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章节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经典生态学[重点]: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生物圈(3)农业生态学概念: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1)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构成条件:①由一些要素组成;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③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基本特征: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基本特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重点】;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随时间发生演变;生态系统内部保持有一定的平衡关系。
(3)生态系统的功能:四个信息——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概念[重点]: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
三种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5)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组成:1。
生物组分(经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最重要的调节者与主体消费者-—人类),2。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一、定义和基本概念1.农业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主要探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优化与调控方法。
2.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类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质资源,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和利用,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开放系统。
3.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遗传资源的变异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可持续农业:是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社会公正和经济持续发展融为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
5.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传统农业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层次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系统和生物圈等层次。
3.功能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能,这些功能是相互关联的。
4.开放性: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5.自适应性: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1.生物要素:包括作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
2.非生物要素:包括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
3.人为要素:包括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相互影响:环境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生物也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
2.适应性:生物会对其所处的环境产生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包括形态适应性、生理适应性和行为适应性。
3.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这种位置和作用是相对稳定的。
4.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力产生影响。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讲解
各位同学:揣摩考点、识破亮点、巧抓重点、攻克难点,是末考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四大秘诀, 也是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得力技巧。
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勤奋备考,诚信应考,亮 出真才实学,考出优异成绩。
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及课堂笔记,并根据自身实际就本 资料中出现的相关失误与漏洞请自行补充完整,由此带来的不便还望你见谅。
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军军第一部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一、生态农业及其产生的原因1、 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 就,合理地组织农、林、牧、渔、加等产业,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
2、 产生的原因:现代农业有许多负效应,推动了生态农业的产生,主要表现在能源过度消耗、水资 源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增加、污染加剧、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其他问题如种植结构的单一、农业资源分类1、按可更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一化,水土流失等。
二、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1、整体效应原理;2、生态位原理;3、食物链原理 原理;6、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
三、 生态农业技术体系1、 多维集约用地技术(多熟种植、立体种养)。
2、 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技术 A.动物粪便的多层次 利用(作为腐生生物的食物源、肥料化、基质化、 能源化);B.秸秆的多层次利用(直接还田为肥、 堆肥还田、作为动物的饲料、 基质化、能源化);3、 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种养结合、立体种植、 水土保持技术);4、 生物防除病虫草害技术(利用轮作、间混套4、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5、生物的相生相克作技术来控制病虫草害;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 调整来减少病虫草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病虫 草害); 5、生物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沼气 的开发利用技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
2、按贮藏性可分为可贮藏性资源和流逝性资源。
二、农业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变动性、多用性、数量的有限性(数量有限;禾U用水平有限;资源结构不匹配)和潜力的无限性(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和可以循环利用的)。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1、五大危机:环境、能源、资源、粮食和人口等五大危机(1960s))。
3P问题:十大生态环境问题: ①沙漠化日益严重;②森林遭到严重砍伐;③野生动物大量灭绝;④人口剧增;⑤饮水资源越来越少;⑥渔业资源受到破坏;⑦河水污染严重;⑧大量使用农药;⑨全球气温明显上升;⑩酸雨现象。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3、生态学体系:按照生态学研究的尺度划分分子生态学--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全球或景观生态学4、生态学研究方法:(1)对环境的研究:环境因子的测定法和控制法。
(2)对生物的研究:分类技术、数量统计方法和实验方法等。
(3)研究生态学的三大类方法:野外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学模型。
(4)研究系统的三大理论:白箱、黑箱和灰箱。
5、农业生态学概念:把农业生产作为一个整体(农业生态系统)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个系统的结构,功能、生产力及其控制管理以便达到最大生产力和最佳生态效果,这样的一门学科称为农业生态学。
