖瓣和肺动脉瓣疾病 (90)第四节多瓣膜病 (94)第八章感染性心内膜炎 (98)第九章心肌疾病 (105)第一节原发性心肌病 (105)第二节特异性心肌病 (112)第三节心肌炎 (119)第十章心包疾病 (123)第一节急性心包炎 (123)第二节缩窄性心包炎 (124)第十一章梅毒性心血管疾病 (126)第十二章血管疾病 (130)第一节主动脉夹层 (130)第二节大动脉炎 (132)第三节周围血管病 (134)第十三章肺血管病 (137)第一节肺栓塞 (137)第二节肺动脉高压 (142)第十四章心血管内科临床技术操作 (146)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 (146)第二节腹腔穿刺 (147)第三节心包腔穿刺术 (148)第四节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 (150)第五节腰椎穿刺术 (153)附录一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 (156)附录二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 (163)附录三心肺复苏诊疗规范 (166)第一章心力衰竭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概述】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进展至严重阶段而引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心内科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心内科常见病种诊疗规范一、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30分钟诊断程序:1.问病史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及程度。
2)其它症状:注意有否心悸、气短、胸闷、头晕。
3)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
4)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询问、高血压病史及治疗情况、吸烟量及时间、糖尿病、血脂情况、家族遗传史、个人生活特点。
2.体格检查常规体格检查:主要注意血压、心律、第1心音强弱,有否第3、第4心音及奔马律、肺内啰音。
3.辅助检查1)入院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CRP、ESR、肝肾功能、心肌酶学、肌钙蛋白、肝炎病毒系列等检查。
出院前应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根据病情适当增加其他的实验室检查。
2)常规心电图检查:前3天每天1次,病情有变化随时检查,心绞痛发作及缓解时,出院前1次。
3)常规动态心电图,有异常要复查。
4)必要时做运动负荷试验。
5)病情允许时,应做心脏彩超(心功能),必要时行心脏核素检查、冠状动脉CT。
6)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
(2)病情加重可行紧急冠脉造影检查。
5.鉴别诊断1)急性心肌梗死2)稳定性心绞痛3)其他疾病引起的心绞痛4)心脏神经症:包括疼痛短暂或持续,部位变动。
疼痛发生在劳累后,不是在劳累时,能耐受较重的体力活动,用硝酸甘油无效或起效慢,常伴有心悸、疲乏、爱大喘气、失眠等症状。
5)肋间神经痛6)食道疾病引起胸痛6.治疗原则1)控制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2)抗栓治疗,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3)控制危险因素,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
4)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一)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药物:①阿司匹林:300mg日一次。
3天后改为100~150mg,口服;②可加用氯吡格雷:75mg日一次口服。
2.他订类药3.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症患者可应用。
4.钙离子拮抗剂:以冠状动脉痉挛为主或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或预行PCI治疗可选用。
5.硝酸酯类:口服,反复发作者可静脉应用。
6.可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7.其他合并症及危险因素的用药(二)血管重建治疗: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择冠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
转归判断标准:痊愈:无心绞痛发作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或经内科介入性治疗后达到以上指标。
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
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加或出现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死亡:临床死亡。
危重症及抢救成功的标准:判断标准:就诊前48小时内反复发作心绞痛,静息心绞痛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
抢救成功的标准: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静息心绞痛ST段下移<1mm,持续时间<20分钟。
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30分钟诊断程序:1.询问病史1)主要症状:心前区疼痛,注意疼痛的部位、性质、发生和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诱发因素及程度。
2)发病前的先兆症状3)其他症状:注意有否心悸、胸闷、气短、晕厥、恶心呕吐、发烧、尿量。
4)既往有否冠心病、心梗介入治疗、搭桥治疗病史及相应治疗情况。
5)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的询问同心绞痛。
2.体格检查1)常规体格检查2)特别注意血压、脉搏、心脏体征,心界、心率、节律、第1心音、奔马律、心尖收缩期杂音、心包摩擦音。
3)肺部水泡音、颈静脉怒张、肝大小。
3.辅助检查1)常规实验室检查:血象、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离子、血糖、血脂、肝肾功能、CRP、ESR。
出院前复查血常规、血糖、血脂、肝功。
2)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查①心肌酶、CK和CK-MB②肌钙蛋白③肌红蛋白入院前3天,每日至少一次,第7天、出院前复查。
如评价血管再灌注治疗应在发病后6小时开始,每4小时测定一次,达24小时而后同前。
3)心电图检查:常规12导联,可疑后壁和右室梗塞加做16导联。
前3天每天至少1份,有病情变化随时做,第7天、出院前复查。
如评价血管再灌注治疗应在发病后6小时开始,每4小时检查一次,达24小时后同前。
4)冠状动脉造影①发病6小时之内,一般不超过12小时,考虑再灌注治疗,可首选。
②溶栓治疗,未再通者。
③溶栓再通后仍有缺血表现者。
④溶栓再通后无缺血者,一周后进行。
5)出院前应检查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功能)。
