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4a016dba58da0116c174995.png)
造 成 肾为先天之 本 ,藏精 ,主生 殖 ,主骨 生髓 充脑 ,开
窍于耳 ,房室不节 ,滋情 纵 欲 ,耗伤 肾精 ,肾精 亏虚 ,髓 海窀虚 ,脑气失充 ,九 窍不 利 ,则 见 头晕 、耳 鸣等 ;腰 为
肾之府 ,睬为筋之 汇 ,肝 肾不 足故见腰膝酸软 ,劳则气耗 , 劳神劳力都会 耗伤 人体正气 ,产生 脑力和体力 的过度疲 劳 。
活动的 正常 肝在调 畅气机 制基础 上 ,还有 疏通 血脉 、通 调 水道 、疏泄 胆汗 、助脾 胃运 化 、协调 呼吸 等功 能。若肝
研究 日益增 多 _ 文对 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 。 卓
C S的中医病证研 究殛病 因病机研究 F I 中医病 证研究 . c s是一 种多脏 器 、多 系统 功能 失 F 调的病 理学 上独 立的 疾病 ,因衙单纯 的一种 中 医病 证 尚难 以囊 括 本 病 的 临 床 表 现 。 目前 研 究 认 为 其 可 归 为 “ 虚 劳” 。 郁证”3 l , “ 胃 内伤 病 l 百合病 【4及脏躁 4、 脾 Jl , 症l等 病证范 畴 中。如喻方 亭l 认 为 《 4 】 金匾 要略》 所论述
气 机 畅 ,则会 出现神疲乏力 ,四肢倦怠 。
25 肝 、心 、脾 、肾、脑功能失调是本病的关键 _ I
中医学 认为 ,脾为后 天之本 ,气血生 化 之源 ,主肌 肉、四
肢 .主运化水 谷精微及 水湿 ,饮 食不节 或思 虑过度损 伤脾 胃.脾 失 健运 ,则 气 血生 化 乏源 ,清 阳不 升 、浊 阴不 降 , 四肢肌肉失养 ,故见 四肢 酸痛 无 力、头晕头痛 、食 欲不 振 、 腹胀腹泄等。肝 主筋 ,主情 志 主疏 泄 ,为 罢极 之本 ,情 志 畅 .所欲 不得 ,心理压 过 大都 可致肝 气不 畅 ,造成 恶性循环 :心藏神 ,主血脉 ,劳神 过 度 ,精 血 暗耗 ,心 血 不足 ,则 -I 养,故见 失 眠 、健 忘 、心 慌 、气 短饮 食生 C ̄ 失 " 拈小规律 ,过度 劳 累,长期 的精 神心理 压力 及房室不 节等
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新进展
![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c2ad5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0.png)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703979);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院级项目(SYYJ 201703)作者简介:张兆晖(1991 10—),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针灸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E mail:2479529718@qq com通信作者:李立华(1983 08—),女,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相关研究,E mail:lihuibear@126 com综 述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新进展张兆晖 李立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未病科,北京,101300)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慢性疲劳患者逐年增多,笔者整理了近5年来有关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文献,可从中发现中医药治疗CFS有显著的疗效,其中针灸对于改善CFS患者的临床症状、疲劳程度更为显著,现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综述。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病机;针灸;推拿;中药;临床研究NewProgres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ChronicFatigueSyndromeZHANGZhaohui,LILihua(DepartmentofPreventiveMedicine,ShunyiHospital,Beij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Beijing101300,China)Abstract Withincreasingpressureofpeople′slifeandwork,patientswithchronicfatigueareincreasingyearbyyear.TheauthorhascompiledtheliteratureonCFSinthepast5years,andfoundthatTCMhadsignificanteffectsonthetreatmentofChronicFa tigueSyndrome(CFS).Amongthem,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aremoresignificantinimprovingtheclinicalsymptomsandfa tigueofCFSpatients.Keywords 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Pathogenesis;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Massage;TraditionalChinesemed icine;Clinicalresearch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1.06.026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CFS)是主要表现为长期极度疲劳,且持续6个月以上,临床症状常伴有低热、短期记忆力减退或者注意力不能集中、咽痛、淋巴结痛、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痛、头痛、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身体不适、睡眠障碍和抑郁等多种躯体及精神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1 3]。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294ec3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4.png)
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以至少6个月以上致残性疲劳为特征,并伴有其他精神、躯体症状。
临床上CFS主要通过疲劳等主观症状进行诊断,而对于其病理机制和治疗效果的评估则需要精确的客观标志物来验证。
可靠的诊断标志物可以为CFS临床诊断提供可重复、简便、科学的依据,但由于CFS疾病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尚无明确的诊断标志物可作为诊断的金标准。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研究的发展,CFS的诊断逐渐客观化。
未来CFS的诊断、治疗将更加快捷、精确。
慢性疲劳综合征由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于1988年正式命名,又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FS的患病率为0.68%-1.40%,其中女性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病例定义和使用的诊断标准不同,不同的病例定义得出的CFS流行率甚至相差7倍。
CFS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不仅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据统计,英国每年需为此承担的费用为400亿欧元。
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且缺乏单一分子生物标志物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因此临床易误诊。
