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的精度分析

合集下载

灰色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比较

灰色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比较

灰色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比较灰色预测和时间序列预测是常用的预测分析方法,它们在很多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比较这两个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场景,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它们。

一、灰色预测方法灰色预测方法是一种基于信息不完备的小样本预测方法,它可以在数据量较小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它的优点包括:1、适用范围广:灰色预测方法适用于各种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的短期和中长期预测,对于复杂多变的系统也有较好的适应性。

2、效果显著:灰色预测方法可以针对不平衡数据或缺少有效信息的数据进行预测,准确率较高,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3、计算简单:灰色预测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量小,对计算资源的要求较低。

但是,灰色预测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数据需求严格:灰色预测方法对数据要求较高,在数据量不充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预测偏差。

2、理论基础不足:灰色预测方法的理论体系相对较弱,缺乏统一的数学架构支撑。

3、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灰色预测方法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对于具有较强周期性的数据预测,其效果可能不太理想。

二、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是指将某一现象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所形成的数值序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序列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来预测未来的趋势。

它的优点有:1、适用性广泛: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数据,并可应用于多种时间序列模型,如ARIMA、ARCH、GARCH等。

2、模型复杂,预测精度高: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可使用多种复杂模型进行预测,模型优化后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预测结果。

3、预测稳定可靠:时间序列预测方法通常采用样本内和样本外检验来验证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但是,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也存在一些缺点:1、数据需求严格: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对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非常高,只有数据质量较高时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2、影响因素复杂:由于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某些时间序列的预测较为困难。

3、计算资源要求高: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涉及多个模型、参数和算法,因此需要更高的计算资源和算法优化,计算成本较高。

灰色系统预测方法介绍

灰色系统预测方法介绍

指 标 p越 大 越 好 , p越 大 , 表 明 残 差 与 残 差 平 均 值 之 差 小 于 给 定 值 0.67451的 点 较 多 , 即 拟 合 值 ( 或 预 测 值 ) 分 布 比 较 均 匀 . 按 C , p两 个 指 标 , 可 综 合 评 定 预 测 模 型 的 精 度 . 模 型 的 精 度 由 后 验 差 和 小 误 差 概 率 共 同 刻 划 .一 般 地 ,将 模 型 的 精 度 分 为 四 级 , 见 表 2-1
设X 0 = { X 0 (1), X 0 (2),⋯ , X 0 ( n)} 为参考序列, 其它序列, 则X 0与X 1的关联系数为 :
X i = { X i (1), X i (2),⋯ , X i ( n)} , i = 1, 2,⋯ , m为
ε ij =
min X 0 ( j ) − X i ( j ) + ρ max max X 0 ( j ) − X i ( j )
1 ε i = ∑ ε ij n j =1
n
(2 − 39)
(0) (0) (0) (0) 设原始数据序列X 0 = { x0 (1), x0 (2),⋯ , x0 ( n)} 为
参考序列, 用m种灰色建模方法所得模型值分别为 ˆ X (0) = { x (0) (1), x (0) (2),⋯ , x (0) ( n)} , i = 1, 2,⋯ , m .求出该
表2 − 1 精度检验等级参照表
模型精度等级 均方差比值 均方差比值C 1级(好) 级 2级(合格) 级 合格) 3级(勉强) 级 勉强) C<=0.35 0.35<C<=0.5 0.5<C<=0.65 小误差概率p 小误差概率 0.95<=p 0.80<=p<0.95 0.70<=p<0.80 P<0.70

数学建模灰色预测法

数学建模灰色预测法

i1,2,...n,
回总目录 回本章2目9 录
在建立模型后,还必须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其 检验标准见表1。
表1 精度检验等级参照表
2021/10/10
30
(2)关联度检验
根据前面所述关联度的计算方法算出 Xˆ 0i
与原始序列 X0i的关联系数,然后计算出关联
度,根据经验,当ρ=0.5时,关联度大于0.6便 满意了。
28
二、模型检验 灰色预测检验一般有残差检验、关联度检
验和后验差检验。 (1)残差检验
按预测模型计算 Xˆ 1i, 并将Xˆ 1i 累减生成 Xˆ0i, 然后计算原始序列X0i 与 Xˆ 0i的绝对误差序列及相
对误差序列。
0iX 0iX ˆ0i i1,2,...n,
2021/10/10
iX 00ii10% 0
回总目录 回本章1目4 录
Ø累减 将原始序列前后两个数据相减得到累减生成列
• 累减是累加的逆运算,累减可将累加生成 列 还原为非生成列,在建模中获得增量信息。 一次累减的公式为:
X 1 k X 0 k X 0 k 1
2021/10/10
回总目录 回本章1目5 录
三、关联度
关联度分析是分析系统中各因素关联程度 的方法,在计算关联度之前需先计算关联系数。
X ˆ(0 )(k ) X ˆ(1 )(k ) X ˆ(1 )(k 1 )
2021/10/10
27
由灰色预测方法原理, - a 主要控制系统发展态
势的 大小,即反映预测的发展态势,被称为发展系数;
μ 的大小反映了数据变化的关系,被称为灰色作用量,
其中:
①当- a < 0.3 时, GM(1 ,1) 模型可用于中长期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模型(Grey Model,GM)一:解决的关键问题 (所谓灰色系统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灰色系统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对信息不完备的系统,通过已知信息来研究和预测未知领域从而达到了解整个系统的目的)灰色系统模型作为一种预测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控制,经济管理,社会系统等众多领域。

二:GM(1,1)模型(一):对原始序列累加处理一次累加生产序列②(即1-AGO序列),表示为其中,一次累加序列(1)X 的第k 项由原序列的前k 项和产生,即: 由(1)X 的相邻项平均得到(1)X 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1)z ,表示为:根据上述序列,有灰色系统模型GM(1,1)的基本形式:(二)构造GM(1,1)模型方程组的矩阵形式,并求解参数 GM(1,1)模型的微分方程基本形式:(三)求的时间响应序列,累减得到原序列的预测值(四)模型检验残差的均值、方差分别为:21S C S 称为均方差比值,对于给定的00C ,当0C C 时,称模型为均方差比合格模型;1(()0.6745)p p k S 称为小误差概率,对于给定的00P ,当0P P 时,称模型为小误差概率合格模型。

一般均方差比值C 越小越好(因为C 小说明S 小,1S 大,即残差方差小,原始数据方差大,说明残差比较集中,摆动幅度小,原始数据比较分散,摆动幅度大,所以模拟效果好,要求2S 与1S 相比尽可能小),以及小误差概率p 越大越好,给定000,,,C p 的一组取值,就确定了检验模型模拟精度的一个等级,常用的精度等级见表1。