6、农业研究内容:农业生物多样性重建、保护与利用,食物系统的能流、物流和价值流形成的生态经济学原理与运行机制等.7、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8、基本内容(1)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生物+环境结构: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3)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
(4)农业生态系统在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类型,分布及特点。
(5)农业生态发展及演替规律。
(6)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9、农业生态学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战略性10、系统(system)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个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由二个以上的组分组成;(2)组分之间有密切的联系;(3)以整体方式完成一定的功能。
11、系统的结构特点(1)系统都有边界;(2)系统具有层次性,即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系统本身也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3)构成系统的组分间有一定的量比关系;(4)系统的组分在空间上有一定的排列位置关系。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
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农业生态学复习资料一、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它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平衡的调节,实现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1、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位理论、群落边界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食物链与能量流原理、物质循环原理、信息传递原理等。
2、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景观等层次的结构。
3、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价值流动等方面。
4、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调节:包括系统稳定性、恢复力、可持续性等。
5、农业生态规划与管理: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与维护,农业生态安全与风险管理,农业生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
三、研究方法1、观察与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实验与模拟:通过实验和模拟,探究农业生态系统的规律和机制。
3、定性定量分析: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精细分析。
4、系统分析与综合:运用系统分析和综合方法,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把握。
四、应用前景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农业生态学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通过优化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农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食品安全与质量:通过监控农产品生产过程和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3、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4、农村发展与社区建设: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社区建设。
五、复习题1、什么是农业生态学?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2、列举几种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简要说明其意义。
3、描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总结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发展1、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其著作《有机体的普通形态学》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生态学的概念,并将生态学定义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互相关系的科学。
2、1971年,奥德姆在其所著作的《生态学基础》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3、1866年,德国学者海克尔提出生态学定义,标志着生态学的诞生。
4、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列首次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把生物有机体与其环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生态系统是在特定的区域互相作用的全部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综合体。
5、1942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6、20世纪30年代,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40年代美国科学家香农创立信息论。
7、生态工程是20世纪60年代有奥德姆和马世俊分别提出的。
8、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第二节1、1983年正式确定在农业院校开设农业生态学课,并在1986年有国家教委将农业生态学列为农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同时在部分农业院校开始试办农业生态专业。
第三节1、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学系统。
2、农业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的原理和技术途径。
3、农业生态学的特点:理论实用性、学科交叉性、研究统一性、宏观层次性第二章第一节1、系统:有互相依赖的若干组分结合在一起,能完成特定功能,并朝特定目标发展的有机整体。
2、一个系统的组成,必须满足3个条件:第一,系统必须具备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第二,各要素之间必须具有某种联系;第三,各要素必须以整体的形式完成特定的功能。
3、系统的特征: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层次、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4、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互相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知识点第一章:1、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现状:湿地退化、草原退化、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2、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
3、三“P”危机:n(人口问题)、Poverty(粮食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n环境问题)4、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中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环境)(1866年德国学者XXX提出)5、生态文化:建立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建立起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改变以往那些不良观念,以生态学的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
6、生态方法论:整体观、层次观、关联观、协同观、动态观。
7、按研究对象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分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全球生态学。
8、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工具:农业生态体系;理论根蒂根基:生态学原理;方法根蒂根基:体系论。
9、系统:系统论创始人XXX: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联合体。
系统的构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两个以上的组分(2)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3)配合完成一定的功能。
