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完整word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doc
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吴清凌一、学情分析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
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
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
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 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 9 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
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
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
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
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
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
成立诗社,学以致用。
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
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3、老师响起了一个寓言,说是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住着小猴和小猪,小猴长得英俊潇洒,还会耍些小聪明,很得老师欢心,但是他很懒,不爱学习。相反,小猪长得很难看,人人都讨厌他,同学们都说他长得肥头大耳,蠢,没用。可是他十分爱学习。有一年,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想找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做百兽之王,于是便让所有人来考试,中状元者就是下一任的大王。小猴觉得自己不含糊,志在必得。结果可想而知,状元是小猪!
3、齐背今天学的两句弟子规
结束: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互相关爱、文明有礼的人。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下水文
范例:
反思
与总结
教学流程
一、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出示课件:《三字经》《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图片)
《弟子规》被誉为“人生第一步,天下第一规”。今天我们就来交流《弟子规.》你们猜猜“弟子规“是谁写的?又是根据什么写得呢?
而怎样得到大家的敬重呢?下面我们来学下一句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得到什么启发?
2、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正是深知此道,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才是名垂青史的根本。就连相学家都说,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大家熟知的晏子使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完整版)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课题教课目的教课要点教课难点教课准备教课环节一、故事导入经典朗读第 1 课课时第一课时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波及到的故事。
3.培育学生的朗诵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广博精湛,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遇到熏陶。
1.经过朗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经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经过学致使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长。
PPT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教课内容及活动及反省1.同学们喜爱听故事吗?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二、介绍《千师:好的书本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字文》的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成效。
下边我们先认识学习《千字方法文》的方法。
1. 字正腔圆知读音字正,就是发音必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洪亮。
三、学习《千 2. 载歌载舞读节奏字文》前八句。
能够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3. 借助资料知其意利用图片,说明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摆尾出感情能够学习先人那样摇头摆尾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必定急不可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日我们就一同来领会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一)字正腔圆知读音1.学生自由朗诵文章,当碰到难读的或许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余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互相纠正要点字的读音。
师要点指导“ 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论一下?5.学生评论。
(响亮,正确,有节奏等)(二)载歌载舞读韵律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
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
我们不单能够用声音去找这类声韵的感觉,还能够用手打节奏。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流利的阅读语音和语调。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
1. 选择经典文学作品,例如《格林童话》中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朗读。
2. 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奥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介绍经典文学作品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活动:
- 学生阅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 学生模仿老师的朗读语音和语调进行朗读练。
-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点拨和辅导:
-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涵。
- 老师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结束活动: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展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讨论的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会根据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重在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拓展:
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并进行朗读练。
2. 在家庭作业中引导学生写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想法和感受。
以上是关于三年级经典朗读教案的简要介绍,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一篇: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江南》2、《采莲曲》3、《采莲词》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教学反思:第一单元采莲一.诵读内容:《千字文》(一)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5则。
2.了解这5则意思。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千字文》前5则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第二单元清溪一.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二.教学目标1.熟读会背这三首古诗2.了解这三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1.明确诵读内容:1、《栾家濑》2、《桃花溪》3、《兰溪棹歌》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完整版)三年级(上)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完整版)三年级(上)诵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好文章向大家推荐一、指导目的: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激趣导入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
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
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
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生回答)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生谈自己的做法)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
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生谈自己的想法)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生答)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
板书:摘好词妙句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板书:写感受(三)概括读书的方法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精读、速读)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四)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三年年级4月日出示: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指名读,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3、练习背诵,指名背,齐背。
