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09844a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e.png)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中的《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具体内容包括:掌握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求解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加法的性质进行简单的等式推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掌握求解未知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加法的性质进行等式推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超市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已知两个物品的价格,如何求出第三个物品的价格?2. 例题讲解(10分钟)例1:已知13 + 17 = 30,求13 + ? = 30。
例2:已知20 + 15 = 35,求? + 15 = 35。
3. 随堂练习(15分钟)练习1:已知24 + 16 = 40,求24 + ? = 40。
练习2:已知27 + 19 = 46,求? + 19 = 46。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概念及求解方法。
2. 例题解答过程。
3. 练习题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两个加数和它们的和,求另一个加数。
(1)32 + ? = 50(2)? + 36 = 56(3)45 + 27 = ? + 29答案:(1)18,(2)20,(3)672. 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书写规范,明天课堂上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求解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在解答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求解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https://img.taocdn.com/s3/m/7157d2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96.png)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掌握寻找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方法,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求解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找到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并求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到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并求解。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掌握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已知数值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
(2)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并尝试求解。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算式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
(2)教师讲解求解方法,强调未知数在加法算式中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寻找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并求解。
(2)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共同完成一道求未知数的加法算式。
(2)小组内讨论求解方法,分享心得。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概念2. 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方法3.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3 + □ = 10(2)7 + □ = 15(3)□ + 5 = 122. 答案:(1)7(2)8(3)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掌握情况较好,但在求解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优质教案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a6fb2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8.png)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六章《加法和减法》第三节《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加法算式中未知数,学会通过数数和反向思考方法求解未知数,并能够运用至实际问题解决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概念,能够求解简单加法算式中未知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反向思考求解未知数,以及将求解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明和小红分糖果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算式中未知数。
2. 新课导入:讲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数数和反向思考方法求解未知数。
3. 例题讲解:讲解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具体步骤,如:8 + 5= 13,求解“5”这个未知数。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题,巩固求解未知数方法。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求解未知数方法,分享各自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2. 主要内容:(1)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概念(2)求解未知数方法:数数法、反向思考法(3)例题:8 + 5 = 13,求解“5”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未知数分别为:6、4、1。
(2)小华还剩下7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反向思考法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减法算式中未知数,为下一节课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在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我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概念及其求解方法是本节课核心内容。
2024年《求未知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2024年《求未知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f854b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3.png)
2024年《求未知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求未知数》这一章节中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学会运用逆运算求解未知数,并通过实践情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学会运用逆运算求解未知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逆运算求解未知数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求解未知数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明和小红分糖果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如:“小明比小红多几个糖果?”2.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教材中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运算规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逆运算求解未知数。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练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运算结果,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运算速度。
6.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求未知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主要内容: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运用逆运算求解未知数的方法3. 示例:2 + 3 = 5,5 2 = 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小明有5个糖果,小红比小明少2个糖果,请问小红有多少个糖果?2. 答案:(1)第一个空:3,第二个空:4(2)小红有3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7c90a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1.png)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学会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逆运算求解未知数,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6.1节和6.2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能识别和求解简单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逆运算求解未知数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解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难点:运用逻辑推理和逆运算求解未知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学生买书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买书时总价和单价的关系,导入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讲解求解未知数的方法,如逆运算、逻辑推理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如何用逆运算求解未知数,结合例题进行演示。
