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规范

合集下载

城市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城市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城市智慧交通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方案第一章综合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目标 (3)1.3 项目意义 (3)第二章城市智慧交通现状分析 (4)2.1 城市交通现状 (4)2.2 智慧交通发展现状 (4)2.3 存在问题与挑战 (4)第三章系统架构设计 (5)3.1 系统总体架构 (5)3.2 关键技术架构 (5)3.3 系统模块划分 (6)第四章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7)4.1 交通信息采集技术 (7)4.1.1 采集技术概述 (7)4.1.2 视频监控技术 (7)4.1.3 感应线圈技术 (7)4.1.4 地磁车辆检测器技术 (7)4.1.5 车载传感器技术 (7)4.2 交通数据处理与分析 (8)4.2.1 数据处理概述 (8)4.2.2 数据清洗 (8)4.2.3 数据融合 (8)4.2.4 数据挖掘 (8)4.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8)4.3.1 数据安全 (8)4.3.2 隐私保护 (9)第五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9)5.1 信号控制策略 (9)5.1.1 策略概述 (9)5.1.2 策略内容 (9)5.2 信号控制系统设计 (9)5.2.1 系统架构 (9)5.2.2 关键技术 (10)5.2.3 系统功能 (10)5.3 信号控制效果评估 (10)5.3.1 评估指标 (10)5.3.2 评估方法 (10)第六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11)6.1.1 系统概述 (11)6.1.2 线网优化 (11)6.1.3 车辆调度 (11)6.1.4 乘客服务 (11)6.2 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12)6.2.1 系统概述 (12)6.2.2 信息来源 (12)6.2.3 信息发布渠道 (12)6.2.4 服务质量保障 (12)6.3 公共交通调度与监管 (12)6.3.1 系统概述 (12)6.3.2 调度管理 (12)6.3.3 运行监控 (13)6.3.4 监管机制 (13)第七章城市停车管理与服务 (13)7.1 停车资源优化配置 (13)7.1.1 停车资源现状分析 (13)7.1.2 优化配置措施 (13)7.2 停车信息服务 (13)7.2.1 信息服务内容 (13)7.2.2 信息服务渠道 (14)7.3 停车收费管理与监管 (14)7.3.1 收费标准制定 (14)7.3.2 收费方式创新 (14)7.3.3 监管措施 (14)第八章交通安全管理与服务 (14)8.1 交通安全监测与预警 (14)8.1.1 监测系统建设 (14)8.1.2 预警机制 (15)8.2 交通处理与救援 (15)8.2.1 处理流程优化 (15)8.2.2 救援体系完善 (15)8.3 交通违法行为管理与处罚 (15)8.3.1 交通违法行为监测 (15)8.3.2 处罚措施 (16)第九章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16)9.1 交通信息服务内容 (16)9.2 交通信息服务渠道 (17)9.3 交通信息服务效果评估 (17)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进策略 (17)10.1 项目实施步骤 (18)10.1.1 项目启动阶段 (18)10.1.2 项目策划与设计阶段 (18)10.1.4 项目验收与交付阶段 (18)10.2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18)10.2.1 政策法规制定 (18)10.2.2 标准制定 (18)10.3 项目管理与监督 (18)10.3.1 项目管理 (18)10.3.2 项目监督 (19)10.4 项目持续优化与升级 (19)10.4.1 技术优化与升级 (19)10.4.2 业务流程优化与升级 (19)10.4.3 培训与推广 (19)第一章综合概述1.1 项目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市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前言 (3)1.1 编制背景 (3)1.2 编制目的 (4)1.3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概述 (5)二、需求分析 (6)2.1 城市管理需求 (7)2.2 公共服务需求 (8)2.3 产业发展需求 (10)2.4 数据共享需求 (11)三、平台建设目标与定位 (12)3.1 建设目标 (13)3.2 功能定位 (14)3.3 运行管理机制 (15)四、平台架构设计 (16)4.1 总体架构 (17)4.2 分层设计 (18)4.3 系统模块 (19)五、数据资源整合策略 (21)5.1 数据源梳理 (22)5.2 数据采集与整合 (23)5.3 数据清洗与标准化 (25)六、共享交换模式与规则 (26)6.1 共享模式 (27)6.2 交换模式 (28)6.3 交换规则 (29)七、安全保障体系 (30)7.1 数据安全 (32)7.2 访问控制 (33)7.3 隐私保护 (34)7.4 安全审计 (35)八、平台实施计划 (36)8.1 实施步骤 (37)8.2 时间节点 (38)8.3 资源保障 (39)九、平台运行维护与管理 (40)9.1 运维体系 (41)9.2 数据备份与恢复 (42)9.3 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 (43)十、平台推广与应用 (44)10.1 推广策略 (46)10.2 应用场景 (47)10.3 成效评估 (48)十一、结语 (49)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已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面临着数据资源分散、信息孤岛严重、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制约了智慧城市的发展。