软件DPS 的分析结果也提供了C 、p 的检验结果。

(五)残差修正模型(六)建立新陈代谢GM(1,1)进行动态预测在实际建模过程中,原始数据序列的数据不一定全部用来建模。

我们在原始数据序列中取出一部分数据,就可以建立一个模型。

一般说来,取不同的数据,建立的模型也不一样,即使都建立同类的GM(1,1)模型,选择不同的数据,参数a,b的值也不一样。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

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是就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 所谓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箱系统之间的过渡系统,其具体的含义是:如果某一系统的全部信息已知为白色系统,全部信息未知为黑箱系统,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那么这一系统就是灰箱系统. 一般地说,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 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灰色预测模型只需要较少的观测数据即可,这和时间序列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需要较多数据的统计模型不一样. 因此,对于只有少量观测数据的项目来说,灰色预测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一、GM(1,1)模型灰色系统理论是邓聚龙教授在1981年提出来的,是一种对含有不确定因素系统进行预测的方法. 通过鉴别系统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异程度,进行关联分析,并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来寻找系统的变化规律,生成较强规律性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微分方程模型,从而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灰色预测模型是关于数列预测的一个变量、一阶微分的GM(1,1)模型.GM(1,1)模型是基于灰色系统的理论思想,将离散变量连续化,用微分方程代替差分方程,按时间累加后所形成的新的时间序列呈现的规律可用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来逼近,用生成数序列代替原始时间序列,弱化原始时间序列的随机性,这样可以对变化过程作较长时间的描述,进而建立微分方程形式的模型. 其建模的实质是建立微分方程的系数,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通过灰色微分方程可以建立抽象系统的发展模型. 经证明,经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逼近所揭示的原始时间数列呈指数变化规律时,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预测将是非常成功的.1.1 GM(1,1)模型的建立灰色理论认为一切随机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段上变化的灰色量及灰色过程. 数据处理不去寻找其统计规律和概率分布, 而是对原始数据作一定处理后, 使其成为有规律的时间序列数据, 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GM(1,1)模型是指一阶,一个变量的微分方案预测模型,是一阶单序列的线性动态模型,用于时间序列预测的离散形式的微分方程模型.设时间序列()0X有n 个观察值,()()()()()()(){}00001,2,,Xx x x n =,为了使其成为有规律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其作一次累加生成运算,即令()()()()101tn xt x n ==∑从而得到新的生成数列()1X,()()()()()()(){}11111,2,,Xx x x n =,新的生成数列()1X 一般近似地服从指数规律. 则生成的离散形式的微分方程具体的形式为dxax u dt+= 即表示变量对于时间的一阶微分方程是连续的. 求解上述微分方程,解为当t =1时,()(1)x t x =,即(1)c x a=-,则可根据上述公式得到离散形式微分方程的具体形式为 ()()()11a t u u x t x e a a --⎛⎫=-+ ⎪⎝⎭其中,ax 项中的x 为dxdt的背景值,也称初始值;a ,u 是待识别的灰色参数,a 为发展系数,反映x 的发展趋势;u 为灰色作用量,反映数据间的变化关系.按白化导数定义有0()()lim t dx x t t x t dt t→+-= 显然,当时间密化值定义为1时,当1t →时,则上式可记为1lim(()())t dxx t t x t dt→=+- 这表明dxdt是一次累减生成的,因此该式可以改写为 (1)(1)(1)()dxx t x t dt=+- 当t 足够小时,变量x 从()x t 到()x t t +是不会出现突变的,所以取()x t 与()x t t +的平均值作为当t 足够小时的背景值,即(1)(1)(1)1()(1)2xx t x t ⎡⎤=++⎣⎦将其值带入式子,整理得 (0)(1)(1)1(1)()(1)2x t a x t x t u ⎡⎤+=-+++⎣⎦ 由其离散形式可得到如下矩阵:(1)(1)(0)(1)(1)(0)(0)(1)(1)1(1)(2)2(2)1(2)(3)(3)2()1(1)()2x x x x x x a u x n x n x n ⎛⎫⎡⎤-+ ⎪⎣⎦⎛⎫ ⎪ ⎪ ⎪⎡⎤-+ ⎪⎣⎦ ⎪=+ ⎪ ⎪ ⎪⎪ ⎪⎝⎭ ⎪⎡⎤--+ ⎪⎣⎦⎝⎭令 (0)(0)(0)(2),(3),,()TY x x x n ⎡⎤=⎣⎦(1)(1)(1)(1)(1)(1)11(1)(2)211(2)(3)21(1)()12x x x x B x n x n ⎛⎫⎡⎤-+ ⎪⎣⎦ ⎪⎪⎡⎤-+⎣⎦ ⎪= ⎪ ⎪ ⎪⎡⎤--+ ⎪⎣⎦⎝⎭()Ta u α=称Y 为数据向量,B 为数据矩阵,α为参数向量. 则上式可简化为线性模型:Y B α=由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得()1T T a B B B Y uα-⎛⎫== ⎪⎝⎭上式即为GM(1,1)参数,a u 的矩阵辨识算式,式中()1TT B B B Y -事实上是数据矩阵B 的广义逆矩阵.将求得的a ,u 值代入微分方程的解式,则()1(1)()((1))a t u ux t x e a a--=-+其中,上式是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函数形式,将它离散化得(1)(0)(1)ˆ()(1)a t u u xt x e a a --⎛⎫=-+ ⎪⎝⎭ 对序列()()1ˆxt 再作累减生成可进行预测. 即()(0)(1)(1)(0)(1)ˆˆˆ()()(1)(1)1a a t xt x t x t u x e ea --=--⎛⎫=-- ⎪⎝⎭ 上式便是GM(1,1)模型的预测的具体计算式. 或对()atux t cea-=+求导还原得 (0)(0)(1)ˆ()((1))a t uxt a x e a--=-- 1.2 GM(1,1)模型的检验GM(1,1)模型的检验包括残差检验、关联度检验、后验差检验三种形式.每种检验对应不同功能:残差检验属于算术检验,对模型值和实际值的误差进行逐点检验;关联度检验属于几何检验范围,通过考察模型曲线与建模序列曲线的几何相似程度进行检验,关联度越大模型越好;后验差检验属于统计检验,对残差分布的统计特性进行检验,衡量灰色模型的精度. ➢ 残差检验残差大小检验,即对模型值和实际值的残差进行逐点检验. 