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

合集下载

《常考题》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测试(含答案解析)(1)

《常考题》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测试(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对下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蓝牙耳机是通过超声波与手机进行信号传输的B.如图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的关系C.图中电路能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关系D.图中电路可以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2.下列关于电磁波和信息技术说法正确的是( )A.由华为主导的5G技术不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信息传输的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通过电磁波进行定位服务的C.电磁波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D.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不相同3.当你唱卡拉 OK 时,要用到话筒(麦克风).如图所示为动圈式话筒构造示意图.当你对着话筒唱歌时,声音使膜片振动,与膜片相连的线圈也跟着一起振动,线圈在磁场中运动产生了电流,这样就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图所示四个实验的原理与话筒原理相同的是A.B.C.D.4.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线电广播、卫星电视、移动电话都是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B.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化石能源的利用C.光纤通信利用电信号传递信息D.光伏电池和光碟都应用了磁性材料5.下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们小声说话时,一般声音的音调比较低B.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C.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客观存在的D.“共享单车”可以定位是通过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6.使用WiFi上网,它传递信息用到的是A.超声波B.次声波C.无线电波D.声呐7.下列关于新材料及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导体主要用于制作电饭锅等电热器B.半导体可用来制作LED灯的发光二极管C.移动电话(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D.卫星通信与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的两种方式,前者利用了电磁波,后者没有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电荷的移动能够形成电流B.汽车导航仪在与“北斗”卫星联系时,利用的是电磁波C.提着桶从一楼走到五楼,人对桶不做功D.使弹起的足球落回地面的力是弹力9.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子和水中倒影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实像和虚像的成像原理相同D.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质相同10.2020年8月3日,我国独立自主建立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它可向全球免费提供全天候的高质量的定位、导航、测速和授时服务。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二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五节 内生增长理论
新古典增长理论将人均产出的长期增长归因 于技术进步,但在该理论中技术进步是外生变量 ,未能解释决定技术进步的经济因素,这在
“理 论上很难使人满意。(阿罗,1962)”为此,

罗.罗默,罗伯特.卢卡斯等经济学家试图通过适
当的解释变量对技术进步作出解释,建立解释技 术进步的模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 现了“内生技术进步理论”,即新增长理论。该
y*

0
t0
t1
y 时间
总产
出的
∆Y/Y
增长

0
t0
t1
时间
(图21-4 稳态调整中的人均产出和总产出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 轨迹)
四、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提高,会提高总产出的稳态增 长率。 人口增长率提高,会降低人均资本k的稳 态水平和人均产出y的稳态水平。
y
f(k*) f(k**)
f(k)
(n'+δ)k
六、有外生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 在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需要将技术进 步参数A引入生产函数, A可在若干位置中进 入生产函数。 假定技术为“劳动增强型”(新技术提高 劳 动生产率),则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Y=F(K,AN) 式中, AN为有效劳动。令y=Y/AN, y为 按有效劳动平均的产出,k=K/AN,k为按有 效劳动平均的资本,则人均生产函数可表示
在稳态均衡中,总产出的增长率和总的资 本存量的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或劳动力的增长 率相同,即∆Y/Y=∆K/K=∆N/N=n。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k=s * y- (n+δ) * k= s * f(k)- (n+δ) * k,知:
当s * f(k)= (n+δ) * k时, ∆k=0, 经济处于 稳态;当s * f(k)> (n+δ) * k时, ∆k>0,k增 大,资本深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将趋于 稳态;当s * f(k)< (n+δ) * k时, ∆k<0,k减 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亦将趋于稳态。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学思想史》PPT课件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西方经济学思想史》PPT课件

(9)假定理性 (10)主张较少
的经济行为。
的政府介入。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 边际学派的一般概况
三、基本立场
边际主义者通过推进对于市场体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和促进经济自由的理 解,来寻求增进所有人的利益。
这种理论,通过反对工会和通过对人为高工资与向下不灵活的工资会造成失 业作出说明,而有利于剥削者(即使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真正理解剥削)。 边际主义也捍卫地主的利益而反对那些以李嘉图地租理论为基础的对地主的 攻击。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的经济思想
三、庞巴维克和维塞尔的主观效用价值 维塞尔以x、y、z代表三种生产要素。如果: x+y=100 2x+3y=260 4y+5z=590 则:x=40, y=60, z=70 这就是“归算”价值和分配份额的办法。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是错误的,还在于其这一理论基础的依据也是错 误的。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三节 维塞尔和庞巴维克的经济思想
六、庞巴维克与维塞尔对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攻击
庞巴维克和维塞尔在宣传自己的主观价值论和分配论的同时,分别直接攻击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尤其是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门格尔不仅一般阐述“抽象演绎法”,而且将其具体化。
第二十一章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思想
第二节 门格尔的经济思想
二、门格尔的主观抽象演绎法 奥地利学派的抽象演绎法的特点表现为:
奥地利学派把对孤立的个人的 研究作为抽象演绎法的立足点。
奥地利学派是把对个人心理的 分析作为经济研究起点的。
奥地利学派强调个人消费,将 其与生产割裂开。

