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焘简介
十本红色经典书籍
十本红色经典书籍导言红色经典书籍是中国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十本具有代表性的红色经典书籍,包括其作者、内容、影响等方面。
一级标题:《毛泽东选集》作者简介《毛泽东选集》是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重要著作。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是中国现代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内容概述《毛泽东选集》是对毛泽东为了推动中国革命而创作的各种文稿、讲话和指示的选录。
其中包括了毛泽东对农村革命、土地改革、人民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和指导。
影响与意义《毛泽东选集》集中呈现了毛泽东的思想和行动,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书中的许多思想和理念仍然为当代中国所借鉴和发扬。
一级标题:《红楼梦》作者简介《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红楼梦》是一部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人物的命运和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与虚伪。
影响与意义《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人性的复杂性。
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影响深远。
一级标题:《红色娘子军》作者简介《红色娘子军》是中国女作家冯世英的作品。
冯世英(1921年-2018年)是一位著名的革命文学家和女性权益倡导者。
内容概述《红色娘子军》是根据1948年的华北冀东抗日根据地娘子军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小说。
书中通过娘子军的故事,反映了妇女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影响与意义《红色娘子军》展示了中国妇女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和智慧,对于妇女权益的争取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拥抱自由与平等,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级标题:《红岩》作者简介《红岩》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作品。
贾平凹(1952年-)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和声望的人物之一。
中共一大代表的生平
中共一大代表生平简介及最后归宿
田 奎
毛泽东(1893 ~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 民家庭。 1976 年9 月9 日在北京逝世。 1936 ~1976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1943~1945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 委员会主席。 1949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何叔衡,字玉衡,学名瞻岵,湖南宁乡县杓子
冲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驱张”运动。
1920年受聘在岳云中学任国文教员,同年冬同毛泽
东等同志在长沙秘密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和毛泽东出席党的“一大”。
1921年至1927年,历任中共湘区委员会组织委员、
刘仁静(1902-1987)又名养初。湖北应城人。
1919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五四运动。 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中
共一大的代表中,刘仁静是最年轻的一位,当时只有19岁。
1926年赴莫斯科列宁主义学院学习。 1929年回国后,即进行托派组织活动,被开除出党。
1935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抗日战争前出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21年初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被开除出党,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广东省农业厅长、中国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等职。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 同汪精卫、顾孟余等到人于是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
张国焘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以爱国救国为职志的知识青年。 张国焘就是其中之一
苏区肃反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有六大苏区,其中最大的两块就是江西中央苏区 和鄂豫皖苏区。1931年4月,中共中央派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到鄂豫 皖苏区,由张国焘任鄂豫皖苏区中央局书记兼军委主席,陈昌浩任鄂豫皖 苏区少共中央局书记,全权领导鄂豫皖苏区。 张国焘到来不久,就对鄂豫皖特委和红军进行了全面改造,打出“布尔什 维克的改造”、“加紧肃反”等旗号。 连续扩大的肃反,并在转战中又杀害了很多的高级将领。1933年6月,邝 继勋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时年36岁。1935年,胡底 红军长征途中惨遭杀害,年仅30岁。1935年8月,曾中生被秘密杀害于卓 克基的密林中,时年35岁。 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记述:“将近三个月的‘肃反’,肃掉了两 千五百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而当时的红四军不过1.5万人,足足肃掉 了六分之一!