由于CFS的临床症状定义与其他消耗性疾病存在交叉重合以及人体的动态发展和疾病本身的进展,临床研究样本的选择和标本的采集均不能完全排除干扰;此外,许多研究设计均为描述性研究,且各个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较大,因此CFS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适用性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发展,关于CFS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现就CFS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01CFS的诊断标准目前关于CFS临床普遍采用1994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小组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即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疲劳持续6个月或以上,且至少具备以下症状中的4项:①短期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能集中;②咽部疼痛;③淋巴结痛;④肌肉酸痛;⑤不伴有红肿的关节疼痛;⑥新发头痛;⑦睡眠后精力不能恢复;⑧体力或脑力劳动后连续24h身体不适。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与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与治疗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8c229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0.png)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与治疗的新进展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复杂且难以解决的临床障碍,其主要特征包括持续性疲劳、体力和认知功能下降、睡眠问题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CFS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最新的进展表明,遗传、神经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可能是引起CFS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一节:遗传因素对CFS的影响近来的多项研究发现,在患CFS的人群中,遗传变异可能与其起始、发展和预后有关。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与线粒体功能异常相关,而线粒体在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免疫调节基因中存在多态性也与CFS有关系。
这些结果表明,个体遗传差异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易感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遗传到这些相关基因,并且遗传变异本身并不足以完全解释CFS出现和发展的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与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的其他因素。
第二节:神经免疫系统的失调及其对CFS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CFS患者存在神经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
这意味着他们的身体对外界刺激(如感染、炎症)的反应不够适当,导致了长时间的炎症状态和免疫失调。
这种过度活跃或抑制性失调可能会导致持续性的压力感、体力下降和认知问题等CFS特征。
近年来,神经免疫系统失调在CFS治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可以尝试恢复神经免疫系统的平衡,从而缓解CFS患者的症状。
第三节:环境因素对CFS的影响除了遗传和神经免疫因素外,环境条件也可能在CFS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虽然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支持任何特定环境因素与CFS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但有些观察性数据表明暴露于毒素、化学物质和胁迫环境中可能增加患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风险。
这一发现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确定特定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程度。
对于已发生CFS的患者,改善生活环境、避免烟草和有害气体暴露等措施也被认为对缓解他们的症状有益。
第四节:CFS治疗的新进展到目前为止,CFS没有明确的治愈方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https://img.taocdn.com/s3/m/50a8460190c69ec3d5bb751f.png)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以上的慢性疲劳为主要表现,且伴有记忆力下降、新发头痛、咽喉炎、肌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等非特异性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休息后不能缓解,实验室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1]。
它曾被命名为“非典型性脊髓灰质炎”、“慢性疲劳免疫紊乱综合征”等。
为了便于交流与研究198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正式将其命名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目前,其诊断标准多采用1994年国际慢性疲劳综合征小组会议上对CFS的解释。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压力逐渐增大,出现以慢性疲劳为主症的人群正逐步扩大。
有专家称,CFS将是二十一世纪“健康的隐形杀手”[2]。
因此,CFS受到广泛的重视,而中医工作者们也应用中医的理论对其进行研究与治疗,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现将CFS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易感人群
黄氏[3]等根据调查指出以下15种人最易患CFS:45岁以下的女性、中年男性、学龄儿童、老年人、白领阶层人员、电脑使用者、知识分子、成功的企业家、考生、明星、上夜班者、新闻从业者、下岗失业者、打工者以及心胸狭窄者。
可见,CFS的发生主要与心态、压力、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等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从而指导该病的预防与治疗。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与思考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2edde63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6.png)
刺激强度与时间
根据患者承受能力和病情轻重,调 整针刺深度、艾灸火力、温针灸时
间等刺激强度和时间。
刺激方法
采用针刺、艾灸、温针灸等不同的 刺激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合适的方式。
疗程安排
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制定合理的 疗程计划,一般为1-3个疗程,每个 疗程10次左右。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效果评估
目前,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但其疗效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因此,对针灸治疗慢性疲 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治 疗原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原理和途径,为临 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症状改善
针灸治疗后,患者慢性疲 劳综合征的症状如乏力、 失眠、心悸等得到不同程 度改善。
生活质量提高
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生活 质量得到提高,如精神状 态改善、工作能力提升等 。
生理指标变化
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生理 指标如免疫功能、内分泌 水平等得到改善。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为35岁女性,长期感到乏力、失眠 、心悸等症状,经过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 ,症状明显改善,2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 失。
态。
研究发现,针灸能够降低慢性疲 劳综合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
,改善睡眠质量。
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的神经 递质水平,如5-羟色胺、多巴胺 等,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
情绪状态和心理状况。
04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的临床实践与效果评估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实践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1b8b155312b3169a451a47c.png)
12 症 状 标 准 .
