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特征
青铜器纹样及饕餮纹
第三章青铜器纹样及饕餮纹3.1古拙的几何纹样作为衬底的几何形纹:几何形纹是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纹饰,在夏代时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简单的几何形纹饰,到商代早期,特别是二里岗上层时期几何形纹饰更得到了飞跃发展。
在二里岗下层时期,如弦纹、乳丁纹和方格纹等在青铜器上多是作为主纹出现,后来则更多是作为兽面纹的陪衬使用。
商代早期的几何形纹,主要有一下几类:弦纹:商早期青铜器上颇为盛行的几何纹之一。
为一道或多道凸起的直或横甚至斜的线条。
多饰于铜器颈部、腰部和圈足,有的以“人”字形或“×”形饰于鬲的袋足上,但在多数情况下仍是作为边框而出现。
圆圈纹:其变化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连珠纹以空心的小圆圈呈带状排列,所以又称圈带纹或称连珠纹。
有的是以一排或数排连珠纹作为铜器上的主纹,但多数是施于主体纹饰的上下作边框性纹饰。
圈点纹在小圆圈中心突出一圆点,多施于主体纹饰的上下作边框性纹饰。
乳丁纹圆圈内是新作乳突状,多横向或纵向排列成带状。
常见在铜斝腹部施以一、两排乳丁纹作为主体纹饰,也有在方鼎的四壁两侧和下部施以成排的乳丁纹。
云雷纹最早出现于新时期时代晚期的陶器上,它的构图应源于对水的漩涡型流转的模拟。
一般将圆转的回旋线条构成的称云纹或卷云纹,将方折角的回旋线条构成的称云雷纹。
实施上两者的区分并不是很严格,有的成半圆半方,有的圆、方兼用。
所以,现在多讲两者统称为云雷纹。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已经流行,常见的构图形式有横S形、斜角形和目云形等。
冏纹:装饰特点是在圆形且略微凸起的弧面上,沿边施有四道到八道不等的旋转状弧线,中央有一圆圈。
现有的称为火纹,还有的称为涡纹。
冏纹最早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期铜斝的腹部,只是图形比较原始,只有圆形,尚未出现旋转状的弧线,到商代早期,冏纹已较为普遍,在一些斝的腹部、柱上都施有冏纹。
3.2兽面纹与饕餮纹中国青铜器时代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经夏、商、西周和春秋,大约经历了15个世纪,其中商和西周青铜器由于处于文化意识形态的核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整个青铜器纹饰从商到战国的演变则显示了中国文化从原始向理性演化的逻辑过程。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
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与文字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 系,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夏代 晚期,中国文字虽已产生,可能由于尚处在早期阶段,青 铜器铸造技术也较原始,故此时还没有产生铭文。
(一)青铜器铭文简史
• 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 科学发掘的二里冈遗址、盘龙城墓 葬,以及同一时期的其他遗址和墓葬,出土了许多青铜器,还 没有发现带有铭文的。郑州白家庄商代早期墓出土的铜罍, 其肩部铸有三个文字形花样,有人认为是文字,也有的认为 是花纹。然而商代早期传世青铜器确有个别铭文发现。
5、册命。这是古代君王祝告天地宗庙,册立后 妃、诸王、大臣使用的一种文书。册命作为一 种制度产生于西周早期,其铭文格式主要有时间、 地点、受册命者、册命词、称扬辞、作器、祝 愿辞等部分.后期的册命还有赏赐的内容。 6、 土地转让。 商周时土地归国家所有.受田 者纳税也是一种制度.西周中期,在贵族之间 兴衰不定的情况下.一些趋于败落的旧贵族出 于生计,将自己的一那分土地转让给新贵族的 现象增多,但是田地的转让必须征得国家的许 可,并在政府官员的监督下履行严格的转让手 续。
• 菱形雷纹、 方块雷纹、长方形雷纹 是在菱形、方形、长方形
内填以雷纹,作连续式排列,并用金银丝和金银片镶嵌,盛行于战国时 代。
• 网纹 是斜线交错如网形,商代早期青铜爵、斝上见有,以后很少发
现。
曲折雷纹((西周早期) 斜条纹((西周中期)
连珠纹
钩连雷纹((西周中期)
菱形雷纹((西周)
云雷纹(商晚期) 百乳雷纹(商晚期)
• 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
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 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 则既长又尖锐。 • 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 与细线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 期的纹饰。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 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载体,在形态、纹饰和意义上都承载着丰富而深远的文化意义。
青铜器造型纹饰作为青铜器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具审美价值的元素之一,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以及艺术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进行详细探讨,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演变、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解读与意义、常见青铜器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探析以及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来系统阐述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发展历程、基本元素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进行解释说明和概述,探索其起源、特点及演变,并深入解读造型纹饰的象征意义和与文化内涵的关系。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常见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并探讨这些纹饰背后所蕴含的符号意义和社会象征。
最后,文章将总结对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提供参考。
2. 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演变2.1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青铜器是一种重要的文物载体。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早在公元前约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青铜制作各类器物,并逐渐形成了独特而辉煌的青铜器文化。