叛逃经过
张国焘叛党背叛中国共产党投靠国民党阵营,真实的原因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而给他带来死亡恐惧的是王明。事情的经过大致是: 张国焘在延安 1938年,王明奉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苏联启程回到延安后,俨然以钦差大臣和中共 领袖自居。张国焘挨过王明的整,对他表示冷淡。当王明与张国焘单独谈话时, 问起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的错误行为。 回想自己在鄂豫皖苏区大搞肃反,也曾杀害过不少红军将领。如果中央清算他的 这些罪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这时起,张国焘就打算叛变革命了。 1938年4月4日,是国共双方共同祭拜黄帝陵的日子。张国焘以陕甘宁边区代主席 身份前往参加祭拜活动,在黄帝陵前见到了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到 西安后,住进国民党的西京招待所,却不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联系。已有叛逃 的企图。 党中央再三劝说,17日上午,周恩来、王明、博古一同来到饭店,与张国焘作最 后的谈话。周对张提出三条,供他选择:1.改正错误,回党工作;这是我们所希 望的。2.向党请假,暂时休息一个时期。3.自动声明脱党,党宣布开除他的党籍。 张国焘表示第一条不可能,可以从第二第三条考虑。并要求考虑两天再答复。
揭秘张国焘的晚年生活
【大历史】揭秘张国焘的晚年生活张国焘是中共早期的创始人及“一大”仅有的12个代表之一,曾在1935年率红四方面军南下卓木碉,另立中央,权力盛极一时。
但没有人会想到,他的晚年在异国他乡过得非常悲惨,甚至死后的丧葬费子女都拿不出。
<转至香港穷困潦倒>自1949年冬被国民党“抛弃”出走香港后,张国焘就一直在为生计而奔波。
朝鲜战争爆发后,他拿出全部家当5000美元干起了“炒黄金”的生意,不料金价一夜之间大跌,损失惨重。
同时,妻子杨子烈在买菜时不幸摔伤,成了跛子。
接连的打击让他本就困窘的生活雪上加霜。
1953年的一天,美中情局找到张国焘,希望通过他了解中共党政领导人的情况,并允诺给他一笔费用。
此时张国焘虽已脱离党组织超过15年,但为了生计,张国焘还是尽自己所能向美中情局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情报。
这让他的经济状况在短期内得到一定的改善。
<远走加国求助蒋经国>1968年,“文化大革命”波及到了香港。
为规避风险,张国焘决定携妻远赴加拿大,投奔大儿子海威,但儿子一家生活也很拮据。
到了加拿大不久后,张国焘便和妻子杨子烈住进了免费的养老院,过着领养老金的生活。
1976年的一天,79岁的张国焘突然中风,生活不能自理。
杨子烈腿有残疾,无力照料张国焘。
关键时候杨子烈通过同乡蔡孟坚传话给蒋经国,希望看在张国焘曾对蒋氏有旧恩的情分上施以援手。
随后,蒋经国托人将1万美元支票转交给张国焘作为医药费。
<贫病交加客死异乡>1979年的冬天,加拿大异常寒冷。
只身住在养老院的张国焘在一天晚上翻身时不小心把被子和毛毯弄到了地上,此时已病魔缠身的他已无力起身捡起。
数次按铃叫护士均无反应。
12月3日,当亲人赶到养老院的时候,发现张国焘已去世多时。
张国焘死后,子女竟然出不起丧葬费。
无奈之下,杨子烈只能再次告诉蔡孟坚,托他向蒋经国“求援”。
几天之后,蒋经国派人给杨子烈电汇3500美元用于处理张国焘的后事。
(凤凰网历史)。
晚年张国焘听闻主席逝世,身处异乡的他说了哪十个字,令人感慨?
晚年张国焘听闻主席逝世,身处异乡的他说了哪十个字,令人感慨?“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记者的提问,沉默良久的张国焘说道。
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于凌晨零点十分逝世。
《伦敦时报》的一名记者得知此事后,专门赶到张国焘居住的养老院,询问他关于毛主席去世的看法。
听到这个问题的张国焘只是低着头,现在的他已经是个快80岁的老人了,曾经的意气风发,趾高气昂早已不见踪影。
“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晚年张国焘剩下的只有孤独,遗憾和唏嘘。
“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乍一看,这不过是一句普通的话,也是每一个回忆过去的人都有可能说出的话,然而从张国焘的嘴里说出,它的内涵则更加丰富了。
“我们”显然指的就是包括毛主席和他在内的那一群与中国共产党息息相关的人们,“我们的时代”则是那个大家齐心协力在黑暗中摸索前进,努力奋斗只为共同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
然而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时代也早已与他无关。
现在的张国焘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没有任何关系,只身一人居住在加拿大的一所养老院里,儿子们偶尔来看看他。
叛逃共产党的日子并不好过,辗转反侧饥寒交迫,这样的生活恐怕是年轻的张国焘从未想过的。
“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句话到底意味着什么?张国焘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又想到了什么?其中的意味可供后人品味。
中共双杰毛主席和张国焘都是建党初期重要的创始人之一,共同参加了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见证者。
在建党事宜上,二人功不可没。
从中共一大顺利召开的历史事实上看,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然而放眼当时,中共一大的召开并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甚至可以用稀松平常来形容。
这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离不开关系,那个时候每天新成立的政党多如牛毛,解散的政党也是如此。