建立一个统高效、安全的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跨部门、跨领域的数据流通与共享,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北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架构、基础数据、数据接口、数据更新、网络与安全、系统建设与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等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798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30428.1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1部分:单元网格GB/T30428.2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2部分:管理部件和事件GB/T30428.3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3部分:地理编码GB/T30428.4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4部分:绩效评价GB/T30428.5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5部分:监管信息采集设备GB/T30428.6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6部分:验收GB/T30428.7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第7部分:监管信息采集CJJ/T103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标准CJJ/T106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T315-2009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DB11/T16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规范DB11/T171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安全测评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gitize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city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网格数据、管理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一种综合集成化的信息系统。

〔GB/T30428.1〕3.2单元网格basic management grid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元,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实地区域(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

2023-智慧交通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顶层设计方案V2-1

2023-智慧交通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顶层设计方案V2-1

智慧交通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顶层设计方案V2智慧交通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是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数据的传递和处理,能够实现交通出行的智能化,提升效率,减少拥堵和碳排放。

本文将围绕“智慧交通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顶层设计方案V2”进行分步骤阐述。

步骤一:需求识别根据对城市交通管理的需求,萃取出需要满足交通管理、交通应急、公共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求。

需求的识别是顶层设计的关键步骤,它会决定后续方案的具体实施。

步骤二:数据结构设计通过对需求的细化,根据不同需求的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进行设计和整合,将不同数据来源的数据进行模块化处理,建立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实现数据的精准匹配和处理。

步骤三:技术实现方案根据需求和数据结构设计,确定技术实现方案,包括数据传输协议、数据存储方式、数据安全保障策略等,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和可维护性,以达到最合理、最优的技术实现方案。

步骤四:系统运维体系设计对于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运维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系统运维体系,包括平台建设、系统维护、数据监管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和维护机制,以确保平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步骤五:平台交付与后续服务完成平台的建设后,需要进行交付,并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同时,为确保平台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建立平台生态圈,吸引更多的数据来源和用户参与平台的建设和使用。

综上所述,智慧交通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顶层设计方案V2是为了满足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提高的需求,经历了需求识别、数据结构设计、技术实现方案、系统运维体系设计、平台交付与后续服务等多个步骤,是一个完善的、可靠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对于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 第5部分:数据共享与交换-2024标准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 第5部分:数据共享与交换-2024标准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第5部分:数据共享与交换1范围本部分标准规定了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开发共享的基本模式、业务需求、特征和技术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中相关数据的开放和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数据开放data opening数据拥有方将数据向政府政务部门、企业单位和城市公众等相关方开放。

数据共享data sharing在一定的条件下,数据拥有方将数据与相关方共同使用。

注:根据不同共享类型,分为无条件共享、有条件共享以及不予共享。

数据模型data model数据的图形或者文字性表示,指明其特性、结构和相互间关系。

数据交换data interchange数据使用方和数据提供方通过实现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数据资源相互交换传输的过程。

