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中国果树生态区划及果树带

合集下载

果树的分类

果树的分类

槟榔Areca
椰子Coconut
重要的双子叶植物果树
1 .蔷薇科(rosaceae)
苹果、梨、李、桃、杏、山楂、樱桃、草莓、
枇杷、木瓜、海棠等。 2 .芸香科(rutaceae)
枳、金柑类、柚类、柠檬、枸橼、甜橙(脐橙)、
宽皮柑橘(红桔、温州蜜柑)
海棠
山 楂
3 . 葡萄科(vitaceae) 葡萄 4 . 桑科(moraceae) 无花果、树菠萝、果桑 5 . 漆树科(anacardiaceae) 芒果、腰果
第二单元 果树的分类
一、果树的植物学分类 二、果树的栽培学分类 三、果树分类方法的运用 四、我国果树带的划分
一. 果树的植物学分类 银杏科:银杏
裸子植物果树
紫杉科:香榧(fei)
松 科:果松
凤梨科:菠萝
单子叶植物果树 芭蕉科:香蕉、芭蕉
被子植物果树
双子叶植物果树
棕榈科:槟榔、椰子
大部分果树
香榧Chinese torreya
主要栽培果树:柑橘、枇杷、杨梅、
黄皮、杨桃等。 此外还有柿(南方品种)、砂梨、板 栗(南方品种)、桃(华南系)、李、梅、 枣、龙眼、荔枝、葡萄、核桃、石榴、
无花果、草莓等。
为我国亚热带常绿果树主要产区。 名产区及品种:浙江黄岩温州蜜桔、 汀两齑半密桔,福建柱日阿、枇柙等。
③云贵高原常绿落叶混交带 位于亚热带常绿果树带以西,包括云南大部,贵州全, 四川平武、沪定、西昌以东,湖南黔阳、兹利以西,湖 北宜昌、均县以西,陕西南部城固,甘肃南端父县、武 都及西藏察隅等地。本带位于北纬24~330之间, 海拔99~2 1 09m 具明显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11.6~19.6℃(1 5℃以上),7月平均气 温1 8.6~28.7℃,1月平均气温2.1~l 2℃,绝对最 低气温一10.4~0.0℃,年降水量467~l 422 Hlm,无 霜期202~34 1天。

简述我国果树带的划分

简述我国果树带的划分

简述我国果树带的划分我国果树带是指我国果树栽培的分布区域,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我国的果树种植分为北方果树带、南方果树带和西北果树带三大类。

北方果树带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和陕西北部地区。

这个果树带的气候条件比较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由于北方地区气温较低,果树的生长期比较短,果树的开花、结实和成熟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

主要适合生长的果树有苹果树、梨树、桃树等,其中以苹果树为主。

北方果树带的土壤条件比较适宜果树生长,土质肥沃,养分丰富,有利于果实的生长和发育。

南方果树带是指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地区,主要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南方果树带的气候条件比较湿润,四季温暖,降雨充足。

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果树生长,所以这个区域的果树种植十分丰富,包括柑橘、葡萄、香蕉、菠萝等多种水果。

南方果树带的土壤主要是红壤和黄壤,土质比较肥沃,适合果树的生长。

西北果树带是指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主要包括新疆、甘肃、宁夏等地。

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较为干燥,降水稀少,温差较大。

这个地区的果树种植主要依靠人工灌溉和温室环境保护。

西北地区的果树主要包括葡萄、枣树等,其中以葡萄为主。

西北果树带的土壤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是荒漠沙化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因此果树的种植需要充分施肥。

除了这三大果树带之外,我国还有一些特殊的果树带,如台湾果树带和海南果树带。

台湾果树带的气候条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雨充沛,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柑橘、芒果、荔枝等水果。

海南果树带位于中国的最南端,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较高,降雨充沛。

这个地区的果树主要包括橡胶树、椰子树、火龙果等。

总结来说,我国的果树栽培区域可以划分为北方果树带、南方果树带、西北果树带以及一些特殊的果树带。

不同的果树带有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宜种植的果树也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果树种植,能够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果树产业的发展。

我国果树带的划分

我国果树带的划分

我国果树带的划分及主要果树品种分布
我国果树带的划分主要根据气候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分为北方果树带、南方果树带和西南果树带三大类。

1.北方果树带主要包括黄淮海果树带和东北果树带。

2.热带常绿果树带位于北纬24°,大体与北回归线相一致的以南地区,主要包
括广东的潮安、从化,广西的梧州、百色,云南的开远、临沧、盈江,福建的漳州以及台湾的台中以南,包括海南及南海诸岛的全部地区。