刑法分论第二十一章

刑法分论第二十一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研究刑法分论的意义
刑法分论的研究对象是规定各种具体犯罪及其刑 罚的法律规范, 罚的法律规范,研究刑法分论对于帮助司法机关 准确地适用有关刑法规范的内容,完善我国的刑 准确地适用有关刑法规范的内容, 事立法和促进刑法理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意义。 研究刑法分论的内容, 研究刑法分论的内容,不仅能对司法机关正确地 理解刑法分则规定的内容, 理解刑法分则规定的内容,准确地定罪量刑提供 科学的指导, 科学的指导,同时也是促进刑事立法适应社会发 展的需要而日益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 展的需要而日益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罪状的表述方式 刑法分则条文对罪状的描述方式, 刑法分则条文对罪状的描述方式,我国刑法理论一般 将罪状分为“简单罪状” 叙明罪状” 将罪状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引证罪 空白罪状”四种情况。 状”、“空白罪状”四种情况。 简单罪状,是指只描述犯罪最基本特征, 1、简单罪状,是指只描述犯罪最基本特征,不对任何一 个构成要件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的罪状。 个构成要件的内容进行进一步说明的罪状。 叙明罪状, 2、叙明罪状,是指对某一或某些犯罪构成要件的内容有 较为详细说明的罪状。 较为详细说明的罪状。 引证罪状, 3、引证罪状,是指引证刑法分则规定的其他犯罪罪状来 描述某一犯罪特征的罪状。 描述某一犯罪特征的罪状。 4、空白罪状,亦称“参见罪状”,是指在刑法条文中仅 空白罪状,亦称“参见罪状” 规定某一犯罪以违反某种法律、 规定某一犯罪以违反某种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为构 高等教育出版社 成要件,不具体描述该犯罪构成要件特征的罪状。 成要件,不具体描述该犯罪构成要件特征的罪状。
高等教育出版社
并列罪名, 3、并列罪名,是指同一刑法分则条款的规定中 同时包含了对两种以上相对独立的具体犯罪罪 状的描述, 状的描述,但两种犯罪共有一个法定刑规范的 情况。 情况。 概括罪名, 4、概括罪名,是指刑法分则规定的某一种具体 犯罪的罪状中包含多种可以独立构成犯罪的行 为,但因各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又不便于分 解为独立的犯罪而共用同一罪名的情况。 解为独立的犯罪而共用同一罪名的情况。

药物制剂技术 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的有效性 第1节 第2节

药物制剂技术 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的有效性 第1节 第2节
(2)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3)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5. 药物相互作用
(1)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制剂可以发生各种物 理、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沉淀。 例如 20% 磺胺嘧啶钠注射液( pH 约为 9.5 ~ 11)与10%的葡萄糖注射液(pH约为3.2~ 5.5 )混合后, pH 值改变,可使磺胺嘧啶 结晶析出,进入微血管后可引起栓塞,导 致周围循环衰竭。
一、影响药物制剂有效性的因素
临床上发现,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制剂,甚 至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号的同一产品, 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每一种药物被赋予一定的剂型,由特定的途 径给药,特定的方式和剂量被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到达作用部位后又以特定的 方式和靶点作用,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一、影响药物制剂有效性的因素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6.病理状态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在肝脏解毒的药物由于 代谢速率减慢而作用加强。 如氯霉素、甲糖宁等;在肝脏活化的药物则 作用减弱,如强的松、可的松; 肾功能不全时,使由肾脏排泄的药物排出减 慢,半衰期延长, 如庆大霉素t1/2由正常人2.3h延长至24h,可引 起积蓄中毒,应减少药物用量或延长给药 间隔时间。
它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正确评价药剂质量,设 计合理的剂型及制剂工工艺以及为临床合 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保证用药的有效性 与安全性。
(一)生物药剂学
生物药剂学作为一门体内的药剂学,它与医药 学中其它一些学科,如药理学、生物化学有 密切的联系,在内容上互相渗透、互相被充、 共同研究药物及其它生理有效物质与机体的 关系。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4. 用药时间和次数
用药时间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特点而定。 饭前服药吸收较好,起效较快; 饭后服药吸收较差,起效较慢。 针对治疗目的,也应有相应的选择,如催 眠药应睡前服,降糖药胰岛素应餐前给 药。

第二十一章 量子论初步

第二十一章 量子论初步

第二十一章量子论初步
§21.1 光电效应光子
学习要求:
1.理解光电效应中极限频率的概念及其与光的电磁理论的矛盾
2.知道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及其与光的电磁理论的矛盾
3.理解光子说及其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4.理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并会用来解决简单问题
Heinrich Rudolf Hertz
1857-1894
普通光
教材P41例题 思考题:
在上图所示的光电效应实验中,已知G 表有示数。

(1)若将滑片P 逐渐向右滑动,
G 表示数如何变化?
(2)若将电源正负极反向再将滑片P 从最左边向右滑动,G 表示数又如何变化? (3)在第(2)问中G 表示数稳定后,若增大入射光强度而频率不变,G 表示数又有何变化?
(4)在第(2)问中G 表示数稳定后,若增大入射光频率而强度不变,G 表示数又有何变化?
作业:
1. 再读教材,领会光电效应与波动理论的矛盾以及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2. 阅读练习册讲解部分(含例题和变式训练)并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十一章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二十一章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为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更好地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患者提供连续,有效地优质护理服务,特制订护士分层级管理方案。

一、依据护士职称、学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后,对护理人员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和分层次使用。

二、制定各层次护士岗位职责,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

三、各病区认真落实基础护理项目,床位分配到人,按护理和技术要求,实施弹性排班,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落实。

四、实施护理责任包干制,基础护理责任到人,减少并逐步取消陪护。

五、病区护士长检查责任组长岗位职责落实情况,责任组长负责检查指导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工作,层层管理,增强科室整体管理力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六、科护士长深入病房,每月坚持示范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疑难问题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报告护理部。

七、护理部每月检查示范病区护理质量,听取科护士长、示范病区汇报,及时解决问题,逐步推广优质护理示范工作。

八、定期召开各岗位护士座谈会,了解护士分层级使用情况,以便不断改进考核标准。

九、护理部成立护士分层级使用考核小组,督促完成各级岗位职责,分层级考核模式,对照考核标准逐级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和奖金挂钩。

十、将护士的层次与职称晋升、外出学习和进行的机会结合,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实现护理人力资源的最优化。

各层级护士条件一、责任组长1、成熟专业护士,具有较高的本专科护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具有解决临床护理护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指导并参加各组护理工作。

3、能够协助护士长落实科室管理和和患者管理工作。

4、能够承担全院本专科患者的护理会诊,具有较高解决疑难问题的工作能力与临床带教能力。

二、责任护士1、规范化培训护士,具有扎实的专科知识,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2、具有独立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及护理任务的能力,能够按照级别要求完成患者的各项护理要求。

【鼎尖教案】高中物理(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第二十一章 电子论初步 三、能级(第一课时)

【鼎尖教案】高中物理(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第二十一章 电子论初步   三、能级(第一课时)