(2)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求解未知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2. 内容:(1)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2)求解未知数的方法:逆运算、逻辑推理(3)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小明有8个苹果,小华比小明多3个苹果,小华有多少个苹果?2. 答案:(1)□ = 2(2)小华有11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求解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掌握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逆运算能力较弱,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数学教案设计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数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85956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6.png)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概念和性质。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代数方法解减法算式的未知数。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减法概念的回顾和讲解。
2. 通过实例,引入如何在减法算式中求未知数。
3. 讲解和演示如何用代数方法解减法算式的未知数。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和导入首先,对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为什么需要在减法算式中求未知数。
第二步:新知识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代数方法来解减法算式的未知数。
例如,如果给定一个算式5 - x = 2,我们可以把x移到等号的另一边,变为x = 5 - 2,然后计算出x的值。
第三步:实践操作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四步: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想法和策略,以此来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概念。
同时,也可以让他们思考这个技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观察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以及他们的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
五、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应该尽量使用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3.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儿童数学学习:二年级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儿童数学学习:二年级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b3f0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13.png)
儿童数学学习:二年级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二年级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教学设计目标: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概念;2.能够掌握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2.掌握求未知数的基本方法;3.提高算式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掌握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算法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展示法、引导式、板书法、巩固复习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书籍、教学卡片等。
教学内容:Part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未知数的概念教师出示一个算式:5-□=2,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和找出这个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之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交流答案。
Part2. 导入新知:讲解算术思路及解决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个带有未知数的减法算式,指导学生理解“未知数”的概念,然后解释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及其含义,并重点讲解如何快速求解未知数。
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多次强调出现未知数的情况,理清计算思路,高亮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Part3. 分组练习:练习求解未知数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进行练习,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解决三道减法算式:1.6-□=32.8-□=13.9-□=2请学生按以下方法解决这些问题:1.当减数和被减数均为个位数时,可利用补数原理,一步得出未知数的值。
例如:6-□=3,我们可以将3前面加上3,就变成 63 了,那么□ 就是 3 。
2.当减数或被减数出现十位数时,我们需要先将它们拆分成两个数,再进行求解。
例如:8-□=1,我们先将它们拆分为 80-□=10 ,那么未知数就是 70 。
3.当减数或被减数出现百位数或更高位数时,我们需要用列竖式的方法快速解决问题。
例如:9-□=2,我们列出如下的竖式,然后一步一步计算得出未知数为7:9-_2____7Part4. 加深印象:实践应用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练习求解未知数的能力。
第二讲 用加减法关系求未知数(二年级上)
![第二讲 用加减法关系求未知数(二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44c69a795acfa1c7aa00cc8a.png)
第二讲用加减法关系求未知数一、概念: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应用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是否正确,也可以求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在列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和应用题时,第一步设所求的未知数为x;第二步按照题意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第三步解出未知数是多少,要注意的是求出的x所代表的数不写单位名称;最后再写出答案。
二、例题:例1:求x+15=40中的未知数x.解:(分析:x代表的是加数,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来求未知数。
)x+15=40x=40-15x=25练一练:求未知数x: (1)x+38=51.例2:27加上什么数得70?解:(分析:这是一道含有未知数的x的文字题,首先要设要求的数为x,然后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出未知数x.)设要求的数为x.则27+x=70x=70-27x=43练一练:什么数加上49得71?例3: x-48=35, 求未知数x解:(分析:式中x代表被减数,可以根据“被减数=减数+差”来求x)x-48=35x=35+48x=83练一练: x-29=43, 求未知数x .例4: 80减去一个数得49,这个数是多少?解:(分析:第一步先用x表示未知数:设要求的数为x,第二步:再想所求的未知数字减法中是什么数,这道题中的x所表示的是减数。
)设:要求的数为x.80-x=49x=80-49x=31练一练:一个数减去42得33,这个数是多少?作业:(1) x+15=34,求未知数x.(2) x-34=51,求未知数x.(3) 16加上什么数得49?(4)两个数的差是55,减数是63,被减数是多少?。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010d1c50b1c59eef8c7b4e6.png)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例3、例4,“想想算算”,练习十六第5~10题。
教学要求:1 、使学生初步认识求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知道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
2、使学生学会x,,进一步掌握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掌握求未知数x的书写格式,能正确地求出未知数x.。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每组口算时写出加法的得书得数。
提问:每组题里的和减一个加数,等于什么?(板书: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7 +()=13 9 + ()=14 21 +()=26()+ 5 =15 ()+ 4 =18 ()+ 6 =15上面每题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二、教学新课1、认识未知数(1)像刚才一组求()里的数叫未知数(板书:未知数)让学生说说第二行算式里的未知数是哪一个数。
(2)示要求的数,是未知数。
未知数还可以用字母x来表示(教x的读法),像()+ 6 =15 就可以写成x + 6 =15,问:哪一个是未知数?(3)同学说复习题里的未知数怎样用x表示,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