注:功能→系统的功能是一种整体效应(整合特性),不但包括各组分的独立功能,还增加了各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新效应(增强、减弱、原来没有)→所以各组分功能之和不等于系统的整体功能或效应(1+1≠2)10、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流、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布局、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简单定义:在一定空间内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系统)。
特点:1)组分上:无生命和有生命2)空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动态性3)时间变革上: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4)内部功能上组分间不断进行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使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5)外部关系上:开放系统,物质能量交换11、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 (3)
《农业生态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与内涵1. 定义: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过程及其调控与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植物保护学等多个领域。
2. 内涵:- 农业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农业生物群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农业生产的生物要素,如农作物、畜禽、渔业等,还包括非生物要素,如土壤、气候、水、肥料等。
-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目标:旨在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持续、稳定和生态平衡。
二、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历程1. 传统农业阶段:- 特点:以人力和畜力为主,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
- 代表性技术:轮作、休耕、有机肥料使用等。
2. 现代农业阶段:- 特点: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追求产量最大化。
- 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3. 可持续农业阶段:- 特点:强调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 目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物安全。
三、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 观察法:- 实地调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进行直接观察。
- 长期定位观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进行长期跟踪。
2. 实验法:- 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同处理,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响应机制。
- 模拟实验:在受控条件下,模拟农业生态过程,探讨其内在规律。
3. 数学模型法:- 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线性规划模型、非线性模型等。
- 应用:预测农业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4. 信息技术:- 遥感技术:获取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信息。
- GIS: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时空变化。
- GPS:定位农业生态系统的具体位置。
5. 系统分析法:- 系统理论:分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 系统工程:设计和管理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其整体功能。
四、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种群: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动态和遗传多样性。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1 农业生态学、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2 生态学的发展阶段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5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1 人工环境的类型2 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活型、生态型、生境、生态位、种群、群落、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化感作用、演替、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的概念3 种群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典例4 r-对策生物与K-对策生物的比较5 种群的增长型、种群调节的类型6 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措施第3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1 营养结构、边缘效应、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2 食物链的类型3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加环类型4 食物链解列第4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1 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态效率、生态金字塔、能值的概念2 地球初级生产力的级别类型3 改善初级生产的方向4 次级生产的作用5 改善次级生产的方向6 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种类及作用7 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学类型8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第5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1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2 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3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5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调节的原则与途径6 生物放大作用第6章农业的资源与效益1 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1 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的比较2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物流的关系3 成本外摊、收益外泄的含义4 解决经济外部性的途径5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特点6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第8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可持续农业第9章中国的生态农业1 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含义2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征3 中国生态农业技体系的特点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农业生态学重点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提出“生态系统”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写成《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是指由环境和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完整版)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概念: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2)经典生态学[重点]: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群落,景观,生物圈(3)农业生态学概念: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 , 将农业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 , 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科学(4)农业生态学研究对象: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1)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即研究农业生物之间以及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调控途径。