① 体 力 或 心 理 负 荷 过 重 引起 不 易 解 除 的 疲
劳 ; 没 有 明确 原 因 的 肌 肉 无 力 ; 失 眠 症 状 普 遍 存 在 , 有 ② ③ 或
多 梦 和早 醒 ; 头 胀 、 昏 或头 痛 ; 注意 力 不 集 中 、 忆 力 减 ④ 头 ⑤ 记
感得分改善。 25 免疫疗法 . 研 究 发 现 , 用 IG免 疫 疗 法 效 果 微 小 , 采 g 同
C C修 订 的 C S诊 断 标 准 , D F 也是 当前 诊 断 C S的 金 标准 。 F
1 1 诊 断 标 准 ① 持 续 或 反 复 发 作 的 疲 劳 , 续 6个 月 以 . 持 上 ; 根 据 病 史 、 征 或 实 验 室检 查 结 果 , 以 排 除 引 起 慢 性 ② 体 可
症 得 分 显 著 降 低 ; Were … 的一 项 研 究 显 示 , 予 抗 抑 但 a n等 d 给 郁 后 实 验 组 症 状 及 抑 郁 得 分 均 无 显 著 改 善 ; ea B hn等 、
Hci i e等 和 N t sn等 研 究 其 他 抗 抑 郁 药 如 吗 氯 贝 胺 、 k al eo 舍 曲林 、 乙肼 对 C S患 者 的 症状 无 改 善 。 苯 F 22 类 固醇 药 物 治疗 同抗 抑 郁 药 物 治疗 效 果 一 样 , 固 醇 . 类 没 有 足 够 的 数 据证 明其 有 效 性 。 Me ez 等 研 究 表 明 , K ni e 每 天 2 3 g的氢 化 可 的松 可 以 明显 提 高 受试 者 的 自我 健 康 5~ 5m 感 觉 水 平 , 是 其 他 方 面 没 有 提 高 ; 天 5m 但 每 g或 1 0mg的氢 化 可 的松 只 有 短 期 的 缓 解 作 用 , 药 后 疗 效 即 消失 。少 剂 量 停 的糖 皮 质 激 素 作 用 持 续 较 短 , 大 剂 量 则 会 导 致 不 良反 应 而
中、小学教师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学的研究进展
![中、小学教师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学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d8b5dd884254b35eefd348b.png)
中 图分类号 : 4 28 R 4.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00 29 (020-0 8-0 10 - 24 21)3 08 4 反应 速度加 快 , 营养 物 质 不能 被 完 全 氧 化并 产 生 大 量“ 疲劳 毒 素”1 包 括乳 酸 、 、 自 由基 、 氧 化 [ ( 氨 氧 过
余 超 吴 , 磊 胡炜 华。 ,
( 昌大 学 a 研 究 生院 医学部 2 1 南 . 0 0级 ; . 共卫 生 学院流行 病 学教 研 室 ; . 刊社 , b公 C期 南昌 3 0 0 ) 3 0 6
关 键 词 :慢性 疲劳综合 征;生物遗传因素 ; 生活行为 因素 ;社会 心理 因素 ;中学教师 ; 小学教师
8 8
南 昌大 学 学 报 ( 医学 版 )2 1 0 2年第 5 2卷 第 3期
J un l fN n hn i ri ( dc1 c n e 0 2 V0 52 N o.3 o ra o a c agUnv s y Me i i c)2 1 , 1 e t aS e
.
中 、 学教 师 慢 性 疲 劳综 合 征 病 因学 的研 究进 展 小
降造 成 , 或是 对 应 激 的反 应 _ 2 。王天 芳 等 发 现 ,
关, 主要 为 E B病 毒 、 病毒 、 肠 白色念 珠 菌 、 氏疏 螺 伯 旋体 、 巨细胞病 毒 、 人类疱 疹病 毒 、 转 录病 毒 、 尔 逆 博
纳病 毒 、 Βιβλιοθήκη 奇 病 毒 B 组 和丙 型 肝 炎 病 毒 ( V) 柯 HC 等 , 有学 者 称 C S为 “ 染 后 的疲 劳 ” p s vrl 故 F 感 (ot i - a ft u y do s P S l 但 目前 尚 不 能 完 全 ai es n rme , VF )1 g _ , 确定 病 毒感染 是 引起 C S的机制 。 F 1 2 疲 劳毒 素 .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法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法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275993ca32d7375a417805b.png)
光 明 中 医 20 0 8年 8月 第 2 3卷 第 8期
C G C A g s 2 0 . o 2 . JM M u ut 0 8 V l 3 8
’ 12 。 29
慢性 疲 劳 综 合 征 的 中 医治 法 研 究 进 展
慢 性疲 劳 综 合 征 (hoiftu ydo , F ) 由 美 国 疾 病 预 防 与 crn agesnr c i meC S 是 控 制 中心 ( et so i aeCnrln rvni ,DC 于 18 年 正 式 命 C n r f Ds s ot dPeetn C ) 9 8 e r e oa o 名 的 , 持 续 或 反 复 发 作 6个 月 以上 的 慢性 疲 劳 为 主要 表 现 , 伴 有 记 以 且 忆 力 下 降 、 发头 痛 、 喉炎 、 痛 、 眠 障 碍 和 神 经 精 神 症 状 等 非 特 异 新 咽 肌 睡 性 症 状 的一 组 症候 群 。 随 着 生 活 节 奏 的 加 快 , 发 病 率 正 呈 现 逐 年 的 … 其 增 加 趋 势 , 人们 的 日常工 作学 习 和生 活 质 量 造 成 了 严 重 的 负 面 影 响 , 对 并 因 此受 到 了广 泛 的重 视 。 近 年来 中 医工 作 者 们 在 继 承 传 统 中 医 理 论 中 辨证 论 治 和 整 体 调 节 的优 势 基 础 上 , 所 刨 见 , 拓 治 疗 方 法 上 的 新 有 开 思路, 丰富 和 发 展 了』 的理 论 和 实 践 , 此 特 对 慢 性 疲 劳 综 合 征 的 中 临床 在
15 从 肾 论 治 、
周 氏l ] 为 肾虚 是 C S的 病 机 之 根 本 , 肾实 为 C S l认 F 补 F
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3c6405d69eae009581bece0.png)
毒 ~ 。 圣乏 。
童莠 之 } .
.
毒( I 善
妻 。
口 末— n u
: 宴 6 I n ].申 . 茎 黑 争 ( I
乏
F S 千芝 寻 吏
争
.
耄
^ u乏
习 季
6 I n
、 乏
里己 u
口 、 , 妻
∽置
:
季 .
~
. 委
乏 垂 善
耋
《 习 =
.走 耋
.
量
.
一
之 玉 口 、 ,
量
妻
支 毛耄
. 童
. 习
釜
.
吏
量
)三 . 墨
妻
金重
吏
A
葛
妻 乏 墓 )
.
蔓
蔷 ;. ) )[ 1 O u 乏
量 .誊
垂 至 妻 u
妻
l 7
善 争
重
黑 善 垂
Ⅲ 2 , ]. .
^ 吊 口 之 盘
苎a ( I 塞
要
H ∞
q 口 a
、
耋
.