想来那个时候也没有人会想到今时今日参加的会议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所以走到最后的毛主席和董必武并没有记住大会的日期,在依稀的回忆里,7月1日成为了建党纪念日。
那么二人在中共一大的舞台上又发挥了什么作用呢?当时的毛主席已经在湖南组织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享有誉名,同时受到李大钊和陈独秀的赏识,从而成为了十三建党元勋之一。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简介
济南 王尽美 小组
山东省莒 县大北杏 1898 村(今属 诸城市) 贵州荔波 1901 人(水 族)
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 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他被发展为 外埠会员。同年11月,他与邓恩铭等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任主编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在青岛逝世,终年27岁。 。《励新》半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登载了许多有关社会改造的文章,抨击时 弊,启发青年觉悟。 1918年,依靠在山东的亲戚资助,邓恩铭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积 极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领导人,组织学生参加罢课运动。1920年11 1928年秋因叛徒告密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牺牲于济南 月,他与王尽美等组织励新学会,出版以介绍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励新》半月刊, 积极为该刊撰写文章,介绍新思想、新文化和俄国十月革命。
陈潭秋
长沙 毛泽东 小组
何叔衡
1876
湖南省宁 乡县人
1902年,考中秀才,县衙请他去担任主管钱粮的官吏,他激愤于衙门腐败,甘愿在家 种田、教私塾,乡里人称“穷秀才”。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 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时壮 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在第一师范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 烈牺牲 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4 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
赤色 职工 尼克尔 国际 斯基 代表
贝加尔湖 1889 巴尔古斯 区
1928年秋因叛徒告密在济南被捕1931年4月牺牲于济南北京小组张国焘1897江西省萍乡市旧时称县上栗县金山乡山明村童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好友廖石溪先生所办的私塾里与十几个孩子读诗书1908年张国焘来到萍乡县县立小学读书
老照片首次曝光晚年张国焘的幸福生活
老照片首次曝光晚年张国焘的幸福生活往事导语:在近年来媒体对张国焘的死亡报道中,经常会看到这样描述:“1979年12月3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天气异常寒冷,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老人病院的病床上,一位老人忍受着严寒的侵袭。
身边没有护士,也没有亲人。
他就这样凄惨地客死异国他乡。
他,就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位特殊人物,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13位代表之一,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来另立“中央”与党中央分庭抗礼,最后投向国民党怀抱进行反共的张国焘。
”张国焘与夫人携孙儿、孙女在加拿大公园里。
晚年张国焘张国焘真的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是被活活冻死的吗。
从今天的这一组照片中我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其实,加拿大是个很富足的国度,每个人都有生活无忧的保证。
离开祖国的张国焘不能叶落归根很失落这是无法否认的,但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晚年张国焘并不穷,甚至过得还很开心、幸福。
晚年身在加拿大的张国焘全家福。
多伦多松山墓园里的张国焘夫妇之墓。
张国焘与杨子烈结婚后,育有三子张海威、张湘楚、张渝川,三位皆在美国与加拿大发展事业。
一篇文章透露说,经周恩来总理特批,张湘楚50年代在广州中山医学院学医。
张国焘夫妇1968年来到多伦多时,长子张海威在加拿大多伦多教数学,二儿子张湘楚在美国纽约当医生,三儿子张渝川在加拿大多伦多当工程师。
张国焘夫妇虽说不上大款,儿子也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什么的,但晚年生活总还是其乐融融儿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
张国焘与毛泽东在延安。
1976年前后,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特鲁多在多伦多开会,曾在没有预约之下特别前去探望张国焘,时间不是很长。
三年后82岁的张国焘走完了他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
1994年,在丈夫去世15年后,杨子烈以92岁高龄故去,二人合葬于多伦多松山墓园。
