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3. 学习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样品定量分析的方法。
4. 了解紫外吸收法在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UV-Vis Spectrophotometry)是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当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时,分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主要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特别是在生物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池、移液器、电子天平、蒸馏水、标准溶液、待测样品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溶液、标准溶液、无水乙醇、缓冲液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根据实验需求,将待测样品溶液稀释至合适浓度。
2. 标准曲线制作:a. 准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b. 将标准溶液分别置于样品池中,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
c.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待测样品测定:a. 将待测样品溶液置于样品池中。
b. 在标准曲线对应的波长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
c.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4. 数据处理与分析:a.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吸光度、浓度等。
b.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计算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等。
c.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紫外吸收法在待测样品分析中的应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吸光度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²>0.99。
2. 待测样品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为X mg/mL。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标准偏差为Y,相关系数为Z。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和仪器结构。
2、掌握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
3、学会利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物质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吸收光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
当分子吸收紫外光时,其电子会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从而产生吸收峰。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电子能级,因此其紫外吸收光谱也各不相同。
通过测定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在定量分析中,通常遵循朗伯比尔定律:A =εbc,其中 A 为吸光度,ε 为摩尔吸光系数,b 为光程长度,c 为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比色皿容量瓶移液器2、试剂标准物质(如苯甲酸)待测样品溶剂(如乙醇)四、实验步骤1、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标准物质,用溶剂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仪器预热与校准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一段时间,使其稳定。
然后进行波长校准和吸光度零点校准。
3、绘制标准曲线分别将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放入石英比色皿中,在选定的波长范围内进行扫描,测定其吸光度。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4、待测样品的测定将待测样品用相同的溶剂稀释至适当浓度,放入石英比色皿中,在与标准溶液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其吸光度。
5、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根据测定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找对应的浓度,或者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待测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标准溶液浓度与吸光度数据|标准溶液浓度(mg/L)|吸光度||::|::|| 10 | 025 || 20 | 050 || 30 | 075 || 40 | 100 || 50 | 125 |2、标准曲线绘制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A = 0025c + 001 ,相关系数 R²= 0999 。
实验课紫外实验报告

实验课紫外实验报告一、引言紫外(UV)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和透射特性,可以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进而了解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研究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特性。
二、实验方法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 石英比色皿3. 待测物质溶液4. 工作曲线样品溶液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30分钟。
b. 校准分光光度计,设置较低的基准波长,比如190nm。
c. 准备工作曲线样品溶液。
2. 测定待测物质的吸收和透射特性a. 将待测物质溶液分别倒入两个石英比色皿中。
b. 将一个比色皿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设置起始波长和终止波长,记录吸收光谱曲线。
c. 将另一个比色皿放入分光光度计,测量透射光强。
3. 制备工作曲线a. 取不同浓度的工作曲线样品溶液,分别倒入石英比色皿中。
b. 分别测量吸收光强,绘制工作曲线。
4. 分析实验结果a. 根据待测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找出吸收峰的波长。
b. 利用工作曲线,通过比较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溶液中的浓度。