而在此之前,中国主要使用玉石、陶瓷等材料制作工具和容器。
2.2 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发展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最初阶段,青铜器主要以仿生动物形象为主,如兽面纹、龙纹等。
这些仿生动物造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崇拜,并且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艺术技法的提高,青铜器制作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造型风格。
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造型逐渐趋于规整和简洁,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美和谐美。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
浅谈商周青铜器蝉纹蝉纹是青铜器动物纹饰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见于商末周初。
青铜器纹饰中的蝉纹,蝉身被高度概括为三角形,其上端张着特大的双目,腹部有条纹,一般将之分为无足蝉纹、有足蝉纹和变形蝉纹三种类别。
蝉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蝉,又名蜩,是季候的虫,蝉因其居高食露,有清洁淡雅之态,自古即为人们喜爱,认为“蝉蜕于浊污,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商代即有玉石及宝石所雕成的蝉(如殷墟妇好墓所出)作为饰品。
又被认为能够死而复生,周代与汉代皆有蝉形玉,以放在死者口内作随葬品,即所谓玉琀。
在各种不同质地的出土文物中,蝉纹数量较多,而最早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在商代。
青铜器纹饰中的蝉纹,蝉身被高度概括为三角形,其上端张着特大的双目,腹部有条纹,一般用作次要纹饰,用在觚的豆部、壶的圈足、卣的提梁上。
西周成王时代的保卣,提梁上便饰有蝉纹。
一、蝉纹的分类1.无足蝉纹无足蝉纹在蝉纹中占相当大一部分,其形体富于变化,大体将之分为无翅式无足蝉纹和有翅式无足蝉纹,还可进一步将无翅式无足蝉纹分为“箭头形”吻、“心形”吻以及“羊角形”吻无足蝉纹三种。
有翅式无足蝉纹多以浮雕形式出现,具有较强的写实性。
如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孔斗上饰有一蝉纹如下图:(1)“箭头形”吻无足蝉纹顾名思义,此蝉纹吻部似箭形,多数情况下其头与体分离,在头与体之间用一个小三角形或顶端开口的菱形图案相连接。
多数躯体的上部是由两个单线相对云纹围成,有的是用两对相对的云纹组成,在云纹下部多为一个三角形图案与云纹相对应组成体节。
下图为1976年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壶在其颈部所饰蝉纹。
(2)“心形”吻无足蝉纹该种蝉纹的吻部刻画似心形,多数躯体的上部是由两个单线相对云纹围成,有的是用两对相对的云纹组成,在云纹下部,有个三角形图案和云纹相对应。
另外一种是在两个云纹围成的躯体下部,用波折纹组成体节,其波折有多有少。
下图为安阳殷墟出土的一件方孔斗在其斗柄面上的蝉纹。
商代后期青铜器造型特征
商晚期前期的器型变化是明显的,各种器型有以下的特征。
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
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
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
下为商代晚期的分档鼎。
器型为立耳方唇,腹分裆柱足。
口下饰兽面纹一周,雷纹为地,上下有联珠纹栏,腹内壁有铭文“丑鼎”二字。
方鼎都是槽形长方,柱足粗而偏短。
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
1976年河南小屯5號墓出土,侈口束頸,鼓腹圈足。
口下飾三角紋,頸飾鳥紋,獸首腹飾百乳雷紋,圈足飾獸面紋,器底中部銘文而字。
觚的造型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
扁体爵大减,圆体爵盛行。
下图是商代早期的扁体爵。
下图是商晚期前期的圆体爵。
上面两个爵,不仅体型不同,爵底也有明显的不同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头装饰。
三足明显增高。
这样的斝很漂亮呵。
为西周开创了一代新风。
戈出现了带胡带穿。
商晚期后期的器型特征-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
下图是无肩尊(“友”尊)下图也是商代晚期后期新出现的扁体卣器型。
始见马衔等车马器,也就是说,在商代的前期和中期是没有车马器的,这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除非有新的考古发现,我们应当把它作为定论。
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
上图为蹄形足的鼎。
下图的鼎直耳略向外撇。
双耳簋流行;觚基本似前段,仍为细长身喇叭口。
下图为商后期流行的双耳簋。
下图为商后期流行的细长身喇叭口的觚。
三、晚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河南殷墟遗址、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是商代晚期的代表。
从各地出土的青铜器来推商代晚期·兽面纹四足鬲断,青铜器冶铸业虽然是以王都为中心,但在各地奴隶主贵族统治下的都邑,也都设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作坊。
殷商后期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此时手工业中的青铜铸造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从二里头文化上层青铜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墟青铜器,不仅品类较全、形式多样,而且在造型设计和铸造工艺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达到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高峰。
青铜器纹样特点
青铜器纹样特点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不仅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青铜器的纹样是青铜器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装饰性和美学价值,更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点。
本文将从青铜器纹样的特点入手,探讨其在古代社会中的文化意义。