构成条件:①由一些要素组成;②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③要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产生跟各个组成成分不同的新功能,即整体功能。
基本特征:系统组分的整体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功能的整合性(2)生态系统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基本特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初级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物质【重点】;生态系统是一个有生命的开放式的功能系统;一个生态系统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随时间发生演变;生态系统内部保持有一定的平衡关系。
(3)生态系统的功能:四个信息——营养信息,化学信息,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4)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概念[重点]:指生态系统中组成成分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和各组分间的能量、物质、信息流的方式和特点。
三种结构: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
(5)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组成:1.生物组分(经人工驯化的农业生物,最重要的调节者与主体消费者——人类),2.环境组分(自然环境组分,人工环境组分)。
农业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生态金字塔包括、和。
2、农业生态系统中反馈调控通常分为和。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和。
4、氮循环的主要过程包括:生物固氮、、、。
5、环境污染分为和。
6、根据人类干预程度,生态系统划分为:、、。
7、环境包括和。
8、种群的营养特征包括:、和三个方面。
二、选择题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A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时间2、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
A捕食 B 共生 C 混合D寄生3、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4、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5、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6、就植物来说,其生态型包括()A气候生态型 B土壤生态型 C生物生态型7、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是()。
A生存因子B生态因子C环境因子D生物因子8、温带地区的典型地带性森林植被为()。
A常绿针叶林B落叶针叶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9、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原生演替D水生演替10、影响我国植被分布经度地带性的主要因子是()。
A光B温度C水D土壤三、判断题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中,如果螳螂所在营养级的能量为10个单位,那么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能量为100。
()2、枯树上生出蘑菇属于腐生食物链。
()3、次生演替比原生演替周期短。
()4、蚂蚁与蚜虫的关系属于原始合作。
()5、苹果小麦的间作套种依赖于生态因子的周期性变化。
()6、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生物学基础分支学科。
()7、能流特征主要是能量的逐级减少与流动的单方向性。
()8、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可以按功能区分为:以绿色植物为主的生产者、以动物为主的大型消费者、以微生物为主的小型消费者。
()9、生物生态型:主要是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的。
整理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
农业生态学复习笔记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农业生态学》自学指导内容体系: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论综合应用于农业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课程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基础,主要讲授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与优化设计、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学原理应用案例等十个章节的内容。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态系统优化与调控及我国生态农业实践,培养学生生态观与经济观相结合的农业生产理念,为日后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教学总计20学时。
课程内容体系图解如下:农业生态学内容体系及图例内容要点:第一章绪论本章在概述生态学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分支学科的基础上,引出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分析了农业生态学产生的背景,并对农业生态学的教学内容、任务及可能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在介绍生态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比较讨论了农业生态系统在组成、结构及功能上的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受人类控制、出现了人工环境、组成要素简化、自我稳定性差及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规律的影响等方面。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原理本章介绍了种群的概念,从结构特征、数量特征及种群的关系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种群水平上存在的若干生态学原理、规律,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些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指导意义。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原理本章给出了群落的定义,并从数量特征、结构特征、进化特征等方面系统地讲授了群落水平所体现出的众多生态学原理与规律,证明了群落是一个由多个种群所构成的有机、有序整体。
课程中对每一个特征都通过案例解析了相关特征原理的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本章阐述了环境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概念及分类,重点介绍了光、温、水、土壤等生态因子的作用及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特征;同时对应着讲述了森林、草地、土壤生物、特别是农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农业生态学、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农业生态学(P1):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在农业领域的分支。
生态系统(P12):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
系统(P9):(3条件)有两个以上的组分,组分之间有密切联系,能以整体方式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
2、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P12-14)基本组分:环境组分(辐射、气体、水体、土体)和生物组分(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小型消费者)特点:a、在组成成分方面,不仅包括各种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成分,还包括有生命的生物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 b、在空间结构方面,生态系统大多与一定的地理组成相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c、在时间变化方面,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具有生长、发育、繁殖和衰亡的时间特征,使生态系统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变发展规律; d、在内部功能方面,生态系统主要靠三大类群生物(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协调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过程完成,这种联结使得系统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关系; e、在外部关系方面,所有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经过转化变为各种输出,从而维系着系统的有序状态。