三、实验结果通过测量待测物质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我们观察到在特定波长处有吸收峰。
根据工作曲线,我们可以比较吸光度和浓度的关系,进而计算出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讨论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了待测物质的紫外吸收光谱,并通过工作曲线计算了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
然而,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待测物质的吸收峰可能出现在较高的波长,因此我们需要确保所选用的分光光度计可以测量更高范围的波长。
否则,我们可能会错过待测物质的吸收峰,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其次,待测物质溶液的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吸收峰的强度不明显,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样品浓度,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以及使用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正确操作分光光度计。
3. 通过实验,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与紫外吸收光谱之间的关系,为分析有机分子结构提供基础。
实验原理: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以为有机分子结构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在紫外光谱中,通常对于各种功能团体都存在特定的波长范围的吸收峰。
通过分析有机化合物在特定波长的紫外吸收峰的大小以及形状,我们就能够推断出分子中存在的功能团体。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分光光度计、苯甲酸溶液、四乙酸酯溶液、环己酮溶液等。
2. 打开分光光度计,调试好仪器,使其能夠正常工作。
3. 取一定量苯甲酸溶液,加入分光光度计比色皿中,并做好参照物质的设置。
4. 按照波长扫描模式,设定扫描范围,并进行扫描。
5. 记录下吸收峰的最大吸收波长及吸光度值,并对红外光谱进行分析解释。
6.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对于四乙酸酯溶液和环己酮溶液进行的操作。
7.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别阐明各个实验组操作中存在的异同之处,并对每种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吸收峰进行解释。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三种不同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并对各个实验组操作中存在的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
对于苯甲酸、四乙酸酯和环己酮这三种化合物,它们的特定吸收峰分别对应的波长区间如下:1. 苯甲酸:250nm至270nm2. 四乙酸酯:270nm至290nm3. 环己酮: 230nm至255nm可以看出,这三种化合物的吸收峰波长的区间是不同的,这表现出不同化合物分子结构之间的差异。
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各个吸收峰的峰值和峰形,来推断出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体,这也有利于我们理解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有机分子之间的结构相互关系。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对于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观察分析不同化合物的吸收峰,我们可以推断出分子结构中所存在的官能团体以及它们在分子中位置的不同,从而为分析有机分子结构和进行有机合成提供帮助。
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光谱实验

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光谱实验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光谱实验一、引言紫外可见光谱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能够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来分析其化学结构和浓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苯酚和水溶液的紫外可见光谱,探究其吸收峰的特征以及相关参数的计算。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预先准备苯酚和水溶液。
b. 标定紫外可见光谱仪。
2. 测量吸收光谱a. 将空白试剂(纯溶剂)放入光谱仪的比色皿中,设置空白。
b. 用吸管将苯酚溶液分别取出一定体积放入比色皿中,测量吸收光谱。
3. 数据处理与分析a. 绘制紫外可见光谱图。
b. 记录吸收峰的波长。
c. 根据比色皿中苯酚的浓度,计算吸光度值。
d. 使用Beer-Lambert定律计算苯酚的摩尔吸光系数。
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如下:| 波长 (nm) | 吸光度 ||----------|------------|| 200 | 0.1 || 210 | 0.15 || 220 | 0.2 || 230 | 0.25 || 240 | 0.3 |四、讨论与分析1. 吸收光谱图分析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在紫外可见光区,苯酚溶液对特定波长的光有吸收作用。
从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可以看出,苯酚溶液在200 nm 至240 nm的波长范围内吸收能力逐渐增强。
2. 吸收峰波长计算根据吸收光谱图,吸收峰波长为230 nm。
此波长处的吸光度最大,说明苯酚对该波长的光吸收最强。
3. 摩尔吸光系数计算根据Beer-Lambert定律,可以使用下式计算苯酚的摩尔吸光系数:ε = A / (c × b)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A为吸光度,c为溶液浓度,b为光程。
假设苯酚溶液浓度为1 mol/L,光程为1 cm,则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得到摩尔吸光系数为0.25 L/mol·cm。
五、结论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实验,我们成功测量苯酚溶液在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
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苯酚的吸收峰波长为230 nm,并计算得到其摩尔吸光系数为0.25 L/mol·cm。