而且张国焘墓的方向始终是向着东南方向,向着中国,向着他的家乡江西萍乡——。
五四爱国运动简介
五四爱国运动简介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先导——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发生前,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时期。
军阀势力利用封建传统思想禁锢人们的头脑,推崇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孔孟之道,借以维持自己的统治。
严酷的现实引发当时先进分子的反思。
他们认为,辛亥革命由于忽视了思想文化战线上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致使革命的成果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完成改造社会的历史使命,必须“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
于是,作为五四运动的先导,标志中国人民新觉醒的新文化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1916年起改名《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启蒙思想家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钱玄同、刘半农、易白沙等是它的主要撰稿人。
随后继起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的还有《每周评论》、《晨报》、《京报》等报刊。
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提倡民主,就是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平等自由,争取实现西方立宪共和制的国家;提倡科学,就是反对迷信和盲从,介绍科学知识,主张以科学的法则来判断一切。
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它的倡导者们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伦理道德。
对孔孟学说进行猛烈评击。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是一场提倡资本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其指导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但是,这场运动毕竟打破了长期禁锢人民思想的的封建牢笼,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启发了人民群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冲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未曾有过的思想解放运动,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揭秘中共叛徒张国焘的最后结局
穷 的士兵也不放过 ,规定他们每 天交一双草鞋 ,士兵们私下里就 给他起 了个“ 草鞋 ” 李 的绰号。 五代十 同时 ,侯冗基在任湖 “ 驴宰相” 驱 王及善
唐 代 武 则 天 时 的 宰 相 王 及 湘太守 ,见钱跟开 ,一心 中饱私
下等郡递减半数 ,其余 各官都有
等 级差 额 。
共 中央六届 四中全会后 ,上海地 下党领导人何盂雄 、林 育南 就是 在王明的打 击陷害下 ,被 国民党 当局逮捕 , 杀害于龙华 。 回想 自己
武 昌警察局长蔡盂坚负责“ 保护”
扭
! 盟
捷 塞扭
张国焘 1 1 9 9牟参加 “ 五四”
爱 国运 动 , 中 国共 产 党 的 创 始 是 人 。 历任 中共 中央 工农 部 主 任 、
中央组织部长 、 中共驻共产 国际 代表 团团长 、 鄂豫皖 中央分局 书
张昊
张觐光亦官亦绅 ,历任浙 江省高 等审判厅推事 、 山县知事 , 象 江西
家。他在任期间 , 虽然无所建树 ,
6 8
碧芳。
派 。”
焘开除党籍 ?
老 四张 闰杰 老 实 本 分 。他 入
王明赶紧解释说 :你不 是托 “
派, 不过 是 受 托 派 利 用 。”
党不 到一年 , 即遇 大革命失 败 , 遂 脱 离组织 , 回乡种 田 , 过着 简朴 、
指责 王明把 自己同志当托派来清
除 , 岂不是帮助 敌人吗 ? 这 王明见
一
、
张 国焘神色愤怒 ,说 :这件 事我 “ 们改 日 再谈 吧。” 便匆匆走 了。 从这天起 , 国焘心神不定 , 张
坐卧不安。前一段 中央对他 的斗 争和批 判 , 他毕竟还能接受 , 明 王 介石 大喜过 望 ,吩 咐戴笠 为张冈 焘“ 照料一切” 戴笠不敢怠慢 , 。 即为张 国焘在武 昌找 了一座漂亮 的小洋楼 , 并委托张 罔煮 的同乡 、
晚年张国焘靠写回忆录为生一切靠自己的霸气句子
晚年张国焘靠写回忆录为生一切靠自己的霸气句子张国焘是1897年出生的。
他投靠国民党后,于1948年随国民党到台湾,时年51岁。
从此时起,到1979年他82岁去世时止,是张国焘的最后31年。
这31年中,张国焘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
期间,他曾有过多次选择。
最后,他凭自己的意志所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凄惨的命运。
试图回大陆养老上世纪50年代,因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张国焘生活一度陷入困境之中。
他只好拼命写稿,期望通过稿费收入维持,并还上债务。
但香港几家大报刊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用他的稿子了,收到退稿信是家常便饭。
张国焘走投无路,便想到了共产党,想到了毛泽东。