本带为我国热带、亚热带果树主产区,主要栽培的热带果树有香蕉、菠萝、椰子、芒果、番木瓜等;亚热带果树有柑桔、荔枝、龙眼、橄榄、乌榄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还有疑问,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果树资料

果树资料

绪论果树:主要是指能生产人类食用的果实,种子及其衍生物的木本活多年生草本植物。

果树生产的特点:1. 种类多、品种丰富2. 生产周期长3. 集约经营4. 高效益,高产值5. 产品主要用于鲜食第一章我国果树资源1. 裸子植物果树银杏科银杏2. 被子植物果树石榴科、猕猴桃科、醋栗科、蔷薇科、榛科分类一、根据果树生物学特性: 1落叶果树 2常绿果树包括南方的柑橘、荔枝、龙眼、枇杷、芒果二、根据果树生态适应性分类:1寒带果树:葡萄、秋子梨、榛子;2温带果树:苹果、梨、桃;3亚热带果树落叶性亚热带果树:扁桃、猕猴桃、无花果、石榴;常绿性亚热带果树:柑橘、荔枝、杨梅、4热带果树一般热带果树:番木瓜、香蕉、菠萝纯热带果树:榴莲、可可、槟榔山、竹子、面包果三、根据植株的形态特征分类1乔木果树:苹果、李、桃 2. 灌木果树:沙棘、欧李3. 藤本果树:猕猴桃、葡萄、树莓 4. 草本果树:草莓四、根据果实构造分类1.仁果类2.核果类3.坚果类4.浆果类5.荚果类6.柑果类7.荔枝类8.聚复果类第三节我国果树带划分1、热带常绿果树带2、亚热带常绿果树带3、云贵高原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山西)4、温带落叶果树带5、旱温落叶果树带6、干寒落叶果树带7、耐寒落叶果树带8、青藏高寒落叶果树带第二章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1、根系的类型1.按发生及来源分:(1)实生根系:从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来的称为实生根。

(2)茎源根系:用枝条进行繁殖时,根系起源于茎上的不定根,称为茎源根系。

(3)根蘖根系:在根段上形成不定芽,并发育成根系最后形成独立的植株。

2.从功能上分:(1)初生根:生长、吸收、合成、部分死亡,部分转化。

多为白色(2)次生根:固定、贮藏、输导。

苹果根系分为褐色或黄褐色根系:(二)根系的结构1主根:由种子胚根发育而成。

2侧根:在主根上着生的粗大分枝。

3须根:在侧根上形成的较细(一般直径小于2.5mm)的根。

根际是指与根系紧密结合的土壤和岩屑质粒的实际表面,相当于紧贴生长根周围,内含根系溢泌物、土壤微生物和脱落的根细胞以毫米计的微域环境。

1.1果树的分类与识别

1.1果树的分类与识别
❖果著名产区及品种有:辽宁苹果、山东肥 城桃、莱阳慈梨、乐陵无核枣、河北定县 鸭梨、赵县雪花梨、深州蜜桃、河南灵宝 圆枣、安徽砀山酥梨、陕西华县大接杏等。
5.旱温落叶果树带
❖ 包括地区:包括山西北半部,甘肃东 南部,陕西西北部,宁夏中卫以南, 青海黄河及湟水流域的贵德、民和、 循化一带,四川西北的南坪、马尔康、 甘孜,西藏东南部河谷地带的拉萨、 林芝、昌都、日喀则和 新疆的伊犁 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周围的喀什、库 尔勒、和田、哈密及甘肃的敦煌。
(三)果树生产的历史及
品质资源
❖6000多年前、采集、收藏野生果实 ❖《诗经》最早记载果树栽培 ❖《齐民要术》详细论述了果树繁殖、
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橘录》宋代果树专著 ❖世界60科,2800种,我国50多个科,
300多个种,有52种起源于我国
(四)果树的生产情况
❖二个快速增长期:
❖(4)多年生草本果树:如香蕉、草莓、 菠萝等。
(三)根据冬季是否落叶分
❖(1)常绿果树:冬季不落叶,叶子寿 命长达2年以上,如枇杷、柑橘、荔枝 等。
❖(2)落叶果树:叶子寿命不到1年, 冬季落叶的果树。如苹果、梨银杏、 班里等。
(四)根据果实结构分类
❖(1)仁果类 ❖(2)核果类 ❖(3)浆果类 ❖(4)坚果类 ❖(5)柑果类 ❖(6)聚合复果类
2.亚热带常绿果树带
❖包括江西全省、福建大部、广东、广西 北半部、湖南的溆浦以东、浙江宁波、 金华以南、以及安徽南缘的屯溪、宿松, 湖北南缘的广济、崇阳地区、海南部分 地区。
❖本带处于我国暖热润湿地带。年平均气 温16.2~21.0℃,7月平均气温27.7~ 29.2℃,1月平均气温4.0~12.3℃,绝 对最低气温-1.1~8.2℃,年降水量 1281~1821mm,无霜期240~331天。