实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使用方法2.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某一位置样品浓度3.定性判断和分析溶液中所含物质种类实验原理紫外吸收光谱的波长范围在200~400,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波长在400~800,两者都属于电子能谱,两者都可以用朗伯比尔(Lamber-Beer'Law) 定律来描述A=£ bc其中A为吸光度;&为光被吸收的比例系数;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mol/L;b为吸收层厚度,单位cm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其分子中外层价电子跃迁的结果,其中包括有形成单键的c电子、有形成双键的n电子、有未成键的孤对n电子。
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者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 (反键轨道)跃迁。
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圧大小顺序为nf >n^n*吸收带特征典型基团cfc * 主要发生在远紫外区C-C、C-H (在紫外光区观测不到)跃迁一般发生在150~250nm,因此在紫-OH、-NH 2、-X、-Snfc *外区不易观察到跃迁吸收带波长较长,孤立跃迁一般发nfn *芳香环生在200nm左右nfn * 跃迁一般发生在近紫外区(200~400nm ) C=O、C=s、一N=O、一N=N ―、C=N ;三、实验步骤1、开机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开关f开电脑f软件f联接f M (光谱方法)进行调节实验需要的参数:波长范围700-365nm扫描速度高速;采样间隔:0.5 nm2、甲基紫的测定(1)校准基线将空白样品(水)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2)标准曲线的测定分别将5ug/ml、10ug/ml、15ug/ml、20ug/ml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键,进行扫描,保存(3)测定试样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3、甲基红的测定(1)校准基线将空白样品(乙醇)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基线”键,进行基线校准(2)测定试样将试样甲基紫溶液移入比色皿(大约23处),放到比色槽中,点击“开始” 键,进行扫描,保存四、实验结果1•未知浓度的测定分别测定了5卩g/ml,10卩g/ml,15卩g/ml,20卩g/ml和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紫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谱图如下:甲基紫在580nm是达到最大吸收见下表:20 2.659未知0.732各浓度在的吸光度由计算机计算的拟合直线的关系为A = 0.135c - 0.027故带入未知浓度的甲基紫溶液的吸光度0.732得浓度为5.622卩g/ml-12.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已知甲基橙和甲基紫的结构式如下图所示:数据做成散点,结果显示,能很好的拟合直线如下图:甲基橙甲基红20-燮 151.0-从图中可知,甲基紫约在580nm 左右达到吸光度的最大值,而甲基橙溶液在410 那么时达到吸光度最大值,这是由于甲基紫和甲基橙的结构不同造成的, 由于甲 基紫结构高度共轭,形成大n 键,故最强吸收峰要的波长要比甲基橙的大(红移), 同时由于高度共轭,吸光强度也有所增强。
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本报告旨在对实验中用于测定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情况进行总结。
实验首
先测量零元素、校正和比较样品。
接着采用液固共混体内凝结技术测量样品的紫外可见光谱,其中样品溶液在常温下调节光谱仪,比较紫外和可见光谱及吸收率,以此估算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并进行数据统计以得到样品的吸收峰和谷。
实验结果显示,样品紫外吸收光谱具有良好的可靠性,电离辐射的吸收率最高,高于其他波长的紫外线吸收,表明本次实验的结果可用于准确检测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特性,具有很高的精密度和可靠性。
本次实验总体而言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多项测量和分析,发现样品具有高精
度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并得出吸收峰和谷的结论。
另外,该报告的结果还可为今后固体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技术的研究和实验提供指导,为进一步分析样品的吸收特性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本报告在准确测量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性及其吸收峰和谷方
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日后相关研究和实验提供许多参考。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引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特性,可以获得有关样品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探讨溶液中物质的吸收特性及其与浓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样品池、移液管等。
2. 实验材料:苯酚溶液、对硝基苯酚溶液、甲苯溶液、去离子水。
3. 实验步骤:a. 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预热至恒定温度。
b. 选取苯酚溶液作为参比溶液,设置为百分之百透过率。
c. 分别取一系列浓度的对硝基苯酚溶液和甲苯溶液,并以去离子水稀释至相同体积。
d. 将各溶液分别置于样品池中,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
e. 记录各溶液的吸光度和波长数据。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对硝基苯酚溶液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对硝基苯酚溶液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呈现明显的吸收峰,峰值位于280 nm左右。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随之增加,表明对硝基苯酚溶液对紫外可见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这可能与对硝基苯酚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取代基有关。
2. 甲苯溶液的吸收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甲苯溶液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呈现较弱的吸收特性,吸收峰位于280 nm左右。
与对硝基苯酚溶液相比,甲苯溶液的吸光度较低,表明甲苯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能力较弱。
这可能与甲苯分子结构中的芳香环和甲基基团有关。
3. 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呈线性关系。
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光度也随之增加。