数据提供方data provider通过交换通道提供数据的单位或组织。

数据使用方data user使用交换通道采集数据的单位或组织。

交换通道interchange channel构建在物理通信链路之上、连接发送节点和接收节点,可按照特定协议实现文件、报文等消息内容的高效、可靠、安全传输的数据传输通道4概述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的数据开放共享,是指相关方在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建设、管理、运营以及提供和使用保障平台服务过程中所产生、制作、获取、拥有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在某一相关方内部或相关方之间流转的行为。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的相关方主要包括:——政府政务部门:主要指政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企业单位:主要指各类企业以及其他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机构团体等。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的适用对象可包括:——政府政务相关部门信息系统:政府政务部门用于向其他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和城市公众开放数据或者共享数据的系统。

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讨

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探讨摘要: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阐述了信息技术系统集成的概念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重要性,进而探讨了其在城市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环境监测、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着重强调了系统集成为城市提供了高效的数据管理和交换,促进了各个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提升了城市运行效率,改善了居民生活质量。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系统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城市发展、数据管理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城市规划者的重要议题。

智慧城市的构建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实现城市运行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在这个新兴领域中,信息技术系统集成无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系统集成作为将各种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有机整合的手段,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剖析其作用、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揭示智慧城市背后信息技术系统集成的重要性和潜力。

一、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1.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优化中的作用智慧城市的构建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系统的集成来优化基础设施,从而实现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系统集成涵盖了各种技术和数据资源的整合,为城市提供了更智能的管理和运行。

以下是信息技术系统集成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优化的关键方面:1.1数据驱动的基础设施管理信息技术系统集成为智慧城市提供了数据驱动的基础设施管理。

通过传感器、物联网设备和其他数据采集手段,城市能够实时监测基础设施的运行状况,包括交通流量、能源利用、垃圾处理等。

这些数据为决策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支持,使城市管理者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做出响应,并进行预测性维护,从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4.05.28•【文号】厅运字[2014]105号•【施行日期】2014.05.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其他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的通知(厅运字〔2014〕1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天津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为规范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建设,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公交都市创建有关事项的通知》(交运发〔2013〕428号)、《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2号文印发)和《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推进方案》(厅规划字〔2012〕12号文印发),交通运输部组织编制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规范示范工程建设思路、总体架构及系统功能等,保证示范工程的整体性、协调性和集约性,强化部、省、市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确保示范工程取得实效。

现将《指南》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4年5月28日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指南前言“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是《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交规划发〔2011〕192号文印发)确定的三个重点领域示范试点工程之一,是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公交都市创建的重要内容。

本工程将在整合现有相关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企业的运营调度与管理效率,增强行业管理、决策与应急能力,提升乘客出行信息服务水平,并为加快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024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接口规范

2024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接口规范

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接口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车路协同信息交互体系的总体架构,道路交通数据中台、车联网数据交互系统和车联网终端相互之间信息交互的接口协议要求,接口要求和交互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面向车联网的车路协同信息交互接口的设计、开发、测试与应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 5768.2—202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T 29098 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字典 交通信号控制GB/T 29101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数据服务质量规范GB/T 29110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公共汽电车线路信息基础数据元GB/T 29744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道路编码规则GB/T 29745 公共停车场(库)信息联网通用技术要求GB/Z 41383—2022 M2M应用通信协议技术要求GA/T 115—2020 道路交通拥堵度评价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车联网终端terminal in internet of vehicles安装在车辆上,与云平台开展数据交互的通信设备。

3.2车联网数据交换系统data exchange system in internet of vehicles部署于不同的网络和平台之间,用于车联网业务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及分发的软硬件系统。

3.3道路交通数据中台road traffic data center采集道路交通基础数据,或接收从交通信号机、停车场、交通标志、车辆等传送的交通数据,从而为车联网数据交换系统(3.2)提供数据服务的系统。

3.4停车信息服务云系统parking information service cloud system部署在互联网上,用于汇集各停车场数据,并可与其他系统对接的系统。

交通信息服务技术

交通信息服务技术

一、现有的交通信息服务手段及其应用现状公共交通出行信息发布系统是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向公交出行者的窗口服务系统。