中国果树种植区域

中国果树种植区域

中国果树种植区域以中国自然地理特点及果树对生态条件的适应程度为依据,而划分的果树带或生产区域。

中国果树区(带)可分为8个果树带:一、耐寒落叶果树带:位于中国东北部,即沈阳以北至黑龙江的黑河。

年平均气温0.5-7.3℃,1月平均气温-13.0-23.5℃,7月平均气温22.8-24.9℃,绝对最低气温-33.1 -45.2℃;年降水量472.7-729.9mm;无霜期125-150天。

主要果树为:小苹果、秋子梨、李、杏、山楂、榛子、越橘、山葡萄、树莓、醋栗、穗醋栗等。

根据此带的自然条件,其南部可发展秋子梨、小苹果、山楂、李及杏;其北部可发展小苹果、李、树莓、醋栗、草莓、越橘、山葡萄等。

二、干旱落叶果树带: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承德、怀来及北京怀柔以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甘肃兰州、青海西宁以北地区。

界限内年降水量一般低于300mm,年平均气温6.9-10.8℃,1月平均气温-6.2 -12.6℃,7月平均为18.7-27.2℃,绝对最低气温为-22.5 -31.8℃,绝对最高38.0-48.1℃;无霜期150天以上。

分布最广的果树为杏、梨,其次为沙果、槟子、海棠,再次为葡萄。

此外,桃、苹果、洋梨、李、核桃、枣、石榴、无花果、扁桃和阿月浑子等也有一定数量的栽培。

三、温带落叶果树带:主要落叶果树均在此带内集中生产。

其界限在干旱落叶果树带和耐寒落叶果树带以南,包括辽宁南部、西部、河北、山东、山西、甘肃、江苏和安徽部分、河南中、北部,陕西中、北部以及四川西北部。

年降水量多数在600-700mm。

年平均气温10-15℃,1月平均气温为-7.6-0.5℃,7月平均气温23.6-29.7℃,绝对最低-15 -29.5℃;无霜期200天左右。

栽培最多的果树为:苹果、梨、枣、柿、葡萄、杏、桃、板栗、山楂等;核桃、石榴、银杏、樱桃等也有较多栽培;在沿海宜大力发展甜樱桃、洋梨、无花果、草莓等水果;华北平原及黄河故道的沙荒碱地可发展梨、枣和葡萄;山区则宜发展板栗、核桃、杏、柿等干果。

我国果树分布

我国果树分布

1/10/2015
5
5.旱温落叶果树带 本带主要指陕西、山西、甘 肃和宁夏的大部,以及四川、西藏和新疆的部分 地区。年平均温度7~12℃,最低温度-12~-28℃, 无霜期120~230天。
6.干寒落叶果树带 主要包括内蒙古全部,新疆、 辽宁、河北、甘肃和宁夏北部,以及黑龙江和吉 林的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 5~9℃,绝对最低温 度-22~-32℃,无霜期130~180天。
1/10/2015
7
1/10/2015
4
3.云贵高原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 本带主要位于 贵州全部,云南大部,以及四川、湖南、陕西和甘 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以山地为主,年平均温度 12~20℃,绝对最低温度0~-10℃,无霜期200~340 天。
4.温带落叶果树带 本带包括江苏、山东全部, 安徽、河南大部,河北、山西、辽宁的南部,以及 湖北、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8~17℃, 最低温度-10~-30℃,无霜期160~260天。
1/10/2015
6
7.耐寒落叶果树带 位于辽宁的辽阳以北,吉林 的通辽和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以东地区。年平均温 度3~8℃,最低温度-30~-40℃,无霜期130~150 天。 8.青藏高寒落叶果树带 本带包括青海大部, 西藏拉萨以北,新疆最南端,以及甘肃和四川的 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 0~5℃,最低温度可达- 40℃左右。
四、我国果树植物的地理分布 带植地 物形 右一、根 图般地据 。被貌我 划分国 分布的 为特气 点候 个,类 分果型 布树和
1/10
四、我国果树植物的地理分布 带植地 物形 右一、根 图般地据 。被貌我 划分国 分布的 为特气 点候 个,类 分果型 布树和
1/10/2015
( )
8