这表明溶液中物质的吸收能力与其浓度成正比。
这一关系可以通过比尔-朗伯定律解释,即溶液中吸光度与溶液浓度和光程之积成正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对硝基苯酚溶液和甲苯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并探讨了吸光度与浓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不同溶液在紫外可见光波段呈现不同的吸收特性,且吸光度与溶液浓度成正比。
这为进一步研究溶液中物质的吸收特性和浓度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实验课-紫外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实验技术;3、了解掌握岛津UV-25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溶液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谱区辐射能的选择性吸收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法。
根据最大吸收波长可做定性分析;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可做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分析原理:根据吸收曲线中吸收峰的数目、位置、相对强度以及吸收峰的形状进行定性分析。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原理,根据朗伯-比耳定律:bcAε=,当入射光波长λ及光程b一定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色物质的吸光度A与该物质的浓度c成正比。
定量分析常用的方法是标准曲线法即只要绘出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的标准曲线,测出试液的吸光度,就可以由标准曲线查得对应的浓度值,即未知样的含量。
3.仪器由五个部分组成:即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和信号显示记录装置。
3.1光源对光源的基本要求是应在仪器操作所需的光谱区域内能够发射连续辐射,有足够的辐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而且辐射能量随波长的变化应尽可能小。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丝灯和卤钨灯,钨灯和碘钨灯可使用的范围在340-2500nm ;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氘灯。
它可在160-375 nm 范围内产生连续光源。
氘灯的灯管内充有氢的同位素氘,它是紫外光区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源。
3.2单色器单色器是能从光源辐射的复合光中分出单色光的光学装置,其主要功能:产生光谱纯度高的波长且波长在紫外可见区域内任意可调。
单色器一般由入射狭缝、准光器(透镜或凹面反射镜使入射光成平行光)、色散元件、聚焦元件和出射狭缝等几部分组成。
其核心部分是色散元件,起分光的作用。
单色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入射光的单色性,从而也影响到测定的灵敏度度、选择性及校准曲线的线性关系等。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引言:紫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光区域的吸收能力来确定其结构和浓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溶液的吸收光谱,探究溶液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
本报告将详细描述实验的步骤、结果和讨论。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玻璃比色皿,移液管,标准溶液。
2. 实验步骤:a. 首先,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如0.1M、0.05M、0.01M等。
b. 将标准溶液分别倒入玻璃比色皿中,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c. 将每个溶液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设置波长范围和光程。
d. 记录每个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并记录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度值。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吸收光谱曲线。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1. 吸收峰的位置:我们发现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吸收峰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对于某些物质,随着浓度的增加,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而对于其他物质,吸收峰则向短波长方向移动。
2. 吸光度的变化:吸光度值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越高,吸收的光能量也越大。
讨论:1. 吸收峰的位置变化:吸收峰的位置变化是由于溶液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结构和电子能级的变化。
当溶液中的物质浓度增加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导致电子能级的改变,从而影响吸收峰的位置。
2. 吸光度的变化:吸光度值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物质浓度越高,吸收的光能量也越大。
吸光度的变化可以用于定量分析,通过测量吸光度值可以推断溶液中物质的浓度。
3. 实验误差: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误差,如溶液的制备不精确、仪器的误差等。
为了减小误差,可以重复实验并取平均值,同时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校准。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不同溶液的吸收光谱,并观察到了吸收峰的位置变化和吸光度的增加。
这些结果表明紫外吸收光谱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溶液中存在的化学物质的特性。
紫外光谱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实验报告班级:环科10 姓名:王强学号:2010012127一、实验目的:1.掌握紫外吸收光谱仪的使用方法;2.学会利用紫外光谱技术进行有机化合物特征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掌握紫外光谱仪对有机溶剂中杂质的检出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子的紫外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法。
分子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与其电子结构紧密相关。