.
车 口 、 ,
差
妻
u
妻
之. ] 至
垂
u 于
暑 之。 至
妻 菱
芝
乏 垂
妻 委
更u 委 善
J
要
辛
量
∽口 、 , 争 ( I 乏
子
6 I
.
6 I
^ . j
善
. l 2 g u^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791c5c3af111f18583d05ab7.png)
述
C h i 2 — 0 1 3— N O . 2 2 n a&Fo r e i g n Me di c a l Tr e a t me n t
口固 — — 鼍 瞄_
慢性 疲劳综 合征 的研 究概 况
李俊 良
贵阳医学院 , 贵州贵 阳 5 5 0 0 0 1 【 摘 要】 该文主要是 叙述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该病 的诊断标准有 3个方 面; C F S的流行病 学特征是 较多 的流行病学 资料证实 C F S 在 护士 中高发 ; 发病的影 响因素有营养素失调 、 社会心理 因素 2 个 方面 ; 发 病机制有氧 化应激 、 氧化应激 、 病
【 文章编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8 ( a ) 一 0 1 9 7 — 0 2
慢 性疲劳综合征( C h r o n i c F a t i g u e S y n d r o me , c r s ) 是 一组 以长 期极 度疲 劳为主要 表现 的全身性综 合征 。 常伴 有头 痛 、 咽喉痛 、 淋 巴结 肿大和压痛 、 肌 肉关节疼 痛以及多种神经精神 症状 , 其基 本特征 为新发生 的、持续性 或反复发作 的虚弱性疲 劳 ,持续时
C F S 患病率 为 0 . 4 %~ 1 . O %。 英 国患者约 2 4万 。 较多 的流行病学 资 料证实 C F S在护士 中高发 。 1 9 9 8 年对在 职护 士进行的调查发现 , 美 国护 士 C F S的患病率 为 1 0 8 8 / 1 0 0 0 0 0 。
联形成 S c h f ’ s 碱, 降低 了细胞膜 的流动性 。( 3 ) 细胞 膜的完整性
由中国营养 学会 、 《 大众 医学 》 联合公 布的专项调查 表 明, 因 营养过剩而导致我 国居 民营养 不 良的 占 8 7 %。 在我 国 。 引起营养 过剩 的主要 原因是膳食 中动物性食物 比重过大 ,植物性食 物 比 重过小 , 精制食物多 , 蔬菜 、 水果少 ; 不 良饮食 习惯 和行为如 高盐 饮食 、 大 吃大 喝、 暴 饮暴食 、 追 求饮食享 受等 是造成 营养过剩 的 重要原 因。营养 素失调容易造 成免疫功能低 、 组织 功能紊乱 、 调 节代谢异常及组织修 复速度减慢等 , 从而诱发 了 C F S 。而 C F S的 发生又加剧 了摄食的不均衡 。 从此 形成 恶性 循环。
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62c1a85a8956bec0875e398.png)
张如飞[5]等将72例CF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经穴组47例、安慰针刺组25例,针刺经穴组选穴肝俞、肾俞、足三里和神门,结果表明短期针刺经穴治疗CFS在减轻疲劳程度,减少伴随症状,改善生理职能、总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方面均明显优于安慰针刺。丁定明将10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玲[6]60例CFS患者针刺八会穴(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悬钟),结果总有效率91.6%,治疗后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
5.综合疗法
袁文丽治疗20例CFS患者,针刺气海、关元、天枢、足三里,同时灸下丹田,总有效率为95.0%。郑盛惠等将60例脾肾两虚型CFS患者通过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治疗与俞募配穴针灸治疗对比,主穴取脾俞、章门、肾俞、京门,配穴取太白、足三里、命门、关元。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3. 3%,对照组为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14、VAS、DSI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长蛇灸配合俞募配穴针灸可较大地提高脾肾两虚型CFS患者的疗效。徐纬等将72例CFS患者随机分为盘龙刺配合背部走罐与西药泼尼松治疗对比,取T1-L5夹脊穴,治疗2个疗程后针罐组总有效率为91.9%,优于泼尼松组的71.4%(P<0.05),在BELL氏积分改善方面亦优于泼尼松组,故盘龙刺配合背部走罐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疗效值得肯定。
慢性疲劳综合征在中医学中属“虚劳”“郁证”等范畴,大多数医家认为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脏腑气化功能受损为其病机关键。目前西医对CFS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虽有一定的应用但尚未被公认。相比之下近年来中医治疗优势较为明显,其中针灸在治疗CFS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临床研究方法多样,Meta分析证实针灸对CFS整体水平的改善具有明显效果,且效果明显优于西药口服[3-4]。笔者就近年来针刺治疗CFS的临床现状综述如下: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98a8c4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aa.png)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马菲1,张建宾2,马永利3,王晓宇3,李华南4**(1.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科教科,天津300120;2.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300120;3.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天津300193;4.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天津300193)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多种因素刺激引起的持续性躯体和精神双重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
作为临床常见病,该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CFS的发病机制认识逐渐加深,其治疗手段也得到了极大丰富。
特别是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弥补了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不足。
目前,已知的CFS发生与人体多系统功能异常相关,特别是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及能量代谢等密切相关。
本文综述近年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CFS机制研究相关文章,拟为学界了解目前研究进展提供便利。
同时,对今后学者研究给予一定的建议,希望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以飨学者。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药疗法;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5.5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78X(2020)05-0073-04CFS是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严重倦怠感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抑郁、焦虑、体重下降等症状的疾病,影响患者正常工作[1]。
流行病学显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CFS患病率是0.1% 5%,其中多以20岁 40岁女性为主[2]。
近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其患病率逐年上升。
本病若得不到积极和及时的治疗,易引发免疫、心血管、神经及内分泌等多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现代医学对CF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医学界普遍认为,CFS的发生与慢性应激、心理、病毒感染、免疫功能失调、遗传等因素有关[3]。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针灸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4509d7bf242336c1eb95e84.png)
现状, 笔者查 阅了近 5年国 内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 C S的临床 F
文献 , 综述 如 下 。 现
电针穴位组 和电针 非穴位 组各 3 例, O 治疗 2 个疗程后应用疲劳
严 重程 度 量 表 (S ) 躯体 及 心 理 健 康 报 告 (P E E 、V S 量 FS 、 SHR ) A
1 1 3 腹针 “ .. 薄氏腹针 疗法 ”是近年来溥智云教授倡导 的
一种新 型针 刺疗法 。 氏认为人体腹部不仅有一个与全身气血 薄
运 行 相 关 的循 环 系 统 , 有 一 个 全 身 高 级 调 控 系 统 , 过 刺 激 还 通 以神 阙 为 中 心 的 腹 部 穴 位 , 调 节 脏 腑 失 衡 , 而 达 到 治疗 全 可 从 身 疾 病 的 目 的 。黄 氏等 采 用 薄 氏腹 针 治 疗 C S患者 4 P 0例,
1 临床治疗
1 1 针 刺 .