果树栽培学_教(学)案

果树栽培学_教(学)案
第一节
一、根系的类型与结构
二、果树根系的分布
三、影响根系生长的因子
四、根系在生命周期和年周期中的变化
第二节
一、芽的生长与发育
二、芽的分类和芽的特性
第三节
一、枝条生长的年周期规律
二、顶端优势与层性
第四节
一、研究花芽分化的意义、
二、花芽分化过程
三、花芽分化主要学说、
四、花芽分化内在条件
五、影响花芽分化的环境因素
作业讨论辅导
1.仁果类果树有哪些,共同特点是?
2.贵州省属于哪个果树带,有何特点。
参考资料
[1]河北农业大学主编.果树栽培学总论(南方本,第三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河北农业大学主编.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3] 华南农业大学主编.果树栽培学实验实习指导书.北京:农业出版社,2001.
三、苗圃地的区划
四、育苗方式
第二节
一、砧木的选择和利用
二、实生苗的特点和利用
三、实生苗的繁殖原理和方法、播种
第三节
一、嫁接苗的特点和利用
二、嫁接繁殖原理
三、主要嫁接方法和苗木培育
第四节
一、自根苗的特点和利用
二、自根繁殖生根原理
三、主要繁殖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实生苗的特点,繁殖方法。嫁接苗的特点,嫁接繁殖原理和主要嫁接方法。实生苗的特点,嫁接繁殖原理。
课后小结
章节名称
第六章:建立果园
授课方式
讲授
授课时数
2
授课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园地的选择和园地的基本情况,掌握果园土地规划内容。通过对实际的果园规划设计,掌握规划设计的内容、方法、步骤,设计出一个果园规划图。掌握果树树种、品种选择和授粉树配置的栽培技术;理解防护林的作用、效益和防护林树种的选择;掌握果树栽植技术。

我国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

我国果树种类及地理分布

❖ 3、浆果类 果实为真果,富含果汁,通 常种子小而多,镶嵌在果肉中。不耐贮 运。葡萄、猕猴桃、树莓、醋栗、石榴、 无花果、柿等属此类。
❖ 4、坚(干)果类 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子房壁发育成坚硬的果 皮,故称“坚果”。食用部分是种子。本类果实含水分较少,富 含脂肪、淀粉和蛋白质,极耐贮运。核桃、板栗、榛子、银杏等 属此类。其中板栗、核桃栽培面积广,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银 杏为我国特有树种。
灌木(Bush fruit tree):主干矮小,分枝 较多。树莓、刺梨等
藤本(Liana fruit tree ):茎有缠绕性。葡 萄、猕猴桃。
仁果类果实构造(苹果) 1.花托 2.外中果皮 3.内果皮
❖ 2、核果类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真果。有明显的 外、中、内三层果皮。外果皮薄,中果皮肥厚多肉, 为食用部分,内果皮成坚硬的核,故称“核果”。本 类果实多不耐贮运。桃、李、杏、梅、樱桃、枣等属 此类,其中以桃、杏、李的面积较大。
核果类果实构造(桃) 1. 外果皮 2.中果皮 3.内果皮 4.种子
❖ 6、荔果类 荔枝、龙眼、枇杷、杨 梅、芒果等。陕西南部仅有枇杷栽培。
岭南珍果:荔枝
7、聚复果类 菠萝、草莓等。
❖ (四)根据植株形态特征可分为:
❖ 1.草本果树(Herbaceous fruit tree): 如香蕉、菠萝、香蕉等,均属热带果树。
❖ 2.木本果树
乔木(Arbor fruit tree): 主干明显,树冠 高大。苹果、梨等
酸枣
多花海棠 豆梨
君迁子
2. 栽培果树: 经过驯化,有相 对高的经济价值, 遗传稳定,生产 上广泛栽培。如 苹果、桃、葡萄 梨、猕猴桃等。
(三)根据果实构造不同可分为:
❖ 1、仁果类 果实食用部分由花托发育而成,子房形 成果心,植物学上称为“假果”。果实内有多数种 子,即“仁”,故称“仁果”。本类果实大多数耐 贮运,鲜果供应期长。主要种类有苹果、梨、沙果、 山楂、海棠果、刺梨、木瓜等。

【精品】我国果树的种类与分布

【精品】我国果树的种类与分布

【关键字】精品我国果树的主要种类与分布第一节种和品种的概念第二节果树的分类第三节我国果树带的划分第一节种和品种的概念●每种植物都有相应的名称。

不同地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如红薯在北京称为白薯,湖南叫红薯,江苏叫山芋,四川叫红苕,东北叫地瓜。