设模拟值的残差序列为(0)()e t ,则(0)(0)(0)ˆ()()()e t x t xt =- 令()t ε为残差相对值,即残差百分比为(0)(0)(0)ˆ()()()%()x t xt t x t ε⎡⎤-=⎢⎥⎣⎦令∆为平均残差,11()nt t n ε=∆=∑.设残差的方差为22S ,则[]22211()n t S e t e n ==-∑. 故后验差比例C 为21/C S S =,误差频率P 为{}1()0.6745P P e t e S =-<.对于,C P 检验指标如下表:检验指标好合格勉强不合格P >0.95 >0.80 >0.70 <0.70 C <0.35 <0.50 <0.65 >0.65表 1 灰色预测精确度检验等级标准一般要求()20%t ε<,最好是()10%t ε<,符合要求.➢ 关联度检验关联度是用来定量描述各变化过程之间的差别. 关联系数越大,说明预测值和实际值越接近.设 {}(0)(0)(0)(0)ˆˆˆˆ()(1),(2),,()Xt xx x n =⋯ {}(0)(0)(0)(0)()(1),(2),,()X t x x x n =⋯序列关联系数定义为(){}{}{}(0)(0)(0)(0)(0)(0)(0)(0)ˆˆmin ()()max ()(),0ˆˆ()()max ()()1,0x t x t x t x t t t x t x t x t x t t σξσ⎧-+-⎪≠⎪=⎨-+-⎪=⎪⎩ 式中,(0)(0)ˆ()()xt x t -为第t 个点(0)x 和(0)ˆx 的绝对误差,()t ξ为第t 个数据的关联系数,ρ称为分辨率,即取定的最大差百分比,0ρ<<1,一般取0.5ρ=.(0)()x t 和(0)ˆ()xt 的关联度为()11nt r t n ξ==∑精度等级 关联度均方差比值小误差概率好(1级) 0.90≥ 0.35≤ 0.95≥ 合格(2级) 0.80≥ 0.50≤ 0.80≥ 勉强(3级) 0.70≥ 0.65≤ 0.70≥ 不合格(4级)0.70< 0.65>0.70<表 2 精度检验等级关联度大于60%便满意了,原始数据与预测数据关联度越大,模型越好.➢ 后验差检验后验差检验,即对残差分布的统计特性进行检验. 检验步骤如下:1、计算原始时间数列(){}0(0)(0)(0)(1),(2),,()Xx x x n =的均值和方差()2(0)(0)2(0)11111(),()n n t t xx t S x t x n n ====-∑∑ 2、计算残差数列{}(0)(0)(0)(0)(1),(2),,()ee e e n =的均值e 和方差22s()2(0)2(0)21111(),()n n t t e e t S e t e n n ====-∑∑其中(0)(0)(0)ˆ()()(),1,2,,e t x t xt t n =-=为残差数列.3、计算后验差比值21C S S =4、计算小误差频率{}(0)1()0.6745P P e t e S =-<令0S =0.67451S ,(0)()|()|t e t e ∆=-,即{}0()P P t S =∆<.若对给定的00C >,当0C C <时,称模型为方差比合格模型;若对给定的00P >,当0P P >时,称模型为小残差概率合格模型.>0.95 <0.35 优 >0.80 <0.5 合格 >0.70 <0.65 勉强合格 <0.70>0.65不合格表 3 后验差检验判别参照表1.3 残差GM(1,1)模型当原始数据序列(0)X建立的GM(1,1)模型检验不合格时,可以用GM(1,1)残差模型来修正. 如果原始序列建立的GM(1,1)模型不够精确,也可以用GM(1,1)残差模型来提高精度.若用原始序列(0)X建立的GM(1,1)模型(1)(0)ˆ(1)[(1)]at u uxt x e a a-+=-+ 可获得生成序列(1)X 的预测值,定义残差序列(0)(1)(1)ˆ()()()e k x k x k =-. 若取k=t , t+1, …, n ,则对应的残差序列为{}(0)(0)(0)(0)()(1),(2),,()e k e e e n =计算其生成序列(1)()e k ,并据此建立相应的GM(1,1)模型(1)(0)ˆ(1)[(1)]e a k e ee eu u et e e a a -+=-+ 得修正模型(1)(0)(0)(1)(1)()()(1)e a k ak e e e u u u x t x e k t a e e a a a δ--⎡⎤⎡⎤+=-++---⎢⎥⎢⎥⎣⎦⎣⎦其中1()0k tk t k t δ≥⎧-=⎨≤⎩为修正参数.应用此模型时要考虑:1、一般不是使用全部残差数据来建立模型,而只是利用了部分残差.2、修正模型所代表的是差分微分方程,其修正作用与()k t δ-中的t 的取值有关.1.4 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定理:当GM(1,1)发展系数||2a ≥时,GM(1,1)模型没有意义.我们通过原始序列()0i X 与模拟序列()0ˆiX 进行误差分析,随着发展系数的增大,模拟误差迅速增加. 当发展系数0.3a -≤时,模拟精度可以达到98%以上;发展系数0.5a -≤时,模拟精度可以达到95%以上;发展系数1a ->时,模拟精度低于70%;发展系数 1.5a ->时,模拟精度低于50%. 进一步对预测误差进行考虑,当发展系数0.3a -<时,1步预测精度在98%以上,2步和5步预测精度都在90%以上,10步预测精度亦高于80%;当发展系数0.8a ->时,1步预测精度已低于70%.通过以上分析,可得下述结论:1、当0.3a -<时,GM(1,1)可用于中长期预测;2、当0.30.5a <-≤时,GM(1,1)可用于短期预测,中长期预测慎用;3、当0.50.8a <-≤时,GM(1,1)作短期预测应十分谨慎;4、当0.81a <-≤时,应采用残差修正GM(1,1)模型;5、当1a ->时,不宜采用GM(1,1)模型.1.5 GM(1,1)模型实例分析例:则该学生成绩时间序列如下:()()(0)(0)(0)(0)(0)(1),(2),(3),(4)79,74.825,74.29,76.98X x x x x ==对(0)X作一次累加后的数列为()()(1)(1)(1)(1)(1)(1),(2),(3),(4)79,153.825,228.115,305.095X x x x x ==对(1)X做紧邻均值生成. 令(1)(1)(1)()0.5()0.5(1)Z k x k x k =+-,得()()(1)(1)(1)(1)(2),(3),(4)116.4125,151.47,150.1925Z z z z ==则数据矩阵B 及数据向量Y 为(1)(1)(1)(2)1116.41251(3)1151.471(4)1150.19251z B z z ⎡⎤--⎡⎤⎢⎥⎢⎥=-=-⎢⎥⎢⎥⎢⎥⎢⎥--⎣⎦⎣⎦,(0)(0)(0)(2)74.825(3)74.29(4)76.98x Y x x ⎡⎤⎡⎤⎢⎥⎢⎥==⎢⎥⎢⎥⎢⎥⎢⎥⎣⎦⎣⎦ 对参数列ˆ[,]Taa b =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得 176.61ˆ()[,]0.0144T T T T a B B B Y B Y a u -⎡⎤====⎢⎥-⎣⎦即 0.0144a =-,76.61u = 则GM(1,1)模型为()()110.014476.61dx x dt-= 时间响应式为(1)0.0144ˆ(1)5399.13895320.1389xk e -+=- 当1k =时,我们取(1)(0)(0)ˆˆ(1)(1)(0)79xx x === 还原求出(0)X的模拟值. 由(0)(1)(1)ˆˆˆ()()(1)Xk x k x k =--,取2,3,4k =,得 ()()(0)(0)(0)(0)(0)ˆˆˆˆˆ(1),(2),(3),(4)79,74.281,74.3584,76.4513xx x x x == 通过预测,得到实际值与预测值如下表:实际值 预测值 相对误差()k ε 第一学期79 79 0 第二学期 74.825 74.2810 0.73% 第三学期 74.29 74.3584 0.0921% 第四学期76.9876.45130.7051%表 4 四学期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误差表因为()10%k ε<,那就可得学生的预测值,与现实值进行比较得出该模型精度较高,可进行预测和预报.我们对学生未来两个学期(也就是第五、六个学期)的成绩进行预测,分别为77.5602分和78.6851分.例:某大型企业1999年至2004年的产品销售额如下表,试建立GM(1,1)预测模型,并预测2005年的产品销售额。