第三节能级●本节教材分析第三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能级是通过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的重要内容.对微观世界能量不连续(能量量子化)的认识是学习能级概念的关键.由于微观世界规律的不可直接感知性,“量子化”的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重点描述“能量量子化”,突出玻尔理论中的“能级”的概念.这是玻尔理论成功之处.2.在“轨道量子化”的概念上,重在描述“量子化”的概念,淡化“轨道”的概念.氢原子中的电子是没有轨道的,只有电子云.这是玻尔理论的局限之处.3.重视由可直接感知的实验现象“原子光谱”反向验证“能级”假设的教学过程,增加直观性、增加对科学假设提出、验证过程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玻尔关于轨道量子化的概念.2.理解能级的概念.3.理解原子发射与吸收光子的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4.知道原子光谱为什么是一些分立的值;知道原子光谱的一些应用.二、能力目标1.能够比较氢原子的能级的高低;计算能级差.2.学会利用公式hν=E m-E n计算辐射或吸收的光子的频率、波长.3.能够利用能级的概念解释线状谱.4.了解线状谱的应用.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玻尔理论的成功与局限,让学生体会科学发展是一代一代科学家辛勤劳动的曲折过程,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刻苦钻研,勤奋好学.2.在学习利用能级的概念解释线状谱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实验——理论假设——进一步实验——修正理论或提出新的假设”.3.了解人类的认识就是从不断地纠正偏差错误中提高的.●教学重点能级概念、光子的辐射与吸收理论.●教学难点辐射与吸收公式的应用、用能级概念解释线状谱.●教学方法教学中利用自学后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节.利用电教设备提高直观性、增加与周围生活的联系.能级示意图、原子光谱幻灯片、有关科技史的录像等都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这样便于学生深刻体会有关概念和规律、牢固树立量子论的观念 .●教学用具投影片、原子光谱的彩色幻灯片、有关20世纪初线状谱的发现、研究过程的科技史录像.●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回顾光电效应——量子论的应用带来的成功[教师]在量子论初步的第一节我们学习了光电效应及其理论解释,请问是谁,通过什么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学生]成功解释光电效应的物理学家是爱因斯坦,他提出了光子说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了光电效应.[评论]最早提出微观世界能量是不连续的物理学家是普朗克.爱因斯坦是在普朗克的量子论的启发下提出光子说的,利用量子论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还可以推断原子的结构.2.简单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原子结构的研究.[引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叩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物理学家提出了关于原子结构的各种模型.其中玻尔因为引入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取得了成功.我们今天来一起学习与此有关的《能级》这一课.二、新课教学(一)学生阅读全文(10分钟~15分钟)[课堂安排]学生阅读全文(10分钟~15分钟),并讨论、回答幻灯片中的问题.(二)(思考题投影片)A.什么是能级?[学生]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因此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这些能量值叫做能级.B.课文讨论的是原子..的能级还是电子..的能级?[学生]课本讨论的是原子的能级,这个能量值是原子和核外电子共有的.C.能级这个假设哪里可以体现量子论的应用?[学生]原子的能级对应的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对应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D.原子的能量可以改变吗?是怎样改变的?[学生]原子的能量可以通过吸收或发射光子来改变,原子吸收光子能量增大跃迁到高能级,发射光子能量减小就会跃迁到低能级.E.以氢原子为例讲讲它何时能量最高?何时能量最低?中间状态是怎样的?怎样表示?[学生]氢原子被电离后能量最高,当它处于基态时能量最低,其他状态叫激发态.各态的量子数分别为n=1、2、3…,能量分别用E1、E2、E3…表示.F.如何计算原子跃迁时发射的光子的频率?[学生]利用公式hν=E m-E n可得:ν=(E m-E n)/h(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投影练习[例]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单色光束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且ν1<ν2<ν3,则该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为A.hν1B.hν2C.hν3D.h(ν1+ν2+ν3)[分析]基态的氢原子吸收照射光的能量后,跃迁到激发态,由于激发态是不稳定的,会自发地向较低能级跃迁,并且,从激发态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有各种可能.由题意知,它只能发出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可见,原来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吸收能量后激发到n=3的能级,与这三种频率的光所对应的跃迁如图21—6所示.所以,该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为hν3.图21—6[答案]CG.关于原子理论课文中提到哪几位物理学家?谁的理论更成功?(录像)[学生]课文中提到了卢瑟福、玻尔两位,其中玻尔的理论在继承了卢瑟福的成功之处后,加入了量子理论就更加成功.H.玻尔理论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玻尔理论的局限在哪儿?[学生]玻尔的理论在继承了卢瑟福的成功之处之后,加入了量子理论提出了能量量子化的理论,这是他的理论的成功之处.玻尔理论的局限在于,他仍然使用了“轨道”这样的经典理论解释电子的运动.I.什么是原子光谱?[学生]稀薄的气体通电后能够发光.利用分光镜可以得到气体发光的光谱.每种元素中的谱线分布都与其他元素不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光谱的分析知道发光的是什么元素.这种分立的线状谱又叫原子光谱.[教师]这种光谱并不连续,它只是分立的几条亮线.也就是说,稀薄气体通电时只发出几种确定频率的光.不同气体光谱的亮线位置不同.这表明不同气体发光的频率是不一样的.经典的电磁理论认为原子的能量是连续的,所以它的发光谱线是连续谱.这样人们发现的这种原子光谱跟经典的电磁理论产生了矛盾,这说明了经典的电磁理论不适用于原子结构.[展示投影]彩色的各种元素的原子光谱[分析]我们将每个光谱进行对比看看其中的谱线是否相同?[结论]展示的几种光谱没有一种谱线完全相同.[思考]为何不同的原子发出的谱线不同?[讨论结果]由于不同原子的结构不同,能级也就不同,它们可能辐射的光子也就有不同的波长,所以各种元素光谱中的谱线分布都与其他元素不一样,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知道发光的是什么元素.J.原子光谱与能级假设的关系?[学生]当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前后两个能级之差.由于原子的能级不连续,所以辐射的光子的能量也不连续,从光谱上看,原子辐射光波的频率只有若干分立的值.按照玻尔理论能级假设可以很好地计算光谱中的谱线的位置,与实验符合的很好.K.总结.“实验——理论假设——进一步实验——修正理论或提出新的假设”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录像]有关20世纪初线状谱发现、研究过程的科技史录像[讲授]总结.“实验——理论假设——进一步实验——修正理论或提出新的假设”是科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三)课堂巩固训练[例1]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它们可能发出的谱线A.只有1条B.只有3条C.可以有6条D.可以有无数条[分析]原子发光是能级间的跃迁,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在跃向较低能级时就会辐射出一定频率的谱线.由于氢原子从高能态向低能态跃迁时有各种可能,如图21—7所示,因此这一群原子可以能发出6条光谱线.[答案]C [例2]有一群处于n =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当它最终回到n =1的基态过程中,求:(1)可能放出几种频率的光?(2)其中光子的最低频率是多少?它属于哪种区域的光?[分析]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分析从n =4跃迁到n =1的可能方式有几种,那么放出的光子频率即为几种.根据跃迁假设:h ν=E 4-E 3,此种情况下放出光子的能量最小,即频率最低.通过查表可知此种光的范围.[解题方法]参照氢原子的能级图.6种频率的光子.根据跃迁假设h ν=E 4-E 3,此种情况下放出光子的能量最小,即频率最低.ν=(E 4-E 3)/h=[0.85-(-1.51)×1.6×10-19]/6.63×10-34 Hz=1.5×1014Hz通过查表可知属于红外光区域.(四)延伸拓展氢原子的核外原子从距核较近的轨道跃迁到距核较远的轨道的过程中A.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增大B.原子要放出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减小C.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增大,原子的电势能减小D.原子要吸收光子,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电势能增大[分析思路]根据玻尔理论,处在定态的氢原子中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离核越图21—7图21—8远的轨道上运动能量越大,必须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后,电子才能从离核近的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且库仑定律、牛顿定律都成立.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由原子核对电子的库仑力作向心力,即ke2/r2=mv2/r,由r可判断动能.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库仑力做正功则电势能减小,库仑力做负功则电势能增加.[解题方法]玻尔理论,库仑定律和向心力,电势能等知识.[答案]D三、小结玻尔的原子模型是把卢瑟福的学说和量子论结合,以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的明线光谱作为实验基础而提出的.认识玻尔理论的关键是从“不连续”的观点理解电子的可能轨道和能量状态.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是成功的,但对其他光谱的解释就出现了较大的困难,显然玻尔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节我们学习了:1.玻尔关于轨道量子化的概念.2.能级的概念.3.理解原子发射与吸收光子的频率与能级差的关系及公式hν=E m-E n的简单计算.4.学习了原子光谱为什么是一些分立的值;知道原子光谱的一些应用.四、布置作业课本练习三①、②、③五、板书设计六、本节优化训练设计1.根据玻尔的氢原子理论,量子数n越大,则A.电子轨道半径越大B.核外电子速度越大C.氢原子能级的能量越大D.跃迁时可能辐射的谱线越多2.一个氢原子由基态跃迁到n=4的激发态时,此氢原子的光谱中A.将出现一条明线B.将消失一条明线C.各谱线均无变化D.将出现连续谱3.设氢原子基态的能量为E1,某一激发态的能量是E2,当氢原子从这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它辐射的光子频率ν=________;在真空中的波长λ=________.(已知光在真空中速度为c,普朗克常数为h)4.氢原子从n=3跃迁到n=2时放出的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以下跃迁中放出的光也一定能使此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是A.从n=2跃至n=1B.从n=4跃至n=3C.从n=5跃至n=3D.从n=6跃至n=55.要使基态的氢原子的电子变为自由电子,至少要吸收能量为________ eV的光子.参考答案:1.ACD 2.B 3.(E2-E1)h hc/(E2-E1) 4.A 5.13.6。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章节题库-第二十一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章节题库-第二十一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一、填空题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取向,即的方法论和的方法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人文主义;实证主义二、概念题1.中层理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中层理论又称中观理论,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最早对中层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他认为中层理论既不是具体研究中的操作性假设,也不是包罗一切的宏观巨型理论,而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