表 以及 健康 状况调查简表 (F 3 ) s 一 6 评定患者疲劳程度 、潜在症
状 、疼 痛 程 度 以及 生 活质 量 。 结 果 治疗 后 2组 F S P EE S 、S H R 、
11 1 单纯针刺 陈 氏等 将 9 例 C S患者随机分 为 2 。 . . O F 组 观察组针刺人迎 、风府、百会, 照组予参 脉注 射液静脉滴注 , 对 采用疲劳量表对治疗结果进 行评价。 结果治疗后 2组患者脑力
治疗 2个月 ;对照组予中药汤剂治疗, 日 1剂, 每 连续服用 2
个 月 。对 比 2组 疗 效 显 示 , 刺 治疗 比 中药 汤 剂 治 疗 能 更 早 、 针 更 快 改 善 症 状 , 愈 时 间 较 对 照 组 明显 缩 短 。 王 氏等 采 用 针 痊 刺 百 会 、膻 中 、 中 脘 、气 海 、 关 元 、 合 符 、 足 三 里 、 三 阴 交 、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34bd2db26fff705cc170a76.png)
全 国 有 13的工 龄 人 口 患 有 C s 。香 港 地 区 2 ~5 / Fl 0 0岁 普 通 居 民 的 非 随机 抽 样 调 查 , 1 1 调 查 居 民 中 , 疲 劳 症 在 3名 0 有 状 的 为 55人 占 5 . % , 合 C S诊 断 标 准 的 6 8 78 符 F 5人 , 病 率 患
C C 预 测 C S将 成 为 2 D F 1世 纪 影 响人 类 健 康 的 主 要 问 题 之
一
。
现 将 其 中 医 研 究进 展综 述 如 下 。
1 流 行病 学
疲 劳 是一 个 非 常 常 见 的 症 状 , 个 大 型 调 查 显 示 有 12 一 / 以上 的 人 有疲 劳 症 状 。2 0世 纪 8 0年 代 美 国 的 调 查 发 现 , 有 1 %的成 年男 性 和 2 % 的 妇 女 表 现 有 明显 的疲 劳 , 中 18 4 0 其 / 发 展 为 C S, 2 0 F 而 0 1—2 0 年 的 调 查 则 显 示 : 0 人 中 有 02 1万 1 8 人 患 有 至 少 持 续 6个 月 的慢 性 疲 劳 , 计 大 约 有 2 0 21 6 估 2 万 美 国人 有 疑 似 C S 英 国 的 调 查 则 表 明 大 约 有 2 % 的男 F。 0 性 和 2 %的妇 女 感 到 疲 劳 , 中 约 14可 能 为 C S 在 西 方 5 其 / F。 国 家 ,F C s是 人 们 去 医院 就 诊 的五 大 原 因 之 一 … 。据 报 道 , 日 本 是 患病 率 最 高 的地 区 之 一 , 日本 劳 工 部 在 2 0 0 0年 公 布 日本
由美 国疾 病 控 制 和 预 防 中 心 ( D 于 18 C C) 9 8年 正 式 命 名 , F CS 严 重 影 响 患 者 的 工 作 生 活 和 身 体 健 康 ,0 以 上 的 患 者 不 能 5%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fdfe869b6648d7c0c74615.png)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研究发现:①CFS是生理、心理、社会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正虚邪恋,气机紊乱为其病因病机。
②临床上常以治睡眠,调免疫,中医辨证治五脏,调气机为治疗方法。
标签: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发病机制;中医辨证慢性症劳综合征(ChronicFatigueSyndrome, CFS)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由Holms等于1988年正式命名[1]。
据报道,CFS不仅在欧美及日本有相当高的发病率,在我国患病人数也不断上升[2]。
因此,关注CFS,有效防治CFS,将成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课题之一。
1 诊断标准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慢性疲劳、活动后疲劳加重或反复性疲劳为特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标准包括:(1)持续或反复出现的原因不明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疲劳症状不能缓解,活动水平较健康时下降50%;(2)伴随症状具备下列症状中的4条及以上:①记忆下降或注意力难以集中。
②咽喉痛。
③颈部或腋窝部淋巴结触痛。
④肌痛。
⑤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痛。
⑥新出现的头痛。
⑦睡眠障碍。
⑧劳累后持续不适。
(3)排除躯体疾病、精神障碍、烟酒药物依赖和其他已知原因引起的慢性疲劳[3]。
中医诊断可归为“郁证”、“虚劳”、“神劳”[4]、“百合病”、“脏躁”[5]、“眩晕”、“惊悸”[6]等范畴。
2 病因与发病机制2.1 CFS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研究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倾向认为发病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均有密切关系,而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尤为重要。
如研究发现,CFS患者的个性特征具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CFS患者多存在睡眠不足、过高工作负荷、放纵、自我牺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或CFS患者发病前负性生活事件值显著高于正常人[7]。
袁苹对200多名CFS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职业压力、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尤其是学习压力是CFS 的主要影响因素[8]。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概况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5fdbc1c0e87101f69f319563.png)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药临床研究概况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极度疲劳持续至少半年以上为特征,同时伴有低热、淋巴结肿痛、肌肉酸痛、关节疼痛、神经精神症状、免疫学异常和其它非特异表现的综合征。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心理压力不断增加,近年来CFS患者逐渐增多。
198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holmes等正式定名并拟定了CFS的诊断标准。
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代医学缺乏特异性的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应属于“虚劳”、“郁症”、“脏躁”、“百合病”等的范畴。
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CFS的研究日益增多,现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1 辨证施治张美珍[1]将CFS分为气滞痰郁、肝郁化火、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四型。
气滞痰郁型治宜化痰利气、解郁降逆,方用半夏厚朴汤加味;肝郁化火型治宜清肝泻火、解郁和胃,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味;心脾两虚型治宜健脾养心安神、益气补血,方用归脾汤加味;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佐以清内热,方用杞菊地黄丸作汤加减。