●植物学分类法是世界通用的统一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界、门、纲、目、科、属、种苹果: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纲目:蔷薇目科:蔷薇科属:苹果属种:苹果苹果的植物学学名:Malus pumila Mill.物种的概念■物种(species):生物可根据表型特征识别和区分(即分类)的基本单位。

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自然分布区的一群类似生物。

•形态种(表征种):根据不连续的表征单位,即通过变异中的某些间断而与其它的种区别开来,同种个体形态学上彼此相似。

•生物种:根据不连续的繁育单位,即通过繁育上的障碍与其它的种区别开来,同种个体彼此间杂交能育或具有能育潜力。

★划分不同物种的标准是植物的形态差异,尤其是花和果实的形态差异,这些差异比较稳定,容易与相近的类群区别。

困难之处在于判断差异程度的大小是否达到种级的水平。

品种的概念■品种(cultivar)•按人类需要选择或培育出来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且在被繁殖后仍能保持其特征的栽培个体之集合。

※品种是人工生物群体,是劳动的产物。

•品种可以是某个物种之下的优良群体,也可以是不同物种之间杂交形成的优良杂种。

第二节果树的分类(Classification of Fruit Plants)一、植物学分类2、园艺学分类(一)按叶生长期特性分类(二)按生态适应性分类(三)按生长习性分类(四)按果实构造分类第三节我国果树带的划分一、果树带的含义2、我国的自然条件:地形与气候三、果树带的划分一、果树带的含义( Fruit Zone )•果树与自然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在其长期生长和发展过程中,经过自然淘汰和本身对自然环境条件的适应,有了一定的自然分布规律,形成了一定的果树分布地带,简称“果树带”。

果树种类及其分布.

果树种类及其分布.

第一章果树种类及其分布果树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世界大约有 2792种果树,分布在 132个科、 659个属中, 我国约有 670余种,分布在 59个科、 158个属中。

这一章主要介绍果树的分类方法、资源分布及果树带的划分。

第一节果树种质资源果树种质 (germplasm of fruit tree是指可将果树遗传信息传给后代的物质。

凡是携带这种物质的材料都是果树种质资源(fruit germplasm resource ,如种子、接穗、细胞、 DNA 等。

一世界果树起源中心按 Zeven 和 de wet 1982年编著的《栽培植物及其分化中心词典》 ,介绍 12个起源中心。

l 中国和日本中心。

2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支那中心。

3澳大利亚中心。

4印度和巴基斯坦中心。

5中亚细亚中心。

6西亚细亚中心。

7地中海中心。

8非洲中心。

9欧洲和西伯利亚中心。

10南美洲中心。

11中美洲中心。

12北美洲中心。

二我国现有果树资源分布1.广泛作为经济栽培,已经成为大宗商品的树种落叶果树有:苹果、沙果、梨、葡萄、枣、柿、桃、杏、李、梅、樱桃、板栗、核桃、山核桃、山楂、榛、石榴、银杏、猕猴桃、和草莓;常绿果树则有柑桔类、菠萝、香蕉、荔枝、龙眼、枇杷、杨梅、橄榄、椰子、杨桃、黄皮等。

2.局部地区有一定栽培面积,有较大经济效益的树种如无花果、果桑、树莓、醋栗、木瓜、山葡萄、阿月浑子、越桔、番荔枝、西番莲、枣椰子、人心果、油梨、苹婆等。

3.已引起人们注意,并已经进行开发利用的树种如沙棘、金樱子、小果蔷薇、刺梨、等含有大量维生素 C 的野生、半野生果树。

4.可供同属或近缘树种作砧木、或具有杂交育种用途的果树如苹果属、梨属、桃属、杏属、柑桔属、核桃属、栗属和柿属的野生、半野生种以及其他尚待研究利用的野生果树种类。

第二节果树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of fruit trees果树的分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植物学分类法,另一种是园艺学分类法。