比如,教育与社会结构再生产理论、市场分配与再分配权力的理论等,就是中观理论。

2.信度与效度(华中农大2011年研)相关试题:信度答:(1)信度是指测量数据(资料)与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社会现象的程度。

简言之就是测量的一致性。

若在同等条件下,对变量进行重复测量,其结果相同,那么测度是可信的。

(2)效度是指测量的内容是否同测量的要求(理论前提)相符合。

测量的效度有两方面的含义:①测量效度指的是所测量的指标内涵正是概念内涵,二者在内容性质上是一致的。

如用刑事立案率为犯罪率的指标是有效的,但如果用交通事故发生率为犯罪率则无效。

②测量指标应该尽可能涵盖概念,二者在程度上应尽可能重合。

3.社会指标(人大2007年研)答:社会指标是指一定社会过程的综合的质量和数量特征,是衡量社会状况的尺度,是预测社会后果的重要手段。

社会指标具有具体性、定量性、易于解释性、时间性、综合性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

三、简答题1.简述数据编码及其作用。

(人大2012年研)答:(1)数据编码的含义数据编码是指把需要加工处理的数据库信息,用特写的数字来表示的一种技术,是根据一定数据结构和目标的定性特征,将数据转换为代码或编码字符,在数据传输中表示数据组成,并作为传送、接受和处理的一组规则和约定。

(2)数据编码的作用①由于计算机要处理的数据信息十分庞杂,有些数据库所代表的含义又使人难以记忆。

第二十一章 量子论初步

第二十一章 量子论初步

需克服原子核的吸引而做功 脱离金属所需做功的最小值:逸出功W
Ek = hν – W
解释勒纳德实验结果 1.光电效应是否发生取决于光的频率; 2.对于同种频率的光,光电子的最大初速 度与光的强度没有关系; 3.光电效应瞬时发生。
Robert Andrews Millikan 1868-1953
由于对数学和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对光 电效应的解释,爱因斯坦获得19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由于对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对光电效应方 程的证实,密立根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第一节 光电效应 光子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李忠相
光电子 光 G 电 流
G
V
A K
P.E.A.Lenard,1862-1947
S
1.光电效应是否发生竟然取决于光的频率! 2.对于同种频率的光,光电子的最大初速 度竟然与光的强度没有关系! 3.光电效应竟然瞬时发生!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1.光量子(光子) 光的发射、传播和吸收均以光子为基本单位 每个光子能量:E=hν h=6.63×10-34J•s,普朗克常数 2.光子被吸收过程 一个光子的能量一次性全部被吸收 一个电子一次只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 3.电子逸出过程
G
A K
V P
S
在上图中,已知当开关S闭合时G表有示数。 (1)若将滑片P逐渐向右滑动,G表示数如何变化? (2)若将电源正负极反向再将滑片P向右滑动,G 表示数又如何变化? (3)在第(2)问中G表示数稳定后,若增大入射光 强度而频率不变,G表示数又有何变化? (4)在第(2)问中G表示数稳定后,若增大入射光 频率而强度不变,G表示数又有何变化?