一、青铜器纹样的特点1. 线条简洁明快青铜器纹样的线条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富有节奏感和动感。
这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有关,青铜器是通过铸造、打磨、刻画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因此纹样的线条必须简洁明快,以便于制作和表现。
2. 纹样丰富多样青铜器纹样丰富多样,包括动物、植物、人物、几何图案等。
其中,动物纹样最为常见,如龙、虎、鸟、兽等,这些动物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权力、神秘、神圣等。
植物纹样也很常见,如花卉、树木等,这些植物在古代社会中代表着生命、繁荣、富贵等。
人物纹样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如舞蹈、祭祀、战争等。
几何图案则是青铜器纹样中最为基础的一种,它们具有简单、规则、对称等特点,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和审美观念。
3. 纹样富有层次感青铜器纹样富有层次感,不同的纹样之间相互呼应、相互衬托,形成了丰富的空间感和视觉效果。
这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审美观念有关,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繁琐,需要多次铸造、打磨、刻画等工序,因此纹样之间必须相互呼应、相互衬托,才能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二、青铜器纹样的文化意义1. 反映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青铜器纹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如龙、虎、鸟、兽等动物纹样代表着古代社会的神秘、神圣、权力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
同时,青铜器中的祭祀、舞蹈等人物纹样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2. 反映古代社会的科技水平青铜器纹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科技水平,几何图案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数学和几何学知识,动物、植物纹样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冶金技术和制作工艺。
浅谈青铜器动物纹饰的艺术特征
《浅谈青铜器动物纹饰的艺术特征》中国青铜器发源于黄河流域,在新石器晚期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的遗址都发现了铜器制品。
可以肯定的是,新石器晚期文化已经为青铜器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如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甚至铭文等都可以在新石器晚期的石器、陶器中发现它们的渊源。
而青铜器纹饰则是继彩陶艺术之后又一重要图像资料推翻了传统的首领推选制度,确定了世袭王位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王朝的出现。
到了公元前16世纪,人们对于国王夏桀的暴虐统治十分痛恨,这时东方的一个古老部落在商汤领导下乘机起兵,夏朝灭亡。
商代原是以今河南郑州及其附近为活动中心,后屡次迁都,至盘庚时迁都于今天的河南安阳,即后来周朝人称为殷的地方。
自盘庚迁殷以后的商代又称殷代或殷商。
商代出现完整的文字体系甲骨文和金文,尊天事鬼的祭祀活动名目繁多,仪式隆重,青铜文化在整个精神生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
周原先是活动于陕甘一带的古老农业部落。
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起兵灭商,建立周朝,自此至公元前770年,史称西周;前770年,周平王把国都从镐京(今陕西长安县)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时代又以前476年为界,前期称春秋时代,后期称战国时代,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为止。
综合起来看,青铜艺术集工艺绘画、雕塑、绘画以及书法等绘画种类的特征、手法和成就于一身,成为夏、商、周三代艺术成就最集中、最辉煌的代表。
青铜器在用途上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
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
中国古代青铜器几何纹
• 斜条纹 就是弦纹作45度排列,大多饰于分档鼎及鬲
的下腹部,初见于商代二里冈期,西周时代还有使用。
• 云雷纹 用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
的凹旋线条是雷纹。商代早期已有用连续带状云雷纹作为 主纹出现的。商代中期兽面纹的主体,有用大量的云雷纹 构成的,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龙纹、乌纹的空 隙处,常填以云雷纹,而且云雷纹低于主纹,起了陪衬作 用。春秋战国之际粗犷的兽面纹、龙纹的体躯上,也有各 种云雷纹变形图案。战国开始,云雷纹发展成为线条活泼 的流云纹。河南洛阳金村出土战国云纹壶已用金银片镶嵌 非常华贵。
出现最早的纹饰之一。已有实体的连珠纹,有作单行或双行排列, 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期的连珠纹.已是空心的小圆圈,它 已作为主纹。但这一纹饰大多在兽面纹、龙纹、雷纹的上下栏作 为次要的纹饰。
• 弦纹 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
条。有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大 多数的情况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整理ppt
• 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
要纹饰。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 雷纹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 则既长又尖锐。
• 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
与细线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 期的纹饰。
整理ppt
• 菱形雷纹、 方块雷纹、长方形雷纹 是在菱形、方形、长方形
内填以雷纹,作连续式排列,并用金银丝和金银片镶嵌,盛行于战国时 代。
• 网纹 是斜线交错如网形,商代早期pt
斜条纹((西周中期)
曲折雷纹((西周早期) 连珠纹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演变