6)必要时可行心电图向量图、放射性核素检查、16层以上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漂浮右心导管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
4.鉴别诊断1)心绞痛2)急性心包炎3)急性肺动脉栓塞4)急腹症5)主动脉夹层分离5.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1.卧床2.吸氧:鼻塞给氧3~5L/min。
3.心电、血压监护至少3天。
4.饮食:第一天控制饮食,而后逐渐流食、半流食。
(二)药物治疗1.建立静脉通路10%Glucose 500ml+NG 40mg,5~10ug/min 开始,40ug/min维持,平均血压不低于80mmHg,3~4天后可改用消心痛或长效硝酸盐口服。
2.阿司匹林:0.3g/日,三日后100mg/日口服或氯吡格雷75mg每日一次口服。
3.开搏通(前壁梗塞)12.5mg Bid口服,根据病情可加量。
4.镇静、止痛:杜冷丁或吗啡。
5.通便药:适当应用,第3天未大便者可应用开塞露或50%甘油灌肠。
6.β受体阻滞剂:前壁心梗、心率快、血压高、无Q波心梗、梗塞后劳力性心绞痛氨酰心安:6.25~25mg Bid口服美多心安:25~50mg Bid口服7.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8.他汀类药物。
9.可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
(三)冠脉再通疗法1.直接PCI(首选),梗塞相关血管再通治疗,包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术。
适应症:①心脏缺血性疼痛30分以上硝酸甘油不缓解。
②发病时间>6小时或者6~12小时疼痛进行加重。
③ECG,下壁导联2个或前胸相邻2个导联S-T↑>0.2mv。
相对禁忌症:①其它重要器官严重病变。
②急性心包炎和夹层动脉瘤。
③出血性疾病。
2.次选静脉溶栓适应症同PCI,年龄<70岁。
禁忌症:①近期手术、外伤、活动性出血及出血体质。
②难控制的高血压≥160/110mmHg③心肺复苏后④急性心包炎和夹层动脉瘤⑤半年内有脑血管病史⑥其它严重脏器受累药物首选:UK100~150万U+100ml生理盐水半小时内静脉注入,监测再通指标,有条件可以冠造。
溶栓后静脉应用肝素。
其它药物可选:rtPA、SK。
3.补救PCI:静脉溶栓失败无禁忌症者可行PCI。
4.立刻PCI:溶栓再通后仍有心肌缺血者可行PCI。
5.择期PCI:梗塞一周后。
6.紧急搭桥术:冠脉病变严重有机械并发症(USD、MI)。
(四)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心律失常①室早,室速<160次/分,无血流动力学障碍首选Lidocain 1mg/Kg iv 5~10分后可重复,总量<4mg/Kg,有效后改维持量1.5~2.0mg/min,次选胺碘酮。
②室速>160次/分,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室颤,首选电复律。
③房颤、房扑、室上速(>24h)首选西地兰0.2~0.4mg iv,次选胺碘酮、心律平、异搏定;室率>180次/分或有血流动力学改变首选电复律。
④AVB:第一度AVB,第二度Ⅰ型AVB可观察。
第二度Ⅱ型和第三度AVB如室率>40次/分和/或QRS宽、伴低血压、心衰、心搏骤停,应安置临时起搏器治疗。
2.泵衰竭理想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护下指导治疗(监测动脉压、PCWP、RAP、CO)①扩血管药首选:口服开搏通:12.5~25mg日二次口服硝普钠(SNP)静脉:初始剂量0.2ug/Kg min,10ug/min有效剂量0.5~3ug/Kg min,30~180ug/min次选:压宁定②正性肌力药:首选:多巴酚丁胺2~10ug/Kg min(Af时慎用)次选:米力农、西地兰0.2~0.4mg③利尿剂:速尿20~60mg iv3.心源性休克①泵衰治疗②补充血容量:根据PCWP调整,严密监测PCWP。
PCWP<14mmHg:30~60分补液500~750ml;右室梗时1000~1500ml达到PCWP 15~18mmHg;PCWP15~18mmHg:15分100mlPCWP>18mmHg:不宜扩容扩溶液体:生理盐水、低分子、糖。
③血管活性药:维持SBP90~100mmHg首选:多巴胺开始量:2ug/Kg min维持量:5~7ug/Kg min紧急时:10mg静注次选:间羟胺(多巴胺无效时)、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④IABP、紧急PTCA4.恢复期处理①如无并发症应早期活动,循序渐进第1、2天卧床第3、4天床上活动、床旁坐第5、6天床旁活动②口服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③控制易患因素:戒烟、控制血压、降血脂转归判断标准:痊愈:症状消失,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正常,血管再通,并发症痊愈。
好转:症状明显好转,并发症减轻,但心电图ST-T持续有改变。
加重:症状加重,出现并发症或并发症加重。
死亡:临床死亡。
危重症及抢救成功的标准:判断标准:症状严重,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严重并发症。
抢救成功的标准:症状明显好转,血液动力学变化、严重的心律失常及并发症减轻。
三、慢性心力衰竭完成接诊及下医嘱的时间:40分钟诊断程序:1.详细询问病史1)呼吸困难的特点及程度,判定有无左心衰竭。
2)体液潴留的症状,浮肿、尿少、肝区疼痛判定有无右心衰竭。
3)判定心功能级别。
NYHA分级: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平路行走及上二层楼均不引起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患者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平路行走无自觉症状,上二层楼可出现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患者体力活动受到明显的限制,走平路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呼吸困难。
4)寻找诱发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的可能因素。
常见诱因包括:(1) 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重要。
(2) 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及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最重要。
(3) 血容量增加。
(4) 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5) 治疗不当:如不适当停用洋地黄类药物等。
5)询问基础心脏病的病史及诊断治疗过程。
2.体格检查1)全面常规体格检查2)重要左心衰竭、右心衰竭体征左心衰竭体征有:肺部湿啰音、心脏扩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心率增快、舒张期奔马律。
右心衰竭体征有:水肿,胸水、腹水。
颈静脉征阳性,肝脏肿大,全心扩大、心率增快、奔马律。
3.辅助检查1)常规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象、尿常规、血型、血糖、肾功、血离子、肝功、血脂、凝血三项、肝炎病毒系列等。
(2)功能检查2.1 胸部X线:心脏二位像2.2 心电图2.3 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2)特殊检查:可行放射性核素检查,通过心肌灌注扫描,测定局部射血分数;左心室造影,测定射血分数;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心-肺吸氧运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