第二十一章 实验性研究

第二十一章 实验性研究
第二十一章 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experimental study)是将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研究者人为控制 的措施或某因素给予实验组研究对象,而不给对照 组研究对象该措施,然后进行追踪观察,并比较两 组研究对象的结局,以评价该措施的效果,或该因 素与某病的关系等。
实验组 (干预组) 观察对象 (随机分组) 对照组
2、取消与失访
第一节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不仅是药物和其它疗法在正 式常规应用之前的最后人体应用试验,还 是所有针对临床病例的试验的总称。

一、临床试验基本步骤与方法 (一)确定研究内容 (二)确定研究对象 1、要有严格的、公认的诊断标准或有充分的诊断依据 2、研究对象要能够代表该病患者的总体人群情况 3、被选择的对象应该在研究中受益 4、研究对象的依从性要好 5、研究对象要有足够的数量 6、应选择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 7、应选择产生副作用小的研究对象
即所使用的药物或措施的总量、次数、每次的剂量、疗 程的数量等。若研究对象本身的某些特征作为研究因素,也 有与强度相类似的问题。
(三)研究因素的实施方法
按统一标准进行实验。
二、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所选择研究对象也不同。
(一)按统一标准选择研究对象 (二)选择研究对象注意其代表性 (三)选择容易观察到结果的敏感研究对象 (四)足够样本量的研究对象
5人痊愈 15人无效
P<0.05 可以认为甲氰米胍治疗严重十二指肠溃疡有效。
实验性研究主要由研究因素、研究对象 和效应指标三个部分组成,此即实验性研究 的“三要素”。
一、研究因素
(一)研究因素的性质
研究因素可以是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生理的、遗 传的、心理的 、行为的、社会的等等因素。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题库