交通信息发布是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出行者提供的信息与出行者之间交互的媒介,出行者对系统的评价完全来源于信息发布。

首先介绍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和信息交换平台,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应用的信息发布技术,介绍支持数据广播、Web、E-mail、RSS、短信、声讯等多种发布方式综合诱导出行。

1、出行信息发布系统公共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主要作用是信息处理中心将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给需求终端,公交信息发布的特点是:(1)信息多样化。

需要提供给公交出行者的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公交运行信息、预测到站信息、载客量预测信息等与公交相关的信息,还包括道路、天气、铁路、民航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信息,为出行者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务。

(2)用户广泛。

信息发布主要提供给出行者,出行者可以在室内、车站、车上、路边[47]。

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如图4-1所示。

2、信息交换平台在信息发布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就是在明确信息服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衔接关系的基础上,制定接口和功能衔接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建立的满足多种交通信息需求的通信网络平台。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信息交换平台是整个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各子系统之间进行通信的总枢纽,也是子系统消息往来的集散地,在整个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脚色,真正体现了交通运输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化社会特征。

信息交换平台在信息发布系统中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智能公交信息服务系统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为企业级的应用网关,不但支持静态的路由指定,也支持动态的路由条目的生成和删除,可以进行灵活配置,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客户需求。

信息交换平台不仅仅成为公交信息发布的平台,同时也是信息服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平台和枢纽。

其主要功能有:1)信息采集:通信服务器收集车载终端等设备采集的信息,根据设定发往不同的订阅者。

推进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促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

推进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促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

推进信息共享与数据交换,促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成为了提高社会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方向。

但是,公共资源的整合和利用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和信息共享。

因此,推进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成为了促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的关键。

一、信息共享促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信息共享是指在识别出适合共享的信息之后,通过适当的管理、技术和流程手段,将信息共享给有需求的用户。

在推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中,信息共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促进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和重复利用政府部门之间拥有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但是由于信息孤岛等问题,这些数据和信息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

通过信息共享,政府部门之间可以更加紧密地合作,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以便更好的整合和利用公共资源。

2.推动公共资源的优化分配在推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中,信息共享也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理解公共资源的使用情况。

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移动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更好地资源优化,帮助政府部门出台更加优化的发展政策和规划。

3.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当政府部门更加长篇度的进行信息共享时,民众可以更好地获取公共资源利用情况,从而增强民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同时,政府部门也可以及时获取到民间反馈信息,从而更及时地进行决策和调整政策。

二、数据交换助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数据交换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不同系统或应用之间进行数据传递或共享。

在促进公共资源整合利用中,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是相辅相成的,数据交换更着重于将数据进行有序化传递和整合。

1.推进政府部门间的数据交换政府部门之间拥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多数都分散在不同的系统或部门,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交换机制,使得在资源利用和协调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建立跨系统的数据交换机制,建立统一大数据平台,将政府不同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整合、存储和分析。

2.促进企业与政府的数据交换企业和政府之间也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数据交换机制,让企业和政府部门都能更好地进行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需严格执行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目录的通知-厅科技字[2011]79号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需严格执行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目录的通知-厅科技字[2011]79号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需严格执行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目录的通知正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批需严格执行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目录的通知(厅科技字〔2011〕79号)信息化标准是确保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规范有序,支撑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提升信息化服务效能,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技术手段。

部高度重视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组织编制了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集装箱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收费等一批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性国家和行业标准,对于行业信息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为切实加强信息化标准贯彻应用和监督实施力度,部组织研究确定了第一批需严格执行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目录(见附件1),现印发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要切实提高相关标准的执行力度,标准目录所列标准应视同强制性标准予以执行。

二、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交通运输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工程或产品研发,应在设计、开发环节严格遵循标准,并在验收交付阶段开展相关标准的符合性审查或测评工作,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不予验收。

标准符合性审查和测评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予以开展,并由标准归口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予以技术支持。

三、对于正在使用且涉及行业信息共享交换的信息系统,请各单位组织标准应用和符合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于2011年10月底前报送至部科技司。