让学生用x表示未知数,把下面的两道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你能想出怎样x吗?a) 揭示课题应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求出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我们就用加法算式中“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的关系,来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x。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设计范文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设计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ff86b91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ff.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求解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2.未知数: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如x,y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学会求解未知数。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算式求解未知数。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减法算式:8-3=?(2)引导学生回顾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减数、减数、差。
(3)教师提问:如果减法算式中有一个数是未知的,我们该如何求解呢?2.讲解新课(1)教师介绍未知数的概念,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如x,y等。
(2)教师举例讲解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求解方法。
例1:x-3=5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未知数x?教师讲解:将等式两边同时加上3,得到x=5+3,即x=8。
例2:8-x=5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未知数x?教师讲解:将等式两边同时减去8,得到-x=5-8,即-x=-3。
因为-x是x的相反数,所以x=3。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2练习题1、2。
3.小组讨论(1)教师出示一道减法算式:x-7=2(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解未知数x?4.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一道减法算式:12-x=9(2)引导学生独立求解未知数x5.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求解方法。
五、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P43练习题3、4。
2.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求解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减法算式的基本概念,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提高了课堂氛围。
但在巩固提高环节,个别学生对于求解未知数的理解仍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未知数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代入减法算式中。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教案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a7868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b.png)
2024年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章《加法算式与问题解决》中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学会用直观和操作的方法求解未知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求解未知数。
2. 培养学生运用直观和操作方法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求解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重点:认识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运用直观和操作方法求解未知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小朋友分糖果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每个小朋友分到3个糖果,现在知道有的糖果总数,怎么求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2. 例题讲解(1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例题:“已知3 + 未知数 = 7,求未知数。
”引导学生运用直观和操作方法求解未知数,并解释求解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5. 互动环节(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求解过程,其他学生评价并给出建议。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2. 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方法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2. 答案:未知数分别为5、7、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了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并学会了求解方法。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可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作业,如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加法算式,求解未知数,并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设计。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1)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1)](https://img.taocdn.com/s3/m/741292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e.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求解未知数,掌握列式计算和应用题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求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运算求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加减法运算求解未知数,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课件展示一个苹果和两个橙子,提问学生:这些水果一共有几个?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3 + ? = 7。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未知数,并讲解求解方法。
a. 减法法:7 3 = 4,所以? = 4。
b. 倒数法:3 + 4 = 7,所以? = 4。
3. 随堂练习a. 5 + ? = 9b. 7 + ? = 114. 学生展示与讨论5. 知识巩固利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核对答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2. 内容:a. 加法算式:3 + ? = 7b. 求解方法:减法法、倒数法c. 练习题:5 + ? = 9,7 + ? = 1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4 + ? = 7b. 6 + ? = 10c. 8 + ? = 132. 答案:a. ? = 3b. ? = 4c. ? = 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10 + ? = 18,12 + ? = 20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2024年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精彩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dc281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1.png)
2024年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章《加法和减法》的第三节《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掌握利用加法运算性质求解未知数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含义,掌握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粉笔、黑板、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小动物们举行运动会的场景,提出问题:“小猴和小兔一共得了多少分?”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2. 例题讲解(1)讲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
(2)以例题“8 + 5 = ?”为例,引导学生用加法运算性质求解未知数。
3.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求解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2. 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方法8 + 5 = ?8 + ? = 13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下面各题中的未知数:9 + 4 = ?7 + ? = 12(2)小猫和小狗一共摘了18个苹果,小猫摘了7个,小狗摘了多少个?2. 答案(1)13;5(2)1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求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方法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理解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