这一时期频繁旳战争,也使得人们由关注自 然转向关注人类社会及其本身命运,在青铜 器纹饰上出现了以独幅绘画旳章法体现社会、 人事旳内容、题材,如宴乐、攻战、采桑等, 以剪影旳形式构成画幅,生动、富丽,极具 装饰性。总之,功能旳演变使青铜器器型、 纹饰发生了革命性旳变革。其中尤以莲鹤方 壶为代表。
莲鹤方壶
周朝
从纹饰上看,西周时期旳青铜器纹饰在继承商代旳基 础上继续发展,西周早期和商代晚期一样进入了纹 饰发展旳鼎盛期,这是同当初旳社会历史大背景分 不开旳,也就是说虽然朝代更替了,但统治阶级用 礼器统治人们旳思想没有变化,所以,青铜礼器发 展旳大环境没有变化,这么青铜上旳纹饰还是按照 为礼器服务旳思想不断发展,商代旳许多纹饰在西 周时期依然在使用,如,商代晚期兽面纹旳变化旳 形式“环柱角形、牛角形、外卷角形、羊角形、内 卷角形、波折角形、双龙角形、长颈鹿角形、虎头 形、熊头形兽面纹”等纹饰,在西周早期仍在使用。
纹、夔龙纹等神秘、恐怖旳图像,而采用了 自由朴京旳窃曲纹、重环纹、垂鳞纹、蚊龙 纹、波纹等。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只以 一道或数道弦纹为饰。
春秋中期后来,中国青铜艺术又跨进了一种 新旳发展阶段.这时候新兴旳封建地主势力 逐渐加强,奴隶制已摇摇欲坠。在这礼崩乐 坏”旳年代,天命观念彻底动摇了,青铜艺 术原有旳社会功能萎缩了,那些积诧着主要 社会、政治和宗教意义旳威震一时旳种种神 灵,在青铜器表上毫无例外地消失了。
迄今发觉最大、最重旳青铜器,是殷墟吴家 柏树坟园出土旳后母戊(又称司母戊)大方鼎, 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这件巨大旳青铜 鼎体现了商朝后期旳发达和人民旳发明力。
司母戊大方鼎
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 显现出不可动摇旳气势。司母戊鼎立耳、方腹、 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旳长方形素 面外,其他各处皆有纹饰。在细密旳云雷纹之上,各
浅析三星堆青铜器的纹饰
姓名: 丁建学号: 112006010012浅析三星堆青铜器的纹饰类型和纹饰特征摘要:巴蜀文化是中国古代区系文明中具有显著地域政治特征和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巴蜀青铜器则是古代巴蜀文化的突出表征和重要组成部分。
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大量青铜器显示出早期巴蜀文明的独特风格,代表了我国商周时代青铜器铸造艺术的另一个高度。
本文着重对三星堆青铜器的纹饰类型和纹饰特征进行浅析。
关键词:三星堆青铜器、纹饰类型、纹饰特征广汉三星堆遗址是我国重大的考古发现。
一号和二号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的青铜人像、人面具、青铜酒器、青铜饰件等各类青铜器,标志着与中原地区风格迥异的巴蜀文明风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三星堆文化作为发达的青铜文化,其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优越的地理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自古被称作“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的富庶之地,地理环境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三星堆的青铜冶铸提供了物质原料。
二是城市的兴起和礼仪的发展推动了文明的进步。
从商代开始,城邑的出现和社会阶层的分离意味着权力阶级的出现和统治结构的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宗教和礼制的发展。
宗教和礼制的发展对青铜器需求扩大,带来了青铜器铸造艺术的发展和成熟。
三星堆的青铜礼器中以青铜尊为代表,青铜人像、动物等像独具特色。
三星堆青铜冶铸技术较为成熟,器物造型丰富、结构精巧、富有生命力,形式和内涵达到高度的和谐,显现出恢宏磅礴、奇谲神秘和多元统一的独特风格。
三星堆青铜器不仅在造型上独具一格,在纹饰方面同样呈现出特色。
三星堆的青铜礼器、青铜人物造型、青铜动植物造型等都施以纹饰,其工艺之精细、构图之巧妙均达到甚至超越同时期中原地区的青铜器物。
三星堆青铜器从纹饰类型方面看,大多为饕餮纹、云纹、雷纹、夔龙夔凤。
动物纹中以饕餮纹、鸟纹为主;几何纹饰以雷纹为主。
图案具有原始风味,抽象化、符号化特征较明显。
出土青铜器上面有什么样的纹路
出土青铜器上面有什么样的纹路青铜器纹饰是装饰在青铜器上的图案,其种类丰富,变化复杂多样。
出土青铜器上面有什么样的纹路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青铜器上面的纹路,欢迎阅读!青铜器上面的纹路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形成,至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十五个世纪。
到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冶炼与铸造技术水平达到了巅峰。
青铜器艺术所具有的强烈感情因素主要来自那些为商周时代所特有的装饰纹样,从饕餮、夔龙、凤鸟等纹饰可以看出它们与原始社会陶、玉器纹饰的渊源关系。
青铜器纹饰一弊常用于青铜器的纹样有:饕餮纹、夔龙纹、龙纹(爬行龙纹、卷龙纹、双体龙纹)、蛟龙纹、蛇纹(蟠虺纹、蟠虫离纹)、鸟纹、凤纹、波纹等青铜纹样。
1、饕餮纹名称出自《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主要特征是它的主体部分为正面的兽头形象,两眼非常突出,口裂很大,有角与耳。
有的两侧连着爪与尾,也有的两侧作长身卷尾之形,实际上是由两条夔龙纹以鼻梁为中心,侧身相对组成的,夔龙纹也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纹饰。
多用作辅助花纹。
饕餮纹的鼻、角、口部变化很多,从角、耳的不同形态可以认出其生活原型多是牛、羊、虎等动物。
牛、羊是祭祀活动的主要“牺牲品”。
饕餮纹多施加在器物的主要装饰部位,以柔韧的阴线刻出,或作阳线凸起。
构图丰满,主纹两侧以富于变化的云雷纹填充,具有阴阳互补之美。
饕餮纹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到东周以后再度流行,但已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和狞厉色彩,而成为华美的装饰。
2、夔龙纹是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之一。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像,都称之为夔或夔龙,这与古籍“夔一足”的记载有关。
“夔,神也,如龙一足。
”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
常见的有身作两岐,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27878(谷风技术)
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一、青铜器的种类依其用途大体可以分为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炊煮器鼎用于煮肉,有方圆两种,圆鼎为双耳三足,方鼎为双耳四足,大小不一,成组的鼎叫列鼎。