学前教育科研方法题库

第一章概述一、重点名词科学科学研究科学方法假设理论科学实验科学观察数学方法科学方法论分析黑箱方法科学性原则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2、简述科学的特点..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7、怎样划分教育科学研究类型8、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程序的认识..三、一般掌握1、在研究中有哪些令你困惑的问题2、谈你对教育科学方法论的认识..3、谈谈你对研究方法论层次的理解..4、谈谈你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类的看法..第二章确定研究课题一、重点名词人类智慧人际智慧存在智慧四会能力多元智慧可行性原则假设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2、简单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3、简单叙述确定科学研究问题时应该考虑的原则..4、试述教育研究选题的一般方法..5、为什么说“应试教育”改变和扭曲了教育目标6、为什么说“多元智慧的研究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7、试论考试在教育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8、试论当前教育的四大支柱..9、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10、简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三、一般掌握1、简单叙述多元智慧的内涵..2、多元智慧与传统一元智力相比;有哪些特点..3、简述应如何教会学生认知4、简单叙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5、结合实际谈谈如何结合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选择一个教育研究题目..第三章教育科学研究的设计一、重点名词取样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操作性定义取样误差样本总体研究设计研究计划随机样本容量内在效度常模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试问研究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2、试问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3、简述研究设计的过程..4、简述变量的种类和各自的意义..5、试述教育科研设计的作用和方法..6、试述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7、试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意义..8、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9、试述取样的意义10、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11、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2、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三、一般掌握1、简述制定变量指标的原则..2、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3、为什么研究设计要考虑研究指标第四章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一、重点名词文献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文摘“外审”“内审”分析维度量化处理平均相互同意度内容分析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2、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3、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主要方式..4、试述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5、比较内容分析与文献法的异同点..6、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7、试述内容分析法的四种设计模式..三、一般掌握1、文献的种类..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3、积累文献的方式..4、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5、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第五章调查访问法与问卷法一、重点名词研究特质行为样本访问法问卷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在运用调查访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3、请简述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4、现在欲研究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请设计一个结构化的访问提纲..三、一般掌握1、请简述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2、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运用访谈调查3、请根据有关资料;自编一份学生学习动机调查问卷;并进行小规模的试测;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完整的结果报告..第六章观察法与测验法一、重点名词参与性观察非参与性观察有结构性观察无结构性观察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观察策略测验难度区分度常模信度效度观察法测验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3、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4、什么是测验;什么是量表;测验和量表之间的关系如何5、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有哪些6、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7、简单叙述制定常模的一般过程..8、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应从哪些方面入手9、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有哪些三、一般掌握1、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2、选择观察的位置要注意什么要求3、简单叙述测验在选择题目及编排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4、对于测验的项目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关系..5、描述一个测验信度的常用指标;比较这些指标之间的差异..第七章教育实验法一、重点名词指导语中介变量控制变量被试变量随机化方法统计控制完全随机化设计区组设计准实验内在效度统计推论效度外在效度因变量自变量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自变量的种类有哪些2、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3、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4、因变量要具备哪些特点5、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6、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7、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8、影响统计推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9、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三、一般掌握1、一个好的反应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2、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3、完全随机化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有何异同4、对部分被变量和暂时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5、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变量应如何控制第八章行动研究法一、重点名词行动研究备忘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行动研究的意义有哪些2、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异同..三、一般掌握1、行动研究中的研究日志有什么作用2、行动研究的特征有哪些第九章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一、重点名词自由度零相关差异量数集中量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次数分布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是什么2、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是什么3、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是什么三、一般掌握1、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是什么2、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3、试述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第十章假设检验一、重点名词虚无假设研究假设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 t检验样本分布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简单叙述平均数检的一般步骤..2、假设检中;做出统计推断的依据是什么3、方差及方差差异的显着性检的区别何在4、相关系统的显着性及差异显着性检方法的异同三、一般掌握1、与一个平均数显着性检验相比;两个平均数差异性的检验增加了哪些前提条件2、简单叙述计数资料统计分析方法的功能..3、简单叙述非参数检验方法与参数检方法相比的特点..第十一章研究结果的解释与评价一、重点名词人本心理学评价鉴定范式建构主义赋值评分法二、重点掌握/熟练掌握1、简单叙述人本心理学的基本特征..2、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原理..3、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三个基本条件..4、研究评价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5、简单叙述专家评价的程序6、教育评价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7、论述教育研究结果解释中应该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原理..8、结合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启示..9、建立教育研究评价价值标准要考虑的因素..三、一般掌握1、简单叙述教育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条件..2、简单叙述学生中心教育的特征..3、简单叙述评价的方法..4、教育研究结果的科学性..5、论述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的儒家教育思想与罗杰斯学说的关系..6、叙述研究评价的意义与作用..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决定科学方法的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要素..2、假设具有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按照方法中使用的手段分为四种基本类型:____________、实证、数学方法、____________表述四类基本方法..4、_________和实际需要是提出研究问题的关键..5、现代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位的是_________;第二位是_________;第三位是_________6、根据研究的问题来源及假设的种类:研究类型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大类型..7、传统教育目标有三个层次:第一位是___________;第二位是___________;第三位是___________.8、__________是成功人生的核心条件;也是其他三种智力的催化剂..9、_________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10、加纳1983年所出版的智力架构一书中;所发表的_________强化了他对人类认知的跨文化观点..11、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_________的方式选择样本..12、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_________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13、研究计划一般包括:_________;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_________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14、影响研究信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主试方面的因素、研究设计方面的因素和研究实施方面的因素..15、教育研究必须提倡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16、_________________是指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17、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____________较高;然而;在实验室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____________较高..18、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为____________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19、狭义的教育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对研究中各种变量____________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20、教育科学研究设计的基本目的有两项:其一是通过研究设计;确定____________研究数据的方式方法;实现采用合理、有效和经济的研究方法;其二是通过研究设计;提出实现研究目标的操作方案和研究过程;保证____________研究的总是和达到研究目的..2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_________方法..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相比更侧重于_________..22、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其性质、内容加工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_________;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23、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_________2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且各有所长和不足..25、文献的搜集方式主要有两种:_________查找方式和_________查找方式..26、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交往、____________..27、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28、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30、按结构的控制程度分;调查访问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31、观察法具有目的与计划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32、根据观察的范围;可以把观察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33、审核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4、成就测验是指经过一定的____________或测验编制程序_____________的各类教育测验..35、观察法是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其他辅助工具;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的____________考察与研究的方法..36、____________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37、不同的环境也可以作为自变量..学校、地区、班级等到环境因素都可作为变量;即____________变量..38、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39、____________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40、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的一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这种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称为____________..4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____________..42、自变量种类为:课题方面的自变量、__________、被试变量和暂时的被变量..43、相关设计又称为____________..44、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____________的大小..45、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当两种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存在____________;表示这两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积差相关..46、当遇到顺序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____________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47、____________是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二、名词解释1、科学方法:2、科学研究:3、科学方法:4、黑箱方法:5、科学性原则:6、假设:7、人际智慧:8、可行性原则:9、教育研究设计: 10、操作性定义: 11、样本容量: 12、内在效度:13、常模: 14、取样: 15、文摘: 16、零次文献:17、内容分析法: 18、内审: 19、访问法: 20、问卷法:21、观察法: 22、测验法: 23、因变量: 24、自变量:25、加权算术平均数:三、简答题1、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2、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3、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4、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联系..5、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6、简述科研问题的分类..7、简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一般原则..8、简述发现或提出科研问题的一般途径..9、简述未来新人类应该具备的优秀的特点..10、一个好的反应指标应具备哪些条件11、简述操作定义设计基本方法..12、试述研究设计包括的内容..13、因变量应具有的特点..14、列出四种随机取样方法..15、简述控制无关变量的主要方法..16、试述研究设计包括的内容..17、简述取样的一般过程..18、简述积累文献的方式..19、阅读文献的应遵循哪些原则20、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的基本过程..21、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形式和结构..22、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23、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24、观察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5、理论的准备对于观察有什么影响26、拉丁方设计的特点是什么27、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28、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29、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四、论述题1、学习本门课程;您对教育科学研究有何体会谈谈您是怎样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2、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3、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5、比较内容分析法和文献法的异同点..6、问卷法的优点和缺点..7、影响构想效度的因素有哪些..8、影响统计推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9、试述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异同..。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学情与教材分析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一)学情分析:本章内容面对的学生是初三年级十三四岁左右,他们思维活跃,模仿性强,已经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观察、记忆、想象诸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撑。

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是初中阶段的核心内容。

前面已经研究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分式方程、平方根、因式分解等知识,对于解方程的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为x=a 的形式)已经比较熟悉,按照这种思路继续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本章还要讨论与方程的根有关的几个基本问题(判别式与方程的根、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研究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的研究将为后续的二次函数等打下研究基础。

(二)教材分析:1.核心素养本章所触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解方程过程中的转化、化归思想,配方法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子的建模思想。

2.本章研究目标(1)联系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组和函数的根本知识,连续探究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革规律,履历由详细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味方程是描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子。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体会两者之间相互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3)理解配方法的意义,会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味转化等数学思想。

(4)把握根的判别式的有关应用,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与系数的关系。

(5)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详细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造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1(6)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第二十一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研究