正好,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张国焘通过报纸很认真地研究了一番,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倡“双百”方针,政策方面放宽了,毛泽东可能会不计前嫌,容纳他,以自己的老资格,中国共产党方面至少会养活他。
于是,他开始寻找香港与中共有联系的人士,以便向中共中央转达他想回大陆定居养老的意向。
但是,张国焘仍然脚踩两只船,他也通过一些关系,与美国人联系,试探能否与美国人合作。
一些在香港的美国人表示,美国方面愿意帮助他,并给了他一些生活补助。
经过一年多,到了1958年,张国焘终于同共产党方面联系上了。
当年10月,他在与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人员接触中表示,愿意为新中国做点事情,并请求中共中央提供生活补助。
中共中央于1959年1月5日将张国焘表达的意思印成内部情况简报,报送到毛泽东那里。
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早已知道张国焘与美国人有联系,对张国焘生活困难的处境也很清楚。
当时,中美关系十分紧张,当简报传到毛泽东那里时,毛泽东根据他已经想好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提出过的意见,提笔在简报上批道:“应劝张国焘割断他同美国人的关系。
如能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以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
毛注。
”(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第30页)毛泽东的意见,得到了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的赞同,并且很快就由中共中央在香港的工作人员向张国焘转达了。
张国焘
张国焘(1897年-1979年)字恺荫,又名特立,笔名和化名有:张特立、特立、张彪、凯音、张特、天师、国焘、焘等。
俄文名字:阿莫索夫。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8年被开除党籍。
1897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出生在今江西省萍乡市(旧时称县)上栗县金山乡山明村。
童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好友廖石溪先生所办的私塾里与十几个孩子读诗书。
1908年,张国焘来到萍乡县县立小学读书。
1912年,张国焘来到由萍乡县县立小学改成的县立中学继续学习。
1914年,张国焘因为替“违纪”的同学辩护,受到舍监要开除他学籍的威胁,便离开萍乡中学,到南昌心远中学就读。
心远中学是由着名教育家熊育锡创办的一座学校。
学校主张崇尚科学,反对守旧;注重西学,反对八股。
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张国焘“越过了攻读经书的范围,开始来敲近代知识的大门”。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为理工预科一年级第三班的学生。
1919年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人之一,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并经常深入工人群体进行演说。
此后一段时间积极筹备并进行长辛店补习学校的讲演(对象为工人),为以后的工人运动打好了基础。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并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和李达为中央局成员,陈独秀为书记,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
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
1921年年底参加莫斯科的远东劳苦人民大会,见到列宁。
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3年2月领导组织了着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
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1924年12月中旬,率领了一个数约十人的铁路工会的代表团到天津去探望抱病的孙中山,并与李大钊二人代表中共与北京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组织一个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以汪精卫为首),商讨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时的相关决策。
五四运动(张国焘)
张国焘的大失败
投靠国民党。 他丢失了他的人格。弄得不仅中共永远看不起 他,就是国民党也视他为一条狗(国民党军统 特务头目戴笠、沈醉等就经常这样评价他), 并没有给他多大的待遇(一个空头无权的中将 “设计委员”)。因为按中国传统的文化价值 观念,凡主动投降到强大的对方阵营的“叛 徒”,历来就是受到人们的鄙视的。张国焘竟 也扮演了这种角色,当然是他人生的一个大失 败。
辉煌时刻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0年初,李大钊和陈独秀等人开 始酝酿建党的问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 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 议的各地代表有:李达、李汉俊、张国
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王 尽美、邓恩铭、陈潭秋、董必武、 周佛海、陈公博,包惠僧受陈独秀 派遣参加了会议
张国焘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建党伟业》中张国焘的扮演者
简介:
李晨
张国焘简介