青铜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商周时期,作为等级和政权的标志和象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鬲形状似圆鼎,三足中空便于大面积受热。
甗用作蒸食物的炊具,分上下两部分。
上部为甑,可放食物。
下部为鬲,盛水。
甑和鬲之间有通气的箅。
盛食器簋用来盛饭食的器物,一般为圆形,多带耳,有圆形足或方座,有的带盖,相当于后世的大碗。
簋和鼎一样,也作为贵族等级的器物。
豆盛肉酱用的高足盘,有的有盖,盖上有捉手,可以仰置。
酒器爵用作饮酒的器物,相当于现在的酒杯。
形体较小,前部有流,后边有尾,旁边有把手。
觚饮酒用的器物,上部圆口张开似喇叭状,相当于现在的高足酒杯。
斝用作温酒的器物,似爵,但无流无尾,体型比爵大。
兕觥盛酒或饮酒的器物,一旁有把手,上部有带有两角兽头形的盖子。
尊盛酒的器物,有方尊、圆尊两种器型。
鸟兽形状的酒器也统称为尊,并根据不同动物形象分别称为鸟尊、象尊、虎尊、羊尊等。
卣盛酒器物,有盖和提梁。
彝盛酒器物,方形,带有如屋顶般的四面坡形方盖。
壶盛酒器物,也可用于盛水。
有方壶和圆壶两种类型。
春秋以后壶上多带华丽的鸟兽纹装饰。
水器盘盛水的器物,有圆形方形两种。
小盘盛水,用于洗手洗脸,大盘作为浴盆使用。
鉴盛水或冰的器物,形体像盆。
古代在使用铜镜以前,常在鉴内盛水照脸。
乐器钟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乐器之一,大小依次悬挂在特制的钟架上,敲击出美妙的乐曲。
铙形状似钟而体型较大,口向上直立。
兵器戈一种有尖有刃的兵器,安以长木柄,可供勾杀之用。
钺古代兵器或刑具,安装长柄,可供砍杀之用。
矛可用刺杀的兵器,头尖,身有锋刃,安装长木柄,作战用的重要武器之一。
剑短兵器,双刃,可以手执或佩带。
商周青铜器主要器型图例二、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多分布于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等部位,大致可以分为动物纹、几何纹及人事活动等几类。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纹样
窃曲纹
• 窃曲纹· 波纹· 蛟龙纹西周中期以后,逐渐抽象 化,形成一种新的主导性的纹饰:窃曲纹。其 名称也是据《吕氏春秋》:“周鼎有窃曲,状甚 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败也。”(《离俗览》) 窃曲纹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横置的S形,正符合 于“上下皆曲”的特点。 • 是一种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物纹样, 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来, 以直线为主的装饰特点,也打破了对称格式。 一般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 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又未完全摆脱直 线的雏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 点。
饕鬄纹【兽面纹】
由来:1商周统治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 达王权的“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 与财富的占有,让人望而生畏。奴隶主在这些可怖 狰狞的纹饰中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威严、意志、荣贵、 幻想和希望。 2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许多无法解 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人们对神灵充满敬畏 之心,乞求神灵,取悦神灵,借助神力以支配事物 表现形式: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 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眉纹、 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
凤鸟纹
• 《国语· 周语》:“周之兴也,鸑鸑鸣于岐 山”,这种叫作鸑鸑的鸟,就是凤凰。因为周 文王“敬德保民”,故有凤来仪,“凤鸣岐 山”,保佑周人兴旺起来,最终这个不够发达 的小方国,战胜了强大的文明程度相当高的殷 商。周人觉得这种差别悬殊的以弱胜强,绝不 仅仅是一己之力所能为,一定是上天的意志, 一定有神力相助。而这种幸运,正是源自“凤 鸣岐山”。所以,凤鸟形象在西周人那里得到 特别的尊崇,就像是祖灵一般。 • 凤纹亦称凤鸟纹,包括凤纹及各种鸟纹。古老 的汉族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凤纹在青铜器中是 最为美丽的纹饰。它是由原始彩陶上的玄鸟演 变而来的,西周基本形象是雉,早期凤纹有别 于鸟纹最主要的特征是有上扬飞舞的羽翼。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下面店铺整理了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青铜器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1、原始社会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鼎由最初的烧煮食物的炊具逐步演变为一种礼器,成为权利与财富的象征。
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着权力的大小。
在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形成了独特的造型系列: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等。
青铜器上布满了饕餮纹,夔纹或人形与兽面结合的纹饰,形成神灵的图纹,反映了人类从原始的愚昧状态向文明的一种过渡。
2、夏朝时代夏朝青铜器是我国青铜历史上的快速发展时期,偃师二里头遗址青铜铸造作坊面积超过1万平米。
二期至四期都有冶炼青铜器的出土,一期青铜铸造遗迹里也有冶炼痕迹。
现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
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等。
3、商代早期商代早期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
鼎、鬲等食器三足中必有一足与一耳成垂直线,在视觉上有不平衡感。
鼎、斝等柱状足成锥状足和器腹相通,这是由于当时还没有掌握对范芯的浇铸全封闭技巧。
方鼎巨大,容器部分作正方深斗形,与殷墟时期长方槽形的方鼎完全不同。
爵的形状承继二里头文化式样,—律为扁体平底。
流甚狭而长。
青铜斝除平底型的以外,还出现了袋足斝。
觚、尊、瓿、罍等圈足器皆有+形大孔,相当二里冈上层的器,+字形有成为大方孔的。
有的更在圈足的边沿,留有数道缺口,郑州和黄陂盘龙城都出土过这种实例。