紫外光谱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
有机化合物中芳香烃类物质在紫外光区有特殊的吸收曲线,紫外光谱就是利用含有芳环化合物的这一特性,将氘灯发射的紫外光光照射到含有芳香环化合物的样品上,测量其透射光中被样品吸收光的特性。
由此判断样品中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UV-1600紫外光谱仪、微形打印机。
2. 试剂正已烷,分析纯;石油醚,分析纯;甲苯的正已烷标准溶液。
苯的正已烷标准溶液。
四、实验步骤:在一定实验条件下,以正已烷溶剂为参比,在紫外光谱波长范围内扫描测定苯和甲苯标准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五、数据记录:(1)波长扫描范围:200nm-1100nm;有机物出峰波长范围:-0.010-1.000nm;浓度:原始浓度。
此时,吸收曲线的如下图:(2)波长扫描范围:200nm-500nm;有机物出峰波长范围:-0.010-1.000nm;浓度:原始浓度稀释10倍。
此时,吸收曲线的如下图:(3)波长扫描范围:200nm-400nm;有机物出峰波长范围:-0.010-1.000nm;浓度:原始浓度稀释100倍。
此时,吸收曲线的如下图:(4)波长扫描范围:200nm-400nm;有机物出峰波长范围:-0.010-0.800nm;浓度:原始浓度稀释400倍。
此时,吸收曲线的如下图:(5)波长扫描范围:200nm-320nm;有机物出峰波长范围:-0.010-1.200nm;浓度:原始浓度稀释800倍。
紫外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紫外实验是一种利用紫外光照射物质,观察物质吸收光谱的方法。
通过分析物质在紫外光下的吸收光谱,可以了解物质的化学结构、分子组成、纯度等信息。
本实验旨在通过紫外实验,了解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操作方法,并掌握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未知样品浓度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吸收光谱和标准曲线等基本概念和知识。
3. 掌握紫外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4. 掌握通过标准曲线法计算未知样品浓度的方法。
5. 掌握紫外吸收光谱法的实际应用。
三、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基于物质分子对200-750nm区域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在紫外或可见光辐射作用下,多原子分子跃迁时发生的分子吸收光谱。
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光辐射后,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主要有四种跃迁方式,所需能量E大小顺序为:n < π < π < σ。
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都有特殊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机物中有键电子和共轭双键的化合物在紫外区吸收很灵敏,紫外分光光度法常用作有机物的定性鉴定、结构判断、纯度分析及定量分析。
四、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吸收池、电子天平、移液器、容量瓶、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标准溶液、显色剂、溶剂等。
五、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绘制: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未知样品测定: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按标准曲线绘制步骤,测定其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
3. 计算未知样品浓度:根据标准曲线,查得未知样品吸光度对应的浓度。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相关系数R²,结果满足实验要求。
2. 未知样品测定:测定未知样品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其浓度。
3. 实验误差分析:分析实验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试剂误差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物质纯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含量实验者学号合作者一、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方法二、原理简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同时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吸收光谱具有带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采用朗伯-比尔定律,被测物质的紫外吸收的峰强与其浓度成正比,即:其中A是吸光度,I、分别为透过样品后光的强度和测试光的强度,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样品厚度。
由于苯酚在酸、碱溶液中吸收波长不一致(见下式),实验选择在碱性中测试,选择测试的波长为288nm左右,取紫外-可见光谱仪波长扫描后的最大吸收波长。
Cary50是瓦里安公司的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原理是光源发出光谱,经单色器分光,然后单色光通过样品池,达到检测器,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放大、模/数转换,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处理。
三、仪器与溶液准备1、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1cm石英比色皿一套3、25 ml容量瓶5只,100 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二支配置250 mg/L苯酚的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250 g苯酚于250 mL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20 mL使之溶解,加入0.1M NaOH 2mL,混合均匀,移入100 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只25 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0、2.00、3.00、4.00、5.00 mL苯酚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系列。
将溶剂,标准溶液,待测水样依此装入石英比色皿。
按测试程序的提示,依次放入样品室中进行测试。
四、测试过程1、确认样品室内无样品2、开电脑进入Window 系统3、点击进入Cary50 主菜单4、双击Cary-WinUV图标5、在Win-UV 主显示窗口下,双击所选图标“SCAN”以扫描测定吸收曲线:取上述标准系列任一溶液装进1cm石英比色皿至4/5,以装有蒸馏水的1cm石英比色皿作为空白参比,设定在220-35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获得波长-吸收曲线,读取最大吸收的波长数据。