第四章中国果树生态区划及果树带

第四章中国果树生态区划及果树带
• 适栽品种有:国光、祝、金冠、早金冠、育香蕉、 富士等。
华北平原区
• 包括冀中南和东部,鲁中南和西北部的大部分地 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 气候温热半湿、夏季平均最低气温较高,为 20~22℃之间,潮湿,气温日较差较小;
• 土壤多属棕壤、黄潮土,多砂性土。 • 元帅系等中晚熟品种着色和品质较差。金冠、国
• 代表产区如四川省的小金、茂坟、丹巴、盐源等县;云南 省的丽江、昭通等县。其中茂坟、小金、盐源的元帅、金 冠皆多次在全国鉴评今名列第一。
• 一般品种开始结果期较勃海湾区早2~3年,果实成熟期早 30~60天。
生态适宜区
• 本区包括华北平原和渤海湾二个二级区,是中国 苹果最大的集中产区。
• 该区年均气温8.5~12.5℃,年降水量450~850mm (灌区少于此值),夏季平均空气相对湿度 60~85%,夏季平均最低气温13~22℃,水热条件 适宜苹果栽培。
• 单名法简单扼要,复合命名法比较确切,但不宜 过于复杂。
三、果树生态区划的方法
• 果树生态区划,首先要确定果树的生态最适条件, 其主要的依据是果树的原产中心和优质高产区的 自然生态条件。前者是这种果树长期生存的最佳 条件,后者是该种果树栽培品种优质高产的自然 条件,将此两者的生态条件并加以综合和验证, 即可确定其生态最适条件。
• 中国也是栽培苹果的起源中心之一,新疆伊犁地 区现尚存有大面积的栽培苹果的原始种,即野生 的塞威氏苹果。
• 中国栽培苹果的地理分市,小苹果主要分布在中 国最北部,大致在沈阳一张家口一银川一嘉峪关 一伊宁一线以北及西南、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 大苹果则大致分布在上述界线以南.初步形成了 生态和栽培上各具特色的五大产区,即渤海湾区、 黄河故道和秦岭北麓区、黄土高原和西北区、西 南高原区。

仁果类果树

仁果类果树

★乔木果树:如梨、银杏、板栗、橄榄、木菠萝。

★灌木果树:如树莓、醋栗、刺梨、番荔枝、余甘。

★藤本果树:如葡萄、猕猴桃、罗汉果、油楂果★草本果树:如草莓、菠萝、香蕉、番木瓜等。

★我国果树带的划分:1。

热带常绿果树带2.亚热带常绿果树带3.云贵高原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4。

温带落叶果树带5.旱温落叶果树带6.干寒落叶果树带。

1. 胶东丘陵凉润水果区2.胶潍河谷平原半湿润杂果区3.鲁中山区半湿半暖杂果区4.鲁南山丘湿润干、水果区5.鲁西南平洼温暖半湿润故道果树区6.鲁西北平原半干冷枣梨果树区7.鲁北滨海干冷枣树区★根系的功能:固地、吸收、合成、分泌、贮藏、繁殖★根系类型1.实生根系:即用种子繁殖植株的根系,是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

特点是主根发达,生活力强,入土较深,对环境条件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同植株间差异较大2.茎源根系:用扦插、压条繁殖的植株,其根系来源于母体茎上的不定根。

