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载录笔记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

第3章社会信念与判断

一、归因因果关系

举例:当老师发现一名学生成绩不好时,那么他可能想知道这是由于他本身缺乏动机和能力不足(性格归因)还是由于身体情况和社会环境造成的(情境性归因)

在试图解释行为的时候,理由“共同反应”、“区别性”和“一致性”三种信息

二、基本归因错误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的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个体在归因时低估情境因素作用的倾向称为基本归因错误当归因涉及到我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基本归因错误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聪明的人和有社会地位的人更容易犯归因错误

当我们解释他人行为的时候,我们会犯基本归因错误。而对于我们自己的行为,我们却通常用情境因素来解释

当我们成为行为的执行者时,环境会支配我们的注意;而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作为行为载体的人则会成为我们注意的中心,而环境变得相对模糊

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犯归因错误的原因:我们在自己关注的地方寻找原因

在集体主义的文化下,人们几乎不会根据个人的人格倾向来进行归因

对基本归因错误的解释:行为是内在倾向的相应反应----对应偏见

情境归因----认为行为是由环境造成的

三、感知和回忆我们的社会生活

当社会信息受到多重解释的影响时,先入为主就很重要了“库勒乔夫效应”:电影制片人可以通过操纵人们看一张脸的背景来控制人们对情绪的知觉

我们的心灵有时候会虚构记忆

“当那些毛毛虫变成蝴蝶的时候,它们认为自己‘小’时候是小蝴蝶而不是毛毛虫那是很正常的,成熟对我们所有的人撒了谎”

并不是说我们对过去的感觉毫无意识,只是当记忆模糊的时候,现在的感觉主导了我们的回忆

四、过度自信倾向

能力不足反而会促进过度自信倾向

与寻找证据证伪自己的信念相比,我们更愿意证实它们。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验证性偏见

自信和能力之间没有什么必然一致的关系

两种技巧可以成功地降低过度自信:一是即时反馈;二是让人们去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迫使他们去考虑无

法证实自己信念的信息

思维的生物目的首先是使我们能够生存下去,其次才是保证我们的正确性

代表性直觉是指对某个事物进行评价时,在直觉的引导下,将其与某一类别的心理表征进行比较

反事实思维----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心理模拟----通常出现在我们可以很容易想象出可能结果的时候

事情本身越重要,反事实思维的强度就越大

要在没有相关的地方看到相关很容易。当我们期待发现某种重要的联系时,我们很容易会将各随机事件联系起来,从而知觉到一种错觉相关

将随机事件知觉为有联系的倾向往往容易产生一种控制错觉----认为各种随机事件受自己影响

五、我们的信念

爱有助于创造出想象中的真实

一旦形成错误的社会信念,就可能引发他人做出某些行为反应以支持这些信念,这种现象叫做行为确证

在特定的情境中,当我们阐释自己行动计划时,我们似乎更可能会那样做

六、本章中涉及到的认知偏见在如下6个方面影响着新闻制作:1、先入之见可能会影响解释;2、确证偏见可能引导他们趋向能确证自己先入之见的信息来源和问题;3、坚定不

移的信念可能会以怀疑的面目支持先入之见;4、生动的轶闻趣事看起来可能比统计信息提供更多的信息;5、实际上并不存在相关的事件可能看起来具有相关性;6、事后聪明使事后分析变得非常容易

七、对待生活的正态度:批判而不愤世嫉俗,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

第4章行为和态度

态度可以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

态度的ABC理论:感觉(affect)、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和认知(cognition,想法)

一、态度决定行为吗

道德伪善:表现出有道德水准,但实际上拒绝付出任何的代价

社会影响力真的非常大----大到能够诱发人们违反他们最深层的信念

当我们观察个体总体的或通常行为而非单独的某一次行为时,态度对于行为的预测效应会变得更明显

特定且相关的态度确实能够预测行为

三种条件下态度一定能够预测行为:(1)将影响态度和行为的其他因素最小化;(2)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存在具体的相关;(3)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预测行为

个体的(a)态度、(b)知觉到的社会标准和(c)控制感共同决定行为意向

“随着不假思索下意识即可操作的事情的增加,人类文明就提高了很大一步”

人们进行自我觉知可以加强言行之间的一致性

二、态度何时决定态度

当一个人的话语没有令人信服的外在解释时,语言就会变成为信念

登门槛现象:如果想要别人帮你一个大忙,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先请他们帮一个小忙

当人们承认公众行为并且认为这些行为是自觉做出的时候,他们会更加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

在我们答应某一个小要求之前,考虑一下后果是什么

道德行为,特别是主动选择而非被迫做出时,会影响道德思维

对他人的积极行为会增强对那个人的好感

如果你想要更爱他人,你就要表现出你真的爱他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并不是因为别人对我们好而喜欢他们,而是因为我们的对他们好”----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公众的一致可以建立个人的爱国信念

种族政治行为塑造社会意识:我们不仅仅坚持自己相信的,我们也相信自己所坚持的

三、行为影响态度的三个可能性原因

1、自我展示理论:出于某些重要的原因们我们会表现出一

定的态度,以使我们看起来一致

2、认知不协调理论:为了减少自己的内心不适,我们说服

自己某些行为是合理的

3、自我知觉理论:假定我们的行为可以揭示自我(当对我

们的感觉或信念不确定的时候,我们会观察自己的行为就像其他人那样)

自我辩解:认知不协调

在人们行为的理由不足时,人们更可能会感到不舒服(不协调)并因此更要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

如果我们觉得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话,我们的态度就会依从行为

自我知觉

我们的行为能触发一定的情绪

过度合理化效应:当个体很明显是为了控制别人而事先付出不相称的报酬时

理论比较:自我展示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只是从表面上看起来行为会影响态度。而另外两种理论则解释了行为确实影响态度的原因:(1)不协调理论假定我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当的,并以此来减少我们内部的不适;(2)自我知觉理论则假定我们观察自己的行为并对自己的态度做出合理推断,就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