四、部将不定期组织对部属单位和各省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贯彻实施标准的情况进行抽查。

对贯彻实施标准情况好的单位,我部将确立为交通运输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单位,予以支持和鼓励;抽查结果不合格的单位应尽快整改,连续两次抽查结果不合格的单位将列入重点跟踪检查单位,并予以通报批评。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8.01.31•【文号】交办运〔2018〕17号•【施行日期】2018.04.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交办运〔2018〕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将《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8年1月31日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交通一卡通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实现互联互通,方便人民群众出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交通运输部关于促进交通一卡通健康发展加快实现互联互通的指导意见》(交运发〔2015〕65号),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交通运输领域开展交通一卡通运营服务活动以及交通一卡通产品生产的机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交通一卡通,是指主要在交通运输领域用于支付或清算的实体或虚拟交通卡、二维码以及其他特定信息载体或介质;交通一卡通产品包括实体卡片、移动载体或介质、虚拟介质,以及用于支付受理的机具终端、商用密码设备和各类信息处理系统。

第三条开展交通一卡通服务活动以及交通一卡通产品相关业务,应当遵循便民、利民、惠民的原则,依法合规、诚实守信开展经营,实现互联共享。

第四条交通一卡通应用范围主要包括城市公共汽电车、城市轨道交通、出租汽车、市域(郊)铁路旅客运输、道路旅客运输、水路旅客运输等交通运输服务领域。

第五条交通一卡通运营机构包括交通一卡通发卡机构、收单机构、数据交换机构、代理机构等。

(一)本办法所称交通一卡通发卡机构,是指按照交通运输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开展交通一卡通发行业务的机构。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 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2024标准

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 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2024标准

1范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第3 部分:数据采集规范围本部分标准规定了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过程,数据采集内容,数据采集技术﹑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及数据采集安全控制。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他信息化领域的数据采集过程也可以参考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31916.1-2015信息技术﹑云数据存储和管理第1部分:总则GB/T 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36625.3-2021智慧城市数据融合第3部分:数据采集规范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第1部分:总体架构3术语和定义GB/T 5271.1-2000、《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群运行保障平台数据融合规范第1部分:总体架构》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数据采集data acquisition从多方数据源中得到原始数据,通过标准化处理并转化为满足数据共享与利用需求的过程。

运行监检测数据operation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data基础设施管理单位通过实时集成监测、连续表观监测、动态快速检测、定期广域监测等多种监检测方式对基础设施的结构与运行环境信息采集产生的数据。

安全预警safety warning预警发布责任单位根据事件对基础设施运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而发布预先告知或态势通告。

应急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道路、桥梁、隧道、交通枢纽、公共建筑等城市地面公共基础设施管理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的应对机制与措施,保障基础设施运行安全。

4缩略语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Safe Protocol)PDA:数据采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REST:表述性状态转移(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SHA-1:安全散列算法1(Secure Hash Algorithm 1)SHA-2:安全散列算法2(Secure Hash Algorithm 2)SHA-3:安全散列算法3(Secure Hash Algorithm 3)5总体要求运行保障平台应记录并保存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数据来源、对接人、采集日志以及移动或者变更等信息,从而确保数据的可追溯性。

DB3402_T 7-2020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DB3402_T 7-2020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3402芜湖 市 地 方 标 准DB3402/T 7—2020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nstallation of urban road 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facilities2020- 12 -13 发布2021- 01 -01 实施ICS 93.080.30CCS Q84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芜湖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提出。

本文件由芜湖市公安局归口。

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设置的术语和定义、总体原则、设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芜湖市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管理设施的设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886 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T20609 交通信息采集微波交通流检测器GB/T21255 机动车测速仪GB/T 24726 交通信息采集视频车辆检测器GB 2528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 329.3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第3部分:交通违法管理信息数据规范GA 409(所有部分)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格式GA 648 交通技术监控信息数据规范GA/T 16.31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代码第3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类别代码GA/T 445 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 484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GA/T496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 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527.6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方式第6部分:公交车交叉口优先通行控制规则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3 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1244 人行横道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1426 机动车违法停车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智慧城市交通管理与出行服务平台方案