主要特点是无主根,根系入土较浅,须根较多。

这类植株基本能保持其母体的特性,个体间差异较小。

目前国内繁殖苹果、梨的矮化砧,多采用茎源根系,以减少植株间的差异。

3.根蘖根系:有的果树在其水平分布的根上易产生不定芽而形成根蘖,与母体分离后,即形成独立的植株。

用分株法繁殖的果树其根系均属根蘖根系。

其特点与茎源根系相似。

★根系的分布。

1.水平分布(水平根系)●特点是沿土壤表层生长,多数与地表平行。

其分布的深度和范围,依土壤类型、树种、砧木类型及环境条件而异。

●水平根的水平分布范围一般为树冠直径的1.5~3.0倍。

●水平根的分布范围也受土壤、肥水管理的影响。

在土层深厚而肥活的土壤中,水平分布范围较小而细根及吸收根特别发达;反之,在干燥瘠薄的土壤中,水平根分布范围大而细根及吸收根均少。

在土质疏松而肥沃的表土层中,水平根分支多,着生细根多,吸收能力强。

因此,水平根是构成根系的主要部分。

2.垂直分布(垂直根系)●特点是向土壤深层伸展,大体与地表呈垂直方向伸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区划的含义、目的(P343)
• 果树区划是果树生产根据自然和经济条件所做出 的地域分区。
• 果树生态区划亦称果树自然区划,是果树区划的 基础工作,它是根据果树的生态需要,评价不同 地区对果树的生态适应程度而做出的区划。
• 果树区划指导果树生产,为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果树和自然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创造条件。
水量950~1200 mm。 • 土壤以黄棕壤、黄镶、红壤为主。 • 本区栽培品种以金冠表现好,占种植面积的70%
以上。
长城沿线及南疆区
• 长城沿线及南疆部分地区。 • 温带或暖温带荒漠地带; • 年平均气温7.0~8.5℃或12.5~14.00℃,年降水量
少。土壤为盐渍荒漠钙土。 • 本区光照充足,紫外光强,夜温低,苹果着色好,
• 温度是决定苹果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
– 苹果栽培的年平均气温为8~14℃,冬季大苹果一般可耐-30~-32℃, 小苹果可耐-40℃。年日最低气温<-20℃的日数少于24天,是中 国大苹果经济栽培的北界。
• 生长期内降水量400~500mm; • 空气相对湿度以70%以下为宜; • 光照强度特别是紫外线强度对苹果着色有
耐贮藏。但春霜冻频繁,抽条严重。
生态可能种植区
• 包括江南、东北蒙新和青藏高原三个二级区。 • 生态因子多不利苹果经济栽培,以选择良
好的小气候地段和适宜品种。 • 本区也包括部分不适于栽培苹果的高寒地
区在内。
江南区
• 指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 中、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 气候高温潮湿,6~8月平均气温高于26℃的时间较长,年
华北平原区
• 包括冀中南和东部,鲁中南和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 •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 • 气候温热半湿、夏季平均最低气温较高,为20~22℃之间,
潮湿,气温日较差较小; • 土壤多属棕壤、黄潮土,多砂性土。 • 元帅系等中晚熟品种着色和品质较差。金冠、国光等品种
的品质较优。
渤海湾区
• 包括辽南和辽西的部分,燕湿气候型,夏季潮湿,平均最低气温较高,
鉴评中名列前茅。伊犁河谷为世界苹果起源中心之一。
川滇横断山区
• 包括北起川西,南至滇东北的横断山脉区。 • 南温带荒漠草原和旱生灌木丛草被地带 • 年平均气温10.5~12.6℃,6~9月平均气温16~21 ℃ ; • 年降水量450~800 mm,6—9月空气相对湿度60~75%; • 海拔1500~2900 m,优质区多在海拔2000~2600 m的河
• 单名法简单扼要,复合命名法比较确切,但不宜 过于复杂。
三、果树生态区划的方法
• 首先,要确定果树的生态最适条件;果树 的原产中心和优质高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
• 其次,对当地自然资源(土地、气候、水文、 生物等)进行调查研究;
• 第三,进行区划,一般划分为最适宜区、 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四级。
• 各带中,又以水、热、光、海拔高度等因素与树 种品种分布、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关系之显著 差异性划出12个亚带。
I、热带常绿果树带
• 位于中国最南部,椰子经济栽培的北界以南地带。 • 主要包括雷州半岛、海南省、滇南河谷以及台湾省南端。 • 本带处于中国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带,为中国热量最高、
最后将总评分为80~100分者定为适宜区,45~75分者为次 适宜区,小于45分为不适宜区。
• 张光伦1975~1988年,提出一年中的4~10 月、6~8(9)月、全年三个时期内对产量、品 质形成关系最密切的8个气候指标作为苹果 生态区划的依据。
表4-1 苹果生态适宜性的主要气候指标
(四)苹果生态分区及评述(P354)
二、果树生态区划的分级及命名
• 首先,要根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 原则。
• 其次,连片性原则,即同一带、区在地域 上一般应连成一片。
• 第三,主导与辅助因子相结合的原则。
– 一般以温度、水分(湿度)为主导因子,结合其 他生态因子。
分级系统
• 第一级是全国果树生态区划。 • 第二级是省(区)级果树生态区划。 • 第三级是县(市)级果树生态区划。
降水量950 mm以上,夏季空气相对湿度>75%。 • 土壤多为红壤、黄壤、赤红壤、红色石灰岩土。 • 苹果一般表现着色和品质较差,病虫害较重。但金冠、辽
伏等表现尚好,具有早结、早熟特点。
东北蒙新区
• 大苹果经济栽培区北界以北的广大地区。 •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区域和温带北部草原和荒漠。 • 年季严寒、低温期长,大苹果冻害严重,年降水量