治疗CFS80例,治愈率80%。
戈佩君[2] 将本病分为肾虚心怯、阴虚阳亢、肝郁血虚、脾虚湿困、气虚血瘀五型。
肾虚心怯型治以温补肾气、养心安神,方取肾气丸合养心汤加减;阴虚阳亢型治以育阴生津、平肝泻火,方取左归丸、天王补心丸和天麻钩藤饮加减;肝郁血虚型治以疏肝理气、养血调荣,方取归脾汤、柴胡疏肝散、四物汤加减;脾虚湿困型,治以益气健脾、理气化湿,方取香砂六君子丸合平胃散加减;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取补阳还五汤加减。
治疗CFS60例,总有效率达96.7%。
杨戈等[3]将CFS分为肝气郁滞、中气虚弱、痰湿内阻、气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六型。
肝气郁滞型治以疏肝解郁、理气调中,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中气虚弱型治以补气健脾,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痰湿内阻型治以除湿化痰、理气宽中,方选平胃散加减;气虚血瘀型治以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减;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凉血化瘀,方选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肾助阳、健脾益气,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
中医治疗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31b6e23bcd126fff7050b90.png)
率9 . %。张越 林 采 用敷 脐 疗法 ( 73 灸法 的一种 )治疗 慢 性
疲劳 综 合征 3 例 , “ 气 养血 ,滋 阳养 血 ,扶 正法 邪 ”为 2 益
治则 , 自制 药 膏敷 脐外 用麝 香 固牢 ,2 t 时取 下药 膏 。总 4] . 有 效 率8 .%。 王 氏等分 虚 实 两 类针刺 配 合 按摩 治 疗慢 性 75
而 肝 木 乘 脾 ,脾 失 健运 不 能为 胃行 其 津 液 ,脾 胃运 化 失
常 则 五 脏 六 腑 、 四 肢 百 骸 不 能 得 到 后 天 之 精 的 滋 养 ,若
加 之 先 天 之 精 的不 足 ,先 天 之 精 又不 能得 到 后 天 之精 的
其发 病机 制 尚未 阐 明 ,现代 医学还 缺乏 有效 的 治疗方 法 。 而 中医药 及 针灸擅 长于 调节 整体功 能 ,在 临床治 疗上有 独 特 的优势 ,所 以在C S F 的治疗领域 中亦有 良好 的应用前景 。
4 C T I f ILX T 。3 . 8lOIN  ̄ C . I v.. 2 NN GE AE  ̄ O 1 № U ] [A N 2 ] K
着 现 代 社 会 生 活 节奏 的加 快 ,生 活不 规 律 及 过 度 劳 累造
9 .%。阉虹 等 以 中 医辨证 论 治为 原 则 ,针刺 治 疗慢 性 疲 16 劳 综合 征 ,主 穴取 百 会 ,内关 、足 三里 , 以B L E L氏积分 表 为观 察 指标 ,结 果总 有 效率 9 .%。唐 碧 漪运 用 中 医学 21
线 ,毫 针刺 激大 椎 、至 阳 、心俞 、隔俞 、肾俞 、命 门、长 强 ,平 补平 泻 , 中等量刺 激 ,留针4 i 0 r n,起针 后背 部走 a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ed07966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a.png)
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李兰天
【期刊名称】《吉林中医药》
【年(卷),期】2005(025)007
【摘要】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失眠、思维不集中及身痛发热等全身衰弱疲劳为特征的疾病。
是1988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命名,并于1994年修订诊断标准,得到医学界公认。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CF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世界各国都日益重视对此病的研究,我国也不例外。
近些年来中医治疗慢性疲劳征的报导屡见,现就有关资料予以整理并综述如下。
【总页数】2页(P59-60)
【作者】李兰天
【作者单位】天津市中医医院,天津,3001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2.8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郭吉龙;李飞;文东森;彭炼;卢旭;姜智翔
2.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J], 郭吉龙;李飞;文东森;彭炼;卢旭;姜智翔;
3.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李美康;奠清莲;冯秋瑜;韩海涛;李
婕;刘柏杉
4.中药及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制研究进展 [J], 王洁琼;韩一豪;纳森;宋俊杰;李华南;马菲
5.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实验及机理研究进展 [J], 张宝文;翟恒;苑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进展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a24b2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c4.png)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研究进展慢性疲劳综合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也称作慢性疲劳神经病(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 ME),是一种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
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极度疲劳,伴随着身体疼痛、头痛、失眠等不适。
患者虽然表现出极度疲劳,但是这种疲劳并不是由于过度的工作或运动引起的,而是一种持续存在的身体和心理疲惫感。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种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关注和认可的疾病。
由于其症状难以界定,目前大多数医生对于CFS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然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CFS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案。
1.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理机制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理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一些研究表明,CFS可能与神经免疫调节有关。