灰色预测模型介绍.

灰色预测模型介绍.

数学模型与数学实验数课程报告题目:灰色预测模型介绍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二0一一年六月1. 模型功能介绍预测模型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公式为Y=a+b。

一元非线性回归模型:Y=a+blx+b2x2+…+bmxm。

式中:y为预测值;x为自变量的取值;a,b1,b2……bm为回归系数。

当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是直线上升或下降时,可采用一元线性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当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呈曲线上升或下降时,可采用一元非线性预测模型中的y=a+b1x+b2x2+…+bmxm这个预测模型。

当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关系呈上升一下降一再上升一再下降这种重复关系时,可采用一元线性预测模型中的Y=a+bx这个模型来预测。

其中我要在这里介绍灰色预测模型。

灰色预测是就灰色系统所做的预测,灰色系统(Grey System)理论[]1是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20世纪8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兼备软硬科学特性的新理论[95]96]。

所谓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和黑箱系统之间的过渡系统,其具体的含义是:如果某一系统的全部信息已知为白色系统,全部信息未知为黑箱系统,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那么这一系统就是灰色系统。

一般地说,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灰色系统。

例如物价系统,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但已知的却不多,因此对物价这一灰色系统的预测可以用灰色预测方法。

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对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定信息的系统进行预测,就是对在一定方位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的预测。

尽管过程中所显示的现象是随机的、杂乱无章的,但毕竟是有序的、有界的,因此这一数据集合具备潜在的规律,灰色预测就是利用这种规律建立灰色模型对灰色系统进行预测。

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公理1:差异信息原理。

“差异”是信息,凡信息必有差异。

公理2:解的非唯一性原理。

信息不完全,不明确地解是非唯一的。

公理3:最少信息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最少信息”。

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预测模型优化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预测模型优化研究

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预测模型优化研究本文将介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预测模型优化研究。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概念。

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特殊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复杂系统中的变化趋势。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些现象看作是由“灰色”部分和“白色”部分组成的,其中灰色部分指那些数据量较少或者不够稳定的部分,白色部分则是指那些数据量较大或者较为稳定的部分。

通过对灰色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系列的未来趋势,从而帮助我们制定更好的决策。

然而,灰色预测模型也有其局限性。

它需要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确定模型参数,而这往往是一项非常困难的任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考虑将遗传算法引入到灰色预测模型中。

遗传算法是一种优化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个体的基因进行变异、重组等操作来不断优化个体适应度,从而进化出更优秀的个体。

在灰色预测模型中,我们可以把个体看作是一组模型参数,通过遗传算法优化这些参数,从而得到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灰色预测模型的参数设置为个体基因。

在遗传算法中,我们首先随机生成一些初始个体,然后对每个个体进行交叉、变异等操作,从而获得新的个体。

我们按照个体适应度对它们进行排序,选取适应度最好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父代,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获得满意的预测结果为止。

实验结果表明,将遗传算法引入到灰色预测模型中可以显著提高预测准确率。

例如,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股票市场预测中。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初始的灰色预测模型,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

在测试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得到比传统灰色预测模型更准确的预测结果。

综上所述,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预测模型可以显著提高预测准确率,为决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对于某些复杂系统,很难确定合适的模型参数。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结合其他算法,以寻求更好的灰色预测模型优化方法。

时序预测中的灰色模型介绍(十)

时序预测中的灰色模型介绍(十)

时序预测中的灰色模型介绍时序预测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数据趋势。

而在时序预测中,灰色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模型之一。

本文将介绍灰色模型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灰色模型的基本原理灰色系统理论最早由中国科学家陈裕昌教授提出,它是一种用于处理少量数据和缺乏信息的系统分析方法。

灰色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灰色预测等处理,来实现对未来时序数据的预测。

灰色模型的关键在于建立数据的灰色关联度,通过对数据进行加权处理,将不规则的数据变为规则的规整数据,进而实现对未来数据的预测。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于单变量时序数据的预测,还可以用于多变量时序数据的预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用范围。

二、灰色模型的应用范围灰色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领域:灰色模型可以用于对经济指标的预测,如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指数、失业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预测,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

2. 工业领域:灰色模型可以用于对工业生产数据的预测,如原材料价格、产量、需求量等。

这对于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库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 环境领域:灰色模型可以用于对环境数据的预测,如空气质量、水质数据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预测,可以帮助政府和环保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环境。

4. 医疗领域:灰色模型可以用于对医疗数据的预测,如疾病发病率、病人数量、医疗资源需求等。

这对于医院和卫生部门的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三、灰色模型的优缺点灰色模型作为一种时序预测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 适用范围广:灰色模型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时序数据,包括线性和非线性数据,适用范围广泛。

2. 数据要求低:灰色模型对数据的要求相对较低,对于缺乏信息或者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也可以进行预测。

3. 预测精度高:灰色模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取得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于短期和中期的预测效果较好。