张国焘(1897年- 1979年)字恺荫,又 名特立,笔名和化名 有: 张特立、特立、 张彪、凯音、张特、 天师、国焘、焘等。 俄文名字: 阿莫索 夫。毕业于北京大学, 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 一,中国共产党早期 领导人之一,1938年 被开除党籍。
张国焘在延安合影
晚年生活
病逝
1979年12月3日,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天气 异常寒冷。 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老人病院的病床上,一位 老人忍受着严寒的侵袭。 他就这样凄惨地客死异国他乡。 他,就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共党史上的一位特殊 人物,中共创始人之一,中共一大13位代表之 一,中共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来另立 “中央”与党中央分庭抗礼,最后投向国民党 怀抱进行反共的张国焘。
张国焘1924年的牢狱经历
张国焘1924年的牢狱经历作者: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25期被捕1923年“二七”惨案之后,全国工人运动一蹶不振,尤其是铁路工人运动,几乎完全瘫痪。
为了进一步复兴铁路工人运动,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全国铁路总工会,筹备任务就交给张国焘。
总工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北京铁路工人运动发展迅速,这引起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注意。
1924年5月13日,湖北共产党组织秘密机关被湖北督军萧耀南的军警查获,逮捕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长杨德甫和几个工人。
杨德甫被捕后叛变,供出了全国铁路总工会在北京的机关地址和负责人。
5月21日凌晨,京师警察厅派出侦缉队前往全国铁路总工会的秘密机关进行搜捕,总工会干事彭子均、李凤林不幸被捕,未来得及转移的铁路工人名册和许多党的文件以及来往信件被搜去。
随后,侦缉队又到张国焘的住处,逮捕了张国焘和他的夫人杨子烈,并搜出中共“三大”文件及多件信函。
招供张国焘等人被捕后,遭到了野蛮的审讯。
据5月28日上海《申报》报道:侦缉队已开始拷讯,且每日拷打三四次之多。
起初张国焘还能挺得住。
不管敌人怎样拷问,他都矢口否认自己是铁路工会的总干事,但从总工会会所和他住所搜出来的大量文件和信件还是暴露了他。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张国焘只好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并写下了供词。
张国焘满以为事情会到此结束。
不料,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却不肯就此罢手。
张国焘忍受不住敌人的严刑逼供,终于向敌人供出了李大钊、陈独秀、谭平山、张昆弟及一批北京的共产党员等。
敌人并不满足,进一步对张国焘施加刑罚。
张国焘索性供出了他所知道的全国铁路各工会的共产党员共71人。
被张国焘出卖的共产党员中,范体仁、孙云鹏、吴鹏九、叶云清等人不幸被捕,另有被开除、被通缉者40余人。
北方铁路工人运动又一次遭到严重打击。
粉饰而张国焘后来在《我的回忆》中,将他在狱中出卖组织和同志一事全部抹去,还把自己粉饰成坚贞不屈的英雄,说他面对敌人的审讯,如何毫不畏惧,如何被人强扭着按了手印,如何绝食,等等。
大叛徒张国焘:身体瘫痪无人理,82岁冻死在国外,墓地朝向中国!
说起中国近代史,张国焘是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早年是学生运动领袖,后来创建共产党,成为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但是之后却选择离开延安,投奔了蒋介石。
很多人都以为他是1938年叛变的,其实早在这14年前,他就已经变节了。
张国焘全家福1924年5月11日,张国焘夫妇在北京被捕,5个多月之后才被释放。
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面对拷打始终“咬着牙关,忍着剧痛,一言不发”,敌人找不到证据,最终将他释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建国后,国家整理北洋政府时期的京师警察厅档案时,发现了张国焘叛变的全部资料,他当时并非“一言不发”,而是把北京和全国铁路系统的党员名单,全部供了出去,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李大钊。
李大钊是张国焘进入革命的领路人,曾对他极为看重。
当年召开党的一大时,全国各地的代表都强烈呼吁李大钊出席,但是李大钊事务繁忙,实在抽不开身,于是让张国焘接替他参加一大。
正因为这样,张国焘才成为一大代表,并担任主持人这个重要角色。
只不过李大钊没想到,当他最看重的年轻人选择背叛时,第一个出卖的就是他,这也导致后来李大钊被捕牺牲。
不过,张国焘出狱之后,这段变节的历史被隐瞒了下来,甚至可以重返中央继续担任重要职务。
红四军曾在他的带领下越战越强,但同时,他又大搞“肃反”,用了极其残忍的手段,导致红军指战员大量被杀。
红军长征结束后,张国焘面临的批判越来越多,王明趁机排挤张国焘。
惶惶不可终日的他,终于在1938年4月5日,坐上了国民党的轿车扬长而去。
新中国成立后他定居台湾,本想着给国民党效力,却四处碰壁,工作没找到,连房子都被征收了。
他四处找人理论,结果没人搭理,无奈之下只好移居香港。
到了香港正值金价大涨,他把全部积蓄掏出来炒黄金,结果一夜之间金价大跌,本钱亏了一半。
此时,妻子又不幸摔断了腿,医疗费花去大半,生活更是困难。
1968年,张国焘前往加拿大投奔儿子,三个儿子有的当教师,有的是工程师,他住进了大儿子张海威家里。
没过多久,张国焘发现儿子的工资养活一家老小,显得很吃力,于是搬进了免费的养老院住。
长征中的张国焘
“长征中的张国焘”(一)满脑子个人主义的张国焘张国焘,江西萍乡人,早年是“五四”运动的参加者。
陈独秀曾经说过,张国焘是个闯将,很会标新立异。