研究发现,CFS患者的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都处于亢奋状态,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疲劳等不适症状。
此外,CFS还可能与血浆代谢异常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CFS 患者的血浆含有更高的丙酮酸、乳酸和芳香氨基酸等代谢产物,这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疲劳等不适症状。
2.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和治疗目前,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诊断仍然需要排除其他慢性疾病的可能性。
由于CFS的症状非常相似,往往会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肝炎、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混淆。
因此,医生常常需要进行一系列体检和化验检查,以确认诊断。
目前,CFS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营养和锻炼。
药物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抑郁剂、镇静剂、镇痛剂等药物。
这些药物的作用是减缓症状,改善睡眠,减轻疼痛等不适症状。
另外,心理治疗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CFS的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运动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营养和锻炼也是治疗CFS的重要手段。
营养方面,患者应该控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锻炼方面,患者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减轻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许多CFs患者存在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过敏以及能系免疫功能紊乱所致。因此,有人也将Cf's称为慢性疲劳 并免疫功能障碍综合征.但在CFs患者中未发现有相应的 组织损伤。由于并非每例患者都有过敏史。过敏可能系引起
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卷第4期
・331・
・综述・
慢性疲劳综合征研究进展
李莉1,卢洪洲1,2,3 (1.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上海201508;2.复旦大学附属 华山医院感染科。上海200040;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上海200032)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442.8
HPA)轴的异常
多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在CFs的 发病中具有重要意义。CFs患者发病前常存在体力或情感的
应激,活化HPA轴,导致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释
放的增加,影响了免疫系统和其他许多系统.进而影响了某 些行为方式。但也有研究表明,CFS患者的皮质醇较健康人 低,原因可能是持续的感染导致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table
fatigue)。
CFs的疲劳表现为活动后的疲劳持续超过24 h。经卧床 休息、睡眠不能缓解。发病前常经历过长时间的极度紧张、 精神负担过重等情况,部分患者病初有类似流感样症状表
现。常见的其他症状有:①低热;②肌肉疼痛,主要以颈胸部
肌肉为主。但全身其他肌肉群也可受累,严重的胸痛甚至被
怀疑为心肌缺血;③新发或严重的头痛;④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下降;⑤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⑥咽喉痛;⑦
内分泌疾病等。因CFS患者常伴有一定的精神症状,故还应 对其进行精神状况检查以及神经心理学评估,以明确其所 伴随的精神症状以及是否合并有精神性疾病。
诊
断
当患者出现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 6个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并伴有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流 感样表现、肌痛及记忆功能障碍时,应考虑CFs的可能。诊 断CFs主要靠临床表现,然而疲劳是一个常见的非特异性 症状。可为多种疾病的主要或伴随症状,且CFs的病因和发 病机制尚不清楚.因此在诊断CFs之前应做一些必要的实 验室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具体可参考美国CDC 1994年制
多关节疼痛但无红肿。除上述症状外,约20%一50%患者可出 现其他表现,如头晕、对乙醇耐受性降低、消化道症状(腹痛、 腹胀、腹泻、恶心、食欲减退等)、情绪症状(抑郁、易激惹、焦 虑及惊恐发作等1、体重减轻、盗汗、心律不规则、睡眠障碍、 慢性咳嗽、气促等。 CFs患者康复的确切情况仍不清楚,且其标准尚存争 论。约50%患者随时间的推移(大多在发病5年内)而痊愈。部 分患者可继续工作或从事其他活动,但会继续或周期性存在 CF’s的一些症状.如咽喉痛、发热和肌痛等。另有部分患者病 情恶化,主要表现为肌痛加剧,记忆力进一步下降,但抑郁减 轻。总体上儿童和青少年CFS患者预后要好得多。 实验室检查方面尚无特异性检查。如果临床上疑为CFs
生活造成较严重的影响,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CFs 以慢性疲劳为主要表现,包括多种躯体和精神症状.经过多 年广泛研究,仍未发现其具有特异性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 检查的异常改变。由于CFs病因和病理生理尚未明了.从而 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需进一步进行多项相关研究。 如应用分子生物技术。在核酸和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与CFs 相关的潜在病原,寻找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分析的 分子标志等。目前有研究根据患者及健康献血员外周血基 因表达将C珞分为7种基因亚型III。
testing)诱发。因
此,NMH可能系CFs的致病因素之一。目前尚无证据表明 CFS患者存在营养缺乏,但营养均衡的饮食对所有慢性病患
者而言都有助于其恢复健康。有研究认为.C玛与氧自由基、
色氨酸代谢紊乱、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等有关。
流行病学
的患者。需要选择某些常规或特殊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引 起的类似症状.如消耗性疾病、贫血、自身免疫疾病、感染和
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的异常发现。CFs对患者的1=作和
的不同,微生物可能仅引发CFs。或C胯是微生物持续感染
的结果。已有多项研究报道接种疫苗可引发C脚。这也许可