个月,每月取样检测,3个月申报临床,6个月申报生产。 若不符合规定,在30±2℃、相对湿度60±5%的情况 下(饱和NaNO225-40℃、RH为64%-61.5%)进行加速 试验,时间仍为六个月。 乳剂、混悬剂、软膏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泡腾 片及泡腾颗粒宜直接采用上述条件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只能在冰箱(4-8℃)内保存使用,可 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 5)%的条件下进行, 时间为六个月。 光加速试验:供试品三批于透明容器,同强光照射试验
第二十一章 制剂的稳定性
P442
一、概述
1.概念: 稳定性是指药物在体外发生变化的难易程度。 包括:化学稳定性:含量变化、色泽变化 物理稳定性:结晶成长、乳剂分层 生物学稳定性:微生物污染腐败 2.研究意义:保证制剂的安全有效 合理设计剂型,预测制剂的有效期 提高经济效益
三、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k=Ae-E/RT lgk=-E/2.303RT+lgA 温度升高10 ℃,化学反应速度提高2~3
Arrhenius指数定律)
倍。定量地描述了温度与反应速度之间 的关系,是预测药物稳定性的主要除依 据。 25℃~37 ℃,适宜微生物生长
能;R: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
K:反应速度常数;A:频率因子;E:活化
1、工艺影响:温度、水分等 2.水解:

酯水解:RCO-OR‘ RCOOH+HOR’ 酰胺类水解: RCO-NH-R‘ RCOOH+H2NR‘ 酚类药物:肾上腺素、左旋多巴、吗啡 烯醇类药物:维生素C 其他类药物:芳胺类、噻嗪类、吡唑酮类
3.氧化:

三、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4、温度影响(
非水溶剂可能会降低某些药物的水解。 lgk=lgk∞ -k’ZAZB/ε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十七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

《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第十七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

第十七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第一节 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与方法一、研究结果解释的意义1、通过研究结果的解释可以表达研究结果本身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可以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2、对研究结果的正确解释有助于研究成果的尝试和交流,有助于对研究进行评价。

3、有助于理论的建构与完善。

4、有助于发现研究假设之外的成果,发现新问题和新方法,从而推动心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1、研究结果是否为证实研究假设提供了证据,是否表现出假设的变量关系模式。

2、研究结果是否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矛盾?3、研究结果是否与已有的有关理论相符合,解释结果的理论依据是否真实可靠。

4、研究结果是否有未考虑到的关系或非预期的发现5、从结果解释中引申出的推论是否合理6、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即可推广性)如何7、结果解释中能否指出有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三、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和方法1、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2、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1)推论法:从已知的数据或事实,推导出未知的原理或规律的方法。

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推论一般是指从统计分析的结果作出逻辑推论,推出概括性的结论(2)演绎法:由普遍的一般性原则推论出局部原理的过程。

包括许多不同的方法-三段论(最常用),假言推理,联言推理和两难推理等(3)归纳法:以许多特殊的事例为基础,归纳出普遍的、一般的原理。

归纳法的推理方式主要有五种-求同法(契合法),求异法,求同存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4)因果推论法:①因果推论法是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常用方法或逻辑思路。

②主要因果错误有-居后错误,因果混淆错误,共同错误第二节 结果解释与研究结论的概括性一、外部维度的概括性1、被试之间的概括性:指研究结论适用于其他被试的普遍性或代表性,即从某一被试群体获得的研究结论推广到其他被试群体的可能性及程度2、物种之间的概括性:指从一种物种获得的结论推广到另一物种时的适用程度3、情境之间的概括性:指从某一研究情境作出的结论普遍推广到其他不同的情境的适用程度二、内部维度的概括性1、变量的概括性:指某一研究结论所涉及的某一特定的变量在其他同类研究中产生一致效应的程度2、方法的概括性3、心理过程的的概括性三、结论概括性的评价1、反映了结果解释的普遍推广程度,是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2、首先应该考虑所有与该研究有关的研究的结果解释3、其次,考察研究结论所侧重的概括性的种类也是很重要的4、还应考察重复研究获得的结果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的符合程度含义:研究结论的概括性是指根据研究结果及其解释做出的研究结论可以应用或推广到其他情境或人群的合理性程度,也就是研究结论的普遍性、适用性和可推广性第三节 结果解释与理论建构一、结论的理论意义1、解释和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2、检验研究的理论假设3、总结一般性的系统的理论认识。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简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简介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简介课程教材研究所章建跃一元二次方程是刻画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是初中阶段的核心内容。

前面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分式方程等,本章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讨论与方程的根有关的几个根本问题〔判别式与方程的根、根与系数的关系等〕,在此根底上学习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章的学习将为后续的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等打下学习根底,在学生的“四基〞、“四能〞的开展,特别是在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的培养上可以发挥较大作用。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21.1 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7课时21.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和本章学习目标1.本章知识构造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抽象为一元二次方程。

因此,从深化数学模型思想、加强应用意识的角度看,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求出它的根进而解决实际问题,是本章学习的一条主线。

学生已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实际应用,知道可以利用运算律、等式的根本性质,通过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求出它的解。

学生还学过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实际应用,知道可以通过消元,将它们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从数学知识的内部开展看,二元、三元一次方程组可以看成是对一元一次方程在“元〞上的推广。

自然地,如果在次数上做推广,首先就是一元二次方程。

类比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可以想到:能否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如何转化?因此,利用什么方法将“二次〞降为“一次〞,这是本章学习的另一条主线。

与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相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涉及更多的知识,可以根据方程的具体特点,选择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对方程进展求解。

这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特别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的时机。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一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章节习题(带解析)

生物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第二十一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章节习题(带解析)

第二十一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一、选择题1.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抗药性强的“超级细菌”的出现。

“超级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A.“超级细菌”的繁殖能力比普通细菌强B.“超级细菌”长期生活在含有抗生素的环境中,适应了该环境C.抗生素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超级细菌”发生了变异,抗生素选择抗药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2.下面有关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态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不定向的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3.下列关于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古生物都能形成化石B.在越古老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C.在越是新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主要、最可靠的证据4.地球上的生命从哪里来的?奥巴林提出的化学进化学说从整体上建立了生命在地球上发生的科学理论,人们根据不断发现的证据,不断推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在原始海洋中形成B.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实现了生物由小体型到大体型,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C.生物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D.米勒的实验证明了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以实现的5. 图示一个未受到影响的沉积岩层剖面图,其中一层含有化石A,而另一层含有化石B,该图表明()A.物种A出现在物种B之前B.物种B出现在物种A之前C.物种A比物种B复杂、高等D.物种A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6.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米勒实验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有机小分子能转变为有机大分子B.生物进化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陆生到水生C.生物“进化树”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7.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直立行走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8.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证据是()A.化石B.生物染色体组成C.细胞色素CD.器官比较9.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问题,很久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也不断有各种各样的争论。