管流斜置于顶上的半封顶袋足盉,后侧有一大鋬可执,在本期内颇具特色。
罍皆狭唇高颈有肩,形体亦偏高。
商代早期壶有提梁的有长颈小口鼓腹形和小口体呈悬瓠形的两种,也有小口器颈不高不设提梁的。
商代早期青铜器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以粗犷的勾曲回旋的线条构成,全是变形纹样,除兽目圆大,以为象征外,其余条纹并不具体表现物象的各个部位,纹饰多平雕,个别主纹出现了浮雕,二里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高浮雕的牺首装饰。
简析青铜器发展史与表面纹饰
青铜器发展史与纹饰简析简析青铜器发展史与表面纹饰青铜器通常也简称铜器,在我国考古学上,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合金制作的器物,包括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是古代劳动者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他们通过生产、生活的长期实践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用不同比例的铜锡等合金冶炼出适于不同用途的青铜,造出器型复杂多样,纹饰精美的青铜器,创造了举世文明的青铜文化。
在奴隶社会中,青铜器只能是奴隶主贵族享用和占有的“瑞器”,但我们今天研究和鉴赏铜器,可通过其制作工艺流程来分析当时生产力发展状况,可通过其器形、纹样来推断当时宗教信仰和一些社会状况,而青铜器的最大价值在于器物本身铭文的史料价值,它可以订证历史,弥补史料之不足,尤其对我国奴隶社会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对我国汉字的发展也是极珍贵的实物资料。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
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1青铜器发展史与纹饰简析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一、形成期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形成期的铜器有以下特点:1、红铜与青铜器并存,并出现黄铜。
甘肃省东乡林家遗址,出土一件范铸的青铜刀;河北省唐山大城山遗址发现两件带孔红铜牌饰;河南省登封王城岗龙山城内出土一件含锡7%的青铜容器残片;山西省襄汾陶寺墓地内出土一件完整铜铃,系红铜;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两件黄铜锥;山东省栖霞杨家圈出土黄铜残片。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青铜器在中国文明的流程中,既是一种象征,又是作为一种礼器出现的,并与古代的礼乐制度融为一体,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和政治功能。
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欢迎阅读!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特点我国出土的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都有装饰图案.这种图案是由原始社会后期的陶器装饰图画发展而来的.青铜装饰图案的特点在于通过凹凸效果,展现形和线的完美结合.由于古人绘画开始追求对称美、静止美、神秘美,导致了原始图画的图案化.常见的有饕餮纹、云雷纹、夔纹和鳞纹.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贪食的怪兽.形似饕餮头部形象的装饰纹样称饕餮纹.云雷纹是以连续的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形.龙纹因其纹样似传说中龙的形象为名.有的表现屈曲的形态,有的则是几条龙互相盘绕.夔是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蜷.鳞纹形似鱼鳞,常上下几层重叠出现,此外,有的青铜器饰有鸟纹图案.这些纹饰反映了古人对神的崇拜,也显示了奴隶主阶级的权势——“威仪”.这种青铜装饰纹样,一方面反映了古人在装饰规律和形象塑造技艺上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原始艺术的质朴风格和生活趣味的衰退.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青铜装饰打破了商周的僵化格式,令人耳目一新.青铜装饰图案向反映战争场面和人们日常生活等新颖领域发展,如汲县铜鉴上的《水陆攻战图》,它刻划了二百九十多人,包括格斗、射击、划船、击鼓、犒赏、送别等炽热的战斗生活场面.这一类的青铜装饰图画对汉代的画象石、画象砖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到明代的铜建筑装饰上也可以看到春秋战国之遗风,如五台山铜殿便是证据.可以说,青铜装饰图案是研究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它对后代铜工艺美术品的开拓有着深刻的影响.现代的敲铜浮雕其源头就是青铜器装饰图画.商代青铜器装饰纹样产生背景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
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的属性及审美价值
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的属性及审美价值浅谈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的属性及审美价值【摘要】中国青铜器历史由夏禹铸鼎开始,至商、周,春秋战国进入鼎盛。
研究青铜器纹饰对了解当时社会、艺术、生活,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升现代审美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铜器纹饰审美青铜器历史的发轫由夏禹铸鼎开始。
中国青铜器专指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物,因颜色呈现青灰色而得名。
商及西周前的青铜器,器形厚重,纹饰绚丽精美,开展至春秋中期,其风格逐渐归于质朴奔放,纹饰选择趋于几何图案,春秋后期至战国时代,器形由厚重质朴转变为精致轻薄,而纹饰主要选取几何纹、动物纹,但纹饰中已大量出现细线雕刻来表现狩猎、战争、宴会场面。
青铜器的铸造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呈现划时代意义,其在世界的影响力不亚于中国的长城。
商、西周、春秋无疑是青铜器最波澜壮阔、光荣夺目的鼎盛时期,存留下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精粹――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后期,随着铁矿的开掘和炼铁技术日渐成熟,使青铜逐步而让位于性能更优的铁,大量器物、兵器广泛选用铁来锻造;不过,青铜仍是日常生活及装饰材料的重要选项,继续呈现灿烂的光荣。
1 青铜器物纹饰呈现动物状态青铜器物纹饰始于夏晚期,勃于商中期,西周、春秋时呈鼎盛景象。