关于“灰色预测模型”讲解

关于“灰色预测模型”讲解
与集成学习融合
集成学习可以通过组合多个基模型的预测结果来提高整体 预测性能。可以将灰色预测模型作为基模型之一,与其他 预测方法一起构建集成学习模型。
与模糊逻辑融合
模糊逻辑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问题,可以与灰色预 测模型相结合,提高模型在处理不确定信息时的预测性能 。
THANKS
感谢观看
灰色差分方程
灰色预测模型的核心是建立灰色差分方程,通过对原始数据序列进行累加或累减 生成,构造出具有指数规律的数据序列,进而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适用范围及优势
适用范围
小样本建模
适应性强
预测精度高
灰色预测模型适用于数据量较 少、信息不完全、具有不确定 性和动态性的系统。它可以在 数据序列较短、波动较大、趋 势不明显的情况下,进行有效 的预测和分析。
04
灰色预测模型检验与评 估
残差检验法
01
02
03
残差计算
通过比较实际值与预测值 之间的差异,计算残差序 列。
残差分析
对残差序列进行统计分析 ,包括计算均值、方差等 指标,以评估模型的预测 精度。
残差图
绘制实际值与预测值的散 点图,以及残差序列的折 线图,直观展示模型的拟 合效果。
后验差检验法
金融市场分析
灰色预测模型可以用于分析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和 趋势,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3
物价水平预测
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物价水平进行短期和长 期预测,为政府制定物价调控政策提供依据。
社会领域应用案例
人口数量预测
通过收集历史人口数据,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可以对未来人 口数量进行预测,为政府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参考。
关于“灰色预测模型 ”讲解

灰度预测模型详解举例分析

灰度预测模型详解举例分析

灰色系统预测重点内容: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黑箱方法的区别,灰色系统预测GM (1,1)模型,GM(1,N)模型,灰色系统模型的检验,应用举例。

1灰色系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动态1982邓聚龙发表第一篇中文论文《灰色控制系统》标志着灰色系统这一学科诞生。

1985灰色系统研究会成立,灰色系统相关研究发展迅速。

1989海洋出版社出版英文版《灰色系统论文集》,同年,英文版国际刊物《灰色系统》杂志正式创刊。

目前,国际、国内200多种期刊发表灰色系统论文,许多国际会议把灰色系统列为讨论专题。

国际著名检索已检索我国学者的灰色系统论著500多次。

灰色系统理论已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工业、农业、社会、经济、能源、地质、石油等众多科学领域,成功地解决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大量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果。

2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2.1灰色系统的基本概念我们将信息完全明确的系统称为白色系统,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黑色系统,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

系统信息不完全的情况有以下四种:1.元素信息不完全2.结构信息不完全3.边界信息不完全4.运行行为信息不完全2.2灰色系统与模糊数学、黑箱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对系统内涵与外延处理态度不同;研究对象内涵与外延的性质不同。

灰色系统着重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的对象,模糊数学着重外延不明确、内涵明确的对象。

“黑箱”方法着重系统外部行为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因果关系的两户方法,使扬外延而弃内涵的处理方法,而灰色系统方法是外延内涵均注重的方法。

2.3灰色系统的基本原理 公理1:差异信息原理。

“差异”是信息,凡信息必有差异。

公理2:解的非唯一性原理。

信息不完全,不明确地解是非唯一的。

公理3:最少信息原理。

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是充分开发利用已有的“最少信息”。

公理4:认知根据原理。

信息是认知的根据。

公理5:新信息优先原理。

新信息对认知的作用大于老信息。

预测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预测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 定义
xd (1)
为GM(1,1)模型dt
a
x(1)
b
x (0) (k) az (1) (k) b
的白化方程,也叫影子方程。
其时间响应函数为
x x e (1) (t) ( (1) (1) b ) at b
a
a
由此得到GM(1,1)的时间响应序列
xˆ x e (1) (k 1) ( (0) (1) b ) ak b
k2
2
1 s sˆ
111502 11430.5 0.997 0.90
1 s sˆ sˆ s 111502 11430.5 71.5
关联度为一级。
计算均方差比 C
x
1 4
4 k 1
x(k)
31151.5, S12
1 4
4
(x(k)
k 1
x)2
37252465, S1
6103.48
m xm
n
jj
x
2 j
j1
interaction(交叉): y 0 1 x1 m xm jk x j xk
1 jk m
quadratic(完全二次): y 0 1 x1 m xm jk x j xk
1 j,k m
灰色系统分析方法
一、灰色系统相关背景
• 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 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 确定性问题的新方法。灰色系统理论以 “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小 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为研究 对象,主要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 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 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 监控。灰色系统模型对实验观测数据没有 什么特殊的要求和限制,因此应用领域十 分宽广。

灰色GM(1,N)预测模型编程实现及应用检验

灰色GM(1,N)预测模型编程实现及应用检验

实用第一f智慧密集■BBaSEIEieSI3l3BBI3SeSBI3BBEIISBBBI3BI9@SI3eSI3aiSieEISeBI3ei3iaEIBBeBI3BaEIEII3SS@ieEl®灰色GM(1,N)预测模型编程实现及应用检验王成(江苏省阜宁县东沟病虫测报站,江苏盐城224400)摘要:灰色GM(1,N)预测模型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等诸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为推广使用该预测模型,依据邓聚龙教授的灰色理论,使用VC++编程实现GM(1,N)预测模型,实现了多个预测因子和多个关联因子同时进行分析,提高了使用效率,择优选择算法提高了分析精度。

使用参考文献中的数据和模拟数据,对系统预测模型正确性和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

关键词:灰色系统;GM(1,N)模型;VC编程;多关联因子1概述在对社会、经济、农业、工业控制等灰色数据领域进行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建模、预测、决策和控制。

根据邓聚龙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灰色理论,其典型的灰色预测模型(GREY MODEL)是GM (1,1)模型和GM(1,N)模型。

而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对一个因子(研究对象)的研究会要考虑其他多个关联因子。

女口:农业领域中病虫害发生会与病虫害基数、雨量、日照、气温、耕作制度等密切相关。

因此灰色GM (1,N)模型的应用显得更加广泛。

假设研究对象是在一定范围分布的灰色量,同时其数据序列或经累加(AGO)生成后的数据序列是呈线性 分布的,或者在线性范围内是收敛的,对于单个变量,用GM(1,1)模型构建一阶微分方程,多个变量时使用GM(1,N)模型构建多阶一次微分方程。

通过现有数据序列,经过矩阵构造、矩阵计算等方法,求解各变量因子的参数,并将数据序列和参数带回到微分方程,得出模型计算值后,再通过累减(IAGO)生成还原数值,经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模型预测值的精度。