[参见:李白冰著《风风雨雨看北大》]早年处于革命阶段的张国焘很会政治投机,他在学生运动中的领导才能丝毫没掩饰他追求个人权力的目的。
他很注意培养个人小团队,有宗派主义倾向;在他周围的人总是对他又敬又怕。
张国焘是参加过“中共一大”的老党员,他很自负,经常向别人夸耀这件事。
可是,当年或许他忘记了会议的神圣,他和他的新婚妻子杨子烈,并没有对党成立有太多的憧憬,仅仅把他当成一般的社团参加,他们陶醉的是西湖的风景。
由于他是“中共一大”的老党员,他很自负,他成功竞选为中央组织部主任,由此,这为他扩大权力奠定了基础,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左派,在扩大党组织的同时,扩大他自己的影响。
他善于做工人运动,他的政治宣传是拿手好戏;第二~第三批中共党员,大都听说他很严厉。
“中共二中全会”上他紧跟陈独秀,积极赞成加入第三国际,对反对的陈公博大加指责。
中共三大,张国焘表现出极大的权力欲望,不满足于中央执行委员;他善于搞工人运动,想争取更大的权力;因此,他与毛泽东唱对台戏,毛主张发展农民运动,张国焘就主张搞工人运动,他还指责毛泽东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山头主义”[参见:叶剑英《叶剑英回忆录》]。
他与毛泽东公开论战,针锋相对,他发表了《目前的工作重点与当前形势》和《从过去看现在》等多篇文章与毛泽东唱反调;但是,张国焘并未占到便宜,他的权力欲望在这次论战中暴露出来。
他还反对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反对两党联合打击北洋军阀,破坏统一战线。
1924年“国民党一大”还是顺利召开,中共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毛泽东被提名为中央委员,张国焘也如愿获得提名。
历史总是爱作弄人,十年后的张国焘与毛泽东却走向不同的道路。
(二)阻挠红四军北上的张国焘1931年张国焘任鄂豫皖苏区领导人,时年34岁。
他性如烈火,一点就着。
张国焘:一个“‘左’得发狂”的人物
张国焘:一个“‘左’得发狂”的人物作者:李乔来源:《同舟共进》2014年第05期“文革”中流行的血统论、唯成分论和打击知识分子之类的极左成分,其实早在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下的苏区就已有过,但知之者不多。
要想真正了解“文革”,就不能不寻找一下它的历史根源。
这里只谈一个人物,看看他在苏区是怎样搞血统论、唯成分论的,怎样仇视和杀戮知识分子的,怎样冤杀了大批红军将士的。
张闻天曾评论此人“‘左’得发狂,右得可耻”——此人就是张国焘。
“肃反”中的血统论、唯成分论与冤杀知识分子上世纪30年代的几大苏区,由于王明路线的横行,都发生过极左倾向,特别是“肃反”扩大化,“左”的问题尤为严重。
张国焘是鄂豫皖和川陕两大苏区的最高领导人,他搞的“肃反”扩大化,冤杀了大批无辜的红军将士和群众,杀人之多,至今无法统计出准确数字。
在被冤杀的无辜者中,有大量的知识分子。
毛泽民曾在一份向共产国际告状的材料中,力陈张国焘滥杀的罪恶,說张国焘“处决了那里的几乎所有知识分子”。
(毛泽民《党内某些重要文件的读后感》,现存俄罗斯国家社会政治史档案馆)在搞“肃反”扩大化的几大苏区中,赣西南的李韶九、湘鄂西的夏曦、闽西的林一株、赣东北的曾洪易、陕北的戴季英,都冤杀过许多忠勇、无辜的将士,但在大批冤杀知识分子这一点上,他们都难以比肩张国焘——张可谓“苏区知识分子的灾星”。
搞血统论、唯成分论,视知识分子为异类,原本是当时共产国际某些人的歪论和做法。
他们认为,只有工人成分最可靠,“中间势力最危险”,中共“领导机关必须工人化”。
于是,“大字不识几个,连文件也看不了”的码头工人向忠发,便被共产国际安排做了中共中央总书记。
但此人后来成了叛徒。
张国焘当过驻共产国际代表,对共产国际这一套既熟悉又极感兴趣,执行起来像打了吗啡一样兴奋。
他在《给中央政治局的报告》中提出:凡是知识分子,凡是非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政治上都是不可靠的。
这也就是说,知识分子即使参加了革命,参加了红军,入了党,甚至在党政军内担任了领导职务,也不可靠。
张国焘简历——精选推荐
张国焘简历篇一:张国涛简历+小议张国焘的失败张国焘张国焘(1897-1979),字桤荫,又名特立。
江西省吉水县人。
1916年秋考入北京大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党小组,并致力于京汉铁路工人运动,参与创建了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和长辛店工人俱乐部。
1921年7月,作为北京共产党小组代表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局委员,分管组织。
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
1922年7月,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并任中央组织部长。
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同年5月下旬被北洋军阀政府逮捕。
不久获释出狱。
此后,历任中共中央工农部主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代主席等职。
是中共四大、五大、六大中央委员,五大政治局常委,六大政治局委员,历史上多次犯严重错误。
曾阻挠1927年的八一南昌起义。
在鄂豫皖根据地任职期间,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大搞肃反扩大化。
长征期间,反对中央北上抗日方针,妄图用武力挟持中央,分裂红军,自立中央,退却逃跑,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
193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深入批判张国焘的错误,并通过《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
但他拒不悔改,于1938年4月初借祭黄帝陵之机逃往国民党统治区,当了国民党特务。
4月18日,中共中央将其开除党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6年后,面对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他执行妥协退让政策。