3、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P14)以农业生物为主要成分、受人类控制、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4、农业生态学的任务:(P17)揭示农业生态系统各种内外相互关系的规律,探讨最佳农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农业模式,协调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1、人工环境的类型(P23):人工影响的环境和人工建造的环境2、最小因子定律(P24):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
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1、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和系统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2、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
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成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3、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环境组分由辐射、气体、水体和土体构成。
生物组分可按功能分为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
4、农业生态系统指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目标,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标的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比较,示意图见p13)(1)系统组分: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以人工驯化和选育的农业生物为主,生物组分中人是系统中最重要的调控力量,在自给农业中人还是系统产物的重要消费者。
(2)系统输入: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既有自然的输入,如降雨、日照、生物固氮等,还有社会的输入,如人力、机械、花费、农药、信息、资金等。
(3)系统输出: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目标明确,有大量的农产品输出,然而还保留一些非目标性的自然输出。
(4)系统功能: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都加大了,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有更大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系统更加开放。
(5)系统调控:农业生态系统不仅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方式,而且由农民直接实施人工调控,还受社会工业、交通、科教、经济、法律、政治的间接调控。
5、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1)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 2)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互补)6、谢尔福德耐性定律:任何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
即对具体生物来说,各种生态因子都存在着一个生物学的上限和下限(或称“阈值”),它们之间的幅度就是该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又称耐性限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态学第一章绪论农业生态学:应用生态学的原理,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平衡发展规律的学科。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态系统: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和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是驯化的生态系统,既受生态规律的制约,也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1. 1865年,勒特(Reiter)造了生态学一词2.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尼(A.G.Tansley)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概念。
3. 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R.L.Lindeman)提出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理论4. 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E.P.Odum)——对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做了大量的研究,写成《生态学基础》5. 1963年,海洋生物学家卡逊(R.Carson)——《寂静的春天》6. F.C.Pielou《数学生态学引论》、R.M.May《理论生态学》——推动生态学向定量化方向发展8. 21世纪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一说为生物危机)第二章农业的基本生态关系1.生境(habitat):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具有特定生态特性的生物种和生物群落,只能在特定的小区域中生存,这个小区域就称为该生物种或生物群落的生境。
生境也叫栖息地。
2.最小因子定律:(德国化学家李比西)——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那一种营养物质。
相对稳定状态下E.P.Odum(1973)做了两点补充:①这一定律只有在相对稳定状态下才能运用;②要考虑因子间的相互作用。
谢尔福特耐性定律:在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的过多、过少或质量不足,都会成为限制因子。
E.P.Odum(1973)等对耐性定律作了补充:该定律把最低量因子和最高量因子相结合,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称做限制因子3.生活型:不同植物长期适应相似环境的结果使这些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和对生境的要求上表现为相同或相似。
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
4.生态型:同种植物不同个体群长期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使这些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和对生境的要求上表现不同。
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异适应的结果。
5.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生态因子类型的不同,可以把植物生态型划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三种。
(1)、气候生态型:长期适应不同的光周期、气温和降水等气候因子而形成的各种生态型。
例如,水稻的早、中、晚稻属于不同的光照生态型;籼稻、粳稻是不同的温度生态型。
(2)、土壤生态型:长期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温度和肥力等自然和栽培条件的作用下分化而形成。
例如,水稻和陆稻主要由于土壤水分条件的不同而分化形成的土壤生态型。
(3)、生物生态型:是指主要在生物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的生态型。
例如,各种作物对病、虫、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生态因子类型的不同,可以把植物生态型划分为气候生态型(南方水稻的早稻和晚稻、籼稻、粳稻)、土壤生态型(水稻和陆稻、细弱剪股颖)和生物生态型(稗)3种。
(举例具体看课本22页)6.生态位(niche):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特定生态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7.森林的生态作用: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⑵调节气候,增加雨量⑶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⑷净化空气,防治污染⑸减低噪音,美化大地⑹提供燃料,增加肥源8.种群(population):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总和,种群是一个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能力的整体,它与物理环境和其他种群相互作用决定着种群的数量动态。