紫外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3. 通过紫外光谱法对未知样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紫外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当物质分子中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紫外光谱法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定性鉴定、结构分析、纯度检验和定量分析等方面。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容量瓶、试管、吸管等。
2. 试剂:待测样品、标准溶液、溶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用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标准曲线绘制:- 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标准溶液,用溶剂稀释至一定体积,配制成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 将标准溶液依次倒入比色皿中,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 将待测样品溶液倒入比色皿中,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其吸光度。
-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 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得到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
2. 样品测定:-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的浓度。
六、讨论与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会了如何利用紫外光谱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2. 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物质分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样品制备过程中,应保证溶液的浓度准确,避免误差。
- 标准曲线绘制时,应选择合适的波长和浓度范围。
- 样品测定时,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七、参考文献[1] 王正平,刘晓燕,赵宇飞. 紫外光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应用科学,2016,33(6):1-4.[2] 陈晓红,王海燕,张敏. 紫外光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2):139-142.[3] 张丽华,刘晓红,王海燕. 紫外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42(1):89-92.。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

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紫外吸收光谱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吸收光谱的概念及原理;2.掌握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通过实验,学习如何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样品的吸收光谱。
二、实验原理物质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有可能发生电子跃迁,吸收光的能量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根据通常的原则,电子跃迁至次低激发态所吸收的光谱最强。
紫外-可见光谱仪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它利用紫外-可见光的特性来分析物质的吸收光谱。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实验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容量瓶、离心管、移液器等;2.实验药品:未知物质溶液、溶剂、标准物质。
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的需要,准备好需要分析的溶液样品和溶剂;2.将样品溶液移至容量瓶中,并使用适量的溶剂调节至所需浓度;3.将样品溶液移至离心管中,并离心以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颗粒;4.使用标准物质校正仪器,然后分别测量标准物质和样品溶液的吸收光谱;5.在测得的吸收光谱中,通过对比标准物质和样品溶液的吸收波长和吸收峰的强度,初步判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种类。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了标准物质和未知物质溶液的吸收光谱。
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未知物质的吸收峰在290 nm附近,并且吸收强度明显高于标准物质。
基于这些观察结果,初步判断未知物质可能含有与标准物质不同的化合物。
进一步的分析需要与其他相关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紫外吸收光谱的实验操作方法,并初步了解了样品中可能存在化合物的种类。
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来确定未知物质的确切成分。
七、实验心得和建议在本次实验中,我有效地掌握了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对紫外-可见光谱仪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对吸收光谱的观察和对比分析,我学会了如何初步判断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成分。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也意识到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溶液制备的准备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氨基酸紫外光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绘制紫外吸收光谱曲线,并了解其特征。
3. 掌握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氨基酸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4. 了解不同氨基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点及其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氨基酸分子中的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可见光,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可以绘制出氨基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曲线。