1926年底,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
1927年7月陈独秀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职,鲍罗廷根据共产国际”训令”改组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后补入瞿秋白为成员的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同年7月,他受临时中共中央委托赴南昌贯彻中央决议,但张国焘不愿意去,仍对张发奎抱有幻想。
1924年12月中旬,率领了一个数约十人的铁路工会的代表团到天津去探望抱病的孙中山,并与李大钊二人代表中共与北京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组织一个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以汪精卫为首),商讨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时的相关决策。
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并任中央工农部主任。
1928年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
19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到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他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并主持开展错误的“肃反”。
1908年,张国焘来到萍乡县县立小学读书。
1912年,张国焘来到由萍乡县县立小学改成的县立中学继续学习。
1914年,张国焘因为替“违纪”的同学辩护,受到舍监要开除他学籍的威胁,便离开萍乡中学,到南昌心远中学就读。心远中学是由着名教育家熊育锡创办的一座学校。学校主张崇尚科学,反对守旧;注重西学,反对八股。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张国焘“越过了攻读经书的范围,开始来敲近代知识的大门”。
张国焘(1897年-1979年)字恺荫,又名特立,笔名和化名有:张特立、特立、张彪、凯音、张特、天师、国焘、焘等。俄文名字: 阿莫索夫。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8年被开除党籍。
1897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二十日)出生在今江西省萍乡市(旧时称县)上栗县金山乡山明村。童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好友廖石溪先生所办的私塾里与十几个孩子读诗书。
1921年年底参加莫斯科的远东劳苦人民大会,见到列宁。
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3年2月领导组织了着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
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中央红军在延安建立并巩固了根据地之后,南下期间损兵折将的张国焘被共产国际命令取消其“第二中央”,张被迫带领红四方面军和任弼时领导的红二方面军一同北上,1936年10月在甘肃静宁县将台堡(今属宁夏)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会师之后张即被边缘化,被剥夺了军权并遭到批判。
国共第二次合作全面抗日后,1938年4月3日,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一说是代主席)的张国焘借祭拜黄帝之名逃离延安,遇上蒋鼎文后到了西安,投奔中国国民党。4月11日周恩来到武汉汉口与张多次协商未果之下,4月18日,中共中央开除张的党籍(于4月22日《新华日报》发表)。不久,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
1979年因病去世。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为理工预科一年级第三班的学生。
1919年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人之一,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并经常深入工人群体进行演说。此后一段时间积极筹备并进行长辛店补习学校的讲演(对象为工人),为以后的工人运动打好了基础。
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并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和李达为中央局成员,陈独秀为书记,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
1941年起任国民参政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参政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
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继续进行反共宣传。同年11月去台湾。
1949年转居香港。
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曾经写作《我的回忆》。
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为了统一指挥两大方面军作战,中共中央召开了着名的“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并通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