4、学了这句弟子规,你能说说和同学他人该怎样相处了吗?(1)小组交流,指名谈(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看到的合自己亲身经历的谈感受。
(二)我们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心爱护,我们对大家一起拥有的东西也要好好爱护。
泛爱众的人,心中怀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私心,关怀大众。
从而在道德品行修养上就得到大家的敬重。
而怎样得到大家的敬重呢?下面我们来学下一句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1、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从得到什么启发?2、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古人正是深知此道,一个人的才能、品质和行为才是名垂青史的根本。
就连相学家都说,看相不能只看相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品德操行,即相心与相德。
大家熟知的晏子使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谁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齐王派长相普通的晏婴出师楚国。
楚王想侮辱晏婴个矮,就在城墙下开了一个小门让他进。
晏婴不卑不亢地说:这是狗洞,如果我访问的是狗国,我就从这里进去。
’楚国人一听,忙打开城门让晏婴竟区了。
见到晏婴,楚王故意问:齐国没人了吗?怎么派你来了?”晏婴回答说:我国派人出访有个规矩:上等国派上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我到楚国来了。
’楚王听后,对晏婴肃然起敬。
过渡:晏婴虽然其貌不扬,又矮又丑,出使楚国一开始受到奚落和侮辱,但是他用自己的才能征服了楚王,被尊为上宾。
而晏婴也凭借其才能成为齐国继管仲之后的又一名相。
3、老师响起了一个寓言,说是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森林里,住着小猴和小猪,小猴长得英俊潇洒,还会耍些小聪明,很得老师欢心,但是他很懒,不爱学习。
相反,小猪长得很难看,人人都讨厌他,同学们都说他长得肥头大耳,蠢,没用。
可是他十分爱学习。
有一年,森林之王狮子觉得自己老了,想找一个有才华的人来做百兽之王,于是便让所有人来考试,中状元者就是下一任的大王。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赋得古原草送别》。
2. 诗词背景介绍、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读并理解古诗内容,感受古诗意境。
2. 难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古诗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分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古诗:引导学生朗读古诗,讲解诗句含义,分析古诗意境。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分享感悟。
4. 朗读展示:邀请学生上台朗读古诗,点评并指导。
5.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朗读录音,评估他们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检查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七、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学习的古诗,加强记忆。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家庭朗读,家长签字确认。
3. 结合古诗的意境,创作一幅画,下节课分享。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及注释。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插图。
3. 朗读背景音乐。
4. 作业评价表。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学习一首古诗,一周完成两首古诗的学习。
2. 课堂时间为40分钟,其中朗读、讲解、讨论各占一部分时间。
3. 课后作业在下一节课前完成。
十、教学反思1. 课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2.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加强语感,增加语言积累。
二、教学内容1. 《三字经》选段: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 《弟子规》选段: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
3. 《百家姓》选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4. 《千字文》选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 《大学》选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国学经典选段,理解其中含义。
2.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四、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国学的韵律美。
2. 讲解法:对国学经典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国学经典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诵读:带领学生朗读选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讲解:对选段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子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4. 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选段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学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6. 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内容,并进行适量的背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诵读表现和讨论发言,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内容的情况,以及背诵作业的完成质量。
3. 知识点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测试,评估学生对国学经典选段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
2. 邀请家长参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增进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国学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选材:选取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古诗,包括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的作品,宋代诗人苏轼、辛弃疾的作品等。
2. 修辞手法:讲解古诗中的对仗、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其作用和美感。
3. 表达方式:分析古诗中的抒情、描写、叙事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运用。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让学生反复诵读古诗,感受语言美和节奏美。
2. 讲解法:讲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周:学习李白的《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 第二周:学习杜甫的《春望》和《月夜忆舍弟》。
3. 第三周:学习苏轼的《赤壁怀古》和《题西林壁》。
4. 第四周:学习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5. 第五周:学习古诗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所学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歌创作。
六、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2. 开展古诗知识问答活动,测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 举办古诗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古诗书籍:提供给学生一些经典的古诗书籍,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方便学生查阅和阅读。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寻找一些相关的古诗学习资源,如古诗讲解视频、古诗配乐朗诵等,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诵读古诗。
三年级“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学生反复朗读: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三、学生反复朗读:
播放古典音乐作为背景,教师朗诵“经典要义”的三句话。
二、学生自读,引导熟读“经典要义”。
1.学生自由朗读“经典要义”,争取读熟。
2.指名朗读,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
3.你读懂了什么?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三句话的大概意思。
(夫轻诺必寡信,易必多难。轻诺:轻易许诺。多易:多把事情看得太容易。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困难。点评:信用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脱离实际,言过其实,一定会导致丧失信用。
1.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直至读熟。
2.抽生诵读,评价提高。
四、小结、交流:你读懂了写什么?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5分钟
课后反思
能熟读这四个小节的内容,并践行于自己的言行之中。
上课时间
执教
年级
三年级
课题
守诚信(五)
教学内容
《论语·学而》的8、9、10、11小节
诵
读
目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3. 学会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选取了五首三年级学生适合的古诗,分别为《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熟练地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2. 难点: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诵读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讲解:对古诗的作者、背景进行简单介绍。