根据Lambert-Beer定律,吸光度(A)与溶液浓度(c)和光程(b)成正比,即A = εcl,其中ε为摩尔吸光系数,是物质的特性常数。
通过测定吸光度,可以计算出溶液中氨基酸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容量瓶、试管等。
2. 试剂:氨基酸标准品(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0.1 mol/L NaOH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氨基酸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氨基酸标准品,用0.1 mol/L NaOH溶液溶解并定容至一定体积,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2. 吸收光谱测定:将标准溶液分别置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在200-400 nm 波长范围内扫描,记录吸光度值。
3. 绘制吸收光谱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曲线。
4. 定性分析:根据吸收光谱曲线的特征,判断未知样品中是否含有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
5. 定量测定:选择最大吸收峰对应的波长,根据标准曲线或Lambert-Beer定律,计算未知样品中氨基酸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氨基酸紫外吸收光谱曲线从图1可以看出,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在紫外光区均有明显的吸收峰,且各自具有不同的最大吸收波长。
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扫描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色氨酸紫外吸收光谱定性扫描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分析的原理2.掌握紫外-可见光谱定性图谱数据的处理方法3.掌握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仪定性扫描的实验操作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分子的最外层电子吸收电磁波辐射,并跃迁到高能级后产生的吸收光谱,通常被称为电子光谱。
由于其波长范围在光谱的紫外可见光区,该谱图又叫做紫外可见光谱。
紫外可见光分为3个区域:远紫外区10-190nm,紫外区190-400nm,可见光区400-800nm,通常我们研究的波长在190-800nm之间的电磁波。
2.当光束照到物质上时,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透射、反射、折射的程度不同,而使物质呈现不同的颜色。
对溶液来说,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溶液中的质点(离子或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引起的,溶液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光的颜色。
如果将各种波长的单色光一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的有色溶液,测量每一波长下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即吸光度A),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的曲线,即称吸收光谱曲线。
通过该曲线可以明确看出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情况。
3.紫外吸收光谱的分析①定性分析:虽然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不尽相同,但是只要有相同的生色团(相同的共轭结构),他们的最大吸收波长值就相同。
②定量分析:标准曲线法、标准样品对照法、多组分定量分析、示差分光光度法等都是紫外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本次试验我们采用的是标准曲线法。
扫描未知浓度的样品我们可以得到其最大吸收波长值,测得不同浓度该化合物的标准溶液在该最大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作浓度——吸光度的曲线,未知浓度的样品在最大吸收波长值处的吸光度落在该曲线上,可以求出样品的浓度。
4.参与蛋白质合成的20种氨基酸在可见光下均无吸收,由于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含芳香基团,在紫外光区有吸收,并以色氨酸吸收紫外光的能力最强,其最大吸收峰出现在280nm左右5.UV-1240仪器的基本构造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器光源:紫外光区使用的光源是氢灯、氘灯,可见光区使用的光源是钨灯样品室:紫外区必须使用石英比色皿,可见光区可以使用石英比色皿或玻璃比色皿。
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3. 学习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当物质分子中的价电子或分子轨道上的电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辐射后,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产生吸收光谱。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选择性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特点。
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 Law)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理论基础,其表达式为: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长度,c为溶液浓度。
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可以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出溶液中待测物质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移液器、容量瓶、试管、玻璃棒、烧杯、洗耳球等。
2. 试剂:待测有机化合物溶液、溶剂、标准溶液、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标准曲线的制作:首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然后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 待测样品的测定:准确移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溶液,加入适量的溶剂,充分混合均匀后,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其吸光度。
3. 待测样品浓度的计算: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即为待测样品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确定其线性范围。