智慧城市交通管理与出行服务平台方案

智慧城市交通管理与出行服务平台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3)第二章:智慧城市交通管理技术架构 (3)2.1 交通数据采集与分析 (3)2.2 交通信号控制与优化 (4)2.3 智能交通诱导系统 (4)第三章: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平台设计 (4)3.1 平台架构设计 (4)3.1.1 硬件设施层 (4)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 (5)3.1.3 平台服务层 (5)3.1.4 用户界面层 (5)3.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5)3.2.1 交通监控模块 (5)3.2.2 交通信号控制模块 (5)3.2.3 交通诱导模块 (5)3.2.4 交通事件处理模块 (6)3.2.5 数据分析与统计模块 (6)3.3 平台数据交互与共享 (6)3.3.1 平台内部数据交互 (6)3.3.2 平台与外部系统数据交互 (6)3.3.3 平台与出行者数据交互 (6)第四章:出行服务平台设计 (6)4.1 出行服务需求分析 (6)4.2 出行服务功能模块设计 (7)4.3 出行服务数据挖掘与应用 (7)第五章:公共交通优化与提升 (8)5.1 公共交通运营优化 (8)5.2 公共交通设施改善 (8)5.3 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 (8)第六章:交通拥堵治理与缓减 (9)6.1 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9)6.2 交通拥堵治理策略 (9)6.3 交通拥堵缓减措施 (10)第七章: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 (10)7.1 绿色出行理念与措施 (10)7.1.1 绿色出行理念 (10)7.1.2 绿色出行措施 (11)7.2 新能源交通发展 (11)7.2.1 新能源交通概述 (11)7.2.2 新能源交通发展策略 (11)7.3 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 (12)7.3.1 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 (12)7.3.2 交通可持续发展策略 (12)第八章: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 (12)8.1 交通安全管理 (12)8.1.1 管理体系构建 (12)8.1.2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3)8.2 交通应急处理 (13)8.2.1 应急处理流程 (13)8.2.2 应急处理措施 (13)8.3 突发事件应对策略 (13)8.3.1 突发事件分类 (14)8.3.2 应对策略 (14)第九章:智慧城市交通管理与出行服务平台运营与管理 (14)9.1 平台运营模式 (14)9.2 平台运营管理 (14)9.3 平台效益分析 (15)第十章:项目实施与推广 (15)10.1 项目实施计划 (15)10.1.1 项目启动 (15)10.1.2 项目实施阶段 (16)10.1.3 项目验收与评估 (16)10.2 项目推广策略 (16)10.2.1 政策支持 (16)10.2.2 宣传推广 (16)10.2.3 试点示范 (17)10.2.4 技术交流与培训 (17)10.3 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 (17)10.3.1 技术风险 (17)10.3.2 资金风险 (17)10.3.3 政策风险 (17)10.3.4 运营风险 (17)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数据交换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数据交换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数据交换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一、数据交换在智慧城市中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成为现实。

智慧城市通过集成各种信息通信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交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数据交换不仅涉及到数据的收集、处理、存储和分析,还包括数据在不同系统、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共享和流通。

有效的数据交换能够确保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准确性,为智慧城市的决策提供支持。

1.1 数据交换的核心价值数据交换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在智慧城市中,数据交换使得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数据能够被整合和分析,从而揭示出城市运行的深层次规律和趋势。

例如,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气象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城市管理者可以预测交通拥堵情况,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策略,减少交通延误。

1.2 数据交换的技术基础数据交换的技术基础包括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

数据采集技术负责从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用户输入中获取数据。

数据传输技术确保数据能够快速、安全地在网络中传输。

数据存储技术为海量数据提供存储解决方案,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和可访问性。

数据分析技术则通过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等方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1.3 数据交换的挑战尽管数据交换在智慧城市中具有重要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如何确保数据在交换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和滥用成为一大难题。