作为微生物感染与CFs有关的证据。有多位学者对可疑病 原微生物f包括EBV、逆转录病毒、疱疹病毒、肠道病毒以及 支原体等)感染的患者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和PCR检查,结 果表明,CF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因此有人 认为CFS可能系一种未知病毒感染所致。 由于CFs可能系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毒或其他病 原微生物感染也许参与了部分患者的致病。目前认为可能与 CFS有关的微生物感染有:病毒感染,如EBV、巨细胞病毒、人 疱疹病毒6型(HHV-6)、人疱疹病毒7型(HHV-7)、丙型肝炎 病毒(HCV)、风疹病毒、Boma病病毒、脊髓厌质炎病毒、细小 病毒B19、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Ⅱ型、泡沫病毒、肠道病毒、人 慢病毒:其他微生物感染,如Q热屯克次体、支原体、弓形体、 布鲁菌、肺炎球菌、伯氏包柔螺旋体、白色念珠茵等田。 二、免疫学因素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CFs的患病率也在增加。其 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美国的两项社区调查『依据疾病预 防控制中心(CDC)的定义1CFS的患病率为0.23%~0.42%。 而英国依据同样标准的调查结果为2.6%。估计全球CFS患 病率为0.4%~l%,英国患者约24万,而美国约80万。中等 以上收入人员及低收入者为好发人群。某些特殊群体如电脑 软件设计人员、医务工作者、长期生活不规律的人易患CFS。 就性别而肓,中、青年女性患者居多,男女之比为l:3~l:6u一。 儿童、青少年发病率较成人低。现已有报道将CFS称为现代 文明病pl。 由于无集体发病.缺少如血液或体液性接触以及动物 接触史等与传染病相关的行为。故尚无证据肯定CFS系一 传染性疾病。因为CFS可能与潜在的病毒感染有关。故不排
。与刁R】a=。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文献识别码:C
文章编号:1673.6087(2009)04-0331-03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组
影响不同的人群.这是因为宿主间基因差异和个体免疫力
以长期极度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综合征,常伴有头痛、 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和压痛、肌肉关节疼痛以及多种神经精 神症状,其基本特征为新发生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虚弱 性疲劳,持续时间96个月,卧床休息不能缓解,而各项体格
除部分病例存在传染的可能性。
临床表现
hypotension,NMH);HPA轴被活化,
导致皮质醇和其他多种激素的分泌异常,进而影响免疫、中枢 神经、运动、消化等多个系统,从而引发CFS。但也有相反观
点,HPA轴的异常是CFS的原因还是结果尚需进一步研究pl。 四、大脑异常
疲劳是指一种倦怠、精力不够或虚弱的感觉,可为多种 疾病的主要症状或伴随症状。可分为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 2个方面。脑力疲劳表现为头脑昏沉。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 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出差错和精神抑郁等。体力疲劳常 表现为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后容易疲劳或疲劳不易消失。 通常将自我报告的持续存在1个月或以上的疲劳称为长时 间疲劳(prolonged fatigue);持续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时 间的疲劳称为慢性疲劳(chronic fatigue)。慢性疲劳又分为2 类。如果疲劳的严重程度及伴随症状满足CF's的诊断标准, 则归为CFS;若不满足该诊断标准。则归为特发性慢性疲劳 Odiopathic
万方数据
・332・
J Intem Med Concepts Pmet
2009,Y些No.4
(ACTH)自身抗体刺激肾上腺持续大量分泌皮质醇,进而对 其反应下降转向分泌减少问。应激状态下引起的神经内分泌系 统改变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从而引发神经源性
低血压(neuraJly
mediated
暴露在相同应激环境下。有的人易患C巧。而有的则应
付自如,很多研究证实CFS有遗传易感性。一项英国的研究 发现CFs可能与Ⅱ类人白细胞抗原(HLA.DQAI*OI)的表达 有关,虽然该基因与其他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不能排除,但至 少提示基凶在诱发CFS过程中有一定作用昀。有研究证实:儿 童时期和青春期患CFs者与其父母CFS样疾病高度相关tTl。 Kerr等【11用基因芯片和PCR技术前后共分析、对比了80例 CFs患者与125名健康献血员的外周血细胞的基因表达, 发现有88个基因的表达差异(85个基因上调.3个基因下 调),数据分析CFs分为7种亚型,并且发现亚型与CFs的 临床表现及疾病的严重性相关。 六、其他冈素 有学者在研究中观察到CFS患者与NMH患者之间有 类似之处,NMH可通过倾斜桌实验(tilt
C聆的因素之一。有学者报道,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FS患者
外周血中存在自然杀伤(NK)细胞数目减少或活性降低以及 T细胞活化标志的异常表达。但也有不同观点。另外许多报
道称CFs患者免疫反应偏向辅助性T细胞(n)2型。表现在
患者体内IFN.1比正常组减少,CD4/CD8比值升高。TGF-pI 作为抗炎性细胞因子在患者体内分泌减少,同时在感染性 疾病过程中也会出现闭。 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rao.pituitary.adrenal,
chronic
近年的研究发现CFS患者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存在异 常,甚至将此看作CFs患者疲倦的原因。有报道称CFs患者 皮质血流减少四,大脑灰质体积所占比例降低。另有报道提出 CFS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异常,很多学者预测某些疱疹病毒。 如EBV、HHV石在大脑的积聚可能引发葡萄糖代谢的降低阁。
五、遗传背景因素
万方数据
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4卷第4期
・333・
订的CFS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第一、二项2项标准,可 诊断为CFs;只符合第一项标准则诊断为特发性慢性疲劳。 第一项:临床不能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 该疲劳是新发生或有明确的发作期限;不是持续用力的结 果;经休息后无实质性缓解;导致在工作、教育、社会或个人 活动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下降;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排除其 他可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第二项:下述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以上.且这些症状 已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时间,但不早于疲劳 的出现。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参咽喉 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触痛;④肌痛;⑤不伴红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