2024年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2024年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b9d24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1.png)
2024年二年级数学《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学会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和代数思想求解未知数,掌握基本的解题步骤。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列出和求解简单的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和代数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求解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掌握求解未知数的基本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小朋友买苹果的情景,提出问题:“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红也买了若干个苹果,一共买了6个苹果,请问小红买了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①讲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用代数思想表示未知数。
②通过分析已知条件,列出加法算式,求解未知数。
3.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概念2. 求解未知数的基本方法3. 典型题目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①小明有5个糖果,小华给了他几个糖果后,他一共有8个糖果,请问小华给了他几个糖果?②小刚有7个铅笔,妈妈又给他买了一些铅笔,现在一共有13个铅笔,请问妈妈买了多少个铅笔?2. 答案:①小华给了小明3个糖果。
②妈妈给小刚买了6个铅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求解未知数过程中的困难,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其他情境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理解与运用。
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1c0a95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2.png)
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详细内容为: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学会使用逆运算和列方程的方法求解未知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概念,能识别并求解未知数。
2. 培养学生运用逆运算和列方程求解未知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逆运算和列方程求解未知数。
教学重点:减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识别和求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购物场景:小华买了一支铅笔,花费了5元,现在他有10元,问他原本有多少钱?2. 例题讲解引导学生通过逆运算和列方程的方法求解未知数。
逆运算:10 5 = 5,所以小华原本有5元。
列方程:设小华原本有x元,x 5 = 10,解得x = 15。
3. 随堂练习(1)小明有8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问小明原本有多少个苹果?(2)小强有15元,他买了一本书花费了6元,问小强原本有多少元?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求解方法,并展示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概念2. 求解未知数的方法:逆运算、列方程3. 例题及解题过程4. 随堂练习题目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芳有12个糖果,她给了小丽4个,问小芳原本有多少个糖果?(2)小杰有20元,他买了一支钢笔花费了9元,问小杰原本有多少元?2. 答案(1)12 + 4 = 16,小芳原本有16个糖果。
(2)设小杰原本有x元,x 9 = 20,解得x = 29。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求解未知数的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问题。
《求未知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
![《求未知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44876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png)
《求未知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求未知数》单元中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一章“整数的认识”中的第二节“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详细内容涉及10以内数的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以及运用这些法则求解未知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运算求解未知数。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求解未知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求解未知数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小明购物找零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法求解未知数。
2. 例题讲解:(1)3+__=7,求解未知数。
(2)9__=5,求解未知数。
(1)4+__=6(2)7__=2(3)__+5=8(4)__3=1六、板书设计1. 《求未知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内容:(1)加法法则:a+b=c,求解未知数b。
(2)减法法则:ab=c,求解未知数a。
(3)实例演示:3+__=7,9__=5。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5+__=8(2)__+6=9(3)10__=7(4)__4=22. 答案:(1)3(2)3(3)3(4)6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检查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物品数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3.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简单的减法运算》教案
![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简单的减法运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c561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2.png)
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简单的减法运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减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2. 学会使用竖式减法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 课本《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下册》;2. 黑板、彩色粉笔;3. 数字卡片、计数棒等教具;4. 减法练习题及答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减法式子“12 - 5 =”,然后问学生“12 减去 5等于多少?”引导学生回答。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何为减法,如何得到减法的结果等问题。
2. 概念讲解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减法是用来解决“有多少剩多少”的问题,即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得到剩余的数量。
通过实例演示和图形表示,让学生理解减法概念。
3. 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竖式减法进行计算。
例如,12减5的计算步骤为:从2个个位开始相减,得到7,然后从十位开始相减,得到结果7。
4. 计算练习教师让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练习,先从简单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开始,然后逐渐增加难度。
学生可以使用计数棒或数字卡片等教具辅助计算。
5. 拓展训练教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如通过绘制算式解决问题,或进行减法口头运算等。
6.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疑惑。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简单的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竖式减法进行数值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教师也注意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2. 利用学过的减法方法,找出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自行编写减法算式并计算。
六、板书设计- 12 - 5 =- 借位的情况下的减法- 总结归纳七、教学延伸可让学生进行减法游戏,如设计一个减法填空游戏,或进行口头计算比赛等。
一起学奥数用加减法关系来求未知数二年级
![一起学奥数用加减法关系来求未知数二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f1b9a83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a.png)
例2、27加上什么数得70?