大体相同,为分带的自然依据。
– 热带常绿果树带的北界,以主要热带果树—椰子经济 栽培的北界划分;
– 亚热带常绿果树带的北界,则以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亚 热带果树—宽皮柑桔经济栽培区北界划分;
– 温带落叶果树带的北界,即以目的中国最主要的温带 果树——苹果经济栽培的北界划分。
• 第二,生态综合因子中,“主导与辅助因 子相综合”原则;
• 中国南方,多雨、日照少又成为一些果树 如葡萄、苹果、桃等分布的限制因子。
• 第三,地域广阔,地形差异较大; • 果树的地带分布常分隔、交错、重叠、错综复杂,
给划带连片性和完整性带来困难。 • 因此,有的只能保持大的相对连片完整性。
二、中国果树带及分带特征
• 张光伦(1972~1988年)以果树大类和大的自然 气候植被带为基础,以温度及地形为主导,划分 为6个带,其中4个水平地带性果树带和2个垂直 地带性果树带。
– 对各种果树地理分布带的作用,气候是主要的; 而气候中,温度又是主要的、直接的。
– 一般除极端低温对各种果树分布与生存都起主 要作用外,以年积温、年平均气温、最冷和最 热月平均气温为主要。
– 水分、光照也常为许多果树分布的主导因子, 包括降水量、空气湿度、日照时数和光质。
• 中国西北干旱区,温、光条件适合多种果 树生长,但干旱成为限制因子;
单因子法
• 根据一个主要生态因子的类似性划分
主从因子结合划分法
• 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相结合
多因子综合评分法
• 多个生态因子进行评分。 • 根据所得分数多少进行划分。
多因子叠置法
• 每个生态因子绘制成空间分布图 • 每张地图叠置在一起,分析其相对一致的
程度。
模糊分析法
• 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一个地区各生态因 子进行聚类分析,再根据分离程度进行划 分。
为18~20℃,秋季较冷凉干燥; • 土壤多为褐土、盐碱土或棕壤,现为中国苹果最
大主产区。
生态次适宜区
• 包括黄淮汉水、西南高原和长城沿线及南疆三 个二级区。
• 年平均气温7.0~8.5℃,年降水量500 mm 以下或800 mm以上;
• 品种以金冠、富土表现较好。
黄淮汉水区
• 包括黄河故道及淮河、汉水流域一部分。 • 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和暖温带南部落
• 根据上述苹果生态适宜性的主要气候指标,结合 考虑地形、土壤、生物等生态因子的综合影响;
• 参考目前中国苹果栽培分布的现状与有关区划资 料,初步将全国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区,10个二 级生态区。
生态最适区
• 包括黄土高原和川滇横断山区二个二级区, 为中国优质苹果主产区和外销基地,尤以 元帅系、金冠系表现特出,品质冠于全国。
• 苹果原产中亚南温带荒漠中的落叶阔叶林地区。
– 高海拔(>1000 m)、冬季无严寒(1月平均气温0~6℃)、夏无酷暑 (7月平均气温17~20℃)、气温日较差较大(夏季相差10~20℃)
– 冬湿夏干(生长季相别湿度<70%),有灌水条件 – 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800小时),短波光较多,向阳背风。
生态区划的命名
• 单名法:
– 地理位置,如华南区、华北区; – 生态条件的适宜性程度,如最适宜区、适宜区; – 果树种类或品种,如苹果栽培区、柑桔栽培区等。
• 复合命名法:
– 地理位置+适宜性程度,如华南适宜区、华中次适宜区; –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带+果树种类+适宜程度,如华南
丘陵平原南亚热带甜橙最适区。
• 中国栽培苹果的地理分市,小苹果主要分布在中 国最北部,大致在沈阳一张家口一银川一嘉峪关 一伊宁一线以北及西南、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 大苹果则大致分布在上述界线以南.初步形成了 生态和栽培上各具特色的五大产区,即渤海湾区、 黄河故道和秦岭北麓区、黄土高原和西北区、西 南高原区。
(二)苹果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第四章 中国果树生态区划及果树带
• 第一节 中国果树生态区划
– 生态区划的含义和目的 – 果树生态区划的分级与命名 – 果树生态区划的方法 – 中国苹果生态区划 – 中国柑桔生态区划
• 第二节 中国果树带分布
第一节 中国果树生态区划
•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果树种类繁 多;
• 根据果树的生态要求.进行生态区别和按照全国 果树的地理分布,划分大范围的果树分布带,具 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黄土高原区和川滇横断山区
黄土高原区
• 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北麓以北,宁夏平原以南,西至青海省贵德县, 甘肃省岷县及新疆伊犁谷地。
• 温带草原至温带荒漠区域及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晋陕黄土高原; • 年平均气温8.5~12.5℃; • 年降水量200~800mm,6~8月空气相对湿度59~75%; • 优质区多在海拔1000m以上,光照充足,紫外线强; • 土壤为褐土或盐碱土为主。 • 本区的天水、铜川、洛川、灵武、古浪等地的元帅、金冠都曾在全国
• 在历史发育过程中,经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人 为栽培的影响。
• 中国果树分布带的划分,以果树地理分布、自然 生态条件和果树的生物学特性为依据,
• 以对果树地理分布、果树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 成有决定意义的生态指标为准绳,
• 按照划带原则和中国果树分布的特点,进行具体 划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