器物纹饰多以浅浮雕直接雕于壁上,极具装饰美感。
青铜器物纹饰分为植物纹、几何纹、动物纹三类,动物纹饰占主导地位;青铜器动物纹饰以怪兽纹、动物纹划分。
怪兽纹饰意取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凶悍动物纹样,包括饕餮纹、龙纹、凤纹等。
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重要纹样,源于?左传・宣公十八年?,“饕餮是贪于饮食、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
龙纹是青铜器物上最为普遍的纹饰,体态蜿蜒者皆可归类于龙纹。
不过,商代还没确定龙的具体形象,各个区域都按自己的解读塑造纹饰。
进入封建社会后,龙象征天子,龙纹使用受到严格界定,只能在皇家器物中表达。
凤是存在于传说中的神鸟,源自东周?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被誉为自然界鸟类中羽饰最华美、鸟冠最瑰丽的典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之际几何纹作为主体纹饰已屡见不鲜。
几何纹大致有连珠纹、弦纹、直条纹、横条纹、斜条纹、 云雷纹、百乳雷纹、曲折雷纹、钩连雷纹、三角雷纹、菱
• 连珠纹
• 是小圆圈的横式排列,旧称圈带纹。这是青铜器中出现 最早的纹饰之一。已有实体的连珠纹,有作单行或双行排 列,周围以弦纹作界栏。商代早期的连珠纹.已是空心的 小圆圈,它已作为主纹。但这一纹饰大多在兽面纹、龙纹、 雷纹的上下栏作为次要的纹饰。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 占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 器的纹饰,一开始就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
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
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
兽面纹
龙纹
凤鸟纹
动物纹
兽体变形纹
几何纹
人物画像
其他纹饰
兽面纹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饕餮(tāo tiè)之名本 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 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天 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左传·文公十八年》。古 人说:贪财为饕,贪食为餮”。
形制 纹饰 铭文
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 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 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 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
•足部的装饰:
•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 足……
妇好鼎
菱纹鼎
兽面纹鼎
楚王子午鼎
•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
龙纹
龙,四灵之长,变幻无穷。据研究,炎、黄 二帝就是上古以龙为总图腾的部族联盟领袖。进 入封建社会以后,龙作为帝王权力的象征,代表 着帝德天威。历代帝王无不以真龙天子自命。从 皇宫帝苑到服饰器皿,都充斥着龙的装饰。同时, 在民间,龙既是神灵,是祥瑞,又是人们的审美 对象,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龙纹觥
牺觥
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 使用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 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 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 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 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 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 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 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微妙维俏。
• 弦纹
•是青铜器上最简单的纹饰,为一根凸起的直或横的线条。 有的青铜器上仅有弦纹,没有其它纹饰,简洁朴素,但在 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作为界栏出现的。
• 直条纹
• 是连续的竖直线条组成的纹饰,除条纹粗细外, 没有多大变化。商代晚期到西周时代的簋、尊、 卣、觯的腹部有直条纹,方座簋的方座中间也往 往饰直条纹,春秋时代已不多见。
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 基本规律:
•平衡对称 •单纯多样 •刚柔相济 •静中寓动
尽管青铜器艺术家在青铜器形 制的设计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 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 就是和谐。和谐是抽象形式美的最 高追求、是诸种互不相向的因素的 协调一致。尽管有些青铜器的造型 比较简单.有些较为复杂,但凡是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器皿的造型, 在总体上都能见出和谐。
斜条纹((西周中期)
曲折雷纹((西周早期) 连珠纹
钩连雷纹((西周中期)
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形制的思考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与彩陶的形制有必然的联系
•中国青铜礼器大略经过了1500年以上的历史变迁, 由于历史、礼制、习俗、文化的发展变化,每—类 青铜器在形制上亦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掌握青 铜器的形制变化规律,对青铜器的鉴别很有帮助。
•青铜器的形制与统治者的身份地位有密切的联系。
于祭祀祖先神灵有关,也与图腾崇拜有关。纹饰内容有时同 器物用途有很大关系。祭祀场面的肃穆,观念上对神灵的尊 崇,必然使得纹饰趋于神秘,令今人看去有怵目惊心之感。)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 绘现实生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 的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 为素面。
青铜器上的龙纹