2. 待测样品的测定:测定待测样品的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
3. 待测样品浓度的计算:根据待测样品的浓度,计算其实际含量。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环境因素等。
2. 如何减少实验误差:选择合适的仪器、严格控制实验操作、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性等。
紫外光谱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实习名称:紫外吸收光谱实验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1.了解UV的结构,了解仪器的开、关程序。
λ的测定方法和UV的含量测定。
2.了解化合物的m ax二、实验原理分子的紫外光谱法是基于分子内电子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进行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光谱分析法。
分子在紫外可见区的吸收与其电子结构紧密相关。
紫外光谱的研究对象大多数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分子。
有机化合物中芳香烃类物质在紫外光区有特殊的吸收曲线,紫外光谱就是利用含有芳环化合物这一特性,将氚灯发射的紫外光光照射到含芳香化合物的样品上,测量其透射光中被样品吸收光的特性。
由此可判断样品中芳香族化合物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一般来讲,饱和的烷烃类在紫外光区没有吸收峰,芳香烃中的π键构成的环状共轭体系约在波长为200~300纳米的区间有吸收峰,而且芳核环数越多,吸收峰的波长也越长。
例如,两环芳烃的吸收峰在230纳米;三环以上的芳烃吸收峰在260纳米;五环芳烃茈的特征性吸收峰在248纳米;卟啉类化合物具有典型的吸收带:钒卟啉的最大吸收峰在410、574、535纳米,镍卟啉在395、554、516纳米。
因此,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可以检测芳烃、非烃化合物,并应用于有关的地质研究。
⋅A⋅=A---吸光度;E--系数;b---比色皿宽度;c---溶液浓度cbE三、仪器和试剂仪器:UV-2401PC、T6紫外分光光度计。
试剂:抗坏血酸、维生素C片、水等。
四、实验步骤λ的测定1.m ax1)抗坏血酸的溶液:准确称取0.1329克左右的抗坏血酸标样,加水溶解,于100ml 容量瓶中定容(储备液A)。
准确吸收储备液A 5ml,加水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储备液B)。
吸取此B液约1ml于50ml容量瓶加水定容,备用。
2)检查仪器,打开电源预热,并调试至正常工作状态。
λ。
3)以水做空白,测定上述溶液的m ax2.吸收系数法测定维生素C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已知抗坏血酸的E1cm1%=565)1)取10片维生素C 片,准确称量,于研钵中研碎,准确称取0.1克粉末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50ml 振摇,再加水至刻度,摇匀为样品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物质纯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苯酚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分析方法
二、原理简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产生,同时伴随着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吸收光谱具有带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量分析采用朗伯-比尔定律,被测物质的紫外吸收的峰强与其浓度成正比,即:
其中A是吸光度,I、分别为透过样品后光的强度和测试光的强度,为摩尔吸光系数,b为样品厚度。
由于苯酚在酸、碱溶液中吸收波长不一致(见下式),实验选择在碱性中测试,选择测试的波长为288nm左右,取紫外-可见光谱仪波长扫描后的最大吸收波长。
Cary50是瓦里安公司的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仪器原理是光源发出光谱,经单色器分光,然后单色光通过样品池,达到检测器,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经过信号放大、模/数转换,数据传输给计算机,由计算机软件处理。
三、仪器与溶液准备
1、Cary5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1cm石英比色皿一套
3、25 ml容量瓶5只,100 ml容量瓶1只,10ml移液管二支
配置250 mg/L苯酚的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0250 g苯酚于250 mL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20 mL使之溶解,加入0.1M NaOH 2mL,混合均匀,移入100 mL容量瓶,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只25 mL容量瓶,分别加入1.00、2.00、3.00、4.00、5.00 mL苯酚标准溶液,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标准溶液系列。
将溶剂,标准溶液,待测水样依此装入石英比色皿。
按测试程序的提示,依次放入样品室中进行测试。
四、测试过程
1、确认样品室内无样品
2、开电脑进入Window 系统
3、点击进入Cary50 主菜单
4、双击Cary-WinUV图标
5、在Win-UV 主显示窗口下,双击所选图标“SCAN”以扫描测定吸收曲线:取上述标准系列任一溶液装进1cm石英比色皿至4/5,以装有蒸馏水的1cm石英比色皿作为空白参比,设定在220-350 nm波长范围内扫描,获得波长-吸收曲线,读取最大吸收的波长数据。
6、在Win-UV 主显示窗口下,双击图标“Concentration”进入定量分析主菜单
7、设定测试分析步骤:
(l)单击Setup功能键,进入参数设置页面。
在Wavelength处填入由步骤5获取的波长数据。
(2)按Cary Control 、Standards、Options、Samples、Reports、Auto store顺序,分别设置好菜单中每页的参数。
按OK回到“Concentration”界面主菜单。
(3)单击View莱单,选择需要显示的内容。
例如基本选项Toolbar,buttons,Graphics,Report。
(4)单击Zero,提示“Load blank press OK to read” (放空白按OK读),放入空白蒸馏水到样品室内,按OK测试,测完取出样品。
(5)单击Start, 出现标准/样品选择页。
选Selected for Analysis(选择分析的标准和样品)。
此框的内容为准备分析的标准和样品。
(6)按OK进行分析测试。
依Presentstdl的提示:放入标准1然后按OK键进行读数。
放标准2按OK进行读数。
直到全部标准读完。
(7)出现“Present Samplel Press OK to read”提示框,根据提示,放入样品1按OK开始读样品,直到样品测完。
(8)可点击Save Method AS保存此方法,以后可以从Open Method调用此方法。
从标准曲线读出水样中苯酚的含量(m g/L),测试数据采用点击Save Data AS 保存。
五、实验数据处理
所测未知溶液吸光度为0.315,查上表可知起浓度为17mg/L
六、问题与讨论
1、为什么紫外-可见光谱定量分析的准确度比红外光谱高?
2、为获得准确数据,在使用分光光度计时,哪些操作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