这就是GM(1,N)模型。

2GM(1,N)模型假设「一为系统预测的个数据序列(子因子),上标用(0)表示原始值,用(1)表示1次累加值。

灰色预测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

灰色预测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

偏残差灰色预测模型的优化
1 2 3
偏残差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原始数据序列的偏残差进行修正,提高灰 色预测模型的精度。
优化方法一
考虑非等间距序列:在偏残差灰色预测模型中考 虑非等间距序列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原始 数据的变化规律。
优化方法二
引入非线性函数:在偏残差灰色预测模型中引入 非线性函数,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原始数据序列的 变化规律。
05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灰色预测模型在处理具有不完整、不确定信息的问题上具有优势,能够克服数据量 小、信息不完全等限制。
通过引入优化方法,灰色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稳定性和泛化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 显著提升。
灰色预测模型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经济、环境、医学等,为相关领 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优化
01
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对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优化。
02
优化方法一
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根据历史数据选择合适的网络结构,可以提高灰
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泛化能力。
03
优化方法二
采用集成学习算法:将多个灰色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集成,可
以提高预测精度。
灰色预测模型与其他模型的组合研究
01
02
03
集成学习
将灰色预测模型与其他预 测模型进行集成,通过集 结多个模型的优点,提高 预测精度。
混合模型
将灰色预测模型与其他模 型进行混合,以充分利用 各种模型的优势,提高预 测性能。
多模型融合
将多个灰色预测模型进行 融合,通过综合多个模型 的预测结果,提高预测精 度。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灰色预测模型研究

灰色预测总结

灰色预测总结

灰色系统建模灰色系统理论在建模中的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在建模中被广泛用来处理数据。

与插值拟合相比,利用灰色模型处理数据不仅对数据没有很强的限制,而且精度更高,计算更简便。

常用的灰色系统生成方式有: 累加生成,累减生成,均值生成,级比生成等,下面对这几种生成做简单介绍. 累加生成:(0)(0)(0)(0)(0)(1)(1)(1)(1)(1)(1)(0)[(1),(2),,()],,[(1),(2),,()],:x x x x x n x x x x x n x x ==令为原始序列,记生成数为如果与之间满足如下关系(1)(0)1()();1,2,,(21)ki x k x i k n===-∑,1AGO -一次累加生成则称为记为累加生成在灰色系统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能使任意非负数列,摆动的或非摆动的,转化为非减的的,递增的数列.累减生成:累减生成,即对数列求相邻两数据的差,累减生成是累加生成的逆运算,常简记为IAGO(Inver se Accumulated Generating Operation), 累减生成可将累加生成还原为非生成数列,在建模过程中用来获得增量信息,其运算符号为∆.()()(),,:r r i x r x i ∆令为次生成数列对作次累减生成记为其基本关系式为(0)()()(1)()(0)()(0)()(2)()(1)()(1)()()()(1)()(1)()[()]()[()][()][(1)][()][()][(1)](25)[()][()][(1)]r r r r r r r r i r i r i r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x k --∆=∆=∆-∆-∆=∆-∆--∆=∆-∆-(0)(1)(),(0)0,;(0)1(0)11.i k k i k k i ∆∆-∆--式中为次累减即无累减为1次累减,即与时刻两个零次累减量求差,为次累减,即与时刻两个次累减量求差(25):-从式还可得到以下关系(1)()(0)()(0)()()()1(1)(1)11(1)[()][()][(1)]()(1)(26)()()()r r r r r kk r r i i r x k x k x k x k x k x i x i xk ---==-∆=∆-∆-=---=-=∑∑(2)()(1)()(1)()(1)(1)1(2)(2)11(2)[()][()][(1)]()(1)(27)()()()r r r r r kk r r i i r x k x k x k x k x k x i x i x k -----==-∆=∆-∆-=---=-=∑∑:同理可得()()()[()]()(28)i r r i x k xk -∆=-()()(0)[()]()(29)r r x k x k ∆=-(29),,.,,.:1,r r r -=从式可以看出对次生成数列作次累减即还原为非生成数列事实上累加中包含着累减累减中包含着累加比如时有1(1)(0)(0)(0)11(1)(0)()()()()(1)()(210)k k i i x k x i x i x k x k x k -====+=---∑∑(0)(1)(1)()()(1)x k x k x k =--进一步有(1)()()()()(1)(211)r r r x k x k x k -=---.均值生成分为邻均值生成与非邻均值生成两种 σρ级比生成是一种常用的填补序列端点空穴的方法.对数列端点值的生成,我们无法采用均值生成填补空缺,只能采用级比生级比生成.成是级比级比生(k 成在建模中可以获得较好的灰)与光滑比(k)生成指数律.的总称.(0)(0)(0)(0)[(1),(2),,()],(),(),X x x x n K k σρ=设序列为原始序列称为级比为光滑比其表达式为(0)(0)(0)(1)()()/(1)()()/(1)(212)k x k x k k x k x k σρ=-=--(0)(0)(0)(0)(0)(0)(0)[(1),(2),,(1),()],(1)(1),()(),(1)()X x x n n x n x n x x n ϕϕϕϕ=-设为端点是空穴的序列若用右邻的级比生成用的左邻级比生成则称和为级比生成GM(1.1)模型建模机理 GM(1.1)原理步骤 原始数列:{}(0)(0)(0)(0)(1),(2),,()X x x x n =对(0)X 进行一次累加,得到新数列:{}(1)(1)(1)(1)(1),(2),,()X x x x n =(1),()()ki xk x i ==∑其中于是(0)()x k 的GM (1.1)白化形式的微分方程为: (1)(1)(216)dx ax u dt+=- 其中,a,u 为待定系数,将(2-16)式离散化,即得:(1)(1)(1)((1))((1))(217)x k az x k u∆+++=-其中,(1)(1)((1))x k ∆+为(1)x 在(k+1)时刻的背景值 因为:(1)(1)(1)(1)(0)((1))(1)()(1)(218)x k x k x k x k ∆+=+-=+-(1)(1)(1)1(1)((1)())(219)2z k x k x k +=++-将(2-18),(2-19)式代入(2-17)式,得(0)(1)(1)1(1)[(()(1))](220)2x k a x k x k u+=-+++-将(2-20)(1)(1)(0)(1)(1)(0)(0)(1)(1)1((1)(2))12(2)1((2)(3))1(3)(221)2()1((1)())12x x x x x x x n x n x n ⎡⎤-+⎢⎥⎡⎤⎢⎥⎢⎥⎢⎥-+⎢⎥⎢⎥=-⎢⎥⎢⎥⎢⎥⎢⎥⎢⎥⎣⎦⎢⎥--+⎢⎥⎣⎦(1)(1)(0)(1)(1)(0)(0)(1)(1)1((1)(2))12(2)1((2)(3))1(3),2()1((1)())12x x x x x x Y B x n x n x n ⎡⎤-+⎢⎥⎡⎤⎢⎥⎢⎥⎢⎥-+⎢⎥⎢⎥==⎢⎥⎢⎥⎢⎥⎢⎥⎢⎥⎣⎦⎢⎥--+⎢⎥⎣⎦令[]T a u Φ=为待辨识参数向量,则(2-21)可写成:(222)Y B =Φ-参数向量Φ可用最小二乘法求取,即1ˆˆˆ[,]()T T T a u B B B Y -Φ== 把求取的参数代入(2-16)式,并求出其离散解ˆ(1)(1)ˆˆˆ(1)[(1)](224)ˆˆak uu x k x e a a -+=-+-(0)(1)(1)ˆˆ(1)ˆˆˆ(1)(1)()ˆ(1)[(1)](225)ˆa akxk x k x k u e x e a-+=+-=---还原到原始数据得(224),(225)(1.1),(1.1).GM GM --式称为模型的时间相应函数模型它是模型灰色预测的具体计算公式(GM1.1)模型的精度检验模型选定之后,一定要经过检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合理,只有通过检验的模型才能用来作预测,灰色模型的精度检验一般有三种方法:相对误差大小检验法,关联度检验法和后验差检验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做个简单介绍.1 级比检验:为了保证建模方法的可行性,需要对已知数据列做必要的检验处理。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的精度分析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的精度分析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的精度分析作者:王池,刘琪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8年第8期摘要: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理论,对某市轨道交通的风井深基坑工程开挖导致的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的累计沉降进行预测,利用两种弱化缓冲算子对管线累计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削弱扰动因子的影响,并分别采用GM(1,1)优化模型、DGM(1,1)改进模型和灰色V elhuIst模型预测后面3期的管线累计沉降。