3. 示范:教师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古诗,理解基本内容。
5. 分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意境美和诗人的情感。
6. 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7.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背诵古诗,下周进行诵读比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古诗诵读能力,要求能够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 评价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能够简要描述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3. 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古诗及原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古诗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举办古诗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诵读才能。
3. 开展古诗写作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古诗的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绝句》、《寻隐者不遇》。
2. 相关图片:与古诗内容相关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等图片。
3. 教学音频:古诗的诵读音频,以便学生模仿和跟读。
九、教学时间本单元的教学计划安排在每周的一节语文课进行,共计5课时。
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哲理,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自然风光1. 《春晓》孟浩然2. 《静夜思》李白3. 《望庐山瀑布》李白第二单元:友情亲情1. 《赠汪伦》李白2. 《悯农》李绅3. 《登鹳雀楼》王之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并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感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和哲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学习。
2. 诵读古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解析古诗:讲解古诗的意境、寓意和哲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评估教学效果。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内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提供清晰的古诗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背诵。
2. 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3. 教学PPT:展示古诗内容、解析和讨论问题,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八、教学进度安排:每周安排一节古诗诵读课,每节课学习一首或两首古诗。
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十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背诵当天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解读和分享。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文稿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班级
三
诗文题目
4《敕勒歌》
诵
读
目
标
1、学习《敕勒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教
师
点
拨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古代史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敕勒: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敕勒,中国古代民族,属于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丁灵)。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2《七步诗》
诵
读
目
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三年级古诗诵读教案
三年级古诗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古诗的热爱和诵读兴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学会品味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诗词鉴赏:分析每首诗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熟练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2. 难点: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作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2. 互动教学法: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进入诗境,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古诗: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讲解字词意思,理解诗意。
3. 诗词鉴赏: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引导学生品味诗美。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解答疑惑。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熟练程度,是否能正确朗读、背诵。
2. 评价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是否能描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
3. 评价学生在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是否能分析古诗中的意象、意境、韵律等特点。
七、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春晓》、《静夜思》、《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小池》。
2. 图片、音乐、动作等教学辅助材料。
3. 诗词鉴赏指导书籍或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每周一节古诗诵读课。
2. 每节课学习一首古诗,共需五周完成教学内容。
九、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本周学习的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鉴赏分析,下周分享。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弟子规经典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律意识。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律和自爱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准备,准备《弟子规》的相关课文和注释,以便讲解和学生阅读。
2.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 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
1. 初识《弟子规》。
教师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弟子规》的作者、内容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弟子规》产生兴趣。
2. 朗读《弟子规》。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弟子规》的课文,要求学生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使朗读更加生动有力。
3. 理解《弟子规》。
教师通过讲解《弟子规》的每一条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这些规范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是有益的。
4. 分组讨论。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弟子规》中的某一条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5. 朗读比赛。
教师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6. 课外拓展。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和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和精神内涵有了初步的了解,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弟子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会《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生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上册“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童真童趣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课时方式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
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稚嫩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1、出示《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
.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
师
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的情境相媲美。
占
J\\、
【译文】
夕阳西下,
黄云千里,日色昏昏。北风吹送着大雁,大雪纷飞。
不要发愁,
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谁不知道你才艺咼超的董琴
0
容