其次是数据标准化问题,不同系统和部门可能使用不同的数据格式和标准,这给数据的整合和分析带来了障碍。

最后是数据治理问题,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治理机制,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二、数据交换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案例2.1 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是智慧城市中数据交换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领域之一。

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系统能够实时收集交通流量、车速、事故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33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吴忠宜、钱贞囯、刘好德、李香静、毛力增、刘向龙、李成、吴业进、王寒松、杨桂学、胡嘉临、窦慧丽、刘荣先、李松刚、吴骏、胡智勇、陈希、于海洋、欧阳子维、刘书浩、郭忠、周剑锋、王铁宇、刘彤、陈启斌。
34
35第3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规范
36
1
2
本部分规定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企业级平台与城市级平台、城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间、省级平台与部级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要求和交换内容,本部分所称的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电车交通(含快速公共汽车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
本部分适用于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各级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3
4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5
6
《城市客运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GB/T报批)、本系列技术要求《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数据元》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6.1
6.2
6.2.1企业级平台enterprise level platform
6.2.2
面向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智能调度管理、企业运营信息管理、运行动态监控等信息化管理平台。
9
10
10.1
10.2
a)企业级平台上报至城市级平台的数据交换内容清单见表1。
8.3
8.4
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各级平台之间可通过互联网、VPN或专线方式连通;
——各级平台之间应保持7*24h持续稳定的传输链路,保证实时或按需数据交换需求;
——各级平台之间数据交换应支持断点续传,在网络恢复正常时能及时地将通信网络故障期间未传输的数据重新上传;
——在网络连通的情况下,应按数据交换要求及时提供数据;数据提供方应在接收数据请求30秒内作出响应。
G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批)城市客运术语第1部分:通用术语
GB/T(报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GB/T(报批)城市交通运行状态评价规范
JT/T(报批)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技术要求第1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总体技术要求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技术要求第2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数据元
28
29本部分由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29)提出并归口。
30
31本部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河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郑州天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长沙交通运输局、哈尔滨交通运输局、山东大成软件有限公司、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南京市客运交通管理处。
18
19——第9部分:城市公共汽电车智能调度系统技术要求;
20
21——第10部分: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技术要求;
22
23——第11部分: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监管系统技术要求。
24
25本部分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技术要求的第3部分。
26
27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面向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提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综合运行监测、考核评价、综合分析等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6.2.7部级平台ministrylevel platform
6.2.8
面向部级交通主管部门,提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综合运行监测、考核评价、综合分析等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6.2.9公共汽电车线路牌bus and trolleybus transitrouteboard
6.2.3城市级平台city level platform
6.2.4
面向城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基础业务管理、综合运行监测、安全应急管理、服务质量考核与发展水平评价、统计决策分析等管理决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6.2.5省级平台province level platform
6.2.6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7
8
8.1
8.2
企业级平台与城市级平台应部署数据接口服务,按数据交换内容、频率等要求通过数据接口服务通信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
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企业级平台、城市级平台、省级平台与部级平台四级数据交换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图1四级数据交换体系架构
6.2.10
用以向乘客提供站名、线路等服务信息,且设置在车站站牌上的设施。
6.3
6.4
IC卡: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
TCP/IP: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GB 11714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B/T 21085-2007机动车出厂合格证
GB/T 29110-2012道路交通信息服务公共汽电车线路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415-2006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平台编目编码规则
JT/T697.7-2014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7部分: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JT/T 697.14-2015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14部分:城市客运信息基础数据元
8
9——第4部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
10
11——第5部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与调度中心间通信协议;
12
13——第6部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服务终端数据总线接口通信规范;
14
15——第7部分:城市公共汽电车电子站牌技术要求及数据通讯协议;
16
17——第8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数据采集与传输规范;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
技术要求
第3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
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规范
2015年12月
目 次
前言
1《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技术要求》分为11部分:
2
3——第1部分: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总体技术要求;
4
5——第2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数据元;
6
7——第3部分:城市公共交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数据交换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