对比测量值和预测值,分析后发现采用GM(1,1)优化模型和DGM(1,1)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低,不适用于地下管线累计沉降的预测;而采用灰色VelhuIst模型的预测值精度很高,十分切合管线累计沉降变化。

实例表明,灰色V elhuIst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比较适用于地下管线累计沉降的预测。

关键词:预测模型;灰色V elhulst模型;缓冲算子;管线沉降中图分类号:N 941.5;TU 990.3 文献标志码:A D O I:10.3969/j issn.1674- 9146.2018.08.025灰色系统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是现在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方法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其本质区别在于对原始数据序列的处理方法。

在建模时,对原始数据序列中的数据进行累加或者累减生成运算,通过灰色序列生成,发现数据中系统动态行为的演变规律,再建立动态模型。

平稳运行的动态系统的行为是不难预测的,如果该系统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扰动时,则可能导致预测的结果与人们的直观判断大相径庭。

如何减小扰动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尽可能地吻合,是学者们研究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理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针对GM(1,1)优化模型、DGM(1,1)改进模型和灰色V erhulst模型预测的效应和准确性进行研究,并运用实例来验证这3种优化算法模型对于基坑开挖导致的管线累计沉降预测结果精度更高,以确定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于地下管线累计沉降预测的实用性。

灰色预测GM模型的改进及应用

灰色预测GM模型的改进及应用

灰色预测GM模型的改进及应用一、本文概述灰色预测GM模型是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方法,具有对样本数据量少、信息不完全的复杂系统进行有效预测的优势。

然而,传统的GM模型在处理某些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预测精度不高、模型适应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研究灰色预测GM模型的改进方法,以提高其预测精度和适应性,并探讨改进后的模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灰色预测GM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算法进行详细阐述,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然后,针对传统GM模型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模型参数优化、数据预处理、模型结构改进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有效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改进后的GM模型在经济管理、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以展示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灰色预测GM模型的改进方法,提高其预测精度和适应性,推动灰色系统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灰色预测GM模型的基本理论灰色预测GM模型,简称GM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学者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提出的,它主要用于解决信息不完全、数据不充分的“小样本”和“贫信息”问题。

GM模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领域如经济预测、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GM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生成变换,将原始数据转化为规律性较强的生成数据,然后建立微分方程模型进行预测。

其核心步骤包括:数据累加生成:原始数据序列经过一次或多次累加生成,使原本杂乱无章的数据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这是灰色预测的关键步骤。

建立微分方程:基于累加生成的数据序列,建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该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

还原预测值:通过还原操作,将微分方程求解得到的预测值还原为原始数据序列的预测值。

模型检验:对预测结果进行后验差检验或残差检验,以评估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范文

《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范文

《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灰色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信息不完全、数据不精确的系统的理论。

其中,灰色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最为常用的一种预测模型。

该模型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累加生成,建立微分方程模型,从而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然而,灰色GM(1,1)模型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如模型精度不高、对异常值敏感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方法及其应用,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二、灰色GM(1,1)模型概述灰色GM(1,1)模型是一种基于一阶微分方程的预测模型,适用于小样本、信息不完全的数据序列。

该模型通过累加生成原始数据序列,建立微分方程,从而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然而,由于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噪声干扰,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往往受到一定影响。

三、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方法为了解决灰色GM(1,1)模型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方法:1. 数据预处理:在建立模型前,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噪、平滑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2. 模型参数优化:通过优化模型参数,如背景值系数和系数矩阵等,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

3. 引入其他变量:将其他相关变量引入模型中,以增加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精度。

4. 模型组合:将多种预测方法进行组合,形成组合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四、优化后的灰色GM(1,1)模型的应用经过优化后的灰色GM(1,1)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以某城市空气质量预测为例,介绍优化后的灰色GM(1,1)模型的应用。

首先,对某城市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平滑处理等操作。

然后,建立优化后的灰色GM(1,1)模型,将空气质量指标(如PM2.5、CO等)作为变量输入模型中。

通过优化模型参数和引入其他相关变量,提高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能力。

最后,利用优化后的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为城市环境管理和空气质量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范文

《2024年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范文

《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数据处理与分析逐渐变得尤为重要。

其中,灰色系统理论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

在众多灰色模型中,灰色GM(1,1)模型因其独特的预测能力和实际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深入探讨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及其应用,旨在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灰色GM(1,1)模型概述灰色GM(1,1)模型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一种预测模型,主要用于处理不完全的数据序列。

该模型通过累加生成数据序列,使得原始数据序列从灰色状态转化为白色状态,从而实现对未来趋势的预测。

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部分已知信息和生成数据序列来挖掘系统内在规律,进而进行预测。

三、灰色GM(1,1)模型的优化尽管灰色GM(1,1)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适用范围,本文提出以下优化措施:1. 数据预处理:在建模前,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去除异常值、平滑处理等,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2. 模型参数优化:通过引入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智能优化算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3. 模型检验与修正:对模型进行检验,如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等,对不符合要求的模型进行修正,确保模型的可靠性。

四、灰色GM(1,1)模型的应用灰色GM(1,1)模型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经济预测、农业预测、能源预测等。

下面以经济预测为例,探讨灰色GM(1,1)模型的应用:1. 经济预测背景:经济预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众多因素。