公元1068年,熙宁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着一艘小船行在京
教
口瓜洲的长江水上,回望过去,他的家乡就在几重山以外。诗人看着这草长莺
教
飞杂花生树的江南,突然对大好的前程意兴阑珊,
人还未离去,他就开始想回
家了,明月呵,你何时照我回乡《泊船瓜洲》是由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创作的
鬓角的毛发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 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
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 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2《七步诗》
诵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拨
荒城。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妻妻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时间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13《泊船瓜洲》
诵
1、学习《泊船瓜洲》,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读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读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
,理解古诗的含义。
目
标
教学过程
《泊船瓜洲》
诵
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手舞足蹈 读节奏
3借助资料 知其意
4摇头晃脑 出感情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读、互评,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桓”、“匡”、“倾”、“乂”的读音。(“调”与“藏”都是多音字)
2.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故事导入
二、介绍《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四、练习延伸
五.学习古诗
六、谈收获。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背诵《赠 孟 浩 然》。
课题
经典诵读第2课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并能够背诵课文。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千字文》的兴趣,同时了解气象物候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采用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熟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
3.采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其次扩展到填句,最后扩展到篇的形式帮助学生分层逐步背诵课文。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金、玉是自然界地天然物产;李、柰、芥、姜的性质和用途,感受我国自然与矿产资源的丰富。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千字文》第三章
三、学习古诗
1.背诵《千字文》前二篇章。
2.展示背诵《丑奴儿》。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观看《千字文》的动画片给学生进行示范读课文,为学生正音、正字、正读。
3.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互评,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禹”、“岱”、“禅”、“钜”、“碣”的读音。
5.小组展示读。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1.打节拍读课文
2.变换节奏读课文
3.变换声调读。
4.开火车的形式接龙读。
(三)借助资料 知其意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
3.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千字文》的兴趣,并尝试背诵课文。
4.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直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5.在故事与传说中了解我国古代发展的历史,促进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激发学生诵读《千字文》的兴趣,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课文注释直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
1.师: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请个别学生说说学到的知识。
3.师:大自然是奇妙,他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观察,多发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千字文》第四章
三、学习古诗
1.背诵《千字文》前三篇章。
2.展示背诵《大 林 寺 桃 花》。
(一)字正腔圆读准音。
1.观看《千字文》的动画片给学生进行示范读课文,为学生正音、正字、正读。
2.自由练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遇到难读的字,要多读几遍,看谁学得最快,读得最准。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学生评价。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1.学生读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并观察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本文每句的押韵仍然是“īng”音,我们继续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用手打节奏。
2.全体学生拍手读。
3.变换声调读。
4.变换节奏读。
3.结合诵读,大致理解诗意。
4.在教师指导下试背整首诗,结束本课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读等故事。
3.背诵《大 林 寺 桃 花>>
课题
经典诵读第4课
课时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课文中的生僻字,扩充学生的识字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阅读、讲解与课文内容相连接的中国古代故事,同时了解课文中涉及中国古代历法的相关知识。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千字文》第二章
三、学习古诗
1.背诵《千字文》第一篇章。
2.展示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复习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学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二)手舞足蹈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对孟子“仁政”治国的思想介绍,使学生懂得并理解作者所倡导的贤德的君王用高尚的品德治理国家,采用无为而治的王道,才能真正使天下太平,众望所归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活动
(四)摇头晃脑 出感情
1.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现在请你学着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
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
3.采用填空的形式指导背诵,其次扩展到填句,最后扩展到篇的形式帮助学生分层逐步背诵课文。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3.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被尊称韩非子。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弱小的国家,韩非子身为韩国公子,目睹韩国日趋衰弱,曾多次向韩王安上书进谏,希望韩王安励精图治,变法图强,但韩王安置若罔闻,始终都未采纳。于是韩非子把他的法治思想写入了《孤愤》、《五蠹(dù)》等著作。后来这些著作流传到秦国,秦王嬴(yíng)政读了之后,大加赞赏,推崇备至。秦始皇为了见到韩非子,便马上下令攻打韩国。
2.<<丑 奴 儿>>
课题
经典诵读第3课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认识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3.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体会课文韵律美,并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多种形式的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课文的韵律美,达到熟读成诵,有效积累、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5.打节拍读。
6.开火车的形式接龙读。
(三)借助资料 知其意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3.适时拓展七雄争霸
1.师:在理解文章的意思后有情感地朗读,把蕴涵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读出来,现在请你学着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地读。
课题
经典诵读第1课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小组间摇头晃脑诵读,个别读。
3.小组间进行背诵竞赛,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
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不但读得好,背得也很有感情。
1.师:在《千字文》的很多字都常常出现在成语里,如“天”、“地”这两个字也有很多成语,请看屏幕。
2.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成语的?(看课外书)看课外书不但能认字,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是我们明白很多的做人的道理。
2.读中华民族上古时代的传说故事。
3.背诵《如 梦 令>>。
课题
经典诵读第5课
课时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中国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上贤明的君王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美,并尝试背诵课文。
4.通过对孟子“仁政”治国的思想介绍,使学生懂得并理解作者所倡导的贤德的君王用高尚的品德治理国家,采用无为而治的王道,才能真正使天下太平,众望所归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