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专题
的社会工作教育如果从20212021算起,至今己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新成立初至1980年代中期,社会工作教育中断了36年。1980年代后期开始,社会工作教育在得到了恢复重建,特别是世纪之交以来,由于中共中央、的大力支持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教育得到了超常规的迅猛发展。2021年6月中共中央、发布的烟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1- 2021年》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六大人才队伍之一,可以预期,以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己任的社会工作教育在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本文将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背景、轨迹、现状及特点进行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其面临的新的挑战及机遇,以明确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前景。
一、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背景
首先,社会工作教育的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快速转型期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迫切需要。
弱势群体问题与社会快速转型密切联系。我国从1840年开始,进入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根据郑杭生教授的划分,社会转型大致可以划分为二大阶段:其中1840- 1949年,为社会慢速转型期;1949- 1978年,为社会中速转型期;1978年至今,为社会快速转型期。我国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政府的强有力的干预,社会弱势群体规模不大,社会弱势群体问题也不严重。1970年代末实施市场化改革以后,特别是到了90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这个问题才逐渐凸显,并日益严重。也是在这一背景下,弱势群体问题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我国快速转型期的弱势群体问题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是规模大。当前我国社会弱势人群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老人、儿童及残疾人,城乡贫困人口,失地农民,以及进城农民工、灾民等几类人,其总人日接近2亿。其二是社会性弱势群体问题突出。在社会快速转型期,由于社会支持网新旧交替等原因,无论是哪一类因素导致的弱势群体都存在着种种问题有待解决,这其中,社会性弱势群体问题更为突出。比如,由于劳动保障条件较差,近年来我国的生产事故数量及人员伤亡率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各地伤亡数百人的事故不时见诸媒体,各种生产事故有增无减。又比如,农民工在就业、居住、劳动保障、社会保障以及子女
就学等方面面临的种种歧视现象。其三是主要社会群体的弱势化,即普通工人、农民群体的弱势化,为数可观的主要群体成员工作、生活处境艰难;主要群体成员的弱势处境甚至影响到下一代,在当下,“穷一代”的问题成为一个影响长远的突出问题。
弱势群体问题涉及生存、发展等各个层面,它的存在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它不仅表明一个规模可观的人口群体的民生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而目更重要的是,弱势群体问题常常诱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的安全运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是快速转型期的重中之重。从西方的经验看,社会工作以帮助弱势群体为己任,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中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社会工作者的作用不可替代,因如此,在各方的努力下,社会工作教育在得到恢复重建与快速发展,以适应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迫切需要。
其次,民政部等政府职能部门从业人员专业化的需要成为推动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早在1983年,国家民政部就提出了重建民政教育体系的任务。1987年9月,由民政部召集知名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家,以及国家教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马甸举行社会工作教育论证会,确认了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据原国家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介绍,我国民政系统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约有45 3万,平均每人要为1000名重点民政对象提供服务,现有从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较低,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这种状况使民政部决心大力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1988年北京大学社会工作专业首次招生,就是与民政部合作进行的。
进入新世纪后,民政部将社会工作培训纳入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通过短期办班、以会代训、专题讲座、考察交流、派人攻读专业学位等方式开展了大规模、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广范围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5年来2021- 2021共培训12万人次。
再次,1990年代后期开始的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的改革直接促进了社会工作等应用学科专业的迅猛发展。
19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模式也开始酝酿重大变革,即从过去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平民教育模式”或“大众教育模式”转型。同时,这一时期的就业压力也非常沉重,高等教育于是也被当作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从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从过去每年招生规模极少超过100万,逐年大幅度上升,发
展到现在每年招生超过600万。
与计划经济时期直至1990年代中期以前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部掌握着从招生到就业的全部权力不同,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招生权力越来越下放给各高等学校,其中包括专业设置权。各学校用市场机制来调整专业招生,压缩冷门专业文史哲等、并增设新专业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的现象。在全国社区建设、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被普遍关注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被视为一个较好应付的专业而纷纷设立。
最后,政府治理方式的改革要求加快发展民间社会服务事业,间接促进了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属于“全能政府”,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实行全方位干预。当时我国的社会工作就呈现“政府包揽”的局面。自建国时始,政府在几十年时间内,不但为实际社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架构和体系,而目为当时社会中几乎所有福利和服务提供全额资金支持,更主动参与到具体的福利和服务实践中去,由作为政府代理人的“单位”来具体承办。这单的“单位”是一个类概念,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各种所有制性质企业、政府行政部门以及各类事业单位的总称,计划经济下的社会成员首先就是“单位人”。各种单位都需接受政府指令,也为政治稳定尽可能多地吸纳社会成员就业。除就业福利外,“政府统揽”还包括其它诸多内容,如为职工办理各种社会;承担职工的各种日常福利,如子女教育、退体人员养老和公共住房等,甚至职工家庭的婚丧嫁娶和柴米油盐等物品的供应也在其中各种形式的补贴;政府和单位出资帮助困难职工家庭,从生活救助到医疗、养老等服务无所不包。总体而言,计划经济下的政府和单位承担了社会福利和服务职能,是整个社会工作模式的关键环节。
自1980年以来,社会进入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过程中,决心改变自上而下的计划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包揽解决一切问题的“全能政府”,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日标。这一趋势必然导致民间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及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持续需求。
二、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轨迹及特点
一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轨迹
社会工作教育肇始于2021202130年代,在西方学界和团体的影响以及种经留学欧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