论文中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论文中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论文中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在科学研究中,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还是对研究目的和假设的验证。

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研究现象,推动学术进展,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指导。

首先,对研究结果的解释需要基于实验数据的分析。

在论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结果的可靠性和显著性。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解释结果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如果实验结果显示A组的平均值显著高于B组,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解释这个现象,比如A组接受了特定的处理或干预措施,导致了结果的差异。

其次,对研究结果的解释需要结合相关的文献和理论。

在论文中,我们需要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讨论。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我们可以找到与自己研究结果相一致或相矛盾的研究,从而对结果进行解释。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相关的理论模型来解释结果。

例如,如果我们的研究是关于心理学领域的,我们可以使用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结果的理解。

除了解释研究结果,论文中的讨论部分还需要对结果进行深入的探讨。

在讨论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可能的解释和假设,以引发更多的研究兴趣。

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我们可以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

此外,讨论部分还可以对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进行评价和改进。

通过对方法的评价,我们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还需要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在论文中,我们需要尽量客观地解释结果,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判断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结果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在讨论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潜在的错误,以促进更多的研究。

通过对结果的客观评价和讨论,我们可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论文中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文献综述,我们可以解释结果的原因和影响。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原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原文及译文【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原文】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译文】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

“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注释】1、孔:甚,大。

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3、容:运作、形态。

4、恍惚:仿佛、不清楚。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

冥,暗昧,深不可测。

7、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

微小中之最微小。

8、甚真:是很真实的.。

9、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10、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11、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12、以此:此指道。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引语】从本书第一章起,老子就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

但这个本原“道”,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呢?对此问题,学术界的解释不同,就出现“道”是唯心主义的和“道”是唯物主义这两种观点。

本章中,老子进一步发挥第十四章关于“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的观点,明确地提出“道”由极其微粘的物质所组成,虽然看不见,无形无象,但确实存在,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

在本章里,老子还提出“德”的内容是由“道”决定的,“道”的属性表现为“德”的观点,集中地描述了“道”的一些特点。

一章、四章、十四章、本章和二十五章,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性质问题的重要篇章。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评析】学术界一派观点认为老子的“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这种观点有待商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第二十一章 研究结果的解释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结果解释与理论构建

第一节 结果解释的概述
一、研究结果解释的意义 二、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 三、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和方法 四、研究结果解释与研究结论的概括性


第二节 结果解释与理论构建
一、理论构建的过程 二、变量间相互关系 三、理论构建的方法

一、理论构建的过程
进行理论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过程: (1)解释和说明变量之间的关系。 (2)检验研究的理论假设。 (3)总结出一般性的系统的理论认识。
外部维度的概括性
变量
方法
心理过程
被试之间
物种之间
情境之间
图 21-1 结论概括性的维度

1.内部维度的概括性
• 变量的概括性
是指某一研究结论涉及的某一特定的变量在 其他同类研究中产生一致效应的程度。
• 方法的概括性
是指某一研究所使用的某一特定的方法在同 类其他研究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二、变量间相互关系
• 正交关系
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也就是从一个变量不可能推导或预测两一个变量 的情况。
• 相互关系
是指变量之间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表现在量上和 方向上。
• 因果关系
是指某一些变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些变量发生变化 的关系。

三、理论构建的方法
• 归纳法 • 实验设计法 • 统计分析法

• 心理过程的概括性
是指某些研究关于心理过程及其原理的结论 在其他研究中同样存在的程度。

2.外部维度的概括性
• 被试之间的概括性
是指研究结论适用于其他被试的普遍性或代表性,即 从某一被试群体获得的研究结论推广到其他被试群体的可 能性及程度。
• 物种之间的概括性
一、研究结果解释的意义
• 通过结果的解释可以表达研究结果本身的意义 及相互关系,也可以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 研究结果的解释是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对研 究结果的解释有助于研究结果的呈现、交流和 评价。 • 研究结果的解释有助于理论的构建与完善。 • 研究结果的解释还有助于发现研究假设之外的 成果,从而发现新问题和新方法,推动心理科 学的研究发展。

(一)研究结论概括性的含义
• 研究结论的概括性是指根据研究结果及其 解释作出的研究结论可以应用或推广到其 他情境或人群的合理性程度,也就是研究 结论的普遍性、适用性和可推广性。

(二)研究结论概括性的内容
结论的概括性
内部维度的概括性
是指从一种物种获得的结论推广到另一种物种时的适 用程度。
• 情境之间的概括性
是指从某一研究情境作出的结论的普遍推广到其他不 同的情境的适用程度。

(三)结论概括性的评价
评价一项研究的结论的概括性,需要考 虑以下三个方面:
(1)要考虑所有与该研究有关的研究的结果的解 释,包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测量手段、 数据资料等等可能影响结果解释的因素。 (2)考察研究结论所侧重的概括性的种类以及研 究所用方法和方法学的质量等等。 (3)考察重复研究获得的结果与先前研究结果的 符合程度,这是结论概括性的准确性指标。

二、研究结果解释的内容
1.
2. 3. 4. 5. 6. 7. 研究者在揭示结果的意义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研究结果是否为证实研究假设提出了重要证据?是否 表现出假设的变量关系的模式? 我们的研究结果是否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互矛盾? 研究结果是否与已有的有关理论相符合?解释结果的 理论依据是否真实可靠? 研究结果中是否有我们先前未考虑到的关系或非预期 的发现? 从结果解释中引申出的推论是否合理? 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即可推广性)如何? 结果解释中能否指出有待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探讨的问 题?

三、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结果解释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二)研究结果解释的方法 推论法、演绎法、归纳法和因果法。

四、研究结果的解释与研究结论的概括性
(一)研究结论概括性的含义 (二)研究结论概括性的内容 (三)结论概括性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