利用灰色GM(1,1)模型可以有效地处理不完全的经济数据,实现对未来经济趋势的预测。

2. 模型应用:首先,收集相关的经济数据,如GDP、工业增加值等。

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建立灰色GM(1,1)模型。

通过模型的运算,可以得到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济预测值。

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发展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的精度分析
作者:王池,刘琪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8年第8期
摘要:基于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理论,对某市轨道交通的风井深基坑工程开挖导致的基坑周
围地下管线的累计沉降进行预测,利用两种弱化缓冲算子对管线累计沉降观测数据进行削弱扰
动因子的影响,并分别采用GM(1,1)优化模型、DGM(1,1)改进模型和灰色V elhuIst模型预
测后面3期的管线累计沉降。

对比测量值和预测值,分析后发现采用GM(1,1)优化模型和
DGM(1,1)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低,不适用于地下管线累计沉降的预测;而采用灰色V
elhuIst模型的预测值精度很高,十分切合管线累计沉降变化。

实例表明,灰色V elhuIst模
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比较适用于地下管线累计沉降的预测。

关键词:预测模型;灰色V elhulst模型;缓冲算子;管线沉降
中图分类号:N 941.5;TU 990.3 文献标志码:A D O I:10.3969/j issn.1674- 9146.2018.08.025
灰色系统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中,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
社会效益:而作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是现在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

灰色系统
预测模型方法与其他预测方法相比,其本质区别在于对原始数据序列的处理方法。

在建模时,
对原始数据序列中的数据进行累加或者累减生成运算,通过灰色序列生成,发现数据中系统动
态行为的演变规律,再建立动态模型。

平稳运行的动态系统的行为是不难预测的,如果该系统
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扰动时,则可能导致预测的结果与人们的直观判断大相径庭。

如何减小扰
动因素的影响,使预测结果与实际值尽可能地吻合,是学者们研究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理论要解
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针对GM(1,1)优化模型、DGM(1,1)改进模型和灰色V erhulst模型预测的效应和准确性进行研究,并运用实例来验证这3种优化算法模型对于基坑
开挖导致的管线累计沉降预测结果精度更高,以确定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于地下管线累计沉降
预测的实用性。

1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及其优化算法
灰色系统理论基于关联空间的极限、光滑离散函数的收敛性等概念,定义了灰导数和灰色
微分方程,进而建立了微分方程形式的模型,由于此模型是近似且非唯一的,因此称此模型为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简称灰色模型(G rey M odel,GM)。

它利用原始离散随机数,经过生成
运算,变为随机干扰现象被显著削弱且有规律可循的生成数,以此建立微分方程形式的模型,
并对其未来的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和描述。

以下分别介绍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3种优化算法模型。

1.1 GM(1,1)优化模型
2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优化算法的实例分析
2.1实例概况
本文以某市轨道交通XX号线双柏路站至元江路站中间风井基坑周围燃气和给水管线沉降监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风井位于道路下方,地下二层,主体规模为25mx21.8m(内径),风井
中心处顶板覆土约为3.388 m.底板埋深约为19.878 m:风井基坑深度约为20.178 m.燃气管
线位于基坑西侧,钢材质,直径为400 mm,埋深为0.9 m,与基坑最近距离为12.5 m:给水管
线位于基坑东侧,铸铁材质,直径为800 mm.埋深为1.1 m.与基坑最近距离为13.3 m。

选取2017年7月18日-2018年1月5日的21期的两条管线累计沉降较大的监控点为样本,即根据15~170 d的管线沉降观测数据,来预测第22期、第23期和第24期的累计沉降。

表1为管线
累计沉降观测数据。

由第28页表1可知,在选取的观测期内,燃气管线和给水管线的累计沉降分别为9.57 mm
和16.17 m m。

由于两条管线的材质和管径不同,且给水管线较靠近城市主干路,因此两条管
线的累计沉降观测曲线有明显的不同。

由表1可看出,给水管线累计沉降观测曲线大体呈S形,开始段沉降速率较慢,中间段沉降速率较快,末段沉降速率越来越小:与其相比,燃气管线累
计沉降观测曲线比较平缓、波动不大。

模型对后面的累计沉降进行预测:采用GM(1,1)优化模
型和DGM(1,1)改进模型进行预测,预测值相对误差相差不大,但是GM(1,1)优化模型预测准
确性更高,表明选取不同的弱化缓冲算子会影响预测的准确度:而采用灰色V erhulst模型进
行预测,准确性高于前两个模型,相对误差最大仅为2.67%。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变化规律可以
推断,越往后预测,误差会变得越来越大,偏离实际情况。

由表3可见,给水管线的原始数据序列在两种弱化缓冲算子作用下同样生成新的数据序列。

采用上述3种模型对后面的累计沉降进行预测:采用GM(1,1)优化模型和DGM(1,1)改进模型
进行预测,相对误差最大高达41.35%.远远不能满足沉降预测的准确性要求,而且预测期数越大,准确性越小:而采用灰色V ethulst模型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最接近,且预测
周期越大越精确。

3结论
1)3种模型对于两条管线累计沉降的预测值均大于实际值,表明3种模型存在某种内在的
系统误差,导致预测值过大,值得继续探讨以减小误差
对于这两组数据分别采用GM(1,1)优化模型、DGM(1,1)改进模型和灰色Verhulst模型进
行分析,来预测后面3期的累计沉降,并且利用实际观测值来验证这3种模型在预测管线累计
沉降方面的可靠性。

2.2 3种模型的精度检验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这两根管线的累计沉降观测数据,并使用M ATLAB 2014a软件计算
各参数,对这两根管线的累计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见表2和表3。

由表2可见,燃气管线的原始数据序列在弱化缓冲算子作用下生成新的数据序列。

采用上
述3种的影响。

GM(1,1)优化模型和DGM(1,1)改进模型的预测精度不如灰色V erhulst模型,原始观测数据即使在弱化缓冲算子的作用下,也无法大幅提高预测准确性。

与灰色V ethulst
模型相比.GM(1,1)优化模型和DGM(1,1)改进模型的预测值误差较大,但最大误差仅为
10.09%.因此这两种模型还是可以较好地预测出累计沉降观测曲线比较平稳的地下管线的累计
沉降。

2)标准的灰色V ethulst模型曲线呈S形,且模型所描述的系统动态发展规律与给水管线
的沉降过程极为相似,因此选用灰色V erhulst模型对累计沉降观测曲线大体呈S形变化的给
水管线的预测精度高,且相对误差随预测周期变大而减小。

同时GM(1,1)优化模型和DGM(1,1)改进模型对于此类管线的预测值相对误差较大,无法满足工程需要。

相比较而言,灰色V ethulst模型能够更加符合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因此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预测,并且取得理想
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