【分析】解读题目,意思是两个数相加得到了一个数,而相加的两个数只知道一个数。所以,27是加 数,70是和,还有一个加数不知道。 按照上例,另一个加数是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即:70-27=43 解题步骤如下:
先用字母设未知数,即设要求的数为x,则有:27+x=70 根据加数与和的关系,对上面等式进行变形:x=70-27 计算等式两边的值,得:x=43
结束
第二课 分析与提高部分
符号化的数学
用实物图形表示未知数 用符号表示未知数 用“?”表示
+10=15 17-?=9
用字母表示(引入设未知数的概念)
80-x=69
x + y=25 x – y=7
x + x + y+ y=30
y+ y=16
x + x + x=39 x + y=19 z + y=10
x+52=130
把52移到等号的左边,可以得到:x=130-52=78 从题目中再次分离正确的结果的信息:一个数减去25。而这个数由上面步骤已经计算出为78.所以正 确的结果为:
78-25=53
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学会从题目中分离有用的信息, 并把这个信息转换称自己的语言。
知识点小结
数学是一门符号化的语言,要 学会用符号来表述数学世界存在的 各种逻辑关系!
例1、求35+x=80中的未知数x。
35+x=80
加数1 加数2
和
【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题目给定的等式,在等式中,用x表示了一个未知数。
这个等式的意思为:35与一个数相加等于80。我们知道: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所 以,用x代替的这个加数为:80-35=45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5ffd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a.png)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练习十七第10~15。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f58c2802020740bf1e9b04.png)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7、例8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七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练习十七第5题。
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25()=15()34=62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1、引入新课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
指名板演。
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
这里x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
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50-x=3038-x=1246-x=15(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1)出示例8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5.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1)小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
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0页例7、例8和想想算算,练习十七第5~9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学会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进一步巩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出减法中的未知数x,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5题。
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提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25()=15()34=62
说出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如果把题目里的()换成x,就是怎样的两题?(板书:25-x=15x-34=62)
说明:这样的题就是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
2、学生试做。
(1)提问:这两道题里的x你会求吗?请大家试一试。
指
名板演。
提问;第一题怎样算的?为什么用减法?
指出:求减法算式里的x,也要先看x是减法里的什么数,再根据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这个数等于什么。
这里x是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所以先得出x=2515,再算出x=10。
把x=10放到原来的式子中算一算,看一看2510是不是等于15。
(2)提问:第二题怎样算的?为什么这道题要用减法算?请你用原来的式子算一算,x=96对不对?
(3)随能再说一说,都是求减法算式里的x,为什么第一题要用减法,第二题要用加法?(看清x在减法中是什么数,如果x是减数,就要用被减数减差来求结果;如果x是被减数,就要用减数加差来求结果。
)
3.巩固练习。
(1)说出x是什么数,x等于怎样的式子。
X-50=30x-38=12x-46=15
50-x=3038-x=1246-x=15
(2)做想想算算第1题。
4.教学例8
(1)出示例8
提问:这道题可以怎样想?哪个数用x表示?这道题可以怎样列式解答?请大家做一做,求出这个数。
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解答的?
5.做想想算算第2题。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1)小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做练习十七第6题第(2)小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
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3.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8、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