9.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值速度。
记作r m,,也有称生物潜能(biotic potential)或生殖潜能。
10.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常用K表示。
11.环境容纳量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点时期一定资源条件下,人口的承载都有一定的限制。
对于一片草原有一个合适的载畜力,放牧量过大会造成草场退化。
一个水塘或水库养鱼的尾数也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
农田中农作物种植必须合理密植,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水平。
中性作用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偏害作用正相互作用:偏利作用(单惠作用)、原始合作、互利共生13.化感作用:植物间的生物化学相互作用。
包括抑制作用和促进作用。
14.Rice将化感作用定义为:植物通过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邻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或促进作用,这种影响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15.r对策生物与K对策生物主要特征的比较利用K对策生物能稳定环境与r对策生物能迅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特点,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适当配置r-K对策谱系的物种可以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如利用浮游生物、蚯蚓、食用菌、蜂、蚕等生活周期短、繁殖快的特点,加速系统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养分流失,增加产品产出;利用多年生林果、竹木等以稳定农业生态环境。
大量的农作物和家畜、家禽属于中间类型。
(K-对策:乔木和大型肉食动物(个体大,寿命长)r-对策:昆虫和杂草(个体小,寿命短))16.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以构成的集合。
17.种群是种的存在形式,是以相同的遗传基础和同一生活方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个集合。
而群落则是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18.原初演替:指在从未有过生物的裸地上开始的演替,有旱生演替和水生演替。
19.次生演替则是在原有生物群落被破坏后的地段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最后到达20.利用群落演替原理建造农业群落。
1、建立包括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混交群落。
2、模仿自然顶级的人工群落。
乔、灌、草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3、利用和仿照自然演替过程建造农业生态系统。
(在环境条件恶劣的地区,应重视一些藻类和草本植物的先锋作用。
待环境条件改善后,逐步引入树木以稳定和控制环境)21.协同进化:是指在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下,不同种生物间相关性状在进化中得以形成和加强的过程。
2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各种化学元素包括生命有机体搜必需的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生态系统内,乃至生物圈里,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再到环境,不断地进行着流动和循环,构成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依据其循环的范围和周期,可分为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
23.地质大循环:是指物质或元素经生物体的吸收作用,从环境进入生物有机体内,/然后生物有机体以死体、残体或排泄物形式将物质或元素返回环境,进入五大自然圈层的循环。
(五大自然圈层是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地址大循环具有范围大、周期长、影响面广等特点。
地质大循环几乎没有物质的输入与输出,是闭合式的循环。
24.生物小循环:是指环境中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回到环境后,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的循环过程。
生物小循环具有范围小、时间短、速度快等特点,是开放式的循环。
25.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1、水循环2、气体循环3、沉积物循环第三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交错带:在景观中不同斑块连接之处的交错区域为生态交错带。
在生物圈中,有1、城乡交错带2、干湿交错带3、农牧交错带4、水陆交错带5、群落交错带边缘效应:由于生态环境的过渡性,不同斑块间能量、物质、和信息交换频繁,生物种类繁多,生产力较高,称为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的利用:1、城郊农业2、基塘系统和滩涂养殖3、农户庭院经济(要会举例说明01.农林业生态系统(agroforestry)是指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农作物生产与林业和(或)畜牧业生产同时或交替地结合起来,使得土地总生产力得以提高的持续性土地经营系统。
2.农林业模式举例、农田立体模式举例拓展p81开始3.食物链(food chain):是指生物成员之间通过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所联系起来的链状结构。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本单元,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
一个复合农业模式通常具有3个不同的营养级: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还原者。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概念)①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②提高农副产品的利用率③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食物链加环类型(注意例子)(五)1、生产环:在原有食物链中加入一个或几个新的环节,能够将非经济产品转化为经济产品。
2、一般生产环(如秸秆、秕糠、饼粕、菜叶、草和部分粮食为饲料,生产供人类使用的肉、奶、蛋食品等);2、高效生产环(如在蜜源植物开花之际进行人工放蜂,利用蜜蜂特殊本领,生产价值高的产品如蜂蜜、蜂乳、蜂胶等)3、增益环:这一食物链环节,本身转化产品并不能直接为人类需求,而是加大了生产效益。
例如利用粪渣、垃圾、沼渣等有机废弃物养殖蚯蚓和蝇蛆,蚯蚓和蝇蛆对人类无直接利用价值,但是鸡等的优质蛋白饲料,可提高家禽的生长量和产蛋率。
4、减耗环: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环节或增大一个已有的环节,从而减少生产耗损,增加系统生产力。
例如,引入天敌。
5、复合环:指具有两种以上功能的环节。
沼气池6、加工环(加环特例):农副产品加工传统加工类型;多次加工型;农工商结合型4.食物链加环注意事项食物链加环并非越长越好(但越多越好),关键是要尽早从链条中获取更多的产品。
十分之一法则证明,链条越长,营养级层次越多,沿食物链损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而且太长、太复杂的食物链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许多技术与经济方面的困难。
●食物链加环要讲究综合效益。
不同食物链类型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方面的表现不同。
加环应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
5.食物链解列:为了减少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和人体,危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可采用食物链解列的方法,即在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富集达到一定程度时,使其与到达人类的食物链中断联系。
6.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食性环节称为营养级。
(后一营养级只能利用前一营养级约10%的能量。
7.食物链的类型1.捕食食物链——又叫草牧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再到草食动物、肉食动物,食物成员有自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趋势,这与捕食能力有关。
如青草→兔子→狐狸→老虎2.腐食食物链——又叫碎屑食物链,主要以死的有机体或生物排泄物为食物,通过腐烂、分解,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质的食物链。
一般从真菌、细菌和某些土壤动物开始。
如:植物残体→蚯蚓→鸡;植物残体→真菌3.寄生食物链——以寄生方式取食活的有机体而构成的食物链。
如:大豆→菟丝子;蛔虫→马4. 混合食物链稻草→ 牛(牛粪)→ 蚯蚓→ 鸡(鸡粪)→ 猪(猪粪)→ 鱼;稻→ 螟→ 赤眼蜂;菜(温棚)→ 鸡(鸡粪)→ 沼气(沼渣)→ 肥田8.食物网(food webs):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总是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