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 自宋代以来的著录中,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 一足的、类似爬虫的物象都称之为夔,这是 引用了古籍中“夔一足”的记载。
其实,一足的动物是双足动物的侧面写形, 故不采用夔纹一词,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青铜器纹饰中,凡是较粗大的蜿蜒形体躯的 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称之为龙纹。
双体龙纹(西周早期)
卷体龙纹(西周晚期鱼龙纹盘) 两头龙纹(西周早期)
蟠虺(huǐ)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以蟠屈的小 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盛 行于春秋战国。
蟠螭(chī)纹
青铜器纹饰之一。图案表现 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 张口,卷尾,蟠屈。盛行于春 秋战国。
凤鸟纹
凤鸟纹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图案,凤鸟纹的特 征比较形象。最早的凤鸟纹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如 良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已有明确的凤鸟纹。
各种虎纹
各种蛇纹
兽体变形纹
兽体变形纹是不具备某一些动物的整体 形状,只有象征性的兽体残余的变形,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动物。
这些动物的头部被省略了,体躯也随着 图案而变形。
它们在青铜器上表现的形式有鸟兽合体 纹、兽目交连纹、兽体变形纹、波曲纹、 鳞纹、蕉叶纹、鱼翅纹等。
鸟兽合体纹(商代晚期)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
环柱角型兽面纹(西周早期兽面纹 鼎)
牛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古父 己卣)
外卷角型兽面纹(商晚期戊服 卣)
内卷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 斝)
一些典型的兽面纹
曲折角型兽面纹(西周早期无虫 鼎)
龙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鼎)
长颈鹿角型兽面纹(商晚期兽面纹 方彝)
虎头型兽面纹(商晚期戢 觥)
兽目交连纹(西周晚期)
波曲纹(西周晚期)
鳞纹(西周早期)
几何纹
几何纹是几何的基本元素(点、线、圆)所组成的有规 律的纹饰,纯属形式上的变化和结构上的美感。
这种纹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早已出现,在青铜器上属于 几何纹的形式比较多,在早期作为主要纹饰的机会非常少。
在兽面纹、龙纹盛行的时代里,它只能作为主纹的陪衬或 地纹使用。
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
伯矩鬲
何尊 虢季子白盘
楚王子午鼎
•提梁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等……
西周成王 保卣
伯卣
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
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
弦纹鎏金熊足樽
倗生簋
宜侯夨簋
陈侯午簋 秦公簋
•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
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
动物纹包括虎纹、牛纹、象纹、鹿纹、兔纹、蜗身 兽纹、蛇纹、龟纹、蟾蜍纹、鱼纹、蝉纹等。
虎纹(西周中期四虎钟) 牛纹(商代晚期) 象纹(西周早期)
蟾蜍纹(商代晚期) 鱼纹(春秋早期)
鹿纹(西周中期)
蜗身兽纹(西周早期) 蛇纹(西周早期) 蝉纹(商代晚期)
龟纹(商代晚期) 长鼻兽纹(春秋晚期)
各种虎纹
宋人将青铜器上表现兽的头部,或以兽的头部 为主的纹饰都称饕餮纹。实际上这类纹饰是各种 各样动物或幻想中的物象头部正视的图案。后来 不少著作中称它为兽面纹。
兽面纹的特点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 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兽面纹在目上还 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兽面纹有曲张的爪, 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的没 有兽的体部或尾部。所有兽面纹基本上是按这一模 式塑造的,只是在表现方法和技巧上,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有所不同。
•商代早期已有用连续带状云雷纹作为主纹出现的。商代 中期兽面纹的主体,有用大量的云雷纹构成的,商代晚期 和西周早期的兽面纹、龙纹、乌纹的空隙处,常填以云雷 纹,而且云雷纹低于主纹,起了陪衬作用。
•春秋战国之际粗犷的兽面纹、龙纹的体躯上,也有各种 云雷纹变形图案。战国开始,云雷纹发展成为线条活泼的 流云纹。河南洛阳金村出土战国云纹壶已用金银片镶嵌非
花冠凤纹(西周中期)
长颈鹿角鸟纹(商晚期)
弯角鸟纹(西周早期)
枭纹(商代晚期)
雁纹(春秋晚期)
尖角鸟纹(商代晚期)
动物纹
动物在我国早已开始饲养,马、牛、羊、鸡、犬、 猪是著名的六畜,还有一些野生动物,象、鹿、犀、 虎、兔和一些变形的动物如长鼻兽、蜗身兽。
此外还有一些小动物,如蛇、蝉、鱼、龟、蟾蜍等 不能独立.无所归属,皆列入动物纹。这些动物在 青铜器上大多有类似的形象,属于这些动物的正面 形象已归入兽面纹的各种角型,但动物的侧面或全 躯形象在构图上不能列入兽面纹,应该作为动物纹。
• 百乳雷纹
•也称斜方格雷乳纹,鼎、簋和罍的腹部常常以之作为主要纹饰。 图案呈斜方格形,每一格边缘是云雷纹,中间有一乳突。百乳雷纹 盛行于商代中、晚期到西周早期。商代的乳突比较平坦,西周时代 则既长又尖锐。
• 曲折雷纹
•旧称波形雷纹。雷纹的主体作上下曲折状。粗线条的雷纹与细线 条的雷纹一一相间。在青铜器上,曲折雷纹较为少见,为西周早期 的纹饰。
• 菱形雷纹、 方块雷纹、长方形雷纹
•是在菱形、方形、长方形内填以雷纹,作连续式排 列,并用金银丝和金银片镶嵌,盛行于战国时代。
• 网纹
•是斜线交错如网形,商代早期青铜爵、斝上见有, 以后很少发现。
• 钩连雷纹 • 作斜的山字形线条,用斜线相钩连,一般山字
形作粗线条、所填雷纹为细线条,也有山字形 作虚线、雷纹作阴纹的。最早见于商代中期, 盛行于商末周初。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很富丽的 钩连雷纹,粗细线条有用金、银和绿松石镶嵌 的。 • 三角雷纹 • 外围是三角形,内填以雷纹,三角形的一角作 向上或向下连成横列,形成大的锯齿带状,角 向上饰在簋腹上部,角向下则饰在腹的下端。 这类纹饰盛行于商末周初。晚期的三角雷纹作 倒顺三角形交错排列,金银片或金银丝的镶嵌 一一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